2023年大学教师进修计划 高校教师进修总结(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6 16:02:40
2023年大学教师进修计划 高校教师进修总结(4篇)
时间:2023-03-06 16:02:40     小编:admin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学教师进修计划 高校教师进修总结篇一

现已顺利毕业,不但获得了硕士学位,还拿到了毕业证书。通过近一年半的学习时间,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我深知我在教育岗位上任重而道远。现将学习情况以及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严于律己

二、学习的收获及成绩

通过近一年半的学习,修完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取得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证书,20__年在计算机核心杂志《计算机应用》上发表一篇论文。在__大学学习期间还参与了__大学校园网维护、校园网建设等实践活动。

三、进修学习的心得体会

1、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虽然每个教师都接触到,但各人理解的含义不尽一致,广义上说,教学方法也可指完成教学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途径和教学原则,例如通常所说的启发式,实际上是教学原则。电化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手段,又如什么程序教学法,单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究其实质均不纯指方法,都涉及整个教材教法改革。若纯粹地从方法上作出选择,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知识环节的教学任务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方式,从教学活动方式的本质看,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议论法,自学读书法,练习法,它们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一般要依据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2、教师育人的设计

作为任课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教育实践表明:一个合格的任课教师,应具备“四心”,即对学生应有爱心;对工作应有耐心;转化“差生”应有信心;使用学生干部要放心。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培养合格职校毕业生的最直接、体的教育者。其教育效果如何,更直接的体现在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因此,教师只有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被学生接受的关键是教师的自我修养,也就是自我塑造。

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虽然并不一定对工作有直接、表面的作用,但是,知识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不但要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学习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会怎样去学习、掌握知识,并且灵活应用。掌握了知识后,还要在实践中深化。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要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就要去实践,在实践中去领会、再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上这些都是我对这次进修学习的收获及相应的一些体会,其中不乏有很多谬误和不周之处,望领导予以匡正。遗憾的是时间太短,学到的太少,如果说的收获是什么,可以用我在__大学的指导老师的一句话概括“没要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最后要感谢的是学校领导以及人事处、理学院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大学教师进修计划 高校教师进修总结篇二

这次能有机会到享有“百年学府”美誉的东南大学进修,是很幸运的。半年的时间过得很快,进修结束了,细细品味和思量这半年的学习,深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上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

一、进修的基本情况

尽管东南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客观讲文科优势不明显。但是,作为,她的学术氛围、她的育人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对我而言这是难得的去感受、去领悟的好机会。

东南大学没有人类学、民族学专业,但有与之相近的社会学专业,有幸的是我主修的课程还是选修到了人类学,是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何志宁副教授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是我进修期间的指导老师,他在德国获得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出身学术世家。何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也很高,制定了6个进修计划,主要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助教工作。在学校时,没有真正经历过所谓的“助教”阶段,这次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助教,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深深地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的态度所打动。尽管这门课是一门选修课,课时也只有32学时,但何老师备课非常地认真,而且非常谦虚谨慎。比如就一个简单的给学生开的参考书目,他居然绞尽脑汁地列举了50多本,并让我从人类学的专业角度重新加以整理和补充,在他的鼓励下,我还写了一些原著的内容简介和点评,书目最后成文有六千多字,老师的用心可见一斑。

按照进修计划,在何老师的授意和指导下,完成了三章节共4学时的教学。尽管是自己的专业,但是由于面对的是东南大学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敏捷,而且一些学生博览群书,上课很有压力,所以我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所幸的是,所讲的章节涉及到田野调查,自己有一些经验可谈,学生们也很喜欢听,课堂很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在课上,有时会涉及一些比较细小的专业问题,何老师很信任我,常让我给学生们做讲解。说实话,这压力比上课压力还大,因为每次都不知道老师上课会讲些什么内容,会涉及什么理论什么人物,他的突然“袭击”让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正因为这种压力,强迫我在课下认真地去看书,去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收获是相当大的。可能,何老师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一下我的专业水平吧,还好幸不辱命。

何老师很忙,早出晚归,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备课、做研究。但是,他还常抽空与我谈社会学和人类学跨专业研究的一些学术问题,如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小城镇建设、就近就业等现实社会问题,何老师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真知灼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为我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何老师,也常关心我的生活和进修情况,感觉很温暖。

此外,还选修旁听了两门研究生课程即《社会问题专题》(许苏明教授)、《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吕乃基教授),并听了很多人文素质讲座,这都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更深地体会到了百名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利用他们十分丰富的图书资料,不仅完成了人类学课程的教案撰写,也完成了对自己所上其他课程的教案的修改,并完成了教改论文一篇。当然,很遗憾的是,由于专业的问题,在科研方面没有太大的突破。

二、收获、反思与改进

这次进修主要是单科进修,目的就是提高单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获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整体的提高和改进。在东南大学学习的半年,恰好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从学生的视角看教学的机会,也给了自己反思的空间。所以,在每次课上我都会仔细观察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反应,每次课都做了详细的课堂教学总结和课前思考。此外,也反思了一些问题,希望能改进。

第一、关于教师定位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可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是学术上还有道德品质上,要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目标。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校,“学高”还应体现在个人的学术科研水平上;而“德高”作为一种道德和价值判断,不仅仅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还应包括对学生人生观树立的影响,不仅要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还应“以人为本”。东南大学的老师们,很尊重学生,很尊重自己的讲台。如何老师,他每次上课都十分认真,而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不因为学生偶尔的无知和冲动就批评他们,他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也让学生感觉到他所谓的“德国作风”。而且,对于那些特别爱看书的学生,何老师总会利用课上的时间不经意地提问一下,让那些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读的书很有用,这种隐秘的鼓励办法很有效的,也是尊重他们的一种方式。

第二、教学理念、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是自成一体的,东南大学的育人理念就是培养精英,而我们三峡学院应该讲还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入口情况不同,培养目标自然差异很大。所以,东南大学在教学时,以指导和研究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而我们则更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种育人的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讲,这二者都没错,都是因材施教案例。但,我在想,尽管我们的学生在入口时的确与一流、二流的高校有差距,他们的学习习惯可能也比较差。但是,我们依然还可以引导,至少应该努力去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在大一、大二很重要;到了大三、大四,则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甚至让他们参与或独立做一些可行的研究,当然这肯定只是一部分对专业很有兴趣而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学也应分年级分层次,既关注到对普通学生的培养,也要培养一部分所谓的精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分层,而且这并不是简单的“分数”分层,而是学术研究与应用型人才的分层。当然,这与鼓励考研从本质来讲是不一样的。

第三、学校应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给师生减轻负担,让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相信,到东南大学进修的老师,都有这种感受:他们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很高。就管理来讲,他们基本是一步到位,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教师的教学、科研统一起来,省去了教师们上缴各类表格的痛苦;而学生对选课、考试也可以通过网络一步完成。而且,尽管他们也有一套比较完善教师管理守则,但是教师对教学有绝对的主导权。教学服务就更值一提,几乎所有的部门对老师都很尊重,也会尽量省去诸多环节。比如教室管理,他们聘请了专业的物管,不仅对管理教室还对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管理,在每学期开学前他们都会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证教学。这些,我们学校做得就不够好了,很多职能部门仍然抱有对教师管理为主的旧观念,缺乏服务意识,让教师总有不被重视的感觉,而学生更是也如此。

第四、举办高质量的讲座与打造学校应互为一体。东南大学的人文素质讲座很有特色,而且深受学生喜欢,他们邀请了很多名人,我想这点我们可能很难做到。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学校里也有很多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级别的,应该鼓励他们定期做一些高质量高水平能反映学术前沿的专题讲座,将他们打造成学校里的真正为师生共知的,这不仅有利于学术研究,更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塑造,是多赢的。

第五、教学为重。在东南大学深深感到所谓的“以教学为中心”,在东南大学所有的其他活动必须安排在非教学时间内,即使是党课也都在课余时间进行。而在我们学校,很多时候让教师感觉教学是无关重要的,不管是哪个部门,只要有事情都可以让学生去参加,这给学生传达很不好的信息。真心希望,能真正以教学为重,一切为教学让路,而不是教学为其他事情让路。

进修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永无止尽,对专业和教学的学习、探索还将继续。在此,十分感谢在各方面给予我莫大帮助的何志宁老师,感谢东南大学的各位老师们,谢谢!

大学教师进修计划 高校教师进修总结篇三

我是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教师,20__年_月参加工作。由于我系新增电子信息专业,所以特批准我于20__年9到郑州大学电气学院进修学习,主要进修课程是《通信原理》和《小波分析》。由于我以前是自动化专业毕业,电子信息方面的专业课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所以对于这次进修的机会格外珍惜。现已顺利完成进修课程的学习,获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近半年的学习时间,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我深知我在教育岗位上任重而道远。现将学习情况以及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的收获及成绩

通过近半年的学习,除了进修的课程以外,我还抽空去听新专业相关的课程向郑州大学电气学院的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与他们探讨科研方面的进展。进修课程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进修期间还发表专业论文两篇,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储备有明显的提高。

二、进修学习的心得体会

1、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新思路,因为在理工类专业课本中有很多的概念、公式、定理、实验等,需要教授给学生,所以就会显得有些庞杂,知识点比较零碎。为了能使学生更容易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我会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想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处,怎么去用?每次课我首先都从这几个问题开始着手,然后再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授《电路》中交流电路的阻抗这个概念,书中从好几种角度进行介绍,中间联系并不紧密,有的学生本来就对复数运算不熟练,看到好几个公式就不知道如何选用。我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会先从解题的思路着手,告诉学生从已知量进行分析,分别选用那个公式来求解。从问题着手,再想如何解决问题。

2、教师育人的设计

作为任课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素质,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教育实践表明:一个合格的任课教师,应具备“四心”,即对学生应有爱心;对工作

应有耐心;转化“差生”应有信心;使用学生干部要放心。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培养合格职校毕业生的最直接、体的教育者。其教育效果如何,更直接的体现在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因此,教师只有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被学生接受的关键是教师的自我修养,也就是自我塑造。

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虽然并不一定对工作有直接、表面的作用,但是,知识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不但要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学习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会怎样去学习、掌握知识,并且灵活应用。掌握了知识后,还要在实践中深化。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要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就要去实践,在实践中去领会、再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上这些都是我对这次进修学习的收获及相应的一些体会,其中不乏有很多谬误和不周之处,望领导予以匡正。遗憾的是时间太短,学到的太少,如果说的收获是什么,可以用我在郑州大学的指导老师的一句话概括“没要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最后要感谢的是学校领导以及人事处、理学院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大学教师进修计划 高校教师进修总结篇四

这次能有机会到享有“百年学府”美誉的东南大学进修,是很幸运的。半年的时间过得很快,进修结束了,细细品味和思量这半年的学习,深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上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

一、进修的基本情况

尽管东南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客观讲文科优势不明显。但是,作为,她的学术氛围、她的育人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对我而言这是难得的去感受、去领悟的好机会。

东南大学没有人类学、民族学专业,但有与之相近的社会学专业,有幸的是我主修的课程还是选修到了人类学,是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何志宁副教授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是我进修期间的指导老师,他在德国获得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出身学术世家。何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也很高,制定了6个进修计划,主要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助教工作。在学校时,没有真正经历过所谓的“助教”阶段,这次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助教,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深深地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的态度所打动。尽管这门课是一门选修课,课时也只有32学时,但何老师备课非常地认真,而且非常谦虚谨慎。比如就一个简单的给学生开的参考书目,他居然绞尽脑汁地列举了50多本,并让我从人类学的专业角度重新加以整理和补充,在他的鼓励下,我还写了一些原著的内容简介和点评,书目最后成文有六千多字,老师的用心可见一斑。

按照进修计划,在何老师的授意和指导下,完成了三章节共4学时的教学。尽管是自己的专业,但是由于面对的是东南大学的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敏捷,而且一些学生博览群书,上课很有压力,所以我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所幸的是,所讲的章节涉及到田野调查,自己有一些经验可谈,学生们也很喜欢听,课堂很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在课上,有时会涉及一些比较细小的专业问题,何老师很信任我,常让我给学生们做讲解。说实话,这压力比上课压力还大,因为每次都不知道老师上课会讲些什么内容,会涉及什么理论什么人物,他的突然“袭击”让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正因为这种压力,强迫我在课下认真地去看书,去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收获是相当大的。可能,何老师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一下我的专业水平吧,还好幸不辱命。

何老师很忙,早出晚归,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备课、做研究。但是,他还常抽空与我谈社会学和人类学跨专业研究的一些学术问题,如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小城镇建设、就近就业等现实社会问题,何老师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真知灼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为我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何老师,也常关心我的生活和进修情况,感觉很温暖。

此外,还选修旁听了两门研究生课程即《社会问题专题》(许苏明教授)、《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吕乃基教授),并听了很多人文素质讲座,这都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更深地体会到了百名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利用他们十分丰富的图书资料,不仅完成了人类学课程的教案撰写,也完成了对自己所上其他课程的教案的修改,并完成了教改论文一篇。当然,很遗憾的是,由于专业的问题,在科研方面没有太大的突破。

二、收获、反思与改进

这次进修主要是单科进修,目的就是提高单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获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整体的提高和改进。在东南大学学习的半年,恰好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从学生的视角看教学的机会,也给了自己反思的空间。所以,在每次课上我都会仔细观察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反应,每次课都做了详细的课堂教学总结和课前思考。此外,也反思了一些问题,希望能改进。

第一、关于教师定位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可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是学术上还有道德品质上,要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目标。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高校,“学高”还应体现在个人的学术科研水平上;而“德高”作为一种道德和价值判断,不仅仅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还应包括对学生人生观树立的影响,不仅要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还应“以人为本”。东南大学的老师们,很尊重学生,很尊重自己的讲台。如何老师,他每次上课都十分认真,而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不因为学生偶尔的无知和冲动就批评他们,他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也让学生感觉到他所谓的“德国作风”。而且,对于那些特别爱看书的学生,何老师总会利用课上的时间不经意地提问一下,让那些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读的书很有用,这种隐秘的鼓励办法很有效的,也是尊重他们的一种方式。

第二、教学理念、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是自成一体的,东南大学的育人理念就是培养精英,而我们三峡学院应该讲还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入口情况不同,培养目标自然差异很大。所以,东南大学在教学时,以指导和研究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而我们则更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种育人的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讲,这二者都没错,都是因材施教案例。但,我在想,尽管我们的学生在入口时的确与一流、二流的高校有差距,他们的学习习惯可能也比较差。但是,我们依然还可以引导,至少应该努力去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在大一、大二很重要;到了大三、大四,则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甚至让他们参与或独立做一些可行的研究,当然这肯定只是一部分对专业很有兴趣而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学也应分年级分层次,既关注到对普通学生的培养,也要培养一部分所谓的精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分层,而且这并不是简单的“分数”分层,而是学术研究与应用型人才的分层。当然,这与鼓励考研从本质来讲是不一样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64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