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读后感是对于所读书籍的评价和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书籍的价值和影响。写读后感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提供多样化的观点和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在这些范文中,作者们通过深入思考和精彩的表达,将自己的感受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思路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写读后感的能力,使自己的读后感更加出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一
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现代人就是要炼就积极的心态,才能战无不胜。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意识防线,才能不被消极的因素攻占。要做生活的强者,而不是命运的棋子。
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王金战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让人咋舌的高考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做教师也可以这样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成就感。看多了书店里畅销的《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之类的书,给人大概的印象也许只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偶然个例。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是一个培养出了无数成功学生的老师写给期待成功的老师、家长、学生的一本书。因此,教师都该拜读,开卷定当有益。
王金战老师绝不是嫁接理论的大师,他长期奋战在最具残酷性和竞争压力的高考一线,但他似乎真有种点石成金的神奇!王金战老师是站在成功学的高地上俯瞰当今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桃李满天下的芬芳,还有活跃在各行各业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更有一个教育家不断摸索、实践的成功轨迹。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视线无疑是长远的,他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生命,将手中现有的“顽石”雕刻成器,而不是一律要求他们成玉。
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把自己的教育经历、情感体验与形象的成功法则结合,并融进自己独特的思考,用流畅的笔触娓娓道来。阅读其中自有一分儒雅的气韵和质朴的亲切感,完全没有高深莫测的说教意味。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那么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名师谈心。
这本书既有王金战老师做思想工作的成功案例,还有他的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总结,以及他的工作反思和心路历程的描述。有一则事实读后让人感触颇深。
“五一”节,山东沂水一中的一个班搞校庆。我带这个班三年,从1982年到1985年毕业。班上同学老是给我打电话,一个劲儿让我回去。当时我想赶回去,又有些犹豫。
为什么?我就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帮学生。那时我刚带班不久,年轻气盛,有时控制不住情绪,也不太在乎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大考虑他们个人的想法,只想把这个班抓好。虽然,这个班学生在各个方面也挺好,可我那时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是有所忽略。
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王金战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独有的严谨、科学、坦诚的自省精神。王老师能在二十多年后抱着这种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固然需要一种胸襟,而最主要的是他揣着一种春风化雨的赤诚,一种憧憬成功的心态。如果说成功源于心态,那么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么一种优秀的心态?答案是肯定的。在王老师的工作方式中,管理学生没有粗暴和无礼;在他的目光中,学生没有差生和失败;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没有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他启示我们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宽容和理解、自信和激励、爱心和坦诚的心态,这就是成功心态的内涵。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没有什么学习差的学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
这些话在王金战老师的心里绝不只是我们聊以自慰的口号,而是沉淀为转化学生成长的自觉行动。正如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学生能否成功最关键不在基础、智力而在于是否拥有成功的心态。如果说作为一个学生你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那就意味着你已经为自己的天空涂上了希望的湛蓝。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他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一个学生的成功的心态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坚韧。就是说中学生要学会承受生活随时袭来的苦难,能够尽快的走出挫折带来的心理阴影。优秀的人物因为不能忍受失败而变成庸人,平凡的人也因为经过挫折的洗礼而变得更加强大,最终成为优秀人物。
乐观。乐观是漫漫长夜里苍穹中的闪烁的星星,当学习处在低谷的时候,当考试失利的时候,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往往你就会发现困难会减少许多。
自信。美国哲学家拉尔夫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高中生经过不下上百次考试,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但你在各种大型考试中只要把握住自信这一关键因素,即使成绩不理想,你的心里也没有失败。就如德国教育家奥斯汀所言:“这世界除了心理的失败,实际上不存在什么失败。”
也许你无法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也许你无法改变环境,但你可以选择心态。也许你无法改变命运,但你可以改变心态。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成功,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与模式,树立成功的心态。如果你改变了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那么你就行走在成功的路上!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二
优秀从心态开始——这是王老师在书中最先阐明的观点。也是我重读此书感触最多的一点。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行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情就会愉悦起来,心态也就平和了。确实,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教给学生的是让他们有自信,保持这种心态就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获得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除了与自己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努力的同时自己保持何种心态,王金战老师在书中运用了各种例子来证明心态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所谓的差生,针对这些差生万老师没有放弃,他通过引导、鼓励,使这些学生的心态发生变化,从而走出阴影,取得成功。
由此我想到我自身的成长,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我们太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人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做自己的主人,用自己的意志、努力来决定自己的前途。因为,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怯懦者的解嘲。
做为基层学校的一名干部,在当今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时刻,这就更要求自己在工作中静下心来,钻研进去,守住自己,不好高骛远,全身心地去干,守住心灵的那一片宁静,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享受到为学生为教育尽到责任的快乐。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那颗沙粒,说它不是傻瓜就是弱智,去蚌壳里住,深藏海底很多年,远离亲人朋友不说,还见不到阳光雨露,享受不到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实在是太不值得选。
可是那颗傻冒的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养蚌人去了。
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它整日周游列国,在让人们欣赏到自己美丽的同时,它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美。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战土。
坚韧与执著地生活,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耀眼璀璨的珍珠。
刘墉在《心灵的四季》里告诉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当心情平和的时候,似乎每一样东西都变得更美好;当我们心情宁静的时候,每一件事物都可以触发更多的灵感。如果我们能保持一颗沉静的心,就会对生活有更丰富的体味。”
王金战,一个将永远写进教育史册的优秀人民教师。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大师,为我们中国的教育铸起了一座丰碑。王老师的教学生涯是幸福完整的,王老师的学生是充实快乐的。愿拥有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我们,都能从王老师身上品出滴滴甘露、找到一种感觉,从优秀的心态开始,去缔造教育生命的辉煌!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三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今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很佩服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从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王老师在骄傲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还特别告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靠增加学生的负担得来的.同时他的观点尖锐却不避讳:不去钻研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一味地挤占学生的时间,这是对教育的犯罪!使我领略到了在中学里几乎绝迹的“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那么地让人兴奋给人启发,同时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从书中我领略到的是一位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老师。于是,他有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习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他适时地与学生沟通。有的学生感情上有了波动,他像朋友一样客观的引导;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有了困惑,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办法;有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中间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才能发现哪棵苗是西红柿、哪棵苗是苹果,既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正如王金战老师说: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确是收益非浅,反思、借鉴是我今后必须要做的。我要像王金战老师那样,用智慧和爱去经营教育这份高尚、灿烂而不乏诗意的事业,使之成为美丽的教育!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四
从心底里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英才,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孩子成为英才,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成为英才,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但是,我们到底能否成为英才,成就英才?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应怎样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学生成为英才?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极具感染力的教育之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作者王金战老师用自己生动的教育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回答:造就英才,要从“心”开始。
每个人的心中都描绘过属于自己的一幅宏伟蓝图。只是,成功抵达的人并不多。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老师也因此为我们亲手筑建了到达天空的阶梯——《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王金战老师绝不是嫁接理论的大师,他长期奋战在最具残酷性和竞争压力的高考一线,但他似乎真有种点石成金的神奇!他把自己的教育经历、情感体验与形象的成功法则结合,融进自己独特的思考,用流畅的笔触娓娓道来。他的这些理念和故事犹如雪中送炭,既给了我奋斗的信心,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了一些思考。
回首自己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感叹最多的就是一个字“忙”.每天早来晚走,守自习、看做操、管午休……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结果却是自己喊累,学生叫苦。然而这才发现真正意识到这种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叶圣陶老先生就语文教学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我在这里套用一下,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要努力实现角色的.自我转变,由牧羊人到领头羊,实现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才是更有效的。
一、优化班风,养成习惯。
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把班风建设当成重中之重来抓,学校是一个大环境,班级是一个小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谈环境对人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必须注意通过一切环节,如主题班会、团活动、板报、班训、两操、运动会等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平时要结合学校常规管理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专心致志、一心向学、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习惯,从小事做起、搞好个人、公共卫生的习惯等等。大到学习品质,小到学习用品摆放。好习惯是一生的财富,坏习惯是一生的债务。作为班主任,如果不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坏习惯就很容易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班级自我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良好的班风和习惯是实行班级自我管理的坚实基础。
二、相信学生,团体激励。
当今的学生思想开放、知识丰富,有很强的表现欲。作为班主任要懂得欣赏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最棒的,以更快、更高、更强的标准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我是最优秀的、我能成为最优秀的”坚实思想,时刻以优秀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就要做最好,老师的信任能时刻使学生处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班主任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相信学生能创造奇迹。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对我们学生而言,我们给他一个机会,他们或许能还你一个惊喜。
三、民主决策,目标管理。
没有目标的班级缺乏竞争力,没有纪律作保障的班级就缺乏凝聚力。在制定班级目标和班级制度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以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现目标的自觉性,因为学生参与制定和认同的事情没有理由不去执行。有了他们自己制定的目标,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有了方向、有了奔头、有了动力。有了班级制度,学生自我管理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那么,我们的班级工作或许就不会再弄得老师喊累,学生叫苦的局面了。
四、角色分工,人人参与。
“班级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且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实现班级学生自我管理,必须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班干部的使用上,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两套班委轮流执政,既互相监督又互相竞争,班级事务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而具体,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者的体验,学会管理自己,学会管理他人。在我们班,操跑不齐的,体委会找你谈话、培训;班长会定出近期班级目标;卫生工具摆放、窗台、关灯锁门等都有学生专人负责。要求每一个人管好自己的学习,管好自己的生活琐事,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班级添麻烦。在教室卫生方面,每个人管好自己周围一平方米的卫生。另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争创优秀班集体出谋划策,多做实事、好事,这样所有学生都是班级的主角,与班级荣辱与共,人人都有参与管理的意识和欲望,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使自主管理成为每个人自觉自愿的行动。
五、自查互纠,及时反馈。
班级自我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制度,监督检查工作要贯彻到日常学习及活动的过程中,这一环节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查互纠相结合,每天由值日班委总结当天情况,做到每日情况一反馈,使班级和学生及时了解掌握班级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督促,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监控能力。
六、评选优秀,争创先进。
表扬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要善于表扬,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细小的琐碎之事,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可以使人更加奋发地工作。班主任在平时口头表扬的同时,要根据班级情况定期进行精英评选,如评选最佳班长、班委、组长、舍长、科代表,学习之星、礼貌之星、卫生之星、遵纪之星、两操之星、爱心之星、诚信之星,使学生学会赏识别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班级荣誉感和班级归属感,使学生自信、自爱、自强的种子生根发芽,使班级产生出无比强大的创造力和亲和力。
当然,教育不是浪漫的诗篇,而是真实的战斗和生活。正如王金战老师说的“班级这个麻雀虽小,可也五脏俱全。如果学生能够借助班级这个平台实现自我管理,对他们的学业和成长,既是好机会,也更有效。”一个班级是一个大花园,只有百花齐放,才能香飘满园;一个班级是一座星空,只有群星争辉,才能星光灿烂;一个班级是一片大海,只有无数浪花的撞击,才能涌起滔天巨浪。有首歌唱得好:“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班级这艘大船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工作,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取得成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五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深思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拜读了王金战老师《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感触颇多。初见此书,“英才”赫然在目的两个字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更令我质疑的是,这个让众多学生进入北大清华的王金战老师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法术,敢喊出“造就英才”的口号?对于像王金战这样一个北京重点中学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让这些孩子都能成为大学生已经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重要的是得让大部分能考进大学的孩子直接进北大上清华读牛津入哈佛。这几乎是一般学校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但这可能吗!
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也许每个老师都明白也可以说出这样的话,但真正做到的却屈指可数。王金战老师做到了,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书中提到的教育思想吧!
优秀从心态开始――是王老师最先提到的。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心态的重要性,他还提到心态最关键的是自信。确实,一个自信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气馁。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能正确面对失败的正是自信的心态。所以每一个老师第一个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自信的心态,只有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挑战获得成功。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里提到了习惯二字,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这本书里虽然没有具体的说明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却为我们道出了优秀是一种习惯的观点,让我们再一次明白了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的重要性。看来,首先每一个老师都要坚信我们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也要让他们有我是优秀的人的这种自信,并培养这种自信,细心的保护它,让它继而形成一种习惯。
然而,我觉得这本书真正给予我的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骄傲。桃李满天下是每个老师都可以做到的,但要培育出优品质的“桃李”却并非易事。这里说的优秀并不是我们拿一个标准去衡量得到的结论,而是一个孩子在各方面取得成就后别人给予的评论。王老师是教数学的,我也是,这就让我想起了新课标上的一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在知识上获得不一样的成功。抓住孩子的特长,让其发展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应该做的事情。教书育人是一件关乎国计的大事,我只希望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让别人不再有类似“像他这样的老师太少了!”这种遗憾。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六
学校有王金战写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我借来抓时间看完了,作为一名教师,感触颇多,收获颇多。王金战原来也是一名差生,正是因为老师一次一起和他共用化学资料,激发了他上进的激情,以至于到最后读书如醉如痴,甚至在一个山洞里点着蜡烛奋斗,那年他如愿考上了大学。尤其是令我佩服的是,当年他在山东青岛的中学已经是教导主任而且小有名气名人,毅然辞职到北京去打拼,那年他已经30多岁,拼到如今在教育界可以说家喻户晓,大名鼎鼎。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呀,说明王老师是一个做事特别用心,敢于创新的人。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告诉我们:优秀从心态开始。王金战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心态的重要性,他还提到心态最关键的是自信。确实,一个自信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气馁。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能正确面对失败的正是自信的心态。所以每一个老师第一个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自信的心态,只有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挑战获得成功。王金战老师就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读完这本书,我情不自禁的对我对女儿说,这本书大多讲的都是高中学生的事,你参加完高考后,一定把这本书读完。朴实、幽默、干练、有能力有个性的王老师的印象在心中挥之不去。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七
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王金战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让人咋舌的高考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做教师也可以这样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成就感。看多了书店里畅销的《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之类的书,给人大概的印象也许只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偶然个例。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是一个培养出了无数成功学生的老师写给期待成功的老师、家长、学生的一本书。因此,教师都该拜读,开卷定当有益。
王金战老师绝不是嫁接理论的大师,他长期奋战在最具残酷性和竞争压力的高考一线,但他似乎真有种点石成金的神奇!王金战老师是站在成功学的高地上俯瞰当今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桃李满天下的芬芳,还有活跃在各行各业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更有一个教育家不断摸索、实践的成功轨迹。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视线无疑是长远的,他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生命,将手中现有的“顽石”雕刻成器,而不是一律要求他们成玉。
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把自己的教育经历、情感体验与形象的成功法则结合,并融进自己独特的思考,用流畅的笔触娓娓道来。阅读其中自有一分儒雅的气韵和质朴的亲切感,完全没有高深莫测的说教意味。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那么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名师谈心。
王金战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独有的严谨、科学、坦诚的自省精神。()王老师能在二十多年后抱着这种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固然需要一种胸襟,而最主要的是他揣着一种春风化雨的赤诚,一种憧憬成功的心态。如果说成功源于心态,那么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么一种优秀的心态?答案是肯定的。在王老师的工作方式中,管理学生没有粗暴和无礼;在他的目光中,学生没有差生和失败;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没有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他启示我们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宽容和理解、自信和激励、爱心和坦诚的心态,这就是成功心态的内涵。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没有什么学习差的学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
这些话在王金战老师的心里绝不只是我们聊以自慰的口号,而是沉淀为转化学生成长的自觉行动。正如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学生能否成功最关键不在基础、智力而在于是否拥有成功的心态。如果说作为一个学生你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那就意味着你已经为自己的.天空涂上了希望的湛蓝。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他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一个学生的成功的心态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韧。
小学生要学会承受生活随时袭来的苦难,能够尽快的走出挫折带来的心理阴影。优秀的人物因为不能忍受失败而变成庸人,平凡的人也因为经过挫折的洗礼而变得更加强大,最终成为优秀人物。
二、乐观。
乐观是漫漫长夜里苍穹中的闪烁的星星,当学习处在低谷的时候,当考试失利的时候,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往往你就会发现困难会减少许多。
三、自信。
美国哲学家拉尔夫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高中生经过不下上百次考试,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但你在各种大型考试中只要把握住自信这一关键因素,即使成绩不理想,你的心里也没有失败。就如德国教育家奥斯汀所言:“这世界除了心理的失败,实际上不存在什么失败。”
也许你无法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也许你无法改变环境,但你可以选择心态。也许你无法改变命运,但你可以改变心态。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成功,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与模式,树立成功的心态。如果你改变了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那么你就行走在成功的路上!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八
初听书名,感觉他在模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点哗众取宠的嫌疑,但随着进一步阅读,我越来越被书中的内容后吸引,在很多方面与王金站老师产生了共鸣,或从王老师那里受到启发,王老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20xx年,他作为人大附中高中12班班主任,把全班55名学生中的37人送进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10人送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成就了一段高分高能的传奇。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一、关心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英才。
这是一切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的基础,就象孔子有“仁”,才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老师对优秀学生自然会宠爱有加,对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爱后进生、贫困生和问题生才是真正的爱生。在这些方面王老师做的非常好。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千篇一律,我们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同样的人才,要不拘一格育人才。“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遗传基因、生长环境、个性脾气等不同,对同样的外界刺激的吸纳也不尽相同。现实中,我们往往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因此势必就出现了所谓的“差生”。在王金战老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个性各异的学生。王老师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奔向各自预定的目标,享受了快乐学习的过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二、“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教育培养人,应以德育为先。思想正,才能行为正,学习才会认真,才会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不好的大多有思想问题,思想端正了学习才会上得去;同时也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和心理问题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要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思想原因,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工作才会有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来硬的,要以引导、诱导为主,有的时候要软硬兼施。
三、“优秀是鼓励出来的”。
赏识教育能把一个聋哑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能把许多所谓的“差生”变成优秀生,其中的道理大家明白,那就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以百倍的自信迎接各种挑战。王金战老师常常“戴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因为王老师深深地知道,对学生实施表扬一定要真实,要具体。空泛的不切合实际的表扬非但不能树立学生自信,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教育的虚伪做作。只有真实具体的表扬,才会使学生感到自己这方面确实比别人强,有自豪感,体会到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感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此扬起理想的风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会约束自己,教育自己,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变得优秀起来。让我们记住一位外国学者的这句教育名言吧:“一个人经常被看成怎么样,经常被说成怎么样,经常被怎样看待,不久的将来,他将变成现实!”
四、优秀是一种习惯。
词典上说: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是的,是这些最终将汇聚成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是的,想要造就英才,就必须先造就他的点滴,因为一切成功都是积少成多,从点滴做起的。我以为:习惯,起与点滴,成与坚持!所以,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当我们一旦发现孩子的某一优秀点,就请细心的保护它,让它继而形成为一种习惯;也请妥善地呵护它,让孩子沿着他自己的强项成长。
一个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浅能,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九
暑假酷热,每天都闲在家里。无聊时打开书橱,偶然的在隐藏的角落找到了一本被遗忘很久的书,正是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撰写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记得这本书还是几年前学校里发给每位老师人手一本的,只是我从来没有好好的读过。现在正好,可以让我来打发漫长的时间。带着这样的心态,我翻开了第一页。
刚打开这本书时,我就被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
“一届不如一届”,常听到身边的同事这样抱怨。如何让孩子成才,怎样才能造就英才?我相信,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深思的问题。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显得极为重要,国家、社会、家庭赋予教育的期望在不断增加,赋予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提高,对老师的水平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
王金战积25年当教师的经验体会告诉我们: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是导师,应是慈母,应是朋友。给学生以导师般的厚爱——多一点教导和激励,多一点严格和期待,多一点训练和督促,多一点和召唤和鞭策;给学生以慈母般的仁爱——多一点信任和搀扶,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多一点呵护和爱怜,多一点表扬和鼓励;给学生以朋友般的挚爱——多一点平等和尊重,多一点帮助和支持,多一点理解和关心,多一点肯定和赞赏。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体罚、挖苦、歧视……只能使“正放异彩的”花朵加速“萎谢”。
“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么”?不是的,王金战老师的经验说明,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适当的惩罚。爱和惩罚才是一把双刃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错误的孩子处以惩罚,能够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质,而这正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以会遭到更多的失望。”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现代教育呼唤高明的惩罚,高明的惩罚,不是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罚跑操场等等,更不是简单粗暴的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高明的惩罚者总是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个性特点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高明的惩罚,有时可能表现为风刀霜剑,有时它又会是极富人情味的。比如,可以惩罚唱一支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并没有削弱惩罚教育的效果。惩罚犯错误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更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当然,无论是爱还是惩罚,前提首先应该是尊重。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从教者的角度看,优秀者的可爱,使对他们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却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尊重、理解、爱、习惯、真诚等等这些是我们在这本书中常常欣赏到的词汇。它让我们对王老师充满了敬仰和渴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努力,教育之路艰难而又充满乐趣。当今的教育者怎样才能做一个智者、仁者,培养英才,造就英才,更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十
寒假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际,也会看些教育孩子的书籍,在女儿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读到《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一时间欲罢不能,字里行间所透漏出的教育技巧既为人母又为人师的我感慨万千,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就让大家跟我一起体味书中的真谛吧。
“不要让西红柿苗子硬去结苹果”是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是不行的,很多很多的家长从孩子幼年时就给孩子选择各种特长班,做为家长,我也不例外,但是我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而是带孩子一起去考察很多特色学校,然后问孩子喜欢什么,瑶涵5岁的时候迷上了舞蹈,我就支持她去学,但是跟孩子约法三章,要坚持下去,而且我的本意不是让孩子舞蹈水平达到几级的标准,而是让孩子从中培养优良的站姿、优美的体态,提炼内心的气质和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尊重孩子的兴趣与自身选择,鼓励孩子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真正让孩子在兴趣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而不是让成长变成白开水,让兴趣由乏味到无味甚至绝望。
另一句触动我的话是“孩子成长的日子,也是家长成长的日子”。我们中国的社会现状要求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所以不允许我们的教育有任何的瑕疵,影响造成之后是没办法重新来过的,教育孩子的每一分钟也是我们学习如何做家长的每一分钟,虽然现在“学习是人生较好的出路”,已经变成“学习是人生惟一的出路”,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要求孩子要有坚强的信念,要有好的对待他人、要尊重你的长辈,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就是“你可以成绩不优秀但你必须是个优秀的人。”让孩子先学习如何做人,再去关注其他的事情,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
“我不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多么神圣,而是觉得这个职业太重要了”,这句话也引起我这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笔者的“快乐教学法”,先不说他的学生是否天资聪慧,但是改变一个人的心态确实能让人精神振奋、便颓废为光明,虽然我只是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在我的.班级我也时刻这样做着,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我们可以夸大这些优点,让孩子们冲我肯定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给他们在顺利完成后满足于自己的成功,我的每句话在孩子面前都是圣旨,他们乐此不疲的遵守着,“科学家的思维,外交家的智慧,军事家的勇敢,政治家的胆魄”这样的育人目标虽然有些大,却也应该是我这个做基层教育的工作者借鉴学习的。
这本书里的很多地方都让我有这样那样的触动,好像一下子顿悟了,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了,开学之初,与班级的两位老师谈及此事,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但是苦于表达能力有限,一直搁置着,但是又总是被这种冲动折磨着,于是去网络上搜集关于这本书的很多个教育笔记,从中学习,找灵感,最后发现原来可以找到书中最让我心动的几句话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就是一条捷径,于是就这么做了,有不到之处请大家体谅吧。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十一
我带着些许期待带着些许好奇,翻开《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带着一种冲动带着一种顿悟,疯狂读它。现在掩卷回味,思绪万千。现将我的感受与反思整理如下。
读这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享受学习”。虽然古人有许多描写“读书是快乐的”的语句,但让老师、家长、学生刻骨铭心的却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提到勤奋学习,就会让我们想起“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而王金战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可以享受的”。我认为王老师的学生能够真正实现“享受学习”,是与王老师卓越的教育教学技巧分不开的、是与王老师为学生提供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王老师敢于说出“我还要特别告知读者的是,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增加学生的负担来实现的。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开设的一百多种选修课中尽显才华,我们没有早晚自习,周末及节假日照常休息。”这句话,绝非噱头。
而我们为什么教得苦、学生学的苦呢?结合《有效教学》的观点,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与学是否是“时间+汗水+灯光”?是否是无针对性的“广练”、针对考试的“疯练”、不顾合作的“狂练”?“当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革,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诲人不倦的`精神很可能会产生‘毁人不倦’的结果”。王金战的这段话不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关于“什么是英才?”的回答,也许我们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多时候,我们囿于急功近利的念头以及在学习方法上不得要领而适得其反,不仅没有提高家学成绩,反而引来学生的愤怒。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除了第二章《拿高分是可以轻松的》是讲学习方法,其余的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和孩子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这个核心问题来现身说法的,这也是全书最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如何让学生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王金战给出了他的答案:一是要有正确的英才观,仅有高分的不是英才,仅有“素质”,而在高考中失败,失去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的也不能造就英才。他指出,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是高水平的考生。当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后,高考作为素质的一部分自然会水到渠成,水涨船高。这些理念可以让我们从非左即右的误区中走出。要摆正教育者的位置,不能以学生的苦练得代替老师的教,教育者观念的很大程度上决定被教育者的未来。他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没有“差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其实,从平和与快乐的心态开始,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潜能,就算进不了名校,也不至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么失败的人。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家长,现在我和我的孩子也一起面临着中考,不久的将来也会走上高考这条路。我不敢将自己学生时代那种随意学习、轻松学习、有时也不完成作业的故事告诉她。当她面对如山的作业时、当她每天早上睡不醒就被从床上揪起时,我忍着心疼的感觉,一次一次地苦口婆心说着那些重复了千万遍的话,我也为我自己变成了“口水妈妈”而郁闷着。读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教育、对中国的孩子们又充满了希望。作为一个母亲,从书中学到了我的孩子将会需要什么?我必须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上,耐心的倾听孩子的需求,适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多和孩子交流,让她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就是去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前面有一片绚丽的景色,只要你努力了,就能达到目的地。而不是强行将学生推倒某一个你所认为的“好”地方。王金战老师说的对,你不能让西红柿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只要沿着他的强项去发展,每颗心都会很灿烂,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许就是缺少这种欣赏的眼光,总是只会看到学生的好坏,没有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预先的效果。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荣幸。王金战老师的教育之道和行事方式,对于所有翻开书本的人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篇十二
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我过去实在太散漫了,虽然成绩还看得过去,但暴露的问题一天一天在增多,可以说,我以前一直不知道学习为何物,只知道跟着老师走,完成作业,简直算不得真正的学习。
书中的一位又一位优秀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在成绩正是靠这日积月累才奋斗出来的。相比之下,我自己则显得被动得多,被作业挤压了全部时间,换来了表面上挺好看的成绩,我深知这其中的斤两。
从读完这本书的那刻起,我又好像再一次被启迪了心智。过去的所有虚华的成绩都变成了碎片。我决定重塑学习这座大厦!
我过去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不懂得自主。现在不一样了,我想迈开自己的步伐,以老师为参考,自己奔向理想。
我过去难免有些骄傲,有些自满,现在我已根本没有资格再考虑如何炫耀。“人外有人”的世界已分明摆在我面前了!没有其它路可走,只有冲过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我过去并未真正把学业重视起来,有时会稍稍放纵一下自己,但现在我已是悔恨那么多的时间都浪费。
太多太多的状况需要去改变了,从今天开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7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