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和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教案的编写需要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教案的编写过程,下面是一些示例。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2、教育幼儿要从我做起,注意保护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大图片两幅(美丽的家园图和被污染的家园图)小猫的信一封;空白的地球图四张;勾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现在在我们周围有一种非常可怕的病毒,是什么?
2、小猫也不幸染上了“病毒”,它被送进了医院,正在接受治疗。它给我们小朋友寄来了一封信。
二、教师念“小猫的信”(附后),同时出示两张大图片。
三、讨论:小猫的家园环境的变化。
1、小猫的家原来是怎么样的?(青青的山,蓝蓝的天,绿油油的草地,鱼虾肥又壮,空气新鲜.......)。
2、后来又怎么样了?(天空灰蒙蒙,河水又脏又臭,还漂着油和死鱼,河边堆满了垃圾,空气也不新鲜了.......)。
3、小猫的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工厂的污水排在河里,空气中的黑烟,机器产生....)。
4、环境的变化对小猫有什么影响?(小猫睡不好觉,也吃不到新鲜鱼,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病毒滋长了)。
5、我们是喜欢怎样的小猫家呢?为什么?
四、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展开讨论,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会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很大的灾难,从而教育幼儿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2、你还知道污染的环境会带来哪些灾难?
(如:地上有果皮、纸屑时怎么办?在绿化带上玩时,看见有人在搞破坏该怎么办?.....)附小猫咪的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我的家住在一条小河边,这里有青青的山,蓝蓝的天,绿油油的草地、花儿鲜,河里的鱼虾又肥又壮;早晨,小鸟的歌声把我从甜甜的梦中叫醒,我和妈妈在草地上散步,做游戏,空气真新鲜,我们的生活可快乐了。
可是不久,在我家的附近盖起了一座座大工厂,高高的烟囱竖起来了,一排排的高楼立起来了,我的家园就变样了,工厂的污水排到小河里,河水变得又脏又臭,河面上还蒙着黑糊糊的油和几条死鱼,河边也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垃圾,晚上,机器“轰隆隆、轰隆隆”的响,吵得我和妈妈怎么也睡不好,起床后,一点精神也没有,工的篇活泼、优美的小文。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以孩子的口吻去讲述自己的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读这篇小文。教学中我注重多读少讲,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去读。如: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可个人读、齐读、领读、表演读、画画读句子。)边讨论边读,看图读,做动作读,想象读,配乐读。理解“小小的家”和“大大的家”后有感情诵读。可见孩子们不是枯燥地反复读,而是在快乐中读,在合作中读,在理解中读。调动了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在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除了课文写的,你还知道谁的家?孩子们在说议中发现青蛙有好多的家。有海边、池塘、湖泊、小河。可是当他们说小河时,发现小河水干了。青蛙不在哪儿?孩子们的心情一下子沉了下来。一种同情心油然而生。想办法,“让青蛙回到小河身边。”“多下雨。”“从地底下抽水。”“从别处引水。”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接着教师带有启迪的小节,使孩子们感到水资源越来越少了,许多地方缺少水。青蛙才少了一个家。呼唤孩子们珍惜、保护地球。让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一个小小的、快乐的家。交谈中,孩子们从心中迸发对地球的喜爱,感悟到地球妈妈真好,发出共爱家园的呐喊。从而深化了主题,张扬了人文精神。课标提倡新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从小培养这种学习意识,体会学习方法,可谓是“奠基”。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巧记生字,写好生字。有的学生感到了快乐,有的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让识字、写字教学在快乐中学好,在交流中提高,在探究中发展。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二
1.体会书包整齐有序给学习带来的便利,学习整理、摆放书本的方法,初步养成主动整理书包的习惯。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课件。
一.观看课件,收集问题,引发思考,积极参与。
上课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看书,而芳芳小朋友却一直在翻书包找课本。
师: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为什么找不到书?
幼儿:没有书不能阅读,没有整理好书包,书就会丢了,损坏了。没有整理好书包小朋友都在等。
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对,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的学习工具,不仅要上课摆好还要及时拿出,要是学会整理书包,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二.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观察书包内物品。
让幼儿将书包内的物品拿出,并说出其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书包里有什么?
幼儿:铅笔盒﹙铅笔、橡皮﹚语言书,数学书,画画书…。
师:这些东西混在一起,找起来很不方便,怎么办?
幼儿:分开放。书和书放一起,铅笔和橡皮放在铅笔盒里。
2.幼儿动手尝试整理书包。
整理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谁摆放的整齐。
3.学习辨别,根据需要准备课本。
师:我们平时会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来取放书本,怎样可以又快又准的拿出书本?
幼儿:把准备用的书本提前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三.循序渐进,巩固提高。
1.做一做,好朋友怎样进书包。
师:现在开始放,看谁的书本很快进书包。幼儿欢快地收拾书包,形式各异。
师:请你们讲讲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幼儿:先放书,再放本,最后放文具盒。
2.变一变,好朋友很快进书包。
师:把桌上的书本文具盒很快进入书包让桌面干干净净,开始。
3.查一查,好朋友是不是排好了对?
师:同桌互相看一看,放的让人看起来舒服吗?
4.归纳总结,轻轻松松回家去。
小朋友们都很棒,都学会了整理书包,并且摆放的尽然有序,这样就不会像课件中的芳芳小朋友那样上课拿书弄得手忙脚乱找不到书的现象了,老师相信你们上小学后,一定能做个爱学习,好习惯的好孩子。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三
个性个性毕业照融合了多种创作元素。这一环节通过有目的的欣赏,提取个性毕业照中造型、肢体动作、服、道具等核心元素,为下一环节幼儿自主设计个性毕业照做好技能准备。
通过讨论,再用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等方式,让幼儿自主合作地创作。这个过程有利于幼儿形成共同协商、主动吸纳、及时调整的合作意识。同时,可以让幼儿自主发现自己设计的毕业照的实际可行性。
通过欣赏同伴的创作,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经验,产生新的设计想法,把设计稿装订成册,又能鼓励幼儿继续创作,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活动目标。
(一)学习合作作设计并表现个性毕业照的造型和身体动作。
(二)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亲密感,增强集体与归属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以多种形式表现集体个性毕业照的造型。
难点:小组协商设计个性毕业照,体验与同伴合作造型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相机、纸、笔。
(二)个性毕业照欣赏ppt。
(三)幼儿用书第6册第6一7页。
(四)《美工》第33页。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个性毕业照。
1、我们大家要毕业啦!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拍毕业照了,我们可以怎么拍呢?今天老师带来一组时尚毕业照,我们一起来欣赏。
2、不同造型的毕业照。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造型的毕业照?
教师小结:有男孩女孩分组拍照、有爱心造型、有班级数字造型、有国圈造型、有花朵造型、有横排、有竖排等,有很多造型供我们选择。
3、不同动作的毕业照。
拍毕业照时,小朋友有哪些动作呢?
4、拍毕业照的服饰。
拍毕业照穿怎样的衣服?
教师小结:可以穿礼服、小博士服装、休闲服装,统一的着装让我们看起来更整齐,更精神。
1、讨论设计造型。
四人小组合作来设计自己想拍的毕业照,并把你妹设计的毕业照画在纸上。(幼几小组讨论后画个性化的集体毕业照,并试一试是否可行。)。
看看我们设计的造型(小组展示自已设计的毕业照,说说毕识。同时,可以让几自主发现自己设计的毕业业照上的朋友,并让大家参与摆出造型。)。
请推荐一组你最喜欢的毕业照,说说理由。(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个性毕业照。并表达喜欢的理由,例如造型独一无二,动作优美、夸张、海默……)。
教师小结:我们把每个小组的个性毕业照设计稿装订成册,作为以后拍的参考,在美工区里你们可以继续去设计,看谁设计的个性毕业照最受欢迎。
活动延伸。
1、幼儿在美工区设计全班个性毕业照造型。
2、在表演区摆出具有个性并有意义的造型,表达和朋友的亲密、友好等。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四
1、通过讨论,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育幼儿每天要按幼儿园要求的时间到园。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活动准备。
图片,小朋友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
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该怎么说”。
3、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
(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4、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
5、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了,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
6、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笑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
(嘟嘟讲得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涨红了脸)。
二、究竟是谁的错。
1、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
3、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都说了什么?(自己早点起床,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4、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早早就起床,很快地准备好)。
5、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再迟到?(没有迟到。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
6、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得晚,动作慢,还是爸爸不好,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三、怎样才能不迟到。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高高兴兴坐在位子上,抬着头,挺着胸,看着老师)。
2、引导幼儿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幼儿园,高高兴兴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呢?
3、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渗透方式:
1、可在午睡起床后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比赛,以训练他们的速度。穿衣比赛时,可只脱下外衣和鞋子。
2、教师给幼儿一个准时到园的参照时间,如每天8:30以前到园都算准时。
嘟嘟刚走进教室,老师就问他:“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
嘟嘟低下头,支支吾吾的说:“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自行车太慢了。”
第二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爸爸喊我太晚了。”
第三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闹钟的声音太轻了。”
听了嘟嘟的话,有的同学“嘿嘿”地笑出声来,有的捂着嘴偷偷地笑。
嘟嘟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
老师弯下腰来,小声地对嘟嘟说:“以后,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嘟嘟想:“也许应该照老师的话试一试。”
这一天早上,嘟嘟早早就起来,很快地准备好。他和妈妈来到学校,同学们还在操场上玩呢。
嘟嘟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教室,他看着老师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嘟嘟高高兴兴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和同学们一样,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他心里想:不迟到,真好。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五
1.初步理解宝贝是一个特别的,让人快乐的东西。
2.在欣赏和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贝。
3.体验寻找到宝贝的快乐,懂得珍惜。
2.勾线笔、开心娃娃和爱心卡。
3.熟悉歌曲张启辉《亲亲宝贝》第一段童声说唱。
(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3分钟)。
1.欣赏歌曲说唱。
教师:小朋友们,我先请你们听一段说唱《亲亲宝贝》。
2.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好听吗?你们说说什么是宝贝?你的宝贝又是什么呢?
(二)欣赏ppt《我的宝贝》中故事《彩虹的尽头》,理解宝贝的内涵。(10分钟)。
1.欣赏故事后提问。
2.讨论:宝贝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小结。
教师:宝贝是一些很特别的东西,有的是亲情,有的是友情,有的是食物,有的是美好的回忆,但是它会让你变得非常非常开心和快乐的!
(三)迁移经验,体验找到宝贝的乐趣。(15分钟)。
1.自由交流,个别交流。
教师:现在请你们仔细想一想,你们的宝贝是什么?请和好朋友说一说。
2.在笑脸和爱心卡后面画出自己的宝贝。
3.交流归纳。
教师:找到自己的宝贝,开心吗?你的宝贝是什么?(亲情,请相应的孩子举起看一看)。
4.组织讨论。
教师: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宝贝呢?
(四)教师总结。(2分钟)。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宝贝的东西,宝贝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我们一定要珍惜它!现在就让我们把画出来的宝贝搂在怀里,一起来说唱吧。
你们都是老师的宝贝,希望你们永远是快乐宝贝,也祝愿宝贝快乐!谢谢!
家园活动:回家后了解家长心中的宝贝都是什么,关爱自己的宝贝。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六
现在家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也特别的爱孩子,所以现在的幼儿在生活中也不知道合作、分享等。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孩子潜移默化的知道好朋友的涵义,虽然好朋友不能一直在一起,但是彼此想念的心永远不变。
1.感受好朋友之间勇敢、合作、分享的美好情谊。
2.好朋友不能永远的在一起,但彼此想念的心永远不变。
3.大胆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想想要和好朋友怎样相处。
4.通过认识自己与他人,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使幼儿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1.小图书。
2.大图书。
3.大字卡,小字卡。
4.故事中的`三个大头饰。
1.谈话导入.
2.自由阅读。
老师发小图书,并提出问题。
1.大胆猜测故事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3.理解阅读。
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
1.故事里的三个好朋友叫什么?出示头饰:小猪、老鼠、公鸡,
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怎样分工的?出示字卡:勇敢、合作,
3.好朋友采到樱桃后怎样分的?出示字卡:分享。
4.观察图现在是什么时候?
5.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自己的家都不适合好朋友住?
6.最后好朋友在哪里见面?
最后再用头饰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七
3.感受身边人、事情、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1.重点:能与大家分享自己对宝贝的看法。
2.难点:能初步理解宝贝的不同含义。
活动准备。
1.绘本《彩虹的尽头》ppt;
2.幼儿自带一个自己觉得最为“宝贝”的物品;
3.人手一块画板、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宝贝。
提问:1.你的宝贝是什么?
2.为什么它是你的宝贝?
(二)欣赏故事。
1.第一遍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教师分页讲述故事,请小朋友猜猜不同动物朋友的宝贝。
(1)小松鼠的宝贝是什么?
(2)鸭妈妈的宝贝是什么?
(3)兔爷爷的宝贝是什么?
(4)提问:故事里是那两位小动物去寻找宝贝?
他们认为宝贝是什么?
橡果是谁的宝贝?
小鸭子是谁的宝贝?
回忆是什么?它是谁的宝贝?
2.第二遍完整欣赏故事,体会故事角色情感。
(三)情感提升。
1.松鼠的宝贝。
小松鼠的宝贝是橡果,为什么?
如果冬天没有食物小松鼠会怎么样?
2.鸭妈妈的宝贝。
鸭妈妈的宝贝是小鸭子,为什么?
3.兔爷爷的宝贝。
兔爷爷的宝贝是回忆,为什么?
让你最难忘的回忆是什么?
4.獾和狐狸的宝贝。
獾和狐狸的宝贝是什么?
和之前他们认为的“宝贝”一样吗?
为什么现在他们宝贝是彼此?
5.教师小结:宝贝在每位小动物的心里是不一样的,宝贝可能是冬天的食物、可能是妈妈的小宝宝、也可能是回忆。也许宝贝本来就不是金的、银的、宝石的,而是一些对自己有特别意义的东西。
(四)收集宝贝。
1.请小朋友去收集他人的宝贝,用手中的画板记录下来。
2.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分享。
4.教师总结:我们身边有许多宝贝,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件有趣的事。老师希望小朋友每天都能发现新的宝贝!
活动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一)选题及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正处于个性形成的阶段,情感的体验也较为丰富,但是,目前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情感方面的教育,本活动运用绘本的移情功能,以幼儿喜欢的绘本故事为载体,选取了《彩虹的尽头》这个绘本故事,故事寓意很深,蕴含着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感价值。这个绘本的价值在于:一是引导幼儿了解到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需求,宝贝也不一样;二是能引导幼儿对宝贝的理解从物质上升到情感;三是引导幼儿懂得珍惜生活中一些人、事、物。活动通过引导幼儿欣赏绘本故事《彩虹的尽头》,理解绘本故事的发展,体验故事中的角色的情感变化,产生共情,明白每个人心里的宝贝不一样,感受身边人、事情、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二)目标。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大班幼儿“愿意与人分享”的目标,结合以上设计理念,我将活动目标定位于:
3.感受身边人、事情、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环节设计。
幼儿作为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开展时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中的指导要点“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结合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方式,我采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提问引导、先欣赏、后交流体验的方式,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首先,询问幼儿:你的宝贝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你的宝贝?让幼儿对“宝贝”有初步界定。然后运用“跟随两位动物朋友去寻找宝贝”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欣赏与体验奠定基础。
2.欣赏故事《彩虹的尽头》。本环节引导幼儿一共欣赏了两遍故事,第一次欣赏故事旨在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第二次欣赏故事旨在引导幼儿初步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的情感。
3.情感升华。本环节紧扣故事,层层提问,引导幼儿充分体验故事里动物朋友的情感,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的情感推向更高的层次,旨在让幼儿明白也许宝贝不是金的、银的、宝石的,而是一些对自己有特别意义的东西。
4.收集宝贝。请幼儿去收集身边小伙伴的“宝贝”,并询问小伙伴为什么这是他的宝贝?然后请幼儿进行集体分享,让幼儿在感受别人带来的快乐时,明白我们身边有许多宝贝,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件有趣的事。
二、教学过程反思。
从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整、丰富,充分把握时间,层层推进,充分的完成了活动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做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从每个环节来说,首先,在导入时,我充分把握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巧妙的进行提问,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都积极主动回答。其次,在欣赏故事时,我形象生动的讲述故事,再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都认真的、享受的听着故事,充分的理解了故事内容,并体会到了故事里小动物的情感。然后,在情感提升环节中,我紧扣故事,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幼儿由浅入深进行提问,幼儿积极大方,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使故事中小动物间的情感推到了一个高度,孩子的情感得以升华。最后,在收集宝贝时,幼儿对“宝贝”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紧接着请幼儿去收集小伙伴的宝贝,幼儿们既高兴,又兴奋,拿着白板去寻找小伙伴、在场的老师收集宝贝,在感受身边人、事情、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同时,理解“宝贝”有许多,并且在每个人的心中不一样,再次将活动推上了更高的层次。但在分享小伙伴的宝贝时,我的提问不够简洁明了,导致了没有充分引导幼儿进行分享,这便是整个活动的遗憾之处。
三、成功之处。
1.基于幼儿发展水平选材准确,教学设计完整、有条理、层层递进,教学活动整备充分,教学环节过渡自然,充分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2.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语言洪亮有渲染力,充分的感染了幼儿,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参与面广,参与度高。
3.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幼儿。充分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幼儿自由表达、体验的机会的机会。
4.能充分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能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时调整问题,迁移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利用欣赏、体验的方式达到活动的目标。
5.在整个活动中,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四、不足之处。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对幼儿提出的新问题给予反馈,教育机智需要进一步提升。
2.部分提问还不够精炼,不够明确。
五、成长感悟。
教育不仅是活动,而且是艺术。这次活动给我留下许多思考: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八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时钟。
2.能区分时针、分针,会看整点、半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时钟一个。
2.道具卡片时钟7个。
3.幼儿用书。
4.教学ppt5页。
1.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小钟表非常的神气,到底多神气呢?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不放ppt中音乐:小闹钟,谢谢你|)。
3.歌词中唱到:谢谢你,小闹钟。为什么要谢谢小闹钟呢?
4.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小闹钟?
5.所以说:小闹钟是我们的大帮手。
6.齐读:做个守时的.好孩子。
7.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数字、长针、短针)。
8.有哪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9.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两个指针,两个指针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10.游戏:时针、分针赛跑(都从12开始,看谁跑的快)。
11.得出结论: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12.认识整点、半点。
1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7个小钟面,请大家告诉我你是几点钟起床、刷牙、上学、做游戏、写作业、收拾书包、睡觉的(老师将指针指向幼儿所说的时间)。
1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息时间表。
15.结束教学。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九
1、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2、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1、在回忆自己一天的生活内容之后,尝试用制作小书买的方式加以表现。
2、继续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结构,学习制作自己的小书。
3、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向教师、同伴求教。
在回忆自己一天的生活内容之后,尝试用制作小书买的方式加以表现。
1、请幼儿事先完成调查表"一本书里有什么"。
2、画纸每人3~4张,彩色笔、订书机等。
3、初步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结构。
4、幼儿用书:《我的一天》。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与幼儿交流调查结果。
教师:和同伴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天里做了什么?早上在做什么?中午呢?下午呢?
晚上呢?
2、教师与幼儿交流调查表"一本书里有什么"。
教师小结:一本完整的书除了有一副副图画之外,还有封面、页码、图画的文字说明,以及作者的名称出版时间等。
3、教师与幼儿交流制作小书的方法。
教师:我们要做一本关于"我的一天"的书,你们觉得应该先做什么?
鼓励幼儿勇于向他人请教。
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适当提醒幼儿,注意吧主要的事物画得大而突出。
5、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书起名字。
教师:你能看懂好朋友一天的故事吗?互相说一说,并为你自己的书起个名字。
1、与幼儿一日常生活紧密相联
对于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来说,一日活动既丰富又有规律,
孩子们对一些固定的活动时间已比较熟悉。从他们的一日生活入手,设计组织活动,既激发和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又通过感知特定时间与相应活动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幼儿对时间的连续性、可测量性的认识。
2、巧妙利用幼儿的手表
过去我在和孩子一起认识时间时往往使用自制的手拨钟面,由
此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孩子对于分针的走动很敏感,但容易忽略时针的变化,如在拨半点时,他们常常把分针指在数字6上,而时针依然指在整点数字上。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这次活动中采用了孩子们的手表,它的时针和分针是连动的。在拨拨玩玩中,孩子们知道了拨动的方法,又弄清了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
3、鼓励幼儿运用生活经验
这次活动,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制作内容,供他们选择。其中“我的一天”是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安排一日生活,合理制定时间。有的说“我要8:00起床”,有的说“我10:00要去学钢琴”,有的说“我下午3:30去超市买东西”。孩子们制作的时间表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4、 提供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间
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有利于孩子积累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为此,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间,孩子们的作品既可布置在墙面上,也可悬挂在空中。这些作品成了环境布置的一部分,孩子们不时地议论、指认,主动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
1.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
2.了解一天中的时间顺序,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知道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不同特征。
能主动讲述三个时间段自己的状态。
1.早上、中午、晚上的三张图片。
2.表示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照片,每个时间段3到4张照片。
一、早上、中午、晚上
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
3.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二、做动作,说时间
1.我们从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会做很多很多的事。现在我来做动作,请你们来猜猜
我做的动作是早上还是中午还是晚上做的事情。
2.教师做动作(穿衣、梳头、睡觉等等)。
3.个别幼儿来前面做动作,其他幼儿猜测。
三、我的一天
1.瞧!谁来了?(小猫)小猫说它碰到了难题,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2.原来,小猫不知道怎么把这些照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张表格分成几份?(3份)这是早上,这是中午,这是晚上,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干什么嘛?你觉得照片里的事在什么时候做比较适合呢?请个别幼儿说说,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将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3.小朋友都想动手来帮小猫的忙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动动手吧,把相应的照片贴到相应的表格中去。
4.小朋友都贴好了吗?那谁来说说我的一天,我早上做什么?中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请幼儿说说“我的一天”。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认识书包的结构和作用,区别书包的异同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认真倾听的习惯。
3、敢于想象,大胆表现,发展幼儿创造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书包每人一个。
2、智、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上学必须带什么?
2、发现书包的不同特点。
(2)分组讨论:互相观察、议论,发现书包的不同之处。
(3)集中交流:首先请一名幼儿代表小组发言,说说本组发现的书包不同之处,再请小朋友补充自己的发现。
(4)引导幼儿归纳书包在形状、结构、颜色、图案等方面的不同点。
3、发现书包的共同特点。
(1)提问引发思考:你们的书包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2)分组讨论:互相观察、思考、议论,发现书包的共同特点。
4、收拾整理书包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反思:
捕捉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小学生的书包,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书包内的物品,从而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本次活动环节,将每个问题设计更加严谨,先让幼儿猜谜语导入活动的主题,进而引入:“小学生要背书包上学?书包里应该装些什么呢?”从而自然过渡过第二个环节(对各种学习用品经验交流分享),在儿歌的学习中紧扣活动内容的问题,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避免了一问一答的单调提问。
活动动静搭配,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中,老师提供给每个学生相应的操作机会,从谈话(表达对学习用品的认识)——与同伴分享自己所带来的学习用品——学习儿歌——表演儿歌——画书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能够与儿歌进行完整全方位的接触。
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朗诵儿歌时,能够注重提醒学生对儿歌的情感处理,但是对于儿歌、诗歌类的.朗诵方式还需提高,完整但过于平淡。
调整策略:
对于诗歌朗诵的情感处理,应在日后的每个语言教学中,首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老师有了朗诵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带动参与到活动中。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二
(一)知识目标。
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邻里之间应该保持友好平等的关系。要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教学建议。
1.远亲不如近邻、
(1)教材是从“我和邻居李大爷亲如一家”的故事展开的。李大爷退休在家,主动担任了大院的管理员工作,每天都为邻里做些服务工作,深受大家的尊敬。有一天小明的父母没有下班,小明突然肚子疼得特别厉害。李大爷听说后忙带着小明去医院检查。小明的母亲回来后,十分感谢李大爷。小明家和李大爷真是亲如一家人。
(2)建议教师围绕这个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3)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大家讲一些邻里互相帮助的故事,也可让同学们讲一讲这些方面的故事和事例。
(4)邻里之间要为邻居多想,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为了建立友好睦邻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量。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与邻居的关系是怎样处理的?例如,我家和邻居相处得很好,我家和邻居没有来往,我家和邻居井水不犯河水,我家和邻居谁也不理谁等。
(5)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是属于哪一种情况,然后找找原因。教材中的案例只是从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如帮助盖房等方面给以提示。实际生活中,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如做饭时突然没有盐了,向邻居借一点儿;修理东西时,自家工具少,向邻居借工具使用等等。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于小学生来说,为了邻里的和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楼道,帮邻居老奶奶拿东西等。
(6)怎样指导儿童与邻里相处?建议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调查,列举出正确与错误的事例,展开讨论。如尊重邻居,见面要主动打招呼、问候,主动为阿姨、叔叔让路等。总之,指导儿童和邻居相处,不仅要指导他们怎样去做的方法,还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宽广的胸怀和一定的涵养。
2.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1)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周围还有哪些不够方便的地方,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比如:多设一排座椅,再建一个花坛,多放一个垃圾桶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美,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建设的。调查前,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调查表,列清楚时间、地点、内容等。向有关单位提出的建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画图画。
(2)组织学生为美化环境做贡献。美化环境人人有责,在实际行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好生活环境的愉悦,唤起美化环境的欲望,受到热爱生活的教育。
(3)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不只是一次活动,而应该成为自己经常的自觉行动。
主题教学思路。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在家里与邻居的接触机会很多,早晨。中午、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遇到邻居,搞好邻里关系十分重要。远亲不如近邻,亲戚虽然亲,但住得远,不如住在身边的邻居关系更密切,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谅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量。对于小学生来说,为了邻里的和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管小孩儿、倒垃圾等。
人自出生起,就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各种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良好的信息给儿童良好的影响,不良的信息则给儿童不良的影响。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脏乱的环境使人心情烦躁。优美的环境一是要依靠大家来保护,特别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二是依靠大家来创造,这样就会使居民区更整洁美好,邻里之间更和睦。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38页的图片,讲述了“我和邻居李大爷亲如一家”的故事,反映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相互照料的情景。
第39页,通过四幅图片表现了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
第40页,用学生写的记实文章表现了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说明了远亲真不如近邻。
第41页的图片,通过邻居之间出现的不愉快和不和谐事情的表现,引导学生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谅互让。
第42页是爱护家庭周边环境的一组图片:为小树浇水,爱护公共设施,不乱丢垃圾。通过活动让学生为爱护家庭周边环境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在家里与邻居的接触机会很多,早晨、中午、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遇到邻居,搞好邻里关系十分重要。远亲不如近邻,亲戚虽然亲,但住得远,不如住在身边的邻居关系更密切。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谅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量。对于小学生来说,为了邻里的和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管小孩、倒垃圾等。这样对于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道德的提升都有很多的帮助。
人自出生起,就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各种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良好的信息给儿童良好的影响,不良的信息则给儿童不良的'影响。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脏乱的环境使人心情烦躁。优美的环境一是要依靠大家来保护,特别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二是依靠大家来创造,这样就会使居民区更整洁美好,邻里之间更和睦。
学习准备。
收集一些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事例,如帮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管小孩儿.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买东西的事例的照片、录像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邻居吗?
学生:(略)。
老师:邻居就是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住在隔壁另外一家的或附近的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和邻居的故事。(过渡)。
【讲授新课】。
学生:(略)。
老师:图中讲的是这位同学和邻居李大爷亲如一家的故事,反映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料的情景。大家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学生:(略)。
(一)远亲不如近邻(板书)。
老师:大家还有哪些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邻里和谐”;还可给同学们讲“我的邻居”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邻居对我们来说就像亲人,那我们该怎样和邻居相处呢?怎样搞好邻里关系呢?(过渡)。
(二)如何和邻居相处(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九页,我们看看图中展示了什么场景?
学生:(略)。
老师:从这些图中,你能说说该怎样和邻居相处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邻里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体谅,热情相助,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更好的生活。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邻里和睦防盗贼”、“邻里谣”;图片“邻里和睦相处”、“邻里情”等。)。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帮助”、“互相问好”;还可给他们讲文本资源中“怎样指导儿童与邻居和睦相处”的知识。)。
(让同学们读一下课本第四十页的作文。)。
老师:但是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邻里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一页,说说你对图中的看法。
学生:(略)。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邻居噪音”、“邻里环境”、“乱扔垃圾”、“陌生的邻居”、“偷懒”等。)。
老师:我们生活在一起,你家、我家、他家,构成一个大家庭。我们还应共同保持周边的美好环境。
二、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四十二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在做什么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这些同学都在为美化环境做自己的努力,美化环境,人人有责,你打算为美化环境做什么贡献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构建美好环境”、“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等;进行榜样引导。)。
(老师还可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周边还有哪些不够方便的地方,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为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还应该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三
1、了解白天与黑夜,能区分白天与黑夜;了解上午与下午,能区分上午与下午。
2、将自己一天做的事情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将绘画内容讲述给同伴或老师听;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并懂得欣赏他人的作品。
1、请一位孩子和配班老师一起准备一场情景表演《我的一天》(早晨起床刷牙吃早饭、来到幼儿园跟老师问好、玩游戏、学本领、听故事、放学回家吃晚饭、晚上睡觉)
2、“太阳”与“月亮”的贴绒教具。
1、情景表演:“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有个小演员要上前来给大家表演她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大家欢迎!(鼓掌)”演员们表演时,老师在一旁讲解。
2、引导幼儿谈谈表演的内容,老师引出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上午与下午的概念。
3、“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太阳、月亮)哪个在白天的时候出来?哪个在黑夜里出来?白天有太阳,小朋友们都干什么?黑夜,太阳落山了,藏起来了,月亮出来了,小朋友们都干什么啊?”“小朋友们一天要吃几顿饭啊?吃完早饭到吃午饭之前是上午还是下午?吃完午饭到吃晚饭之前是上午还是下午?吃过晚饭之后呢?”
4、教师总结:太阳出来以后就是白天,太阳藏起来月亮出来了就是黑夜,白天又分为上午和下午,我们吃午饭之前是上午,吃午饭之后就是下午了。
5、请幼儿按照一天的活动顺序,将自己一天做的事情画出来,并讲给同伴或老师听。
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完成《自己的一天》系列绘画活动,第二天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老师可将幼儿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件事。
活动准备:电视机、录象带,教师示范用的书包和学习用品一套。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电视第一段,并进行提问,让幼儿知道爱惜学习用品。
2、看表演的第二段,继续进行提问,教育幼儿知道整理小书包的重要性。
3、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小书包,里面都有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怎么整理呢?请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讨论整理小书包的方法,最后告诉老师。
4、教师示范平时小朋友整理书包时常犯的一种错误,提醒幼儿整理书包时轻拿轻放。
5、请幼儿自己取出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检查是否折角,并进行展角和整理,要求认真细致和轻拿轻放。(把幼儿的举动现场录下来,放映该幼儿看)。
6、让幼儿互相说一说,除了自己认真整理小书包以外,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小朋友认真细致的去完成。
7、带幼儿整理班内散乱的物品,如图书、玩具等。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书包,一个篮子。篮子内放有书、本子、口杯、雨伞、铅笔、橡皮、卷笔刀、文具盒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听音乐走进活动室,《上学歌》。
二.基本部分一、谈话导入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你们都背来了自己心爱的小书包,真神气啊!我们就来说一说小书包吧。
提问: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呢?
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心爱的小书包,上面有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有两根被带,最重要的是小书包有许多曾层,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小书包的两侧还有两个小兜兜。
1.幼儿尝试整理小书包小书包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你们常用的.东西在桌子上的篮子里。你认为这些东西放在书包的那一层合适呢?现在,试着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幼儿试放)老师巡回,好的、不好的拍入下来。
2.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整理书包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放的?
3.引导幼儿分析探讨整理书包的最佳方法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的方法,但是,怎样放才能让我们拿东西的时拿起来更方便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放的,仔细看,看看哪种放法最合适。
(录像)请幼儿评价:
提问:以上几个小朋友谁整理的方法更好呢?为什么?
小结:书包里面有佷多层,每一层都有用处。铅笔、橡皮、尺子、放在文具盒里,文具盒、卷笔刀可以放在一起,放在最小层里;书和本子分别由小到大的顺序整齐叠放,平整地放进书包最大层;雨伞、口杯可以放在书包两侧的小兜兜里。
4.幼儿再次整理小书包我们根据刚才说的再来整理一次,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齐。
(幼儿整理)小结:这次比上一次整理得更快更好了,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我们一起给自己鼓励一下吧,耶,耶,我真棒。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新本领,以后整理书包都要像现在这样分层分类整理,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知道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拿取更方便。
三.结束部分我们一起背起小书包唱首好听的歌吧!《上学歌》体会上学的自豪感。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六
1、用自己的方式采访老师、阿姨和同学。
2、体验关心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的情绪。
3、让幼儿了解不高兴、生气等情绪会带给自己不舒服的感受,体验积极情绪带给自己的快乐。
4、帮助幼儿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逐步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体验与朋友分享快乐。
小树叶。
一、导入话题:
1、出示小树叶,引起幼儿兴趣。
2、逐一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出小树叶和他们的对话。
二、分析讨论,引起情感共鸣:
"你们快乐吗?你们知道老师、阿姨快乐吗?"。
三、幼儿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1、采访问题: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2、每位幼儿可以采访别人,也可以接受别人的.采访。
四、幼儿集体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请幼儿互相交流采访的结果引导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道理。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七
1、用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长大后想做的工作。
2、学画不同职业的人,表现人物的动态和工作环境。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1、不同职业的.人工作时的部分录像。
2、幼儿认识各种职业人们的劳动,知道各种各样的工作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3、各种职业的人物图片若干。
4、纸、笔。
1、观看录像,了解不同职业的人的工作特点和性质。
2、朗诵诗歌《长大了做什么》,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开展“我的理想”交流活动,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想做些什么事?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4、启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愿望。
启发幼儿画出相应的职业特征和工作环境的特点,画出人物的动态。
5、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览及交流。
布置“我的理想”专栏,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愿望。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1、了解钙塑板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尝试制作自己的毕业照。
2、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同伴情。
活动准备:
1、颜料、滚筒、湿毛巾、桌布、反穿衣;
2、铅笔、铅画纸、钙塑板;
3、版画制作步骤(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价值分析:通过交流,引出活动主题,幼儿初步感受毕业后离别之情。)。
2、幼儿交流。
小结:当想念好朋友的时候,可以打电话,写信,还可以用微信、qq互相联系,还可以互赠照片,让朋友永远记得你的样子。
二、了解制作步骤(价值分析:通过观察、交流,了解钙塑板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观看视频。
2、幼儿交流分享。
(1)照片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工具?(出示工具)。
(2)那照片是怎么用这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呢?(出示图示)。
小结:今天印照片的`方法就叫做版画,第一步是刻:用笔在板上用力地刻上你想画的内容;第二步是刷:用滚筒在底版上从上往下均匀地刷;第三步是印:注意要边对边角对角的对齐;最后一步就是晾干。
三、制作毕业照(价值分析:通过自己制作,进一步把握钙塑板版画的方法,并在互赠照片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同伴情。)。
1、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2、互赠照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的毕业照》是在幼小衔接的主题背景下的一个大班美术活动。活动打破了以往老师示范的方式,而是让幼儿在观看视频以后再自己寻找制作版画的方法,而老师只是起到将制作方法小结和提升的作用。而版画的形式也不同于我们以往美术活动中的绘画形式,这样的形式还是比较新颖的,孩子们也比较新奇,而美术活动也是幼儿对美的一种享受。
今天的活动中,在情感的烘托上还是不够,对浓浓的幼儿在师生情和同伴情感受的还不够。由于我们班的幼儿对版画中的刻的方法掌握的比较好,而今天的活动中,这部分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方法掌握也不太还,所以有板被刻破的现象,也有可能是由于幼儿的新奇,所以我在提操作要求的时候,个别孩子没有静下心来倾听,这也是没有掌握方法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今天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热情还是很高的,许多孩子印了一张又一张,而且也能在送照片的环节中主动地送于朋友和老师,所以整个活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十九
看见有些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东西乱放所以组织了这个健康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按一定顺序整理书包,了解整理书包的方法。
2、培养幼儿自主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整理书包的好处。
活动准备。
1、幼儿没人一个书包,包内装有各种学习用品。
2、一些书包,里面凌乱地放着学习用品。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段时间我们都背着小书包上幼儿园。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书包里有些什么?”
2、引出问题。
(1)教师:“你们书包里放的'东西真多,有各种学习用品,这么多学习用品,你是怎么放的?”(幼儿个别介绍)。
(2)教师:“我这里有几个小朋友的书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时怎么摆放的。”
3、讨论整理书包的方法。
(1)教师:“书包的物品怎样放才能让我们拿起来更方便呢?”幼儿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2)教师:“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想出的好办法?”分组介绍,交流。
4、幼儿整理书包。
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整理书包的方法。
5、介绍整理经验。
请幼儿介绍自己整理书包的过程,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教学反思。
如果让我重新讲这节课的话我会请家长来参加这节课配合在家中养成幼儿每天自己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不是我的错大班社会教案篇二十
在大班下学期,为了引导幼儿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便与小学生活相衔接,我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中设计、组织了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我们的一天”。
1.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点。
2.体会制作时钟的乐趣,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制作时钟。
1.自制种类不同大钟面三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真钟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1-12数字、纸制空白钟面、时针、分针(数量与幼儿人数一样)。
3.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记录卡:7点钟起床、8点做早操、9点集体教学活动、10点户外活动、11点吃午餐、12点休息、3点起床、4点区域活动、5点放学回家。
一、猜谜语,引出时钟(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二、制作钟面、交流经验、熟悉钟面
1.教师提供纸制空白钟面、数字1-12、指针等,让幼儿制作一个钟面。
3.教师引出从钟面而来得词语”顺时针”。
“游戏中、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按顺时针顺序下棋’就是从钟面的排列顺序引出的。”
4.讨论总结:钟面上的秘密(认识钟面)。
三、认识整点
1.教师出示“早晨7点钟起床”的记录,请三名幼儿尝试拨钟。
提问:究竟谁拨得对?幼儿充分讨论后,教师拿真钟拨到7点钟,让幼儿观察、比较。
2.教师一一出示幼儿一日生活记录卡,让幼儿播出相应时间。
3.总结:认识时钟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
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以往我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这样的:教师拿出一面钟,让幼儿看看上面有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然后让幼儿看一个整点,观察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告诉幼儿这是几点钟。最后请幼儿拨整点钟。这样的教学活动,老师的主体地位是很明显的,幼儿是机械地学习。
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以谜语引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诱发幼儿主动探索。材料有助于幼儿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钟面到底有什么?应该怎样排列?从而达到认识钟面、制作正确钟面的目标。在制作钟面的环节中,幼儿能充分调动已有经验,而教师引出的“顺时针”则适时地为幼儿提升经验。在认识整点的环节,我通过让幼儿尝试——讨论——观察——结果,这样的学习来获得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以认识时间贯穿在一日生活记录里,体现了数教育目标之一: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如:知道7点要干什么等等。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9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