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护理管理学论文(专业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9:51:04
2023年护理管理学论文(专业14篇)
时间:2023-11-25 09:51:04     小编:雅蕊

集合各类材料之外的范畴。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所总结的内容。"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参考,希望能对你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一

3、社区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管理的研究。

4、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5、脑卒中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8、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

9、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10、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11、临床护理研究(各专科的护理技术特护措施护患关系应用新技术新仪器等)题目。

12、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13、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4、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5、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16、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17、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8、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19、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20、外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管理。

21、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22、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24、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25、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6、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27、临终护理的研究进展。

28、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29、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30、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31、整体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实施进展。

32、化疗病人深静脉置管护理的研究进展。

33、压疮的护理进展。

34、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展。

35、异位妊娠护理研究进展。

36、中西医结合开展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价临床辨证护理要点。

37、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及护理。

38、爱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状。

39、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40、我国社区护理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分析。

41、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42、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43、胰岛素泵对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44、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45、乳癌患者术后护理进展。

46、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4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的护理进展。

48、对内科急诊危重病人沟通技巧的研究内科病人护理评估护理评价与方法的研究。

49、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0、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5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52、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53、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5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55、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56、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57、女性更年期抑郁发病原因及护理干预的进展。

58、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60、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61、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62、化学治疗所致外周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进展。

63、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65、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66、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67、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68、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69、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70、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71、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72、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73、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

74、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75、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76、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77、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78、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79、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80、儿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

81、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82、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8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进展。

84、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8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86、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

87、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88、关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的健康教育。

89、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靠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90、护理理论研究(发展有关的哲理护理模式)。

91、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92、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

93、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94、妇科腹腔镜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95、化疗性呕吐的防治及护理进展。

96、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97、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98、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99、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100、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101、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标准的实践探讨。

102、不孕患者社会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103、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04、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05、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106、预防输血并发症策略的研究进展。

107、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108、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109、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110、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111、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

112、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113、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114、产时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11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116、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和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117、国内外护士压力研究与进展。

118、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119、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120、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121、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22、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23、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124、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125、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26、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127、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12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129、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30、高等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的创新。

131、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发展。

13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13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

1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治疗进展与护理。

135、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

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137、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138、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模式的研究。

139、气管切开并发症的预防研究现状。

140、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护理的研究进展。

141、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42、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144、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

145、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146、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147、社区健康评估与方法的研究。

148、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及研究进展。

149、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150、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151、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52、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153、各种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154、心理护理干预减轻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155、健康教育在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156、乳癌根治术患者心理护理的进展。

157、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158、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59、人工肛门患者自我护理的进展。

160、鼻内窥镜手术护理的研究进展。

161、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2、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全身化疗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163、康复体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6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65、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166、“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167、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与特点。

168、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169、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70、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

171、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172、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173、安全注射中医护人员的防护现状及发展。

174、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175、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

176、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7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78、临终关怀及护理进展。

179、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180、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181、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182、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183、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184、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185、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构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86、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187、围绝经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188、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89、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90、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

191、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92、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193、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现状。

194、机械通气者安全吸痰的护理进展。

195、实行人文关怀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研究进展。

196、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97、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198、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199、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0、脑瘫患儿生活自理潜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

201、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202、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203、儿童哮喘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204、子宫切除患者性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205、气管切开术后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206、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207、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08、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20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210、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211、影响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个人因素。

212、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13、镇痛泵在妇产科手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214、护理教师的伦理道德规范。

215、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216、内科病人新药使用的观察及护理。

217、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218、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19、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22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22、婴儿肤触的研究进展。

223、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224、国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研究进展。

225、预防子宫颈癌的健康教育。

226、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27、评判性思维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

228、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229、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30、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231、下肢深静脉血栓构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23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3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234、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

235、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236、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23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

238、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239、老年人便秘的护理进展。

240、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

241、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242、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243、静脉炎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244、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45、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46、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

247、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248、护理管理研究(护理行政管理领导方式护理人才流动和合作安排工作考核护理质量控制)。

249、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50、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251、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252、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

253、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254、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255、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护理。

256、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257、中医“四诊”在病情观察中的作用与体会。

258、人工气道湿化治疗护理的研究进展。

259、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60、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观察。

261、护理职业危害和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

262、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63、孕期宣教对产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

264、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265、外科临床护理中的经济伦理法律问题。

266、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现状及进展。

267、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268、临终关怀的伦理学问题。

269、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

270、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271、临终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272、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一样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273、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74、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275、内科各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实施质量控制研究内科新技术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276、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277、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进展。

278、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79、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

280、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28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282、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进展。

283、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84、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285、产后出血护理的研究进展。

286、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87、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88、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289、不一样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

291、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的研究进展。

292、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293、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294、宫颈癌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

295、高血压所致脑血管意外临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296、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297、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29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299、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00、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二

2.中美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中韩护理本科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的比较。

4.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调查及评价。

5.中美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6.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7.中美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8.中美护理本科《护理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9.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10.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11.对护理本科、大专实习生临床健康教育能力综合培训模式的探讨。

12.麻醉护理本科实习生压力源调查研究。

13.中医院校护理本科毕业生多站式考核的实践与研究。

14.护理本科新生职业认同感的量性及质性研究。

15.老年护理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模块的构建与阶段性效果评价。

16.中国内地与加拿大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较研究与启示。

17.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18.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的构建依据及其构成分析。

19.护理本科实习生核心能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96名护理本科男生自我接纳程度的调查研究。

21.护理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

22.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

25.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

26.护理本科实习生专业观调查与分析。

27.内蒙地区4所高校护理本科新生专业认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8.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评价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综合能力中的实践探索。

29.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用评价。

30.中美护理本科临床实践环节的比较研究。

31.护理本科男护士离职意愿的相关原因分析与对策。

32.护理本科教育中设置“护理临床推理与决策”课程的探讨。

33.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34.护理本科新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35.护理本科实习生结构性授权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36.“pbl-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37.英国4所大学护理本科成人护理课程的研究及思考。

38.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39.从人才结构理论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

40.美国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与借鉴。

41.护理本科专业课理论课堂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42.我国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43.我国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专业承诺相关性研究。

45.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与分析。

46.护理本科男生护理学基础实践技能操作学习的质性研究。

47.国外一流大学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及比较研究。

48.我国中西医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49.护理本科实习生手卫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学法对护理本科专业课教育环境的影响。

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52.丹麦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分析及启示。

53.国内六所院校护理本科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

54.导师制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中的应用。

55.中美部分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56.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57.护理本科临床带教老师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

58.护理本科教育兼职护理教师培养现状和需求调查。

59.护理本科调剂生专业认同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60.护理本科毕业生应聘考核成绩分析。

61.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应用。

62.护理本科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的初步探讨。

63.转专业政策对护理本科新生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64.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交互效应的研究。

65.护理本科女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66.护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

67.浅析护理本科教育课程改革。

68.我国护理专业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方案的构建。

69.护理本科实习生毕业论文回顾分析。

在护理本科教学应用的优势与发展。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三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2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2.2.1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2.2.2对各类紧急情况有应急预案。

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病人入院后护士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病区环境做出初步评估。科室必须健全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2.3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

2.2.4加强护理管理职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系统分析,经常检查和督促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要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对病人的护理安全质量。

2.2.5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3小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借鉴外院的经验,认真更新安全观念,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动力,紧跟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进展,分析相关因素,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丽革,刘丽霞。关于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吉林医学,22(2):116.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四

2、我国金融机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3、和利时集团费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东营市金融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5、东明县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6、基于循环经济的a公司节能增效研究。

7、管理层激励、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

8、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研究。

9、军民融合背景下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10、电影众筹融资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11、“707”漆艺饰品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12、成都社科赛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绩效考核评价研究。

13、民办学院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14、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私有云数据安全动态访问控制模型研究。

15、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房地产企业实际税负影响因素研究。

16、江苏dg股份房地产板块发展战略研究。

17、我国对外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18、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9、仓库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制造类企业物流一体化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

21、基于web的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2、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基于b/s结构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4、y石油钻井公司物流增效对策研究。

25、大型国际炼化工程项目物流特点和运作模式的发展。

26、bf公司电力电缆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改进研究。

27、ns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

28、基于供应链的建筑工程项目建材物流管理。

29、基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30、张裕公司销售系统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31、企业绩效体系管理优化研究。

32、a通信公司项目经理管理体制研究。

33、中国电信长治分公司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34、j行广西区分行类信贷业务风险研究。

35、m银行太原分行劳务派遣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36、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后台运营流程优化研究。

37、y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38、al公司油用牡丹生态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

39、hy公司实木家具业务战略研究。

40、ce公司模块厂岗位晋升制度的改进研究。

41、tb新式茶馆进入中国的竞争战略研究。

42、lt广州公司网络优化项目管理成熟度研究。

43、交通银行s分行竞争战略研究。

44、gu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45、互联网+背景下b银行营销策略分析。

46、中移铁通nj分公司宽带营销策略研究。

47、华天集团酒店业竞争战略研究。

48、基于物料分类的h公司采购管理研究。

49、h银行数据质量管理研究。

50、南航黑龙江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51、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sapps模块应用研究。

52、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53、牡丹江电业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

54、哈药集团岗位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55、人保财险黑龙江分公司销售人员管理研究。

56、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化工分公司设备管理研究。

57、nxny银行员工队伍结构现状及人才战略选择。

58、企业获配公租房规模对企业所得税贡献率的影响评估。

59、s速运公司深圳业务区x营业部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60、基于ahp的跨境电商出口物流模式选择。

1、奶牛牧场挤奶厅员工奖惩的制度。

2、新入职员工心理管理的研究。

3、三甲评审标准下的员工档案管理。

4、物流企业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建设浅谈。

5、浅谈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6、刍议企业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建设。

7、中小企业新入职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

8、对于员工培训中奖惩制度以及培训成果转化的建议。

9、新形势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10、关于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探讨。

11、研究我国人事行政管理存在弊端及其改革。

12、论如何制定合法的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13、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14、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15、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模式研究。

16、浅谈医院流动员工档案管理。

17、高校兼职档案员工作现状调查与研究。

18、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新变革。

19、奖惩制度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0、规避入职手续办理风险的几点建议。

21、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2、供电局员工人事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

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

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

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

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

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

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五

3、新时期如何做好国企行政管理工作。

4、新媒体环境下行政管理创新。

5、现行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浅析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策略。

7、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模式研究。

8、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行政管理优化路径探讨。

9、烟草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职能及转变策略。

10、基于“大局观”素质要求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强化措施分析。

11、课程群的构建逻辑及其适用性--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12、中石化某勘探开发公司行政管理问题诊断及提升对策。

1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档案行政管理。

14、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历程、重点和展望。

15、浅谈新时代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

1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薪酬激励。

17、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创新能力提升探讨。

18、基于公共管理的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措施研究。

19、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浅析如何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问题。

21、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思考。

22、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

23、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24、从行政管理角度对假药的认定和建议。

25、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路径探究。

26、基于数字化办公室管理模式对医院行政管理的应用。

27、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特征。

28、论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

29、基于经济管理思维下的行政管理发展研究。

30、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

32、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

33、新形势下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34、关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

35、企业如何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

36、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

37、以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8、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行政管理统一性研究。

39、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环境探讨。

40、工商行政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分析。

41、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研究。

42、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之路。

43、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及优化。

44、我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5、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策略。

46、关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执行手册》在职业规划中应用的探讨。

47、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研究。

48、高校行政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49、新医改背景下对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对策。

50、浅谈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六

无论是我在内科还是在icu,医院和护理部领导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对科室的护理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一是在人员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护理部决定将其他科室的护理骨干分批派到icu轮转,对icu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达到了相互学习,取偿补短的良好效果;二是在管理上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和困难,护理部领导多次到科室进行工作指导,帮助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鼓励我、关心我,增加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使我能在短时间内找准工作突破口,及时将科室的工作理顺;三是在人员培训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提高icu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在护理部的支持下,先后派出5名同志外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icu整体专科护理水平。

二、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是搞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基础。

在我一年多的护理管理工作中,体会到作为护士长不仅要熟悉业务,不断加强学习,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今年我到icu后,护理部首先派我参加了市卫生局和三医大联合举办的第二届icu专科护士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我对icu专科护理的认识,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重医中心icu培训的一个半月时间,我充分抓住这次培训的机会,一方面加强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不放过任何机会,学习他们的管理制度、管理经验、病员的经济管理以及科室的布局、环境,设施设备的配备、维护和保养等综合性知识。回科室后,能够学以致用,及时对科室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梳理,找问题,寻差距,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善了科室的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拟订、修订了各类护理表格;重新调整科室的布局,加强环境管理;加大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icu专科技术操作进行了强化;加强icu的感染管理工作,降低了感染率。

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是搞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动力。

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战胜困难的决心面对科室的工作。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从没有放弃过。特别是刚到icu时,由于科室人员均来自不同的科室,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相处和磨合,在这个阶段,大家往往把icu的工作与原科室作对比,无论是在管理方式上、工作时间上、工作强度上、奖金的多少上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人心不统一,科室的凝聚力不强,对我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加上icu成立时间短,病员数量不稳定,忙的时候需要加床,闲的时候只有1、2个病人,工作量波动大,人心浮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始终坚信通过团结科室医护人员,大家齐心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奋斗,能够使以上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有了这样的信心,才让我对科室的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职,想尽一切办法推动科室的护理工作。我对工作的执着态度,也让科室的护士姐妹们受到感染,渐渐得到她们的理解、信任、配合和支持,增强了凝聚力,使科室充满活力和生机。

应香港护士训练与教育基金会的邀请,与来自内蒙、安徽、江西、河北、广西、吉林、四川等省市的18名护理同仁一起,赴港学习考察。通过2周的参观学习、讨论交流,近距离了解了香港医疗卫生发展与护理管理的现状,感受到了香港护理人员的团结协作、仁慈关怀、奉献敬业的思想,学到了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与管理知识,看到了内地与香港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差异,受益匪浅。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七

中国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根溯源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时代、孔子的儒家思想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并改变了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变化,但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学发展体系。真正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的经济建设战略,确定了管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学开始迅猛发展。可将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一1986年的萌芽期、1987年一1996年的重视期和1997年至今的发展期。这三个时期是管理学深化和演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绩效为主导的现代管理研究体制,萌芽期阶段在各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特点。但是,在这个时期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专门研究管理学的机构、管理学期刊、文章、书籍和着作开始出现,国内学者开始了管理学的教育与研究,同时从国外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学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到了重视期,经过前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使得管理学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管理学研究活动也日益丰富。首先表现为政府层面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如果说萌芽期政府开始了对管理学关注的话,那么在重视期政府就是高度重视发展管理学了。政府开始注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理论,更加注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国情。其次,在管理学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开始追朔国外管理学的研究本源,逐渐熟悉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不断增强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规范程度,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另外,教育界和理论界也对管理学分外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制定了一些保障管理学地位的标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更加壮大。发展期阶段是一个管理学学科体系不断完整、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阶段。管理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管理学研究机构不断扩大,管理学学位教育开始变得多样化,我国学者与国外管理学学者交流增多,政府也设了一些管理学的重要奖项。

中国管理学在近30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例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诸多与国际主流管理学相同的问题。其次是自身的独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发展问题。第一,管理学过分西化忽视自身情况。中国仿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诸如mba、emba、mpa等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均是美国的翻版,管理学主要学术刊物全盘西化的现象非常严重.第二,管理学很少关注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在“国学与国运”讲座上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一个奇迹,1978-20xx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68倍。”然后学者们过多关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却对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生产效率、财务管理、组织绩效、生产运作、组织行为等中国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却很少涉足,反而是跟随国际惯例已发展前沿为题深入更加细致的领域。第三,主流期刊的学术定位不够清晰、专业性不强,缺少纯粹的管理类期刊。当前不管是哪一类学术期刊定位都非常模糊,文章类别、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均缺少明确的定位,一本杂志中往往各种类型的文章混杂出现,管理类的文章往往同经济类的放在一起.

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进展速度非常缓慢,多数构思仍然处于“西方概念,本国材料”的状态。我国学者在概念、命题和理论假设方面很少发表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不论是在学术研究的经验、研究的原创性问题上,还是研究手段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研究态度、研究问题、研究想法和研究工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单向倾向,这种单向倾向不但很有可能破坏管理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创新性,而且有可能损害或误导管理的具体实践。

随着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凸显出的问题不容忽视。管理学理论在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的看说,目前讨论中国管理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四。第一,我们要尊重在管理学理论层面的科学性,也就是同意管理学理论存在普遍性,不应随意地对已有的管理学理论提出地域性的概念;第二,在认真研究科学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去除糟粕,辨别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可以保留和需要废弃的东西,结合中国社会的现状加以运用;第三,作为在社会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需要其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与管理实践密切结合,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四,要符合管理学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实际规律,集中研究中国的管理理论。

为了解决中国管理学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学研究体系。应合理调配资源,引导学者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学体系为目标,在关注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同时,关注其他问题;其次,中国本土问题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学术宝藏,管理学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管理学的学术发展与专门期刊设立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很大关联,有了专门的数量多、质量高的交流平台可以有助于学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效率。

回顾当今中国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中国管理学存在着分类不够科学明晰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承认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不应随意地提出与地域有关的管理学理论的构想,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研究中国管理理论这样的问题上。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应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和思想进行系统、深入、认真地研究,应该是目前中国管理学界最为严肃和紧迫的目标与任务。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企业丰富的实践,丰富的企业实践又为管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依据。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管理学研究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也将会更加国际化。但对目前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回顾,中国管理学科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应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管理学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中国管理学发展问题与展望。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11.

[2]苏勇。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一20xx.经济管理。20xx.01.

[3]陈佳贵。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经济管理。20xx.03.

[4]苗莉。管理学百年回顾与展望-第4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述评。20xx.02.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八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有效边界的实质,是对政府、市场、社会权力选择与实施边界的确定。在三维权力架构下,简单地组合这些权力,不会形成公共事业管理的有效边界。因此,必须在审视权力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分化、调整这些权力并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公共事业管理有效边界的生成,并不是独尊或否定哪一种权力,而是这三维权力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有效边界;三维权力;分化。

政府权力是政府凭借其特殊身份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它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对公共事务而言,政府权力无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对准公共事务的治理,完全由政府权力主导则会产生诸多弊端。政府权力的运作往往倾向于公众的平均需求和偏好,既无法满足部分公众的特殊需求,也不能对新的需求作出及时反应。政府在提供产品时缺乏成本效益机制,往往因其“内部性”过度追求准公共产品的数量而忽视公众的真实需求,这样不仅造成产品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使政府规模不断扩大,其间接表现为国家财政预算总额的增加,提高了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

市场权力即企业拥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权力,它具有追逐利益的特性。准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致使企业缺乏提供这种产品的动力和积极性。非排他性会使人们选择这样的消费方式,即等其他人购买后自己无偿消费,若所有人都采用此消费方式,其结果造成无人主动付费购买这种产品;非竞争性使得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增加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其价格也应为零。作为理性“经纪人”的企业绝不会生产没有消费者或价格为零的产品。

由此可见,依赖政府或市场权力来治理准公共事务,都无法提升公共事业管理的效能。二维权力的“失灵”,使得人们积极寻求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即公共事业组织所拥有的社会权力。社会权力是社会公众赋予公共事业组织的一种非强制性的支配力量,它利用信用资源来沟通准公共产品的供需双方,来满足社会部分共同需要。这种权力的权威来自供需双方的信任,它的实施主要靠说服机制。作为社会权力有效载体――公共事业组织的创新和发展,使得社会权力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增长的“土壤”,从而突破了公共事业管理中二维权力的安排,呈现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权力结构。

有效边界分析是建立在权力拥有者――组织提供产品和满足需求的作用之上的。根据产权的理论,公共事业管理有效边界的确定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其选择标准就是交易成本。究竟是利用政府权力,还是利用市场权力,抑或是社会权力,要看哪种权力在实施过程中的运行成本更经济、更有效率。

国家民主进程。实践表明,社会的民主化程度越高,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就越活跃,其所拥有的社会权力就越强。相反,在高度集权的社会里,国家总是通过控制主要的社会资源,建立纵向等级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试图将任何社会的、民间的力量纳入到自身统一的支配之中。这种情况下,很难产生独立于政府的社会权力:一方面,政府权力不断向社会扩散和渗透,使民间的社会力量被梳理进纵向的行政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国家往往视民间力量为改造的对象和实现自身目标的障碍,导致社会权力处于消极被动、被排挤的地位。

市场发达程度。市场的发达程度影响着政府、市场和社会权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市场健全国家的市场、社会权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大于市场欠健全国家,市场健全国家的政府权力的作用小于市场欠健全国家。就中国目前状况而言,虽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制,但由于缺乏历史基础,市场的健全完善程度仍比较低下,传统的计划色彩仍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权力在分配社会资源方面的作用比那些市场发达的国家大得多,在准公共产品领域,政府往往是唯一、直接的供给者。而在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主要由公共事业组织承担,政府只扮演“裁判员”、“掌舵”的角色。

历史资源禀赋。历史形成的资源禀赋集中在政府手里的国家,政府权力的作用自然大于资源分散的国家。例如,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的瑞典,依靠市场权力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通过政府权力,即社会福利制度来解决的,社会权力的作用极小;而在美国则相反,社会权力的作用很大。尽管中国正在完成由依赖政府、市场权力的体制向依赖社会权力的体制转化的任务,但政府权力仍在过渡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在目前公共事业组织尚不成熟、社会权力还比较弱小的状况下,政府权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仍将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大得多。随着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切入点的现代事业制度的完善,政府权力将日益减弱,社会权力会不断加强。

社会文化背景。崇尚集体主义的国家,认为社会进步是国家引导的结果,而非个人力量所致;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认为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人组成的,社会进步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不断进取的合力推动的。前一种文化相信组织的力量,后一种文化相信契约的效力。在有前一种文化背景的国家里,政府权力的作用大于有后一种文化背景的国家,市场权力特别是社会权力的作用则小于有后一种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崇尚集体主义的,是相信国家在社会进步中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又相对地缺乏契约传统,人们不甚相信契约的效力。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形成了“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政府高度集权化,事无巨细均由政府一手操办,从时间的跨度上包括了“摇篮到墓地”的全过程,政府作为社会、个体的保姆或监护人,全面承担起广泛的社会事务。其极端形式就是政府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社会为政府所吞没。事实经验表明,“政府办社会”模式是低效率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治理准公共事务中,首先出现了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力的分离。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收缩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改变传统的大包大揽的做法,将原来由政府承担准公共事务逐步让渡给营利部门。这一分离阶段,政府权力逐渐下降,市场权力不断提升。

在这一治理变革中,市场化是一种国际性潮流。市场化是通过一系列化公为私、公私合作方式,借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市场化价值取向推动了“企业办社会”模式的形成。市场化改革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准公共产品供给成本,提高了准公共服务的质量,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公共性的角度,政府市场化改革存在着经济性损失、公平性损失、腐败、公共责任缺失、社会稳定、引发政府管理危机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为了克服市场化的弊端,于是出现了第二次权力的分离,即市场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分离。按照“企事分开”的原则,由政府交给企业的准公共事务又逐步转移给公共事业组织来承担。

随着“大政府”向服务、有效政府的转变以及民主化的纵深发展,推动了准公共服务的社会化进程。社会化意味着政府向社会转移了一部分职能,同时也把与职能相对应的权力转移给公共事业组织。社会化不仅是政府“放权”的过程,更是政府“还权”的过程,权力向社会分散是社会化的实质所在。社会化推动了权力的第三次分离,即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相分离,其变化趋势是进一步弱化政府权力的作用,增强社会权力的作用。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彻底改变公共事业组织作为政府附属物的状态和以政代事的局面,将政府承担的具体技术性、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剥离出来,同时将公共事业组织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政府部门。简而言之,就是政府作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政治决定”者与公共事业组织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承担者分开。

公共事业管理有效边界形成之前,总体来说,政府权力、市场权力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各种组合所产生的效率都是低下的。经过三次权力的分化与调整,逐渐生成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有效边界。有效边界的形成,既不意味着独尊唯一的社会权力,也不意味着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力的退却、消失,而是三维权力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比重应是:社会权力市场权力政府权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权力的作用是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引导和规则。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规则制度、法律、法规等,运用法制化的手段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时度势的调节,根据其活动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鼓励、促进或消极的限制、禁止。换言之,政府通过法规政策引导社会权力的正确行使,规制公共事业组织的有效运作。对于市场权力,其作用并不是对社会权力的替代,而是将需求、价格、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入公共事业组织中。公共事业组织通过需求机制,进入事业型市场充分调研公众对准公共产品的需求状况,制定合理战略规划;利用价格机制,制定产品的合理价格;通过竞争机制,逐步打破垄断的局面;利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其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提升公共事业管理效能。社会权力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则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公共事业组织采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式对准公共事务进行具体的管理。

[2]赵立波.公共事业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23.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九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交叉学科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交叉学科受困于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管理体制,并不能完全地发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交叉学科的一个分支,同样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着制度管理的问题,而本文结合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现状,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时做出合理的应对,为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经济与管理;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的热潮。但纵观科技的发展历程,创新人才与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出现了交叉学科的影子,交叉学科成为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不完全统计,在21世纪以来诺贝尔的研发成果中,90%以上存在学科的交叉现象,而这一点也更加验证了学科交叉对于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教育经济与管理科学是集经济、教育、管理三者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文科类。相比于其他理工类交叉学科,文科类交叉学科不会取得太多意义非凡的成果,但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如今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这门学科的发展,使其在新的发展机遇下缓慢前行。

2.1归属不详。

学科的归属不详导致学科不能得到有效的扶持帮助,学科的发展遭受制约。学科将自己划定为特殊的门类中,有利于学科获得有力的扶持,而其归属不详,与对于从事交叉学科学习工作的人员造成归属感不强,安全感不足的内心感受。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交叉学科成为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体制的古板,交叉学科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反而随着交叉学科数目的增多,归属的复杂性愈演愈烈,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来说,归属问题一直是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学科主要依据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而建,其归属学科也应是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这三种学科,但由于不同学科的发展视野不清晰,设立学科的高校计划不明确,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归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2.2社会需求与输出不匹配。

自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成立以来,各界人士都妄图给培养方向一个明确的定位,而《学科专业简介》中对培养目标也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有着扎实的教育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可以理清重要理论的思路,能够对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并能从事科研与管理等工作。根据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基础的教育管理工作,根据统计数据也应大力培育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但各高校的培养方向却与事实相违背,大力加强对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这也就造成了该学科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弱的现状。

2.3学生数量与质量不相匹。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模式,据数据显示,博士与硕士的招生数量呈几何形状的翻倍增长,但数量的增长并不代表着质量的增长,因为以上等问题,学生数量的增长并没有给学科带来多么大的受益,学科的扩张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与帮助。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有限的资源更加不够用,学生的质量反而降低了。虽然学生的就业与自身有着很大的联系,但就事实而言,学生的就业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校的培养力度和资源的投入比例。

3.1对交叉学科进行分类。

上文中提到教育经济与管理科学的归属不详问题,同样是作为交叉学科眼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在《学科专业目录》中并没有给予交叉学科明确的'专业范围,也没有给其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没有给交叉学科一个明确的归属,导致出现各大高校随意安置交叉学科的状况。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对交叉学科进行详细的分类,结合学科各自的发展程度以及教学背景等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划分不同的学科层次,以有利于交叉学科更好的发展。

3.2转变培养方式。

从就业角度来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学术型的培养模式也同样重要,学校应该改变原有的培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从而有效地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学术人才,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有活力血液。

3.3加大扶持力度。

教育经济与管理本就是为公共事业而成立,这自然离不开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而教育部门也应做到对于数量与质量进行层层把关,既要有一定的规模数量,也要有很好的教育质量,对设立此学科的学校进行资格审查,对于没有能力、没有资格的学校的学科设置权进行取缔,将综合实力和学校风纪及科研成果作为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于有能力进行学科发展研究的学校进行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将这些一流的学校及研究团队作为学科的领头羊,带动整个学科有序的发展。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有着光明的就业前景,但由于交叉学科的现状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如今停滞不前的现状。在今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科要注重内外结合,结合自身优势与外界的支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为学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从而使教育经济与管理这门交叉学科在瞬息万变的发展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1]赖宇欣。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时代金融,20xx(26).

[2]吴永强。高校推进学科交叉教育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思考[j].品牌,20xx(10).

[3]余利川,李佳源。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发展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11).

[4]王梅,陈士俊,孙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十

管理学是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科学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护理管理者能否扮演自己的角色,首先在于具备管理者意识;其次是否能够领悟其所扮角色的内容。然而为了更好的学好护理管理,邓老师和古老师和我们开了一个座谈会,使我们从抽象化到具体,对护士长这个角色有了更多的了解。

邓老师是一位妇产科的科护长,在2个小时左右的座谈会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我们要做到:(1)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身为一个护士长当护士们求帮助,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去做到,自己就不要轻易去做,而请更有能力的护士帮忙;例如:小孩打针;(2)护士长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一样重要,缺一不可,这样才可以让人信服,成为一个优秀的护长;(3)领导者不是控制者,领导者是带领者;领导是一种能力影响别人完成的使命,好的领导者使用影响力而不是用权力,不是命令别人来顺服我们的权力,乃是先服起别人的责任,别人自然顺从我们的责任。古老师是一位病区护士长,它带了很多护士长的资料给我们看,给我们看了许多真正护士长平常要做的事,让我觉得很有真实感。通过这个座谈会,让我有了一些启发:一:提高我们的护士素质转变观念,适应护士长角色“角色”是社会学、心理学中的术语,是描述一个人在某位置或状况下被他人期望的行为总和。护士长角色的期望主要有:医院、科室要求护士长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满足患者的需要,树立良好的护理专业价值观,满足护士群体利益的需要,加强与护理相关部门科室、人员的有效沟通合作等。

富有人格魅力,具备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管理理论对领导一词的解释,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存在着差异,前者注重指挥过程,后者强调影响过程,按现代管理理论,可以认为护士长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模板或范本,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丰富的才能和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娴熟和护理技能等无不影响着护士。护士长的职务和地位会使护士服从,资格、经历以及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是护士长行使权力的有利条件,这些权力性的影响力,对护士的心理和行为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的基层管理者,要带好一班人,单靠行使上级赋予的权力是不够的,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护士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下属从心理上信服、尊敬、依从、依赖于护士长。

注重情商培养,提高管理技能,创造出色的管理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来说,智商的影响只占20%,而情商因素则占了80%。情商这一概念早在7年前由美国耶鲁大学和新罕布什大学的两位学者提出,他们认为:所谓情商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是构建现代护理管理者形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的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培养情商,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对自己的下属以诚相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做护士的贴心人。学会运用娴熟的管理技能,善于抓住重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善于明辨是非,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应付自如,作出正确的决策,创造出色的管理艺术。

具备多元意识护士长作为医院最基层科室的管理者,在科室的动态运行中起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护士长的管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利用程度,因此,护士长只有具备高水准的管理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公关意识、集体意识等等,才能适应现代的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修养及业务能力作一个新时代合格的护士长,不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要拓宽知识面,学习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学习护理政策与法规、外语、计算机、人际沟通与交往,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和理念,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善于学习掌握应用于临床的一系列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并带领全科加强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二:护理管理技巧正确运用管理的人本原理,注重人性化管理在一切管理活动中,应围绕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行为,让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自身得到全面发展。作为护理管理者,在布置安排工作时,要注意事物的可操作性,广泛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让护士参与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归属感,增强科室凝聚力,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保持组织中人的情绪氛围积极向上,允许下属合情合理的发牢骚,让下属知道,护士长不仅愿意倾听你的意见,还会在适合的时候帮助你解决问题,在护士出现缺点、错误时,应捕捉适当的时机进行启示、诱导、教育,使下属产生安全感,要提倡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促进团结。公平、公开,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护士长在工作中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要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范围和协作方式,避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因为这样最易引起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越大,离心力就越大,护理工作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护士长应尽可能让护士知道你对工作的设想、思路。让护士参与讨论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计划和决策,增加透明度,强化群体意识、整体观点,运用行为科学、领导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等有关理论通过满足护士的需要,合理设置目标,强化动机等激励手段,激发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热情、事业心、责任感,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注意绩效评价,及时反馈,创造严宽结合的环境工作上必须“严”,才能提高护理质量,造就护理人才,但在生活上应尽力为护士排忧解难,让她们感受到科室的温暖,众多护士性格各异,优缺点各异,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不同,护士长要辨证的看问题,切忌将不稳定的情绪带入工作中,应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及时准确的评价,以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措辞传递给护士,多表扬、少批评,讲究语言艺术,切忌伤及护士的自尊心。注重护士业务水平及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加强基础护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专科业务学习,通过护理查房、病案讨论、操作训练等方式,帮助护士熟悉和掌握专科护理方法、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要经常组织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鼓励护士业余时间多看点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医院和病人都在不断追求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护理管理应首先从实际出发,群策群力,制定出本科室的具体工作计划,然后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根本,着眼于各要素质量,统筹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护士,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对差的提出纠正方案,达到提高改进之目的。

其实,我觉得护士长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现在护患关系紧张,护士长精神压力增大,特别是邓老师说的附一院的一个医闹案,通常面对家属的都是护长,而经历医闹后,会让护士的压力紧张从而递出辞职信,可能会导致病区缺护士,工作起来更加吃力,而此时更加体现一个护士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从心底里真的很佩服邓护长,不仅是专业厉害,管理能力同样很优秀,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做到像她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护士长。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十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很多行业在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我国正在快步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涉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快速吸收各种现代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近年来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实践出发,进行该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推动着管理学理论快速发展。当前,社会上很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为社会对于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这样的社会现状使高校内从事《管理学》教学的老师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大数据时代,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教育工作,需要进行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革新。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信息,为高校课程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当前社会,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而在互联网技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在网络时代影响下,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教学资源来源于课本,因此教学知识很受限制。比如,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很多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所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本专业的最新知识。有了互联网的支撑,高校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如微课、慕课等,这些网络平台将高校内传统的三尺讲台授课方式变成随时随地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间。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网上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缩短老师课前的备课时间和精力,通过互联网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非常好的学习氛围。网上教学平台让高校的学生不再局限于高校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教材上的知识,很多学习资源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发掘。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虽然存在着很多的信息,但是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严格的辨别,才能真正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的管理理念、沟通渠道和管理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要尽可能提高管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受到过去教学方式的影响,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课程缺乏实践。

我国高校的很多专业课过分地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一些课程的设置没有创新,教学内容陈旧。由于中国有很多理论考试,使高校的老师过度地重视课程理论的教学,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有的高校设置实践课程,但是依然没有具体的实施过程,所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正确有效地消化理论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阻碍。

2.教师素质偏低。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校教师一般是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所以对于教学的实践经验较少。由于老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低下,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会选择自己擅长的偏重理论的教材,这些知识有些过于落后。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理论及实践教学,老师需要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因为老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学校的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3.选择错误的教学案例。

一些高校仍然采用老师灌输性的教学方式,所以很多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是非常单一,课堂的互动和实践环节较少,这在互联网时代是非常不适应的,特别是有的老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由于对当代管理的近况不熟悉,使他们选择的案例缺乏时效性,甚至与我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背道而驰。

1.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所以高校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下,学生不愿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灌输,而是通过与老师进行互动讨论而获得知识。在网络信息资源下,老师可以轻松地获得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自己的课程。老师还可以创建很多讨论式教学模式,以及探索式教学模式,通过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学习,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环节的创新。

现代化教学技术大多数体现在多媒体技术上的运用。比如,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用微课和慕课等手段让学生温习《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在其他的网络平台上给学生安排一些讨论性的话题,或者准备一些课前的知识问答,这样学生就不会局限于课堂内的听讲。学生可以和老师通过邮件、微信和qq等网上社交平台进行知识上的沟通,学生学习知识会更加的轻松。高校创新教学环节需要老师在备课环节和多媒体课件环节上多下功夫。比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各大高校的《管理学》课程,综合这些高校老师发布在慕课上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从网上收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资料素材来拓展教材上的管理学知识。

1.需注意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互联网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用处,对管理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无形之中深入管理行业中,而且受到广泛的应用。这个变化和发展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同时管理手段也要有相对的提高,在提升老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时需要严格地遵守以下几点。第一,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下,老师的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学质量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因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管理学知识教学展现得更加完整和透彻。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这对学科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完备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体系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管理学知识。第二,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我国的大学课堂由于手机的普及,使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低头族”,这是非常不好的。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让《管理学》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激情回归到课堂上。而且由于《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性强,知识点难免显得枯燥乏味,老师拥有高超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的互动都会显得非常的轻松和有效。第三,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了解企业和社会对管理人才的最新要求。如今管理行业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管理学专业的老师需要随时关注社会上和企业的管理新手段,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把最新管理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和企业的时候,可以快速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高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所以高校的管理学授课老师需要掌握自身专业的各种新概念。作为一名管理学专业的授课老师必须要做到以上几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满足社会对高校老师的要求,提升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有效提高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人才。

2.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较强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可以让管理专业的学生尽快达到进入社会的自身条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必须扎实。高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为社会服务的,与社会脱轨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对于社会来说是没有用的。任何专业都需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有效满足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老师要根据市场对管理人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需求来培养学生。高校在《管理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此外,高校需要积极地拓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的校企合作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管理学的实际掌握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管理学课程变得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多样性。通过互联网,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联的网络课堂,使管理学课堂教学更加新颖,学生可以身临其中,通过自主学习接受大量的管理学知识,这对于提高高校的管理学课程的实效性有很大的帮助。这种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非常有意义。

[7]马香莲.“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新解构[j].现代教育技术,20xx[8]余莎莎.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角色期待[j].科教文汇(中旬刊)。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十二

3、分析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

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6、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浅析。

7、构建农村公共设施基层管理模式的思路。

8、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改进。

9、突发公共事件病区批量患者搬迁的流程管理与评价。

10、城镇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以陕西省为例。

11、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

1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1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14、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

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利与弊。

16、浅谈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17、关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

18、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9、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维度分析与战略创新。

20、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1、城市公共危机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22、基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科学管理及服务优化。

23、浅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4、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

26、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27、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机构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对非遗的保护机制研究。

28、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

29、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30、探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

31、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架构。

32、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分析。

3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34、浅谈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

35、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37、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

38、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维空间。

39、我国公共组织管理中人员激励问题的思考。

40、浅谈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社区警务。

41、“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

42、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生态化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

43、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44、法治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45、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实现路径探析。

46、公共品视角的创客空间分类管理研究。

47、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

48、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重塑政府形象的思考。

4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50、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51、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52、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研究。

5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改进对策。

54、公共项目管理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教育问题探究。

55、公共政策排斥语境下网络预约出租车管理规范。

56、关于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下部门预算管理的探讨。

57、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

58、试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新闻传播。

59、论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

60、政府管理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十三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且在近些年来我国大力重视对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我国在信息科学领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发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本文将简要讨论一下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为各行各业提高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工程管理在不断的发展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重视,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管理创造更大化的工作效率,促进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企业的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还在认为工程建设的竞争力在于能够拉到的建设项目,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还不高。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工程建设管理合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在遵守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的条件之下,采取各种有效资源和措施,满足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的需求,及时的对自身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调整满足施工进度,以及能够合理的有效计算工程施工的费用,选取适合的工程建设材料,高度重视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尽最大可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并且能够做到按期完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促使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而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也随之而有了新的要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工程项目提供了更加科学的,高效的,专业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促使工程企业在进行项目数据管理的时候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完成数据的收集,分类,整合以及处理,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工程项目的其他方面的成本或者是工作效率。工程项目建设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规矩,在开展任何一种工作的时候都应该提前进行详细的沟通和策划,确保资源能够被有效利用,随时监控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促使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做到利益最大化。

2.1维护信息数据安全。

传统工程管理对于数据信息的记录方式都是手工记载,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是仍然会存在着诸如数据记录混乱,数据不明或错误,信息缺失等弊端。尤其是在遇到大型工程的时候,数据和信息往往非常庞杂,这个时候传统手工记录的方式则越来越凸显出了他的弊端。而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对庞大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和处理,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极大的便利了数据管理的工作,减少工作失误。同时计算机还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永久性的保存,确保信息不会丢失。

2.2保证工程计算和材料物资的准确性。

在工程建设的一系列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像工程造价,材料预算等,计算数据的精准度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促使工程建设成本资金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电子计算机以其高效,精确的计算能力为工程计算工作创造了极大的条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精确的计算数据,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用到非常多的材料和物资,这些东西的摆放位置,储存条件,质量安全等都和建设的完成情况和建设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所以在材料物资管理方面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对材料和物资的用量进行提前估算,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对所有的物资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排列,有序的材料摆放能够更加便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物资的数字化管理。

2.3合理规划工程项目建设。

工程项目规划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对工程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时代在发展,信息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工程建设也在逐渐朝着现代化,大型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所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和工作也将越来越多。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合理的工程项目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规划进行科学的监管,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以及建设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工程项目的规划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手段和技术,同时电子信息技术也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促使工程项目规划工作能够在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不断优化和发展。

2.4优化工程项目管理。

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工程项目管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查阅各个项目经理所提供上来的信息和数据,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最后为工程的招商和投资计划提供详细的项目分析方案。充分利用所有有效资源,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节约成本,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的进行。而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都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在开展一项工作的时候必须提前打报告,在工作过程当中也要按时完成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建设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严谨性,从而才能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而我国的工程建设企业想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综合实力还需要借鉴和引进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不断创新,深入探索,让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合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为企业未来发展中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坚实的基础。

护理管理学论文篇十四

无论是我在内科还是在icu,医院和护理部领导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对科室的护理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一是在人员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护理部决定将其他科室的护理骨干分批派到icu轮转,对icu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达到了相互学习,取偿补短的良好效果;二是在管理上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和困难,护理部领导多次到科室进行工作指导,帮助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鼓励我、关心我,增加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使我能在短时间内找准工作突破口,及时将科室的工作理顺;三是在人员培训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提高icu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在护理部的支持下,先后派出5名同志外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icu整体专科护理水平。

在我一年多的护理管理工作中,体会到作为护士长不仅要熟悉业务,不断加强学习,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今年我到icu后,护理部首先派我参加了市卫生局和三医大联合举办的第二届icu专科护士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我对icu专科护理的认识,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重医中心icu培训的一个半月时间,我充分抓住这次培训的机会,一方面加强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不放过任何机会,学习他们的管理制度、管理经验、病员的经济管理以及科室的布局、环境,设施设备的配备、维护和保养等综合性知识。回科室后,能够学以致用,及时对科室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梳理,找问题,寻差距,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善了科室的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拟订、修订了各类护理表格;重新调整科室的布局,加强环境管理;加大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icu专科技术操作进行了强化;加强icu的感染管理工作,降低了感染率。

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战胜困难的决心面对科室的工作。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从没有放弃过。特别是刚到icu时,由于科室人员均来自不同的科室,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相处和磨合,在这个阶段,大家往往把icu的工作与原科室作对比,无论是在管理方式上、工作时间上、工作强度上、奖金的多少上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人心不统一,科室的凝聚力不强,对我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加上icu成立时间短,病员数量不稳定,忙的时候需要加床,闲的时候只有1、2个病人,工作量波动大,人心浮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始终坚信通过团结科室医护人员,大家齐心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奋斗,能够使以上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有了这样的信心,才让我对科室的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职,想尽一切办法推动科室的护理工作。我对工作的执着态度,也让科室的护士姐妹们受到感染,渐渐得到她们的理解、信任、配合和支持,增强了凝聚力,使科室充满活力和生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956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