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0:39:20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范文(19篇)
时间:2023-11-25 10:39:20     小编:ZS文王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自我,追求更好的未来。合理规划时间,对每个任务进行详细分解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重要步骤。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参考自己的经验教训,还可以学习他人的总结成果。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一

信息管理系统(mis)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可以把它看做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以计算机作为基本操作工具,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且其理论和方法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状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系统且准确的处理、存储和管理,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捷,并进一步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集成化系统。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流和后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书面、电话通信,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经笔者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适用范围广。

传统的通信方式受传输形式和携带方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有限,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形成方式多样,可在二值信号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图片、声音、影像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再现,适用于多种媒体形式,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2.2传输效率高。

二值信号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对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传统的每分钟1.8万个字符,提升大每分钟48万个字符,且光纤时代的到来,还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通信的传递速度。

2.3抗干扰能力强。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依靠二进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便于实现对各种干扰和噪声的清除,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4安全性高。

借助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通信技术可轻易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通信内容的完整性,极大的加强了安全效果。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农业、商业及教育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实现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借助其有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极大的保障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以及决策功能中的应用。无论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哪一项功能,都必须依靠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传统的通信技术无法同时兼备大容量信息和高效率数据,这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对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人为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于信息管理的人工劳动力,从而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财富。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二

从早期的书信传递到电报传输、电话通信再到现在的计算机通信,人类通信技术不断进步,尽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只有短短约半个世界的时间,但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已形成较为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放眼现代社会,光纤逐渐普及,人们的移动通信也迎来3g和4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智能家电、互联网云端的出现和普及都在为计算机通信技术提高良好的平台。笔者预测,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也会逐步朝着移动通信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其愈来愈小巧便捷,更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三

生产设备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不仅使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预防各类事故,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产发展水平实现扩大再生产经营。

abc管理又称巴雷托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它以某一具体事项为对象,进行数量分析,以该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重为依据,按比重大小的顺序排列,并根据一定的比重或累计比重标准,将各组成部分分为abc三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占总数的10%左右,b类是次重点,c类是一般占总数70%左右。

根据车间生产工艺要求和标准对生产设备进行abc分类管理,做到全面管理、重点突出,确保车间生产设备的完好运行。对工艺程序控制要求严格设备做到专人重点管理,针对铝挤压生产加工企业如铸锭加热炉、模具加热炉、挤压机、矫直机、定尺锯、时效炉等生产设备做到a类管理,对辅助设备如冷却循环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做到b类分人管理、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其余不影响生产经营设备实施c类管类。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台帐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降低生产成本,做到安全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对于新建企业更应该加强设备台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移交使用时建立台账,如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出厂年月、出厂编号、安装单位、安装年月、投入使用年月,安装地点、使用部门等主要参数;以及设备使用后继续补充的台账,如设备资产折旧率,当期折旧额及累期折旧额,设备评估后变动的重置资产值、折余资产值,设备改造或部分报废后的资产变动额,设备改造后与设备移交使用时的变动内容等重要信息。

首先动态管理—是指在设别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隐患,及时安排整改,对于暂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及时制定有效的监护措施,并随时掌握其劣化趋势,根据条件限期整改;其次全过程管理—从隐患的发现到最后消除,均有项目负责人按照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整改时间以及未整改前强化监护、强化整改的全过程管理、强化考核的“三定三强化”的原则来指导、执行,使设备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最后设备故障、隐患建立相应台账,包括:相关隐患项目名称、隐患内容、隐患发现时间、当时计划整改时间、实际整改时间、项目负责人等。

备件库存是企业维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库存是保证生产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但库存过多,会形成备件资金积压,造成备件浪费;而库存过少,又会影响备件供应。实施备件的abc分类管理法,是备件管理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备件品种规格多、占用资金多等特点,以及各类备件的库存时间和价格差异大等情况,利用abc分类控制法的分类原则而实行的库存管理办法。其特点是,可使备件管理人员既能集中精力抓重点问题管理,又能兼顾到一般性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按照abc分类法进行备件分类时,是将消耗量大的易损件和储备金额较多、采购比较困难,对设备和生产运行影响最大的备件定为a类。把资金占用少,采购容易和处于设备辅助部位,发生故障时暂不会对设备功能、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产生即时影响的备件,定为c类。将重要程度介于a、c类之间的备件,定为b类备件。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非标件也列为了a类,实行重点控制,而把部分可就地采购到的通用件、标准件和所有的非生产用料等都统定为c类,采取简单方法控制,为简化管理,降低采购价格,将部分c类备件按计划的需用量实施一次性订货,适当延长订货间隔时间,减少订货次数,采取零库存管理和实行限额发放。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做到:清扫、清洁、润滑、紧固四个方面,保养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在润滑过程中做到润滑五定:

1、定点———确定设备的润滑部位,按照设备润滑五定图或卡片对设备润滑部位加入润滑剂。

2、定质———根据润滑卡片规定的润滑剂牌号、规格加入润滑剂。

3、定时———按照规定时间给设备加油、换油,大型设备的油箱定期取样化验。

4、定量———按照规定数量给设备加油和补充油。

5、定人———明确负责设备各润滑点进行润滑的专职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各自责任。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以加强广大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生产设备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设备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运用新技术队设备进行技术上革新和结构上改进,以改善提高设备性能、精度及生产效率、减少能耗和污染。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要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断地加强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科学合理使用机械设备。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同时,有重点地组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参加机械设备操作竞赛,形成学技术、比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并根据实际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演、技术知识讲座、观摩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它标志着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做好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刘薇。机械设备管理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友诚。现代企业设备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王汝杰,石博强。现代设备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涌现出了各种新技术与新工艺,其中,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有效运用意义重大。近些年,经过技术的不断升级与改造,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愈加明显,其具有通信能力强大和数据传输效率高等特点。本文主要对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内涵进行论述,探讨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运用意义,并分析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系统中的实际运用,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计算与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普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基于信息时代的背景,在技术快速发展变革的形势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具备了以电话为代表的传统通信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加速。为此,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注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作用。以下主要围绕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进行分析与探讨。

计算机通信技术指基于计算机运用所建立的远程信息传输与支持平台,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从而实现远距离进行信息交流与传输的目标。现阶段,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链接方面多采用通信线路,利用通信线路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建,可以大幅度提升计算机的通信水平,顺利完成计算机终端信息的交流,从而实现联网资料最大化共享的目标。

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以及统计学等多门学科,实用性与专业性均较强。随着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准确地将数据存储于系统之中,进而构建一个高效的集成化系统,从而满足人们对相关数据的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五

: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应该不断的完善并提高其服务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酒店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其服务项目繁多,这也给酒店的管理带来了困难。而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难题,使得酒店的管理更加方便、高效、系统,从而促进了现代化酒店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网上预订酒店,因此加强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加快酒店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本文就对基于c/s模式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设计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1、c/s模式的定义。

c/s模式的全称是client/server模式,c/s模式是一种软件系统结构,包括了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结构,通过c/s模式可以将任务分别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中,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软件系统的通讯费用。使用c/s模式,可以让系统内外的用户都能够对应用系统进行访问,这也是c/s模式的发展方向。

2、c/s模式的优点。

c/s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分别是可以有效地减轻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的负荷和能够将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变得更加透明化。首先,c/s模式的运行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前台程序以及后台程序,当后台程序被启动的时候,系统就可以随时回应前台系统所发来的请求,而客户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对后台程序进行搜索,并且请求相关操作的请求,后台程序在收到操作请求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地根据之前系统所设置下的规则来回应前台程序的请求,从而大大地减轻应用服务器在数据运行时的负荷。其次,使用c/s模式能够让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变得更加地透明化,关于系统的数据储存管理,是分别由前台程序和后台程序进行独立管理,关于前台程序的操作规则,是由后台程序来进行设置,通过后台程序进行相关的设置,可以对访问前台程序的用户进行相关的权限设置。因此,通过相关权限以及规则的设置,导致在前台程序访问的用户的信息都变得透明化。

在c/s模式下进行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设计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分别是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建立。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在进行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时候,则需要结合酒店实际的经营情况来将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前台管理、后台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管理。首先,在进行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前台管理设计的时候,需要设置多个子系统,比如客房服务子系统、前台子系统、物品管理子系统等等。不同的子系统所具备的内容和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在c/s模式下,开发者需要完善各个子系统的内容与功能。比如,客房子系统应该具备对住客的预定、资料登记、客房服务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具备对客户资料的查询、修改等功能。

其次,关于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后台管理设置,也应该具备有多个子系统,比如固定资产子系统、经理查询子系统等,关于各个子系统,系统也应该赋予一定的权限,比如针对于经历查询子系统,应该赋予酒店经理有查询酒店内部的客房租住情况、有权力对客房价格进行修改、可以查询酒店内的员工资料等等权限。

最后,关于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维护管理设置,在进行该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要赋予系统管理人员一定的权限,让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维护、备份和恢复等功能,并且准许系统管理人员对于用户权限进行设置以及修改。

2、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c/s模式进行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大大地提高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系统的费用,因此基于c/s模式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该具有多个系统功能。比如,实现对客户资料的查询功能,相关用户可以通过前台程序对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入住时间、消费金额等。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能够通过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来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可以按照客户的类型分成散户管理、团队管理、回头客管理等。基于c/s模式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还应该具备有对客房信息的查询功能,用户能够清晰地各个楼层的房间类型、床位等信息进行了解和更新。除此之外,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还应该具备有其他更多的系统功能,如对酒店房间进行策略管理、为客房提供预警等功能。

3、数据库的建立。

基于c/s模式下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是需要数据库的支撑的,也就是后台程序,因此要提高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者就要加强对酒店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在进行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开发者首先要对酒店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了解,了解酒店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建立数据库的时候,应该包括酒店管理中必要的信息,如客户信息、客房信息、人事信息等等。为了保证数据库所提供资料的正确性以及全面性,开发者还应该对以上的信息进行细化,比如客户信息应该包含客户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入住的时间、离开的时间、手机号码等等信息。

基于c/s模式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是不需要过多的费用投入,因为只要求酒店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环境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而且进行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周期较短,所以我国的酒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c/s模式下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六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避免员工之间的冒名顶替,身份识别应用指纹识别技术,采集员工的指纹信息,当处理出货、入货或盘点业务时,要验证员工的指纹信息。其次是设置和管理不同管理级别员工的权限,建立不同数据表,建立专门员工数据库。最后是无线网络技术采用数据实时传输,以保证管理层在终端实时掌握货物的出库、入库和盘点等业务情况。

1.2功能需求。

在人员信息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每级管理部门的人员情况,以方便超市管理者决策者掌握人员构成情况。在库存信息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能够如实反映超市商品的流通情况和超市资金的占用情况,保证超市不出现商品缺货问题,保证超市的资金和场地不会因为库存而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在销售信息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及时提供超市商品的销售信息,给超市销售部门提供超市的经营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各个商品销售的比例。在安全信息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对不同人员的权限进行了设置,限定了各员工的职责范围,保证了商业机密,也防止了恶意网站的攻击。在辅助功能管理方面,该信息系统设置了比如商品不足情况预警功能,为决策者商品营销拓展提供了依据。

1.3网络规划。

在超市信息管理系统中,应该在特定位置将系统核心――服务器安放。在各个管理部门依据业务不同原则安放服务管理主机,且每个部门只能在权限之内操作。路由器要通过局域网与各终端连接。手持终端的作用是超市商品的盘点、商品的入库和出库。收款机主要用于销售收银。

1.4主要功能模块。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分为员工管理、商品销售管理、商品出库与入库管理、商品盘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模块。所谓人员管理模块,是指对超市所有员工指纹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对各个员工的权限设置,以检验员工和业务处理时操作的合法性。所谓商品销售管理模块,是指超市信息系统中负责超市商品销售的模块,通过收款机实现销售数据与服务器的实时交换,通过pda实现商品出库、入库和盘点工作。所谓商品出库与入库管理模块是指负责销售的部门与商品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和超市现有商品和仓库库存商品之间的商品数据信息流通。所谓商品盘点管理模块,是指商品的库存或正在货架销售的商品数量的清点和核查,通过这一模块的盘点工作,可以计算出超市的存货情况,计算出诸如费用率、货损率、毛利率等经营指标,以便管理者和决策者科学管理商品库存。所谓安全管理模块,是指安全保护超市信息系统不被恶意网址破坏或非法访问。另外,此模块还添加了预警功能,商品买卖成功后,pos机能检查商品的库存,判断该商品是否该补充货源。

在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的终端处理业务之前,要指纹检测相关负责人的身份,通过检测后,方可分配相应的业务人员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

2.1负责人指纹检测。

如前文所述,只有最高操作权限的管理人员才能对管理终端进行操作。按照人员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和各类管理人员的权限,录入其信息,采集指纹,完善基本信息。要重点关注具有最高的权限系统管理人员。通过初步的权限设置,来限定各部门经理的权限,以便其处理本部门的超市相关业务。在该系统中,商品管理人员包括商品出库与入库人员、上货架与下货架人员、销售人员和相关的盘点人员。

2.2业务处理流程。

相关人员通过指纹检测后,登录系统,进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商品的出库与入库、商品的上架和下架、商品的盘点和商品的销售等。

3.1绑定ip地址。

在首次连接pda终端与网络时,要建立关于ip地址与mac地址信息档案,将信息记录在网络管理员的数据库中,要一直对用户执行严格的监管与登记制度,以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和恶意网站的访问。

3.2实现数据库接口。

从前文该系统各个模块的叙述中可知,要有效地进行人员管理模块中管理人员的身份检测,正确记录各种商品的流动状态。处理业务时,主要是对数据库的各种访问,因此,只要直接应用编辑好的公共类接口,就可以保证所有的模块在对数据库的正常操作。既简化了程序,也便于系统维护。同时,每个操作人员在访问数据库终端时,自身生成一条操作的信息访问记录,如果系统出现异常,则可以日后查看。

3.3实现pda终端。

不同的操作人员,其业务权限和业务内容也不一样,在pda终端采用b/s结构的模式,这种模式为每个终端显示所对应的内容。此外,业务人员通过指纹检测后,系统随机自动生成一个密码,只有在pda终端输入这一随机密码才能进行业务处理。

要保证超市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硬件上必须保证的设备是服务器主机、指纹仪、无线路由器、pda和摄像头等设备。软件服务器端采用是windowsxp操作系统,使用oricle9i数据库,客户端主机可以为xp操作系统,对于pda使用windowsmobile6.0。

该系统既不使用纸质介质,同时却实现了预警功能,绑定了无线pda与mac地址,既方便了业务人员处理业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系统的安全性得以保证。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新兴学科,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虽然我市已经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中考多年,但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对此我常常陷入深思: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开展教学呢?经过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上做文章,巧用“蜻蜓点水”,下面我就具体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施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伊始,利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以精彩的主题、幽默的语言、社会上的奇闻怪事和信息技术内容连接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疑法、导游路线法、误导法等各种方法作为“点”燃学生的兴趣。通过一些方法手段创设出一种浓浓的学习气氛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气氛中让学生的思路紧随教师的思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不要对学生说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教师提出建议就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孩子多说一说。通过营造这样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保持快乐向上的思维状态,进而使我们得到优异的教学效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使课堂始终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教师如果对学生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学生之间的鼓励都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但使教师精神亢奋,还会使学生的思路保持清晰状态,使之得到兴奋点。

在把学生的兴趣“点”燃之后,由于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这时教师就应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那些不同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让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按学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对于“尖子”生应扩大知识点的宽度和难度;对于“差生”进行鼓励引导,给他们吃“偏饭”;对于“中等”学生重点是对所讲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把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他们进行质疑。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可是有的学生课前不积极探究导致课堂效果差,有的个别组表现不积极、或组内成员间发展不均衡等。为此,我意识到要保障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要优化学生评价方式。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形成。

1.我对小组的评价包括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两部分。小组的最终成绩是这两项成绩的综合,这样可以激励小组长每次预习时都能顾及每位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教学到达最好的收效。

2.对小组整体评价的信息主要来自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观察和小组的学习报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目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动情况和学习报告质量等。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是观察其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沟通协作技能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3.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长期综合发展,我除课堂评价外还全方位地对小组进行跟踪评价:课后自主学习评价、过关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小组竞赛等。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该不断的充电。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做到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并不断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精深,同时还应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意识和较强的行为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注意自身的利益礼仪修养;另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自如的驾御教学过程,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教师对课本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的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主导,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并与导学案结合利用。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教师在课堂和课下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共享,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给学生设计的任务要宽泛,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给予详细的讲解,我们不知的问题也不要搪塞或敷衍,应正面给予回答,不知就告诉学生不知;对知识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要多辅导、多鼓励、多帮助。

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设计理念,应先对课标进行通读理解,然后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教学设计;第二,教学设计应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合学生的“口味”以及符合本学校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第三,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时,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融入到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应是开放性的,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活动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在师生活动中,教师应做到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占用时间比应在1:2;第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精神以及做到技术是为需求服务的理念。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八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并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第一,它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第二,它还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是这门学科的灵魂。教师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富有生命力的,独具创意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插入各种素材并作调整》这一节内容时,我并不局限于某一种软件中怎么插入和调整素材,而以一种软件为蓝本,讲述在多种软件中插入和调整某种素材通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讲完课后,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练习,鼓励学生将插入的素材进行合理的调整,结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各种素材的插入方法,还创作出了很多新颖的素材应用效果,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运用启发式和任务式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教师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学生对自己学过的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分析研究,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才会使得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有。如在学习《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这一节课时,我以搜索十多项学生感兴趣且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检索操作的使用方法。

任务式教学是指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并设置目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例如,在学习《绪言》一章时,我让学生做一个介绍胜利油田的主题作品,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胜利油田的资料用powerpoint作品展示出来。上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几种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效果,从最简单的文字飞入到较复杂的图片动画,学生看了很吃惊,发出了“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效果吗”的声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自学、创新的激情。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创新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潜能。

(1)精讲多练,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和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用acdsee6.0软件讲授《图像的效果》一节时,我给学生讲首先要选中图片,并进入编辑模式,然后打开“更改”菜单选项,执行“曝光”命令,学生随着我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命令中的滑块,看到图像发生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变化,都发出了感叹声。在这种气氛下,我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体验“锐化”、“颜色”等菜单命令带来的图像效果,于是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制作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有的学生还将自己制作的某些效果的图片保存了起来,留待以后欣赏或使用。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学习,在互动中共同创造。

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具有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作战的精神。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协同作战”的学习形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相互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相互检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例如,讲授必修课“第二章信息获取”这章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以《寻找记忆规律》为题目的主题作品,材料的搜集、表现形式的选择、内容的选择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做主。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和设计,然后再上机制作完成。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整个过程都有学生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极大的提高。

(3)教师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由于学生所掌握知识程度不同,层次不一,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教学很有必要。在上机实习时,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个别指导,一旦发现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指导他们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操作任务,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或独立创作。在操作过程中,我积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部分增加知识容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创新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如果我们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去考核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难以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中还需要对评价方式加以改革,使信息技术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将对学生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上,给所有的学生以肯定或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我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创意实践”的考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创作,使他们完成的作品尽可能精致、生动和富有灵性。这种评价方式带有课题研究的性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写一篇《美丽的黄河三角洲――东营》的作文,以考核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作品图文并茂、版式优美,其他方面不作限制,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完成后,上交到我指定的计算机中,然后我再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学生作品的创意。这种教师仅规定主题和简单要求,学生自主进行作品创作,师生共同评议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做出来的作品创意大多数都比较好。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通过使用这些注重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我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养成了勤学好问、乐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创新探索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中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开放思维,进行创造性教学,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创新学习的空间,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九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建设完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在信息技术中信息管理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关系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将系统集成技术应用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促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提高我国整体信息管理水平。本文将对系统集成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系统集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要点进行探究。

系统集成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要点;

系统集成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分散的单元模块组合成为系统的一种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可以将计算机内部的各个部件组成和小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发挥更高效作用的系统,该技术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系统功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因为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包含的系统和零件众多,而且每一个系统和零件对应的功能不同,非常复杂,为了能够将系统功能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采用系统集成技术使得系统中的零件和系统联合起来形成稳定和有效的整体。当然,系统集成并不是所有系统内部组成部分的物理叠加,而是一种功能上的有机组合,通过零件和各个小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仅可以使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也提高了系统集成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该技术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和深入之后,使用系统集成技术可以极大地节约工作成本,比如减少人力和物力的输出,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一般来说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越高,系统集成技术可应用的范围就越广。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范围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针对技术人员方面的集成,以及针对技术领域的集成。在判断和确定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范围时需要根据相应的分类标准,对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范围进行合理分析。通过该技术应用范围的划分确定,可以有效提升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从逻辑结构模型上来看,系统集成技术也显示出了极高的应用必要性,说明结构模型对于系统集成技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系统集成技术的结构模型可以分成三个逻辑结构层次,包括用户应用层、中间代理层和数据库层。其中用户应用层指的是对于包括输入、查询和报表等在内的用户界面功能的开发和设计;中间代理层主要是针对为用户应用层和数据库层提供各种驱动、通信等功能的开发设计;数据库层则是针对各种数据和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和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开发和设计的结构层次。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中,主要可以分成数据集成技术、应用集成技术和表示集成技术。其中数据集成技术又包括数据仓库系统、数据库访问中间件和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标准;应用集成技术可分为分布式对象技术、面向消息的中间件以及webservice技术;表示集成技术包括portal技术和组合界面应用程序块。

3.1提取相似部分。

系统集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实施的基础是提取相似部分,也就是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中的相似部分提取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界面模块化系统设计中的录入、查询和打印、导出导入等界面中有着很大相似性的,在开发过程中将这部分相似的内容合理地提取出来。此外,在相似部分提取出来后,应该进行界面模块可视化部分的设计,这样在以后需要这些部分的时候可以循环使用,不仅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也提高了系统集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3.2合理设置工具。

合理设置工具主要是对系统界面模块上的按钮工具箱进行合理设置,在系统界面模块设计中,有部分操作界面具有相似的功能键,但是不同操作界面上的业务又有所不同,很多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进行工具设置过程中,应该对于这些相互独立的业务模块根据业务的需求设置相对独立的模块。另一方面在整个界面模块上,可以将整个系统分成系统概况好运行规则等不同的业务模块,这样可以使得界面模块上的按钮工具箱更具有实用性,提高工具的实际应用效率。

3.3配置运行参数。

系统集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实施的重点是进行运行参数的配置,因为完整的可重用的窗口界面在操作界面上有相似的部分,所以在运行参数配置中应将完整的可重用窗口分成若干个完整的窗口界面。同时,在运行参数配置中建立一个新的子窗口,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数据窗口中的展示内容。通过划分若干可重用窗口界面和建立子窗口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系统集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系统集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应用层次上和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应用上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所以相关人员应全面了解系统集成技术的含义特点、技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并通过技术实践提高系统集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实施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水平。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

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多样化的功能,最为重要的一项是数据传输功能,数据传输的质量与效率是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保障数据传输的质量,可以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不断推进系统的发展与革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各个领域对信息的真实性要求更高,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基于标准协议的指导,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计算机终端间信息的传输。总之,要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必要注重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系统中的运用。

深入分析传统数字信息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模式可以发现,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是利用二进制数字字符信息实现数据的传输,正因为如此,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数字信息技术。除此之外,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分别运用传统数字信息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研究表明,计算机技术在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与此同时,传统数字信息技术采用脉冲数据传输模式,而计算机通信技术采用二进制数字传输模式,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必然会显著提高系统的信息传输效率。

2.3提升信息管理效率。

为了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要注重在系统运行时融入计算机通信技术,这既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又可以减少数据传输所需要的通信时间。随着系统运行时间不断缩短,系统的数据处理质量与效率必然得到提升,从而为系统的管理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近些年,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较之前更加丰富,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其既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又可以对数据信息提出可供参考的决策建议与意见。为此,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的过程中,要注重考量系统的有效性。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运用成为保障系统有效性的重要方式。要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诸如预测功能、决策功能以及控制功能等,关键是要立足于系统管理的实际目标,重点开发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各项优势,从而为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增强数据传输的抗干扰性。

在数据传输模式方面,计算机通信技术不同于传统数字信息技术的地方在于采用了二进制数字传输方式,该模式的运用有着许多优势,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数据传输中噪音的有效处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系统中的运用,可以有效保障系统管理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利用二进制数字传输模式的优势在于既拓展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运用范围,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性。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一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保障计算机终端数据传送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系统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以及处理功能的运用最为充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数据处理功能;第二,信息预测功能;第三,决策计划功能;第四,控制功能。

3.1数据处理功能的运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具有良好的数据运算与处理功能,其可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收集、分析与传输等。运用数据处理功能可以保证信息资料传输与共享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除此之外,充分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有效保障系统处理数据的质量与效率。

3.2预测功能的运用。

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除了可以收集、分析与处理大量的数据之外,还能够对数据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为企业制定各项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系统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在收集与分析数据的基础之上,结合用户的实际需要,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在完成对各项数据的计算之后,对数据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预测。

3.3计划功能的运用。

计划功能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另外一项功能,主要作用是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该项功能结合对收集而来的信息的分析,根据管理层对数据的实际需要,相应地为管理人员量身定制管理计划,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运用可以满足计划数据的要求,在有效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实现系统中计划功能信息处理的目标。

3.4控制功能的运用。

数据监管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项关键功能,该功能的作用是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系统中的运用可实现对管理计划中数据状况的监管与控制,便于管理人员根据数据的动态结果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管理中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保证系统监管与控制功能的实现。

3.5决策功能的运用。

决策功能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通过对众多数据进行收集、建模、分析以及计算等操作,构建最佳的决策模型,从而保障信息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推进系统的发展与创新。与此同时,在系统中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一方面,可以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效缩短决策时间,为决策的科学性提供重要保障。

4.1物理层技术。

为了实现数据的顺利传输,信息管理系统要先通过计算机通信中的物理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的质量,换言之,为了保障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一方面,要明确物理层的误码率和频谱率,另一方面,要明确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物理层是否能够适应蜂窝环境。据调查研究显示,保障物理层的通信质量与效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调频扩频调制、窄带数字调制、直接序列扩展频谱以及扩展频谱调制。

4.2mac层技术。

mac层最为重要的作用是控制以及管理信道,实现对媒体访问的控制,从而满足用户对数据传输的需要。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作用,就要确保mac层工作环境符合相关要求。

4.3网络层技术。

通过分析传统计算机技术可以发现,域名服务器所提供的地址为计算机归属地址,导致在移动状态下,计算机难以准确地找到访问地址,而这个问题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运用便可以迎刃而解,使系统实现对用户的动态跟踪,进而使用户可以切换不同子网。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行业正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将其运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既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又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在科学技术日益革新的环境下,计算机通信朝着智能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注重计算机通信技术与智能化发展的结合,在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同时,提高数据读取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及其他现代化系统中的作用,以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2]刘剑楠.浅析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3):28.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二

高校学生信息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增加了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难度,使得目前系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系统设计仍基于传统的职能部门定位等。针对存在问题,应建立面向用户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高校学生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以提高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环境适应性和服务能力。

1.1信息系统设计仍基于传统职能部门定位。

当前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仍然是按照传统的职能部门定位,实行多头管理的模式,这使得学生信息存储比较分散,各部门录入信息时缺乏沟通,导致学生数据重复存储、数据不一致和“信息孤岛”的现象存在。在目前情况下,教务处负责学生的课程信息、学生成绩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此外,还涉及到就业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负责收集学生的信息。从中可看出,虽然各部门负责收集不同的学生信息,但从计算机角度而言,这势必会重复存储一些相同的信息,而且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

1.2信息系统存储的学生信息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

高校学生信息最开始的来源,一般来自于入学前的高中学籍档案,而且往往是纸质版的。电子档案信息往往是学生参加高考时采集的电子信息,信息内容较少,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入学后的学生信息,很多高校只包括基本的学籍信息、课程成绩信息、奖罚信息和学历信息,其他例如班级的日常管理信息、勤工俭学信息等辅助类信息尚未进入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去。而且这些项目的信息在部分高校是分部门存储的,在学生信息平台中无法同时看到这些信息,使得使用者不能完整地了解某位学生的全部情况。

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建设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一方面表现为收集的学生信息内容、范围不同,比如有的高校只采集存储学生的学籍信息,有的高校采集的信息较为全面,而且即使相同类型的信息,其数据结构也各有差异;另一方面表现为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的硬件条件和环境不统一,比如各高校采用的数据库不同、硬件设备不同等。

1)精神支撑力度不足。目前,部分高校领导、教师乃至学生对学生信息管理的重视不够,不能够给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也使得各部门在输入学生信息时工作不到位,甚至会出现学生在填制自己的信息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势必会对信息建设带来障碍。

2)资金支撑力度不足。没有资金,就不可能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和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信息系统软件以及进行日常的信息管理工作,最终信息系统建设也就会变得“纸上谈兵”。即使信息系统网络建立起来,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注入,信息系统也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重视校区环境、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缺口将越来越严重。

3)人才支撑力度不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整体素质、工作态度都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如果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建设任务仅仅依靠原有的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而不进行专门的岗位培训和引入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则信息系统建设可能会处于瘫痪状态,即使能够运行,其运行效率也会大大削减。

4)技术支撑力度不足。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都是传统手工学生信息的计算机化,数据库是基于简单的access和vf技术,运行平台是基于vb。这些技术处理简单的办公是可以的,但要运行复杂的信息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有的高校计算机存储学生信息甚至仍然依靠的是excel。即使有的高校采用了大型数据库如sqlserver作为数据存储的后台,但是仍然很难解决信息超载问题。

5)制度支撑力度不足。当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越发严重,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漏洞的存在,使得信息化建设始终存在着随意性和隐患;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政府和高校对信息化的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去,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

6)管理方式支撑力度不足。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模拟手工阶段。落后的学生信息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也很难满足当前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需要。当前学生信息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手工填制各种表格,如学籍卡、成绩单、毕业登记表等,工作人员将各种表格中的信息在计算机中录入,这不仅降低了信息的处理效率,而且多次存储容易出错并造成信息的不一致性。

笔者认为,理想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用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学生,二是高校的各职能部门。

学生和高校各职能部门既可作为信息的输入端,也可作为信息的输出端,或者说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在信息系统的输入端,学生登录信息系统界面,输入自己的基础信息,而这些信息基本上是固定的属性,不需要做重大修改。教务处登录系统平台的课程管理模块,按照专业和班级安排课程,并在每个学期期末或期初,按照学生学号录入学生成绩。学生处登录系统平台的奖惩模块、救助模块以及勤工助学模块,按照学号查询学生,并录入其奖惩情况、救助情况和勤工助学情况。学生和就业处分别登录系统平台的就业模块,输入学生的基本就业信息和派遣信息。学院则登录系统平台的班级管理和日常管理模块,输入学生在大学四年班级和学院生活的基本表现等。

图书馆、校医院和公寓管理中心等部门可登陆系统平台辅助信息模块,输入相关信息。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系统或数据存储系统采用的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选择数据仓库技术更方便高性能地分析和查询,并支持信息使用者查询信息和做出决策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信息系统的输出端,构建友好的人机系统界面,学生和各职能部门可登录系统平台的查询和打印模块,按照学生的学号,查询学生的各种信息,也可输入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所需的信息,并且启动打印功能,选择不同的输出方式。系统一般是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外部环境所构成的。

在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中,外部环境指的是内部支撑,主要包括: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提高高校领导和教师对信息建设的认识;雄厚的资金支撑,为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提供资金保障;重视专业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人才支撑;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统一的规章管理制度,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先进的制度支撑;使用科学管理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支撑。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在实践工作中逐步解决,其不仅单单是技术的提升,而是整个管理理念的转变,更需要各部门的沟通与配合,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真正地实现部门内的信息集成与共享转变为高校内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本文所构建的面向用户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作为一种尝试,目的在于实现学生数据的一次存储多次输出,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学生数据的高度集成与共享。这种尝试目前仅仅作为一种理论上的尝试,而且只是从整体框架上进行分析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着重分析具体的模块结构,形成可行的逻辑方案和物理方案,最终通过计算机应用程序使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3]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三

利用gis中的空间数据组织概念,反映出现实中的.各种实体林区及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奠定好空间数据组织和数据库模式的设计的基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真实的地理空间与所建立的数据模型的统一。目前使用较多的gis数据模型有3种:

(1)集成数据模型。它是一种纯粹的靠数据间的关系建立的关系型模型,依托于属性和空间以及数据库之间各种关系数据来构建数据模型,运用的是一种有标准的具体规定的关联机制。在这种关系型数据库中,能很好地实现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功能检索等方面的应用,能保证数据更高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集成数据模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用户不能在该系统中自定义数据字段,在空间中则表现为sql的缺乏。这些集成数据模型有ibm公司开发的gfis及esrt公司开发的sde等。

(2)混合数据模型。混合数据模型的优点主要有:空间的分析能力强大、更高效的显示能力、合理的属性访问机制。像这种数据模型主要有esrt公司开发的arc/info和mapinfo公司开发的mi-crostation等。

(3)对象数据模型。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是根据当地森林地理要素方面的层次结构建立的层次型数据模型。模型的层次性分明,并且能把现实中的地理空间最高程度地还原在抽象虚拟的数据模型中,关键是还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种数据模型还有便于应用开发等优点,且过渡自然,没有复杂的数据模型的转换,继承性、开放性和可扩性都比较好。

3.2县级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内容建设。

(1)源数据。源数据包括了该县所辖的森林资源方面的“二类调查”的信息资料,还有补充调查中的经营资料等;以及该县的地形图,和该县各个地方的林相图,还有卫星云图等信息。

(2)系统设计。改变以往的人们手动进行档案的管理的基本模式,建立新的森林资源的管理监测系统。建立一个全面正确的具有支持对象属性、空间属性及综合检索还有空间拓扑分析等功能的对象模型。

(3)关键技术。依托esri的mo技术进行开发模型。在这里主要的是数据驱动模型的设计,其中具体内容包含:系统驱动功能的设计、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设计、数据属性设计和空间数据的融合性的驱动设计。只有解决了关键的技术问题,才可能做好我们所需要的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四

县级森林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属于小班水平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帮助用户把森林的地理数据还有即时的影像信息通过整合,集成化到林相图上面。信息能通过森林资源信息的集成化管理,还有详细准确地显示小班的森林资源具体数据,而且清楚简单易懂,方便用户体验。

4.2森林的动态监测。

我们用森林的某个龄级或者龄组的森林消长变化数据来计算,实现对该组龄森林动态监测。比如我们常用的对于森林生长情况的预测模型公式为:zv=vpv,其中pv是材积生长率,反比于树木的平均年轮的宽度。不同龄组的森林树木有不同的生长率,且差异较大。所以做预测一定要清楚森林各种的调查资料来定点预测。

4.3林业的专题分析。

我们还能采用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图像信息分析森林资源,做出管理经营的规划。这种分析必须依托于森林资源的现状信息、有针对的专题知识。只有做好了林业信息的准提搜集与分析,才可以在林业管理实践中,分析造林规划、分类经营、林地权属,把森林病虫害预测等项目做得更好,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信息,以避免做错规划浪费精力财力。

5结语。

要使森林资源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因为只有在更科学的系统帮助下,才能对林业变化及时地掌握和做出调整,才能避免以往需要较长时间显现出来的不良变化带来的危害。

x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五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产品,例如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等。而在学术领域中,信息技术同样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获取和分析数据信息,从而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身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也经常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工具,本篇论文心得体会便是记录我在信息技术应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与感悟。

信息技术中有很多软件能够帮助写作者更流畅、更高效地完成论文。例如在我进行文献综述时,使用的是Zotero软件来管理文献,而不是传统方式下手动记录信息。在用Zotero软件进行文献组织的过程中,我通过该软件抓取和存储各种参考文献,并很快发现它的优点:支持多种文献的格式和自动同步多台设备上的文献信息。除此之外,使用MicrosoftWord进行论文撰写时,可以利用他的文献引用工具,让写作者更加便捷地完成对文献的引用、排版等等操作。同时,还有Grammarly、百度翻译等工具,在论文的语言表达和准确性中,也非常地有帮助。总之,在写论文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存在和使用,以此使我们的学术研究更为高效和准确。

第三段:信息技术的局限性。

虽然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在我进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曾遇到因软件互通性问题而出现的错乱,也遇到过因一些防火墙的网络封锁,导致无法进行文献库的同步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影响不大,但也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

在论文完成的时候,除了依靠信息技术工具的帮助外,我们还应该更加重视学术伦理道德上的问题。因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一些学术道德问题更容易暴露和拓展。比如:文献剽窃、数据造假、同行评议等等。在写作的时候,我也学习到了不少规范的论文写作方法,同时也更认真的防范涉嫌伦理问题的风险。毕竟,我们作为学术工作者,必须保持职业操守和学术独立性,让每一篇论文都堆砌着谨慎、严谨的理性思考。

第五段:结论。

作为信息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充分地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然而也应该更加注重技术礼仪和学术伦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们要灵活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并更加注意学术道德的底线,促进自己与行业的融入与提高。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六

21世纪以来,我国也加强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在建立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等相关的软件方面花费许多精力和财力。尽管如此,很多地方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都呈现出单项开发较为深入的状态,而忽视了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并且系统数据库的整合性较差,导致利用率极低;也没有可行的统一标准,没有严格进行编码,使得数据显得很不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和分享比较困难,也就没有办法建立一套标准、规范、完备的森林信息系统模型。系统应用最多的是森林的图形及其属性的管理查询,还有图象输出等,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应用中,比较缺乏森林空间方面的分析模型和做出决策的模型。甚至部分县级林业管理部门还在使用图纸对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行标记注释,尽管有把该地的森林信息输入系统,却几乎很少应用,找来一些对该地林业没有深入研究的设计和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汇总、制作图件,真正应用的人不能很好地内化和因地制宜,造成了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所以构建一个完整方便的应用系统极其重要。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七

森林资源管理系统是国家林业部门通过数据信息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工作系统。它要求对森林的信息(即森林的数量及质量、森林的分布及类型、森林的林龄组成和生长状况等动态信息),森林相关的外部信息(即林权的归属问题、社会经济形式、自然许可条件及工程需求设备等),还有森林的林业生产信息(即森林的相关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改造林业、经营林业、开发项目的规划和报告及经营效果等)进行整合管理。以方便每一个管理层更好地对森林资源合理的规划和应用,避免和减少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过长,森林资源分布较广,消长变化太大,及影响因素众多造成的林业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导致短期内难以发现的错误和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方便查询、便于管理、整合性更高的科学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套标准化、科学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可以满足医院业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而且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该系统立足医疗、财务、总务、管理需要,以his平台为核心,集成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药品、财务、总务、医技、检验(lis)、医保、银行卡等系统,有机地整合成统一的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所有系统数据集中存储、集中管理与服务,建立真正的以医院数据中心为核心的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平台。

1)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3)建立支撑平台,开展业务拓展;

4)提高内部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5)降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拥有成本;

6)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7)加强学习型医院文化的建设,增加全体职工的危机感;

8)通过流程重组,建立并逐步完善以顾客为导向的新的服务体系;

9)建立能够支持为客户提供终身医疗保健服务能力的it系统;

10)建立一整套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标准流程,保证可持续发展;

11)不断完善和拓展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模式,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2)配合医院业务发展和管理创新,实现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

3系统组成。

3.1系统架构上划分。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硬件及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网络交换设备、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网络管理设备、数据库审计设备等;软件部分包括:his系统平台、网络管理软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备份软件、杀毒软件等。

3.2系统功能上划分。

系统从功能上包含门急诊管理、一卡通管理、住院管理、病案管理、财务监督查询管理、门急诊药房管理、住院药房管理、药品库管理、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手术麻醉管理、医技科室管理、物资管理、医疗保险管理、自助查询,下面就几个主要的系统进行分析:

1)门急诊管理。

采用现场、预约挂号,实现门诊挂号电子管理;挂号到科室、医生,患者选医生挂号;患者多种身份挂号,保险、公费、自费等;支持自定义号别、号费。通过门诊号从网络中直接获取患者信息,自动接收已划价患者的划价明细;支持划价/收费二合一;支持多种收费方式,现金、支票、刷卡等,支持医保患者持卡就医;根据权限进行票据退补、作废,退费使用冲帐方式退款,并保留操作全部过程记录;提供收费信息的统计汇总并打印各类相关报表。

2)一卡通管理。

采用银行卡、医保卡等多种载体,患者具有唯一识别号(id),诊疗、费用等信息关联到患者id上,医生可根据患者id查询诊疗记录。患者可通过一卡通系统在检查、治疗、取药、挂号等各收费点处直接刷卡缴费。提供一卡通费用查询、统计、结算及预交金财务管理,并产生相关报表。

3)住院管理。

提供患者入出院管理,登记入院信息;患者按身份(医保、非医保)管理;患者缴纳预交金并打印预交金凭证;记录预交金交纳,续缴,退还情况,并对预交金交纳,退还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提供查询功能。支持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方面住院患者费用管理要求;支持患者绿色通道,即允许患者欠费治疗。患者费用录入和全项费用录入功能选择,可以从检查、诊察,治疗,药房,病房等费用发生处录入或集中费用单据有住院处录入,包括药品和诊疗项目。

4)病案管理。

对出院病人建立病案首页信息,包括病人的各种诊断信息,手术信息,护理信息,费用信息等;提供病案首页的输入、修改等功能。提供病案号管理,杜绝空号,实现病案号连续无间断。提供病案的借出和归还登记,并提供病案借出、归还信息的查询。使用住院系统,可以将病人信息直接导入本系统,大大的减少了录入工作量。提供病案信息的统计查询。

5)财务监督查询管理。

提供对门诊收入、挂号、专家门诊等情况的查询,可生成门诊统计图表;提供对住院收入、病区费用、手术麻醉信息的查询;可查询物价、药品等信息。提供住院帐务查询,医师工作量统计。提供出院病人费用明细表,出院病人欠费明细表,医疗预交金明细等财务报表;提供押金帐、坏帐管理。提供药品信息查询,药库、药房库存查询。

6)门急诊药房管理。

7)住院药房管理。

接收医嘱系统传来的数据进行摆药、发药,同时对住院患者记帐;按病区进行长期,临时医嘱统药;对单一患者进行长期,临时医嘱发药,出院带药等;自动获取药品编码、药品名称、规格、价格、库存数量、药品类别、药品剂型、医保标识等信息。

8)药品库管理。

提供药品属性管理(包括药品的一些基本属性,药品名称、规格、剂型、包装单位、发药单位、价格、是否医保用药、是否毒麻药品等)。对药品的入库,库存,出库,盘点等业务进行管理;对过期的药品、积压药品、呆滞药品提供报警;处理各种药品出入库情况:入库、出库、退药、报损。具有药品会计功能,提供药品单价调整、调整损益、付帐款管理、会计期月结及多种统计报表等;支持采购对帐;能打印药品台帐,明细帐、月统计表、调价单、报废单等。

9)门诊医生工作站。

提供门诊医生对门诊患者的接诊、退诊、门诊预约、申请检查、化验、治疗等功能,相关信息自动传输到相关科室;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生信息、诊疗费用等信息。按照拼音码及模板等方法开出处方,确认处方前的二次审核,电子处方未计费时可以进行修改;提供用药和检查治疗模板,方便医生录入病历和开具处方,提高诊速度和医疗质量,具有药品和治疗项目的模糊查询功能;支持下达检查、治疗项目申请单,及时查询结果报告,提供检查结果打印功能;支持按照icd-10标准下达医嘱和诊断。

10)住院医生工作站。

提供医生对住院患者下达长期医嘱、临时医嘱等医嘱管理;医生可对住院患者的医嘱进行核对、停止等医嘱管理;所有医嘱必须经医生确认后,医嘱信息方可传送到护士工作站;医嘱经过确认并执行完毕后不能取消或删除;系统自动记录医嘱下达及执行时间;每位主管医生可为本科室所有患者下达医嘱;医生可在任何时间下达长期及临时医嘱;医生可开出化验单、ct单、手术单等各种功能检查单并打印出标本单。

11)住院护士工作站。

提供对住院患者的入、出科登记,转科处理。医嘱经责任护士核对确认后自动记入长期和临时医嘱单;经由责任护士核对确认后的处方信息、检验检查申请信息、手术申请信息等分别传送到相关科室;审核后的医嘱方可执行,相关项目自动计费;自动根据用药医嘱生成全病区患者领药列表(包括长期和临时医嘱用药);生成并打印各种执行单、摆药单,护理单、输液卡、床头卡等。

12)手术麻醉管理。

提供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押金等。提供对病区手术申请单的接收,进行手术登记(手术名称,等级,术前诊断等)。提供手术安排,安排手术进行的日期、使用的手术间、所需器械、设备等,开具手术通知单通知病区手术安排情况。提供患者手术信息录入,包括门诊、住院患者的手术信息。提供门诊患者手术麻醉费用、药品划价,住院患者手术麻醉计费、退费等费用管理。

13)物资管理。

14)医疗保险管理。

在医保中心系统支持的情况下,可实时或定时的从医保中心下载更新的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服务设施目录、黑名单、各种政策参数、政策审核函数、医疗保险结算表、医疗保险拒付明细、对帐单等,并根据政策要求对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服务设施目录、黑名单进行维护。根据下载的政策参数、政策审核函数对医保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医保待遇资格判断。对医疗费用进行费用划分,个人帐户支付、基金支付、现金支付确认,扣减个人帐户,打印结算单据。按医疗保险指定格式完成对上述信息的上传。

15)自助查询。

患者可自助查询医院情况,包括医院介绍(医院级别、医疗项目、国内外影响、特色等),科室介绍(科室情况、医疗设备情况等),医师介绍(级别、职称、履历等)。

4结论。

总之,改进医院应用信息系统可实现医院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化和数据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看到信息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对信息系统投入人力与经费,积极、合理地安排对这方面的投资,使医院得到最佳的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论文篇十九

本文主要就调度系统的构建及手机app开发两个方面对地铁进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进行简单分析。

一、系统架构设计描述。

1.1主要功能架构。

1)基础数据维护。包括单位工程维护、分部工程维护,涉及的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查改操作。在系统中维护工程涉及到的各个单位工程的信息,包括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描述等,以及各专业下面的分部工程信息,如名称、描述、所属单位工程等信息。2)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管理员为系统最高权限用户,负责系统基础数据维护及公司管理员用户信息维护,以及能够查看系统日志及用户操作日志。3)公司管理员维护。公司管理员负责本公司工程项目的增删查改操作以及负责跟踪录入各项目的进度信息,还负责本司手机用户的维护操作。4)手机用户维护。手机用户作为最终端的系统用户,其维护操作由系统管理员或公司管理员负责,维护内容手机用户的批量导入导出以及单个用户的录入修改及删除操作。5)工程项目维护。由公司管理员负责工程项目的基础信息维护,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投资额、项目其它费用、项目开工日期等,项目录入以后执行初始化操作,系统则根据前期录入的基础数据完成项目各个单位工程数据、分部工程数据的初始化。公司管理员还负责工程各专业主要生产任务的分配工作,其它生产任务则根据各专业在整个工程中所占的比例自动分配。6)进度维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管理员需要定期维护各分部工程的当前完成产值,根据当前完成的产值系统自动计算完成进度,通过系统后台服务的计算自动将工序进度实时反映到专业及整个工程,从而了解各专业及整个工程的当前进度。7)系统日志管理。记录用户的登入登出操作,包括登入登出时间、终端ip地址等。8)操作日志管理。记录管理员用户的关键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操作,信息包括用户名、操作时间、终端ip地址等,以保证操作的`可追溯性.

12系统架构。

1)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优先选取体积小、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的数据库,并可以在windows或linux服务器安装部署。2)软件功能。用户管理:指系统管理员分配公司管理员账号、密码以及对公司管理员其它基本信息的维护操作;手机用户维护:本系统手机用户的维护操作;系统设置:包括公司的设置、系统基础运行数据的设置等;项目维护:在本系统中工程项目的基础信息维护,也包括各单位工程产值及各分部工程产值的录入;进度维护:通过对分部工程在系统中录入来实现进度维护,包括专业进度、工程进度,最终的进度及产值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在手机app中展示;3)数据接口。系统通过实现一组api为手机app提供数据接口,本数据接口遵循rest规范实现。4)手机app数据实现。手机app客户端包括ios客户端和android客户端,客户端开发实现都适配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版本及适配最新机型。5)用户权限管理。通过用户角色来为不同用户呈现不同的功能菜单,即实现用户授权。如系统管理员用户能够进行基础数据维护、字典维护和日志维护操作,而公司管理员能够进行工程维护、单位工程维护、分部工程维护和进度维护等操作。

二、手机app设计简述。

手机app功能包括:1)在建项目。显示本公司或指定公司在建的工程项目列表,点击列表项显示工程的基本信息、进度以及各专业的进度与实现产值。2)竣工项目。显示本公司或指定公司已竣工的工程项目列表,点击列表项显示工程的基本信息、最终实现产值以及各专业最终实现产值。3)资源需求。显示本公司项目或指定公司项目的资源需求情况列表,点击列表项显示工程简介以及资源需求的。4)个人中心。主要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显示、收藏夹及修改密码等功能。

三、结语。

通过本系统的构建,工程调度能够及时记录工程的进度信息和资源需求情况,而相关人员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工程进度与当前的产值情况,包括了解工程的资源需求情况,避免因进度不透明以及沟通不畅而延误工程建设的情况发生,是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实施的有力工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068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