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的经历进行一个回顾和概括,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注意总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其结构清晰易懂。接下来是一些实践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湘教版与以前用的人教版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分析讨论题的量。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二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1)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2)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三)教学进度安排。
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三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四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1-4班的地理课,一周16节课。七年级下册共五章内容,20周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认为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能占用学生课外时间。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我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期末复习,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我总结了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情况,分析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学期第一节地理课,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并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是死记硬背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而是要传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生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并经常督促检查,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让学生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
三、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较差,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这些状况都需要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今后的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范海红。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五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总数: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的疏密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既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区。
3、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a)交通堵塞、b)居住条件差、c)就业困难、d)饥饿贫困。
(2)人口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3)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1)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2)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多、城市的物资生活条件较乡村好、教育等条件比乡村优越。
5、不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2)人种的分布:白种人主要人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州和美国。
(3)三大人种分布特点: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4)人种政策: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六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学生:巴方代表发言,主题是阐述请联合国干预以方并对其实施制裁的理由(列举以方的行为,如对巴方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等损失情况。)。
学生:以方代表发言,阐述打击巴方的原因。
学生:其他国家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如学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应加以引导以体现合作的精神,估计多数代表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以方应立即撤军,以土地换和平……)。
(三)“安南”从代表们的发言中选择合理的解决措施,就此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并宣布照此安理会决议执行。
教师:小结,同时建议举行第二个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大会。同学们组织的联合国安理会开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召开这节课的第二个会议,讨论审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会前大家先看教材图5。9,让学生从中获得国际社会需要合作的一些启示,然后提示学生。1)中国的代表: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好处,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这几方面思考讨论,如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一种承诺。2)其他国家的代表: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同世界很多国家先后经历长达二十来年的艰苦谈判历程:中国入世后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好外这两方面去讨论思考自己的观点,以便大会对中国入世问题进行表决。讲座两分钟后教师建议第二个活动开始。
学生:“总干事”主持会议。
(一)“总干事”宣布会议开始,并请中方代表首先发言。
学生:中方代表根据老师的提示作陈述性发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补充发言)。
(二)“总干事”发言阐述其本人对中方过去工作的看法(看法应是积极的、有利和),并提议世贸组织成员国举手表决。
学生: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基于两个因素获得这个结论:大家是中国人,学生的童心会偏向自己的国家:教师前面的引导)(师生共同鼓掌欢庆)。
结束语:这节课,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合作!
板书设计。
国际合作。
1、很重要:
2、主要领域:政治、经济、文化……。
3、联合国的作用:
4、其他国际组织:
教学反思:
由于内容简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很好掌握,教学效果良好。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七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五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东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工作计划《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1、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八
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地形特点特点。
3、了解日本国土面积和人口。
4、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通过地图教学,强化学生地图的阅读能力、地图学习运用能力。
2、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课堂沉默现象。
3、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1、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懂得在自然灾害前面如何自救、避险等知识。
2、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而没有胁迫感的课堂环境中,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1、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2、日本地形特征。
3、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上的学生沉默现象。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日本地形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利用图表、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教学法等。
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日本。日本有“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呼,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你到底又知道日本多少呢?(讨论:根据你所知道的日本或者与日本有关的说与大家听,看谁说得多?)
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说。(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相信,经过大家在这节课内的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团结合作,我们肯定都能对日本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简单而又动情的几句渲染语,将能激发全体学生的进取和热情,迅速地把全班学生都推入了学习的角色之中,这对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教学进度及教学效率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然后教师导入新课教学。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把地图册打开到《日本》这一页,拿出《地理填充图》,对照《日本图》在填充图上填注太平洋、日本海、东海、黄海、朝鲜海峡、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
2、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对照《日本图》说出日本领土组成的主要四大岛屿名称,并指出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哪个?(学生回答可采取分组竞赛等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出示《日本轮廓简图》,让学生在《日本轮廓简图》上填上四大岛屿名称。
(知识拓展)日本北部四个小岛色丹岛、择捉岛、国后岛、齿舞诸岛也是日本固有领土,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当时的苏联占领,至今仍被俄罗斯占有。
3、学生活动: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保留整数位)。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概括日本的面积和人口情况。(先让班干回答或由班干推选人选,这样,不仅能很快改变尴尬局面,而且,还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国 家 面积(万千米2) 人口(亿人) 人口密度(人/千米2)
日 本 37.8 1.27 336
中 国 960 12.95 131
通过计算对比,我们知道日本面积狭小,但人口众多,是一个地狭人稠的群岛国家。
(针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肯定,及时加以鼓励、表扬,努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增添成就感,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归纳讨论结果:日本海岸线漫长(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运输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5、阅读《日本地形图》,概括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狭小。并且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
6、阅读教材p67“阅读”材料—富士山,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及资料
分成两组讨论下列两个问题:
(1)日本群岛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如果你遇到地震灾害,如何避险?
(2)富士山山顶白雪皑皑,山腰森林葱郁,试分析地理原因。
一、东亚岛国
1、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领土组成 本 州 、北海道、四国、九州 地狭人稠的群岛国家。
3、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天然良港。
二、多山的'地形
1、多山的岛国,平原狭窄
2、火山地震频繁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九
课题。
第一节日本。
授课课时。
两课时。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日本的四大岛屿和重要城市名称。
2.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及重要的城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懂得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学会借鉴他国经验与教训。
教学重点。
知识1.2。
能力4.2。
教学难点。
能力2。
教学方法。
读图导学法、讨论探究法、
教具。
板图、地图册、自绘日本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谈话,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说出亚洲人口过亿且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哪一个?(日本)。请同学们自由交流对日本的了解。大家对日本的了解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对日本做更多的了解。(板书课题——日本)。
(一)地理位置。
看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亚洲大陆相望,并且比较出日本的面积狭小。
(二)领土组成。
1.看课本“日本的地形图”,在图上标出所找的四大岛屿与七大城市位置,记住它们的名称。
2.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曲折)这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3.在图上指出重要的城市名称,并分析城市分布在沿海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地形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分布着狭窄的平原,因此许多大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平原)。
(学生用一句话来说出自己对日本的了解:岛国、富士山、樱花、多地震火山等)。
学生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来介绍日本的位置。
学生完成“活动1”的两个内容。
在绘制的板图上,学生填写日本的四大岛屿名称。
学生思考回答。
(三)火山地震:
1.在日本地形图上找出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由图例可以判断它还是什么山?(火山)。
2.讨论分析“活动3”的有关问题:
·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地震?(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因为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很多山)。
·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够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能,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开辟为旅游地和地理科研基地。)。
·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是,因为我国也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四)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从服饰、建筑等方面来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学生欣赏富士山图片,感受其美丽。
先让学生根据课外知识的收获来回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有关防震的知识,学生班上交流对火山地震的有关问题的认识。
学生自学了解知识。
内化知识,
拓展伸延。
课堂总结。
知识要点――。
亚东太西北东半,四大岛屿海洋圈,
海岸曲折多港湾,七大城市在海边,
地形多山少平原,火山地震板块部。
城市——京靠滨,孤靠户,名古屋最孤独,北九长崎九州住。
检查学生对本节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四大岛屿与七大城市。
学生根据所讲知识,复习巩固,并在自绘图上写出所学习到的重点知识。
学生记忆本节重要知识要点,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社会调查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地理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社会的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第二、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可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一
因为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并且现代的初一学生所接触的文化现象中包括了许多日本的文化元素,如日本的动漫、游戏和某些电子商品等。学生通过身边的各种媒体对日本了解较多,但学生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深层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部分,我是以“欣赏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本节课日本的自然环境部分知识点较零碎,有关知识的难度也不太大,所以设计了通过学生讨论、分析、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主动性和课堂气氛。在整个教学框架方面,我是以到日本实地旅游的形式,把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气候特征、文化特点等穿插进去来展开的。
“濒临海洋、邻国”、“国土组成”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为此我进行了板图,让学生展示时,在板图中进行填写,加深了印象。
日本的气候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日本“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气候是由于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所导致,为此我提供了东京和北京的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进行了比较,易于学生理解。
最后,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既为了给下堂课做铺垫,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还了解日本的什么情况。
在整堂课中,我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连贯上下来。幻灯片中也适当加入图片、音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课文主次、难易点也能区别对待。
但我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估计不足,像一些需要他们讲的、发散性的问题中,学生知识面较窄,对日本知道的东西不多。在课堂氛围方面,由于偏重讲难易点,与学生的沟通、学生的共鸣显得还不够,课堂气氛还可以再活跃些。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二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过程。
(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军火等。)。
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底特律:汽车。纽约:纺织、化工。休斯顿:石油、宇航、飞机。旧金山:电子。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西雅图:飞机。)。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引导: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引导: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7.引导: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p87页第2题提供的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1988~,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
(3)预计到;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
(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
板书: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二)能源消耗大国。
1.创设情景。
(1)放录像:美国街头众多汽车的片段。
(2)提供美国进口石油的数量资料。
(3)展示美国东北部排放的废气,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借助材料,直观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2.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图。
引导: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展示“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图。
引导: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还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
观察图中所标数字,美国消耗的能源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说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8倍,是中国的8.9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展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字计算: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多少倍?是中国的多少倍?(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中国的7倍多。)。
板书:排污大国。
5.引导:为什么说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是美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能力保护;美国也是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和排污大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美国政府应该有责任心,采取得力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三
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各大洲之间的界线,并形成记忆。
(二)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综合外部现象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和愿望。
重点:七大洲名称和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展示图片:神奇的奶牛
教师:这是什么动物啊 ?学生:奶牛。
教师:同学们,这可不是一般的奶牛,我觉得这头奶牛依靠其神奇的外表绝对有资格被评为国际农业形象大使的称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头奶牛身上的花纹与众不同,俨然一个七大洲的轮廓图。那么同学们知道七大洲名称分别是什么吗 ? 他们又有怎样的位置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七大洲。
教师:同学们知道都有哪七个大洲吗?请同学们翻到14页,找出七大洲的名称。
找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回答。
教师:各大洲面积大小不一,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怎么记最容易 ? 口诀如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活动:男女对抗赛 ( 看男生和女生谁答的题多)
1 .说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2 .说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3 .赤道横穿过哪几个洲的大陆 ?
4 .说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5 .说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
6 .跨经度最广的是那一大洲 ?
7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南面分别是哪几个大洲?
教师:知道了七大洲的名字,面积和分布,世界已在同学们的心中,接着我们来看看它们长什么样子,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看各大洲的轮廓像什么?能否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世界轮廓简图。
活动:一笔画世界:打开地理图册11 页,找到:一笔画“世界”小活动,按照图册上画的箭头,试着画出一幅简单的世界地图。 ( 优秀作品展示 )教师:下面我请一名同学把七大洲的`名称填入黑板的图中,其他同学填在你的地图中。
过渡: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洲和洲之间是藕断丝连的,那么靠什么来分开这些大洲的呢 ?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
大洲的分界线,并简单介绍分界线。 (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 乌—乌—大—土 ( 哭 ) 亚欧被分开后难过得呜呜大哭。 )过渡:了解了七大洲,现在我们做些小活动,考察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活动:选出七位同学,手持卡片面向全体老师和同学合作站出大洲正确的方位和距离关系,并简要概述各个大洲的位置关系。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写。教材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中心认识世界,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性。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这部分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也将对今后学习世界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及区域地理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教材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下面是我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接受程度及自己讲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如下反思:
本课从知识点来看,难度并不大,而且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知识已在小学或各种媒体中有所了解,所以,我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和已有的知识,锻炼学生自学与整理资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会系统的去学新知识。
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辅助于地球仪和挂图,不断地创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课堂练习,给大部分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让老师和学生达到很好的互动,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并掌握”。
通过课本上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去获取知识,明白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告诉他们要学以致用。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发言都特别积极踊跃,但是我发现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比较差,空间概念不强,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正确的加以引导。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四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二、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2.纬线与经线。
4.重要的经纬线:
(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
(2)180°经线:只有一条。
(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北纬23.5°与南纬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66.5°与南纬66.5°: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
低中高。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0°(20°w)向西到东经160°(160°e)为西半球。
8.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符号相反。
三、经纬网:
1.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形成的网络。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从全球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29%)。
从北半球看:六分海洋,四分陆地(61%/39%)。
从南半球看:八分海洋,二分陆地(81%/19%)。
二、七大洲。
1.几个概念:大陆;大洲;岛屿;半岛。
2.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4,30,24,18,14,10,9)。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3.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三、四大洋。
1.几个概念:洋;海;海峡。
2.四大洋:太大印北(北冰洋最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四、绘制海陆轮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五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4、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25、我国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连的主要铁路线是哈大线。
27、我国四大牧区主要有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8、我国林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人工林)。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的:
2、读图熟悉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欧洲西部实际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教学重难点:
各国经济发展概况、特点;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欧洲西部图。
教学过程:
一、位置和范围、国家。
1、展示“世界地图”,指出欧洲西部的范围:即欧洲的西半部。
2、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说明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按如下步骤进行:
(1)欧洲西部的北、南、西分别濒临什么海或洋?
(2)欧洲西部的东面与什么大陆相连?这种三面临海,一面连陆的的分布可称作什么?
(4)学生小结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点。
3、观察“欧洲西部图“,思考:欧洲西部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欧洲西部的气候和经济有什么影响?(讨论)。
5、设问:欧洲西部各国,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多属于何种性质的国家?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过渡)欧洲西部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3、一学生朗读p55“阅读”,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教师结合有关资料适当补充说明。(见教参p77)。
(过渡)欧洲西部发达的经济还可以从其繁荣的旅游业表现出来。
三、繁荣的旅游业。
学生自读,思考:
1、欧洲西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有哪些丰富的旅游资源?
2、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熟悉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资源。
3、讨论:欧洲西部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4、学生自读p56“阅读”,了解瑞士的自然风光和德国的啤酒节。
5、完成p56活动。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能力目标。
5、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目标。
6、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7、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动一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亚洲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主要山脉及山峰(喜玛拉雅山及主峰等)。
b组:主要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完成p5活动4、5题。
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篇十八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
天气的含义;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也经常用到反映天气或者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那么,请大家思考:。
1、你见过那些天气的现象?
2、知道哪些反映天气状况的术语?
3、这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自由回答。
二、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1、请学生看这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来。(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2、讲述:除了我们刚才描述的教室外的天气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从电视、广播、网络、旅游中看到或听到其他地方的天气状况。
(1)、请一位同学将头一天听到的天气预报中的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向全班同学做一个预报。(学生活动:预报四地昨天的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2)、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并思考:他是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学生活动:是从阴晴、风雨、冷热、湿度等方面描述的。)。
(3)、从我们刚才对天气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么样?(学生活动:时间短)。
(4)、在同一时间,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状况是否相同?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不相同。得出结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引导学生回想昨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看看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猜猜明天的天气又会是什么样。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得出结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不同。)。
4、讲述:由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到多变的。(学生活动:明确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多变.)。
三、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1、引导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板书: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请几位同学上台分角色扮演不同职业人员对天气的感受。(学生活动:几位同学上台扮演,其他同学作评)。
3、讲述: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不同职业人员的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请大家结合课本活动题总结一下:天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从实际出发,举例说出天气从哪些方面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1)天气与交通。(2)天气与农业。(3)天气与战争。(4)天气与日常生活。)。
4、引导学生结合这项活动,结这项活动拟定一个名称。写一篇小短文,或以此为素材画一副画。
四、课堂活动:
地理填充图完成。
五、板书设计。
板书。
一、天气及其影响。
1、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2、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
3、阅读天气预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4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