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理论的运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渗透和拓展。教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读课文:
要求: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划出来;
2、不会读的字词对照生字表多读几遍。
二、学生字。
1、投影出示本课生字表,指读。
2、要求:读一个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用这个字组词。
3、描红。
三、读课文。
1、要求:轻声读课文,如果你是老师,你想让同学们掌握哪六个词语?将这六个词语划出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2、投影出示学生的词语,并请他讲讲积累这六个词语的原因。
3、将刚才自己划出来的六个词语在自己本子上抄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
1、求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关联词“不仅……也……”;
2、在笔记本上用这组关联词语写话或造句。
五、抄写本课词语。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昨天,老师请你们收集邓小平爷爷的故事,你收集了吗?学生交流,过渡导入 。
二、读议1、2两小节。
1、听配乐朗读课文。
2、听后指导朗读。
三、读议3、4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练说: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带往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中国台湾,台湾同胞说:"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第3小节最后一句及第4小节。
四、读议5、6、7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谈谈新的感受,新的认识。
2、重点指导朗读邓小平爷爷的话。
3、练说:
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最后一小节。
五、总结课文。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学会用不仅也造句,练习说话。
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人民对伟人的深情。
教学准备:相关录像、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2、简介邓**,播放邓**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同时听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悲壮的氛围。
4、带着问题自渎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渎情况:
(1)指读斩、舷、捍、超、呜、咽等生字的音。
(2)指导读好长句子,如:
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3)整体感知文章写一件什么事。
6、书写生字。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投入自己的感情细读全文,体会全文的情感基调。
2、默读全文,画出体现悲痛、迟缓的基调的关键词语。画好后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交流讨论,同时指导朗读。
(1)第1段:找出关键词。(低低地、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
说说这些词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悲痛不舍)。
练习朗读,体会并读出人们这种情感。
(2)第2段:理解呜咽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大海在呜咽?(体会这是人们心情悲痛,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
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说话:涛声中你们好像听到大海在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指导读出真情实感。
(3)第3段:理解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暗含的意思。
说说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说明什么?
在理解与朗读中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不可磨灭。
指导朗读,要读得沉稳清晰,尽现情境。
(4)第4段:理解对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加深理解和感悟;
(5)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体会5、6自然段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怀念之情;重点导读第三句,从伟人的话语中体会他的博大胸怀及他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6)指导读出第7自然段的气势与深情,加深学生对大海中永生的理解。
三、自主性练习。
1、用课后习题3的词语连起来练习写一段话。
2、学习含有不仅也的句子并造句。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依着顺序背诵全文。
四、共同小结。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4、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四
课文《在大海中永生》讲的是3月2日上午,有一架银色的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离开,在首都向着大海飞去。飞机里装的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当我打开这篇目文章时,看见邓小平爷爷那慈祥的面貌,就迫不及待地想快点把文章读完。193月2日上午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的银色专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把自己的骨灰撒向无边无际的大海,人们都悲痛万分,痛悼邓小平爷爷。时近中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邓小平爷爷那震憾人心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回顾邓爷爷的一生,他领导过百色起义,参与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参与领导过淮海战役等等。他是全党全军全国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当他的骨灰撒进大海时,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他送到各个地方,他不是属于中国的,他是属于全世界的。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就在那时刻我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震撼人心的声音。虽然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入了大海,但是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五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那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这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状况:
1、检查生字预习状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
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状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这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这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状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忙。
舱:舟字旁的一横就应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就应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六
一、说教材。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写了飞机载着小平同志的骨灰飞向大海、骨灰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三件事,进而表达了人民祝愿小平同志在大海中永生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录象、图片、音乐等,在读中缅怀邓小平爷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他的光辉形象以及离去这样一位伟人的悲痛心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人民与邓小平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三、说教法学法。
1、小平同志逝世,学生们还小,对当时情况知之甚少。为加深学生对一代伟人的了解,课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一些邓小平同志的小故事来读,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搜集了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制作课件。
2、课文的线索比较清楚: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作者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方法,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地表达出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深深地怀念和悲痛之情。教学时,抓住关键词,通过对重点段的研读和品读,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
3、小平同志的传奇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通过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合作对话,自主构建。使学生对邓小平同志的印象更形象更具体,对其丰功伟绩了解。
四、学过程。通过研读课文领会感情。抓关键词、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
(一)、激情导入。
用充满深情的语调,借助小平爷爷说的话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唤醒,奠定学习的感情基调。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跟着录音低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重点指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2、抓住“一生”、“篇章”、“崭新历史”理解小平爷爷是个“伟人”。进而回顾邓小平的不平凡的一生,引导学生表达出此时的悲痛与不舍。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顺着呼喊,教师引出撒骨灰的情景,通过旁白与哀乐的渲染,抓住“伴”“呜咽”“痛悼”等词,使学生体会到伟人离去时人们的悲痛心情。
2、理解四个带“也许”的句子。先让学生找出浪花会把骨灰送往何处,继而猜想为什么送往这些地方,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通过增强气势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接着用说话表达的形式让学生将内心的感情尽情地宣泄出来。
(四)、学习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1、抓住邓小平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体会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深,情之切,然后顺势让学生说说想对邓小平说的心里话,倾吐心声。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后,利用小练习“小平爷爷与()同在”。这时候的感情同学们应该是自然流露。
(五)、最后作业。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七
1、邓小平爷爷曾经参加发动百色起义。
2、邓小平爷爷带领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地区。
3、邓小平爷爷,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加快改革开放。
4、1979年邓小平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裕起来。
邓小平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关系:
1、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十分勤劳,他常常去当清洁工,拣马粪挣钱。
2、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参加办杂志,被大家称为为“油印博士”。。
邓小平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关系:
邓小平爷爷使中国和美国、日本、苏联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邓小平爷爷和香港澳门的关系:
1、邓小平爷爷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2、邓小平爷爷为香港人民着想,提出“香港制度五十年不变”的承诺。
邓小平爷爷和中国台湾的关系。
邓小平爷爷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他十分渴望中国台湾在他活着的时候统一祖国。
词语解释。
万里海疆:泛指全国各地。
奔腾不息:指浪花不停地翻涌。意思是邓小平爷爷去世了。大海十分悲伤。
超越时代:是指邓小平的思想影响了好几代人,不仅过去的人民感谢他,现在的人民也感谢他,今后的人民也要感谢他。
超越国界:邓小平不仅是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他更使中国提高了国际地位。以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看不起中国,现在他们对中国刮目相,不管什么事都要请教中国,和中国政府商量。国际上友人对邓小平评价很高。
衷心爱戴:发自内心地,从心底热爱。指人们非常热爱邓小平。
痛悼:沉痛追悼。非常伤心的悼念。
永生:永远活着。指精神、品格、伟大的人格不会被人们忘记。永远活在许许多多人的心里。
补充材料:
邓小平爷爷临终遗嘱:把眼角膜捐献给失明的人。火化遗体,把骨灰撒入大海。让自己和所热爱的祖国人民永远在一起。
最大的遗憾:不能到香港亲眼看一看,走一走。
最大的遗憾:没能亲手实现祖国统一。
课文。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教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读一读,抄一抄,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民族 爱戴 崭新 呜咽 波翻浪涌。
篇章 痛悼 海疆 属于 奔腾不息。
4、“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5、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八
1.认读8个字。
2.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对邓小平爷爷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邓小平爷爷产生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与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划出来;
2.要求:轻声读课文,读流利,读正确。
(二)读议1、2两小节。
1.听配乐朗读课文。
2.听后指导朗读。
(三)读议3、4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练笔: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带往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第3小节最后一句及第4小节。
(四)读议5、6、7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谈谈新的感受,新的认识。
2.重点指导朗读邓小平爷爷的话。
3.练说: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最后一小节。
(五)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送----颂。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读3个字。
2、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邓小平爷爷产生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方案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8课《在大海中永生》。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在大海中永生?永生什么意思?在大海中真的能永生吗?在大海中永生的是什么?)。
谁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你了解邓小平爷爷吗?你搜集了哪些相关信息?
方案二: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邓小平爷爷)你了解邓小平爷爷吗?你搜集了哪些相关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听一听。
二、介绍资料:
1、学生介绍。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邓小平爷爷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3、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邓小平爷爷的音容笑貌,感受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录相)。
4、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和蔼亲近、伟大……)。
5、教师导语:
邓小平——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提出者,却在1997.2.19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录相)。
6、邓小平爷爷的离去,令九洲同悲,四海同泣。这位历史的巨人,中华人民的英雄,在临终前再三叮嘱家人,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于是,在1997.3.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录相)。
7、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8课,在大海中永生就纪录了那时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课文。
提示:1、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批注为什么令你感动。
3、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再试着读出来。
四、随机交流:(哪里最令你感动?读出你的感受。)第二、七自然段。
1、是呀!寒风卷起的浪花,哗哗的响着,好像大海在哭泣,伤心至及。带着这份撕心裂肺的悲痛之情请女生齐读这一段。
2、作者把大海看做人来写,赋予大海生命,大海为伟人的离去动容,可见邓小平爷爷的人格魅力是多么伟大呀!请男生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怀念之情再读这一段。
3、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无垠大海,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怀念之情。(齐读)还有那些语句令你感动?为什么感动?说出理由。
第三自然段:
1、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学生读,谈感受。(补充)。
2、对比读一读,说说哪段好,为什么?(增强情感)。
3、自己试着练习朗读,再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
4、老师和同学们配合朗读,请同学们接读送往后面的地点。
5、你能仿照课文中的语句,再说一两句话吗?
6、在这里作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表现了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哀思和深切怀念,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话。
第四、五自然段。
1、正是因为邓小平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设想,使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不管是在20世纪,,还是在21世纪,都使中国雄立于世界的东方,所以说邓小平爷的影响超越世代。此外,他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澳门如期回归,中国台湾也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的回归,为全世界和平友好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式,所以说邓小平的影响超越国界。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练习读一读邓小平的影响超越 超越 超越 中国 全世界。
4、请同学读一读。
第六自然段。
1、邓小平这位历史的巨人,世界的伟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国人民的骄傲。然而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骨灰撒大海,鲜花伴伟人。就在飞机即将离去的时候,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我是 祖国和人民。
2、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为人民无私奉献一生,人民无限怀念、爱戴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他创建了邓小平特色理论,提出回归创举,顺利收复香港,澳门,即使在逝世后还要把骨灰撒入大海,所以说他真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
3、让我们师生一起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祖国人民的儿子,无产阶级革命家,身经百战的将帅,治国安邦的能手,解决历史难题的大师,邓小平,这个名字与他的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请同学们齐读第七自然段。
3、让我们带着无限的哀思深切的怀念之情,再读第七自然段。
4、此时此刻,你想对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
5、邓小平爷爷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在大海中永生。
五、总结课文。
语文按着飞机飞向大海,骨灰撒大海,飞机飞离大海的顺序记述,让我们再次回到1997,3,2日的那一天,再一次感受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的情感,再一次深情的怀念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配乐朗读课文。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十
1、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
2、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在课前,同学们对邓小平爷爷做了一些了解,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邓小平?。
生介绍。(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4、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师范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本文主要讲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三、精读品味,深入感悟。
a、细品第一部分。
师范读 请生回答。
2、读书交流,引导感悟。
(2)根据学生读的句子,相机指导。“低低地”、“缓缓地”,领会人们的不舍与悲痛。“崭新历史”,邓小平的丰功伟。“最后一个篇章”,邓小平临终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一代伟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之后的遗愿,也是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如果说,邓小平爷爷的一生是一部伟大著作的话,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仿佛就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b、细读第二部分。
1、人民爱戴他,人民舍不得他。让我们看看当时首都各界群众送别邓小平的感人场面,(多媒体播放当时情景)。
可无论人们怎样振臂呼喊,无论人们怎样挥手挽留,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一生的人,一位受亿万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无比崇敬的人,都将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带着沉痛齐读第二自然段。
2、悲痛的不仅仅是人们,苍天也为之动容,大海也为之哭泣。涛声中你能否听到大海在哭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人们舍不得邓小平离去,深切地痛悼他)。
千言万语我们可以汇成一句——小平爷爷,您别走!(齐读)。
让我们再次把感受溶入我们的声音,齐读第二段。
3、鲜花伴着骨灰撒入了无垠的大海(图)。
分组读第三自然段四个“也许”句子。(师提炼出“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浪花为什么要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些地方呢?(4生)。
引导生说出,邓小平的几件伟大举措,理解感悟骨灰分别送往不同地方是暗含小平同志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
5、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在每个“也许”分句后补充如下资料:
第一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第二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经成为现实。香港、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他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骨肉同胞终有一天会团圆。
第四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各国政要和人民盛赞小平;他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6、指导朗读。(把原文与补充进的材料溶入一起,全班齐读)。
7、对于邓小平,世界各国政要均给予过他高度的评价。
(出示各国政要对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语。指导齐读。)。
邓小平是一位有着超凡智慧和远见卓识的伟人,是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
邓小平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政治家,他具有巨大的忍耐力,讲求实际,不为名利。
邓小平的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邓小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是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
8、读着各国元首的评价,你为拥有这样的伟人自豪吗?为拥有这样的伟人振奋吗?对这样的伟人敬仰吗?带上你的感受齐读本段最后一句。(ppt最后一句)。
10、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
可是,他走了!让我们再深情唤一声:(出示):“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让我们再遥遥地祝愿他: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
c、细读第三部分。
2、重点理解感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
(1)邓小平爷爷走了,可是他的话语却永远萦绕在我们耳边,永远回荡在我们心田,让我们铭记——(齐读上句)。
(3)能把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四、揭示主题,升华感情。
2、指名说。(引导学生理解他人,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思想、精神、业绩将永存。)。
师:他走了,可他又没走,他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3、(过渡)他走了,他又没走,他的思想,他的风范,他的业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的风范将永垂不朽。他走了,带着深深地眷恋,离开了这块他曾经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热土,他又没走,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将在大海中(永生)。
4、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首尾照应。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十一
读,来带动全体同学“感悟”课文的感情,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
感觉。对学生感悟“骨灰撒大海”时人们无比沉痛的心情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 。
课件播放海浪声,对推动学生理解小平爷爷影响的深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不泄努力! 。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十二
课题。
课型。
新授。
单元。
第四单元。
主备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教学。
反思 。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教学重点读流利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具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时间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修改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2、指名学生介绍3、小组内阅读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二、揭示课题,解题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2、板书课题:23、在大海中永生3、解题:(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三、初读课文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3]班级交流汇报(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课时目标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教学过程修改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解决第二个问题。[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1)学生自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2)指导朗读第一节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3)指导朗读第三节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老师参与小组讨论。(4)指名说一说。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学生同桌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师进行小结。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教后记: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十四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人民深切的爱。
(4)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3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
(第二节内容)]。
指导朗读第一节。
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
达出来?
[3]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4]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5]可大声读,[6]可小声读,[7]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8]学生朗读,[9]师适时指[10]导。
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
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指名说一说。
[14]这一段饱含文字,[15]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
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
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
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16]学生同[17]桌思考讨论。
[18]自由发言,[19]谈谈自己的理解。
[20]师进行小结。
评析: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齐读,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请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常州市平冈小学 俞春梅。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十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样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状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样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状况。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课后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以解决遗留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教学进程: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
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群众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2)指导朗读第一节。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齐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群众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必须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取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取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随时记下读背读课文中的新体会、新问题。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录象,图片,音乐等,在读中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他老人家的光辉形象以及离失去这样一位伟人的悲痛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象,图片,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学文第1部分。
2,邓爷爷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在最后一个篇章即将完成之际,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世纪伟人不平凡的一生.(多媒体,师解说)。
3,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又一幕还有很多很多,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邓爷爷.
二,学文第2部分。
1,让我们一起回到1997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看录像)。
3,这4个也许是人们对邓爷爷丰功伟绩的缅怀呀!其实,在邓爷爷身上,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点出省略号)让我们面对这无垠的大海,尽情地抒发心中的怀念.(出示第3节)。
4,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令人难忘的一幕.(放录像)。
三,学文第3部分。
2,相信,只要有浪花的地方,我们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那震憾人心的声音.(齐读这一句)。
四,总结升华。
2,相信,邓爷爷会听到大家发自肺腑的话语.同时,也让我们永远记住邓爷爷的声音:(齐读)邓爷爷,他也是大地之子,大海之子,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将永远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点评:。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章,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是,学生对邓爷爷的了解太少,如何拉近学生与邓爷爷这位伟人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用心灵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者让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但对于资料的运用不是简单地走过场,第一课时师生共同进行了筛选整理,第二课时教师在难理解之处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运用资料,让学生在了解伟人的基础上走近伟人,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十分扎实,例如对排比句的教学不仅仅注意引导理解,还进行了拓展.这堂课另一大特点是成功地营造低沉悲痛缅怀的氛围,运用多媒体,以及感情朗读,内容理解,拓展延伸等,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始终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本课在常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篇十七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初步感受人们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难点: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揭题、读题。
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师过渡: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请同学拿起书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2、师巡视,请读得好的同学站到讲台上来,以便做示范朗诵。
3、学习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2)齐读生字词。
4、学生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过渡:生字会认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
2、指名分读课文,指导长句朗读:
(1)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2)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3)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四、听读课文,理清层次。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并板书:
一、(1自然段) 飞向大海。
二、(2—4自然段)撒向大海。
三、(5—7自然段)告别大海。
五、配乐朗读,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收集有关小平爷爷的资料,下节课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
板书设计:
一、飞向大海。
二、撒向大海。
三、告别大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6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