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圆圈教案(专业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6:49:18
转圆圈教案(专业14篇)
时间:2023-11-25 16:49:18     小编:琴心月

教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提知识和学习能力,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精心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转圆圈教案篇一

1、知识方面:了解扁担的作用,观看影像——《可爱的广西》初步了解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2、场景布置:壮族人民庆丰收的场景——金黄的玉米和稻穗、火红的辣椒、饱满的大蒜、壮族的常见饰物——绣球、壮锦袋和香包。

3、物质方面:

(1)扁担与幼儿人数相当;条凳若干张;。

(2)录音机、磁带《大地飞歌》、《碰蛋歌》;。

(3)图谱一张;。

(4)大鼓一个。

(5)煮熟的红蛋与幼儿人数相当。

转圆圈教案篇二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会画圆圈图。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尽可能多的想到和中心词相关的关键词。

思维助手来帮忙:

要求: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派出代表回答。小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完成圆圈图。

二、新授。

刚刚我们利用了一种思维图示完成了对“宠物”这一概念的联想,通过绘制这个图示,我们对宠物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饲养宠物就变得科学、合理了。这种思维图示叫做——圆圈图。

2、绘制方法圆圈图有一个小圆和一个大圆组成,思考的中心词写在小圆圈内,关于中心词的联想写在两圆之间。联想出的关键词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简单的图片。

注:指明中间的圆书写中心词,大圆书写或绘画与中心词相关的关键词。

3、评价标准数量:关键词数量多。

质量:关键词涵盖多个不同角度、全面形式:图示绘制正确、美观、适当修饰。

4、应用范围。

圆圈图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产生有创意的想法、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回忆学过的知识、定义概念等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维、拓宽思路,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而且可以让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当你没有想法的.时候,或者做一件事情无从下手的时候,就尝试使用一下圆圈图吧!

三、巩固练习。

圆圈图:有哪些事物是绿色的呢?

四、拓展练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我们上课的教室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想象出20年后的教室是什么样吗?教室中将出现哪些新东西?运用圆圈图进行大胆的联想吧!

在认识圆圈图的基础上更好的绘制圆圈图,更进一步巩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练习。

在学会绘制圆圈图的基础上在深度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圆圈图?

2、圆圈图的绘制方法是什么?

3、绘制圆圈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圆圈图:由“空气”展开的联想。

2、由“60”引发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代表发言共同交流,师生共同绘制圆圈图。

三、巩固练习。

1、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你准备和家人一起去北京旅游。妈妈让你做物品管理员,整理出发前需要带的物品,你准备如何帮助妈妈完成这个任务呢,利用圆圈图帮忙吧!

2、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写一篇题目为《我的家乡》的命题作文,该如何打开写作的思路,让自己的作文富有新意呢?以“我的家乡”为中心词,利用圆圈图帮助你思考吧!

3、数字12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数字,从这个数字中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想利用下面的圆圈图,将你联想的结果展示出来,可以参考案例中有60引发思考一图进行联想。

转圆圈教案篇三

1.通过欣赏《转圆圈》,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月光下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引导学生感知彝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2.了解撒尼族音乐风格,乐曲主要使用do、mi、sol三个音组成,并进行即兴创编。

1.通过反复聆听,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2.引子及合唱应答部分能进行合唱,并把握好强弱。

3.能用do、mi、sol三个音口头创编。

《转圆圈》是撒尼族的童谣,表现了撒尼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但结构完整,表现力丰富,表达了热烈、质朴、欢快的情绪,而且曲调的进行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有别于外国大调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歌曲开始的领唱犹如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接着是大伙的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然后,欢乐的舞蹈开始了,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了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一、导入新课。

1.师:欢迎进入音乐课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

师: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今天邹老师就要带大家去云南看看。那里有一个民族叫彝族,有部分地区的彝族人也自称为“撒尼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撒尼族的风土人情吧。(课件出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唱一首撒尼民歌《转圆圈》。

二、教学新歌。

1、初听。

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它在描写怎样的场景?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师:对,前两个乐句,歌曲比较徐缓,第一乐句用领唱引出,第二乐句用合唱作应和。描写了月亮升上来时的那种宁静。音乐相对较安静,节奏也比较自由。你看,自由延音记号,表示按作品的风格,演唱者的情绪发挥,可以自由延长这个音。

师:后面部分音乐节奏比较明快,属于小快板。这是孩子们在来到草地上,打破了夜的宁静,一起唱歌、跳舞、转圆圈。歌曲也就欢快起来了。

2、复听。

师:这首歌曲采用2/4和3/4拍交替出现,主要集中在小快板部分,舞蹈性很强,更体现了孩子们唱歌、跳舞、转圆圈时的欢快,这是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师:歌曲主要采用了domisol这三个音,虽然只使用三个音,创作的歌曲却很好听。这也是这首歌曲创作的特点。

过渡语:拍号、旋律音特色结合,形成了它特的民族风格—撒尼族歌曲的歌舞性。

3、学唱徐缓部分。

师: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听钢琴把第一、二乐句弹奏一遍。

a、一遍钢琴弹奏。

b、一遍用“噜”自弹自唱。

c、合着钢琴跟老师试着用“噜”哼唱一遍。

d、合着钢琴师生一起把歌词放进去唱。

e、请高声部的学生唱。(去掉钢琴)。

f、请高声部的学生重复唱第二乐句。(去掉钢琴)。

g、教师加入低声部的旋律。(去掉钢琴)。

h、请低声部的学生唱下面的音,高声部的继续唱。注意指挥手势,渐强---减弱。

师:你们刚刚唱的是哪个声部的?(低声部)这就形成了合唱。

i、一、二乐句唱,(指挥渐强、减弱)。

j、加上前奏(试着演奏一遍开头)。

4、学唱小快板。

a、听一遍钢琴弹奏,可以用“噜”轻轻地哼唱。(先慢速试一下)。

b、把歌词放进去,慢速来一遍。(师生同唱)。

c、把歌词放进去,慢速来一遍。(生唱)。

d、唱不准的乐句,师范唱,生跟唱。

e、生唱小快板。

f、加速度,加前奏。

5、完整地演唱。

a、跟琴唱,注意高低声部。

b、跟多媒体伴奏唱,师指挥。

三、创编。

过渡句: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这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这首歌曲能用domisol这样三个音创作出这样一首好听的曲子,作曲家也真是厉害。

师:让我们也试着用domisol口头创编一小段旋律吧。

师:我们先四人小组一起试着编一编,唱一唱。

反馈(写在黑板上)。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彝族的风土人情,学唱了这首歌曲,还进行了口头创编。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喜欢彝族的歌曲。

转圆圈教案篇四

1、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这节音乐课,上课之前啊,我们先做个律动活动一下。

2、播放音乐《转圆圈》进行律动,动作:听音乐拍手。

3、看节奏,大家看黑板上有许多可爱的小星星,它们排成了许多有趣的队形,请同学们看一看,你能不能把这些队形拍出来呢?试一试,2/4555︳555︳生拍手。这个队形实际有两个小节,每个小节有两拍。大家再来看这个队形,你们还能拍出来吗?3/45555︳5555‖这也是两个小节,这时候这个小节变成了几拍啊?生:3拍。现在老师要把它变化一下,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么长的队形拍出来呢?555︱555︳5555︱555‖还不错,请男女同学分别拍,师:这条节奏,有二拍子出现,又有三拍子出现,这样的节拍叫混合节拍,是有一定难度的,同学们刚才拍得很好,你们的表现这么出色,吸引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呢?请听师唱:啊,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谁来了?(月亮)我们用歌声欢迎月亮好不好,师教唱,生学唱。月亮是晚上出来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唱?(柔美)。

5、听音乐,生跟唱,师发现问题,注意让声音越传越远,是纠正。

7、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们是怎么做这个游戏的呀?我们看一看。谁能够用歌词来回答我?生回答。师:用小星星的这条节奏把它读出来,大家来听,看看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跟学读,师,那么转圆圈的游戏怎么才能转得好呢?生:手儿拉得紧,脚儿齐又快。脚儿齐得快,圆圈就转得圆,生教生学用节奏读出来。师:刚才我们是用手把节奏拍出来的,现在,我们用脚步看看能不能拍出节奏。拉起手,跺脚,师同同学们边拉手转圈,边用节奏读歌词。

8、听音乐拍手,在强拍的位置拍手,(第一排的位置)。

说一说对自己拍手不满意的地方。这首歌曲是混合拍的歌曲,用转手腕的方式拍三拍子。

9、再听音乐跟节奏拍手。同学们拍的非常整齐,自己鼓励一下。(鼓掌)。

10、师教唱歌曲,生学唱主旋律。同学们唱得很整齐,唱得很好,老师在那个地方唱了两遍?为什么?有个什么记号?反复记号。你能不能自己唱啊?生自己跟琴声学唱。

11、梁老师想和同学们接力比赛,我唱一句,你们接下一句,看能不能接得住,和学生换位置,老师接,注意装饰音的地方,像这样的地方哪里还有?找一找。注意高音的位置。听音及老师范唱。同学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什么心情?开心。

12、完整的听唱歌曲。用表情动作去表现开心。

13、创编动作,双手上摆,创意,能够发出响声的动作。拍鼓,谁愿意上来拍鼓?单脚跺脚,拍手。师弹琴,生边唱边做动作。唱的“乐”后面乐,前面“柔”。

14、听音乐,生跟唱,让所有的小伙伴都听到月亮出来了,其实是在干什么呀?呼唤同伴,一起做一做呼唤的动作,谁来做第一个呼唤小朋友的动作,柔一点,第一个呼唤完之后,同学们回应站起来,听音乐,拍手最后“吔”。

15、了解一下撒尼族,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撒尼族的童谣《转圆圈》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撒尼族,他们是居住在云南石林,撒尼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每到火把节的这天晚上,撒尼族的男女老少举起火把,点起篝火拉成圆圈唱歌跳舞庆祝节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撒尼族人模仿火把节时跳的舞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

16、观看舞蹈《阿细跳月》梁老师从这上面学会了一个动作,请同学们为我唱一唱,老师跳,看看你们能不能学会。

17、老师跳舞,学生边唱歌动作。脚垫起来,手拍手,请学生跟老师一起跳一跳,下面的同学唱。你们原地做,先迈右脚,看看我们能不能转得圆。

18、老师有一个想法,老师想把我们的课堂变成撒尼族的山寨,我们用我们的歌声和舞蹈,把这种游戏的场景表现出来,,你们先回到各自的家里去,我们的歌声前面要“美”后面要“乐”,领唱的站起来,其他同学站起来唱歌拍手,一部分同学跟老师跳圆圈舞。

19、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了解撒尼族,了解拍子,舞蹈,有三个音组成的135以后有机会欣赏其他的民歌,让我们听着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走出教室。

转圆圈教案篇五

(一)小魔术引出颜色,把事先准备好的颜料拿出来调出不同 的颜色,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教师提问:小朋友都喜欢跳舞吗?今天老师带来的圆筒也会跳舞,还会跳出不同的舞步。

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拿出来,在纸上抠出大小不同的圆形,边抠边教幼儿抠画的基础

(1)把幼儿分成6组,每组一个调色盘,大小不同的圆筒

(2)教师出题《学跳圆形舞步》以命题的方式,让幼儿围绕题目进行创作。

讨论:小朋友都跳出了喜欢的圆形舞步,有哪个小朋友想说一说。

1、让幼儿在另一张纸上自由创作,跳出自己喜欢的舞步

2、创作结束后,请各别幼儿到前面来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转圆圈教案篇六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转圆圈教案篇七

1、阅读图示,理解舞蹈队形的变化,了解交换舞伴的方法,初步学会圆圈舞。

2、体验与同伴一起自主学会舞蹈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音乐《圆圈舞曲》,能分清左右手。

2、材料准备:《圆圈舞曲》音乐,表示圆圈舞队形的图示,红绿手环人手一对。

一、欣赏音乐,掌握节奏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

重点引导:中间三拍子的节奏。

师:中间有一段音乐比较特别,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随着音乐,找到重拍,拍拍腿。

3、完整欣赏音乐,随音乐叉腰踏步、拍手,巩固对节拍的听辨。

师:这个舞蹈最基本的一个动作就是叉腰踏步,让我们听着音乐试着做一做,好吗?听到中间一段特别的音乐时,我们就停下来,在重音处拍拍手。

过渡:音乐听明白了,这个舞蹈到底怎么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仔细看就能学会。

二、阅读图示,尝试学习圆圈舞

1、出示第一张图示,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

(1)跳圆圈舞时小朋友们要站成什么队形?(站成圆形)

(2)这个圆圈是随便站的吗?有什么要求?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引导幼儿关注男孩、女孩的标志)

师:一男一女就是跳舞的舞伴,要找好,而且要站在一起。

(3)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还是右边?(关注图示上的位置关系)

(4)站成圆圈的时候,脸朝向哪里?你怎么知道?(引导幼儿关注鼻子的方向)

小结:原来跳圆圈舞要先找好舞伴,一个男孩找一个女孩,站在一起。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大家的脸都对着圆圈的中间。

(5)幼儿尝试找到舞伴,站成圆圈,脸朝向圆心站,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

2、逐张出示图示2—3,共同阅读并理解。

(1)队形变了吗?谁变了?女孩怎么变?中间细细的线条代表什么?(拉手)男孩动吗?

(2)男孩该怎么变?男孩的手要做什么?男孩的手放在女孩的哪里?

(3)幼儿根据图示进行尝试,用叉腰踏步的方式变队形。

3、出示图示4—6,引导幼儿共同学习。

(1)阅读图示,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拉手的位置。

师:男孩的手在哪里?手不松开,怎样才能放到女孩的后面呢?

现在女孩的手在哪里?

最后又变成了什么队形?他们的脸朝向哪里?

(2)幼儿进衍尝试(教师引导幼儿不变动位置,不放手)。

4、随音乐将前半部分连起来试一试。

(1)教师播放音乐变化图示,让幼儿感知队形与音乐的关系。

(2)教师哼唱音乐,引导幼儿做动作(慢一些,并用简单语言提示)。

(3)随音乐跳舞,提醒幼儿音乐与动作要配合。

过渡语:真厉害,大家基本上都学会了圆圈舞。不过,一直和一个舞伴跳也没有意思。所以在舞蹈中还可以交换舞伴,和不同的朋友一起跳。该怎样交换呢?你们可要仔细听清楚了!

三、学习交换舞伴的方式

1、教师出示红手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红手环戴在右手上。

(2)教师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红手握,交换背对背。

(3)重点关注:交换舞伴背对背时,要从握手的一边走成背对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对圆心站好。

2、教师念儿歌,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3、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尝试。

过渡语:我们看了图示,学会了圆圈舞的队形,又带上了手环,知道了怎样交换舞伴。这样,你们就真的学会了圆圈舞。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看你能请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着音乐集体跳圆圈舞

教师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跳舞,并提示幼儿动作。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转圆圈教案篇八

1、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这节音乐课,上课之前啊,我们先做个律动活动一下。

2、播放音乐《转圆圈》进行律动,动作:听音乐拍手。

3、看节奏,大家看黑板上有许多可爱的小星星,它们排成了许多有趣的队形,请同学们看一看,你能不能把这些队形拍出来呢?试一试,2/4555︳555︳生拍手。这个队形实际有两个小节,每个小节有两拍。大家再来看这个队形,你们还能拍出来吗?3/45555︳5555‖这也是两个小节,这时候这个小节变成了几拍啊?生:3拍。现在老师要把它变化一下,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么长的队形拍出来呢?555︱555︳5555︱555‖还不错,请男女同学分别拍,师:这条节奏,有二拍子出现,又有三拍子出现,这样的节拍叫混合节拍,是有一定难度的,同学们刚才拍得很好,你们的表现这么出色,吸引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呢?请听师唱:啊,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谁来了?(月亮)我们用歌声欢迎月亮好不好,师教唱,生学唱。月亮是晚上出来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唱?(柔美)。

5、听音乐,生跟唱,师发现问题,注意让声音越传越远,是纠正。

二、新课教学。

7、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们是怎么做这个游戏的呀?我们看一看。谁能够用歌词来回答我?生回答。师:用小星星的这条节奏把它读出来,大家来听,看看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跟学读,师,那么转圆圈的游戏怎么才能转得好呢?生:手儿拉得紧,脚儿齐又快。脚儿齐得快,圆圈就转得圆,生教生学用节奏读出来。师:刚才我们是用手把节奏拍出来的,现在,我们用脚步看看能不能拍出节奏。拉起手,跺脚,师同同学们边拉手转圈,边用节奏读歌词。

8、听音乐拍手,在强拍的位置拍手,(第一排的位置)。

说一说对自己拍手不满意的地方。这首歌曲是混合拍的歌曲,用转手腕的方式拍三拍子。

9、再听音乐跟节奏拍手。同学们拍的非常整齐,自己鼓励一下。(鼓掌)。

10、师教唱歌曲,生学唱主旋律。同学们唱得很整齐,唱得很好,老师在那个地方唱了两遍?为什么?有个什么记号?反复记号。你能不能自己唱啊?生自己跟琴声学唱。

11、梁老师想和同学们接力比赛,我唱一句,你们接下一句,看能不能接得住,和学生换位置,老师接,注意装饰音的地方,像这样的地方哪里还有?找一找。注意高音的位置。听音及老师范唱。同学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什么心情?开心。

12、完整的听唱歌曲。用表情动作去表现开心。

13、创编动作,双手上摆,创意,能够发出响声的动作。拍鼓,谁愿意上来拍鼓?单脚跺脚,拍手。师弹琴,生边唱边做动作。唱的“乐”后面乐,前面“柔”。

14、听音乐,生跟唱,让所有的小伙伴都听到月亮出来了,其实是在干什么呀?呼唤同伴,一起做一做呼唤的动作,谁来做第一个呼唤小朋友的动作,柔一点,第一个呼唤完之后,同学们回应站起来,听音乐,拍手最后“吔”。

15、了解一下撒尼族,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撒尼族的童谣《转圆圈》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撒尼族,他们是居住在云南石林,撒尼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每到火把节的这天晚上,撒尼族的男女老少举起火把,点起篝火拉成圆圈唱歌跳舞庆祝节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撒尼族人模仿火把节时跳的舞蹈,请同学们来看一看。

16、观看舞蹈《阿细跳月》梁老师从这上面学会了一个动作,请同学们为我唱一唱,老师跳,看看你们能不能学会。

17、老师跳舞,学生边唱歌动作。脚垫起来,手拍手,请学生跟老师一起跳一跳,下面的同学唱。你们原地做,先迈右脚,看看我们能不能转得圆。

18、老师有一个想法,老师想把我们的课堂变成撒尼族的山寨,我们用我们的歌声和舞蹈,把这种游戏的场景表现出来,,你们先回到各自的家里去,我们的歌声前面要“美”后面要“乐”,领唱的站起来,其他同学站起来唱歌拍手,一部分同学跟老师跳圆圈舞。

三、课堂小结。

19、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了解撒尼族,了解拍子,舞蹈,有三个音组成的135以后有机会欣赏其他的民歌,让我们听着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走出教室。

转圆圈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特有的“重轻轻”的节奏特点。

2、在合作表演中,享受集体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游戏:我说你做(最好有《圆圈舞》的.乐曲作伴奏)。老师喊口令,幼儿做动作:

(3)123|223|向左旋|转----|323|423|向右旋|转----|;(4)123|站成圈|向左旋|转----|223|唱着歌|向右旋|转----|323|手拉手|向中间|走----|423|手拉手|退回原|地----|每个动作做二遍,然后完整地做一遍(4)。

2、在游戏中学习歌曲。

(1)放录音,完整欣赏一遍后提问歌名及内容。

(2)按照节奏跟着老师念歌词二遍。

(3)出示图谱,边看图谱边念歌词二遍。

(4)看图谱配合音乐学唱歌曲,唱出三拍子“重轻轻”的特点。

(1)老师范唱,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2)放录音,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3)全体幼儿边唱边跳。

(4)分小组边唱边跳。

转圆圈教案篇十

设计思路:

大班律动活动《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幼儿成为更好的朋友。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

活动目标:

1、感知3/4拍中的强拍,尝试跟着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重难点:感知强拍,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自录集体舞视频、《圆圈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圆舞曲的形式。

2、跟我们看到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样呢?

很多人都整齐的跳着同一个舞蹈动作,这就是集体舞。

二、学跳集体舞。

1、倾听和感知《圆舞曲》乐曲。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3/4拍的节奏。

重点:关注幼儿强弱拍的表现。

3、教师示范圆圈曲的整体动作。(播放视频,教师示范)。

4、幼儿表现,自由模仿。

5、幼儿展示,教师提升重点动作和节奏的把握。

6、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三、学习交换舞伴的方式。

1.教师出示红手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红手环戴在右手上。

(2)教师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红手握,交换背对背。

(3)重点关注:交换舞伴背对背时,要从握手的一边走成背对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对圆心站好。

2.教师念儿歌,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3.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尝试。

过渡语:我们看了图示,学会了圆圈舞的队形,又带上了手环,知道了怎样交换舞伴。这样,你们就真的学会了圆圈舞。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看你能请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着音乐集体跳圆圈舞。

教师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跳舞,并提示幼儿动作。

转圆圈教案篇十一

1.喜欢和同伴舞蹈,体验洗澡的乐趣。

2.能按音乐节奏,较熟练的做踵止步等动作。

3.了解并学跳圆圈舞。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音乐、场地

1、幼儿随音乐快乐的进场,引起幼儿舞蹈的情绪。

2、复习舞蹈。

1)教师随音乐,有感情的示范跳一遍舞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踵止步等动作。

2)师幼共同舞蹈。

注意引导幼儿听音乐,随音乐有节奏的动作;

指导幼儿舞蹈时要有表情,表现出洗澡的快乐情绪。

3、学习圆圈舞

1)幼儿在场地上站好圆圈的队形,教师引导幼儿在圆上进行舞蹈,并指导幼儿跳舞时注意保持原位置。

2)学习圆上走队形。

教师示范在圆上边做走步动作,边走队形,并指导幼儿按逆时针方向走队形。

4、集体表演,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注意位置(用眼睛的余光,看看是否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

5、幼儿集体完整地进行舞蹈,鼓励幼儿有表情的表现。

6、延伸活动:将音乐投放到音乐区,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表现。

鼓励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表演。

幼儿注意力的养成,对其形成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求学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尝试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从打击乐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转圆圈教案篇十二

《转圆圈》是一首撒尼族民歌,歌曲前两个乐句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宁静夜色,我让学生边听录音范唱边看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带进了歌曲的意境中来了,不自觉地跟录音唱起来,而且学得又快又好;后面的乐句转为小快板,力度加强,表现了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游玩耍的场面。我放一段孩子在做游戏的画面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自学歌曲,找出较难唱的乐句反复练唱,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就学会了整首歌曲。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歌曲,我让学生自找伙伴做转圆圈的游戏,让他们感受曲中欢快的情绪。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自学歌曲,小组做游戏的方法来教唱歌曲,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中学好歌曲,又提高了学生的歌唱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转圆圈教案篇十三

大班律动活动《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幼儿成为更好的朋友。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

1、感知3/4拍中的强拍,尝试跟着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重难点:感知强拍,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自录集体舞视频、《圆圈舞》音乐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圆舞曲的形式。

2、跟我们看到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样呢?

很多人都整齐的跳着同一个舞蹈动作,这就是集体舞。

1、倾听和感知《圆舞曲》乐曲。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3/4拍的节奏。

重点:关注幼儿强弱拍的表现。

3、教师示范圆圈曲的整体动作。(播放视频,教师示范)

4、幼儿表现,自由模仿。

5、幼儿展示,教师提升重点动作和节奏的把握。

6、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1.教师出示红手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红手环戴在右手上。

(2)教师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红手握,交换背对背。

(3)重点关注:交换舞伴背对背时,要从握手的一边走成背对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对圆心站好。

2.教师念儿歌,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3.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尝试。

过渡语:我们看了图示,学会了圆圈舞的队形,又带上了手环,知道了怎样交换舞伴。这样,你们就真的学会了圆圈舞。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看你能请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教师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跳舞,并提示幼儿动作。

转圆圈教案篇十四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感受《转圆圈》所描绘的儿童月下欢乐歌舞的情景。

[智育目标]:跟着录音哼唱部分词句并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

[素质发展目标]:能用堂鼓等打击乐器为《阿西里西》作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曲谱。

[教学难点]:分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型。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阿西里西》、《转圆圈》堂鼓、小钹、木鱼等打击乐器。

学生活动设计。

分组为歌曲创编节奏型听赏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阿西里西》。

2.随教师学唱《阿西里西》的歌谱。

3.出示“×××”与“×××”两张卡片,让学生能清楚地区别两者的不同,再请学生找一找在《阿西里西》的歌谱中“×××”和“×××”各使用了几次,“××××”用了几次。

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能更有表情地唱好《阿西里西》。在教师的指挥下,随着伴奏带全体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5.请学生分组设计如何用堂鼓、小钹、木鱼为《阿西里西》伴奏(为每种打击乐器设计两小节节奏型),师生共同比较、归纳、综合,做出几套方案。例如:

6.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用堂鼓等伴奏,掀起本节课的第一个^***。

7.教师介绍合唱歌曲《转圆圈》的相关资料,并与已欣赏过的《阿细跳月》作比较,两者相同的.是都是彝族的音乐,且都是在月光下的歌舞,不同的是《阿细跳月》是青年人的舞蹈,《转圆圈》是儿童们的游戏歌曲。

9.听赏几遍后,引导学生跟看录音哼唱以下两个片断:

10.部分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不求动作统一,只求与音乐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师应启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表演,掀起本节课的第二个^***。

教后反思。

在欣赏中,学生一听音乐就禁不住手舞足蹈,随音乐晃动起来,自由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另外我还深刻的体会到,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039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