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的关注。教案要合理组织示范和练习环节,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一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惠曰禽诣为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二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1.完成指导丛书。
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三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1、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到郊外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1、同学们到郊外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3、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4)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小组内练习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各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大家评议。
4、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开头可以怎么写?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4、结尾可怎么写?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一、复习习作要求。
二、欣赏作文。
1、下座位欣赏同学的习作。
2、画出好词、好句、好段。
3、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4、围绕习作要求给出自己的评价。
(1)打出你对它的评价等级。
(2)写出自己的评语。
(3)给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三、推荐好文章、好段落。
(1)推荐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
(2)大家评议。
四、自己修改习作。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四
第一次作文指导(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学生准备:观察校园的一处景物。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谈话导入。(略)。
2、出示习作要求,读要求。
3、交流。共同梳理出以下要求:
(1)写校园的一处景物。
(2)在仔细观察的经常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3)把内容写具体。
(4)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另外:也可以写其他的景物。
二、选定景物,指导观察。
1、你打算写学校的哪一处景物?说说这处景物,大家按习作要求点评。
2、怎样才能按顺序、说具体?让我们一起再去校园进一步观察。
3、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1)准备写同一景物的同学组成一组,按照一定的顺序再观察。每组可以选一名小指导员,带领大家按照顺序观察;其他同学可以把观察到的讲给大家听,并做好记录。
三、再次交流,完成初稿。
(1)组交流:结合观察记录,把你准备描写的校园景物讲给小组同学听,讲的时候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讲具体些,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2)怎么说就怎么写,完成初稿。(如果不想写校园的景物,可以写其他的景物。)教师巡视,确定修改例文。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五
(习作指导)。
一、导入谈话。
二、交流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最尊敬或佩服的一个人的事件。
2、小组相互交流。
谁能用最简练的一两句话说出敬佩的原因?
3、学生随谈教师随把这些话写在黑板上(可起提示作用)。
4、教师也可以谈最喜欢的人的事迹。
四、拟作。
过渡谈话:你对心目中这位了不起的人物这么尊敬、佩服,想不想把他写下来?
1、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读要求。
(1)从身边选择一个最尊敬、佩服的人写下来,要用一两件事写出自己尊敬或佩服的原因。
(2)要把内容写具体。
教师启发谈话:现在就请你起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相信你一定能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写具体,使别人读了也深受感动。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意图:在写作方法上不做过多的指导,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表达,倾吐真情。]。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六
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再现生活。
1、话题导入,让学生回忆近期开展的探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
(学生回忆)。
2、引导学生选择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学生在自由交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学生倾听、评价)。
2、介绍同一传统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也可以说说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指导整理写成一篇文章。
三、回味生活。
1、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
3、选取优秀作文,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问题,适当指导。
(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语言和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文化的传播者。
2、班里选出优秀习作,形成文集。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就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七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八
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互动设计)。
一、再现生活。
1、话题导入,让学生回忆近期开展的探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
(学生回忆)。
2、引导学生选择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学生在自由交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学生倾听、评价)。
2、介绍同一传统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也可以说说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指导整理写成一篇文章。
三、回味生活。
1、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
3、选取优秀作文,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问题,适当指导。
(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语言和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文化的传播者。
2、班里选出优秀习作,形成文集。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就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九
1、自学本课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
3、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我求疑释疑的能力,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在自我实践、体验、感悟中拓宽阅读空间。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及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
2、能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拓宽阅读、思维的空间。
1、根据导读自读、自悟课文,提出学习疑问,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诺贝尔的资料。
3、师了解、收集学生疑问并写好小黑板。
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说说编编。
1、今天我们先做一个有趣的文字游戏,(出示词语:专利、延绵、思忖、愚昧、遗嘱、死而无憾、诺贝尔)。
(1)读一读;。
(2)说一说意思;。
(3)连一连,请选择你喜欢的几个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编一段话。
(可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或自由选择内容)。
(二)以疑激思、体验感悟。
1、通过自学课文和查找资料,你们获得了关于诺贝尔的那些知识和事迹?
(生说,师择机引导、提升并板书。如:诺贝尔发明家企业家巨大贡献巨额财富……)。
2、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真了不起!课前老师收到许多有水平的疑问卡,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涉及课外的知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是释疑解难的高手?(出示小黑板并请一同学读题)。
3、问题征答台。
(1)诺贝尔晚年的心愿是什么,这个心愿如何实现的?每次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的什么心情?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为什么“至于其他的款项应该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前提”?
(4)课文通过那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6)为什么说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上的贡献?
(7)为什么说诺贝尔一生充满传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结合收集的材料自主选择问题回答。)。
4、生说,师择机引导学生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体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情朗读、感悟、升华并板书。
(如:资助医学设诺贝尔奖名垂青史发展科学与文明)。
5、看板书小结全文,谈学习感受或收获。(可从情感、表达方式、语言特色……方面说)。
(三)、学习语言、发掘潜能。
1、我虽然生在瑞典但是_______________。
2、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成就大事业的人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心胸狭窄的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诺贝尔就终日笑容满面。
(四)实践体验、深悟砺志。
诺贝尔传奇的一生及诺贝尔奖激励了无数人们勇攀科学高峰。你知道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简况吗?好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姓名、国籍、种族、主要成就奖金类别……出一期小报。比一比,看那组出得好!(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人类科学与和平。
科学家巨大贡献发。
诺贝尔资助医学展。
企业家巨额财富名垂青史。
设诺贝尔奖。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十
设计理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高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基于以上两点,我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捕捉自己的感受,有意识结合本组课文,学习运用本组课文的习作方法,尽量使学生在习作中,文章一步步展开,内容一步步充实,主题一步步深化。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和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引发学生倾吐欲望,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衬托。
教学难点: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公益广告的视频。
一、画面引入,生谈感受,确立主题。
师:看完视频大家感动吗?
生:感动。
师:再大声一点。
生:感动。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谈一谈。
生: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生:爱是无私的。
生:……。
师:是的,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咱们就来写写有关关爱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师: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想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生读“习作”)。
生:要写清楚事情发展在怎样的环境里,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生: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出示板书。)。
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
生:关爱。
生:人与人。
生:写事。
师: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把宝刀,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你们真会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请同学们读习作要求。
(生读习作要求。)。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师: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内容并交流。
生: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室时,作业本掉了,有一位同学帮我把作业本捡起来。
师: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事。
生:我从书上看过一个事例:一位盲人摔倒了,一位少先队员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师:你真会阅读。
生:我班的'一个同学生病了,同学们都去看望他。
生:……。
师:咱们班是一个有爱心的班级,同学之间也充满着爱心。
生:同学忘了拿文具,可以到班级的“爱心箱”里借。
师:有没有发生在老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事。
生:有一位老人家忘了带钱,另一位老人家看见了借钱给他。
生:(敬老的事。)。
生:(发生在医院里的事。)。
师:大家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生:九九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师:相信同学们能用具体的行动来表现出对老人的关爱。
师:真情远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有最感动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
四、探讨写法,实例指导。
师:出示温馨小提示读一读,然后交流本单元的习作方法。
生:可以采用环境描写。
(出示《穷人》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片断中对环境一冷一暖的对比,抒发了情感,表达了桑娜的勤劳。
生:还可以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
(赏析片断)。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片断,想一想:学到了什么描写方法?
五、阅读范文,借鉴优点。
师: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一篇范文,声情并茂的朗读,烘托文章的情感气氛。
生:文章很感人。
生:语言描写很好。
生:……。
师:出示开头,结尾,体会前后呼应,是文章结构更完整。
六、在《爱的奉献》这首歌中结束习作指导。
师:今天所写的主题是“关爱”,“关爱”可以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
师: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下节课继续习作。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十一
大家好,我是小小推销员杜思樾。
今天我推荐的是美的智能电饭煲,希望大家喜欢它。
现在科技发达了,电饭煲也被研究出来了,大家在选择电饭煲的时候,要购买美的智能电饭煲。
美的智能电饭煲全身雪白雪白的,前面有一个椭圆形的圈。圈上写着时间、项目表,别的地方还有好几个绿色的按钮,上面写着开、关、保温、加热、功能选择……煮米饭的时候,你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是稍软、稍硬、精煮,还是标准。还可以煮粥蒸煮,为了让米饭煮的更香,电饭煲还采用了峰窝厚内胆2.0与2.5。
电饭煲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还采取了高效节电装置,相当于普通用电量的1/2。
价格便宜,心动不如行动,马上来购买吧。
大家好,我是小小推销员,今天我要向的家推荐的是我最爱吃的桃子。
它非常甜,还分为许多种类呢,比如说:油桃、黄桃……。
它味道鲜美,是人们最喜欢的鲜果之一,除鲜食之外还可以加工成桃汁桃干和桃酱非常好吃!
听完我的介绍,你心动了吗?但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来订购吧!
你们当过小小推销员吗?肯定没有吧,而且我推销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平时喜欢吃的手工糖,看看我是怎么推销的吧!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又重新站了起来,一位阿姨也在看糖果,我眼睛一亮,跑到那位阿姨身边,笑容满面地说道:“漂亮的阿姨,买一瓶吧,这糖果价格虽贵,但味道可不赖,买这种的最划算,可以免费赠送一枝棒棒糖!”阿姨对我笑了一下,毫不犹豫地拿下一瓶去付钱了。我心理像吃了蜜一样甜。
你觉得我像个小小推销员吗?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十二
今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道思考题:
我在草稿纸上列了算式:蜗牛每天爬100-30=70厘米,蜗牛10天爬70×10=700厘米,蜗牛20天爬70×20=1400厘米,第21天蜗牛还剩1500-1400=100厘米=1米。蜗牛爬出井,共需20+1=21天。
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十三
在我的家里,有许许多多的家用电器,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中的便利。但我自己最喜欢还是我家的那台微波炉,它不但外表好看,功能作用也不少。在我家的厨房的一角,有一台乌黑的微波炉,他穿着一身乌黑的“西装”,好象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它无时无刻不在待命,只要一按下按钮,他就会立马一丝不苟的工作。他的功能很多,可以煮饭??只要有关于烹饪的事他都能做,最神奇的是,他能把已经变冷的食物,重新加热起来,真正实现让食物时光倒流。我来为你讲讲他为什么会这样吧。
分太少,微波炉释放的热量太大,就会使里面的食物烤焦了里面还设有通风口。你不能把这个通风口堵住,不然他们因为储存的空气和热量太多而发生爆炸的。这就是我家的微波炉,我爱这微波炉。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学会书写本课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虚伪、应付、戛然而止、内疚、憨态可掬、惭愧”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与布娃娃咪咪乔相关的故事,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4.留意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对布娃娃的态度,了解妈妈的情感变化。
5.能就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读熟课文,就自己的感受写简单的批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惭愧”“内疚”“虚伪”“应付”“戛然而止”“憨态可掬”的意思。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引发共鸣。
2.小女孩儿与布娃娃之间永远上演着美丽的故事,这节课老师给你们介绍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交流预习情况:这篇课文中总共有几个角色,在它们之间发生了那些故事?(带女儿及她的“宝宝”咪咪乔出门;爸爸妈妈严重伤害咪咪乔;十字路_警抢救咪咪乔;妈妈被交感警动满怀愧疚抚摩咪咪乔。)。
2.了解插叙,理清文章脉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留意课文中能反映时间及地点转换的一些词语,如“终于有一天”、“话回到现在”、“那天晚上”等。
三、总结。
继续走进咪咪乔,反复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二、关注文章细节,品味文章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出示温馨提示: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各是怎样对待咪咪乔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预设点:
女儿对咪咪乔的态度是:把咪咪乔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不允许人伤害她,危险的时候要保护她。
妈妈对咪咪乔的态度是:对女儿把咪咪乔当成有生命的孩子是应付的;不经意间伤害过咪咪乔;被交警所感动真正认可了咪咪乔的孩子身份。
交警对咪咪乔的态度:尊重女孩,把咪咪乔也当成“孩子”看待。
结合指导朗读,读出对人物的理解,及相应的感情。
三、感悟人物,升华情感。
1.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课文人物,让他们对课文中出现的女儿、爸爸妈妈、警察、甚至咪咪乔进行评价。可以以下面的小话题进行:
(1)你会对文中的“女儿”说些什么?
(2)你觉得课文中的这位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3)文中的这位警察叔叔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从了解和沟通的角度看问题,不要对妈妈爸爸进行过分地指责。
四、拓展课文,实现更大的阅读价值。
1.根据文章结尾猜想一下:接下来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2.亲子共读,或讲给家长听,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十五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训练习题投影片或小黑板
一、导入。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说说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完成应用题7、8。
指名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列式计算。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三、作业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十六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4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