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向前迈进的燃料,让我们勇往直前。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让我们的总结更精彩。
生物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学也不断在创新,其中,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将生物学与医学相结合,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本文针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它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工作逐步完善,后基因时代逐步到来。20世纪末数理科学在生物学领域广泛渗透,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逢勃发展形势下,分子诊断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也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崭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利用一定的生物或化学的固定技术,将生物识别元件(酶、抗体、抗原、蛋白、核酸、受体、细胞、微生物、动植物组织等)固定在换能器上,当待测物与生物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反应后,通过换能器将所产生的反应结果转变为可以输出、检测的电信号和光信号等,以此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检测分析的目的。
分子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在现代医学检验中,这些项目是临床诊断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能够在体内实时监控的生物传感器对于手术中和重症监护的病人很有帮助。
skladal等用经过寡核苷酸探针修饰的压电传感器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并实时监测其dna的结构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过程,完成整个监测过程仅需10min且装置可重复使用。
petricoin等用压电传感器研究了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pg)和几种相应抗体的相互作用,研发出可快速检验血清中opg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dro-sten等报道了检测神经递质的酶电报,将电极放置在神经肌肉接点附近可实时测定并记录邻近的神经元去极化后所释放的递质谷氨酸。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过程的认识加深,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微量、快速、准确、全面的要求。
所谓的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通常支持物上的一个点代表一种分子探针),并与标记的样品杂交或反应,通过自动化仪器检测杂交或反应信号的强度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
在检测病原菌方面,由于大部分细菌、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已完成,将许多代表每种微生物的特殊基因制成1张芯片。通过反转录可检测标本中的有无病原体基因的表达及表达的情况,以判断病人感染病原及感染的进程、宿主的反应。由于p53抑癌基因在多数肿瘤中均发生突变,因此其是重要的肿瘤诊断靶基因。
nam等人将硅基质上合成的寡核苷酸芯片用于血清样品中的丙型肝炎病毒分型。3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以抗体为基础的技术尤其重要。免疫分析加上磁性修饰已成功地用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异生质(如药物、致癌物等)的检测。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固定到纳米磁球表面,并以酶、放射性同位素、荧光染料或化学发光物质为基础所产生的检测与传统微量滴定板技术相比具有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特点。
vanhelden等将抗体连接的纳米磁性微球与高效率、快速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相结合的自动检测系统,则成功地用于血清中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v-1和hiv-2)抗体的检测。另外,用于人胰岛素检测的全自动夹心法免疫测定技术也已建立,其中亦用到抗体、蛋白纳米磁性微粒复合物和碱性磷酸酶标记二抗。
4分子蛋白组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当前有关分子蛋白质组学的大量研究成果喜人,但一大部分结论是众说纷纭、甚至是互相矛盾。一些经典的肿瘤标志物却无法在当前以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为代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中体现出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seldi-tof-ms技术自身的限制性,包括敏感性、重复性以及使用当前设备对每个峰值蛋白确认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实验设计及对照组选择是否恰当,某个蛋白组模式反映的是肿瘤的特异性,还是炎症反应,或是代谢紊乱等无法定论;另一方面是不同实验室结果可比性、标本处理过程的差异无法探究。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seldi-tof-ms技术在检验医学中才能发挥革命性作用。
检验医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趋势有二:一是定量pcr;二是pcr的全自动化,如应用扩增与检测于一体的一次性试验卡,可较好地解决pcr污染问题。除pcr以外的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如连接酶反应(lcr),链置换扩增系统(sda),转录扩增系统(tas),自限序列扩增系统(3sr),qb复制酶扩增系统等技术也将由科研进入临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卫生部颁发的pcr实验室管理办法对pcr技术应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解决pcr交叉污染问题,从标本制备到检测的全封闭系统及相应的自动化仪器已在国内逐步普及。
结语:通过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的研究,可以证明,不管是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两门看似毫不相关的学科,其实有着莫大的联系。二者如果能很好的结合运用,将会为医学与生物学带来许多好处,并且可以相互发展,相互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莲芬。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6)。
[2]张学艳,王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8(07)。
[3]王海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1(06)。
[4]宫春勇。浅谈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j].华北国防医药。2010(s1)。
[5]张学艳,王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8(07)。
[6]刘华。分子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04(12)。
生物学论文篇二
1.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
(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
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
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其他。
1.时间比较宽松的时候,如假期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重点学习。(相联系的部分也能培养兴趣)。
2.平时利用百科全书查找不懂的事项。
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一、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和加减乘除运算,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二、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在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三、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这六个w分别是:who(谁或什么结构)、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how(怎样发生的)、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思考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除了上述三点以外,同学们还要坚持在学习中不断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相信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方法一定可以换回优异的生物学习成绩!
生物学论文篇三
生物学主要是包括动物学,植物学,人体生物构造等知识在内的一门科学。要想学好生物学,除了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技巧之外,还要注意生物学的特殊性。
如何学好生物学。
一、认真听课。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认真听课都是必须的,毕竟老师讲的内容比自己看书理解的要深刻,而且教师讲解的是系统性的知识。
二、完成练习和作业。
尤其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应该及时巩固,保质保量的完成练习和作业,这是学好这门知识必须要做的。
三、动脑筋思考。
无论是老师讲解的时候还是自己做练习和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动脑筋思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照本宣科,那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四、观察生活。
生物学中所学的知识大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现象,要注意观察生活,学以致用。
五、动手做实验。
生物学中的实验,如观察细胞,观察微生物,解剖鱼类等,要切实动手去做,在座的过程中动脑筋思考,记住其中的规律和诀窍。
六、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生物学论文篇四
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是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医学课程。我院医学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的卜学期,开设专业有中医、针推、骨伤、五官、预防、高护等,共计54学时,课程性质为限定选修课。
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与医学科学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承上启卜的桥梁作用。
与中学生物学课程相比,其知识的一度、深度增加,是刚刚跨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所接触的“医”字头的首门课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棘手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发挥医学生物学课程在形成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医学专业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木知识、基木理论及基木技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试图分析提高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些中医院校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打卜良好的基础,等进入高年级和临床实习时才意识到基础知识的欠缺。中医院校的招生特点是文理兼收,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生物学教育,但每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大学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和高中的生物教学方式也存在显著区别。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主要的方法是记忆要点和难点,以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内涵,通过实验或多做练习题掌握有关内容。而大学的医学生物学教学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有效性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都对学生掌握该课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立体式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除采取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措施以外,在课堂问题的内容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多与医学知识相联系,使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在介绍细胞内的细胞器溶酶体时,我们利用设问释疑导入法提出一个问题:细胞通过各种方式摄取的物质分子怎样被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利用的物质残渣到哪里去了?细胞内的哪些结构参与这个过程?细胞自身是不是也有一个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结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的情境”,既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体系。
当把溶酶体的有关知识,如组成、结构、种类及功能介绍完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另一些问题,如:溶酶体内酶的种类或活性发生改变,细胞的代谢会发生异常吗?整个机体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补充一些在临床上常见的溶酶体病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生物学知识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使分散的知识整体化、单一的.知识多维化、封闭的知识开放化。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木单位,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主要以人体细胞为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医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基础课程,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等都与细胞生物学有着各种纵横联系。医学遗传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包括个体和群体)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物质基础,通过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断、预防、治疗遗传病和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根据及手段,从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做出贡献。医学遗传学不仅与基础医学各科密切相关,而且己经渗入临床医学各科之中。由此可见,医学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奠基石,掌握生物学原理等知识是医学生学习诸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记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像联想法、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j忆法、表格记忆法等诸多记忆方法来巩固教学内容。如在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我们把它比做一个旋转扶梯;在介绍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时,可以将其比喻为一根毛线和一团毛线之间的关系;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进行强化,使其由抽象到具体,使枯燥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总之,在医学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走向工作岗位打卜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学作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在教学现场使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电化教育设备,演示或播放多种与教学有关的媒体的活动被称为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医学生物学课程,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动画、音响、文木等的结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
但有时我们会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少了师生交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不能在电子屏幕显示所有内容与说明,没有让学生有思考余地,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医学生物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思维。这也与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之间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导思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在教学中自目追赶潮流,那么就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如果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的疑问,引起他们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图示,并结合身体语言,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基础,板书是纲要,即使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要舍弃板书,要通过板书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同步。如在讲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内容时,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婚配方式进行致病基因传递的分析时,这时采用板书的形式较好;如在分析系谱特点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时,用多媒体进行比较好,这样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这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使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木操作技能的训练。大一新生的知识面窄,基木实验操作技能、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同时实验教学时数又较少,这也是中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到我院来讲,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时数仅为12学时。医学生物学作为医学课程的先行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行一些基木操作技能的培训。
基于这一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部分基础性实验,采取验证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如我们开设了细胞分裂、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实验中,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理解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掌握染色体剪贴、分组、配对,了解排列组成核型图,最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木操作技能,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方法。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局限于传授生物理论知识,还应从医学的角度介绍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医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根主线应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实验课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需要,我们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问题和病例分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临床综合应用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将木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问题等记录其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给出成绩,作为课程结束时总成绩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介绍,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注重基木操作的重复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突出学生对实验原理及结果的分析和理解。最主要的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课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准备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计划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将医学生物学中的细胞学知识和遗传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医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改革对于医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专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进行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使传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整个医学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乃至后继课程的延伸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物学论文篇五
近些年我国有机合成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不断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也逐渐增多,例如有机硫化物、有机氯化物等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物,对于人体的感官会产生刺激,一些物质甚至具有毒性,对于周围的环境和群众的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控制,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了生物技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1微生物的概念。
以微生物处理废水为基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起来。从根本上说生物净化就是氧化分解的过程。和废水生物处理具有很大的不同,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逐渐从气相到液相,在液相当中进行溶解,浓度差不断给予推动,可以扩散到生物膜当中,这样一来,微生物就会进行捕捉和吸收。在这样的条件下,污染物一旦进入微生物当中,在代谢的过程中,其能源和营养物就会被分解,就会产生代谢物,一部分就会融入到液相当中,剩下的一部分就会成为细胞物质,剩下的最后一部分就会放到空气当中。这样一来,废气中的有机物通过这样的步骤,就会逐渐减少,最后被得到净化。
1.2生物法的工艺特点。
针对各种污染物,微生物的适应性都是比较强、比较快的,可以有效的降解和转化代谢底物,和传统的废气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的比较,生物技术的处理效果更好,投资和运行费用都比较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还很容易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通过吸收剂当中的微生物,可以有效的实现废气生物处理吸收剂的再生,并不需要一些具体的专门设备,使工艺流程和工业设备得到有效的简化,使运行操作费用得到有效的降低。
2.1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针对低温等子体技术,其高能电子、正负离子等可以和硫化氢和硫醇等进行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硫等无机物质,这些典型的废气可以利用电晕等放电形式,对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进行处理,具体的停留时间越长,实际电压就会变得越高,其脱除的效果就会更加理想。
2.2变压吸附技术。
针对变压吸附的基本原理,气体组分在不同吸附剂上存在不同的吸附特性,利用这样的差异,因为具体的吸附量会随着压力不断发生变化,压力不断发生变换,气体就会出现分离和提纯等现象。针对比较常用的吸附剂,主要就是硅胶、活性氧化铝等,除此以外,可以对某些组分的选择性吸附,研制出具体的吸附材料,吸附剂自身的性能对于气体吸附分离具有直接的影响。
2.3膜生物反应器。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不断开发新材料的研制开发,膜生物技术也在其中不断进行应用。在有机废气处理的过程中开始应用膜技术。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就是将传统的生物废气处理技术结合膜技术,这种方法比较环保,生物降解的主要界面就是膜材料,可以提供出大范围的比表面积,使降解效果不断得到增强,使去除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针对我国当前的膜生物反应器,还是处于发展的阶段,膜生物构建和运行成本比较高,因此将其大范围的云心,还是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膜生物反应器的流量比较低,阻力也比较大,自身的水溶性比较差,去除效率也比较低,这样一来,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应用膜生物技术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生物过滤床其中具有吸附性的滤料,这是一种净化装置,在生物膜在挂之前,在过临床中要将缓冲剂等营养因素掺入,在生物滤床当中如果产生具有一定湿度的废气,通过生物活性填料层的时候,针对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捕获,在其自身生长的时候使其可以成为碳源。废气通过生物过滤床之后,可以得到有效的净化,在滤料层当中存在的微生物,在实际生化降解的过程中,会得到不断的生长繁殖,这样一来,就会持续进行生物滤池的相关操作。当滤料使用过一年之后,大多都是呈酸性的,需要得到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和处理污水的生物过滤床进行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在处理废气的规程中,在生物过滤床当中,在微生物膜的表面或者内层当中会存在滞留的水,整个滤料床没有得到贯穿,可以将含水生物膜看作是一个具体的单相。在生物过滤床当中,净化废气,这是传质和生化反应的串联,针对其传质方向,主要是由气态污染物向固、液混合相中进行有效的传输,和生化反应速度进行比较,传质速度是比较快的,整个过程的控制步骤就是生化反应。
生物技术的运行比较简单,而且比较环保,但是仍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有效的改进,需要创新性联合生物反应器,进行有效的设计研究,深入研究降解细菌等方面,促进我国有机废气处理方面的研究更好的发展。
生物学论文篇六
与此同时,稀土上转换材料还拥有良好的光化学特性,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对于生物兼容性良好等等优势,能够推动检测及治疗技术的研发。
本文主要对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应用上面所存在遌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
0前言生物医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相互影响之后形成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应用生物学有关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及医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生物医学能够让人们对于生命成长过程及活动规律更加了解,进而发现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这样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在对于生命现象研究中经常使用化学探针,其中荧光材料是常见化学探针。
但是传统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缺陷,对于生命体具有一定损害。
稀土上转换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对于生命体损害较小,并且还能够多重标记,使用寿命较长,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理想性材料。
1生物监测领域内的应用。
1.1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检测。
稀土上转换材料光源是由近红外光激光器发出,能够降低检测对于细胞或者是组织的敢要。
在科研人员第一次制备出上转换荧光材料,并且在前列腺组织检测中应用功能,之后上转换纳米材料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检测中。
在,陈学元课题小组提出了一种新型上转换生物检测方式,利用将yb与er结合在上转换纳米颗粒中,对于抗生物素蛋白与肿瘤进行检测。
多功能酶标仪能够发现上转换纳米颗粒所发射出来的信号,对于生物分子浓度进行量化分析。
油酸不仅仅能够承担起活性剂的功能,还能够让让聚丙烯酸转移到纳米颗粒上面,进而得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不仅仅能够溶解在水中,还能够通过据活性分子与溶菌酶核算相匹配。
核酸在对适配体高效结合中,能够在近红外光器下发出可见光源,所呈现出的指纹图像能够在微焦镜头下被记录下来,这种潜指纹检测方式不仅仅能够对于不同人指纹进行检测,还能够对不同状态下人指纹检测。
潜指纹内不仅仅具有自身所遗留下来的分泌物,还具有一定化学物质,能够高效应用在刑事侦查上面[1]。
1.2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检测。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技术是被著名研究人员kuningas所提出的,并且能够抗生蛋白链菌作为能量源头,对于生物素进行高效率的检测,同时在uc-fret上面广泛应用。
生物学论文篇七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个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外实践增强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与前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本册的内容不仅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重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样十分重要。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思维不够灵活,实验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钻研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写出具体教案。
2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和观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生物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要将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3班级工作的组织分配很重要。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及错误修改情况,提高整体效率。
4小测及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平时要做好课堂提问、小测等。期中、期末考试前要组织好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节的小测。
生物学论文篇八
摘要:核酸适体是一种经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而出的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和分子,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针对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酸适体;生物医学;应用。
1.1生物大分子检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具体跟踪检测高灵敏分析方法已经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原来的蛋白质检测一般是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一般分析出来的数据都会受到抗体性质的干扰。
而核酸适体能够与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在不同温度、不同盐浓度络合剂条件下能够进行特异性变性与复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质分析检测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
两种核酸适体的游离末端通过互补碱基链接起来,最终根据gic方式实施实时扩增。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该种新型检测方式非常明显地应用了核酸适体在发展各种可取代抗体的蛋白靶的功能,在测定体内蛋白质含量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
1.2肿瘤细胞鉴别分析。
从分子水平实现早期癌细胞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和发展特异性分子探针成为癌细胞早期检测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将前列腺专一性膜抗原(gfbe)的核酸适体连接到具有近红外光性能的量子点上,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为核酸适体应用于活细胞及生物体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在癌症早期检测中,从病人血液或唾液等收集到的恶性肿瘤细胞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发展一种从低含量体液中聚集并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案成为目前癌症早期诊断的核心,运用先进的双功能纳米粒子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加速富集与检测的速度。
氧化铁混合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接触面积大,这相比较于一般微米尺寸粒子拥有更加强大的萃取功能,所以相对于免疫表型等复杂的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仅仅需要完成分析即可。
这种方法不单单可以从全血样本中反复提取得到靶细胞,而且更具有研究意义的是,可以广泛使用于多种癌细胞的同时提取和鉴定。
1.3肿瘤标志物的甄定。
特殊检测恶性肿瘤相关组织和细胞标志物是完成癌症早期诊断的一个十分正确的方法。
虽然肿瘤标志物在很早之前就用于癌症的临床实验诊断,但是现在肿瘤标志物种类相对较少,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准确,并且不能够表明各项恶性肿瘤产生机制,不能准确地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由于抗体的蛋白芯片虽然已经被努力地用来寻找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蛋白质标志物,但是因为恶性肿瘤的多样性,以及抗体制造和使用上的特异性而效果不明显。
所以,现阶段急需找到一种能够直接得到癌变组织细胞的特征分子标志,快速发现癌症发生、发展期间的生物标志物,然后完成这些生物标志物特异灵敏检测。
2基于核酸适体的靶向治疗。
分子水平靶向治疗的核心是使癌症治疗更加有效。
而且渗透性好,有可能成为新的靶向治疗方式并且许多核酸适体不可以将细胞完全吸收。
为了完成细胞内的靶向分子转送,开展高效的核酸适体载体体系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
并且不存在细胞毒性,可以将抗癌药物和靶向癌细胞表面分子的核酸适体抗体等相连接,能够将药物特异性输送到癌灶,不单单能够增强化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把容易被生物降解的高分子与抗核酸适体相结合。
3结语。
肿瘤细胞及其标志物的核酸适体,这些核酸适体被大量地运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疾病标志物发现以及靶向治疗。
目前已经可以根据核酸适体对癌症病人样本进行染色,根据流式细胞计数等方式完成对癌症的快速诊断。
除此之外,只要是有关抗体的诊断领域,大部分都能够用核酸适体替代,能够弥补抗体在诊断领域应用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黄田贞,林馨馨,陈媛媛,等.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新进展[j].化学传感器,(1).
[2]雷丽红,傅迎春,徐霞红,等.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j].化学进展,(4).
[3]王成刚,莫志宏.核酸适体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
生物学论文篇九
生物专业简历模板推荐给你们,请看:
基本资料。
姓名孙女士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0年1月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7月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学院:临沂大学所修专业:生物技术。
居住地: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求职概况/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全职。
期望月薪:面议。
期望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北京市,上海市。
期望职位:研究员技术员。
意向概述:生物及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等行业。
教育经历。
时间院校专业学历。
2008年9月-207月临沂大学生物技术本科。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工作单位职务。
2月-年7月临沂大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实验室课题研究助理。
校内奖励。
获得时间获得奖项学校。
7月山东省挑战杯学术竞赛生命科学学院。
自我评价。
生物学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阐述了医学电子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指出当今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
提出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加强教师医疗知识及增加学生实验与实习。
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多医学电子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使用相关仪器时,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为现代医学作更大的贡献。
引言。
医学电子学发展迅速,促进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的仪器日益增多,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以及医学基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可以说,在今后的年代,不了解《医学电子学》,就不可能掌握现代先进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技术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过程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很多医疗手段更是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展开。
作为一名当今的医护人员,仅仅只具备单纯的医学知识,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医疗的要求。
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而医学电子学正是一门讲解电子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
一、医学电子学的介绍。
对于这门学科,研究的人比较少,在网络上及各杂志、期刊上也少相关的研究介绍。
我作为一个从事医学电子学数年的工作者,仅结合自身的一点体会来谈一谈这一门学科。
对于该门学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与物理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归属于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类。
它的内容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应用。
(二)医学电子学的特点。
医学电子学是临床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既与医学有关又紧密的联系着物理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仪器设备的发展所带来的,电子仪器在医疗上的应用,目的是为医疗服务的,而过程却又是以电子学为基础的。
2.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引进医学领域,形成电子技术与医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同时现代医学的迫切需要又促使电子学吸取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化学、材料学和系统工程学等方面的成就。
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医学电子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与医学有关的电子学方面的物理基础、电子电路的原理、结构及功能。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
1.掌握本科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理论;。
3.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医学电子学和临床所用仪器设各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一,就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电子学大多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各方面条件配备都相当有限。
第二,医学电子学是一门以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操作为主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仪器,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依赖性。
单纯的理论讲起来空洞、乏力,学生很难理解。
即便理解了,由于没能实际的操作,也难于记牢。
而当今的医疗设备基本都较贵,一台仪器通常动辄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
我们不可能把医疗过程中要使用到的所有电子仪器都买来让学生实际操作,就国内而言,基本上还没有哪个医学院校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医学电子学大体上还是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局面。
实验器材极为缺乏,大多的医学电子学实验室都没有与现代医学发展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就连目前所拥有的少量的实验设备也是老旧不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
第三,极少有专业的医学电子学教师。
目前各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师,大多是专门从事物理这一学科研究的。
而这门学科同时与物理学和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老师很难讲解这门课程。
这与老师的师范技能没有任何关系,毕竟物理与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第四,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上课时多有学生在干别的事,而没有认真听讲。
虽然老师也会维持课堂纪律,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认真听讲,但收效甚微,
三、针对以上难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医学电子学的教学面临着如此之多的困难,想要彻底解决它,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本人仅提出一些能稍微使现在的教学改观的浅薄建议:
(一)学校要注重培养医学电子学教师的能力,要给予其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可安排听一些与医学电子学中所要涉及到的医学方面的课程,虽不致精通,但大概的要能懂。
主要还是把专业的物理教师培养起来,而不能用只是单纯的会物理的老师来教这门学科。
(二)要让教师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各种医用电子设备,能够先搞清楚各仪器设备中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可安排教师到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
(三)对于学生未能见到仪器设备,学起来空洞的问题。
可采取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增加对麻醉设备的了解。
但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麻烦,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是在经济能力不足不能买大量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用稍低价格购买一些较为便宜的二手仪器,用于给学生开设相关的实验课,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这些仪器设备。
(四)学生上课不认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这门课程学校本身就不重视,也只是安排成一门选修课程,在绩点中所占比例也少,医学生的课程本来就很多,对他们来讲,医学方面课程显然要比电子学重要;其次,本门课程是属于物理学范畴,众所周知,物理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极为难学的;目前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办法就是,在教师身上下功夫,电子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大。
我们的教师可以多与生活联系,能方便学生理解,也能更好的提起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教好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电子学,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努力,虽说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只要教师用心,学校用心,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对医学电子学的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医学人才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经验谈的一点体会,望同行专家和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朱大年,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新珉,医学物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程守洙,江永之,普通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陈仲本,医学电子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学论文篇十一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主动积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于新环境能很快适应并投入到新环境中,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有韧性,能吃苦。能够熟练的运用办公软件,性格开朗,积极乐观,富有创造力,做事认真,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姓名:xxx。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1年8月11日)。
居住地:北京。
电话:158******(手机)。
e-mail:xxx。
最近工作[7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位:品牌经理。
最高学历。
学历:硕士。
专业:生物学。
学校:北京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品牌经理。
工作经验。
2015/1—2015/8:xx有限公司[1年7个月]。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市场部品牌经理。
1.搭建整合细胞治疗产品线。
2.负责对客户群进行市场调研,并将需求汇总到表。
3.负责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人员的培训。
2014/4—2014/12: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市场部品牌经理。
1.分析和制定科研行业市场计划,并督促销售执行该计划。
2.负责科研产品线构建,制定相应销售策略。
3.负责制定产品线方向性整合。
教育经历。
2010/9—2014/6北京大学生物学硕士。
证书。
2011/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物学论文篇十二
临床思维和技能是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应用综合思辨能力、批判性思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本校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辅以实习见习、校外参观学习、读书报告、学术报告、病案讨论,增加师生互动,将被动的学习方式改为主动。传统教学安排里,医学检验学生的实习与见习从五年级开始,近年来,本校在传统实习、见习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在实验课中向较低年级学生开放见习,让其更早具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具体措施包括参观实验室、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课题的实施等。校外参观学习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部分,例如今年本校组织了本科生在成都迈克生物科技园进行了参观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开拓了视野,扩宽了就业方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每三周一次的读书报告,其内容主要是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最新文献的读书汇报。由于具有医学检验系和实验医学科“系科合一”管理模式的优势,可以向有兴趣的本科生开放,使其能较早且较快地接触到学科前沿及新的研究领域。科室不定期的各种学术讲座也向本科生开放。学术讲座的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不仅邀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介绍其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而且也会邀请与本科生年纪差异较小的博士、博士后等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为使病案更加生动全面,本校将病案讨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病案来自从临床收集的真实病案,以血液、临检病案为主,每学期5~6个病案,学生7~8人一组,每组1个病例,给予1周准备期。要求小组人员共同讨论,分工协作完成ppt制作和汇报演讲,完成情况打分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病案来自实验医学科参加的英国国家室间质评服务项目,其室间质评为病例形式,以生化和激素的问题为主,以开放式问题的方式进行。每20天一个病例,参加学生用英文作答,由指定人员归纳总结所有答案并上报,结果回报后,组织学生参考标准答案进行回顾学习。
2“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开启学生科研之路。
科研素质是对医学生特别是以实验医学为主要方向的医学检验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本校主要采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的方式,以现有的“检验协会”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自身兴趣与教研室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和训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检验协会是学生自治组织,依托于实验医学科,以学生为主体,以基础科研为核心,不仅有医学检验系的学生参加,还有很多临床医学院非检验专业学生参加,包括临床八年制学生,目前有会员40人,指导教师20余人。
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中,一名导师面向2~3名学生,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引导、规范。在科研活动中,学生通过课题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一系列活动,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活动,除了可以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及脉搏外,还能养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并培养创造性思维。目前该协会成员已参与完成多项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参与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另外协会成员还申请到多项“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多数已在实施和结题阶段。
3多点带面,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及创新实践的基本需求,是其竞争、发展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医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通过终身连续地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及时按照社会需求和自我意愿自觉主动地学习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改善、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需要。本校通过读书报告、学术讲座向其提供学科前沿的信息;病案讨论以小组讨论及交流的形式促使其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科研创新小组促进其带着问题、有目性的寻找信息;同时通过及时总结、评估成果,不断总结及改进,培养医学检验本科生对信息的敏感性,提高其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使信息素质真正成为其自身的一项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近年来,本校通过构建包括传统课堂教育、病案讨论、实习见习、学术讲座、“导师制”科研创新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完善及提高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包括人文素质、临床思维和技能、科研素质、信息素质等综合素质,以适应目前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如何在病案教学中调动小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分工合作;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小组时间较短,课题无法深入延续进行;如何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努力与优化。今后本校将把工作更加细化和合理化,争取开辟一种适应新世纪检验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并将其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
生物学论文篇十三
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新课程体系中10门主干课之一,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原理性,概念性,实践性强,操作难度大的课程。该课程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微生物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是水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基础,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好该门课程后才能更好地应用生物法来设计污水和自来水水处理工艺。微生物个体极小,种类繁多,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形态和结构,这就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觉微生物知识杂乱,学习难度比较大,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如何提高水处理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如下探索。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该门课程是给排水专业的主干课程《水质工程学》(包括给水和排水)的前导课程,和其他专业生物教学不同的是要紧密围绕“水处理和水质控制”为核心实施教学。所以重点介绍水中存在的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以及在水质净化中有重要作用的古细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基本形态和生理特性。在介绍微生物生理和营养时,要密切结合在水处理工艺的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介绍呼吸类型和代谢途径。在介绍生物对碳元素、氮元素、磷元素等的转化原理时结合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要求讲解,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际意义,为后续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应用实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水处理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实践、工业应用有密切联系的应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讲授应用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原理部分内容时,应该带领学生参观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观察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性状,在参观中给学生讲授污水处理工艺及微生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讲授大型水生植物治理水环境时,引入一些工程实例,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能使学生带着兴趣深入地理解微生物在处理中的作用。除了教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更要引进工程实践中一些有影响的或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实例。南京林业大学校内有一条有防洪和排污功能的河流,由于河流里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比重较大,水质表观性质很差,学校为美化校园环境,引入了微孔曝气、喷泉曝气、添加微生物载体与菌种、种植水生植物等生物处理工艺对该河流进行污染整治,该河流中就存在各种降解污染物质的生物,在讲解生物处理水原理时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教学效果良好。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微生物形体极微小,看不见,摸不着,为了使学生对微生物有更加感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例如,讲微生物大小时,病毒、细菌、酵母、霉菌等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展现给他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讲述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时,配以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等的图片,使学生对微生物的巨大威力和处理效率大为佩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比较强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使得他们认识到掌握微生物知识在给排水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研究型学习。
《水处理生物学》教学注重学生不仅要对对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形态与结构的观察,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独特的研究学习的技能。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藻类这一章节时,正好是春末夏初,学校里的河流断面中流速缓慢的区域有大量红色的物质出现,学生很好奇这是什么现象形成的,这时候就引导学生取样观察,了解藻类生长的.环境条件,藻类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加深了学生对水体中藻类的知识的掌握。本学科也是发展中的学科,在生物学领域不断有新技术、新手段产生,比如说新型的微生物菌种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微生物检测的新方法pcr―dgge,在讲解到相关章节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了解新技术,新方法。
5强化实验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改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应长期持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识,还要经过足够的能力训练,使其具备适应特定岗位要的综合工作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需要通过4个课时的实验课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操作与使用方法,掌握水体中主要微生物的检验技能,掌握控制水体微生物生长的方法,以确定水和废水的生物学性质,了解主要的水处理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和结构特征,掌握从水体中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和技能。按照这个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制定了完整的实验计划,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菌胶团等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操作,还能完成对各种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在完成观察任务后,继续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进行纯种分离,接种,培养(任选稀释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在培养36小时后观察培养出来的菌体、菌落,进一步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课时少,但是实验内容比较多,所以实验前就要做好准备工作,做好酵母菌,霉菌样本的纯培养工作,取曝气池新鲜活性污泥样本工作。在实验指导过程中也要依据教学经验,对历届学生实验操作时不太注意或易出错的环节,讲解时着重提出来,并且在他们实验操作过程中时监督检查,如“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的实中的操作步骤、“无菌操作”实验是否严格无菌操作,提高他们的效率。
以上几点便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当然关于水处理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深入探讨,也很多需要进一步改革。总的来说,希望经过不断的教改反思,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博。优化微生物学教学[j]。微生物学通报。,(3)。
[2]李远红。多媒体课件设计与教学问题的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学论文篇十四
针对传统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弊端,初步探索了将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改革培养模式及考核方式以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具体措施,分析了教研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对大学生、高校教师以及高等:校发展的优势。
分子生物学;教研一体化;创新;综合能力。
20xx年5月4日,国务:颁布了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曳,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创新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加强要实现高度的平衡。然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专业课课程的学习呢钥根据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和分析了通过教师科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内容繁多、抽象,不易理解[1]。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以灌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情绪。很多情况下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任何理论的提出都必须以实验依据为基础[2]。要加深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理解,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3]。因此,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大高校就对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但是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却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实验课的配套教材多年不变、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内容陈旧,与飞速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严重脱节,导致教学脱离实际;二是对实验课程的设置而言,由于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和师资不足等原因,很多实验只停留在实验理论的讲授和实验演示阶段;三是学时安排使得上课时间较为分散,实验内容的设置不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总之,当前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大学本科生对实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需求。为紧跟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分子生物学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模式上都需要进行改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教师的科研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为了有效开展教研一体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从事基础科研活动的锻炼机会,应该采取以下一些符合教学实际、适于大学生参与的支持性和保障性措施:一是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吸纳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有一定基础并对本学科实验技术感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组建科研创新团队,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打造研究型、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二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科研环境,将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设置教学科研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把本专业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渗透到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及时感受世界前沿知识的变化和魅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专业兴趣,为以后从事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其所具备的能力,把握难度适宜、有利于理论知识掌握和培养能力的原则将课题进行合理划分,并对学生做出明确的分工[4]。四是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前,要求学生认真地收集归纳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方案在理论上的优缺点、可行性和科学性。通过这样的形式,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严谨、求真、创新、充满挑战、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将繁重枯燥的科研活动转变为学生展现自我创新能力的舞台。五是改革分子生物学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不再采取单一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形式,而是把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并结合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情况、科研活动的成果、科研论文的撰写情况等都作为考核的内容。如此全面系统的考核,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肯定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从而激励学生理论课学习的热情,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增加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3.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
科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同时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必须学好学精理论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强化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3.2弥补了实验课教学的不足。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对大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学生仅仅是根据教材上的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撰写报告,既不能从实验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不能从实验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创新能力的锻炼。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也仅限于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完成[5],这种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违背了野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冶[6-7]这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教学科研一体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分析、查阅文献的能力,还能训练其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知识简单型向综合创新能力型转变[8],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对勇于克服困难、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个人品质方面的一种锻炼,亦是对他们在研究团队中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国外学者万科特和奥雷维克孜(philipwankatandfrankreovicz)指出:野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计算机技能、时间管理技能以及项目设计和按时完成任务的技能。每周例会的课题报告,可以培养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科研报告是练习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参加学术会议则有助于交流技巧的提高冶[9],这些更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3.3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对学校和高校教师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保证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之下进行个人学术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的授课不再是一个单调的、乏味的过程,而是有着许多实例的、生动的、有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过程。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将科研渗入到教学中的方式,十分容易接受,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另外,教研一体化模式符合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也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校的2种基本职能,都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研一体化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分子生物学课程,它是普适性的。在高等:校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传授知识,以科研创新意识,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使教学科研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最终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1]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江渝,彭家和,钟小林,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必须适应现代化要求[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6(4):355-356.
生物学论文篇十五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生物学进行有效的构建,逐渐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对相关生物的认知构建,能够灵活地运用,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以此来促使教学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
让学生的思维彻底活跃起来:1998年洪水泛滥是由人类滥砍滥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起。近年来,荒山数量不断增加,稀有物种不断减少,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非典”“禽流感”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恐慌。听说过“多利羊”吗?等等。
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死板,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对生物课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比喻方法将概念具象化。
细胞膜、蛋白质、atp等都是一些抽象的物质结构,教师单纯地讲解概念,学生理解与记忆都会存在困难。而将它们分别比喻成花生米、花生糕、汽车的燃油,细胞膜如花生米一样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蛋白质的结构如花生糕一般,atp像燃油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2.口诀谐音助记忆。
物质出入细胞膜一是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口诀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浓度由低到高,“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二是通过自由扩散,口诀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不需要载体,且浓度由高到低。八种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口诀可以为“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有丝分裂过称为“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铜硼锌氯铁钼猛”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
3.比较法教学。
生物教材中的概念非常多,且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类似之处,极易混淆。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界;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储备能源-脂肪,最终能源-光能。这种具有相同之处的知识点,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进行对比性记忆,学生就会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教学效果会变得非常显著。
4.用联想法发散学生思维。
如:爱因斯坦生活的年代,有一位漂亮的.舞蹈女明星,不喜欢风流潇洒的公子哥却对爱因斯坦情有独钟,以至于后来写信告诉他,希望以后和他结婚,这样他们的孩子将来既长相漂亮又有高智商。然后话锋一转,将问题留给学生,“如果这位女明星可以达到心愿,他们的后代真的会像她所说的那样吗?”再比如,将绿色衣服穿在自己身上,模拟光合作用,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这都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联想之后教师再顺势给出专业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5.重点知识实验化。有时实验课的效果远超出教师的估计,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动了学生的大脑。教师认为原理很简单,但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可能就会发现许多问题。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这是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所以教师要意识到实验法教学的重要性,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相比一脸严肃的教师形象,学生更喜欢自己的老师像朋友一样,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枯燥、抽象的理论教学,学生不喜欢好好听课,教师有时也会变得异常烦躁,但教师只要合理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就可以将繁杂化为简洁,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高中生很多都有抽烟的习惯,而很多学生只是去模仿,去不知道抽烟的危害,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介绍细胞癌变时,我以相反的态度告知学生:“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差不多有4000余种物质。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身边生病的人可以找你交流经验,实践出真知嘛!甚至哪天得癌症了,更是可以告诉别人自身的亲身体验”。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幽默方式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必定有限,有些对生物特别兴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可能更加强烈,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另外,理论讲解永远没有课外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组织学生制作叶脉书签,去博物馆参观,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今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总之,教师要热爱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钻研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生物学论文篇十六
2、本项目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3、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樱桃文心兰原球茎增殖;
(2)诱导小樱桃文心兰的生根;
(3)小樱桃文心兰壮苗的研究;
(4)小樱桃文心兰的小苗移栽;
2、方法及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基本培养基为1/2ms,琼脂为7克/升,蔗糖为20克/升,ph值为5.8,生长激素为ba,naa,iba(浓度单位为mg/l,下同),附加物为椰乳,活性炭。
(2)培养条件。
接种材料保持在25±2℃,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000-1500lx。经常去试验室去检查有没有污染,要及时清理,以免造成更多的污染,发现污染的要及时找出原因,作出调整。
(3)原球茎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切取无菌材料中的小叶片,将其供试验的原球茎切割成约3.3mm3的接种块,分别接种在不同浓度的ba和naa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60天后对原球茎生长的增殖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分析数据。
(4)诱导生根,筛选适宜的培养基。
将继代培养出来的幼苗切取单株,带有2~3片叶子,株高1cm,转至生根培养基中,观察幼苗的生根情况,包括根数和根的长度,40天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
(5)壮苗。
从已经诱导出根的幼苗中筛选出株高2cm,带有3~5片叶子的幼苗,移至壮苗的培养基中,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叶片的数目、根的数目、根的长度,40天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
(6)小苗移栽。
当试管苗长至3~4cm高,叶子有5~7片,根有2~3条,长度约2~3cm时,就可进行移栽,打开瓶盖先进行锻炼2天左右,以增强试管苗对室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小苗移栽后放入室温中,观察其生长状况并记录下来。主要的基质有:珍珠岩、蛭石、木屑、苔藓、树皮、椰糠等。
3、预期目的。
本次试验拟解决生根、壮苗基本培养基的选择以及移栽基质的筛选,寻找最适合小樱桃文心兰生活的基质。
20xx年10月至20xx年5月:
20xx年6月至10月:
20xx年11月至20xx年2月:
20xx年3月至4月: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论文初稿撰写和论文的修改;
20xx年5月:论文定稿、打印、答辩。
生物学论文篇十七
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各科课程标准中的落实,并将制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纳入新课程标准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高中生物课程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在新课程标准中发出璀璨的光芒。所以身为中学生物教师应深人研究生物学核心素养与中学生物课程及教学的关系,关注其内涵及其维度,理解理论的精髓,落实教学改革与实践,回归教育本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需求应具有的必备能力和品格。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生物课程中的体现。
“素养”是指能够适应复杂要求的能力,能够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素养的内涵比知识和技能更为广泛,集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情绪与一体;素养是立足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概念,而“核心素养”则是素养的核心内容,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发展和维持;它帮助个人满足各个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可带来益处的素养;核心素养是有益于实现预期结果的素养。生物学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就生物学科的体系和特点来看,生物学核心素养是以生物学科特征为基本立足点,从众多的生物学科素养中筛选和提炼出核心的部分,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特征,同时还会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等角度提出明确要求。
具体地说,生物学核心素养涵盖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命观念是以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结论为基础描述生命现象,从获得生物学概念知识形成生命观念,以达到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这也是核心素养的最基本内容。理性思维崇尚科学思维精神,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是观察发现生物学现象,科学提出生物学问题,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和结果的交流与讨论,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倾向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强调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认识和能力,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能够关爱自己、关注社会、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等,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服务与回报社会,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统一,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离不开生物课程,生物课程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载体,因此研究生物课程体系与生物核心素养的关系尤为重要。课程标准要以能力为导向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要与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相互促进,促使课程体系从传统的以学科内容为中心向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将成为生物学课程体系的主,凸显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教学,将跨学科通用概念融入生物学课程,加强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生物学课程始末。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生物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设计导向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设计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同时充分评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契合;评估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评估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检测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的教学目标(1)通过“细胞发现的历程”学习,思考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胞学说。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是体现理性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学习科学发展史理解科学思维。(2)在观察多种细胞的内部结构中理解细胞学说,阐明细胞的基本结构,能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确立生物学基本研究规律。这里体现科学探究,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和方案实施,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3)在自主梳理与展示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举例说明动植物细胞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描述细胞各结构在其说明活动中的作用,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交流思想的能力。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总之,确立教学目标必须以教学活动为依托,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指导思想,才能做到举目纲张。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理性思维。
“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根据真实的生活经历,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例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教师可以拿感冒说事,谈感冒的感受,追问:感冒时为什么嗓子不舒服或疼痛?发烧时体温升高,为什么不想吃东西,为什么还感觉到冷?()发热为什么是生物体一种保护性反应?学生从学到的核心概念中外延,可以知其然道得明,也就培养了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在本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攻击t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爱艾滋病携带者和患病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动承担向社会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3.整合生物实践教学资源,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
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参观调查、采集制作模型、栽培养殖、与生物学科相联系的生产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利用好实验室资源,做好课本中探究实验,还要亲自然接地气走进自然、走近社会,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让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成为生物实践教学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对校园植物的识别,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去农田调查群落的演替,调查街区的环境污染,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节假日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4.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撑起培养核心素养的支点。
生,还应该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家长参评等;评价的手段也要灵活多样,除了纸笔测试外,还可以采用成果展示、科普小论文撰写、调查活动报告等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劣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对于缺乏自信心学生的评价更要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作用。
素养是人们基本生活之需,而核心素养则是优质生活之需。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形成的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的素养和能力。养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思想,是学生在生物课程中获得的终身收益的学习成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有效的教学实践。
生物学论文篇十八
20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9月,教育部专家组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1
把握核心素养内涵,助核心素养落地。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精心研读和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基本要点,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对深化课程改革的统领性、对学生发展的支撑性,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核心素养与深化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深度的关联。它规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宗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规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教学、考试评价、课程保障等的根本依据。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国际组织针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及框架构建,“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涵之一。“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并促进身心健康,而且要使这三者互相渗透与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逐渐获得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课程改革充溢新的生命活力,丰富了育人目标内涵,进一步彰显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课改改革的关键。课程管理、课程建设、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等,均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教材、教学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存在的,课程、教材、教学的价值意义当然也必须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举措,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也就是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落实学生发展湖心素养,就是要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实现课程统整融合,助核心素养落地。
课程是学校的“心脏”,是学校育人的“蓝图”.课程实施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看,纵向上要实现三类课程的统整,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横向上要彰显两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一是学科类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开发的。学科类课程的实施要在彰显学科育人功能和学科教育价值上下功夫,发挥学科育人的不可替代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综合实践和活动类课程,这类课程从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与真实的世界发生关联,将生活情景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体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要构建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系统完整的、体现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综合实践性课程统筹实施,通过课程实施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关键、不可缺的素养。每一门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等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因此,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来讲都是有限的,过分的强调学科独立性是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小学都应该强调学科整合和统筹,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设计学校课程体系,要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功能,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3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助核心素养落地。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课程实施过程之中,而课程教学是主渠道和主阵地。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最终要通过课程实施落地。教育部已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修订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近期将要审定发布。从近期教育部公开进行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意见征求稿可以看出,各学科均按照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样体系,提炼出了各学科核心素养,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研制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修订版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成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深化课改的关键举措和具体化、操作化。作为学校和广大教师来讲,落实核心素养就必须执行好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大力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只有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才能将核心素养落地。一是学校要基于国家课程方案,科学构建属于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社团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整融合,建立学科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使核心素养分阶段、分层次、分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之中。二是学校要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期课程纲要的研发,要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和主人,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科学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按照学期进行分解和细化,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落实到每一个学期,既使教师明确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也使学生知道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等。这样才能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个学期。三是组织教师进行课标规定的学科课程内容的分解和细化,将具体学科学习的内容标准分解为多个学习要素,并分析核心要素和关键要素,用具体的行为动词予以科学地描述。这样才能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知识节点。四要组织教师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对每一学习主题或项目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清晰地、规范地设计教学目标,每一条教学目标的叙写均应体现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结果四个要素,且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五要按照教学目标先进行学习评价设计,设计出目标达成的教学评价方式、途径和内容,教学评价的设计要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只有抓住这几个关键环节,才能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4
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助核心素养落地。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什么样?这是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达成共识:只有能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才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本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运用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通过高层次的思维参与与投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认知策略。“没有高水平的思维参与和投入,学科知识的学习就永远只会停留在符号知识(表层结构)的学习上,而不能深入知识内涵(深层结构),获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使知识和思维能力获得良性循环的发展”.要大力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指向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基本目标。一是要实现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变。要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课例研究,通过课例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中,从而力争将核心素养由一个抽象的理念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二是要实现由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学科核心知识为中心、学科考点为中心,转向核心素养为中心。从核心知识到核心素养,其本质是从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向学生中心的课程观的转变。当下,以学科核心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而轻经验、重学科逻辑轻心理逻辑、重学术性轻实用性。要倡导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核心知识与核心素养并重的课程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导师制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进程,通过走班制满足学生的教育选择,通过学分制彰显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自主管理唤醒学生的主体自觉,通过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自我体验。三是要实现由单一学习方式向多元活动学习方式转变。“核心素养”一头连接“全面发展的人”,一头连接“真实的生活世界”,核心素养本身具有可塑造性、后天可培养性和可干预性等特征,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进行,要通过真实的情景、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式学习等,把知、情、行、思、信等要素相融合统筹落实。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符号所直接表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概念、规律、命题、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更要让学生感受、体会和领悟到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文化意义)。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应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品格养成、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指向于人的文化意义、思维意义和价值意义的追求之中。
生物学论文篇十九
2.本项目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3.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樱桃文心兰原球茎增殖;
(2)诱导小樱桃文心兰的生根;
(3)小樱桃文心兰壮苗的研究;
(4)小樱桃文心兰的小苗移栽;
2.方法及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基本培养基为1/2ms,琼脂为7克/升,蔗糖为20克/升,ph值为5.8,生长激素为ba,naa,iba(浓度单位为mg/l,下同),附加物为椰乳,活性炭。
(2)培养条件。
接种材料保持在25±2℃,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000-1500lx。经常去试验室去检查有没有污染,要及时清理,以免造成更多的污染,发现污染的要及时找出原因,作出调整。
(3)原球茎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切取无菌材料中的小叶片,将其供试验的原球茎切割成约3.3mm3的接种块,分别接种在不同浓度的ba和naa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60天后对原球茎生长的增殖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分析数据。
(4)诱导生根,筛选适宜的培养基。
将继代培养出来的幼苗切取单株,带有2~3片叶子,株高1cm,转至生根培养基中,观察幼苗的生根情况,包括根数和根的长度,40天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
(5)壮苗。
从已经诱导出根的幼苗中筛选出株高2cm,带有3~5片叶子的幼苗,移至壮苗的培养基中,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叶片的数目、根的数目、根的长度,40天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
(6)小苗移栽。
当试管苗长至3~4cm高,叶子有5~7片,根有2~3条,长度约2~3cm时,就可进行移栽,打开瓶盖先进行锻炼2天左右,以增强试管苗对室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小苗移栽后放入室温中,观察其生长状况并记录下来。主要的基质有:珍珠岩、蛭石、木屑、苔藓、树皮、椰糠等。
3.预期目的。
本次试验拟解决生根、壮苗基本培养基的选择以及移栽基质的筛选,寻找最适合小樱桃文心兰生活的基质。
20xx年10月至20xx年5月:
20xx年6月至10月:
20xx年11月至20xx年2月:
20xx年3月至4月: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论文初稿撰写和论文的修改;
20xx年5月:论文定稿、打印、答辩。
生物学论文篇二十
随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兴起,涌现出了一批竞赛特长的学生,学科辅导教师也在着力研究和培养这样的特长学生。自我国开展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学生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摘金夺银,成绩辉煌。生物学奥林匹克活动吸引了许多中学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物学,有志于发展生物学。特别在高考取消生物学科,生物教学步入低谷的时候,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培养了一批生物学科特长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教育教学的发展。面对21世纪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生物学特长生如果仅限于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摘取奖牌的学生,特长生的意义就显得过于狭隘,就会使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发生偏差。因此对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含义加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特长生的概念源于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随着一年一度的竞赛活动的开展以及优异的竞赛成绩的取得,生物学特长生的概念也在逐步得到强化,牢牢地限定在生物学竞赛这一活动上面。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生物学难题,人类为了生存,就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在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也就是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可见生物学研究的范围很大,内容十分丰富。社会发展需要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人才。21世纪是生物学领先的世纪,生物学知识将应用于21世纪的方方面面,各种生物学人才在21世纪将发挥各自的巨大作用,创造出较多的成果。如果仅把参加生物学竞赛的学生作为生物学特长生来培养,这是远远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我们培养的生物学特长生,应当是能够在将来应用各种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能够在促进人类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
可以看到,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生物学知识涉及的范围,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含义应当具有较为广泛的意义,从而使生物学特长生培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具有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生命科学事业,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积极参加生物学科技活动,具备一定能力,并有突出表现,这应当就是中学生物学特长生。
生物学论文篇二十一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书,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经常阅读有关生物学科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专业书籍外,看一些杂志报刊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报刊会有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师专家对于生物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以后出去的教学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在老师介绍的书中,《中学生物学》是其中的一本。最近,我在图书馆翻阅了《中学生物学》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绍了许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看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收获。在这一期报刊中有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学科易混淆名词之辨析》。文章作者陆新华辨析了高中生物学科中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名词,如:蛋白质与蛋白,着丝点与着丝粒,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逆转录和反转录等,看完这些名词辨析,我们会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忽略对那些概念比较接近的名词的辨析,有些名词虽然我们知道两者之间有所不同,但要我们仔细辨析我们一时之间会说不出来,甚至有时会把两者混为一谈。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着丝点和着丝粒是同一个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用“着丝点”,而在细胞生物学教材中讲解染色体结构或细胞分裂时,又常出现“着丝粒”,我一直以为两者为同一结构,之前也没有仔细去探究两者是否不同,但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分辨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染色体主缢痕处的特殊分化区域由富含重复碱基序列的dna异染色质区组成,称为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二臂。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在结构和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着丝点就位于着丝粒的其中一个结构域—着丝点结构域中,是着丝粒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着丝点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纺锤体忽的纺锤丝(或星射线)直接附着在着丝点上而不是附着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上,没有着丝点,染色体不能由纺锤丝牵引移动。因此,着丝点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动能也不同,但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由于着丝点与着丝粒联系密切,结构成分互穿插,功能方面联系紧密,两者常合称为着丝粒—动粒复合体。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专有名词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及范围。但在平时我们常把相近的名词混为一谈,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将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成会带来相当大的阻碍。这篇文章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很好的分辨这些名词,甚至有时把两个名词混为一谈,说明我们的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就多注意这些意思相近的名词之间的辨析,只有我们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注意把我们学过的知识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辨清,在以后的教学中才不会误导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解,而且我们应注意在以后为学生讲解到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我们应特别强调。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另外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教学的思考》。该文章中提到一个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些知识明明在课堂上已经强调多次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记不清楚,经常弄错。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往往会被教师忽略的,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结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课的教学从前概念的产生,如何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及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讲述如何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
看了这篇文章有利于我们现在学习的教学设计,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记住新知识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对重点的新概念要重点的与之前学生可能接触过的错误的前概念区分,这也是我们这是以后真正去给学生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
这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我们避免不了,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已经在小学的科学课、初中的生物课接触、学习到了许多生物学科的知识,而且学生也会从互联网,平时生活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这些知识数量很多,有部分学过的知识是因为当时知识水平不够而没有深入学习,只学习浅表,而有一些信息是错误的,这就使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生物的时候会有这些前概念的干扰。作为老师应利用各种方法,如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及发现学生是否有错误的前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受到干扰、误导,影响学习效果。
生物学科中的很多知识其实与其他的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文章作者举例说明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在其中涉及的化学键在化学学科中有学习到,而在政治学科中也有对“通货”的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学科交叉,以及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辨析前概念。这就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在学习专业的知识外,也要相应的了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身的知识面更广,利用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课堂的教学。
虽然有时候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会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但只要正确处理,前概念也能为生物教学服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习前一个概念时能为后面概念的学习作铺垫,学习后面概念时能以先前学过的概念为例,巩固前后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作为教师,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通常会举例,打比方等,这时要特别注意自己举的例子是否合适,要避免因为教师不经意的失误也可能成为干扰学生以后学习的前概念。
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知识,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看这些相关的杂志报刊书籍能使我了解到更多的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汲取其中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充实自己,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生物学论文篇二十二
论文摘要:目的验证氨金黄敏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否适用于该供试品的检查。方法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按常规检查法,控制菌按常规检查法。结果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大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大于70%;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结论可以用该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氨金黄敏颗粒的检查。
主题词:氨金黄敏颗粒检验。
中图分类号:r122.1+2。
为了保证检验方法的科学性,现对某公司生产的氨金黄敏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一、材料与仪器。
1、试验样品药品名称:氨金黄敏颗粒,批号:090901、090902、090903。
2、验证用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冰箱、电热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离心机、蒸汽灭菌锅、集菌仪等。
玻璃器皿锥形瓶、培养皿、量筒、试管、吸管等。
3、验证用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4、验证用培养基及稀释剂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二、验证条件。
无菌室环境洁净度为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净化消毒30min以上,供试品及灭菌的器具等经传递窗紫外杀菌灯照射30min置无菌室内,试验人员手消毒后穿无菌服进入操作间。
三、方法与结果。
1、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5℃培养18~24小时,分别取各菌种培养液1ml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至10-5,大肠埃希菌稀释至10-7,枯草芽孢杆菌稀释至10-5,约为50~100cfu/ml,备用。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于23~28℃培养23~48小时,取培养液1ml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至10-5,约为50~100cfu/ml,备用。
取黑曲霉的新鲜斜面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5ml将孢子洗下,吸取此溶液1ml置一个无菌的比色管中,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适量与标准比浊管进行比浊,取比浊后的菌悬液1ml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至10-4,约为50~100cfu/ml,备用。
2、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分散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3、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试验。
试验组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培养基稀释法,取1∶10供试液10ml,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全部上清液,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补足至原量,混匀,再从中取1ml分别加入5个平皿中(每皿0.2ml),加入各阳性细菌试验菌1ml,立即倾注相应的琼脂培养基,置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测定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取1∶10供试液1ml,加入各霉菌及酵母菌试验菌1ml,立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置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测定霉菌及酵母菌数。
菌液组取稀释好的各菌液1ml,分别加入平皿中,加入相应培养基,置规定条件培养,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按试验组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剂替代供试液,方法同试验组。
4、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试验组取1∶10的供试液10ml,置无菌条件下离心(500转/分)5分钟,取上清液置无菌试管中,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补足至原量,混匀,加至胆盐乳糖培养基100ml中,再加阳性对照菌大肠埃希菌菌液1ml,摇匀,置35~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大肠埃希菌浓度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
阴性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加入1ml阴性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置35~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3.5结果分析。
3.5.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结论在三次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故可照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计数法测定氨金黄敏颗粒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
3.5.2控制菌验证结论在三次试验中,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故可用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氨金黄敏颗粒的控制菌检查。
四、讨论。
1、许多药品本身的特性(如抑菌性)会对检验结果带来影响,需要对供试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其本身带来的干扰。
2、药品的微生物检查是保证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检查项目,必须对每个品种的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3、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0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