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论文大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4:35:47
行政管理学论文大全(22篇)
时间:2023-11-26 04:35:47     小编:字海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沉着冷静的态度有助于在压力下保持良好的表现。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一

行政办理学科的实践性、行政活动的杂乱性和行政办理教育练习经历,决议了事例教育在行政办理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科学的安排事例教育环节,促进行政办理学教育方针的完成。

事例教育法是指“教师们以教育事例为根底,在讲堂中协助学生到达特定学习意图的一整套教育办法及技巧”,它通过安排学生评论剖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提出处理问题的合理计划,使学生把握有关专业常识理论和实践技术。事例教育法最早能够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20世纪初就被应用于法学、医学以致工商办理教育领域,其办法和理论日趋发展,逐步成为一种系统规范的教育办法。20世纪60年代末,事例教育法被运用于行政办理学教育中,体现出行政办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显示杰出的教育作用。

一、行政办理学课程事例教育的必要性。

1、行政办理学学科性质的要求。

行政办理学是研讨政府依法办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优化、行政安排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力资源办理、行政法治、行政监察、政府绩效办理、行政领导、政府职能改变、公共危机办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学科,行政办理教育的首要方针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常识解说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了解和丰厚行政常识。对于行政办理教育而言,事例办法是经历学习的首要工具和办法。行政事例是根据教育需求,将某些行政办理活动按时刻次序客观记载下来,通过专业编排,供给学生考虑、剖析和决断的实例。因而,事例教育能够把行政办理的实际问题带入讲堂,揭露评论行政理论在办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究战略理论框架变为实际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讨,又能立足于实在事例深化剖析实际问题,进而能够为学生供给更多的沟通时机,培育学生的行政才干。

2、行政办理实践活动的要求。

行政办理是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本身事务进行的办理活动。行政办理实践是一个杂乱的进程,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行政作业面临多重对立,不同的处理计划对社会对立的调解,经济发展的推动,行政效率的进步等方面发生了不同后果。在行政办理学课程中运用事例教育法,通过对行政事例的剖析与研讨,展现行政办理的经历或教训,为学生供给剖析办法、办理技巧和处理问题的体会,然后到达把握行政办理科学常识、了解行政办理真谛的意图。因而,在行政办理教育进程中,需求培育学生根据不同布景的事例规划出不同的处理计划的才干,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杂乱多变的对立冲突和多维剖析挑选中的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完成方针的各种计划,并在结果预测和比较根底上,做出合理的决议计划。

3、国内外行政办理教育练习经历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的开端,事例教育办法已逐步被应用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练习课程。大批行政学专家、事例教师与从事行政办理作业的人员协作编写了广泛的行政事例,树立了行政事例库。大量的事例剖析练习为进步学生办理实践才干奠定了根底。如美国早在1948年由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撒拉克斯大学和康耐尔大学等组成了公共行政事例编写委员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口号就是“为21世纪预备领导人”,为了提升肯尼迪政府学院学生的剖析才干和办理技术,事例教育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施行教育的主要办法和手法。”事例教育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在广大高等院校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练习课程,丰厚了行政办理教育内容,进步了教育质量。行政事例教育办法的引进,是行政办理专业教育练习办法的重大变革,是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新式办理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事例教育的安排施行进程决议着行政事例教育的成败,成功的事例教育是需求科学的安排教育进程和精心的规划教育情境的。

1、事例的精选与储备。

精心安排事例的挑选与编写作业,树立事例教材库。行政事例的精选与储备应该契合以下准则。

(1)典型性。行政事例必须是反映行政办理实践某些或某类情形的代表事例,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事例材料能紧紧围绕行政办理教育内容所涉及的常识、理论、办法、观点,使学生通过事例剖析到达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作用。

(2)客观性。事例教育力图模仿一种实践的办理情景,让学生感同身受进行剖析决议计划,树立实在的实践感和寻求处理问题的计划,以培育学生处理实践问题才干。因而,行政事例应直接来源于行政实践活动,是实际行政情境的缩影。事例材料要实在可靠,情节合理、内容充沛、引证数据要科学精确。

(3)启示性。事例教育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实际问题或某一特定现实进行交互式探究的进程。行政事例要针对行政办理根本理论常识和实践问题规划和挑选,既要使行政办理根本理论常识通过事例规划表现为具有体会性的解读,又要使行政办理实践立异与理论有机契合,引发不同观点、考虑和争论。

2、事例的剖析与评论。

安排事例剖析与评论是事例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事例剖析是严谨的调查、剖析、判断和决议计划的进程。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精通事例材料,了解事例的布景常识,预测并把握学生或许提出的问题。

(2)事例考虑题的规划要有评论空间,营建多视角的考虑路径,意图在于启示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多向思维才干得到最充沛的发挥。

(3)安排若干事例学习小组,小组事例剖析后,再以学习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事例评论。教师应做好评论的引导作业,防止学生剖析评论进程脱离主题,随意发挥;鼓舞学生运用所学常识等对事例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度剖析和联络社会的.广度剖析。

(4)教师要善于启示学生的参加意识和技巧,对归纳性事例和杂乱性的事例要引导和鼓舞学生多角度考虑,创造相等调和的事例评论空气。

3、事例的讲析与点评。

事例的讲析与点评是事例精选和事例评论环节的必定延伸。事例讲析不是为了寻找“事例之解”,而是讲析发现问题、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办法和进程,然后使学生思维才干与决议计划才干得到练习和进步。事例点评要评判不同的事例结论,协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他们在评论中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反思事例教育的内容和进程,完成常识、技术、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与进步。

三、行政办理学课程事例教育的若干问题。

1、事例选编的本土化问题。

事例质量的凹凸直接影响事例教育的作用。许多事例源于国外,因为行政环境的差异,国外的行政事例或许会对学生构成认知困惑,难以保证教育质量。而挑选国内行政事例则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事例所包含的原理,深化了解我国行政办理的现状。可是,许多国内事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未通过专业编写,启示性和可读性较差,难以到达教育作用。行政事例的本土化问题,需求行政学家、授课教师和行政实践活动者共同参加处理。从教师的角度看,事例选编是一个不断堆集的进程,通过授课教师的再创作或再加工的重新编写,才干发生高质量的教育事例。不断更新和丰厚“事例群”,才干为教师施行事例教育奠定坚实的根底。

2、事例评论的技巧问题。

在事例教育中,学生的参加至关重要。我国传统文化发起中庸平和,不发起揭露质疑和挑战权威。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教育、学生听课和记录的教育形式,不习惯参加式评论的教育形式,导致部分学生在事例评论进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怎么最大极限地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技巧至关重要。教师要用亲切、有感召力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感染激发学生的参加热情;要善于营建相等、民主、宽恕、人性化的讲堂空气,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舞学生在事例评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斗胆质疑,勇于争辩;要给予积极参加者正面评价,进步学生的决心;当事例评论发生比武,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舞评论深化。总归,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事例教育的方针才干完成。

3、事例教育的教师定位问题。

事例教育要取得好的作用,离不开教师人物的精确定位。行政事例教育活动的非结构化,教师教育风格和学问水平的不同,构成事例教育教师人物的多样化。成功的行政事例教育要求教师扮演多种人物,如“规划者、主持人、仲裁者、“魔鬼支持者”、同学以及法官等一系列潜在、含糊的人物”。作为规划者,教师要预先规划和规划事例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时刻;作为主持人,教师要控制讲堂评论节奏和学习进展,引导评论主题,创造火热有序的评论空气;作为仲裁者,教师在事例评论出现批评与争论时,将主题引导至问题的不同观点的解说和辩论上,而非人身攻击;作为魔鬼支持者,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鼓舞学生首创之见;作为同学,教师要在评论冷场时,提出焦点问题,参加评论;作为法官,教师要对事例评论全进程进行总结,使事例教育有头有尾,圆满结束。

4、事例教育的查核问题。

事例学习成果的鉴定是事例教育查核问题的中心。在行政事例教育中,学生成果表现于事例阅读、事例剖析、事例评论、书面报告等各事例教育实践环节,所以事例学习查核不能选用单一的“期末考试”办法,而应该选用动态多项归纳查核办法。事例学习查核的内容包括:事例阅读的评论提纲查核、事例评论的发言查核、事例书面报告查核、事例考试查核。在“行政事例学习归纳查核链”上,选用“分项记分、累计加总”的办法,最终构成学生事例学习成果的归纳鉴定。分数的鉴定办法,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鉴定相结合,以教师鉴定为主,这样有利于成果的公平性和相对权威性。

总归,将事例教育引进行政办理学讲堂,以案说理、以理论案,较好的完成行政办理实践发展与理论常识的结合。当然,行政办理常识跟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厚,要保证杰出的教育作用,行政事例教育办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2]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办理事例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3).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二

一般认为,公法的概念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创的,本文是从利益说出发的。利益说认为,凡是以维护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属于公法,而以维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属于私法。最早进行公法与私法划分的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乌尔比安指出:公法“有关罗马国家的稳定”,私法“涉及个人福利”,“公法见之于宗教事务、宗教机构和国家管理机构之中”。

(一)公法的产生。

公法是如何产生的?笔者认为公法是在与私法的分立后才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法律学科,这就要追溯到公私法划分之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产生之初是以公权力的出现为标志的。国家产生之初,属于自然经济占主导的时代,公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它无所不管,各种社会关系混同在一起并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权力性,反映到法律上自然是“诸法合一”并体现国家法的性质,它必然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的。后来,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开始出现了公权力少干预或不干预、私人自主进行商品交换活动的“私域”,即开始产生了商品交换的“私域”与政治管理的“公域”的分野。伴随“私域”与“公域”的分野,分别以调整二者所处领域纠纷为己任的公法与私法也从“诸法合一”中分立出来。而“私域”里充斥着私人利益,“公域”里充斥着公共利益,进而可以推出公法产生之初的利益基础是公共利益。

(二)公共利益的界定。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对私益的保护”越来越成为时代的呼声,因为只有更好地维护个人利益,市场参与主体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市场活动,市场经济才能有活力与继续发展,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与进步,所以我们要维护好私人利益。

为什么公法要对私益进行维护?其一,私益是公益的渊源之水。公益,即公共利益,主要是由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组成的,其所强调的是一个整体范畴。然而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下:这个整体是怎么组成的?可以肯定的是,它天生不是个空洞的整体,它是由众多个体组合而成的,其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这个个体就是私人利益,当然公共利益不是私人利益的简单组合。此处所阐述的本意是指在维护所谓公共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私人利益,应当对二者都进行维护,虽然有轻重之分。不能不顾及私人利益而以维护公共利益的名义进行任意活动,这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维护了少数个别团体或个人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维护了少数人的利益必然会侵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资源(利益表现形式)的有限性。

其二,公法能更有力地维护私益。因为,“法的产生、内容、本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对利益的配置和固化的结果。”同理,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公法的制定、实施和救济。利益转化为法律利益、进而实现法律利益的过程,主要就是国家对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冲突实行调节和处理的过程。国家掌握着公权力,其可以运用公法中手段对私益进行保护,而且公法较之私法对私益的保护更有力。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三

行政管理学实习报告2010/10/0623:23实习报告2009年2月10日至2月25日,我在上海渊鸽商贸有限公司实习。下面我把的实习情况和体会简单地向学校老师作下汇报,请老师批评指正。一、实习目的在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学习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熟悉整个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二、实习公司简介该公司主要经营五金交电、电子产品、仪器仪表、汽摩配件、计算机软硬件、通信器材、办公用品、日用百货、服装服饰、化妆品、厨具用品、洗涤清洁用品的销售,商务信息咨询,会务服务,展览展示,企业形象策划。三、实习内容(一)信息整理及传达在一般的企业里,办公室是一个综合管理部门,实质上为其他专业性部门服务,所以行政管理的工作比较杂。在办公室里最多的事物就是文件的整理,每天都有不同的文件从总经理那里分配下来,也需要我们办公室来进行整理再向各个部门传达。并且我们每天都要对这些文件进行电子和纸质存档,很需要细心和耐心。整理文件看似小事,也有很多学问。数量浩瀚,排序,装订,拆图钉,编码都能学到很多实际操作中宝贵的经验。(二)会议安排文件整理可以说是办公室最基本的工作,在这之外我们行政管理人员还要安排公司的大小会议。对于上海渊鸽商贸有限公司这样的小型公司来说,会议不是特别的多,一般一周两次,周五开会进行一周总结,然后周日开会对一周工作进行安排。这种例行的会议不要我们安排。我们主要是负责公司的大型会议的时间安排、地点安排、会议通知、会场布置以及与总经理秘书商量安排会议流程。在我实习的这一段时间里,只碰上一次这样的会议。安排一次公司的全体大会,从地点、时间到人员以及流程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有周详的考虑的妥善的安排。(三)离职退休管理我在上海渊鸽商贸公司实习的`时间,正好处于经济形势比较冷淡的时期,所有没有机会参与公司的人事招聘工作。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原因,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进行了小规模的裁员。在这方面,我们管理人员因为平时就担任着人力档案的管理,所以如果有人员离职我们也相应承担离职退休管理工作。员工的档案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对于档案的管理和填写都十分的谨慎。一般填写的工作办公室领导没有交给实习生来做,我们在这方面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四)旅游安排在小型的公司里面,行政管理人员还承担着公司的一些娱乐活动的安排。由于我实习的时候是在年末,所以有幸参与了公司组织的年末旅游活动。公司在年末的时候为了奖励员工,使之来年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会组织去附近的城市旅游。这次旅游活动,行政管理人员首先要对员工进行统计,参加公司旅游的人数,旅游地点调查,旅游经费管理及分配,人员安全问题考虑。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一次旅游活动,确包含了我们行政管理人员的诸多考虑和安排。四、实习体会1、学无止境在没来公司之前,还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以为自己很快就能上手工作,没想到实践和理论是两码事。更何况,我发现在学校学习的一些知识在公司的实践操作中已经落伍了。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很勤奋,上班时兢兢业业,下班后还给自己充电。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一员,我要有时刻学习的准备。实习后,我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大学美好的生活就过去了,我要好好珍惜这短暂的时光,抓紧时间学习。2、平心静气,认真严谨其实这一点体会,是很多其他职业,甚至是做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现代的社会瞬息万变,而要想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保持平心静气,认真严谨的作风是非常不容易的。包括我这次实习的单位,也不是每个人面对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作为一个毕业后志在从事物流行业的大学生来说,就应该从在校的时候开始培养自己这方面的素质。平心静气,认真严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也不是等到即将毕业的时候上几堂礼仪方面的选修课就可以具备的认知性的素质。而应该从日常与人相处开始做起,让平心静气,认真严谨成为我们为人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的技能。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开始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在校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其实不但是大学生,很多已经工作很多年的人也被人及关机这个问题所困扰。现在市面上也出了很多讲述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书。在学校的时候我也借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看,但是收获不是很大,可能是“纸上谈来终觉浅”的原因吧。其实在学校我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但是我很清楚以后工作了同事关系肯定不像现在同学关系这么单纯,肯定会比较复杂。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结语: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四

行政管理学个人简历模板,本文来源于大学生个人/,以下为求职者推荐、行政管理应届生个人简历范文、行政管理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仅参考!

姓   名:行政管理学个人简历模板   性   别:男。

年   龄:27岁学   历:本科。

工作年限:6年婚姻状况:未婚。

户   口:衡阳市。

居住地:广东省广州市近期任职:主任。

待遇要求:面议到岗时间:面谈。

希望地区: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

希望岗位:经理助理储备干部管理员。

自我评论。

公司性质:服装/纺织/皮革。

担任职位:主任。

工作职责和业绩:

全面协助总经理处理公司内外事务。

1)对外协调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2)维护企业与重点客户的关系 ,安排客户来访接待工作,陪同总经理出席与企业有关的商务活动。

3)对内协助总经理制定战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及各阶段工作目标分解;

4)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督查决策落实情况,确保各项任务的准时完成;

5)跟踪公司经营目标达成情况,提供分析意见及改进建议。

6)起草会议纪要,跟进及落实和总经理有关的会议精神。

公司性质: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担任职位:助理。

离职原因:--。

工作职责和业绩:

1)协助上级执行公司年度行政计划,控制行政费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2)参与制定公司行政管理制度、完善和细化办公管理体系流程;

3)负责公司档案管理、证照年审、变更工作;

4)负责公司办公场地改造及日常维护;

5)监督管理公共环境卫生和环境安全;

6)参与组织大型会议、企业文化活动及各种后勤活动;教育经历。

最高学历:中专/中技。

专业名称:企业管理。

专业描述:5s和iso质量管理体系。

最高学历:大专。

专业描述:系统的学习了现代管理学,哲学,法学,及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描述:系统学习并掌握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当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前沿领导科学和管理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

培训经历。

培训课程:5s和iso质量管理体系。

专业描述:深入学习了有关5s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并对此有着相当的认识。

技能专长。

技能专长:

2年电子行业大型上帀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经验,3年大型服装集团企业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领导能力及出色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有较强的判断与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有良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能独立起草相关文件。

语言水平:

英语:良好。

it技能专长。

技能:cl。

使用时间:一个月。

掌握程度:一般。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五

1.学生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的运用中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这对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量的储备和学科的创造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国教育体制过分的应试化,往往将学科的学习目标定确为成绩的考察,这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疑问的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以往都是在老师的带领要求下进行学习,完全没有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参与其中,互动其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同伴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是达到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同的学生自身素质性格等等存在着差异。部分性格开朗的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情景模拟的参与热情较高,配合能力较强,这在于活动中可能就会得到较多的参与实践机会。但是相对于比较内向的同学,不善于表现自己,参与度不高,没有更多的兴趣参与案例教学活动,这对于行政管理知识的学习就会处于一个不利的状态。同时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的运用中对于学校的班级人数有较大限制,对于各个学校扩招生源,学校班级学生量比较大,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不利的,班级的学生过多,参与活动的机会可能相对减少,不能达到人人参与自然影响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效果。

2.案例的问题。案例的选取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运用的成功与否。好的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完全的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表现出来,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行政管理学中的案例资源需要较大的完善跟补充。就数量而言,我国行政管理教学中的案例较少,对于案例教学在学科中的运用无法满足。同时,在较少的案例教学中西方的案例占较大比重,行政管理所学知识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运用到我国行政体制当中,对于西方的案例运用到我国的行政管理学中不够恰当,使学生理解困难,不容易融入到案例模拟当中。就质量而言,案例的选择标准较多,如时效性、有代表性、真实有效性等等,能够同时达到符合标准的案例很少。几乎都是符合一个或者两个,这对于案例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案例缺乏更新,一手资料较少,这对于案例的时效性和真实有效性都是一个考验。

1.教学观点的落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学科知识在学生的后继发展中的运用。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科的教学要以人为中心,要求从传统的传授行政管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对于学生的尊重、指导和参与是案例教学运用的根本目的。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有利于以人为中心教学观点的落实。

2.教学气氛的调动。传统的行政管理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老师独自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只坐在下面听讲,被动的学习。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课堂气氛,老师在案例教学的活动中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的探索求知欲,学科的创造思考能力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模式,调动了学习氛围,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行政管理知识充分的了解学习。

3.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老师选择鲜明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更要求在活动中学生的配合跟参与。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这是老师与学生为了达到更好学习效果这一目标的共同努力。例如,老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给出经典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自由讨论,在讨论之后让学生对于讨论结果发言分析进行自我展示,在展现自身的讨论结果时也虚心听取别人的结果,从而看到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在这样的案例教学活动中,不但改变了单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这对于学生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对于学生后继投身到工作岗位是有很大益处的。

1.选择优秀案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老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案例有利于学生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行政管理学学习目标的完成。老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自身对于案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同时要考虑学生对于案例难易程度的接受能力。所选择的案例最好是我国的本土案例,行政管理学是贴合我国国情,实际行政管理部门的学习。案例的本土化有利于学生对于行政管理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优秀的案例还应具备真实有效性和代表性。老师要选择比近期和受关注度较大的案例,这便于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案例情景模拟中,有代表性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的举一反三,归纳理解,达到最好的行政管理学教学效果。

2.改变师生角色。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求老师重新摆正自己的角色。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者跟引导者,更多的是邀请学生参与到案例活动中,充当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者。学生也不再是只听讲的受教者,更多的是行政管理教学的参与者。经过师生角色的改变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跟学生在案例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为同一学习目标而努力。这是达到学生对于行政管理知识更透彻的理解和长久记忆的学习途径。

3.革新。成功的案例教学活动要求老师跟学生默契的配合。在活动当中,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即使学生处于不了解、不知情的情况下,老师也能在最快最好的气氛中将学生带入到案例情景模拟。这对老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在教学之前对于案例的时间、背景、事件等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行案例分析然后联系实际的行政管理知识,创造活动范围和知识讨论空间等等。老师对于的革新,有利于案例分析法在行政管理学中成功的运用,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认识的强化加深。

4.深化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讨论之后,要求学生对于讨论结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参与之后,进行自主发言,可以是参与活动的心得也可以是对知识的加深理解等等。最后老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分析,好的予以鼓励,不完美的予以总结补充。老师在点评分析的过程中,使案例教学中体现的行政管理知识得到深化跟提升,同时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任何普通教学方法都达不到的效果。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行政管理学中的不足。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中的问题现状、价值体现和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使得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中的运用更贴合实际,更为学生提供良好便捷的学习途径。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六

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时代悄然来临,高新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冲击下,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人才输送和科技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我国学校升学率的持续增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成为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点。面对现代学校客观形势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适应学校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行政管理创新,不断寻求创新路径,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质量。

要想促进教育行政管理,必须深入分析发展现状,才能针对性的提高创新性。对我国部分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现状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行政权力实际不受限制,挤占学术权力现象严重。学校的有些学术活动由于没有行政权力的支持,难以正常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正常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一些普遍的必要性学术活动受到限制,学术专家的合理建议没有获得采纳等现象,总的来说,就是教育行政管理糜烂,行政管理机构膨胀,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足。同时,管理观念落后,不少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方法依然沿用以往的老办法,规范性和法制化建设明显不足,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不得人心,管理水平得不到创新提高。其次,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复杂,不仅有专职教师,还有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又有教学科研“双肩挑”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行政管理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无论是资金、物资还是人才方面都必须把握好,不然就会直接影响管理质量,而当前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在这方面确实有待提高。最后,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从某种程度来说,教育行政管理是辅助性的工作,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经历过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学校对行政人员的培养也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式,没有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导致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总体质量不高。

(一)更新教育行政管理观念。

“创新是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而创新的管理观念是行政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行政管理要想实现创新,必须更新管理观念,立足于学校,并面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竞争需要以及新时期下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须转变落后的观念,比如重岗位、轻职位,重权力、轻能力,重机关、轻服务等陈旧观念,把握当前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观念,完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例如,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须更新现代服务意识,协调好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按制度处理管理事项,并积极引入新型的计算机软件,创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促进其快速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功能系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必须找准其中的定位所在,基于此创新管理方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学校功能系统的位置作用。学校的系统包括:教学岗位、科研岗位、行政管理岗位等,无论是哪种岗位都有严格的界定和独特的管理方法。所以必须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不能越俎代庖,创新行政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得每个岗位共同协作、分工明确,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因此,教育行政管理创新必须找准岗位定位,创新管理方法,结合学校的发展提出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例如,对于有些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可以实行柔性化管理,采取民主管理,让师生都参与起来,通过这样的主人翁意识和决策,能够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正确性,推行决策措施的有效运行。

(三)提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管理质量,行政人员的素质水平会局限着管理创新性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提高。优化管理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直接在招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上严格把关,遵守一定的招聘条件,提高所招聘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同时,必须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在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教育行政管理创新提供人才支持。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教育行政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学校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的质量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必须保持与明确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分工,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行政管理。目前教育行政管理现状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行政管理的进步,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对于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积极研究有效的创新措施,促进教育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整个学校的蓬勃发展。

[1]吴悦。浅谈新形势下的教育行政管理创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8.

[2]林昱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之我见。吉林教育2008.z2.

[3]刘鑫。论新时期下学校教育管理创新。中华少年2016.25.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高校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使整个高校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有序、高效运行的整体,已经成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1机构膨胀,人员臃肿。高校行政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基本上是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

设置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并实行与政府相同或是相似的运行逻辑和机制,都经历了设立―――膨胀―――精简―――再膨胀的非良性循环。在机构改革中,许多高校没有认真地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只是对行政权力重新进行拼装组合,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增加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的数量、职能,因人设岗而非因事设岗,这样每一项工作都被人为地分割为若干部分,分配到相关部门,职责细化到个人,管理变成了目的本身,为管理而管理。其最终导致了当前高校行政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机构膨胀、办事效率低的现象;如此庞大的机关,也造成了财力、物力、人才的分散和浪费,导致办学效益差,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从政府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按照教育的规律管理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1.2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

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机构都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各部门间的工作要相互衔接、彼此理解、相互配合、彼此服务,而由于机构的膨胀,高校机关内部功能条块的分割以及越来越细的划分,使得各机关在具体行政运行过程中,虽然做到了各司其职,但各自又只是完成了其中一小部分,这种片面追求管理的高效率使行政管理人员目光日益集中到本部门利益上来,从而重事不重人,忽略了对学校整体利益的全盘考虑。

1.3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院校面临的形势、任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使以往的习惯做法、工作经验和程序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又由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观念陈旧,由此形成了工作人员办事因循守旧,人浮于事,不钻研业务,不能打破条条框框、冲破禁区,不能广泛而熟练地应用最新技术成果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管理手段落后,对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缺乏应有的准备及驾驭全局的能力,与新形势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

这些情况的存在使管理者无法为学校领导当好参谋、当好助手,制约着行政管理部门指挥、组织、协调功能的发挥,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1.4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

大学被视为事业单位,在管理上主要是沿袭行政管理体制,远远偏离了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师治校等基本精神,大学不是或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政府行政体系在大学系统内的延伸。

更新行政管理的观念是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新的观念或观念体系的建立应当立足于高校,面向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新时期,行政管理者应当树立如下几种观念,以创新行政管理工作,使其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2.1.1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

高校投融资体制的转变,社会化办学的冲击,高等教育产业的日渐深入发展,都迫切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以经营学校的理念来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壮大自己的办学实力。

2.1.2树立重岗位,轻职位的观念。

在环境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行政管理者应切实转变本身的权力价值观,不能以仅有的内部管理权力去实施简单的内部管理,以展现自身权力的威性,所有行政管理者应是职位与岗位相称,而不是岗位与职位一致。

2.1.3树立重智力,淡化资历的观念。

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论资排辈”的资历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资历老就经验丰富,往往单凭过去的经验来管理和指导工作。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实现从单纯经验型向科学、创新型的转变,要淡化资历观念,敢于突破陈规,不断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

2.1.4树立质量效益的观念。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需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据此下达任务和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同时行政管理者应以效益求发展,以实干求进步,个人权益的获得应以其对行政管理效益的贡献为标准,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益。

2.1.5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积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树立浓厚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服务于领导,服务于广大的师生,更是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社会。只有这样,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才会在现实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2实行开放管理。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管理采用的是借鉴前苏联做法形成的校、系、教研室的封闭性管理模式,它具有复杂的科层结构,行政级别和“官本位”在管理过程中居主导地位的特点;学校办学主要依附于政府部门,内部各系统之间封闭、缺乏协作与理解、分工过于明确。

2.3实行特色管理。

高校管理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是人们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和长期的高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管理思想、管理技能及管理作风的稳定性表现,是高校自身优势的体现和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标志,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办学的效益。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高校管理也应是多类型、多特色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才能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2.4完善分配制度,激活激励机制。

对高校主体的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全部内容,因此调动高校主体的积极性是一所高校行政管理的根本。在行政管理中制定和运行一系列与多样的基层单位和专业组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应用明确可行的、符合组织和组织成员切身利益的、能够鼓舞人心的恰到好处的目标,建立真正能够奖勤罚懒、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工资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5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制度改革,提高高校行政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不但在理论研究上比较落后,而且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也比较滞后,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总体水平偏低,大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而高校行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就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见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又需要管理者依据一定的组织和程序照章办事。这些都需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从而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与程度。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校的行政管理相对于高校教育、科研活动而言是辅助性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在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要协调好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还需要通过行政管理来协调校、院、系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整体的协调发展。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八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执行效果差,收效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通过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结合执行的现状,剖析制度落地难的原因,查找问题的根源,最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和单位实际,针对性的提出加快内部控制制度落地的若干对策,希望能为我国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对策研究。

自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首次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度,到2001年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12年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5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颁布《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仅从无到有,而且每一次新的法律法规的发布,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截至2016年底,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人、追赃金额86。4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7人落网(2017年3月3日光明日报公布的数据)。这就突显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情况并不乐观,实施仍只停留在纸上、墙上、网上、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执行效率低、收效差的现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真真正正实现落地,发挥内控制度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防范腐败的功能,成为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国家一直在不断的制定和出台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的制定不是用来挂在墙上应付,走形式,而是为了执行,切实发挥制定的意义。特别是在“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下,加快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才能在根源上起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达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目标。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近几年来,在国家持续不断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时候,仍有很大比例单位负责人的意识还停留在最简单最基本的层面,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就是对自身权力的束缚,就是被绑住手脚,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或应付了事;还有些单位负责人甚至简单粗暴的以财务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要求的全面性原则。

2、缺乏专业指导。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发展时间短,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仍在不断的完善,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严格。但是相应的配套培训、学习却没有跟上内控改革的步伐,这样就算对于相对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说,有些内控专业术语、专业评价、流程设定等还是生涩难懂,毕竟与会计核算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那对于其它业务部门想做好内控更是无从下手。最终导致的执行结果就是各部门随意发挥,收效差。

3、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实施涉及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阶段,包含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其他等一切单位经济活动。具有涵盖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但事业单位受机构性质和编制数量的客观因素限制,无法独立设置内部控制建设机构和专业内控人员,仅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上调整人员安排,这种拆东补西的办法,势必抓襟见肘,必然在某个环节存在监管缺位,影响内控的有效性的发挥,留下舞弊空间。比如:白条抵库、挪用公款、公款私存等事件的发生,就暴露出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不健全的一些问题:

(1)重要岗位长期得不到轮岗,风险意识容易产生弱化。

(2)监督机制缺失,腐败思想容易滋生。

(3)腐件案件一旦发生,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4、监督和检查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从来源来分,有内部监督检查和外部监督检查。其中:内部监督检查包含横向监督(即同级监督同级)和纵向监督(即上级监督下级或下级监督上级)。外部监督检查依赖于上级单位、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内部控制的监督还是比较簿弱。一是内部监督检查弱。可以借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曾说一句顺口溜来总结:“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二是外部监督检查力量薄弱。外部监督单位自身公务繁多,能够安排人员到事业单位检查的次数有限,所以很难依靠外部监督单位的力量,每年实现所有事业单位检查全覆盖。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意识树立了,行动才果断。通过不断加大内控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定期组织单位领导负责人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并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单位负责人的积极性,加大内部控制建设力度,切实做到内部控制贯穿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2、加强业务培训、指导,提高内部控制建设的能力。

财政部门应动态了解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困难、疑惑,通过组织现场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答疑解惑,事业单位各相关人员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内控制度的基本理论,并在结合本单位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编制出科学、有效、完整的内控制度,确保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有章可循,切实达到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对本单位现行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指导、修订。术业有专攻,有了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才会越来越完善。

3、健全内部组织架构。

事业单位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健全内部组织架构,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关系,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1)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崗位分离,避免权力寻租。

事业单位应梳理经济业务活动流程,根据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确保各岗位间的制衡性和独立性,特别是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同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防止越权或未经授权办理业务情况发生,导致无法挽回的国家资产流失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

(2)建立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在开展轮岗工作时,要谨慎、全面、科学,充分考虑上岗人员的资格和能力,不能因为轮岗需要而发生无证上岗、影响单位正常工作开展、违法违规等新问题,违背轮岗初衷。对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某些专业性强的技术岗位轮岗条件不成熟,可以考虑扩大轮岗人员选择范围,比如可以扩大到系统内部或体制内选择相应轮岗人员;还可以采取不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确保关键岗位的工作合法合规。

(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杜绝“一言堂”和“一支笔”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决策机制,三重一大的事项必须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其它经济事项是否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决策过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结合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结果,科学、合理、合法做出,避免“一言堂”。健全问责机制,将决策结果与责任人挂钩,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防止集体决策无法追究个人责任的情况发生。

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可以从完善内部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加大外部监督检查力度着手:

(1)完善内部监督机构的建设。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没有条件的单位也要指定专门的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做好内控相关工作,只有这样,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才能形成完善的内控网络,确保有效运行。

(2)上级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评。

上级部门加大内控的监督检查,并把结果纳入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评,可以倒逼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内控的建设,提高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的震摄力,加快内控的建设与完善,切实把内控政策落实到位。

(3)借助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大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专项审计、检查、指导,对发现的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负责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单位完成相关内控制度,形成逐步完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以查促改的目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初见成效,但仍任重道远。制度落地不是仅仅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视、支持,全员的配合、协调,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指导。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加大部门间、岗位间的协调、沟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切实落地,为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九

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师要有更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学答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结合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要求,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大连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行政管理学课堂教学诸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并介绍本课程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多年来,大连海洋大学行政管理(渔政与渔港监督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师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积极推动行政管理学、科研和教学研究,注重教学经验总结和方法创新,获得了一定的好评。现将其中行政管理学课堂教学经验和创新方法总结如下。

1教学态度端正,注重学习和提高。

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师要有更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注重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态度对待工作;遵循严格、公正、求实的原则,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一视同仁;勤奋努力,谦虚好学,关注时事,注重学习国家大政方针,并将重要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教学内容丰富,注重案例教学的“与时俱进”

行政管理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理论不断地深化,研究对象也不断地变化。同时,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对理论的把握和理解不到位,缺乏兴趣。对此,教师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案例的选择。在内容的安排上,按照详略得当的原则,重点讲解难点和要点,并结合实际进行启发式引导分析;在案例的选择上,注重“新鲜度”和恰当性,很多案例都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结合时政要闻亲自编写。

3教材选择适当,注重权威性和实用性。

受学时限制和学生基础较差的影响,国内很多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行政管理学本科教学需要。我们几年来选用的都是在学界享誉较高知名度的、我国著名行政管理学家夏书章老先生的《行政管理学》的最新版(现已更新至第四版)。该教材是国家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的教材,是为适应概论性质的课程教学需要而编写,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并能较好地体现中国特色,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共建和谐社会服务。实践证明,该教材利用率高,教学效果好。

4培养目标明确,凸出特色。

我校海洋与渔业问题研究特色不仅对行政管理专业,也对行政管理学课程提出了特色教学要求。本专业培养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渔业的复合型人才,既具有一般行政管理专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进行海洋渔业管理所必需的海洋渔业知识。因此,教师在课程中应注重凸出专业方向性特色,比如,我们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深入浅出地介绍政府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渔业管理现状、渔政及渔港监督系统体制性问题等。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有关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行政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力求跳出教学方法单一的陈旧模式,努力采用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程改革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色环节。

1以“今天我关注——”为题的“一课一讲”

在每次课课前,要求学生以近期自己所关注的时事要闻为内容,以“今天我关注——”为题进行5-10分钟的课前演讲。演讲者可以由教师随机点名邀请,也可以由学生自愿上台,要求内容(以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为内容的时政信息或政策要闻)健康、政治立场端正、思想进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评,演讲者所做的演讲也可以作为其他学生的学习参考。这种课堂学习形式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行政管理问题的关注。

2以特定教学章节为主题的团队合作表演活动。

我们在培养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也注重提高语言、思维、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行政领导”一章结束后,进行“我最欣赏的行政领导人物”讲演活动;在“行政职能”一章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行政职能角色模拟,表现该部门的职能内容和主要特点。通过活动后的讨论和交流,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形式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培养。

3从热点话题出发的双向互动研讨课。

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单向式信息传输为主、以理论知识讲授为根本的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而言,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双向信息互动与沟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定位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开创了一种从社会热点话题出发的双向互动教学方式,即由学生和教师平等参与,双向自由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观点总结和理论归纳。这种方式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参与,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中最为重要和主要的内容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的培养。以上是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有益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颜佳华,陈建斌,谭九生,行政管理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方法创新[m],湘潭大学出版社,2019.

[2]吴天,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创新刍议,赤子。2019(02).

:问题研究既是行政管理学科产生的本源,又是其发展的基础和现实要求。当前行政管理学科问题研究的状况堪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显不足。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与行政改革实践之间存在的显著差距,是导致我国行政管理学“身份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加强行政管理学科的问题研究,必须做到:明确学科使命,强化问题意识;扎根行政实践,直面真问题;拓展研究思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我国,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人心目中,行政管理学没有清晰的学科定位,没有明确的学术人群,也没有产生足够广泛的影响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回避的一点是: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行政管理学没能回应和满足时代提出的需求,其存在的现实意义遭到质疑。实际上,一门学科的地位最终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所涉及的现实领域的问题。行政管理学亦是如此。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行政管理学科必须以问题研究作为其重要路径,强化问题研究意识,增强问题研究能力,进而提高其理论的解释力、包容力和影响力。

所谓问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对象,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以问题开始,以实践或者理论问题开始。”[1]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既表现了人类认识已经达到的高度,又成为人类实践和认识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我。

国学。

者王晖指出“人们确定了认识目标以后,接踵而来需要考虑的就是为达到目标,思维应该如何起步。任何理性认识的形成,都是从问题开始,并逐步展开其理论的。对问题的抽象程度、抽象方式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理论”。[2]“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淡漠问题意识,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无异于切断他们发展的源头,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术的生命力将随之枯竭。”[3]对于行政管理学科来说,凡是令人感到疑难困惑并且是有意义的行政管理问题,都是行政管理学科“问题研究”的对象。

1.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产生的本源。回顾西方行政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行政管理学科自产生开始就是以问题取向为特征的。正是由于政府规模的日益扩大,政府职能的日益复杂,美国学者威尔逊主张建立一门学问去研究探讨政府应当在多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发挥其职能。威尔逊和古德诺通过对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比较分析,明确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从而实现了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分离。泰勒、法约尔等学者积极倡导运用科学管理理论推动政府行政与管理的科学化,主张将官僚组织和行政效率作为行政学研究的重点,并将“科学化”视为实现政府目标的根本手段。可见,行政管理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研究,其学科的重要使命和活动方式就在于对时代提出的行政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

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也体现出问题取向的特质。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及时捕捉行政改革过程中重大难点、热点问题并作出解答。正是在这种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很快地在我国发展起来。

2.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基础。“问题研究”是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的研究模式,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增进、深化和拓展对行政实践问题的认识,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一过程和结果不仅有助于人们对该问题及该类问题的了解、评价和解决,还有助于为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服务。问题研究贯穿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当这个过程所达到的结果能够构成新的行政管理学知识增量,从而能够有效地纳入行政管理学科建构之中时,行政管理学科建设就能切实推进。问题研究也是理论和实际之间互动的起点。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实践问题为中心,强调现实性和体验性,从而使行政管理学者有机会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境。行政管理学者通过考察现实问题和具体的工作情境,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从实践中去探寻问题的来源,使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个整体。

3.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现实要求。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要求行政管理学界为行政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日益复杂的行政管理问题出谋划策。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行政管理学者以通晓西方行政学理论为荣,却不去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或者不顾中西现实环境的差异照搬西方行政管理的实践,缺乏原创性问题研究。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与行政改革实践之间存在的显著差距,是导致我国行政管理学“身份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如北京大学赵宝煦先生所说:“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研究,要想得到社会认同,就必须能回答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提供解决当前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最佳方案。”[4]行政管理学研究必须面对行政改革、政府改革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把视野和触角伸向活生生的行政活动。行政体制改革中关于政府职能定位、行政方式改革、行政法制与伦理、行政人员素质提升等重要行政实践问题,都需要行政管理学提供有说服力、有操作性的指导。行政管理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和繁荣,取决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回应和满足中国行政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求。

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学之间的联系一直都被广泛讨论,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在西方,关于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争论。主要是探讨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是相互包含关系,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本文主要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对公共管理学与新政管理学的关系展开分析,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加深对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就需要更为全面精准的管理,那么,思考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一直以来,中外学者们对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联系都有各自的看法,什么是公共管理?为何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能引发许多学者的激烈讨论?理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很重要并且必要的事情。本文就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为立足点,围绕公共管理的主体、对象、方式、目的来对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展开具体分析。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通过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事务。

(二)公共管理的主体。

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被视为公共管理的两大主体。一般来说,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意指的是一些以实现公共利益为职能的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三)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资源。其包括了公共设施、产品、公共信息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2.公共项目。公共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政策照进现实,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共项目来实现这一过程。

3.社会问题。这里的社会问题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问题,而是在公共管理范围内的部分社会问题。诸如市政、公共卫生、交通、能源等问题。

(四)公共管理的方式。

根据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双重性原则,公共管理的方式分为实质方法和技术方法。实质方法包括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思想政治手段,其体现了社会各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技术方法是紧跟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社会生产关系并无紧密联系。

(五)公共管理的目标。

公共管理的目标即为社会成员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包括了有形的物品,诸如公共设施。也包括了医疗、教育等无形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有交叉重叠部分的,即两者都要以政府组织管理问题为研究探讨的对象。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要把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来提供更优质服务或者是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为有同样的任务,所以在管理方式上会有一定的通用。

(一)概念差异。

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不仅是政府组织管理的公共部门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和解决措施。公共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还包括了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和解决措施。可知,公共管理学的范围要比行政管理学的范围大,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从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范围差异也可以反映出公共管理的对象多,更能受到广泛监督,所以会更好的体现公共管理为社会成员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的目的。而行政管理只能从管理方式上面去体现。

(二)管理方式差异。

由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范围不同,导致衍生出管理方式的不同。因为对不同事物也就有不同的针对性。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去探索规律。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门所出现的同类规律性问题并发现适用这类规律性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行政管理学具有个别性,公共管理学具有一般性。也正是因为行政管理都是围绕政府组织中出现的事务展开研究,所以管理方式就比较局限。而公共管理面向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门,具有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三)管理主体差异。

公共管理学注重的是公共部门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公共的资源,去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所有的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下都是平等的。即便是政府组织,也一视同仁。公共管理的也要求政府组织要管好自身,从而由内而外地提供给社会更为优质的服务,生产更多的产品。而行政管理学对政府组织寄与管理好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公共部门的行政管理事务的期望。公共管理侧重强调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与产品的责任与义务,而行政管理更加注重是政府组织的领头羊作用。

(四)适用法律差异。

因为行政管理更偏向于政府目标的执行,诸如立法、司法等。所以行政管理会更倾向于类似司法等的法律监督。而公共管理适用于普遍的法律下,社会公民的监督。

不论是公共管理还是行政管理,他们都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二者的研究范围来看,可以把它们的关系类比于数学里面的包含关系。这也是行政管理被列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的一个原因。从管理主体差异来看,有了行政管理的以政府组织管理为中心,再加上公共管理的研究所有公共部门的管理作为保护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中国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出更多的产品。从管理方式来看,公共管理研究的是适用于一般规律性问题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侧重的是研究政府目标的执行。本文认为,不必过分争论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差异,二者是彼此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关系,不能把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切分开。只要能为社会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存在即有意义。

[1]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9,8.

[2]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导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9.

[3]陈振明.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相关概念辨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9,7.

[4]帅学明.全国首届公共管理理论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9,3.

行政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行政活动的复杂性和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经验,决定了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科学的组织案例教学环节,促进行政管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20世纪初就被应用于法学、医学以至工商管理教学领域,其方法和理论日趋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行政管理学教学中,体现出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显示良好的教学效果。

1、行政管理学学科性质的要求。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优化、行政组织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治、行政监察、政府绩效管理、行政领导、政府职能转变、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方法是经验学习的首要工具和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按时间顺序客观记载下来,经过专业编排,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实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索战略理论框架变为现实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行政能力。

2、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要求。

行政管理是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行政管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行政工作面临多重矛盾,不同的解决方案对社会矛盾的调解,经济发展的推动,行政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产生了不同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展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掌握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理解行政管理真谛的目的。因此,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在结果预测和比较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

3、国内外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经验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方法已逐渐被应用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广泛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大量的案例分析训练为提高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如美国早在1948年由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撒拉克斯大学和康耐尔大学等组成了公共行政案例编写委员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

口号。

就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为了提升肯尼迪政府学院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技能,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在广大高等院校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丰富了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行政案例教学方法的引入,是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培训方法的重大变革,是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新型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成败,成功的案例教学是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的。

1、案例的精选与储备。

精心组织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建立案例教材库。行政案例的精选与储备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典型性。行政案例必须是反映行政管理实践某些或某类情形的代表事例,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案例资料能紧紧围绕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理论、方法、观点,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2)客观性。案例教学力图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行政案例应直接来源于行政实践活动,是现实行政情境的缩影。案例资料要真实可靠,情节合理、内容充实、引用数据要科学准确。

(3)启发性。案例教学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行政案例要针对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设计和选择,既要使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设计表现为具有体验性的解读,又要使行政管理实践创新与理论有机契合,引发不同观点、思考和争论。

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案例分析是严谨的考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精通案例材料,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预测并掌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2)案例思考题的设计要有讨论空间,营造多视角的思考路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3)组织若干案例学习小组,小组案例分析后,再以学习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应做好讨论的引导工作,防止学生分析讨论过程脱离主题,随意发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等对案例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度分析和联系社会的广度分析。

(4)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技巧,对综合性案例和复杂性的案例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创造平等和谐的案例讨论氛围。

3、案例的讲析与点评。

案例的讲析与点评是案例精选和案例讨论环节的必然延伸。案例讲析不是为了寻找“案例之解”,而是讲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与决策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案例点评要评判不同的案例结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他们在讨论中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反思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与提高。

1、案例选编的本土化问题。

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很多案例源于国外,由于行政环境的差异,国外的行政案例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困惑,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选择国内行政案例则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案例所蕴含的原理,深入了解中国行政管理的现状。但是,很多国内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未经过专业编写,启发性和可读性较差,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行政案例的本土化问题,需要行政学家、授课教师和行政实践活动者共同参与解决。从教师的角度看,案例选编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经过授课教师的再创作或再加工的重新编写,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断更新和丰富“案例群”,才能为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案例讨论的技巧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庸平和,不提倡公开质疑和挑战权威。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式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技巧至关重要。教师要用亲切、有感召力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感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宽容、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争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

3、案例教学的教师定位问题。

案例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行政案例教学活动的非结构化,教师教学风格和学识水平的不同,造成案例教学教师角色的多样化。成功的行政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扮演多种角色,如“设计者、主持人、仲裁者、‘魔鬼支持者’、同学以及法官等一系列潜在、模糊的角色”。作为设计者,教师要预先规划和设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作为主持人,教师要控制课堂讨论节奏和学习进度,引导讨论主题,创造热烈有序的讨论氛围;作为仲裁者,教师在案例讨论出现批评与争论时,将主题引导至问题的不同看法的解释和辩论上,而非人身攻击;作为魔鬼支持者,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独创之见;作为同学,教师要在讨论冷场时,提出焦点问题,参与讨论;作为法官,教师要对案例讨论全过程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善始善终,圆满结束。

4、案例教学的考核问题。

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核、案例讨论的发言考核、案例书面报告考核、案例考试考核。在“行政案例学习综合考核链”上,采用“分项记分、累计加总”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评定为主,这样有利于成绩的公平性和相对权威性。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论案,较好的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1]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9(3).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

21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任务必然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切实加强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必然选择。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行政管理的基本内涵,进而阐释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稳定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其使用范围都是很广泛的。无论是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还是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都被叫做行政管理。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专有概念,我国理论界普遍把“行政管理”定义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政管理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明确行政管理的实质,可以把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同公共机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等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明确的区分开来,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政府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行政管理的实质及其规律性;其次,行政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活动。明确国家行政活动的管理属性,可以把行政管理同国家的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区别开来,突显行政管理的“执行”功能,这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管理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和作法,提高行政管理的操作和技术水平;再次,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1、精简原则。

所谓精简,就是各级政府的规模要适度,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少而精。新时期坚持精简原则,一是机构、层次、编制定多少,必须严格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凡属重叠和多余的机构、层次、人员,一律合并和撤销。二是随着行政工作的发展,应把某些事务交给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去管理。三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工作制度,提倡科学方法,以降低国家行政管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统一原则。

所谓统一,就是保持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过程的完整统一性。任何国家都只能有一个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因此,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是权力下放,还是分级管理,都不能破坏国家行政管理的完整统一性。遵循统一原则,首先是要坚持行政目标的统一性,各级政府必须以共同的总体行政目标为基础,进行目标同一的行政管理。在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分解政府职能,建立政府内部的各层次和各部门,并依此明确它们的职、权、责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次是要坚持行政领导的统一性,实行首长负责制,形成明确的上下级行政领导关系,防止政出多门,多头指挥现象,保证各个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3、效能原则。

所谓效能,就是各级政府应具有迅速回应社会需要,高效率地实现行政目标的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是通过各个行政部门的行政效率体现出来的,而政府的各级组织及所属部门只有通过整体才能表现自身的效能。因此,必须按整体效能原则组合各部门和各单位,做到组合紧凑、职责分明、运转自如、便于指挥,成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有机整体。

1、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权限。

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事权不清,导致权限不明,职能交叉,既影响了行政效率,也损害了行政职能的发挥。党的十六大提出按照既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又要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依法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限,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新思路。依法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包括中央政府的专省权、地方政府的专有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共有权,使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有法可依。

2、继续推进机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逐步实现行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对分离,实行决策职能的核心化和集中化。通过科学规范部门职能,按综合职能设置政府机构,将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行政部门承担。同时要改革行政执行体制,建立综合执行机构,推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将分散到部门的行政权原则上收归同级人民政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设置精干、统一的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

3、健全公务员制度。

当前,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健全公务员制度要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一出发点和根本点。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改革的难点问题,重点抓好考试录用、辞职辞退、竞争上岗、轮岗、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和呼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又支持了推行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们于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4、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我国新世纪机构改革的重点。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政事分开必须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突破口,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步伐。要将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或者行政执行职能的事业单位,改组为行政执行机构。对承担政府交办任务、提供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实行宏观调控。对一般带有开发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逐年裁减财政拨款,逐步推向杜会。同时,要加快机关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步伐,把各部门所属的经营性后勤服务机构推向市场,依法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1]崔彦,吴成钢,代中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政法学刊。

[2]李金波,《试论加入wot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延边党校学报。

[3]陈东琪,《进一步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若干设想》。载《经济纵横》。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一

所谓人事行政,是以国家行政人员或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管理理论、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总和,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它的层次较高、范围较广,是一种组织人事上的全局关系的调整,属于人事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性质和运筹帷幄的战略意义。

毕业论文;市场的营销管理概括的说当今我国人事行政管理宏观管理观念薄弱,部门职能重叠,协调难度大,工作效率低;选入视野不够宽,用人机制不够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还没有普遍形成;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不配套。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机制不健全。

(1)选人机制缺乏民主。

(2)竞争激励机制乏力。

(3)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绩效管理缺乏系统性。

2、管理观念滞后。

(1)效益观念不强。表现为政府部门领导者的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普遍淡薄,毕业论文:企业管理意识不到进行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用效益观念来衡量公务员的调配使用,导致公务人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益低下,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法治观念淡薄。我国虽然已经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受传统封建专制和集权主义影响,“官本位”的思想依然严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容易形成裙带关系,造成一些优秀人才不能充分发挥才能,甚至还受到政治排挤与人身迫害。

3、体制不完善。

(1)管理体制不科学。我国法定的公务员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但因为我国实行党政双轨制管理体制,党的领导权、干部领导权与政府人事管理难以完全划分清晰,党委、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也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造成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重叠,分工协作关系也不够通畅。

(2)法规体系不完备。虽然国家对公务员的管理已出台并实施,较国家公务员条例也有了很大进步,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但全面贯彻落实有一个过程,难免出现新问题需要解决,并且缺少相关配套法规的延伸、补充或解释。

(3)职位分类不科学。分类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公务员分类就没有科学的公务员管理。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管理体制,在实际运作中,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分类过于简单、笼统、范围太小,职位分析不严谨;二是一般行政类公务员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没有区分。

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其管理方式必须随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其政府部门为适应经济变革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这些行政改革包括削减政府的规模、重塑政府的组织机构、开辟为公众服务的新途径等。但每次改革运动都是由文官制度的改革开始,尤其是在公职人员的招收、挑选、录用、培训等方面成效十分突出,而且正在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潮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新模式,探讨其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叉的课题。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其管理方式必须随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具体来说,我国近年来的人事行政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1、全面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2、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3、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总之,人事行政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以上的改革只是触及到行政制度中的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只有通过人事行政在制度、管理方式上的渐进改革,创造人才合理利用的良性流动机制,才能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二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对将来考公务员和从事行政管理方面工作的人有很大的帮助。自其发展至,有些发达国家已将行政管理学设成为一个独立的且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行政管理学在各种管理中都起到了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我国行政管理学起步较晚,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有进一步的发展,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关注理论发展和我国行政发展的实践。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分析研究了我国行政管理,特别是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注意学习国外先进优秀的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论模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反映行政学的发展,广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构属于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一般理论、主体、行政组织机构、过程、保障以及其目的,正确地发挥行政职能,科学地处理政府政务,提高工作办事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如下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的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

自学过行政管理这门课程后,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很好的管理好,有时对一些小事都处理得不是特别恰当,那时感觉自己很没用,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以后还怎么在社会混啊!然而,通过学习行政管理后才发现自己以前在管理上的不足,其实管理方面是有技巧的,只要抓住其中的技巧,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感觉还不赖。这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为自己以后进军管理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

总之呢,学习行政管理学,一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需要;二是适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三是当前改革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管理学经验,加深自我的政治修养,为共建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三

序号论文范围。

1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

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3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4范围:区域公共管理问题。

5范围:区域经济管理问题。

6范围:中国人口问题。

7范围:政府规模讨论。

8城市公共管理具体问题探讨(如:**市交通管理问题、**市垃圾管理问题)。

9城市形象与经营。

10城市化问题。

11城市综合执法体制问题。

12大部制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13网络条件下的公民参与。

14大学城的城中村问题。

15环境政策与环境伦理。

16社会福利服务: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

17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18非盈利组织管理研究。

19非盈利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20政府管制的边界、方式研究。

21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其社会承受力分析。

22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改革研究。

2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24政府的教育供给职能及其实现途径。

25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6教育均衡公平发展与政府责任研究。

27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

28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9城市治理专题研究。

30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31非营利组织研究。

33中国古代行政实践与行政思想研究。

36政治优先、经济优先、社会优先——中国60年发展路径分析:认识中国从政治挂帅到改革开放再到和谐社会转变的原因、历程和影响。

37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部门领导的影响研究。

38政府、非盈利组织和企业合作中的文化问题。

39当代中国的(省级、县级)干部升迁模式:当前关于干部升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公共行政领域对此视而不见或者缺乏方法基础,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分析一下经济学对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拓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

40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4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

4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43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主体提供、生产模式。

44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45非盈利组织架构的设计问题。

46组织中人际冲突的根源分析及其处理方式。

47公共组织中的上下级等领导关系分析。

48公共组织中的群众决策模式。

49公共组织文化分析。

50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51领导决策的理性问题。

52公共组织的目标选择。

53政策制定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4政策执行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5政策评估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6中国公共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7政策过程与公众参与研究。

58技术创新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9食品安全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60政策模型与中国问题应用研究(多源流模型、倡导联盟模型、创新扩散模型、政策网络模型、政策企业家模型,等等)。

61城中村、失地农民有关问题的研究;。

63范围:有关城市房价调控问题(请同学选择其中的'具体题目)。

64打算对某一层级政府的决策行为进行解释的研究(要求要用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

65地方政府会计管理-案例研究。

66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案例研究。

67公共预算。

68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69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模式研究。

70中国85后群体的激励需求研究。

71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研究。

72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73公共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74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比较研究。

75中国电子化政府推进的障碍分析。

76政府在非充分竞争市场中的角色研究。

77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公共品供给模式的比较研究。

78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79新闻监督与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80地方政府管理。

81公共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险)。

82政府监管。

84政府在地区发展差异中所扮演的角色。

85政府间竞争。

86产权界定与政府效率。

87共用品的私人供给。

88中国的知识产权保障。

89中国质量管理体制。

90中国扶贫问题研究。

91政府政策与吸引外商投资。

92中国经济发展与农民工问题。

93教育政策研究领域。

94文化政策研究领域。

95地方政府专业管理的绩效评估。

96社会福利服务的制度创新研究。

97慈善组织与制度研究。

98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

99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100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管理分析。

101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公共汽车服务外包研究。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四

行政管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所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常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或许今后我用不到这些知识,但是我仍然会努力加深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传统上以中央集权为主。因为国家土地面积广大,民族众多管理难度大。完整的中央集权体系在秦代开始建立。秦代富有开创性的制度创建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历史长达几千年。直到现在我们还受到秦代制度的影响。三公九卿制构成了中央政府的基本架构,往下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吏。往上是集行政、立法、司法于一身的皇帝,同时皇帝也是国家的人格化象征和某种程度上的精神领袖,这也是为什么宗教在中国一直依附于皇权生存。虽然如此,皇帝的权力还是受到相当的制约。

这种制约不是表现在明文法定上而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在中国传统是一个力量相当大的因素,这或许是农耕社会的保守性造成的。制约皇帝的是天,这个“天”是一个漫长时间里发展起来的概念。夏商周三代“天”还是代表一种神意,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民群众往往把无法理解的力量归咎于天,“殷人率民以侍神,歌舞以娱神”就是鲜明例证。周革商命以后“天”的神秘色彩有所减弱,民的作用开始得到重视。殷周易代是上古的一大转折。敬德保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等观念开始在政治生活中产生影响。其后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将之进一步发展为系统的儒家学说。汉代董仲舒又吸收阴阳家的观点将“天”的神秘性和民意相结合提出“天人感应”。至此制约皇帝的民意获得了理论上的合法性。在政府架构中也有对于皇权的刚性制约,西汉的丞相权力相当大,以至于光武帝建立东汉要用尚书台来肢解相权。唐代则通过三省六部制的行政命令审议复核来匡正皇帝的谬误。即使是明代皇权极大加强的情况下,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也表现出极大地勇气来对抗皇帝错误的命令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

近代以来思潮涌动,传统伦理道德、西方民主学说、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种.种倏乎即逝的主张都在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无论是上层精英还是下层老百姓都表现出一种对于未来前途的迷茫。令人目眩的科技在侵蚀着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组织结构,畸形的繁荣使一部分人纵情享乐道德沦丧,也使一部分人产生强烈的对未来的畏惧而对科技发出诅咒希望用传统来予以解救。但是传统道德已经在种.种方面被社会发展甩在后面。僵死的官方意识形态又不足以让新一代信服。如何走出第三条路从而完成传统与未来的妥协重塑中国人的信仰目前还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五

个人概况:

姓名:性别:男。

民族:汉籍贯:江西.赣州。

出身年月:1988年05月健康状况:良好。

通讯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

性格:

开朗幽默却不失沉着稳重。

受教育情况:

/9------2010/7电子科技大学。

2007/9------2010/7重庆师范大学(自考,行政管理学)。

担任社会工作情况:

学院外联部部长2007/9——2080/7。

学院拓展基地(重庆大垭口)小组政委。

个人工作经历:

个人能力及其他特长:

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熟悉行政公文写作.英语3级.跆拳道3级。

计算机能力:

获得重庆市计算机二级证书;精通办公软件高级;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等。

9000内审员;程序.金蝶erp应用等。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六

行政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行政活动的复杂性和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经验,决定了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科学的组织案例教学环节,促进行政管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20世纪初就被应用于法学、医学以至工商管理教学领域,其方法和理论日趋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行政管理学教学中,体现出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显示良好的教学效果。

1、行政管理学学科性质的要求。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优化、行政组织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治、行政监察、政府绩效管理、行政领导、政府职能转变、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方法是经验学习的首要工具和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按时间顺序客观记载下来,经过专业编排,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实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索战略理论框架变为现实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行政能力。

2、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要求。

行政管理是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行政管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行政工作面临多重矛盾,不同的解决方案对社会矛盾的调解,经济发展的推动,行政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产生了不同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展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掌握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理解行政管理真谛的目的。因此,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在结果预测和比较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

3、国内外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经验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方法已逐渐被应用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广泛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大量的案例分析训练为提高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如美国早在1948年由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撒拉克斯大学和康耐尔大学等组成了公共行政案例编写委员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口号就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为了提升肯尼迪政府学院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技能,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在广大高等院校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丰富了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行政案例教学方法的引入,是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培训方法的重大变革,是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新型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成败,成功的案例教学是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的。

1、案例的精选与储备。

精心组织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建立案例教材库。行政案例的精选与储备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典型性。行政案例必须是反映行政管理实践某些或某类情形的代表事例,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案例资料能紧紧围绕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理论、方法、观点,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2)客观性。案例教学力图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行政案例应直接来源于行政实践活动,是现实行政情境的缩影。案例资料要真实可靠,情节合理、内容充实、引用数据要科学准确。

(3)启发性。案例教学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行政案例要针对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设计和选择,既要使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设计表现为具有体验性的解读,又要使行政管理实践创新与理论有机契合,引发不同观点、思考和争论。

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案例分析是严谨的考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精通案例材料,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预测并掌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2)案例思考题的设计要有讨论空间,营造多视角的思考路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3)组织若干案例学习小组,小组案例分析后,再以学习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应做好讨论的引导工作,防止学生分析讨论过程脱离主题,随意发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等对案例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度分析和联系社会的广度分析。

(4)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技巧,对综合性案例和复杂性的案例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创造平等和谐的案例讨论氛围。

3、案例的讲析与点评。

案例的讲析与点评是案例精选和案例讨论环节的必然延伸。案例讲析不是为了寻找“案例之解”,而是讲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与决策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案例点评要评判不同的案例结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他们在讨论中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反思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与提高。

1、案例选编的本土化问题。

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很多案例源于国外,由于行政环境的差异,国外的行政案例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困惑,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选择国内行政案例则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案例所蕴含的原理,深入了解中国行政管理的现状。但是,很多国内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未经过专业编写,启发性和可读性较差,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行政案例的本土化问题,需要行政学家、授课教师和行政实践活动者共同参与解决。从教师的角度看,案例选编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经过授课教师的再创作或再加工的重新编写,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断更新和丰富“案例群”,才能为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案例讨论的技巧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庸平和,不提倡公开质疑和挑战权威。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式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技巧至关重要。教师要用亲切、有感召力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感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宽容、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争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

3、案例教学的教师定位问题。

案例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行政案例教学活动的非结构化,教师教学风格和学识水平的不同,造成案例教学教师角色的多样化。成功的行政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扮演多种角色,如“设计者、主持人、仲裁者、“魔鬼支持者”、同学以及法官等一系列潜在、模糊的角色”。作为设计者,教师要预先规划和设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作为主持人,教师要控制课堂讨论节奏和学习进度,引导讨论主题,创造热烈有序的讨论氛围;作为仲裁者,教师在案例讨论出现批评与争论时,将主题引导至问题的不同看法的解释和辩论上,而非人身攻击;作为魔鬼支持者,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独创之见;作为同学,教师要在讨论冷场时,提出焦点问题,参与讨论;作为法官,教师要对案例讨论全过程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善始善终,圆满结束。

4、案例教学的考核问题。

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核、案例讨论的发言考核、案例书面报告考核、案例考试考核。在“行政案例学习综合考核链”上,采用“分项记分、累计加总”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评定为主,这样有利于成绩的公平性和相对权威性。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论案,较好的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2]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3).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七

本人逻辑思维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较强,有教强的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思维反应敏捷,语言,织表达能力较好。普通话标准,达到国家二甲水平。计算机基础(对word、excel较熟悉,会熟练操作;目前正学习cad)、英语通过三级。为人态度认真、诚实、有责任心。本人在单位从事过办公室管理、行政管理、秘书、销售内勤等不同岗位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办公室行政工作很了解。我本人工作踏实,认真,具备一定的销售内勤方面的.经验,并且极富工作和团队精神,我性格开朗,乐于与人沟通,与同事见拥有良好的友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熟练的沟通技巧,能够协助主管人员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并得到了主管的的认可,我将继续努力,为明天的辉煌继续奋斗!

更多自我鉴定范文:fanwen/ziwojianding。

文章来源: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八

摘要:国家设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的职称制度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职称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荣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工作态度的一种肯定,想晋级的教师,没有一个不努力的,从职称设立初衷来看,是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职称制度却非常反感甚至抱怨,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是职称制度的定位不明确,也就是行政、学校及个人要职称干什么,行政管理对这个定位太多,希望用一个东西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事实却很难达到希望的效果,该文试分析在行政管理视阈下如何破解职称评定这一难题。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1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信息互联互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1)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2)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10):73.

[2]孔环,颜超,高慧.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5):4-5.

[3]李容.科研成果在职称晋升中的信号与甄别作用研究[j].科研管理,(11):14.

[4]李惠.关于优秀技术人才职称晋升中外语考试门槛的思考[j].管理观察,(29):42.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十九

一、人口变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人是人力资源工作的主体,外部环境中人口数量、结构、素质、迁移变动均会对企业人力资源事务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规模及其构成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定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从外部环境出发,在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和经营宗旨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2.人口素质尤其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人才管理决策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体现为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积极性,其影响因素有遗传等先天因素、营养因素、教育因素等。

3.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迁移人口的主体是劳动力人口。劳动力在地区及其行业间的自由迁徙行为在自动调节劳动力供需状况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员工自愿离职率的上升。

4.员工的人口学特征对传统和事务性的人力资源服务提出了特殊要求企业招聘的员工的职业意识及其行为如职业流动性、团体合作的能力、人际关系等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组织架构,以及绩效管理、文化创建等工作。

综上所述,人口作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外部人口环境的动态变化会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进而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的演变对传统和事务性的人力资源服务提出了特殊要求。

二、人口变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1.劳动力供给总体充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度依赖低端青年熟练工,在造成廉价劳动驱动型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为人力资源数量提供了充足的保证,同时,相对便宜的劳动力价格,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了绝好的机遇期。

2.劳动力素质结构失衡,人力资源错配问题突出按照企业不同用工的素质要求划分,可以将劳动力分为农民工、技能工人及管理和专业人才等三大类型。总体而言,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巨大,但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工人的劳动需求量较大,但供给不足;大学本科以上的人才数量较多,但供需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显现。

2.1农民工数量多、整体素质偏低,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总量在1.2亿左右。其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仅占14%,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5%,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农村劳动力只有不到5%,农村劳动力中96%的人面对高达64%的岗位却无法胜任。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庞大的“民工潮”的背后,企业处于合格工人难找的处境。

2.2技能型人才短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xx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结构中,技能型人员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比例明显偏低;而上海作为人才高地,也同样存在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在发达国家,20xx年高技能人才所占的比例已经到30%以上,上海只有6.2%,20xx年在高技能人才较多的公有制企业中,也只有12.1%。

2.3高端人才市场供给快速增加,低职高聘的人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据20xx年《中国就业报告》的调查统计,20xx年,城镇失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3.4岁,其中35岁以下的失业人员占失业人员总数的70%左右。“毕业后未工作”的占到全部失业的21%,该群体具有高中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占53%,年龄在16~24岁之间的占73%。

3.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职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依据20xx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xx年我国0-25岁人口中,独生子女已达1.26亿。一方面,特殊的成长环境,导致他们有更多的情感饥渴感,不少人敬业精神较差,吃苦能力差,承受挫折能力弱。

4.海外人才大量回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高层人才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竞争,而高端人才则已经成为国际争夺的对象。

5.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了企业社会保障的支出负担,同时银发人才资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焦点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女55岁、男60岁)比较早,因此人口老龄化在增加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和提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银发人才资源。

三、改善企业外部人口环境及应对企业外部人口环境变化的相关思考。

1.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逐步改善企业的外部人口环境。

针对农民工流动无序,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有序流动引导,尤其是加大地区间劳动力市场开放的进程,鼓励地区间建立劳动用工的合作机制,同时加大对使用农民工的企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执法力度,改善和提升农民工的劳动和生存环境。

2.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长期用工和合理开发人力资源,改善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的现状。

我国廉价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导致企业的盈利模式单一,生存环境紧张,从而也强化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如对劳动力超强度使用、过低的工资报酬,短期化的劳动合同以及很少进行岗位培训、大量聘用退休人员等。

3.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以应对外部人口环境的变化。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完善用人机制,是企业赢取胜利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的结果表明,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具有明显的智力优势,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4.企业应该配合政府,在开发人力资源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和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参与农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地流动;二是在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客观现实下,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二十

通过对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半年的学习,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要求高校着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所以这个选修课值得开设。该门选修课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多基本上有一定水平,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中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品质、能力和技能。

行政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伴随案例分析,视频,音频等),并从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增强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实效性。行政管理学在各种管理中都起到了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总之,短短半年的学习,其实用性,让我受益匪浅,这门选修课值得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二十一

行政管理学个人简历模板,本文来源于大学生个人/,以下为求职者推荐、行政管理应届生个人简历范文、行政管理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仅参考!

年龄:27岁学历:本科。

工作年限:6年婚姻状况:未婚。

户口:衡阳市。

居住地:广东省广州市近期任职:主任。

待遇要求:面议到岗时间:面谈。

希望地区: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

希望岗位:经理助理储备干部管理员。

自我评论。

某公司-10--07。

公司性质:服装/纺织/皮革。

担任职位:主任。

工作职责和业绩:

全面协助总经理处理公司内外事务。

1)对外协调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2)维护企业与重点客户的关系,安排客户来访接待工作,陪同总经理出席与企业有关的商务活动。

3)对内协助总经理制定战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及各阶段工作目标分解;

4)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督查决策落实情况,确保各项任务的准时完成;

5)跟踪公司经营目标达成情况,提供分析意见及改进建议。

6)起草会议纪要,跟进及落实和总经理有关的会议精神。

公司性质: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担任职位:助理。

离职原因:--。

工作职责和业绩:

1)协助上级执行公司年度行政计划,控制行政费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2)参与制定公司行政管理制度、完善和细化办公管理体系流程;

3)负责公司档案管理、证照年审、变更工作;

4)负责公司办公场地改造及日常维护;

5)监督管理公共环境卫生和环境安全;

6)参与组织大型会议、企业文化活动及各种后勤活动;教育经历。

最高学历:中专/中技。

专业名称:企业管理。

专业描述:5s和iso质量管理体系。

最高学历:大专。

专业描述:系统的学习了现代管理学,哲学,法学,及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描述:系统学习并掌握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当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前沿领导科学和管理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

培训经历。

培训课程:5s和iso质量管理体系。

专业描述:深入学习了有关5s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并对此有着相当的认识。

技能专长。

技能专长:

2年电子行业大型上帀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经验,3年大型服装集团企业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领导能力及出色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有较强的判断与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有良好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能独立起草相关文件。

语言水平:

英语:良好。

it技能专长。

技能:cl。

使用时间:一个月。

掌握程度:一般。

行政管理学论文篇二十二

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行政管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是基于总经理的领导下,由行政部门进行分工负责进行实施和操作,对企业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企业行政管理担负着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企业的技术、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等业务的发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本文将结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和特点,对其存在的不良作风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在企业发展中,行政管理具有服务和保障的作用,通过管理职能强化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树立与时俱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运行模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当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行政管理应有序的做出应对处理,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在企业运行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工作项目的顺利执行;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借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然后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为企业员工解决思想问题和现实困难,促进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经过快速的`发展,基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也面临着改革;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在企业行政管理中,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引导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发展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纵向性的特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进行是基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上级权威,如果上级行政机构没有一定的权力的和威望,就难以下达命令和指标等。而且,行政管理在企业中是否有效取决于下级职工是否服从指令、上级权利是否具有威慑力等因素,所以说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在企业运行中,由于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命令、指示等来对企业中的员工、财产、商品、服务、生产、营销等活动进行调整,配合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进执行,且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针对性,所以能够迅速发挥其管理作用。当行政管理通过相应的手段以及职工的思想政治观念实现管理目标时,则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回馈—调整—执行”的过程,不能发生滞后的现象。因此,当企业具有大量的日常经营活动和人事处理的工作时,这就需要行政管理发挥其及时性的作用特点。此外,同政府行政管理的层级制一样,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执行也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即通过企业上级的行政组织对下级工作进行指挥和协调,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具有纵向性的特点。

在当前的企业行政管理中,大体上存在着三种工作风向。一种被称为“机关作风”,相关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全不管不问,不了解或者无视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作用和特点,做一些表面功夫,与实际生产发展大大脱离,对企业运行的实际效果不能进行调整和管理,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且,在大多数企业行政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种工作现象: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业务根本不了解,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结果导致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对该给予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没有管理或者管理不当,对不该管理的却偏偏插手,从而引起其它工作部门的反感和排斥,长此以往,企业管理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本工作部门不够了解,使管理工作越来越脱离实际,而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越脱离实际工作情况,其他部门对其就越排斥,从而使企业内部发展出现问题。最后一种是“游击作风”,行政管理在企业中没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工作内容和高效有序的工作程序,使相关工作人员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各级领导的脸色来执行,没有有效的决策依据可参考,管理过程中员工们不好好工作,只顾勾心斗角,一旦遇到利益便你争我抢,而遇到责任和问题便相互推诿,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企业中的人、财、物等资源也无法发挥充分的作用。

1、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企业行政管理体系虽然经过很多次的调整,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快速改变,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人员配置混乱、企业行政机构臃肿、管理程序冗余复杂等。面对这些问题,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改革应从制度和结构两方面展开。制度作为工作进行的基本准则,要端正企业行政管理中的不良作风,首先要根据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规范人员及组织的工作流程和过程。根据科学的原则来建立一个合理而实用的行政组织机构系统,从而使行政部门在管理时能够明确职业责任和管理层次,明确各级行政机构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所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当行政管理系统正常运行时,能够使物资设备资源、财政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充分发挥的其作用,通过健全的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使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像自动机器一样自动运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

工作人员是企业行政工作的执行者,对企业行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持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首先,企业领导应加强工作人员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层次来看待行政管理工作的功能作用及其积极意义,消除“行政管理使企业发展的负担”的管理观念。只有先解决了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工作人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对行政管理工作给予重视。其次,企业要建立一定的考核体系,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评价,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委以重任和奖励。绩效考核是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根据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来判断工作人员的奖罚标准时,还需要从人才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科学手段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的效果、工作的效率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企业员工通过定期业绩评价,对岗位赋予的已完成的工作及企业的发展轨迹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更加努力。

3、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通常情况下,行政管理工作的定位就是服务,为企业发展而服务,因此,行政管理部门也是服务部门。行政管理员工首先要明确工作定位,然后再根据实际工作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在当前的企业行政管理中,其工作效率较低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管理方法过于陈旧僵化,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行政制度的遵守和行政命令的执行,难以调动行政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企业参考一些成功的企业管理方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入科学的行政管理方法,例如在成本核算、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通过科学的方法,并把服务精神和企业管理方法融入到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总而言之,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日常运行的重要部分,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对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然而,在目前的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良作风,例如权力集中缺乏制约、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行政管理方法陈旧僵化、工作人员能力良莠不齐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有效改善其不良现象,我们要建立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制度,明确其分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行政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林棋明。浅析企业行政管理改革中不良作风的改进[j]。经营管理者,2009,22:41.

[2]丁玉贞。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2:186.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440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