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是我们时代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守护地球家园而努力。如何写一篇思维敏捷的总结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旅行的攻略和建议,快来看看吧。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一
[摘要]通过对创意城市“3t”理论的分析,提出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创意人才、创意产业为核心构建创意城市。
并提供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和多样性的环境来吸引创意阶层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繁荣。
探讨了大学为创意城市与文化旅游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创意城市文化旅游“3t”理论。
专家萨斯基娅・萨森在《全球城市》一书中认为全球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力重合的地方,是全球性的制高点。
而要占据这个制高点主要靠城市的灵魂――即城市的创意。
21世纪是城市竞争的世纪。
这种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城市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创意的较量。
虽然中国在本世纪上半叶的迅速崛起是勿庸质疑的,然而中国的创意水平在世界各国(2005)中仅居第三十六位,因此如果仅仅靠“madeinchina”模式的超越终究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超越。
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巨大的关联带动作用。
然而传统旅游也因内容单调,方式陈旧,文化内涵不足,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高附加值的产业,将其与旅游产业结合,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含量,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氛围,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2002年florida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在区位选择方面的证据说明,过去是公司区位吸引了人,现在是有创造力的人口吸引公司。
公司将会搬到有创造力的人居住的地方。
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喜欢住在对技术(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宽松的环境(tolerance)三因素排名很高的城市,他提出了著名的3ts理论。
florida认为创意城市有三个特征,即要有创意人才、创意阶层与宽容的城市文化,即创意人才与创意阶层、技术与创意产业、宽容与创意城市。
1.人才与创意阶层。
在创意时代人力资本或者人才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能够快速地动员这些人才和资源把创意转化为新商业产品。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二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在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后,一些传统文化被当做阻碍历史发展的精神枷锁抛弃,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度出现与现代文学隔离的现状。在21世纪的今天,发扬传统文化是国力的体现,在现代文学中体现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学发展的新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学;批判;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民族特色和民族风貌的集中体现。目前,尽管世界的发展正朝着全球化迈进,但东方人和西方人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东方人的内敛含蓄和西方人的外向粗犷并没有随着全球化发展而改变。尽管同为东方人的民族特征,但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也明显不同,像中华民族和邻近的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民族相比,虽然都具有内敛含蓄的相同点,但民族区别还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同的传统文化在不同民族体现出来的不同印记。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但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思想,还包括佛教、道教思想,这我还是广义的传统文化,如果细分起来,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古诗、古文、诗词、国画、医学、戏剧、民族音乐。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从社会层面上可分为宫廷文化、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从社会功用来分,还可以分为名号文化、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限于汉民族文化,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在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的信仰有关。从信仰来看,我国汉族人民和大多数民族信仰佛教和道教,这样就形成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但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像西藏地区藏族人民信仰的喇嘛教、回族人民信仰的^v^教以及部分民族信仰的萨满教、__,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它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被人们一代一代继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正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像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关于婚姻方面的“问名、纳彩”等文化形式,以及结婚典礼中的拜天地仪式,在当前的社会中逐步被西方神父证婚仪式所代替。而一些传统的文化游戏,像充满文化气息的对对联、猜灯谜等高雅活动也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除了在生活中体现,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加以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学中的体现。
我国的传统文化能流传至今,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之外,更多的则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我国的文学作品是以诗歌开始,然后发展到散文、戏剧、小说这些形式。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祭祀等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哲学得到了告诉发展,“诸子百家”用他们的散文记录了自己的思想,使后人了解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内涵。到了汉朝,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我国的文人都是用儒家思想来作为行事标准。这种文化思想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儒家思想对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品德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天下太平是每个人的最终理想,因此“文死谏,武死战”成为一种最伟大的献身。一些有抱负的文人就将忧国忧民的思想写进了他们的诗歌中,这些诗歌在《乐府诗》和“建安七子”的诗歌中体现为对战争的不满;在太平年间,诗人们希望人们安居乐业,所以对于国家用人制度、赋税政策造成的内乱忧心忡忡,这种思想从魏晋时代的鲍照、左思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宋朝的范成大、范仲淹的诗歌中。他们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因为儒家思想的最高准则是“平天下”,因此对于国家完整看得高过自己的生命,对于维护国家的尊严也超出了自己的生命的爱惜。因此才有苏武北海牧羊十八年不变节,辛弃疾的“栏杆拍遍”的愤慨,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牵挂,才有南厓海战后的十万军民跳海为宋帝殉葬的壮举,才有后来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的不屈。进入元朝之后,我国的戏剧得到了高度发展,一些生活趣事,历史典故被编成戏剧广为流传,这种老少皆宜的文化形式不断传承了历史文化,还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礼仪文化进行了传播。进入明朝以后,小说又得到了空前发展,当时的小说种类繁多,不同题材的小说都宣传了不同的文化,像才子佳人小说中,大量的诗词唱和,表现了封建时代男女相爱的含蓄委婉;而流传后世的《三国演义》不仅宣传了儒家的忠君思想,还将我国的古代军事文化做了细致的描写;《水浒》宣扬的是我国的侠义文化;《西游记》则是描写了我国的佛教文化。我国明清时期的戏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像戏剧中对于爱情的描写都是突出忠贞不移,在极端情况下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倾向,像《桃花扇》,将个人情感和国家民族气节结合在一起;而《清忠谱》则是为正义,为尊严不惜牺牲个人性命。这个时期流行的小说也是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忠恕、信义、仁义为主,除了四大名著,像《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这些在民间广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宣传的是朋友之间的仁义,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主题。《金瓶梅》和《红楼梦》虽然描写的是家庭生活,没有直接歌颂仁义,但对于两个大家族走向衰败时,那些落井下石的背义之人还是进行了讽刺。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现代文学是从五四运动之后开始的,以现代白话文写成的诗歌和戏剧、小说,它们和古代文学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有较大的区别。现代文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个从隔离到传承的过程。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隔离。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在我国民族处在落后、衰微的状态之下,一代热心青年在为民族为国家的落后深感痛心的同时,在积极寻找落后的思想根源,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几千年来思想体系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准绳的体系之上造成。因此,五四运动在文化上对我国的儒家思想进行的彻底否定,将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引进到中国。五四运动之后的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隔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式上,用白话文代替了八股文,用现代诗代替了律诗。另一个是在表现内容上,现代文学受西方影响,表现的是人物个性和命运,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和节操对人性的压抑进行了批判。与此同时,现代文学摈弃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引进了西方一些思想家的哲学思潮,像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这种隔离在上世纪前半叶表现得还不明显,在新中国建国之后,尤其是“”时期,现代文学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隔离现状发展到了彻底否定的地步,不仅否定了儒家文化,也否定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好在这种状态随着“”的结束得到了改善。
2、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现代文学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隔离状态,但由于作家的思想观念不同,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落后,但也有一部分作家在作品中用现代的文学眼光来传承传统文化。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以反映湘西地域文化为主,他的代表作《边城》就将我国传统的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的“和”“仁”“信”等思想通过小说反映出来。巴金的《家》《春》《秋》是用批判的态度来描写封建家族,但对于封建家族方面的文化也有所涉及。在张恨水的系列小说中,通过对生活在下层的民间艺人生活的描写,将我国的民间曲艺和家族文化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的是^v^时期一个大家族的遭遇,其中对于国家兴亡的关心和我国古代作品中对于国家兴亡的看法是一致的。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通篇都充满了传统的佛教思想,将爱护生灵,体现童真作为表现主题。叶圣陶等人的作品也同样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我国古代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相似。解放后,赵树理写的一系列“山药蛋”派作品,像《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作品,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结束后,我国的文学创作在思想上得到了彻底解放,文学作品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出现了大批既有现代文学特点又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像莫言的《红高粱》,内容是反映国家兴亡与个人的关系,但表现方式上又综合了西方的文学表现手法。阿来的《尘埃落定》,表现的是我国藏族土司文化小说中有大量的佛教文化的表现;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反映的是“民族的秘史”,涉及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精髓,而白鹿两家秉承的“耕读传家”的治家传统以及家传的“修身齐家”的人格理想都对儒家思想做了诠释。在当代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籍作家迟子建,她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反映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生活,其中对于鄂温克的历史、生活现状以及他们信奉的萨满教都做了详细描写。《伪^v^》则是将伪满时期的下层百姓作为表现对象,表现了东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在她的所有作品中,都是以表现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向世人展示了东北黑土地上的特色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一些著名作家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上来,像王蒙对老子的研究,刘心武对《红楼梦》的研究。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学对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作用,离开了传统文化,文学也失去了民族特性。
[参考文献]。
[1]骆素青,刘义婧,赵秀忠.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j].中国宗教.2011(07).
[2]翟文铖,杨新刚.“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0(01).
[3]^v^发.重探60年五四文学革命研究的误区———质疑“彻底反传统文学”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三
据国家旅游局对较大旅游安全事故的统计,2006年至2009年,国家旅游局共收到各地报送的涉旅突发事件211起,造成540多人死亡、1650多人受伤。2010年前10个月,共收到各地报送的涉旅突发事件38起,造成111人死亡、340人受伤。可见旅游需要保障。虽然旅游保险应需而生,却得不到充分的关注。为切实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深化“旅保合作”,国家旅游局、中国保监会决定在2011年6月27日-7月3日开展“旅游保险宣传周”活动,并将其纳入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总体安排中。由此可见,旅游保险已经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然而,目前旅游保险业在中国仍正处于探索阶段,旅游保险商品稀缺、还不成熟不完善,同时国人对旅游保险的认识还很模糊,旅游保险需求不足。
本文以投保主体为建立旅游保险商品体系的主要依据,便于进一步明确旅游保险商品开发的范围和类型,为旅游保险商品开发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也为旅游保险有针对性的实施营销策略奠定基础。
一、旅游保险的概念界定。
根据旅游的含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对保险定义,笔者将旅游保险的概念界定为:旅游者、旅游企业或其他投保人,根据旅游保险合同的约定向旅游保险人支付旅游保险费,旅游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证金责任,或者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时承担赔偿保证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旅游保险的投保人可以是旅游者个人、旅游企业,也可以是其他相关个人或组织;被保险人通常是旅游者或相关旅游从业者;保险标的是旅游保险合同中规定的旅游者或相关旅游从业者自身及其财物;保险人目前主要是保险企业;受益人一般是旅游者或相关旅游从业者本人或其指定的其他受益人;保险方式为旅游保险合同。
二、中国旅游保险商品发展简史及现状。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办理旅游保险商品业务,但是旅游保险商品以旅行社责任险为主。直到1999年中国人寿保险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旅游意外保险》条款,随后其他保险企业纷纷仿效,旅游保险渐成规模。2004年留学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创办了“穷游网”,联合全球领先的安联保险集团和世界最大救援机构之一:蒙迪艾尔,为全球的穷游网网友出境旅游提供旅游保险服务。这是中国专业旅游保险商品探索阶段的开始。
目前,旅行社责任保险虽然仍是中国旅游保险市场的主要商品,但各保险企业已竞相推出不同种类、不同保障范围和程度的旅游保险。例如中国平安保险推出的旅游保险有境外旅游保险-快乐旅程e款、国内旅游-自助游保险、国内旅游-户外运动保险、国内旅游-自驾游保险。其保障项目包括意外伤害、意外残疾、意外身故、医疗费用补偿、紧急医疗救援、高风险运动、旅行延误、履行期间家庭财产保险、行李托运损失、随身行李损失、旅行票证损失等多种类型。
这些旅游保险品种多以旅游类型命名,但保障项目的重复性大,而且保障标准和程度参差不齐,保险内容和保障范围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旅游保险商品繁多杂乱、鱼龙混珠的局面。因此,旅游保险商品市场亟待整理、规范、扩充和完善。
三、旅游保险商品体系初探。
1、旅游企业投保的旅游保险。
由旅游企业投保的旅游保险主要有:旅行社责任保险、旅游交通保险、旅游餐饮保险、旅游饭店保险、景点景区旅游保险、购物场所责任保险、娱乐场所责任保险、会展旅游保险等。以上旅游保险中,除会展旅游保险之外,保险其投保人是各旅游企业;被保险人及受益人均是旅游者以及受旅行社委派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其保险标的有所区别:
旅行社责任险的标的是旅行社在组织、接待旅游活动中,由于旅行社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导致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
娱乐场所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娱乐场所经营者在其经营的娱乐场所内,因疏忽或过失造成其接待的被保险人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购物场所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购物场所经营者在其购物场所内,因疏忽或过失造成其接待的被保险人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包括由所购物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损失)。
景点景区旅游保险的保险标的是因景区(景点)的疏忽或过失发生意外事故,造成景区(景点)内接待的被保险人(包括根据景点的规定享受免票待遇的旅游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旅游餐饮保险的保险标的是餐饮经营者在其餐饮场所现场提供与其营业性质相符的食品时,因疏忽或过失造成第三者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或人身伤亡。
旅游饭店保险标的是在饭店场所内,因饭店经营者疏忽或过失造成接待的被保险人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旅游交通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在乘坐承运人提供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指客运飞机、客运列车、客船、旅游大巴车)的途中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会展旅游保险的保险标的是展览会的举办单位(含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或参展单位、或场馆单位、或承揽施工单位等与展览活动相关的其他单位,或上述单位雇请的人员在会展场所进行展出工作、装卸展品、运转机器以及其他与展览相关的活动中,因疏忽或过失引起的下列各项损失或费用:(1)对于所租用展览场所的建筑物、各类固定设备及地面、地基的损失;(2)由于所雇请的工作人员的人身伤亡引起的抚恤金、医疗费和其他有关费用;(3)由于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所引起的抚恤金、医疗费和其他有关费用。
2、旅游者投保的保险。
由旅游者投保的保险主要有旅游产品保险、自助旅游保险、自驾旅游保险等。此种类型的旅游保险商品被保险人是旅游者自身及其财产;受益人是旅游者本人或其家人。
旅游者保险是为游客提供旅游风险保障的一系列保险产品之总称,如旅游意外险等。对于以下游客在旅游期间可能遭受的风险:因遭受意外伤害、突发急性病等情况造成身体伤害风险;因遭遇航班延误、证件遗失等事件造成旅行不便风险;因随身财物被盗、住宅发生火灾等原因造成财产损失风险;因突发事件需要紧急救助支持等。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负责给付保险金及提供救援服务。
自助旅游保险是为自助游游客提供的、以突出自助游期间风险保障的一类旅游者保险。由于自助游拥有自行设计线路、自行组织的特点,因此游客可根据行程中涉及的活动、地区以及容易发生的风险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或选择支持自选方式购买的产品来自行设置保险方案及保额。
自驾游旅游保险是为旅游者自驾车外出旅游时面临日常行车的风险外及一些特殊的风险时,提供保障转嫁风险的保险类型。旅游者可以根据日常行车性能、对复杂的路况熟悉程度、旅游线路拥挤程度、高速公路上重大交通事故发生概率高低、旅游目的地治安、气候、地理情况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
3、相关旅游从业者投保的保险。
相关旅游从业者投保的旅游保险主要指旅游意外险。
相关旅游从业者出团离不开事故多发的汽车,离不开灾难最严重的飞机,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份危险系数极高的工作,非常需要多一份保障。笔者建议相关旅游从业者除了具备基本的五险之外,还可以投保旅游意外险。旅游从业者投保的旅游意外险与旅游者投保的旅游意外险基本相同,只是旅游者的旅游意外险有时间限制,而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意外险没有时间限制。
四、小结。
以上旅游保险商品体系是笔者个人意见,仍需补充完善,尤其保险公司应进一步调查研究具体可行旅游保险商品,完善旅游保险商品体系。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四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3、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4、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5、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7、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8、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9、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10、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11、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3、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
14、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5、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6、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17、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18、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1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20、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22、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5、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6、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8、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9、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0、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2、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33、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34、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6、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37、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8、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9、积极吸收各国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1、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42、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4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44、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45、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46、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47、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49、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五
在明代贵州地方官学的体系中,包含有府学、州学、县学、司学及卫学.而卫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明代贵州,府一级均设有学.永乐十一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时,贵州领有府八,州一,县一,宣慰司一;后领府十,州九,县十四3.这其中各府州县司虽还略有变置,在明末基本稳定下来.相应的各府州县司学的设置亦存在一个变化的设置过程:贵州宣慰司儒学置于洪武二十五年4,永乐五年时设有湖广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儒学5,由于永乐十一年时将二宣慰司地改置八府,隶属贵州6,于是分别于永乐十一年设思州府学,永乐十三年设思南府学1,至于八府之中的剩余六府:镇远、石阡、乌罗、铜仁、新化、黎平,于永乐十二年十月下诏设六府儒学2,但宣德九年时,新化府废,将其所领俱属黎平府3,正统三年又革乌罗府,所属归入铜仁府4.此后在剩余六府基础上又增四府,分别为:程番、都匀、安顺、平越.程番府学于成化十一年设5,后改贵阳府学6;都匀、安顺、平越三府学则分别由原都匀、普定、平越卫学改置而来.至于州一级,永乐十三年将贵州普安安抚司改普安州,隶贵州布政司7后,永乐十五年亦将原普安安抚司儒学改为普安州儒学8;定番州则先为程番府学,在程番府移入省城改贵阳府学之后,万历年间于其原中峰书院故址上另建州学9;黄平州学则于万历三十一年增设10.其余六州:镇宁、永宁、广顺、开州、麻哈、独山均为附学11.十四个县中,婺川县于嘉靖十九年建学12;印江县学由郡人御史萧重望万历二十七年题,郭子章会同御史宋兴祖覆题建13;新贵县学则于万历二十八年由郡人御史李时华题,万历三十一年增设14;永从县儒学隆庆间建,但在万历六年时巡抚都御史严清、巡按秦时吉题革15;湄潭县学于万历四十八年建16.其余九县:、安化、镇远、施秉、龙泉、贵定、清平、铜仁、余庆则没有建学.可见在明代贵州境内,府学教育发展尚属良好,十府中均有设学,而州学及县学则发展较为落后,九个州中仅有三处设学,十四个县中即便加上后被废置的永从县学,也仅有五县有学.卫学相较之而言,总数上和府州县学相当,在明代贵州都指挥使司所属的二十个卫中,除贵州卫、贵州前卫附学贵州宣慰司,永宁卫附学永宁宣抚司,普安卫附学普安州,镇西卫附学威清卫外,其余各卫均设有学,所占比重大.再比照时间,可以发现州学及县学大多在万历年间所设,而卫学则多设于宣德、成化年间.若以万历年间为段限,在此以前,贵州官学中卫学的数量实多于府州县学数量.
设学的比重较大,数量占有一定优势,再加上卫所中迁戍的军士多来自中州等教育状况相对良好之地,生徒具有一定教育基础,使得卫学的教育状况较为良好,其在科举中式中亦有突出表现.参照明代贵州最晚编纂的一部通志——万历《贵州通志》中的科举中式情况,在该书成书以前,贵州共有举人一千一百四十五人,其中贵州宣慰司学占了二百八十六人,为全省之冠,永宁卫附永宁宣抚司学,占了一百零九人,其余各卫学共有举人四百零一人,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一,科举优势也十分明显.
在地理位置上,卫学也具有着优势.其依卫所而分布于省内的主要驿道上,交通相对便利,更利于文化的传播.贵州驿道在元代时就已开始构建,明代主要是在其基础上加以维护增修,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即谕水西、乌撒、乌蒙、东川、芒部、沾益诸酋长曰:“今遣人置邮驿通云南,宜率土人随其疆界远迩,开筑道路,其广十丈.准古法以六十里为一驿.”1,洪武二十一年在“湖广五开至靖州置驿十二”2,洪武二十四年又“遣官修治湖广至云南道路”3.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为由湖广经贵州到达云南的驿道,“云南、湖广之间,惟恃贵阳一线”4,其由湖广辰州过镇远经贵阳、安顺斜跨贵州全省,由亦资孔驿入云南.若以贵阳为中心,又可被分为湘黔和滇黔两段.平溪卫学、偏桥卫学、兴隆卫学、清平卫学、平越卫学、新添卫学、龙里卫学、威清卫学、平坝卫学、安庄卫学、普定卫学、安南卫学均密集的分布于这一干道之上.而赤水、毕节、乌撒则控扼由四川经贵州到云南的通道,其由“云南沾益州而北,道乌撒,越七星关趋毕节,而后臻赤水、永宁”5到达四川,相应的这三所卫学亦分布于这条驿道之上.由贵阳经都匀到达广西的驿道上则分布有都匀卫学(后改府学).五开、铜鼓卫学则位于由五开到靖州所置的驿道上.最后设置的敷勇卫学亦处在省内通道奢香所开的龙场九驿上.设于驿道之上的卫所可以保障驿道的畅通,而驿道的畅通则又为卫所间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利于卫学的发展.府州县学则略有不同,由于府州县主要针对当地改土归流而设,地理位置上多位于苗蛮众多的山区,王杏对此有概括性描述“卫所衙门设居冲路,而府州县司则当山谿深峻之间,林菁蒙翳之处”6,其深入苗区,远离交通要道.如黎平府“中有九股黑苗,聚落于古州等自古不服中国,今为仲家诱出,焚略边境,黎平受害特甚”7;石阡府“万山包裹,独处诸郡之中,不和他省接壤,旧志所谓地非四达,鲜有贸易者也”8;独山州更为严重,“荒凉触目,四面苗彝,凡州中所行,辄皆棘手.钱粮、讼狱无一不问之土司也.宪章典故,毫无足征也,州牧惟尸位而已”9.嘉靖年间的思南、石阡等府则尚还“道理迂远,原无驿递衙门”,后因抚巡官议题才添设兵备一员于思南府驻扎10.区域的不便对学校的设置和发展也产生了障碍,府州县中多数未有设学,即便设置有学也可能废置.如黎平府属永从县学,隆庆年间建成之后旋而被废,广西的荔波县学(今属贵州),亦因生员“皆苗蛮、傜、僮鴃舌之徒,教养无成,不堪选贡,徒费民供,无益国家”而请罢学11.卫学较之而言,由于处于交通要道之上,更容易和外地进行联系,尤其在卫学主要分布的湖广通往云南的驿道,为省内主干道,“往来者多”12,其间不乏谪戍文人,使得这些地区有更多机会接受中原文化浸染,再加上卫所本来即是外地汉人迁谪的主要接受地,办学基础更为良好,易得开风气之先.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明代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明朝皇帝个个都是奇葩方面论文范文。
辽宁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摘要:文化是以地域为单位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文化资源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的一般性资源。而地域文化资源除具有文化资源的共性以。
结合地域文化五常大米包装摘要:包装对宣传商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包装设计能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一接触就感受到共鸣,产生购买欲望。商品。
地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促问题摘要:任何一所高校所处的地域都有其较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关系。文章以黑。
地域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途径文化是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不同地区的文化又带着独特的地域特征,随着旅游业的深化发展,地域文化与旅游产品的关系逐渐紧密。在地域文化转化为旅游。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六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宁波东钱湖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利用旅游文化营销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区域的文化定位分析,形成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同时通过统一的旅游文化产品研发与整体文化营销,加强对区域旅游产业的推进发展。
一。东钱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宁波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东钱湖作为海迹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湖。
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一周约45公里,全湖面积为20平方公里左右,比杭州西湖大四倍。
东钱湖周围众山并列、秀峰峥嵘,千姿百态;众山众水汇成烟波浩淼的东钱湖。
因而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之称。
随着多年来东钱湖地区旅游产业建设的发展,已开发了陶工岛、小普陀、野生动物园等多个景点,以及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等“钱湖十景”。
东钱湖离东部新城的距离将缩短至10分钟,离老城区的距离将缩短至20分钟。
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由此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宁波东钱湖而言可见一斑。
二。目前东钱湖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旅游发展统一规划。
从东钱湖旅游产业布局可以看出,目前东钱湖地区已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但这些设施分布分散,而且功能较为单一,良好的湖光山色中错落了不少湖景别墅,这些别墅大多开发利用了一线湖景土地,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城市配套。
同时如果从产业结构来看,旅游产业在东钱湖仍处于弱势,东钱湖镇上仍处于乡镇经济阶段,家庭作坊式制造业居多,各类基础设施仍无法充分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各项需要。
(二)旅游产业链不够完善。
以现代旅游业中旅游核心竞争力=自然风光+人文资源+观光购物+主题产品+特色娱乐这一五要素而言,目前东钱湖地区的主要旅游吸引力还仅在于五项之一的自然风光,即处于旅游产业的观光旅游这一初级阶段,大部分游客旅游时间处于周末或节假日阶段,平时很少,旅游逗留时间短,很少超过两天。
旅游产品体验度不够,娱乐、购物、餐饮等相关旅游特色产品缺乏,除钱湖鱼干、土家菜点之类的初级旅游产品外,游客来东钱湖旅游后没有可供选择的特色旅游产品。
并且旅游文化资源发掘不足,没有充分挖掘东钱湖地区的“佛家文化”、“南宋石刻文化”、“福泉茶文化”、“商文化”、“官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造成旅游文化吸引力不足,缺乏文化底蕴,缺乏从文化上吸引旅游者二次观光的旅游动力。
(三)重大旅游项目少。
基本上平均一年不到一个大项目,旅游接待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又拖累类旅游产业发展,使整体旅游产业处于既不能发展二产、三产发展速度又低于期望值的尴尬境地。
(四)旅游营销缺乏统一协调。
没有独立的旅游公司与旅游直通车,没有统一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最终观光客多于休闲度假客,旅游产业有环无链,产业规模效应无法显现。
三。利用旅游文化营销方式推动东钱湖旅游产业发展。
游客让渡价值的大小是决定游客是否满意的基础,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从拥有和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价值与为取得该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成本之差,旅游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可赢利地创造顾客价值,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挖掘景点文化价值,重塑景点品牌形象,是旅游营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提高游客让渡价值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增强旅游景点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那么针对宁波东钱湖区域,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旅游文化营销方式呢?
(一)找准区域旅游文化定位。
阿育王寺为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中外。
深入实际,组织民众起堤堰、决陂塘,疏浚水道,留下了众多古湖工水利遗迹,南宋史氏家族因匡扶正义、铲除奸佞而声名远播,留传下“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的佳誉美谈。
其余如商文化、佛教遗产文化等都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色,各文化要素互相结合,形成了集多种文化特色于一体的东钱湖特色区域文化。
(二)推出特色文化产品。
目前东钱湖特色旅游产品不多,只有在找准文化定位后,才能推出附加值高,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如仿制石雕、福泉茶酒、佛教文化产品、钱湖鱼干虾干、特色农产品等,而这些产品靠个体农户或企业是没有力量推出的,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统一协调,组织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研发,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形成东钱湖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不同文化品味中吸引多方面的旅游客源,有效形成旅游地的特色文化魅力产品。
(三)加强文化营销推广整体性。
如果导游的解说不到位,没有将景点的文化内涵有效地传播出来,容易给游客造成“该景点不值得一看”的误解,这对景点的产品价值和形象价值无疑是个不可估量的诋损。
因此,在旅游文化营销推广时不但设计开发要符合游客的需要,而且在游客游览和欣赏的同时,要以适当的方式将景观隐含的文化价值揭示并传播到游客中去,使游客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景点的价值。
这就要求景点的开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在统一领导下运行,由于景点与旅行社间的特殊关系,景点在考虑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人力资源优势时,可以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即通过控制一个关系专用性旅行社来控制导游,从而加强文化营销的推广整体性,提升景点的游客价值。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汝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佟君,赵建坤。导游文化知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3]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杨古城。龚国荣。南宋石雕[h]。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5]舒卫英宁波发展市域经济与旅游产品布局研究[h]。宁波:经济论坛,2007.
[6]袁颖宁波东钱湖南宋佛教文化遗产及其可持续性利用[h],宁波:宁波党校学报,2007.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七
早在1977年,旅游人类学家valenesmith主编的。《hostsandguests:theanthropologyoftourism》一书中,指出,旅游中“主人”和“客人”两种文化的接触和交往(尤其是西方旅游者与非西方主人的交往),使得两种文化在不断的借鉴和适应中走向趋同。
旅游者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原有的文化带到了旅游目的地,影响了当地居民,也对自身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是人们为了休养、娱乐和运动等目的,离开日常生活范围所进行的暂时性的地域空间移动。
由于传播的双向性特征,旅游者负载着原有文化内涵,前往相异空间,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
其次,旅游是一种基于愉悦的、跨越地理空间的人类行为,它的跨文化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跨文化传播。
它是一种接触“真实世界”而非“媒介世界”的直接传播方式。
它是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亲身的、直接的、互动的、即时的、感知的交流与传播,而不是那种通过媒介来间接、外在地获得真实世界映像式的交流和传播。
因此,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基于人际交流的传播形式,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
而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则以新的角色活动于新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不受其原有身份的约束,但却无法脱离自己的传统文化习惯,并要把自己的文化传播至目的地。
第一,旅游满足了旅游者的文化需求。
旅游活动实质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以精神需求为主的。
例如,居住在舒适宽敞的洋房里的欧美人为了满足旅游者对异域古昔生存方式的体验的心理需求喜欢住一住北京的四合院或云南的傣族山寨。
走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难免会来两串“糖葫芦”加两块“油炸臭豆腐”。
旅游者在进行这一行为时决不会将其作为一种维生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异己文化现象来看待和体验。
第二,旅游实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之间的交流。
在同一旅游群体中也许会有来自不同地域的旅游者。
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聚集在一起进行旅游活动,难免会发生文化上的碰撞和冲突。
比如,经济发达沿海城市的游客和西部地区的游客,北方游客和南方游客,外国游客和中国游客,国际团队中的不同国家的外国旅游者,在饮食、生活习惯、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上总会有所差异。
文化差异导致不同旅游者之间行为方式的模仿,来自发达经济地区的旅游者的物质优越感和文明的言谈举止可能会引起其他旅游者的效仿。
经广大研究者表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具有明显的挥霍倾向。
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其他旅游者消费行为示范作用的影响。
首先,对客源地文化的影响。
旅游者从旅游地回来,旅游者根据自己对当地文化的认知、体验而向他人或自身社会转述而形成的文化传播对自己经历和旅游地风光人情的转述、回忆和主动进行的文化传播。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八
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其整合目标,应是在龙舟文化的主题形象指导下进行资源的联合开发,做到主题突出、彰显特色。
艺术体育旅游产品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处于不同时代,属于不同文化背景,但能优势互补、互为依托,服从于龙舟文化、龙舟精神这个主题的旅游资源进行多元整合,以减少竞争加强合作,提升整体形象和吸引力,促进汨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二、整合原则。
(一)突出独特性原则。
“特色”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一个地区旅游开发发展的生命线。
龙舟竞渡在我国江南水乡是比较普遍的,汨罗的龙舟文化旅游资源要在群芳中脱颖而出的话,还得在“特色”二字上下功夫。
要突出汨罗龙舟文化资源的“源”与“原”的特色,强调其千年之“源”与“原”汁“原”味,把龙舟文化打造成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而,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在开发中,突出汨罗地方特色,树立精品意识,多层次、多角度、多色彩地生动形象地展示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内涵。
(二)突出主题形象原则。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档次的提高,主题旅游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无主题旅游。
那种把彼此毫无联系的几个景点强行纠结在一起,让游客在互不相干的景区之间来回奔波的旅游项目,已越来越遭到人们的摒弃。
由于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旅游开发更要注意突出文化主题。
主题是一个旅游区的生命,没有主题的旅游区,游客看了之后就不会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同样要突出“龙舟文化”的这一主题形象,那么区域内旅游资源就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整合,以打造龙舟文化旅游形象品牌。
推进旅游资源整合进程,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和线路,同时还要充分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在海内外市场上树立龙舟文化独具魅力的旅游形象。
(三)强调文化内涵。
文化是当今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开发注重的是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在旅游资源规划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好“文化”文章。
全面详实地搜集关于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渊源、历史变迁、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民俗民情、遗迹遗址、节庆活动、文物特产、名人轶事等资料是龙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首要工作。
因而,设计活动项目既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避免迎合部分游客心理而落入低级俗套,又要使人们易于乐于接受并参与体验。
(四)以市场为导向。
开发文化旅游关键是要引导不同文化群体从不同角度欣赏旅游文化,绝不是鼓励“孤芳自赏”,而要善于吸引人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旅游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得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协调一致的综合效益。
规划时要充分调查市场需求,选择目标市场,开发出受市场欢迎、适销对路的龙舟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是越来越受到旅游者欢迎的一种旅游形式,以龙舟文化为主题的汨罗文化旅游资源这一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形式,必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民族或地域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是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极为珍贵,一旦破坏,便不可能再恢复。
因而,要注意保存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汨罗龙舟文化旅游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因子,是“楚文化”的活化石。
汨罗旅游管理部门成立时间较晚,管理理念落后,一度忽视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
今后要改变被动的政府保护,通过主动的经营性保护,改善经费拮据等问题,达到以发展促保护;改变以往静态的维持保护,通过形式多样的动态的风情繁衍,以活化促传承。
旅游管理部门应大力提高管理水平,把握好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度,既不能无所作为,使一些无形文化旅游资源面临快速枯萎的现状,也不能过度地商业开发,否则使文化变味,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要在全面保护龙舟文化区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精心整合,开发和保护并重,实现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杨罗生.竞渡本招屈考―兼论龙舟竞渡的起源与其文化意义[j].云梦学刊,2006,27(6):48~52.
[2]刘石林.汨罗江畔屈子祠[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九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和如何用文化推动旅游进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国内有关滨海旅游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两大主题。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重要性,探究旅游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何用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内滨海旅游文化;滨海旅游消费文化;滨海旅游经营文化文化,旅游业,利益相关者。
引言: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十
旅游饭店,顾名思义,是为旅游而准备的饭店,同时,在经营管理评价方面,旅游饭店也应区别于普通饭店,打造出具有自身饭店特色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本文将对该体系进行研究。
一、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1.确定完整的评价范围。
在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中,应该有明确的方向,明确所需要评价的具体范围,认清旅游饭店的具体服务对象是旅客,不仅仅要关注饭店自身的食物品质,同时也要了解旅客的满意度,以及员工对于饭店的满意度。如果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评价范围,那么整个评价体系也就不会真正的完整。在一家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范围应该足够广泛,包含旅游饭店所需要评价的所有内容,同时又不过于烦琐冗杂,应该使所包含的内容精炼完整,贴合饭店自身。
2.根据饭店的不同情况构建体系。
现如今,国内外的旅游事业都在飞速发展,旅游饭店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所以对于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以饭店自身的真实情况为基础。因为存在国内外生活习惯不同、旅客消费水平不同、旅游景点不同、饭店特色不同等情况,所以旅游饭店的评价体系也应该因地制宜,贴合饭店自身情况,“量体裁衣”,构建一个与旅游饭店自身情况吻合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
二、目前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范围不完整。
在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中,有很多饭店仍然抓不住重点,不明白评价体系是针对哪些方面问题做出的评判。有的饭店避重就轻,只关注表面问题,不去深刻思考饭店的长远发展;有的饭店则盲目关注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没有针对性,评价内容中出现过多的冗余,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得不到高效的反馈,这样的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反而拖慢了饭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在评价过程中应该设明确规定评价范围,而不是得过且过,根据管理人员的自身情况来确定需要进行评价的范围。
2.缺乏针对性。
众所周知,最好的不一定适合,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浅显易懂。然而很多旅游饭店在构建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刻考虑到自身饭店的实际情况,而是完全的照搬照抄。不考虑饭店规模大小,直接将知名企业的评价体系应用到饭店中,不考虑实际情况,过于脱离现实,使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应用,降低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在某种程度上拖慢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一个不合适饭店自身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的存在或许并不能在饭店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在某些方面影响饭店的未来发展。
3.对经营管理评价体系不够重视。
就目前来看,很多饭店的领导阶层对于经营管理评价体系都不是很重视,认为只要饭店有盈利有效益就可以了,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为了旅游饭店的效益服务的,既然已经有了足够的效益,那么旅游饭店中是否有完善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这种理论相信很多领导都会认同,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短视,如果没有完善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那么久而久之,饭店的内部将会积累很多弊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旅游饭店未来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
1.明确旅游饭店评价范围。
在一家旅游饭店中,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对于饭店未来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所谓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就是要明确该体系的涉及范围,即——经营、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在饭店的经营中,主要涉及的是食品营业收入、住房收入和房间入住率,以及员工工作的效率等方面,接下来会有介绍。在任何企业中都不会缺少管理这一个环节,在一个旅游饭店的管理中,包含着饭店的方方面面——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最后一点就是满意度,满意度不仅仅是针对顾客的,同时也要关注饭店员工的满意度(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会详细介绍)。根据以上的论述,笔者整理了一个结构图,来明确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的具体范围。
2.提高对于经营评价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旅游饭店的领导阶层,只有领导对评价体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饭店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地应用于饭店,为饭店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在这里,笔者建议旅游饭店的领导阶层应该“多听多看”,不仅仅关注外界变化也多关注饭店自身,同时提高领导自身对于评价体系的认知,这样才能认识到评价体系对于一个饭店的重要性。
3.关注员工满意度。
一家饭店中,员工大多是工作在基层的,地位不高也没有决策权,但是他们有和旅客接触的机会,同时能关注到饭店的每一个角落,了解饭店自身存在的弊端,所以员工的满意度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也一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总结。
本文通过对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分析了我国旅游饭店经营管理评价体系的现状。经营管理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经营业绩、管理水平、顾客及员工对于饭店的满意度三个方面,同时文中也给出了具体的构建模式,当然,再具体构建过程中,仍然要切合饭店自身来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十一
国外体育旅游学术研究起始于1960年后,英国学者安东尼为英国体育休闲中心委员会撰写一篇《体育与旅游》的文章,简单的阐述了体育和旅游间的关系,这篇文章因此成为了体育旅游研究过程中的里程碑。国内体育旅游学术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因为国家旅游局先后开展了两次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年活动,并将体育旅游列入《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体育旅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掀起了学术研究热。近年来随着冬季运动会的宣传,以及东北三省冰雪旅游的不断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也日渐被大家所追捧。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近些年来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振奋国民精神、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在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吉林省进行冰雪体育旅游文化研究,目的是促进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开发,建设良好冰雪旅游氛围,细化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带动吉林省第三产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相关含义概述。
西方学者腊斯克将体育旅游定义为“人们在特定休闲时间里,因被特殊的自然吸引物和体育户外休闲设施吸引所产生的旅游行为”;而国内学者陶宇平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加或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2]”综合而言,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种分支或者说是一种专业旅游,是在休闲时,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由于其所具有的体育刺激性和挑战性而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冰雪旅游在人类征服自然中产生并由此得到了发展,被称之为原始滑雪。随着时间的推移,冰雪运动在古代发展成嬉笑游玩,而后又在近代发展成为体育竞技。而在现代由于体育旅游的产生和高速发展,冰雪旅游逐步成为了体育旅游的一部分。冰雪旅游是指人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综合旅游活动,是短期体验冰雪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旅游的一个新特色,是体育旅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冰雪体育文化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及其它特定文化的总和,它是对冰雪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相应地。因此冰雪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舒适、愉悦、受到教育,有助于旅游者增长文化知识,提高旅游文化素质都属于冰雪体育旅游文化范畴。冰雪体育旅游文化的内在与扩展也非常广,一切与冰雪体育旅游相关的文化内涵及文化欣赏都可以称之为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冰雪体育旅游文化是以冰雪运动为先导,以传统民俗文化和不同地域特色为内容,以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参与为形式,以文化交流为背景,以发展经济为动力展开的。
吉林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早在距今4万年前吉林境内就有人类活动遗迹;两汉、南北朝时期主要有夫余人、高句丽人、肃慎人;隋唐时期有肃慎人后裔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辽金元明时期有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人在此生活;清朝主要生活满族,蒙古族和汉族人。就冰雪体育旅游文化而言,吉林省拥有丰富的冰雪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冰雪资源非常丰富,不仅适用于冰雪体育竞技运动,也适用于冰雪体育旅游娱乐活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国地区是极少见的,更有着长白山、松花江、松花湖、等名胜人文景观及雾凇、冰雕、雪雕等自然及人工形成的景观,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之地。每年举办的各种冰雪观光及冰雪娱乐项目都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
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文化正处于起步时期,虽然资源丰富,但宣传、开发等现状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一方面体现在冰雪体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对冰雪体育旅游文化资源运用不全面,开发利用不足,旅游产品类型也较单一;另一方面体现于经营管理,由于冰雪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背景和机制尚未形成,成熟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否相对缺乏,仍存在着管理体制混乱和服务质量达不到游客满意。因此,对于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冰雪体育旅游文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随着冬季冰雪旅游受到人们的不断关注,吉林省冰雪场馆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软硬件上还应再进一步建设。首先要改善经营管理问题,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宣传对娱乐体育的健身意识,扩大消费。其次,要以国外高水准的冰雪体育旅游地为标准,学习其先进技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娱乐设施和服务标准。加强交通、食宿、通信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冰雪体育旅游开发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科学规划规范的管理,开发与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和旅游文化,以防因发生重复性建设造成的对资源浪费及破坏,政策应给予支持,在财政上给予扶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
2、提高吉林省旅游环境质量,进行可持续性开发吉林是我们国家生态试点省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冰雪旅游促进了吉林省与国内、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可以有效带动交通、通信、餐饮、服务、旅游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开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现有资源,面对不同消费者,形成各自特色,达到人们冬季体育运动娱乐健身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冬季体育娱乐的高品位需求。
3、突出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特色,提高吸引力吉林省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分两步实施。近期,应以亚冬会为契机,以吉、长两市为重点,将吉、长两市建成我国乃至亚洲一流的冰雪竞技、旅游基地。中远期,应以申办冬奥会和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为目标,再继续建设和完善吉、长冰雪竞技、旅游基地的同时,将冰雪基地的开发向东部山区转移,形成通化、长白山、延吉三点一线式的冰雪竞技、旅游网络,使吉林省成为世界级的冰雪竞技、旅游地。
三、小结。
冰雪体育旅游作为带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途径,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巨大经济利益,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冰雪体育旅游在旅游市场中占有比重相对较大。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高,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着巨大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在旅游市场上与冰雪运动相关的体育旅游有着不断上升的显著地位。对吉林省进行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空间,扩展其发展内容,丰富其文化内涵,打造吉林省独特的冰雪体育旅游品牌。
作者:刘小宇。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十二
中文摘要。
近年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方式之一,而众多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商品。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故文化旅游可以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有学者这样定义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系指人类记忆中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图景”或“地方特色”,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残余。在全国掀起一股文化旅游浪潮的环境下,本文就中国各地的一些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旅游。
中国。
民俗。
旅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级消费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旅游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旅游活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使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世界旅游业的良好发展,也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接待国,可见我国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需求和消费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旅游消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旅游需求已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从单纯的追求游山玩水或游览文物古迹,向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转变:旅游者已从少数上层人士向普通老百姓转变。总的来说,旅游消费正向审美和文化方向过渡,人们对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文化活动与娱乐活动已经结合在了一起。文化旅游是满足新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向深层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者更喜欢在旅游目的地参加刺激、有趣的活动,以亲身体验异地文化带来的奇特感受,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在文化旅游的纵多分类中,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21世纪最受百姓欢迎和追捧的旅游项目。民俗,即民间的风俗,自古有民俗文化是指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具有世代相习和传承性的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欢迎,在当今旅游业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文章从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运用归纳综述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民俗,即民间的风俗,自古有之。民俗文化是指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具有世代相习和传承性的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其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民俗(也称风俗习惯或民俗风情)。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一、民俗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旅游资源就其内容结构来说,大致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块。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大块。
(一)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旅游产品的主体在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中,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得最早,并且一直作为中国旅游产品的主体。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属刚刚起步。大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仍然散失在全国各地,任其自生自灭,默默无闻。它好像是一位深居闺中而期待出嫁的少女,有待人们认识其娇容与品性。
(二)中国的民俗资源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一是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到生产、商业、贸易的经济文化,乃至婚丧礼仪、岁时节令的社会文化和游艺竞技的文体文化,都有其特独的民俗。二是地域覆盖面宽,地方色彩浓。中国地域广袤,气候复杂,其民俗事象既有全国共同性,又有地方差异性。三是民族特点鲜明,民俗事象异彩纷呈。除了汉民族的特色以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自己的特色。这众多的民族便为中国民俗资源的异彩纷呈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发中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吸引性提供了前提。
(三)民俗旅游资源犹如旅游业中有待开发的原料开发,就是要把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民间的民俗资源,经过发掘、整理、筛选和升华,使其具有招揽游客观光的功能。并不是所有民俗资源都可开发为旅游资源。民俗资源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民俗资源中那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吸引旅游者的民俗因素和事象。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消费正向高层次发展,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度假式的旅游,而更注重在旅游目的地参与多种有趣活动,以亲身体验异质文化模式带来的奇特感受,进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民俗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能够满足旅游者寻求异域情趣的需求,所以观赏乡土风光,考察风土人情的各类特色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受到了日益增多的旅游者青睐。国际旅游业出现了以探寻异域风俗为主的态势。
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旅游企业和旅游投资商对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尝试,特别是开发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有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深圳的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等等。但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主要问题有以下3点。
(一)民俗被淡化以无锡的吴文化主题公园为例,它是一个以挖掘吴地民俗文化而成功的主题公园。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吴地几千年的传统风俗文化,然而,它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报刊上很少见到宣传、介绍它的文章,这很不利于组织客源。
(二)民俗文化被同化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由于与外界接触少,其民俗文化能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然而随着国家的开放,异地、异国文化介入,使旅游地的民俗文化被冲淡和同化,如湘西在未开发之前保留着大量淳朴的民俗和民风,然而,当国外旅游者进入后,取而代之的是衬衣、西装,各种流行的长短裙,穿民族服装的人少了,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被柏油马路和水泥取而代之,当地的传统与文化逐渐消逝。
(三)民俗特色文化被庸俗化民俗特色旅游魅力无穷,并非说明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就可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地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那种随意照搬、盲目建设,重经济轻文化。如在桂林有些地方,以民俗风情表演为幌子进行强制“捐献”,结果游客大呼上当,于是对它敬而远之。还有些地方在优美的旅游胜地搞起《西游记》、《封神榜》等所谓文学名著景点,不仅工艺粗糙,而且用封建迷信,甚至用恐怖的东西来招揽游客,最终也只落得个“门前冷落车马稀”。
三、开发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中国的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有突出的特点。抓住民俗特色旅游的优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国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搞得比较好的例子来看,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深层次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文化是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民俗旅游的实质是追求文化认同和文化差异。因此,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挖掘文化内涵,注意突出特色,创奇出新,突出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艺术品位、文化情趣、审美风格、民风民俗等要素的特色,显示其独特性,以特色取胜。二是把民俗文化旅游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所谓软件建设,是指文化活动的组织安排、文化节目的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所谓硬件建设,是指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这样既可以较快地形成新的吸引物,又可以较快地积累硬件建设所需的资金。硬件的建设要根据旅游地总体规划量力而行,要根据民俗文化的要求为旅游者提供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切忌只注意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只注意建设饭店而忽视管理饭店,以免失去平衡,妨碍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三是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应根植地方文化,移植与嫁接外来文化中国许多表演艺术都根植于地方文化,以吴文化公园为例,它是一座独具吴地文化特色的园地,在“吴地住宿馆”里展示的是古朴的堰里农舍和家庭手工作坊。在那里,可以看到酿酒、打豆腐、纺织所用的各种设施,并且有当地人亲自为游客做示范,给外来游客一种新鲜的感觉。吴文化设计力求使公园具有独特的乡土风味,使游客进入公园后,接触到古老而又新奇的民情风俗,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当然,在挖掘地方文化的同时还要注意移植外来文化,如深圳世界之窗的艺术表演就移植了世界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四是把民俗活动与商贸结合起来现代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乃至经、贸、商相结合、相配套的系统。民俗文化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营活动,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许多旅游者常常把观赏民俗活动与从事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一箭双雕。中华民族众多,民俗各异。如西藏的雪顿节、云南泼水节、四川的火把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等等,都各具民族特色,这些对异国他乡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许多地区正是以民俗活动为吸引物,积极开展经贸洽谈与商品展销会,从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川凉山举办火把期间每天设3000多个商业摊点,日销售额比平时增加7倍。所以,必须把民俗活动与经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旅游开花,贸易结果”。五是“雅”与“俗”相结合旅游目的地的表演要注重雅俗结合,雅可以产生差异感、新鲜感与吸引力,俗可以产生市场规模。从经营角度说两者缺一不可。不雅就没有比较优势,没有吸引力,不俗则市场规模太小,经济上不可行。雅与俗的结合有两种途径,雅的节目搭台,俗的节目唱戏。即开辟一些高雅的演艺产品来吸引游客,产生轰动效应。另一种途径雅之俗化,即把那些高雅的表演性艺术产品部分化成群众能够参与的艺术产品。如位于太湖之滨的宜兴,素有“陶都”之美称,宜兴的制陶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它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在以前,我们看不到这种高雅艺术的制造过程,但是聪明的宜兴人将这种制陶流程俗化,在陶都宜兴丁蜀镇,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各种陶瓷艺术品,而且还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制陶的过程。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参与性强的民俗化的节庆艺术表演节目很多,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射箭、赛马和摔跤),维吾儿组民间舞蹈“赛乃姆”,纳西族的“巴乐跳”,黎族的跳竹竿等等,都很适合在旅游地展开。最后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要增加民俗旅游资源的魅力,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充分开发近似、异特与拟古资源。旅游心理学认为,两种知觉对象如果相似,易为人们知觉并乐以接受,这就是求似心理。旅游者看到似曾相识的民俗事象,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同自身联系起来,产生一种亲切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对侨居国外异域的华人来说,往往由此激发起强烈的归属感、民族感和爱国心。对这类旅游对象,民俗事象的设计、表演要越近似越好,以充分满足“寻根求源”的欲望。至于求异,则更易理解,因为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求异的欣赏活动,这对外国游客来说特别重要。他们往往有猎奇求新的心理。对这类旅游对象来说,民俗事象的设计、表演,要越异越好。当然,一定不要违反民族政策,不要做出有损少数民族形象和有伤民族情感的事来,至于求古或求旧,这是游客的另一种心理需求。当今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生活的氛围,故而对越古旧的东西越喜爱,以满足怀古怀旧的欲望。故民俗设施宜旧不宜新、宜拙不宜丽。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产资源,因地取材,就地利用。我们已经走进了21世纪,新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遍及全球的大众文化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多、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大众化的民俗文化旅游正从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作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全社会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必能使中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雷。论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2(2)。[2]沈祖祥。中国与旅游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3]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钟声宏。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0(4)。[5]唐嘉耀,辛建荣。民俗的传承、创新及旅游开发[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4)。
旅游文化的论文篇十三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在萧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靠近地铁一号线的旁边,有一片美丽的湘湖,他有着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广阔的水面,是居家旅行、搭建帐篷的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领略湖光山色;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享受人文熏陶;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驰名中外的跨湖桥遗址;在这里,你还能去杭州海洋博物馆,一睹鲸鱼的风采。
非常荣幸为大家做这一篇导游词,也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由我来随团带领大家参观湘湖。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旅程,能够让大家尽兴而归,乘兴而来,不会留下失望,而留下你们满意的笑容,捕捉下你们乐意的色彩。
如果大家对于导游词中有异议的地方,可以随时来向我询问,我会一一针对导游词之中的问题做详细的解答,绝对不会让大家存疑。在旅行的途中,我们会先从湘湖的历史背景说起,然后通过我们的行程慢慢的讲到它的变迁和历史渊源,最后我们会在跨湖桥遗址那儿做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尽情的拍照,驻足留念。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称心而归,不留遗憾,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旅途吧!祝大家工作顺利,行程愉快!
湘湖简介。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系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西,距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隔钱塘江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对,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的金三角;度假区总规划面积51.7平方公里,以历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态湘湖、休闲度假湘湖为基础,以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依托,将建设成为长三角较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大型休闲旅游度假区。
到,度假区将以5a级景区为标准,形成总开发面积10.6平方公里,完成30万平方米公建设施,17.8公里景区交通道路,56万平方米公寓房产,形成一湖二带三园四中心五大酒店十大景区五十个景点,即3.2平方公里一个湖面,105万平方米两个沿湖岸景观带,跨湖桥遗址、越王城遗址、少儿公园极地海洋世界三个主题公园、湘湖新天地休闲中心、罗家坞野外体验中心(露天乡村俱乐部、国际自行车俱乐部、户外活动基地),陈家埠休闲度假中心(国宾馆、越文化休闲风情园、水上俱乐部)、眉山岛科普休闲中心(五星级产权酒店、科技馆、景观公寓房)四个休闲中心;水漾坞超五星级度假酒店、大樟树宾馆、湘庄、湘湖国宾馆、眉山宾馆五大酒店;老虎洞、石岩山等十大景区和五十个景点,完成政府性投资28亿元,达到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00万人次,解决就业5000人,旅游三产收入达到5亿元,使度假区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文化、科普、健身购物、演艺、会展国际化旅游综合体。
八千年古舟,三万顷碧波。湘湖旅游度假区正以她迷人的风采、大气的胸怀、美好的前景等待着追怀历史、热爱自然、崇尚休闲人士的到来。
湘湖八景介绍。
城山怀古。
此景与清·乾隆湘湖八景中的“越城晚钟”都是记述越王城山,但“城山怀古”的景名更贴切。因为它突出了传承越王勾践“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精神的永恒主题,更有时代特色。而且城山寺已于清·咸丰辛酉年(1861)毁废,所谓的“晚钟”之声已不复存在。
览亭眺远。
览亭,即位于石岩山巅的一览亭,是全景式观赏湘湖和钱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顷湘湖尽收眼底,两岸青山历历在目。远望钱江银亮如练,渔浦烟光依稀,广袤的萧绍平原河流纵横,村落点点,一幅江南渔米之乡的锦秀画图。
先照晨曦。
一览亭旁的先照寺,系南宋古刹。每当旭日东升,万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黄墙飞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来。晨曦中的先照寺,掩映在绿树丛中,金碧辉煌,并与暗绿色的石岩山一起,倒映在湖中,景色迷人。明代魏骥有诗咏此:“兰若岩山巅,凌虚依寥泬。阳乌忽东升,流光每先得。”
跨湖桥堤一虹卧波,横断湘湖葫芦腰,白天景色迷人,月夜更有风韵。无论春夏秋冬,湘湖夜月都是风情万种,尤以秋夜为最。秋夜坐在跨湖桥旁亭内,山暗林疏,湖平似镜,夜凉如水。此时,一轮皓月冉冉升起,湖面波光闪烁。此景此情,使人尘虑尽消。
杨岐钟声。
湘湖西南的杨岐寺,有巨型铜钟,声震四野。清人王勉《湘滨秋泛》诗云:“此中畅得游人意,湫口窑头都作记。借问霜天何处钟,船娘遥指杨岐寺。”即咏此。古代湘湖四周寺庙众多,不乏钟声,但杨岐钟声出类拔萃,名气最大。
横塘棹歌。
横塘即横筑塘,位于湘湖西南堤塘的外侧。传说早先有黄竹(芦竹的一种)栽于塘上,婆娑成林。因方言“横”、“黄”谐音,故俗称“黄竹塘”。明代魏骥诗句“黄竹依稀范蠡塘”,即指此。横竹塘长三里,塘内外皆河道,芦苇丛生,是捕鱼捉蟹的好去处。夕阳西下时,横塘放棹,渔舟唱晚,一派诗情画意。
湖心云影。
风和日丽的日子,登临湘湖中心的压湖山。但见湖面似镜,蓝天白云倒映于湖中,水草游鱼在云朵中穿行。而云影晨昏不同,四时有别,其景象如诗如画,变幻无穷。明代来曾奕有诗云:“湖山四顾渺无涯,几度低回幽兴赊。水底烟峦云影簇,桥旁渔艇柳荫遮。”即咏此。
山脚窑烟。
湘湖粘泥是制作砖瓦的好材料。湖边居民历来以制陶为业,环湖窑场林立。暮色苍茫之际,湖边山脚窑烟缥缈,成为湘湖特有景色。清代黄元寿《湘湖杂咏》诗曰:“日暮窑头添新火,轻烟散作半天云。”即咏此。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6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