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案(实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5:44:26
九年级教案(实用21篇)
时间:2023-11-26 05:44:26     小编:ZS文王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手册,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希望能够为你的备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九年级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三个基本方法。

2、体会苏轼心系民生的感情、乐观豁达,胸怀宽广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学会勤诵读、多联想、抓意象的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大爱的宽广情怀。

一、导入:

周杰伦的《东风破》这首歌怎么来的?是词作者方文山根据苏轼的词《东风破》改编而成,东风破是词牌名。我们刚学过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赠刘景文》,唐诗宋词,诗词是中国文学中很重要的二种体裁,那么诗词有些什么区别呢?词有词牌名,诗只有题目,词可有题目也可没有题目,词的句式长短不一,诗则字数一致。词牌即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而诗只有几种,故词自由得多。

二、对于诗词,我们该怎样去欣赏呢?请同学们先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以苏轼的《浣溪沙》为例,来学习诗词赏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1、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勤诵读是一个鉴赏的好方法。

先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要求准确流利,字正腔圆。请学生评价。老师指正:上下片要停顿长些。再请学生读。

足蹈也叫踏歌,请学生脚踏节奏读。然后手舞足蹈配合读。

古人作诗词讲究平仄,平声应读得舒缓,仄声应读得短促。学生试读平仄。

再手舞足蹈并读出平仄。老师手势指挥齐诵读。

2、人们品读诗词时,常说诗中有画,是因为文字给了人以丰富的想象。所以赏析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多想象。

请学生再品读《浣溪沙》,边读边想象。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小结:有了联想,平面的文字就变得立体起来,有了生命力,所以赏析诗词,一定不能失去想象。

3、赏析诗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抓意象。意象是用来寄托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请学生在词中找出认为是意象的事物:枣花、古柳、缫车、牛衣、黄瓜、日、野人家。

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农村氛围?发展生产,安居乐业。

看着这幅农村图景,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欣慰,愉快。

可是苏轼有什么好高兴的呢?简介背景。因为和朝廷革新派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请外调到了杭州,不多久,被迁调到偏远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四年后又被调迁至徐州(今江苏,靠近山东),到了徐州,又适逢大旱。碰上这么多不顺心,假如是你,会感觉怎样?(沮丧,失望、忧郁等)。

不以个人得失为意,心中装的是国家兴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志。乐观豁达,爱民如子,亲民,胸怀宽广。

下片中有一个词很能体现苏轼亲民的特点,是哪个?“试问”。

怎样才算“试问”?客客气气,不想打扰。杜甫《石壕吏》中“有吏夜捉人,老妇前致词,吏乎一何怒”,和苏轼的“试问”形成何等鲜明的对比。所以离开徐州时,百姓都依依不舍,所以苏轼到今天仍被后人景仰,决不仅仅因为他杰出的文学才华,还因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大爱的人格魅力。

5、总结赏析诗词的三个基本方法:勤诵读、多想象、抓意象。

三、作业:运用学到的方法,赏析张志和的《渔歌子》。

九年级教案篇二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九年级教案篇三

1.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初浅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3)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如一词多义,虚词的作用及通假字现象,“郭、池、委、去、固、域、兵革、亲戚”等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理解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

(3)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解决疑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2)感悟孟子超人的智慧。

(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1、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文章的论述特点。

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基本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分析文章。

(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1课时。

(一)导入。

九年级教案篇四

实验目的:

1.知道太阳能的利用之一是光电转化,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2.通过实验了解太阳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废液等污染物,是一种绿色能源。

3.知道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实验步骤:

1.用美工刀削出三块边长约1cm的小正方体橡皮,把两个三角板平行放置,中间夹入橡皮,在橡皮上涂少量502胶水。

2.把两三角板的斜边固定在两把长塑料尺上,做成一个电风扇支架。

3.把三块太阳能电池串联,用铬铁焊好,如图。

4.把两根线焊接到玩具电动机的两接线柱,再按照下面电路图连接实物。

5.把小扇叶安装到电动机的转动轴上,可以涂点502胶固定扇叶。把小电动机固定到风扇支架上。

6.闭合开关,观察电风扇是否转动;把此装置移到太阳下,观察当太阳直射时、斜射时电风扇的转动情况。

操作提示:

1.实验中使用到502胶水,注意不要把胶水弄到手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防止受到伤害。

2.在使用美工刀时,注意安全,不要划到手;不要被电铬铁烫伤。

3.太阳能电池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电池板串联,要选择输出电流相同的;电池板并联时,要选择输出电压相同的电池板。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输出功率等于各块电池板输出功率之和。

4.太阳能电池板串联或并联时,要注意其正负极;使用中不要弯折,不能使电池板短路。

5.此电风扇只有在太阳照射下才能有较快的转速,光照强度改变时,电风扇的转速也会改变。

6.小电风扇如果放在有风的地方,还可以把电动机当作发电机,把太阳能电池板换成发光二极管,二极管会发光。

九年级教案篇五

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

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

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么吗?

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是什么?

九年级教案篇六

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容量比较)。

2、标有刻度的瓶子,水,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提问。

1.出示趣味练习:容量比较。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六瓶水是一样多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现在我们想办法做一下实验,比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实验操作。

1、教师:用什么办法验证呢?怎么操作?

要求:实验用的两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实验时动作慢一点,避免将水洒出影响实验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

(1)高矮不同的两只瓶子。

方法是通过比较水位的高低,我们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样的。

原来瓶子的高矮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2)粗细不同的两只瓶子小。

选择两个相同的空瓶,把装在大小不同的瓶内的饮料倒入其中,比较出饮料一样多。

方法,任选一个瓶子,将一瓶饮料倒入,用笔画或粘纸条的方法做标记,

把饮料倒出后再将另一瓶饮料倒入该瓶,看饮料位置与原来留下的标记是否一致,

比较出饮料一样多原来瓶子的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一只含内容物的的瓶子内容物为石子。

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较水位的高低。

内容物为海绵小结:方法是将海绵中的水挤回瓶中,比较水位的高低。

原来瓶子里面是否有物体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3、总结:瓶子的高矮、粗细、内含物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这种现象就叫做容量守恒。

三、活动延伸。

想一想,如果把两块一样重的橡皮泥塞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橡皮泥会变重吗?

回去试试看吧!

九年级教案篇七

2、乘电梯到二楼。

3、你知道我在哪里能兑换钱吗?

4、空气不新鲜,通常很拥挤。我更喜欢在户外。

5、当她去购物中心时,她总是花太多的钱。

6、mary通常和朋友在哪里闲逛?

7、你能告诉我哪里有吃饭的'好地方吗?

8、水城是一家人度假的好地方。

9,在购物中心有许多免费的音乐会。

therearealotof________________atthemall、

10,你能告诉我怎样到邮局吗?

11,你知道附近是否有公共厕所吗?

1),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烦恼。假如你是某杂志社的编辑,每天会收到各种信件,有学生来信说他们作业负担中,压力大,考试前睡不着觉;有人来信抱怨邻居不讲公共道德,从窗户扔垃圾,楼道内到处是宠物粪便,夜里十一点还在装修等等;有人来信说自己性格内向,不合群,在聚会及集体活动中不知道该怎么办等等,请你就其中的一封信写回信,提出建议。

九年级教案篇八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2)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2、教学重点:

(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3、教学难点:

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教学方法:

(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

5、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6、课时安排:2课时。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师: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对曹操了解的也不少。历史上的曹操除了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之外,同时他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能文善诗。他的散文风格清峻、简约严明,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其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质朴,气魄雄浑,格调慷慨悲凉,代表了“建安风骨”。下面,我们就来学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短歌行》。

师:我们先来了解其创作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大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从中来”,苦闷煎熬。但他并没有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招人才,建功立业。

师:我们先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播发录音)。

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揽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诗的总体基调是慷慨悲凉的,朗读时要把握好作者的这种感情。如开头八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同时,该诗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特点,以四言为主。读时要把握好节奏,2/2断读,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下面就让大家自读这首诗。

(学生自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

(某生举手朗读)。

师:(读毕,师生鼓掌)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基本能够把握准诗的感情基调。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录音朗读。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

(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诗犹是如此。诗歌要反复朗读,以读带解,从而体味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我们就共同来鉴赏这首诗。全诗共三十二句,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划分?

(学生积极讨论)。

生1:全诗可分为三层:1-8句为第一层,抒发诗人对人生地感慨,借酒消愁;9-25为第二层,表达诗人得到人才地喜庆心情;26到结束为第三层,抒发了诗人的胸襟抱负。

生2:全诗分为两层:1-25句为第一层,表达诗人对人才的渴求;26到结束是第二层,抒发了诗人要广招人才、一统天下的胸襟和抱负。

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意见吗?

(学生没有异议)。

师:大家赞同哪种分法?

生:第一种。

师:好,既然大家都同意这种分法,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课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我们班共有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层次,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待会,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发言。

(各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意见,)。

生1:第一层前四句诗人借酒抒情,感叹人生苦短、生命易逝,情调有点悲凉。后四句诗人借酒消愁,慷慨高歌。

师:诗人在感慨人生有限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运用了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师:对。面对美酒本应放声高歌、及时行乐,但诗人却感叹年华易逝、生命易尽,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被蒸干了。诗人心中痛苦不堪,诗句带有明显的感伤苍凉的情调。

师:诗人说“忧思难忘”,他为何忧思?

生1:可能是因为生命易逝所产生的忧愁吧。

生2:依据文章的内容,诗人的忧思是因求贤若渴却求之不得和他功业未成却感人生苦短而产生的苦闷。

师:回答得很好。“忧思”是全诗的'脉络,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诗人对贤才的渴求埋下了伏笔。“杜康”本是古代发明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是酒的代称。

师:一组的同学把这一层朗读一次。

(学生朗读)。

师:接着,请第二组的同学来分析第二层。

生1:这一层是诗人抒发对贤才的渴慕,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和思念。

生2:这一层采用了借喻和比兴的手法。“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借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比兴。

师:这一层作者就是用这样的手法来展开的。他活用了《诗经·郑风·子矜》里面的诗句:“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本是表达对情人的思慕,这里借喻对人才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明月”喻指“贤才”。作者面对一轮皓月,感慨人才如空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得,何时才能为我所用。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人生感叹。

生:这本是宴请宾客的诗句,这里用以表示对贤才的礼遇。

师:这八句化用《诗经》的成句,以明己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化用前人成句自然严整,与诗歌主题浑然一体。

师:这一层点明前面忧思的原因,呼应了前文。

师:现在我们进入对第三层的学习。这一层的前四句该如何理解?请第三组的同学来回答。

生: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而飞。绕树飞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栖息。

师: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最后四句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招人才,抒发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师:大家再把这首诗朗读一次,并试着背诵全诗。

(学生朗读)。

布置作业:

《短歌行》的整个思想意蕴就是诗人在整个诗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诗人在做这篇诗篇的背景。当时,在东汉末年,曹操参加了黄巾起义,迁为了济南相,随后因伐兵讨伐董卓,又迎献帝迁都许昌。在击败袁术、袁绍之后成为了当时北方的统治者。《短歌行》一诗表达了诗人因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却还功名未成的惋惜与苦恼,也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想要广邀人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首诗篇的基调都是一种慷慨激昂、奋发图强。表现了生命的真情美。通过这种强大的生命力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曹操生在乱世尚可做到如此,我们生在太平盛世,又岂能消极度日呢。诗篇的意蕴需要通过一定的意象来表达。任何深刻的意蕴都离不开美好的意象。就像在《短歌行》中,诗人正是运用了美好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通过展现一幅野鹿在呦呦呜叫,呼唤同伴一起食野草的和谐美好画面,折射出了诗人求贤若渴,广纳贤才,鼓瑟吹笙的欢乐热闹场面,另外,鹿在古代史权力的象征,暗喻了诗人想要已通过加,建功立业的伟大雄心。又比如“譬如朝露”一句,表达了诗人用晶莹剔透的露珠来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惋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一句,用皎洁明亮的月亮比喻人才,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九年级教案篇九

1.太阳每时每刻都在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c)。

a.太阳内部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b.太阳内部大规模的核裂变过程。

c.太阳内部大规模的核聚变过程。

d.太阳内部可燃性物质的燃烧过程。

2.关于太阳能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太阳是永不枯竭的能源。

b.太阳能是地球所有能量的来源。

c.太阳所有释放的所有能量都被地球吸收。

d.太阳还能释放能量的时间约为50亿年。

3.关于太阳能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太阳能是可供人类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它是一次能源。

b.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处处可利用。

c.太阳能安全、清洁,利用太阳能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d.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九年级教案篇十

1.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

1.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一个理念:结构决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2.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

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九年级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忘归。

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不发。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六、小结本课内容。

九年级教案篇十二

一、复习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学生应考现状:

目前,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无所谓,感觉学与不学一个样,比较轻松。我校两个班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本学科有较浓的兴趣,一部分同学书写比较端正,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初三年级,学科较多,压力较大,大多同学不愿在语文上狠下功夫,没有理解到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急功近利思想较重。

三、目标:

本学期是中考前的最后一学期,也是决定学生升学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和复习时,既要对学生上学期的期末学习状况了然于心,也要以实际行动推进“轻负高质”。

四、主要措施:

1、语文组教师群策群力,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各人所长,共同进步。

2、认真学习研究20x年《中考指要》,争取吃透中考精神,不让学生做无效的复习作业。

3、九年级任课教师,按教研组要求认真研究备课的重难点,主动向本组成员请教,争取有效发挥集体力量。

4、早做准备,将20x年中考需要掌握的古代诗歌鉴赏和文言文,名言佳句默写等知识点从开学开始每天背一点,及时检查默写,争取默写上不丢分。

5、注意精选练习,布置有效作业;对所布置的作业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反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舍得花时间举一反三地讲解、深化、巩固。

6、加强诗歌赏析的训练,加强探究题、开放题等的训练和讲解。

7、加强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方法指导,课内文言文按顺序带着学生梳理重要知识点,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培养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8、对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的阅读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题型和考点进行强化,反复训练,争取在阅读方面少扣分。

9、加强作文写作的训练和讲评、修改的力度。由上学期的整体训练到这学期的分块训练,多进行课堂限时作文和片段作文训练;讲评多采取解剖的方式,让学生悟出作文写得好的常见技巧和写得留有遗憾的原因,老师少讲,重点让学生分析,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们互相批改一部分作文。

具体安排1、到三月底结束新课。

2、从第四周开始进行第一轮复习,安排4周时间。重点分几块进行复习:六册书本知识要点梳理,基础知识及应用、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作文等,其中有计划地在每天的复习课上默写古诗文及其他默写类内容。课内古诗文重在记忆背诵及其赏析。课外文言文加强练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化。资料以《中考指要》和学校提供的为主。

3、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初进行二轮复习,重点以查漏补缺为主线,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补救和强化,加强作文训练,加强七――九年组各册教材中诗歌赏析和文言文各知识点的复习梳理。

4、5月下旬初到中考前这段时间,重点对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强化重点难点题型,强化识记性内容,调整考生心态,精心准备考前辅导。

附:复习具体安排(每周以5课时计算)。

第一周寒假作业分析反馈,现代文第一单元教学。

第二周现代文第二单元教学第三周现代文第三单元教学第四周现代文第四单元教学以下为第一轮复习:

第五周复习七年级上下册课本知识要点,辅之以练习。重点是文言文部分和诗词的背诵默写,现代文阅读重在记叙文,进行两课时作文训练。

第六周复习八年级上册课本,进行一课时知识点梳理,辅之以练习。重点是文言文部分和诗词的背诵默写,现代文阅读重在说明文。

第七周复习八年级下册课本,进行一课时知识点梳理,辅之以练习。重点是文言文部分和诗词的背诵默写,现代文阅读重在议论文,进行两课时作文训练。

第八周复习九年级上册课本,进行一课时知识点梳理,辅之以练习。重点是文言文部分和诗词的背诵默写,现代文阅读重在小说。

第九周复习九年级下册课本,进行一课时知识点梳理,辅之以练习。重点是文言文部分和诗词的背诵默写,现代文阅读重在散文,进行一课时作文训练。

以下为第二轮复习:

第十周基础知识积累和综合性学习,辅之以练习。讲评1课时第十一周记叙文阅读指导辅之以练习,作文讲评1课时。

第十二周说明文、议论文阅读指导,辅之以练习,作文讲评1课时。

第十三周文言文阅读指导辅之以练习,中考应试作文指导1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年级教案篇十三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在现代,我们梦想天更蓝、水更清,物质更丰富,生活更美好;我们渴望揭开生命的奥秘,改变人类的基因,使人类更聪明、更善良;梦想发明新药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梦想变废为宝,让废弃的塑料垃圾变成燃料,让汽车在天空翱翔;)。

我也曾梦想有一件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它可以随着光的强度改变颜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梦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认真观察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应注重观察变化前的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边放课件边讲)。

学生:白色垃圾。

学生: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

学生:滚滚黑烟,污染空气。

学生:空中“死神”——酸雨。

学生:臭氧层空洞。

学生:光化学烟雾。

阅读“绿色化学”。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欣赏空气家族成员的特异功能)。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化学,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妙、物质世界真精彩!

作业:(1)总结身边的化学。

(2)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试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同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九年级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精神状态面对挫折。

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分析挫折的能力。

知识:

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了解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知道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辩证的观点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难点: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

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

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用我们的歌换你真心笑容。

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底流动。

教师:歌曲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

学生答后提示: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教师:歌词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彩虹”指的是什么?

学生答后提示:风雨指的是挫折,彩虹指的是成功。

师问: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答略。

师归纳:如果把成功比作雨后彩虹,那么挫折就是彩虹之前的风雨,人们只有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才能获得成功。那么,什么是挫折?我们为什么会遭遇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挫折?又该如何去战胜挫折?这就是第一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引入本课课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九年级教案篇十五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九年级教案篇十六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2

问题1.前面有关“执竿进屋”的问题中,我们列得方程x-8x+20=0。

列表:

问题2列表:

3

22。

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2中还有x=-11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

回过头来看:x-8x+20=0有两个根,一个是2,另一个是10,都满足题意;但是,问题2中的x=-11的根不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2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10x+12=0的根?-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2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10x+12=0的两根.

2

22。

练习: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x+a-1=0的一个根为0,则求a的值。

点拨:如果一个数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该数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两边相等,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经常用到,同学们要深刻理解.

例3.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222。

(1)x-64=0(2)3x-6=0(3)x-3x=0。

三、巩固练习。

教材思考题练习1、2.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1.教材复习巩固3、4综合运用5、6、7拓广探索8、9.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九年级教案篇十七

本单元选取一些表现思想风采的文章。四位先哲把我们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认为世界和缤纷的语言王国。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著名学者傅雷与音乐家儿子的艺术交流,还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这些课文或洋溢着丰富的激情,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和思考。

1、了解一些文化历史、文学常识;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的能力;练习写演讲稿、书信;学习并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2、能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养成感情朗读的习惯,学习在语境中领会文章和语句含义的方法。

3、借助文本,试着去思考事业、人生、真理、自由、爱情、艺术等问题,从而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综合性学习中,促进学生勇敢尝试,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乐观、宽容、合作等良好品质。

1、什么是议论文,有何特点(可参看书本第115页、122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 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一段 完整的论文必须含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作者对议论 的问题所持的看法或主张。有的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叫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几个从属的分论点。论据是作者用来 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可以是事例,也可以是理论,也可以是数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和方法。论点必须正确、鲜明;论据必须确凿、典型、恰当,有说服力,必须与论点之间有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2、议论文类别:

杂文,文艺性议论文,多辛辣犀利不留情面的论时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随感,多以深刻、凝练、形象的阐释和感发连缀而成,一般不展开详细论证。如《谈读书》

情境型议论文,如演讲稿、颁奖辞、悼词等

3、语体分类

语体: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所形成的不同特点的语言体系。大体分口头语书面语。

4、演讲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邵守义关于演讲的介绍,他认为演讲如果只有讲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动人的主体形象和表演活动;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只作用于听众的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他认为演讲的特征是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演讲。演讲的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态势语言指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主体形象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

1、从文题入手,迅速把握议论文结构。

2、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情感。

九年级教案篇十八

1、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体会我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给国家面貌带来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新时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然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强化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将个人生活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然后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观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学生可以感受到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引导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就是要力图按照“从近及远”“由家到国的逻辑,引导学生形成多所处时代的准确把握。

九年级教案篇十九

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

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

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

本章还开设了新的实验内容——“模拟实验”,详见书第四页,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视,让学生动手去模仿着做。训练学生的悟性。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九年级教案篇二十

170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2化学肥料(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金属材料(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180课题1金属材料(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空气(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190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课题1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原子的构成(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200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课题4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4爱护水资源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4爱护水资源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4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210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3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离子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水的净化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水的净化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20课题3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件-初三化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件-初三化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件-初三化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件-初三化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课件-初三化学(人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课件-初三化学(人230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溶解度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化学肥料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燃料和热量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燃料和热量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240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件-初三化学(人教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件-初三化学(人教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2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1金属材料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课题1金刚石、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绪言课件-初三化学(人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件-初三化学(人250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课件-初三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元素课件-初三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元素课件-初三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课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课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课件-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件-初三化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260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课件-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课件-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课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2.p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1.p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课件-初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初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课件-初270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课件-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课件-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件-初三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件-初三化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件-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件-初三化学280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拓展性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290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初三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二)(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二)2(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2(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走进化学实验室(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示例(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新人教九年级科学期初测试卷-浙教版[原创]340。

九年级教案篇二十一

【知识目标】。

1、古代埃及与金字塔。

2、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与种姓制度。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金字塔建筑历史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亚非文明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1、金字塔的建造。

2、汉谟拉比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设计】。

1、导入:

利用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金字塔的国度”:

在学生发言(讲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2)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体现古代埃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长的共同规律。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关于种姓制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亚非文明地图,对全课进行总结。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本节课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想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板书设计】。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开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618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