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论文(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8:34:09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11-26 08:34:09     小编:影墨

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和开拓视野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报纸杂志等不同类型的文本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总结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展现个性和独特性。如果您需要写总结,可以参考一下这些范文。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一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第十六章中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教育国家化的重视。那何谓教育国际化呢?笔者在此并不打算为教育国家化下个定义。实际上,虽然“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高频词,但究其定义而言,鉴于社会环境,时代变迁以及探讨者立足点的不同,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界定。简单说,笔者认为,教育国家化就是利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虽然,教育国家化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最初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国家化也渐渐的引起了重视。毕竟,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发展高度。为此,各地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现阶段基础教育国家化的模式。

1、联合办学模式。联合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国家化的主要模式,该模式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联合办学,合作双方可充分利用对方学校的有利资源,教材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资源重组,以达到提高双方办学竞争力的目的,这是对于办学双方都是学校而言。如果是企业与学校办学,那企业可为学校办学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在我国的许多城市我们都能看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例子。尤其以北京居多,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与美国波利国民学校合作举办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都柏林高中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与美国昊济思学校合作举办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第八十中学与英国埃克塞公学合作举办英语wic项目,其他地方比如大连枫叶国际学校也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办学例子。

2、教生交流或交换模式。就教师而言,侧重于交流。这种模式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定期的选派教师到合作学校进行访学,进修,搞合作研究,到合作学校任教一定期限等方式,一般被交换的教师在合作学校都能得到比本校相对高一些的酬劳。通过让自己的老师“走出去”,可以接触合作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合作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修养,为自身学校的发展提出较好建议,达到双赢的目的。而对于学生而言,多采取交换学习的模式。每年,我国的合作学校间都会有一定名额供学生出国随班就读一年或半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两国教育方式的不同,感受不同的教育文化,从而让学生们的梦想更高远,眼界更开阔。

3、国际课程模式。鉴于作为交换生的身份出国学习的名额始终有限,还有部分学校采取网络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接受人群的数量较大一些。国内一些中学开班了网络班,作为必修课,每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授课教师是对方学校的优秀教师。而也有些学校采取选修模式,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和需要,选修科目。相对于交换生而言,网络教育模式让学生掌握了主动权。网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该模式将会是将来国际化最有前途和潜力的模式。

其他还有国际留学模式,国际活动模式(比如冬令营,夏令营)也比较盛行。

三、问题与对策。

1、“引进来”与“走出去”。目前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在“引进来”方面做得还比较好。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外国的先进管理体制,我们在努力缩小着与国际领先水平学校的差距。同时,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学校引进人才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在“走出去”方面,尚且还要努力,我们国内并不是没有优秀教师,而是国内中学缺乏将教师“送出去”的意识,这是观念上要转变。我们应该给我们的优秀教师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去传授我们的先进的东西给别国。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此方面给予国内学校和教师相关津贴补助。在学生交换方面也是一个道理。

2、“质”和“量”。由于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相对于高校的国家化水平而言偏低,所以在国际化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疏漏,并且没有引起重视。基础教育需要国际化,并不是说所有的中学必须在同一时间,统一步伐,采取统一模式进行国际化。每个学校都要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能不顾质量的引起所有外国的东西,在引进之前必定要先对引起的东西进行一个取舍,而且引进的东西我们都要有一个理解和研究的过程,不可直接利用。总之,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万不可急于达到高校的那种成熟的国际化水平,这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应该讲究一个“缓急”,重视“量”的国际化。

3、“本土化”与“国际化”。在基础教育国家化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体。既然走的国际化的路子,必然会对自身学校的体制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是按照国际化的指令更改还是结合自身本土特色进行探讨研究。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必然,我们肯定不能一成不变的按照合作学校的路子走,必须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目标,师生特色,教育目标和宗旨进行调整。这需要在学校领导的得力领导下,全校师生合力才能达到。这是一个不断尝试的,长期的过程。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贾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05(2)。

3、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99(2)。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二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外交部长杨洁篪话说就是: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加快了国际体系变革进程。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目前趋于企稳回升,但全面复苏的基础仍较脆弱。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牵制因素明显增多。金融危机引发对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调整变革成为潮流。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逐步展开,二十国集团峰会走向机制化,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国际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而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利益攸关方。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四国”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各主要力量竞相加快战略调整步伐,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互动期。怀着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各大国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纷纷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差异不会消失,矛盾与摩擦也不可避免。

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有新发展,牵动国际关系的调整演变和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全球性问题的紧迫性、联动性上升,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为此展开的重大多边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并达成一些重要共识。与此同时,各主要力量之间的竞争较量也更加激烈,争夺的核心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道义优势。

亚太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不少亚太国家处于经济转轨、政治转制和社会转型期,不仅增加了维护国内稳定的难度,而且也易给相互关系造成冲击。地区热点问题时起时伏,存在一些变数。亚太地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各方普遍加大对本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各种地区合作倡议层出不穷,地区合作进入关键发展阶段。

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用和影响备受各方关注。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我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以及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各方对我国借重与合作的一面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国际上过高估计中国的发展水平,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声音也在升高,有的还有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三

当今国际形势及。

论文。

未来战争。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号:0905014239。

姓名:何成建。

浅谈当今国际形势及未来战争。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综合实力依旧雄厚,而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也正迅速崛起。这两者在发展时难免因追求各自的利益而发生利益冲突。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大家在解决矛盾的同时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的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也会时有发生。而随着各个领域众多高端科技的发展,未来战争也将更加激烈化、高端化、残酷化。谁拥有的军事科技实力强谁将更有可能会是最终的赢家。

现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即一超多强化。以美国为首的一个超级大国,和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多强国家,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而在这样的一种格局下,局部不稳定是常会发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压迫发展中国家,实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些国家继续扩大和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军备建设,严重影响了国际安全与稳定。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出现新的起伏,因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引发的纷争和战乱不断。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台湾问题,利比亚战争,南海争端等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强取豪夺甚至对一些国家地区发动战争,极大地破坏了世界的和平。

二、南北发展不平衡,利益冲突更加突出。

例如之前的朝鲜核危机、伊朗核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搞军备而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美国“9.11事件”以及局部地区的恐怖袭击和冲突都使得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

总体而言,当前世界人民要和平,世界人民要发展。像中国这一类的国家在国际上不断努力地扮演着维护和平的角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努力使得国际形势依旧趋于缓和。各国在整体和平的环境下也都大力发展经济、科技以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

如今的世界经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一切越来越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高端化。如此未来的战争必定是科技化的战争。随着核武器的发展,核力量的威胁更大,未来战争可能会用到,但须严加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地球都可能毁灭。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大概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战争将更加趋于信息化。

现今的科技发展水平已经相当发达,未来更加不可估量。在信息化领域更是如此。现在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采集技术、遥控技术等发展相当高端。未来的战争将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信息化,在此基础上的无人飞机、远程导弹精确智能制导、窃取情报、破坏敌方的通讯设备、传播信息病毒、卫星侦察等都是信息化在战争上的应用。失去了信息技术就如同瞎了聋了一般。一切前线的形势都可能通过远程来控制。

二.战争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多维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兵力、兵器作战的空间性能,大大提高了对敌人的持续打击能力、快速的信息处理与分发能力,使战场空间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交战的纵深更大、领域更多、立体性更强,交战将在全方位进行,没有明确的战线。

以前的战争主要以陆地为主,夹杂海、空。未来的战争将会遍及海、陆、空、太空。在海上,航空母舰、核潜艇、巡航导弹、飞机等将会大有作为,而这也已经是海空结合战争了,在陆地上,陆空结合。此外卫星侦察导航将会其发展到太空。

三、高端武器将会在未来战争上大显身手。

未来的高端武器将会在战场上普及,给对方产生重大打击。(1)“昆虫”时代。

坦克及其他大型武器容易被地方发现,为克服此缺点,一些电子驱动的微型攻击武器,比如大小如同昆虫一般的机器人或其他武器将成为战争的主导攻击力量。

(2)致命机器人。

21世纪的战场将遍布小型的机器人传感器。这些机器人可以探测到敌方哪怕是很小的动静、声音和热量等,而电脑网络联接控制——传感器就会及时呼叫无人驾驶飞机或者机器人武器向敌方的目标开火。

(3)隐形武器及反隐形武器。

为了反侦察,将会在战场上出现一大群隐形武器,如隐形战机、隐形坦克、隐形机器人、隐形导弹以及一些反隐形武器。

(4)生化武器。

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生物化学武器也将会运用在战场上,如一些细菌弹、毒气弹、腐蚀兵器弹等高端武器也会给对方带来极大伤害。

(5)潜水航母、智能跟踪导弹。

常规的水面航母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潜入水下。这种巨型潜艇除了能起降战斗机外,还是一个巨大的火炮导弹海上阵地,可以半潜在水中向目标发动大规模的火力进攻。而智能跟踪导弹能随目标的突变而改变方向最终攻击对方,实现其最大价值。

具体的未来战争场景肯定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主要概括为以上的特点。总之,未来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科技在其中尤其重要,经济、政治文化也起一定作用。

综上,当今国际形势整体趋于缓和,局部时有冲突,未来大的世界性战争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局部战争可能发生。形式也以高科技武器、信息技术化呈现,究其根本是科技、人才、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四

摘要: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廉政文化主体自律意识不强、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相关制度的匮乏和建设单一等问题。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以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廉政文化;存在的问题;对策。

廉政主要是指公共权力机构的人员,应该廉洁不贪、勤政不迂。廉,是最基本的要求;政,是主体和根本目的。廉政文化则是指在以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的政治组织中所达到的以廉洁勤政为核心价值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廉政文化从思想、精神层面来说,包括廉政文化的指导思想和人文精神;从制度层面来讲,包括确保长期维持廉政局面并能及时揭露腐败行为的文化监督制度;从道德标准层面来讲,包括建立一套衡量执政者素质优劣的从政道德标准;从风气层面来讲,主要是指文化手段,即通过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廉政文化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廉政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与传承,廉政文化也不例外,早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管仲提出“礼、仪、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清代的朱舜水在《伯养说》中指出:“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即强调为政必须用公心,持手廉。此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廉诗、廉文及廉吏的故事,这些加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第二,廉政文化具有政治性,廉政文化是用来调整公职人员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调整性文化。廉政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承担着有别于其他文化类型的特定的政治使命和政治价值观。第三,廉政文化具有其时代性,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体现,反映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廉政文化蕴涵了廉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当前大力倡导克己奉公、廉洁勤政,建设廉洁型、服务型政府等,都融入了强烈的时代色彩,彰显了时代的特质。第四,廉政文化具有国际性,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所以这就更需要廉政文化这种共识来增进各个国家互信互利。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为一种廉政文化以国际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凸显了廉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共通性。

廉政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发挥着教育引导功能、优化与创新功能、调控与维护功能。其中教育引导功能是指通过廉政文化自身创造的各种环境和条件进行潜移默化的陶冶加上通过正规系统的培训使人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积极主动地把握其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从而以廉政的特定的文化模式来完善自我;优化与创新功能是指廉政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社会舆论调控功能,它通过各个时代统治阶级所掌握的舆论工具进行传播、教化,它倡导清廉、公正、诚信、仁民等主流价值观,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进行社会监督,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调控与维护功能是指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虽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指导人的行为,但融合在廉政文化中的一些管理制度、规定以及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行为的外在约束,是以强制力和权威性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是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廉政文化的维护功能在于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使用暴力镇压的手段,以形成社会的自控机制,维护社会基本风尚,促进社会结构稳定运行。

1.廉政的自律意识不强。在严厉打击腐败的今天,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和惩治力度,往往忽视了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的能动作用。其原因是因为一些强制手段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而很多人认为廉政文化只是起到了点缀作用,还有人认为廉政文化只是对执政者而言的,对普通民众无关紧要,这就导致了廉政文化在思想上被忽视,廉政文化的底蕴薄弱,致使廉政文化的自律意识亟待提高。

2.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建设廉政文化的过程,是在当今廉政精神的指导下,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的物质因素,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出崇尚廉洁、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然而,现今人们没有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不能按照其内在的规律办事,严重阻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例如,个别官员把廉政思想教条化、片面化,只当作书本知识去学习,领会其表面意思,把以往一些廉政的事迹、经验生搬硬套当作是廉政文化。

3.相关制度文化匮乏。制度文化是一种与制度有关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和社会心理的总和,在经济发展快、政体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廉政建设的各种机制还不完善、制度意识淡漠、制度文化缺失,因而导致了无视制度,藐视法规的现象频频发生。例如,操控制度规则,功利性地对待制度。一些领导干部会利用职权之便倾斜制度,对那些对自己有利可图的规章制度就执行,反之则不执行,弱化了组织的功能,使自己的利益凌驾于集体之上,从而形成不良社会风气,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此外,部分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在制度方面做得不到位,组织廉政文化活动只流于形式,只是按照上级纪委领导的要求工作,深化和延伸工作做得不够。同时,部分纪检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不认真,考核制度只是走走过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给一些人留有“余地”,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总之,相关制度文化的匮乏,导致了廉政文化建设进行缓慢、效率低。因此,要保证廉政文化工作的持久顺利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完善、健全的长效机制。

1.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廉政的价值观教育。教育的影响力是第一位的,要坚持学习廉政文化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才能避免在思想上出现滑坡,走上与廉政相反的道路上去。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廉政的思想扎根于心,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法制观念,才能在工作中不误入歧途。其次,要树立模范典型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先进的廉政模范是一面旗帜,引导着其他党员干部的行为,同时,也要有“腐败典型”的教育,让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其严重性,少“铤而走险”。

2.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我们要把廉政文化理论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认真对待。廉政文化理论是否先进决定了廉政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通过对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应对其内容、作用、发展规律等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科学论证,从而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纪检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此外,廉政文化的理论成果还能帮助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反腐倡廉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

3.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制度意识是预防腐败问题的重要保障。我国的廉政文化历史很久远,但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还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没有落实到实践,使廉政文化建设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公职人员应充分认识并学习制度规定的内容,建立考核机制,其学习成效与薪资对应;第二,加强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甚至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个人或组织予以严惩并公开批评以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4.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兼顾廉政文化的多样性,利用一些手段进行宣传,例如廉政文化公益广告、办公行政大楼的宣传牌等,要积极进行廉政人物事迹的宣传,各大高校及干部职工的进修课表上都设有廉政文化知识的理论课课程内容,建设警示教育基地等,这样才能兼顾各种人群去学习廉政文化,凸显廉政文化的导向性功能;其次,廉政文化具有包容性、融合性及协调性。我们要用统筹的理念把廉政文化同日常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协调推进。要把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民政、建委等相关部门协调起来,资源优势互补,让更多的个人和组织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第三,把握廉政文化的时代性,开展各种廉政文化建设,在内容的设计上,不仅注重吸收廉政文化中的精神养分,而且根据时代特点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旋律;同时,注重吸收西方现代化普遍价值要素,如民主化、科学化、理性化等合理内容以形成开放的文化理念。在形式上,不仅注重运用书法绘画等传统的教育方式,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现代传媒来传播廉政文化,使其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总之,各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它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把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好,开创廉洁政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利生。廉政文化建设要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2]程凯。对廉政文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11,(5).

[3]殷星辰。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界,2007,(2).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五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六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利比亚战事至今已经持续九个月,随着反对派的节节进逼,政府军被迫退缩于以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为核心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城镇。反对派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水到渠成地入驻首都的黎波里,其实已经宣告了卡扎菲政权的覆灭,而这场举世关注的利比亚战争就此也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利比亚战争不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也不是什么民主与独裁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利益之争。利比亚虽是小国,却是一个石油大国,欧美列强愿意出钱出枪甚至赤膊上阵资助反对派推翻政府,就为着石油利益。国际关系一切都取决于利益。

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有证据表明,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

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增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极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难以阻挡,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但遏制中国发展、“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随着西方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显露,我国在国际上将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七

这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配合支部组织、传达生活计划,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决抵制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时刻提醒着自己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更促进了我的进步。我也清楚的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自己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习。我还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关心国内外各类时事和新闻,并理性地分析,拥护和宣传党中央对外、对内各类决策、政策,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二、工作方面。

这一年来,我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我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和对自己负责、对车间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个细节中;以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目标,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起到表率作用,协助车间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努力地完成了车间、党支部将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缺点与不足。

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及车间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发展,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但我离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自身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有时侯和车间的同事沟通不够,会引起一些误解,专业知识的积累还不完善。对于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继续加以克服和改正。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克服不足,更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协助领导搞好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勤奋工作,让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积极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努力向成为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方向发展。

四、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思想上,需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的党性观念,永葆共产党人的青春和本色,时刻不忘献身于党的事业。需要自觉学习党建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水平,树立良好的个人党员形象。需要模范执行党的政策,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工作,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在学习上,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就能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工作上,牢记党的宗旨,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所从事的岗位不同,职责不一,但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一样的,都应当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一种奉献。忠实守信,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对待工作首先就要看怎样去看待这份工作,是累的、苦的,能踏踏实实去做将心放入这个组织当中去。要做好一件事,答应去做的事,那么就要守信用去做,不管做的好不好都能如实讲出来。我时刻要注意到这是一个团队,它所凝集的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团队当中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始终离不开大家。能静心听取、吸收不同阶层人的意见、建议及他们的想法,时刻反思自己,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做。凡事从大局出发,抛开个人主义。

认清差距,才能明确努力方向;克服不足,才能完善自己。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加以克服、改正。在此也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加批评和指导。以上就是我对自己这一年来工作的自评,请予以批评,谢谢!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八

中国周边国际关系首先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看起:韩美军演,钓鱼岛事件。11月29日,韩美联合军演进入第二天,两国出动舰载机等武器进行了高强度战术训练。美国航母参加演习并派出了“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j-stars监视机、9600吨级巡洋舰和9750吨级驱逐舰参加当天的演习但是韩国取消了定于30日在延坪岛举行的实弹射击演习。朝鲜媒体当天发表评论,称美韩联合军演是“新挑衅”。中国周边环境复杂而多变,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会晤时,在谈到朝鲜半岛局势时所说,当前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有关各方应保持最大限度克制,国际社会也应多做有利于缓和紧张局势的工作。他和梅德韦杰夫都表示,应尽快重启六方会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4日表示,中方高度关注有关事件,对事态发展感到忧虑。而转眼关注与中国息息相关的钓鱼岛事件:每当中国渔政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几乎都会引发日本政府以及媒体的强烈关注。日本的电视台多次播放了中国渔政船巡航钓鱼岛时的画面,并且都强调了“中国渔政船的先进性”。日本《读卖新闻》还观察到了渔政310船上装备的武器,并认为“军用帐篷”包裹下的是“重型武器”。由此看出日本想成为正常的国家,就是可以正常参与国际军事行动拥有自己的合法军队,目前日本由于是战败国,自己的宪法规定日本只能拥有自卫队,就是只能是被动防守的军队,但是随着国家的实力增强日本日渐希望可以成为“正常的国家”,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领导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认识,所以不同的日本首相会采取不同的对华政策和态度。日本和中国有领土纠纷和俄罗斯韩国也都有,而且相对而言和韩国俄罗斯的貌似更难以解决,所以日本的对华政策应该是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发展对华友好关系。韩国和日本一样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但是由于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有着长久的裙带关系,所以韩国对中国比日本要更有亲近感。韩国前首相卢武铉曾提出希望韩国可以成为各大国发展关系的纽带,尤其是中美之间。但是由于韩国这身的影响有限,所以最终没有向着卢武铉的理想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但是,和平与繁荣仍将是亚太各国共同的愿望。亚太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不会根本扭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一二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

一、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对地区总体形势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尽管上述国家关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美国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并采取措施对中国防范遏制,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持台海稳定及经贸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仍采取两面下注的政策,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一面虽有加强,但彼此亦心存防范:美借日制华,却不希望中日交恶而不可收拾;日傍美制华,并不甘心为美火中取栗。遭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未得到全面恢复前,仍将是中国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固发展。印美关系虽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沦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外交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

二、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中国周边地区存在印巴矛盾、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南海岛屿争端等问题。由于印巴关系持续缓和、美国更多介入南亚事务以及印巴相互核威慑,南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朝鲜半岛形势因朝鲜拥核而面临新的复杂性。但由于中、韩、俄强烈反对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加之美国受困中东,无暇东顾,因此,从近期看,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从长远看,朝核问题仍可能出现轮番升级,但各方均会努力控制升级的势头,避免出现战争。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由于中国与日本及南海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岛屿问题引发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台海形势仍处在风险较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渐成“跛脚”的陈水扁正加紧通过推进所谓“宪改”,搞“台湾法理独立”,不排除陈水扁进一步铤而走险的可能。2007年的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和2008年台湾“大选”使岛内局势发展充满变数。但只要美国坚持维持台海现状政策,中国大陆及岛上反“台独”力量仍有能力遏制“台独”的冒险举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奉行的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1]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内外政策,将有助于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9·11”事件后,响的渠道和机会,积极探索并推动在多种框架、多领域开展合作。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加强的重要推动因素。印度洋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发生后,各主要国家充分利用救援外交,拉近与受灾国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奠定基础。在“10+3”机制的带动下,东亚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正不断加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作为落实《联合宣言》的后续行动,2004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了中长期合作规划,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执法、刑侦等领域开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在中国倡议下,首届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2004年1月在曼谷举行。会议通过了《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联合公报》,表示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决心在打击跨国犯罪领域加强合作,支持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的目标。上海合作组织把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还逐步加强合作打击中亚地区日益严重的毒品走私活动,把遏制和铲除毒品走私纳入反恐合作的框架之中。种种事实表明,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的主要议题,并将成为改善地区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和加强安全互信的纽带。

随着9.11世贸大厦的轰然倒塌,人们逐步认识到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9.11以后,以美国为主的各国开始把反恐列为头等大事。

所谓的恐怖主义,就是危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切行动。恐怖分子利用各种恐怖手段,打碎人类和平的梦想,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我认为利用反恐来使人类回归和平,是十分必要的。

恐怖主义也有类别,像东突这种恐怖分子,端着苏联的ak抢,用着中华的火药,忘记几十年前把他们从奴吏主手中救出的中国政府,反过头来要建立伊斯兰世界,疯狂的从事恐怖和分裂活动,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和平。对这种恐怖分子,应该毫不手软的予以坚决消灭。

然而,反恐不是一味的用贫铀弹和阿帕奇直升机来进行的,反恐不是复仇,以暴易暴的方式是绝对错误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用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导弹精确的打中了帐蓬,也打中了屋顶有明显红十字标记的的国际红十字会大楼。美军玩电子游戏般的屠杀了比世贸大厦倒塌时死得多的多的阿富汗民众,不仅没捉到拉登,反而在阿富汗人民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即使美军伊战成功的捉到了萨达姆,但伊战后阿拉伯世界中反美氛围更浓烈,据调查,伊战后基地分子联合萨达姆残余部众,利用人们的反美情绪,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以色列凭借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一次又一次的“定点清除”,反而招来越来越多的人体炸弹。。。更有甚者,一些国家打着反恐的幌子,利用它国无辜百姓的生命来实现自己其它方面的欲望。这哪是反恐!这分明是批着羊皮的恐怖行动!

反恐必须追根索源,对那些极个别的顽固极端恐怖分子进行坚决打击的同时,更多的要用一颗和平友爱的心去帮助那些迫不得已的恐怖分子,平等的尊重各民族和各国的人权,实现民族和宗教的共同发展和和平共处,才可以彻底的消除恐怖主义,达到和平的最终目地。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九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不利,主要是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对手(实际上就是潜在敌人),把战略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集中精力对付中国的缘故。美国的这个转变必须得到充分的认识。

3、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各国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重要的和平力量。就连美国在企图遏制中国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其自身在中国的经济利益。中美撞机事件后,中美关系恶化,但在经贸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双方贸易继续往来,没有出现任何终止的迹象。最近,布什又不得不宣布延长对中国的pntr待遇。中国加入wto的努力得到了许多国家包括欧盟的大力支持,美国不可能无限期阻挠中国加入wto,考虑到自身利益,美国将不得不把中国当作贸易伙伴。

二、中国的外交对策和走向。

二、重视民情民意的研究,攻心为上。

中国的智慧就是“攻心”。当下中国外交,几乎忽略对民情和民意的考量。对那些臭名昭著的政权,没必要为其损害自己的国家形象;对一些“民选”国家,像法国、德国的领导人见不见**,日本政治人物参不参拜靖国神社,对其民意和选情稍加分析,就能得出个大致结论。同时,中国应适度开放一些国外的民意调查机构来华,许多重大问题,如西藏、新疆、台湾、南海、钓鱼岛等,恐怕调查的结果和中国政府所奉行的政策会高度一致。中国花那么大力气办奥运会、下一步花巨资打造外宣平台,也就是想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但并非是靠“大跃进”、走形式主义,是靠一点一滴的行为方式、立场和责任塑造出来的,核心就是去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心,这是基本常识。

三、合理扩张,明确自己的核心利益范围。

首先是要分清敌我、远近或亲疏。中国天然朋友是欧盟,无论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互补性和文化认同性方面,没有根本冲突,且拥有长远、互惠的利益。中国核心利益也在东南亚,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和现实利益的角度上来看,都应牢牢抓住这一地区。单资源方面,这里就足能支撑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同时,这个地区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教,都深入人心、浸入血脉,当地华人更有着爱国传统,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任何一次重大关头和危机时刻,都给予中国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当年郑和下西洋没有把该地区纳入版图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以至于今天要面对南海危机。为了中国的长远利益和世界的稳定,中国应该明确声明:东南亚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染指和插手。今天的中国需要一个合理扩张,主要用文化、宗教、经济的力量,用一种“和”的智慧来实现。为此,中国也要放弃对两个地区的涉足,一是非洲,非洲是法国的后花园,也就是欧盟的“地盘”;再就是中南美洲,那是美国传统势力范围,中国没必要在这些地区去扩充自己的势力,造成猜忌和不满,从而让他们联手俄罗斯、印度和日本,插手南海问题,或在与中国有重大利益相关的事件上,牵制、打压、围堵中国。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十

【关键字】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国际安全中国外交战略关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同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

计划。

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参考书目及文献:

【1】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十一

分析(英语:analysis)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尽管“分析”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技巧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经应用在了数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分析可以指:金融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当前国际形势分析【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旧的冷战秩序虽然已经被打破,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目标远未实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的发展和贫富差距仍在扩大,因民族、宗教等问题引起的冲突接连不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一个都还没有解决。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却出现重新抬头的危险。某些国家企图凭借自身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恣意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人道主义干预”和“有限主权论”为借口,推行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健康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构成了严重挑战。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美国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美国的生产和投资活动继续扩张,消费开支稳定增长,就业市场摆脱长期低迷的态势。在内需和出口的强劲推动下,日本经济也持续强劲复苏,企业收益提高,设备投资增加,个人消费出现回升,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了积极因素。欧元区经济增势得以巩固,投资、生产、消费和贸易不同程度的改善,促进了欧元区内经济的增长,进而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势。受全球总体环境改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总之,尽管目前仍存在着油价过高、新的通货膨胀压力、各主要经济体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但由于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持,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将保持下去,并可能成为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达到4.8%左右,国际贸易增幅将超过7%。

(一)。经济形势概况。

1、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政权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政府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主要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16年新高。从能源耗费角度来看,美国位居工业化国家之首,5-6月又是美国传统用油高峰。在亚洲,由于极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高能耗特征,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很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为550万桶,超过日本。今年国际能源机构又上调了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长。印度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亚洲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90%。

2、世界初级产品价格高削弱经济复苏势头。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轨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明显上扬。这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带来通胀风险。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6%,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7%,其中金属价格上涨了12%。由于制造业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推动了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和美元贬值使美国2004年头三个月消费价格按年率计算上升了5.1%,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的1.9%。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大幅攀升或转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3、调高利率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美国联邦储备局自2001年连续13次降息,短期利率从6.5%下降到目前的1%。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连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在4%左右,4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适于美国。美联储在6月30目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一年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由1%提升到3%,美国住房贷款利率会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1、国际商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头5个月出口增长33.4%。其中,中国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3.3%、38.4%和22.0%。

2、国际商品市场发展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新商机。

世界商品贸易的回升和增长,价格大幅上行,给我国企业出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最新公布的计算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1%和19.9%。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发达国家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进口产品中受益,同时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大需求。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将看到对中国出口机会的增加,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去年中国进口增长34%。今年1-5中国进口增长41%,明显高于出口增长率33.4%。特别是从美欧日三大市场的进口增加明显。

口增长的80%源于中国。亚行估计,今年全世界15%的增长将来自中国。中国宣布紧缩贷款的消息后,亚洲、欧洲和拉美的股市暴跌,农矿产品价格也大幅下跌。中国经济的急剧调整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雷曼预计,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其他亚洲新兴经济的gdp将下跌三个百分点。如果日本的gdo增长下跌半个百分点,足以破坏日本经济脆弱的复苏,通缩也会恶化。

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的政策调整和中国的加速崛起构成了世界格局加速调整的推动力量。在此背景下,国际政治在权力结构、问题议程和决策规则等层面上都呈现出新的内容,世界正在加速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在给中国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入分析国际形势的变动是我们准确把握未来格局走向的基本依据,对确定中国未来的政策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形势概况。

1、国际政治形势变动的主要动力。

国际形势的变化源于主要力量的推动和相互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的对外政策调整和中国的加速崛起无疑是2009年国际形势变动的推动性力量。这三件事情的发展动向将对未来国际格局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2、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

在上述三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政治在权力结构、问题议程和决策规则上正呈现出新的内容。概而言之,由于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和新兴经济体的整体性崛起,国际权力结构的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国际问题议程呈现出从传统国家间关系向国家内部调整和全球性热点上下两个层面的转移;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合作使得g20的作用提升,成为未来国际政策协调的主要机制。

3、世界加速步入后危机时代。

国际政治在上述三个层面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世界快速步入后危机时代。权威缺失、模式困惑和全球化阶段性停滞将成为后危机时代的重要标示。国际权威的缺失使得世界治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和失序。具体的表现是,其一,由于美国管理世界事务的能力下降,其他大国既无能力也没有意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世界出现了一定限度的领导权真空。其结果是各种地区争端有可能重新抬头,国际热点问题进一步趋向恶化。其二,国际权力结构从单极向多极的转移使得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在利益平衡、规则主导和责任分担等问题上的矛盾大为加剧,发达国家对优势丧失的担忧和新兴大国对现状的不满将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对既有秩序的挑战。其三,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异常活跃,在特定议题和功能领域拥有着甚至超过主权国家的行动能力。但由于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张力、不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竞争,以及非国家行为体本身追求的去中心化目标,既有国际秩序的合法性遭受质疑,世界正处在一个普遍焦虑、缺乏共识的阶段。

(二)。国际格局变动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战略格局的调整在给中国提供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将既有的挑战进一步放大。在机遇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大国角色,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机制的决策权有所提升,在世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相应增大;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国崛起对既有秩序的冲击,为中国的政策选择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全球性问题的增加凸显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化解中国与传统大国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拓展新的合作空间。相比之下,处于深刻调整中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构成的挑战更值得关注。

(一)。当今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瞬息万变,但并没有改变求和平谋发展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愈演愈烈,科技革命加速前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全球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和平方向发展。虽然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出现下滑,但是它的大国霸权主义的作风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二)。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处于结构性的改变状态。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局势正在弱化。一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发展尤其迅猛,而这些国家并不属于西方体系。它们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另外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首先,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脱离区域经济集团的国家最终将在国际竞争中失去自身应有的地位。其次,一些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超大区域集团为中心的格局,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欧盟“东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世界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将会更加明显。再次,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了开放政策,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集团之间加强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欧盟形成跨大西洋的泛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更是地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主流。

在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挑战方面看,首先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次,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再次,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世界近现代史看,不少贫弱的民族和落后的国家,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条件和有利因素,但重视教育,善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则是其共同特点。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经过五六十年坚韧不拨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而在如今以经济金融市场为核心利益的主流经济时代,只有在发展了强大的经济实体与商业网络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使自己立于强国之林!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不利,主要是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对手(实际上就是潜在敌人),把战略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集中精力对付中国的缘故。美国的这个转变必须得到充分的认识。

3、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各国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重要的和平力量。就连美国在企图遏制中国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其自身在中国的经济利益。中美撞机事件后,中美关系恶化,但在经贸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双方贸易继续往来,没有出现任何终止的迹象。最近,布什又不得不宣布延长对中国的pntr待遇。中国加入wto的努力得到了许多国家包括欧盟的大力支持,美国不可能无限期阻挠中国加入wto,考虑到自身利益,美国将不得不把中国当作贸易伙伴。

中国的智慧就是“攻心”。当下中国外交,几乎忽略对民情和民意的考量。对那些臭名昭著的政权,没必要为其损害自己的国家形象;对一些“民选”国家,像法国、德国的领导人见不见**,日本政治人物参不参拜靖国神社,对其民意和选情稍加分析,就能得出个大致结论。同时,中国应适度开放一些国外的民意调查机构来华,许多重大问题,如西藏、新疆、台湾、南海、钓鱼岛等,恐怕调查的结果和中国政府所奉行的政策会高度一致。中国花那么大力气办奥运会、下一步花巨资打造外宣平台,也就是想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但并非是靠“大跃进”、走形式主义,是靠一点一滴的行为方式、立场和责任塑造出来的,核心就是去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心,这是基本常识。

首先是要分清敌我、远近或亲疏。中国天然朋友是欧盟,无论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互补性和文化认同性方面,没有根本冲突,且拥有长远、互惠的利益。中国核心利益也在东南亚,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和现实利益的角度上来看,都应牢牢抓住这一地区。单资源方面,这里就足能支撑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同时,这个地区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教,都深入人心、浸入血脉,当地华人更有着爱国传统,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任何一次重大关头和危机时刻,都给予中国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当年郑和下西洋没有把该地区纳入版图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以至于今天要面对南海危机。为了中国的长远利益和世界的稳定,中国应该明确声明:东南亚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染指和插手。今天的中国需要一个合理扩张,主要用文化、宗教、经济的力量,用一种“和”的智慧来实现。为此,中国也要放弃对两个地区的涉足,一是非洲,非洲是法国的后花园,也就是欧盟的“地盘”;再就是中南美洲,那是美国传统势力范围,中国没必要在这些地区去扩充自己的势力,造成猜忌和不满,从而让他们联手俄罗斯、印度和日本,插手南海问题,或在与中国有重大利益相关的事件上,牵制、打压、围堵中国。

摘要: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各国经济发展明显失衡、贸易摩擦的案例时有发生以及金融危机的爆发,种种因素都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展开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尽管国际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但是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些复杂多变。各个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和投资环境的动荡不安是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的主要特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给国际紧急局势的稳定蒙上了阴影。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经济必须依赖于稳定的经济形势。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同样如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经济局势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走势。因此,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明确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以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国策。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对国经济形势有准确的把握,获得国际金融、货币、各国政策等经济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认清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金融危机的爆发,任何一个国家能不能独善其身,它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随着全球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经济复苏的迹象很明显。分析国际经济形势主要看经济影响力较强的美国、欧洲地区和日本。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流通货币,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关系到的不单单是本国的稳定与繁荣,更关系到乃至全球各国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危机的后期,美国经济止住了经济下滑的趋势,经济开始有缓慢的增长。房地产的萧条状况得到扭转、国民的就业情况得到改善,种种利好的经济现象,为改善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打下了一支强心剂。与美国经济形势不同的是,欧洲的经济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欧洲各国经济状况十分严峻,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走低、欧元表现状况不佳、人民的失业率节节攀升、许多企业都申请国家的财政救济,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延缓了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日本经济也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目前日元持续贬值,但是日本政府积极地货币政策,降低了货币贬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尽管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状况悲喜交加,但是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阶段,经济形势日趋稳定。

中国的经济比较坚挺,虽然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总体上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稳步前进。国家制定了完备的经济发展战略,保就业、促内需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经济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下运行。我国的就业率稳步提升,房价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这不能说明我国经济是完全健康的,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宏观调控问题。

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导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于迅猛、cpi指数依旧保持过快的增长势头,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让政府宏观调控工作压力重重。尽管领导人审时度势,制订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经济发展的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贸易出口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的增多,这给国外的当地企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出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要国家,以各种借口给中国的企业设置了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市场盛行,我国企业和外国市场的贸易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导致许多国内的公司很难进入国外的市场,这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货币问题。

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运行,我国一直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外资、技术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加以全球汇率的波动使得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近些年来美元的贬值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国债损失。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闭关锁国的道路,必须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的稳步前进需要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当今的国际经济局势处于稳步复苏的阶段,这对我国来说是利好的消息。认清国际经济形势、找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制定发展国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关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j].统计研究,2013(01).

[2]胡振虎.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05).

摘要:世界一体化是国际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但在近些年的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略显失衡,国际能源价格的多次变动,世界贸易隐患的增加以及货币变化的紧张化,都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与形势方面产生了影响,更影响了国家经济决策的制定。世界经济的变动与调整,让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在国际经济形式不尽明确的环境中,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与挑战。本文以试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为题,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现状;前景。

前言:

近几年,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越来越让人摸不透。不确定与不平衡增长,就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特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美车、欧洲与新兴市场之间的竞争与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让世界经济出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2008年的一场经济危机,让更多的经济人士开始关注国际经济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在国际经济形势角度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明晰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需要先对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解与分析,掌握国际信息,反思国内经济。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经济的发展形态仍然不太乐观,经济增长的速度较低。但是,与世界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情况相比,经济复苏状态相对稳定。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情况下,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有小幅度的提高。无论是美国的房地产还是人力资源市场,其紧张情况都得到了一定好转,这给国际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机会。然而,欧洲经济的发展情况还较为危险,低迷的经济发展速度,让欧元市场的缓和情况不佳,欧洲的失业率还在不断上升,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已经成为必然的经济发展趋势。日本的经济发展形势与国际经济发展情况很像,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日本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进入氛围状态,是因为日本在货币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这就使得日元的贬值不会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与前几年相比,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已经趋于稳定,但仍然不能确定国际经济形式不会出现大的。国际经济形势显示,国际经济仍然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据相关部门的预测,世界经济今年的增长率为3.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提出了0.3个百分点。这样国际经济发展现状,仍然让许多经济学人士担心。

从我国去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在国际经济变动中稳定前进。国家所实施的稳步发展经济战略,让我国的市场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有效抵制了许多城市房产价格上升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中没有问题。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经济宏观调控方面问题。宏观调控工作质量,对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以及经济的顺畅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近两年,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出现过高问题,且cpi的增长速度过快,这对于我国宏观调控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与出台了有效的信贷政策,从而让国民经济指数得到有效调整。但国民经济指数的下降速度过快,给企业内部运营资金产生了问题,运营资金的让企业之间进行业务相互担保,这对于经济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2.出口经济问题。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以来,进口与出口成为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来,美国、日本与欧洲等各方的出口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事件的纠纷,让中国国民抵制日货的情绪高涨,这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际市场扩展也受到限制。中国的出口受到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影响,国际需求量的减少,使得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越来越多,我国出口经济一度出现困难,这对于我国进出额目标的实现较为不利。

3.房价问题。房价问题,是中国经济中的持续性问题。房价过高,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房价的快速得不到合理控制。特别是在最近十年,房价的快速上升让社会中房地产行业需求大大增多。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力资源与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我国的其它行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工业、制造业以及生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力、物力与财力不足问题产生。除此之外,金融体系的发展也逐渐受到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危险指数。

4.企业资本问题。在国际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跨境企业的数量直线上升。跨境企业在中国的出现,让中国同行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上升。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海外市场的扩展战备制定方向。目前,国际经济的复苏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跨境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流向无法得到有效明确。一旦国际经济出现反复动荡,这些资金就很难收回。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给我国许多跨境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挑战,也给国有资本管理工作提出了难题。

5.货币问题。针对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进行调节。对于中国来讲,货币政策的轻松化,使我国的进口经济、技术与资金的引入增多,在全球汇率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过膨胀压力。国际经济流动性增大,让中国经济出现了稳步回升的趋势,这就促使许多国际市场中的短期资本融入到我国市场内部,而这再一次提高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与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笔者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推测与分析。对于世界人民来讲,经济发展的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对于国际环境下的多个国家来讲,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掌握者很难确定。面对国际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不断密切的现状,经济学家需要对世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把握,从而让国际经济形势服务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利用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关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j].统计研究,2013(01).

[2]胡振虎.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05).

[3]余斌.中国经济前景与2013年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13(01).

[4]章玉贵.今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j].国土资源导刊,2013(03).

[5]郭大川.国际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业,2012(21).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正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而学习形势与政策就成为了非常实用和有必要的科目。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新兴大国作用进一步加强,多极化世界格局取得重要进展。伴随中国的崛起,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政治、经济活力的拓展,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和事关国家整体利益的冲突,尤其表现在中国与世界大国和周边邻国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

我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是当今世界上领国最多的国家,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为复杂。我国处在分裂势力活动日益频繁,周边国家和地区战火内乱不断的时期。首先是东北亚出现的复杂局面,朝鲜半岛核危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东亚地区另一个复杂局势是中日“东海之争”,日方无理扣押中方渔船和船长,并声称要按日本国内法来处理此事,引起中国民众极大愤怒。“台独”势力不减,“藏独”、“疆独”势力愈发嚣张,并与国外反华势力勾结,严重危害国家安全。2012年5月26日奥地利总理会见**,疆独头领热比娅表示希望日本买下新疆又引起一阵波澜。稳定地区形势,成为中国外交处理的又一个课题。

放眼世界,在美国主导下,北约确立了“新战略概念”,扩大了“安全威胁”的范畴。同时中美关系矛盾增多,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影响。从美在**和售台武器问题上触犯中国底线,到加大在南海诸岛等问题上的介入力度,利用一切机会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导致南海问题高烧不退。那么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当前的中美关系。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重返亚太”。如今,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同美国相比,在经济和军事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国担心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中国经济总量赶上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千方百计想抑制中国的发展。二售台武器问题,美国不断台湾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三是美国历届总统都要在白宫会见**喇嘛。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已经三次会见**喇嘛,引起中美之间的不愉快。四是美国同中国周边国家搞军事同盟,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东盟国家形成一个反华的包围圈。五是美国插手南海,没有美国,南海问题不会像现在这样复杂。南海问题这么复杂,现在形势这么紧张,到底怎么解决呢?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陆上和海上主权的争议,解决的办法多种多样。有人提出武力解决,但是现在的形势和1974年的情况不一样了,跟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也不一样了,现在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都不允许我们以暴力方式解决,对于中国而言,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需要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现在只能努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协商。

今天的社会是处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处于靠实力角逐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无一不是以其国家实力为前提。今天盛行的仍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可以说,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只在世界推行和平和仁爱,结果可想而知,不过是为世人笑尔。当今世界,有的国家实行侵略扩张,比如美国的霸权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这无疑给世界的和平带来威胁,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能够对当今的国防事务有所了解。了解国家安全状况,不仅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且对各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于对于自身的意义也很重要,当掌握了世界的发展局势和国家的实时态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则对个人的定位亦会更准确,个人的道路亦会明朗宽阔。

造成被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反对分裂和外来干预,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国人民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一致。可见学习好形势与政策对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全都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从公布的这些数据来看,尽管不及市场预期,但是有一些亮点,特别是全球主要国家经济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公布的数据更是显得鹤立鸡群。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第三季gdp按年增长4.9%,略低市场预期的5.2%,但比第二季的3.2%升幅已明显加快。累计前三个季度,中国gdp终于恢复到正增长,录得0.7%的按年升幅。而且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贸易、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消费零售额、国内投资等都由负转为正增长。所以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报告也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幅有望达1.9%;2021年中国经济增幅有望达8.2%,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ifm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布之后,国内舆论一片看好,认为中国经济有韧性,能够应对来自各方的巨大风险。不过,当前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逐渐走出今年全球新冠病毒疫情阴影的冲击与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后,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疫情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得到控制,这是整个国家经济能够逐渐的复工复产、从疫情危机中走出的前提。中国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大流行上控制比其他经济体要好,所以,中国经济能够最早从疫情的经济危机中走出。

二是利益于进出口贸易增长并远好于预期。本来,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各国的许多商业活动突然停止,需求萎缩、供给中断,全球之间的贸易立即停止。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垂直式下降,但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职能并没有由此减弱。反之,中国出口从4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出现了正增长。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前三个季度防疫物资拉动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海外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急增,当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的出口增长36.5%至1.04万亿元;二是同样是由于疫情爆发,导致“宅经济”的出现,其商品推动出口增长1.1个百分点,这个时期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家电等相关商品出口达8808亿元,上升17.8%;第三是中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令出口订单增加。可以说,就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估计疫情在短期内难完全得到控制,全球各国在这些方面对中国商品需求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中国出口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这对短期内中国出口仍然是有利因素。

三是在政府托市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复苏。第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商品房销售额115647亿元,增长3.7%,上半年为下降5.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由于从2016年以来中国的住房销售每年都在历史记录,住房销售规模越来越大。而中国的住房交易是采取预售制,即先收款后交货。所以,只要疫情得到控制及复工复产,住房开发投资增长是必然(即收款后要建造好房子交货)。还有,尽管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一直在强调“三稳”(即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但无论是信用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还是地方政府各种托市刺激,从而使得疫情后各地的房地产投机炒作还是盛行。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住房的销售面积是在下降,而住房销售金额则在增长。这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还在上涨;意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性质并没有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而改变,反之这个市场同样是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只要房价在上涨,投机炒作者就会利用银行优惠的金融杠杆涌入这个市场。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是拉动各地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

四是同全球各国一样,数字经济同样成了应付疫情保证经济基本运行的重要方式。比如,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增长15.9%。“宅经济”同样成了国内经济增长发展最快部门。而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大众化远超过其他国家主体经济,它在疫情爆发后对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再加上中国号称为“世界工厂”,具有完整现代制造业体系,这些因素都成了能够保证中国走出疫情困境的动力。

但是,中国这种经济格局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吗?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隐患又在哪里?可以说,尽管中国的新冠病毒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国经济与消费也在全面恢复,但进入秋冬季节后,中国疫情的防控同样面临着再起风险,加上全球疫情居高不下,还在扩散蔓延,这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也可能冲击中国外部需求,拖累未来中国出口。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居民消费仍然是十分疲弱的。比如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增长3.3%,仍处于低水平恢复,而且首三季仍按年下降7.2%。还有,从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尽管这个数据同比名义增长了3.9%,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但其水平之低难以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比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每月36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每月1360)。这样的一种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加拿大相比,实在是低得可怜。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加拿大的失业人口每个星期可领取政府补助500加元(每月2000加元以上,以现在汇率计算相当人民币1万元以上),一直可维持到2021年3月底。就目前的物价来说,以折合人民币计算,加拿大的猪肉、牛肉、粮食、品牌衣物等价格都比中国的价格低。加拿大居民这种一般性消费根本不是问题。加拿大是这样,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但中国居民如此低的可支配收入,其消费力从何而来?所以,最近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起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而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如此之低,其消费力增强成为最大障碍。再加上中国城市的年青人受住房、教育、医疗等因素的挤压,更是让其消费力降低。可以说,这既是确定国内内需为导的内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也是中国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

所以,中国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内循环经济,并非仅让经济循环流畅,更重要的在于提高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特别是农民居民的消费力。就目前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言,他们的收入水平远无法启动消费为主导的内循环。中国只有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增加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国民的消费力水平,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十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那就是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谓大变局,简单的来说就是世界“力量中心”从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转换;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能力式微;中国定位的变化,中国成为大变局中世界各国无法忽略的存在,中国进入崛起之新时代,国际大变局对中美关系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美国对华政策从2017年特朗普上台前开始逐步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就是在奥巴马在任期间,中美关系就开始发生变化。

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来看我们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的定义都是彼此认可的存在,从1997年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到2011年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确立,到现在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所谓新型大国关系是指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前大家潜意识一种挑战性的概念。以前的中国“韬光养晦,绝不出头”绝不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这使得中美的关系波折却也能合作向前,而随着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出中国方案”,“一带一路”等中国政策的提出,中国开始引起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注意。中国在坚持走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又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机遇,科技兴国,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让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美国也开始反击中国。

美国进行全面反击,在贸易摩擦、香港、台湾、南海、人权,知识产权等问题上摩擦不断。

中国从与特朗普执政期间的摩擦贸易开始,美国展开了贸易战。中美双方在贸易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以及后来施加关税的举措,使得两国国内都被经济低迷的阴霾所笼罩,美国大幅度提高关税,对中国出口影响极大,造成了不畏损失,但中国也通过打击和消灭美国进口,战略性的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对美国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形成了一个对等打击。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在国内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自然希望能够和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合作来提升国内的经济发展质量,中国更希望在一个包容开放的国际环境中,进行贸易往来当前所面临的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国想要尽力避免,而对于美国来说,美国的大豆出口严重依赖于中国市场,而中国又采取了增加关税的措施,对美国国内的农业及制造业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终通过协定中美双方达成阶段性的成果。在第1阶段经贸谈判后,中美贸易争端暂时熄火,但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美国并没有取消第1阶段协议签订的对中国增加的关税。但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贸易争端也就此告一段落。虽然这些贸易对我们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也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在战略方面,美国由前期的接触战略到现在的围堵战略。美国在各方面尽力的压制中国,但其围堵战略也有虚弱的一面,美国无论是从军事上,贸易上,科技上,它都只能限制和压制中国,但不能完全打垮中国。中国却反其道行之,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不仅要留着美国在华企业,还吸引更多的美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进一步加剧美国的产业空心化。而且美国有个极大的特点,美国是资本家的国家,而不是政客的国家,中国可以绕开美国政府,直接与美国各州和企业打交道。

今年1月份新冠肺炎爆发,在疫情最初爆发的时候,我国就在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这场疫情,并在疫情爆发不到一个月内,就下令武汉封城,下令全国开始交通管制,全国的机场也开始严格防控。即便出台了如此严格的措施,但疫情还是传播到了我国各地,对此国家下令全民居家隔离防控疫情,在短短两周之内,我国就实现了全民戴口罩,居家不出门。中国战胜疫情能够成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党生于内外忧患,长于挫折磨难,成长于攻坚克难,敢于冲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关键时刻全民一心,排山倒海,气势磅礴,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举国体制,5天之内建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体现了中国速度。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中国人,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敢于奉献,技术发达,以人为本。

在此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世界其他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帮助。中国抗议也体现了大国担当疾病没有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全球疫情防控,中国丝毫没有犹豫地肩负起大国担当,共享信息,推广成功,医治经验,提供先进技术支持,与世界各国携手筑起一道防御堤坝,为其他国家提供基础物资等。

在抗击新冠肺炎来,中国本来希望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更加友好,但美国却变本加厉的发表反华言行,极力甩锅给中国,造谣抹黑中国,并称此次病毒为“中国病毒”,只能说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甩锅中国也治不了美国的病。而且在疫情期间对中国态度多变,前后不一,与美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爆发而得到好转反而更坏。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前段时间中国因为疫情控制得当,工厂迅速复工复产,口罩,医疗物资大批量产生,而就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的时间,国外疫情迅速扩散,其他国家纷纷到中国来购买物资,而就美国而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疫情期间开始对中国进口的口罩,医用手套等几十种医疗产品免除关税,这对中国是一件好事。对中国人来说,看了也是大快人心。

但在此期间美国也注意到,在各种药材医疗设备的进口上还是依赖中国,所以中美不可能完全上实现脱钩。

尽管如此,中美的关系依然是矛盾与合作共存。

前段时间备受瞩目的台湾问题,一些学者和相关政治家提出“台湾问题实际上是中美关系问题”,可见美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国动作不断,美国在外交上支持台湾扩展国际生存空间,军事上扩大对台军售,经济上加强双方经济贸易,进一步加强台湾问题的嫌疑。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遏制中国崛起,在appec会议上,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制定了多种经济贸易往来的协议,这样对发展中国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制定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在发展了中国经济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中欧铁路的互通,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而中国就南海问题,在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中是一个敏感点,我就借此对中国进行干预,并且鼓动越南菲律宾等跟中国有南海争端的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

在文化交流方面,如今的亚洲人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早已从唐人街,洗衣店,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转变为成功,甚至引领潮流的代名词。这些后面亚洲学生仍然处和亚裔美籍学生,仍然存在一个尴尬的处境,就是入学标准高,录取难度大。但是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若真正的靠实力,不看种族来录取学生,亚裔学生在美国排名靠前的学生占比不低。

技术竞争方面,全面制裁华为,计划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虽然华为有自己的芯片,但芯片生产制造环节无法在台机电下单,则中国无法实现量产和应用,美国也抓住了这一点。并从国家安全方面股东鼓动其他西方盟国在5级网络建设中不使用华为设备。

总之中国与美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国际多变的情势下,矛盾不知道会不会越演越烈,还是会朝着更友好的方向发展。无论哪一种中国都要做好自己,做好新技术的研发,从制度科技上获得优势,发展经济。

从最近非常受人瞩目的美国暴乱来讲,从5月26开始,由于黑人弗洛伊德致死,引起了黑人的抗议和骚乱,美国的暴力事件表面上看是由于种族矛盾引起的,但背后往往还掺杂着其他方面的因素,如贫富对立,理念冲突,政治角力等,而这一次在理念和政治层面似乎更加明显,尽管我们不太喜欢老美,但是我们也不能轻视老美,盛名之下,无需是美国的经济实力,还是真的像这种骚乱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对美国军队来说分分钟就可以搞定,所以被平息肯定是肯定的,但可能因此美国的印象在年轻一代人的潜意识中会有所下降。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处事风格不一样,以前美国曾评论香港问题是个亮丽的风景线,现在轮到自己国家,不知道他们感受如何。而我们中国自己就要做好自己弘扬中国的文化,传播中国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提升以中国方案引领世界潮流的自信成为正能量和主旋律。

如果中美矛盾一直下去只可能两败俱伤,在经济技术人文交流方面,中美双方都在减少对对方的依赖,中国在美国贸易投资,金融技术等领域更加强调自主创新,我们不希望出现中美脱钩现象,但也正在为此做思想和物质的双重准备,我需要美国先进的技术,美国也需要中国进口大量的用品,最好的就是合作共赢,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只要中美双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遵循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妥善处理分析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中美的关系不可能会突然翻车,从第一阶段经贸系一定暂时缓和了经贸冲突外,两国的国民也努力避免双边关系严重化。美国对中国抱有期望,希望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中国也有大量留学生访问学者去美国,双方有大量的技术交流,经贸合作,在政治上也提出努力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意味着中国对中美关系也抱有期待。但就美国最近的行为,对中国人内心来说是一种伤害。中国人虽然在此次疫情中表现良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复工复产,提上日程,但和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差距,不宜与美国断交或产生一些恶性冲突。

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逐渐也反映出一些国际的态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持续升高是事实,但仍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能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政策帮扶了许多国家,收获了许多友谊,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交了许多知心朋友,像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就存在着最真诚最纯粹的友谊关系,就连日本也声称,为什么他们国家没有巴基斯坦这样的朋友,巴基斯坦在我国疫情期间轻举国之力为我们捐献物资,真的很让人感动。在这本就已经多元化的世界格局里,又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各个地方都开始出现问题,面对中美关系,很多国家都不愿意掺和其中,中美关系现在属于一种两极格局。且由于前段时间特朗普甩过中国现在中国民间与美国民间,人民相互的反感,情绪非常大。而且此次疫情对中美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中美官方关系也几乎处于冻结状态,战略互信缺失日益严重。若在此时段要实行中美建交,无疑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总之中美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中美的利益关系10分复杂,共同利益互补,利益冲突性利益和对抗性利益,这4种利益同时存在,而在政治,安全,经济和文化4个领域都同时存在着矛盾,但所以眼前我们不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两国的矛盾点上,应当更多精力用于发展那些基于利益矛盾上的合作,当中美两国双边合作的预期与合作领域的具体利益的特性相一致时,我们能出现合作共赢,两国关系有望出现稳定发展的局面。(大狮子)。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十三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同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参考书目及文献:

【1】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十四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期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能够大大促进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供给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建设力量。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时刻坚持忧患意识。所以,普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大学生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危机四伏,东西方资本主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时刻伺机向我国发动袭击。所以,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十分必要。同时,大学生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它与全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构成全民支持、建设国防事业的浓厚氛围。此刻进行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正是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而开设的,能够说它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和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缺乏危机意识。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国防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潮下越发的坚挺,而民众的国防意识也不能只靠战时培养,这一切都要落实于平时。从中学时的国防教育读本到大学时的军事课,国家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使全民都具备必要的国防意识和基本的军事素质,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防事业的后备军。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具有进取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过去我们学习的文理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囊括,而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出现了断层。殊不知,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都会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就是要明确军事国防与各行各业各领域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将其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在理论和逻辑的层次上更加完美。此刻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经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国防最现代的东西和当今军事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展现给大学生,再加上授课教师诙谐幽默的讲演,使得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饱尝了一份视听的饕餮盛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崇德尚武、敢为人先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木秀于林。

另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刻,许多高校把军事理论课当作必修课来开设,每年入学之际对新生开展军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素质教育。这是基于国防教育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长实践经验都具有进取意义所进行的探索,使得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学校之始就理解严格的考验。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此刻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也就相对不足。此外,此刻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乏自理本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些家长强烈提议经过军训来弥补孩子体育锻炼的空白,期望以教官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孩子,提升其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政府和学校也期望经过军训来给大学新生上一堂课,告诫他们坚决摒弃懒散怠慢的坏习惯,从对国家和对自我负职责的态度出发,自觉构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团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争做“三好”“四有”青年,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构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大学生应当明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进取参与课外的军事训练。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身体机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生活,都应当进取主动地去追求,努力使自我成为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此刻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抓好国防教育,将使青年学生终身受益,使中华民族受益。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篇十五

今晚党课中夏老师就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结合自身见解,私以为当前国际形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稳、乱、变、治。

首先,稳。目前整个世界基本是稳定的,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性的主题没有变。但现在的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但世界大战短期之内并不会爆发。其次,乱。世界形势稳中有乱,美欧经济危机还没有画上句号,美霸权主义行径与反霸权斗争的矛盾丝毫未变,天下依然不太平。再次,变。乱中有变。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受阻,尤其是当前穆斯林世界掀起新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为了捍卫伊斯兰教的纯洁性报名做人体炸弹的人数已排到20xx年。

另“金砖国家”群体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了均衡化趋势。所谓的金砖国家,就是在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的四个市场国家。南非是中国真诚的朋友。20xx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由中国出面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谓是正当其时、恰如其分。进一步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关系。毛主席曾说过,南非是我们的好朋友,是用轿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联合国的,如今20xx已经到来,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军事冲突。而且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当然,当前世界政治形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政治制度和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再增加。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067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