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人才论文(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1:22:11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模板17篇)
时间:2023-11-26 11:22:11     小编:梦幻泡

在各种汇报与评估中,总结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思考和思辨,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指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一

资兴市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镶嵌在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汇处,具体位于北纬25°34‘~26°18‘,东经113°08’~113°44‘。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资兴自古山水灵秀,山有“九峰八面之奇”,水有“程乡水之秀”。1986年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后,资兴市旅游事业开始起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显示出蓬勃生机。“十五”期间,资兴市共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每次,国内旅游业综合收入五年累计达到18亿元。以东江湖、五岛一村等为主要旅游景点的山水园林生态游、景区风光游、农家休闲娱乐游拉动了全市餐饮、娱乐、农产品贸易、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近8000人的就业。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办旅游的合力正在形成。目前,资兴风景旅游项目众多,精品旅游景点主要有:雾漫小东江、东江大坝景区、龙景景区、兜率岛景区、东江漂流、白廊五岛一村、农家休闲游、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周源山寿佛庙、回龙山、程江口、汤市温泉等。2002年11月,东江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进入“最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主要特色。

资兴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资源丰富,品类齐全,综合性、参与性强。它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集山、水、湖、庙、岛、洞、庄、漂流、坝、林、园、石、温泉、狩猎、水上娱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具观赏性,又有很强的参与性。二是分布集中,便于串线。与市外邻近的著名风景名胜旅游点炎帝陵、井冈山、南岳、桂林等容易连线推销,有利于组成旅游线路。三是特色资源较多。较好地汇集了名、新、特、奇、险之优势,雄、奇、幽、旷之特点,体现了“参与”和“娱乐”这两大现代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找到了静态观光旅游和动态参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

二、资兴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全市旅游产业规模尚未做大,尤其是产业链尚未形成,效益不高。旅游产业基本上是以东江湖旅游为主,接待游客数占游客总人数的95%以上,是资兴市旅游产业的品牌项目。但是仅靠这一个品牌还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按照旅游部门制定的资兴旅游线路,均为旅游观光一日游。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也只是享受水上的自然风光和水上活动项目,缺乏山与水、文化与旅游、消费与游玩之间的紧密配合。娱乐项目大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大规模、高档次、内容丰富、形式高雅的文化娱乐休闲项目。

2.产业项目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全市城市规划中没有明确划分旅游产业区,日常旅游活动场所分布散乱、无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随着东江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东江沿江一带已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但是,在引导旅游产业向该区域转移时,旅游产业经营者有不少顾虑。据调查,唐洞市区现共有歌舞厅30余家,投资在100多万元以上、经营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2家;投资在50万元~100万元、经营面积200平方米~300平方米的2家。由于经营者的投资大,转移后的利益短期内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全市旅游休闲产业统一规划布局的调整进程。

3.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个别甚至出现、色情等违法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资兴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产业要形成优势,必须上规模、有特色。而要形成规模、特色,关键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突出休闲旅游特色,走“以湖为心、以河为脉、以绿为本、以山为衬”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结合全市的产业布局,按照积聚发展、规模发展的要求,规划好全市旅游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沿江旅游产业带的详细规划,以规划来引导产业聚集,来提高城市品位。同时,要组织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部门,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构,形成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制订金融、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2.整合产业要素,提升旅游产业品质。

(1)要充分利用东江湖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各景区景点的建设。重点抓好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东江湖、兜率岛、黄草、白廊等景区景点的旅游度假休闲功能,提高景区景点档次,加快东江湖旅游合作圈构建步伐,进一步加大对东江漂流、雾漫小东江、五岛一村等项目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以农家游为主的生态旅游,解决资兴市旅游旺淡季剪刀差和留客难问题。

(2)着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旅游文化娱乐一条街、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努力依托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旅游文化精品,用文化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把体育竞技和旅游休闲健身有效融合起来,建设高质量、多功能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所,满足市民多样化休闲需求。(3)着力推进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加快沿江开发步伐,把沿江两岸作为资兴市发展的最大亮点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使之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积聚区。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决定产业发展水平。资兴市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较多,但整体素质不高。为此,要整合劳动、旅游、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同时,针对资兴市旅游产业经营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要组织和引导产业经营者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改变资兴市旅游产业在项目层次、服务水平、配套设施等方面落后的局面。

4.加快旅游景区线路开发。

围绕吃、住、

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抓好景区线路的开发建设。以东江湖为重点,突出抓好东江沿岸多功能休闲产业区、寿佛文化景区、天鹅山森林公园、程江丹霞景区、汤市温泉休闲、“古南岳”回龙山景区、高码大王寨景区、曾中生曾希圣故居、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等旅游景区和项目的改造升级和综合开发。加快景区景点的交通配套建设,突出抓好汤炎公路、s213线、s322线、横岭公路、程江口——永兴公路、高码——苏仙区五里牌公路等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市内各景区景点之间、东江湖景区与周边旅游景区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加快形成以东江湖为核心,辐射汤市温泉、炎帝陵、井冈山、汝城温泉、广东丹霞山、宜章莽山、苏仙岭、南岳衡山等景区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好鲤鱼江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形成的水域,抓好体育中心、水上娱乐等城市休闲设施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家生态游,在东江湖核心区域打造1个~2个融垂钓、康复、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旅游休闲中心。

5.加强旅游产业经营管理。

加快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影响游客滞留资兴时间短的矛盾;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规范东江湖游运秩序,鼓励扶持燃气、电力、豪华游船,淘汰限制燃油、破旧油船;加强各旅游景点、各工作部门之间的衔接协调,全力提升资兴市旅游服务整体水准。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突出抓好东江鱼系列产品、竹木工艺品、少数民族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大力挖掘资兴旅游文化资源,尽力传播推介东江湖秀美风光,以“寿佛”文化和“古南岳”文化,呼应郴州“福文化”和炎陵“华文化”,打响资兴市“寿佛文化”品牌,提升资兴旅游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加快资兴成为旅游名市步伐。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二

摘要: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果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那么教学技巧则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教学技巧不仅反映了教师的素质和才能,同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差别。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是一个政策促进型的跨文化培训活动,它具有政治敏感性、跨文化交际性、成人教育性等特征。为了提升课堂魅力,达到教师和学员的通力合作,激发出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就需要教师针对培训特点很好地运用组织、示范和指导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跨文化培训;培训特点;教学技巧。

一、课堂教学技巧对提升课堂魅力的重要性。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是国家旅游局授予的“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到目前为止已培训了十一批、300余名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在积累了大量培训经验的同时,作为培训管理者,我们也收集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例如当我们对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国内知名旅游领域学者的课堂效果进行调查评估时,我们发现,来自国内的工作人员表示课堂精彩,内容深入浅出,易于吸收。而来自东盟国家的学员们则表示尽管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但是课堂氛围枯燥,部分内容不易被理解和接受。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1如果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那么教学技巧的运用则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技巧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为达到培训目的而采取的具体的行为和手段,它与教学方法不同,“方法是指为达到目标的一种程序或者是一个过程,技巧更准确的是指培训过程中运用的技巧性的培训细节”2。如案例讨论中,我们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法是教学方法,分小组的形式是教学技巧。一般情况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够较好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但是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文化、工作背景的教学对象,由于课堂教学技巧的不同,就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我们从工作人员和学员中得到不同答案的原因之一。一个成功的课堂意味着教师和学员的通力合作,要激发出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就需要教师针对培训特点,很好地处理课堂组织、示范、指导等这样的培训细节。教学技巧对提升课堂魅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由于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的培训发起者、培训实施者、培训对象等的不同,该项目具备了与面向国内旅游管理人才举办的培训项目不同的跨文化、跨语言等特征,同时也与高校常常举办的留学生培训项目不同,它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

(一)政治敏感性。

首先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是一项具有外事性质的培训活动,具有政治外交性。它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与周边东盟国家的互相了解,加强双边或多边旅游合作,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发起的一项培训任务。旅游和教育都具有先天的开放和包容性,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旅游教育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3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东盟国家的旅游管理人才切身体验中国的发展变化,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与政策,进而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凭借地缘优势,最终转化成务实合作,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客观需要。

(二)跨文化交际性。

由于所处的地理、社会、文化、宗教等环境的不同,东盟国家与中国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员面临着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与碰撞,不同文化背景形成了人们对于事物所呈现的心理认知与行为表现的不同,学员们喜欢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去解释所见所闻,这就可能引发对老师的话语进行偏误性的推论,进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三)成人教育性。

由各国政府旅游相关部门选派的工作人员构成了此项培训的培训对象,他们所具有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成人性。成人教育学之父玛尔科穆(malcolmknowles)认为,成人学习者具有以下四大特征。第一成人学习者具有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第二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工作经验;第三成人学习的动机与需求会随着工作与生活的发展而变化;第四成人学习者总是希望所学知识能够快速运用到实践之中。4具有一定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的成人教育有别于学校学生教育,后者具有教育长期性、前瞻性等特点,前者则目的性更强,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对象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相关知识,并能够快速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四)专题教学性。

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是一项短期集中式的培训活动,培训一方面需要向学员介绍中国的旅游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在东盟国家旅游发展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启发。为能在短期进行大量知识与经验的传授,培训管理者就需要整理相关内容,形成教学专题,聘请领域内的专家或学者进行教学。换句话说,每位老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专题内容的讲授。

三、对提高课堂教学技巧的建议。

高超的课堂教学技巧不是临场的即兴发挥,它需要教师结合培训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控制住课堂气氛和节奏,吸引学员目光。这里所说的控制并不是限制,是指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技巧。

(一)课堂情绪的控制技巧。

情绪是在情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们的主观认知经验。学员课堂情绪的状态,不仅会影响课堂知识的传递,还会影响学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判断。为了较好地控制课堂情绪,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正确把握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经常会表示出对中国取得成就的赞叹。同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加之学员大都在本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其中不乏工作职务较高的学员,如柬埔寨旅游产业司的司长,缅甸饭店与旅游发展司的副司长等,他们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也会对一部分社会现象提出意见或批评。因此课堂中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态度,维持良好的情绪,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不卑不亢。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引领学员学习知识、总结经验的指路者,老师对学员工作经验的肯定并不意味着要恭维和迎合学员,老师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学员,尊重课堂与知识,就会取得学员的信任。2.重视对敏感话题的预设。一般来说,具有外事性质的涉外培训,教师无论是课上组织教学,还是课下与学员探讨问题,最好避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性的话题,涉及文化差异方面的内容,只做说明、解释,不评论对错。但是,基于培训所具有的政治外交性,通过培训我们希望学员们能够对云南的旅游业,乃至中国当今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并促进国家之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因此培训内容就不能完全回避具有政策、历史、文化等较为敏感因素的问题。由于培训对象与教师之间的文化差异,敏感话题的提出,必然会产生交际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小则会造成不好的课堂效果,大则可能会引发外交事故。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需要对培训对象国的交际礼貌原则、行为禁忌,以及文化异同进行了解,对在课堂中能够形成的敏感性问题进行预设,并备注恰当的解决方法。

(二)培训对象注意力的管理技巧。

注意力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坚持,它会使人对某一事物保持积极探求的态度,并能清晰地进行反映。5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应力求生动,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从而增强学员的课堂注意力。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中国旅游文化特色。随着东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价格,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挑选为旅游目的地。中国庞大的游客资源市场吸引着东盟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的眼光。“在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熟悉游客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如何提高面向中国游客的旅游服务质量,如何开发与管理得到中国游客认可的旅游景点与企业,正是学员们参与培训的`需求之一”。老挝旅游培训局副局长朴佟达拉隆先生说道。当然,前文我们提到过,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是一个政策促进型的培训,它承担着面向东盟国家推广、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的责任。因此,无论从培训目的,还是从学员需求的角度来看,具有中国旅游文化特色的正面意义的事例在课堂中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

(三)课堂节奏的把握技巧。

培训中,一般来说每一位老师需要在3小时内完成某一专题的讲授,其中包含了翻译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员理解教学重点,就需要教师较好地把握课堂节奏。

1.教师语言简洁直白。由于培训对象对英语的掌握水平及使用能力的不同,培训管理者会根据教学对象的国别为课堂配备翻译,教师需借助翻译把信息传递给学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碰到因为教师授课语言中文化因素复杂,引经据典,导致翻译不能理解其中含义,从而中断课堂教学的情况。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教师讲一分钟,翻译发挥了十分钟”的案例。教师在讲解旅游商品的开发时,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的玉文化,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一个例子。因为翻译担心学员不能理解教师传递的信息,正好翻译非常熟悉《红楼梦》这部小说,因此翻译变客为主,成为了该话题的主导者。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容易干扰授课教师的思维,分散学员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控。因此,课堂中教师需要注意语句宜简不宜难,宜短不宜长,需要使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去组织课堂语言,以便翻译能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跟随老师的节奏。例如孕育而生、炙手可热等这样的成语,具有隐喻、借用等修辞手法的语句,含有中国特殊文化因素的语句,如“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出现的频率。

2.教学内容的呈现具有直观性。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很多教师的课堂语言已尽可能地做到简单明了,但是由于培训内容的学科性特征,专业术语与带有文化因素的语句不能完全省略。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与观点,我们建议课堂应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材料去辅助教学,同时也可借助不同的图示去呈现统计数字、时间等。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一方面能清楚地表达教师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减少翻译工作,节约时间的教学技巧,利于教师把控课堂节奏。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重点在于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中心这一对辨证关系。基于培训所具有的成人教育性、跨文化交际性等特性,我们反对课堂中教师主宰一切,学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只有老师在整个课堂组织管理中合理使用教学技巧,起到很好的主导和启发作用,才能在创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使课堂显得井然有序。

参考文献:

[1]高文举.培训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2]胡海云.成人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刘平平.涉外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培训实践模式[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5)。

[6]沈世伟,philippeviolier.“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j]中国旅游发展笔谈,(6)。

[7]杨寄洲,崔永华.课堂教学技巧略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2).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三

小时候随同父母旅游,头一天晚上基本上是无法安心睡好觉的,心早已飞出去了,一心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盼着、渴望着快点到达目的地,想向着目的地的美好,可是真的到了目的地,基本上人也累得全身无力,到了旅馆就是大睡,严重的时候甚至于由于晕车而呕吐不止。那时不懂得何为旅游,也不了解旅游的真正意义。

现在人已长大,出玩的机会多起来,发现旅游的乐趣在于路途中每一个小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好心情。从背上行囊的开始,就已经是在旅游了,而一路上的风景,就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

印像最深的还是去年夏季与老公结婚旅游的情景,临行的前一天,开始准备各种食品、衣服、用具,一大早,坐上火车背上行囊,到叶圣陶老人书中的《苏州园林》去游玩。

在北方看得最多的,就是绿油油的稻田、或者是如绿海一般的玉米地、高梁地,连绵起伏的青山,围绕于山峰的几缕轻烟。小时候,我总以为青山里住的人必是得仙的老道,美貌的仙子,很想走进他们,体验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现在依然羡慕山中的人们,看着或隐或现的几户人家,仍然想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寻求另一种生活,另一种规则、另一种快乐。

细细品味,发现生活如同旅游一样,重要的是生活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遥远的结果,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如同节日一般,过得充实、快乐,你会发现,旅游的途中要比旅游本身更有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普遍增加旅游热必然到来。

旅游是人们生活的异地性、业余性有享乐性的集中体现。旅游是人们心中向往之地然后暂时离开家乡,到向往之地短暂生活一段时间。

过去旅游是有钱有闲而又有文化的高人雅士的专利品,现在全面小康社会的的福荫旅游已是寻常百姓共同的业余爱好了。

旅游是我国各地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各地为发展旅游业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使尽浑身解数,搞大建设大开发,大包装大宣传,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有的建城,有的造景,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设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消烟四起。因为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无烟工厂。谁占了先机就能推动谁的旅游市场的红火。

旅游是一种经济。旅游者的食住行游娱购都要花费钱财。旅游的组织者如旅行社,旅游目的地都会有旅游收入。而且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越好,越能把游客留住就越能增加收入。旅游经济已占当地经济的重要比重。旅游经济发展了还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旅馆、金融、地产品开发、地方文化等诸多产业的发展。

旅游是文化。旅游离不开文化。现在讲旅游都是文化旅游。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文化消费。我们到旅游目的地首先感受的是那里的文化,有的景点本身就是文化遗存。也有旅游地组织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旅游者在参观景点文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当然旅游者本身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旅游是精神愉悦。人们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旅游典型的是见异思迁。到异地去游山玩水,看人观景都是心情,心情好处处皆景。出门旅游的人不在乎吃住,但很看重自己的感受。因而旅游很大程度很大层面在于自己的心情。这又和人的素养有关。出门在外不要逞强,更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因一点小事而坏了自己的心情,而使整个景色失色。

旅游感悟人生。人生就是宇宙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世上有很多好的风景,我们只能游览观看,谁也不可能独占。不管是谁再有权和钱也不能把明天买下。因而我们不能奢望太多。再好的景点都是天造,都有美中不足。人生也没十全十美。总有缺憾。

旅游没到过的地方,听介绍可能很诱人,很动心,当你费尽周折去了那里,也觉不过如此,这样的事常有。人生许你想要的拼命去要,付出了很大代价,得来后也只是“到此一游”。旅游是欣赏自然,走向自然。做人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旅游可以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常旅游的人兴许还会换个别样人生。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四

一、见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处于劣势。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首先,必须明确培养人才目标,对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人才供求关系如何,该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在某范围内有多少院校设有相同专业及其特色如何等等,都是培养人才时必须了解的。我们通过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跟踪调查,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毕业生素质、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从而了解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具体地说,就是应培养适应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要求的,掌握工程造价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要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编制和审核建筑、安装等工程预(结)算以及投标报价的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

2.2结合办学层次,设置较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

高职高专层次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基础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则应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内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材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载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入才,首先要有好的教材。因此,每次征订教材时,都由各相关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参加集体讨论,力求在教材选择上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好地体现本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购置专业软件,利用软件绘制工程图、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预算。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做”是中心,在“做”字上教,在“做”字上学作为教学全过程。在部分课中提倡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分析。然后由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工科应用型专业。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研究分析,达到解决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确定和管理的能力。我校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由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在这个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认识实习主要通过系列参观活动,使学生对工程管理产生感性认识;课程设计则是对学生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概预算等各个模块能力的训练;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工程现场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预演;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三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

2.5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主要培养方式的高等院校,由于该专业设置和建设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大部分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尽合理,使得毕业生毕业后一时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因此,高等院校理应积极探讨和改进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为社会培养出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优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主动服务于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利,张建勋.建设类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1-31.[2]匙静,房荣敏,尉胜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8).[3]李康平.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4.[4]马旭.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2.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以及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对策,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旅游管理专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据统计,目前,各类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旅游业急需大量的人才。近年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已将培养旅游行业应用型管理人员作为重要的任务。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本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该课程的学校教学与实际人才培养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根据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加大对此课程的改革力度,满足培养学生能力的客观需要,切实发挥课程应有的作用。本文根据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以及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对策。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际训练为辅”。随着国家示范校课程教学不断深入的、具有特色的改革,这种模式与快速发展的“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差距不断加大,不能与新的课程模式相衔接,不能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目标工作导向性差。

学习目标只局限在引导学生对各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技能的概念、作用、特点及要求等知识点有所了解或掌握,即保持在“什么是什么”的浅层认知层面上,缺乏对技能目标、拓展目标的工作导向的深刻认识和明确具体的要求。

(二)缺少实践环节,教材与实际脱节。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学难点是如何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讲授理论为主,缺少实践性教学环节,没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对待实际问题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另外教材陈旧,且与实际脱节,现有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对旅游人力管理的实务分析,使得学生难于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三)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小。

目前,大多旅游院系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习惯于对理论知识的介绍,从头讲到尾,较少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课堂的“教”和“学”呈两个分离的状态。例如,有些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完全是老师个人的发言,介绍案例,分析案例,最后总结,整个过程学生很少参与,这样往往使案例分析法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用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而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

(四)师资力量薄弱。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要求任课老师不仅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还要熟悉旅游企业的工作。目前,担任《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教师是经济管理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老师,不熟悉旅游企业人力管理的各个环节,且没有在旅游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课只是就理论而理论的讲解,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满足不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考核方式守旧单一。

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还很单一,以笔试答卷为主。在考试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为主,较少的有案例分析的考核内容,更没有实践性操作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成绩评定仅仅以笔试成绩确定,没有从学生的操作技能、知识创新等各方面综合评定成绩。因此,这种试卷考试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也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应用所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理念。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适应旅游应用型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一定的理念,符合应用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权利,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把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措施、手段的选择,建立在符合广大学生的利益和愿望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进建立在人文教育思想的平台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特点,提高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以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

旅游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与关联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和新情况。高职旅游院校的课程教学应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根据行业的发展与需要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让课堂教学能及时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让学生掌握旅游业发展的人才要求及素质,更好地培养旅游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高职旅游院校培养的是能够胜任旅游企业服务岗位、中层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要应适应市场需求,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为旅游行业培养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一)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旅游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具备从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备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企业管理人才。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增加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是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的课程改革,应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尽量与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衔接。注重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一定数量星级酒店、旅行社、高尔夫球会、高级会所等旅游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合作,如在学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共同培养培训企业需求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要提高《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改变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引进互动的、参与的、以学生为主角的延展式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研究并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根据旅游的实际问题,设计多种案例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案例,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方案。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情景模拟教学法则既弥补了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实践性,又克服了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时间、空间、经费等的局限性。情景模拟教学法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为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是实践导向和任务引领式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课程模式。项目(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计划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高度责任感和综合的职业素质。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基本能胜任以下相关工作:旅游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的设计等。

4.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富于情感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将能够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授知识时应当充分熟悉教学内容,讲解生动流畅,这样在学生心目中便形成一个印象,由敬佩之情生出喜欢之心,从喜欢教师到喜欢教师讲授的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首先由教师预先给定讨论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进行讨论,讨论完全是自由的,目的就在于考察学生的表现。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候常用这种方法来测试人员的团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信息收集和提炼能力及求职者的个人风格等。如在《员工绩效考核》中,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绩效考核的标准”。通过讨论,让学生应该如何和别人沟通,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在小组讨论中脱颖而出等技巧,为以后参与这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旅游院校必须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数量相当,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实训教学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职结合之路,应当为教师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从生产第一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优秀的师资,通过具有生产实践的专家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的文化带到学校,带进课堂。

(五)加大对考核制度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上要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向社会实践综合转变、由独立完成向合作完成转变、由教师单一评价向教师、学生、企业共同评价转变,达到真正从实践中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要树立以考核基层管理岗位技能与行业素质为重点的考试指导思想,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形式。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改革一定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专业的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满足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六

各省市区教育厅(教委)也从政策上扶持、资金上支持,不断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在中高职衔接上的创新发展。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如何明确的分工,如何科学的衔接,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的一体化。我们认为,分工是基础,衔接是关键,一体化是应该达到的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实施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分工不清楚甚至不分工的情况,衔接缺乏有机性乃至简单化。具体到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分工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课程教学内容交叉重叠等。衔接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各自制定,缺乏充分有效沟通、实训实习项目内容重复。

1.在“一体化”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开办有旅游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定位。但在“一体化”培养模式下,到底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应达到什么目标,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应达到什么目标,二者如何实现目标的互补而非重复,并不是特别清晰。如高职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中职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型人才”,高职的“高素质”到底高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培养目标的区分不够明确,直接导致后面的衔接出现问题。

2.中高职的旅游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重叠比较多。

我们知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几近一样,教学内容几乎雷同。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旅行社行业,对应旅行社中的导游、计调和销售岗位,中职和高职基本上都开设旅游概论、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旅游营销、计调实务等课程。当然,课程名称上中职、高职可以一样,关键是同样的课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的教学内容上应该形成递进和互补,把不同层次的技能安排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分别实施。目前的问题就在于旅游类专业的中职和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缺少衔接,缺乏递进性,没有层次感。

3.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未能有机衔接。

由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加上旅游服务行业的行业特性,使得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与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人才培养目标所针对的行业均是旅行社行业、所针对的岗位或岗位群也是一样的,如导游、销售、计调助理等。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如何使已具有一定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中职学生通过衔接的高职教育,提升其旅游专业理论水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乃至创新创业能力,合作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衔接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源,即使招收中职生源,也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和中职教育的培养方案衔接。

4.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训实习项目内容重复。

从校内实训项目上看,中职期间要进行模拟导游、门店销售、计调操作等项目的实训,到高职后同样又要进行模拟导游、门店销售、计调操作等项目的实训,且实训内容大同小异。从校外企业实习来看,时间安排上,中职学生要到旅行社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同样也要到旅行社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实习岗位上,中职学生实习岗位是导游、前台销售、计调助理等,高职学生实习岗位同样是导游、前台销售、计调助理等。从实训实习环节看,中职和高职也未能形成很好的衔接。

三、旅游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衔接重点。

1.招生与培养政策的衔接。

探索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招生制度上的衔接。高职院校要重点面向中职学校招生。同时,在高职院校招生方面,探索专门面向定点中职学校的对口招生。另外,建立统一的课程学分管理机制和中高职教育课程学分相互承认和转换机制[4]。

2.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衔接。

中职学校大多只培养学生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就业技能或单项能力,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更多的是针对岗位群[5]。因此,要研究如何在制定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时能够衔接,并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中职与高职学校相关专业团队对接,如何推动旅游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全程参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3.教学过程与教材的衔接。

推行高职与中职学校联合举办对口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的研讨活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和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3+2”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教学内容设计。另外,中、高职院校教师联合开发编写专门针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旅游专业课程教材,也能更好促进教学内容的配套衔接,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叠。

四、促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强化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隶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归属于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如很多省市的旅游职业学校、旅游职业学院隶属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业务上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很多地方的'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隶属于劳动部门,业务上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为了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应将中职学校、高职学校都划归入教育部门管理,以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谋划、合理布局,以及中高职对接。

2.构建一体化团队共同制定各段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构建是关键,校校合作,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关键。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如何才能既可分得开,又能衔得住,这就要求对口的中高职衔接的相关院校专业团队首先要“一体化”,特别是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必须“联合作战”,避免“单打独斗”。旅游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且具有一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但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缺少特色和个性,针对中职毕业生的三二对接人才培养方案更是尚在探索之中。通过联合研讨,也能更好地解决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叠问题,有利于中高职各自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通过中高职院校专业团队的共同研讨,中职段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教学与实训方式,高职段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教学与实习方式,只有清晰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通过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这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综合技能,而不仅仅是学历层次的简单提升。

3.注重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上的有机衔接。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在内容、方式上与中职学校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避免重叠和雷同,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上应加强同中职学校的沟通,共同研讨制定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的分工与协作,这种统一的、分层次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标准,有利于中高职在人才培养中的分工、协调。中职段要强化专业基础教学、针对具体岗位的技能训练,高职段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图要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培养、针对职业岗位群的综合技能训练。另外,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健全中高职管理机制、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编写适合中高职衔接的教材等,都可促进中高职的更好衔接。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七

摘要:笔者对当前酒馆管理人才创新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主要存在培养定位不清晰、缺乏创新思维训练以及实训配套不完善的问题。针对此,提出了建立以酒店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定位、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完善实训配套的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创新;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酒店市场也逐步繁荣起来,同时也给酒店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这就必然要求酒店管理具有一定素质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培养创新素质,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下酒店管理的服务发展需求,成为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关注重点。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八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点培养和重视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来分析和总结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定位、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解与定位。

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以积极体现并尽量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的综合反映。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同时又要突出实践,积极向工程技术教育方向倾斜,强化应用,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接受专业和广博教育后,能够在各行业中面向基层、企业实践的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使毕业生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其自身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提到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样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将来在工商业中得到最大发展的领袖和经理人才。根据现行高等教育的现状,结合西方国家提出的全人教育理念,实现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注意提高、完善和储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一)为人处世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地球最高智慧生物的人类,群聚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所以,每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融入和适应社会,是每个人的第一人生基础。而对为人、处世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体验,在大学期间是一非常重要的时期。在大学里,大学生在学习相关文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其如何为人、理解事人、与人沟通、团结协作、勇敢执着等为人、处事方面知识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提升。比如: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在工作中要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这样客观上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交际的能力。

(二)系统基础知识。

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系统的基础知识就是综合知识课中的自然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小学时期就积累的语文、物理、化学、初等数学(几何、代数)外语、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大学时期的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语文、写作、相关社会经济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概论、世界经济与政治、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工程训练等大学基础知识。

此层次的基础知识要求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将中小学积累的基础知识完成“点-线一面”的归纳和总结,这样有助于系统化大学时期的基础知识。

(三)专业基础知识。

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就是与管理类专业有关的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类的知识,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导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四)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专业性核心课程,即本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商品学、电子商务、质量管理、经济合同法、国际商法、投资学、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

核心课程好比“根据地”,学好核心知识,才能发挥专业特长,解决好工作实际中的问题。核心知识以外的外围知识,如相关学科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外围知识好比“游击区”,围绕核心知识有方向、有层次、有序列地向外扩展,扩大知识面。

此外,我国具有招收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资格的高等学校普遍忽视了有关“创业、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能力的培养、领导能力”的相关课程。

据百森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企业家精神监测报告显示,美国超过1500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

(一)基本专业技能。

应用型本科的基本专业技能(也称从业能力)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一定专业从业者而言,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通晓专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并熟练操作,能够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专业生产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有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切社会职业所要求的基本专业能力。比如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学生应注意培养以下基本专业技能:制作基本司法文书、制作调查笔录、企业经营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企业经营诊断的程序和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及银行对账、制作会计报表并能够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等。

(二)综合专业技能。

据库,并能为此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度;熟练应用《企业决策〉软件包、ssspass3ema)等软件的使用和应用。再如:大学期间攻读二学位、参加各类科研和实践以及大学生的“大、小挑战杯”比赛均是提升综合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十三五的开展,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因此,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阐述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针对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对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参考,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强化;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企业逐渐将发展目标从提升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转变,现如今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可以稳定、持续性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的规模化。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想要提高自身的实际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现代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补充法律、金融以及商务方面的知识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高效应用,方便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强化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现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结构缺乏合理性、管理过于分散等。借助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强实际的管理方式技巧,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方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高效的进行。其次,通过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通过加强工程管理培训的方式,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经济发展的脉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足时,可以及时选择有效的解决措施,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次,借助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形势,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断加大,企业的生存和发挥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市场融合在一起,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市场空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现代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形势来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快速的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节的变化。最后,借助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必须摒弃之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与行业转型和升级的趋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改善自身的经营结构,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方法、概念以及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反思、改善,使其向着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向去发展。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内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现阶段主流的市场营销理念方面分析,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实际上,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仅局限于之前的产品决定市场模式,正因此,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1.工商管理理念与市场营销理念理念属于对事物正确认知的前提,在我国,理念只存在于各个学科的书本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应用,实用性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缺乏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本身的内容方面。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受到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直接进行市场需求的供应,这种模式下肯定会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有清楚地表达,市场营销理念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因此,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如果在工商管理理念方面没有清楚正确的认识,那么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就仅仅是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无法起到很好的帮助。2.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纵横分析从横向考虑,工商管理培训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工商管理人员在我国企业中往往有专门的职位,比如说市场营销、流程管理等,其工作内容往往与企业的内部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下,难以将企业工商管理的真正价值以及最大效益发挥出来,在了解了很多企业之后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并不是在工商管理理念上建立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如果工商管理培训过于形式化,那么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同时工商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从纵向进行考虑,工商管理理念需要建立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上,同时和企业的内部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运营需求,对现有的工商管理组织进行调整和完善。3.工商管理培训的重点和要点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理念上,保证受训人员对工商管理理念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有正确认识的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同时实际综合水平也较高,能够实现对企业发展和目标规划的有效促进。工商管理培训需要保证培训的结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受训管理人员有着专业的技能和素养。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在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对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企业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原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能够实现对工商管理理论的当前发展前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第三,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流程;第四,学会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能力,有着卓越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索能力;第五,人际沟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第六,对我国企业基本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国际管理标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企业缺乏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现阶段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大多选择流水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更趋于形式化,导致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就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系统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尤其在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意识更加薄弱。很多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更多的放在经济效益上,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为了减少企业的经济花费,为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许多企业直接放弃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仅仅开展次数较少的培训,在培训管理体系方面缺乏规范化,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往往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难以高效、正常进行,实际培训工作难以起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多数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机会更是严重缺乏。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差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乏,到时实际的管理体系缺乏规模化以及系统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培训相比,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特点较为突出,就培训讲师而言,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保证培训讲师有足够的学历条件,同时培训讲师还必须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积累,有着丰富的企业工商管理水平。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花费,选择的培训讲师往往由企业员工临时担任,或者选择的培训的讲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需求,导致实际的培训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理论指导,导致自身的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最终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3.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较为单一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方面的宣传力度较差,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导致参加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积极,只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培训任务,或者得到相关的培训证书。现代企业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对现有的管理内容进行创新,增强培训人言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工商管理方面的实战演练,为管理人员积累大量的培训经验,增强管理人员对管理问题的实际解决水平和解决效率。,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方面的制度,之前的考核更多的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只能实现对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培训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考核效果。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其与传统的培训模式加以区分,不能依照传统的考核模式来检验工商管理培训的培训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难以将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培训失去原有的工作和意义。

1.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为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需要建立专业性的培训管理结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首先,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经常开展关于工商管理方面的活动,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加大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看待工商管理培新。只有企业领导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度,能够使企业员工在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有足够的重视,保证之后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企业需要提高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培训力度,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善,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工作人员培训的积极主动性。企业要提高对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增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终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2.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要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方面内容有足够的重视。完善的师资团队建设,必须要配备科学合理的师资系统,严格选择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老师,建立工商管理培训师资认证体系,从管理水平、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考核,只有保证老师的各项考核内容合格之后,才可以为员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另外,企业还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保证其一直有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代的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制定出新颖、高效的管理教学方案。企业在教师招聘渠道方面还需要适当的扩宽,选择多种培训方式,吸引更多的在培训方面的人才专家。企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管理水平。3.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有着复杂性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有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就企业而言,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存在较大的难度,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挑战性非常大。只有不断优化工商管理培训,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获得显著的提升。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内容方面的改革,工商管理培训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培训相比,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培训老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提高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效结合。另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应考核制度,保证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好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增强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对现有的考核内容进行完善,使得考核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考核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保证考核人员的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增强其管理水平,将管理人员向着全面化的方向去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着高层次、高质量、复杂性高等方面的特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在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时,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改善,使得传统的培训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多方位以及多渠道性。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中,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案例、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天宫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度。比如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制定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如未来十年的职位、薪资、对企业的贡献度等。讲师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可以借助松下公司企业的相关的发展规划,早在1950年,企业就已经将发展规划做到2200年,讲师通过这方面的案例,能够更好的引导员工对企业管理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保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5.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为了保证工商管理培训更有效的展开,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有重新的认识。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也可以将工商管理培训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感受到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在完成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领导还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经验总结,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员工对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6.做好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首先,在培训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培训的讲师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认可,获得企业高层的全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的培训可以实现理想的培训效果。在培训前,培训人员需要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在培训内容方面,需要对培训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借鉴其他企业的培训经验和以往的培训经验,详细的备案培训的内容以及重点。还需要做好培训内容的改善和优化工作,保证培训内容与现阶段市场实际情况以及需求相一致,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在培训过程以及培训后考察方面,目前企业对于培训过程以及培训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再完成考核之后没有对成果进行考核。实际上,工商管理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对培训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工商管理培训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并非企业单个员工,因此,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工商管理培训人员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工商管理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企业之后的发展打基础,虽然现阶段企业有着足够的人才资源储备,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离不开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支撑,需要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度。

五、结束语。

现阶段虽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其次,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再次,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对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保证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胡锦,方明.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

[3]刘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6,28:208.

[4]张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7,03:155.

[5]刁肇明.试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51.

[6]尹斯琪.从人才培训方面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3,28:133.

[7]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14,18:122+12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

摘要:《旅游法》的出台对旅游人才培养,既意味着政策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给旅游专业在专业教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上提出了更多、更新、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对《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研究,首先对《旅游法》相关释义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对策。

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在旅游法律法规的立法方面已比较系统,它们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

国际上对旅游法律法规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并在教育和实践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国内的旅游法规体系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更改的过程,对《旅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制定,尚处于起步阶段。

《旅游法》于10月1日实施以来,对景区、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饭店、旅游规划等行业有了新的规范和限定,对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的素质和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所以对《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研究,旨在源头上从教育层面加强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促进景区、旅行社、餐饮、规划等旅游具体领域实现规范发展。

一、《旅游法》相关释义。

《旅游法》于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我国首部旅游领域的基本法,是我国旅游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对促进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旅游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教育是旅游专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根本保证。

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旅游专业的发展。

而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除了通过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来体现外,更重要的还将体现于个人的人文素养,这都有待于通过旅游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训练进行培养。

《旅游法》将保护旅游者权益作为基本线索,将“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基本理念。

《旅游法》还明确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这些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和原则,能否深入人心,能否成为旅游从业人员共同追寻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是否明确并强烈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因此,对照《旅游法》,反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推动旅游法进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中,真正使《旅游法》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法规体系一直处于不太健全的状态,这给旅游院校建立科学的旅游法学相关课程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一定困难,持久以来所培养的旅游人才难以满足《旅游法》规定的行业人才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专业教师对《旅游法》的相关内容领会不够,尚未更新知识结构。

《旅游法》对旅游从业者的规范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服务者的素质和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先提高自身的旅游法律法规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提升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

但当前大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旅游法》的掌握不够,在授课过程中,其课程内容很少渗透《旅游法》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使得教学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对学生的知识引导,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尚未优化,尚未达到行业人才新需求。

《旅游法》的出台对旅游教育来说,既意味着政策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在课程、教材上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新要求,需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理念,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普遍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旅游教材老化,有许多教材是翻译自国外,其内容不合我国国情,课程内容重复、相关课程教材对《旅游法》相关内容尚未更新等多种问题,这就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达不到《旅游法》规定的业界实际需求。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使得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

由于大多数专业教师也缺乏行业的实践工作技能和经验,大多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得到实践操作训练,不仅不能很好的巩固理论知识,而且缺乏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很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虽已通过产学合作来教育培养规范性的专业人才,但其效果也不太明显,因为长期以来种种原因导致业界的规范性不够,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和企业的实践操作是两张皮,学生往往认为在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存在较大差异,入职到企业之后,完全跟着企业的不规范路径走,这就使得《旅游法》规范的行业要求很难贯彻到实践中,达到的效果不佳。

(四)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缺失,使其综合素质距离《旅游法》要求相差甚远。

长期以来,旅游行业的恶性竞争和一些不健康的形态长期存在,不利于人才培养。

《旅游法》颁布之前,旅游专业人才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如对于人才的职业道德正向培养和现实相背离,使得人文教育深感力不从心,对旅游业未来从业人员的价值观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职业道德引导和灌输。

三、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尽快对专业教师开展《旅游法》专题教育,要让教师知法、懂法,对传统教学中一些与旅游法不相适应的内容、手段进行修改完善;二是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在课程中融入《旅游法》的相关条款,尤其是要对旅游法规、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景区管理、饭店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实践教学运用旅游法规手段进行科学安排和管理,让法治精神真正深入到学生的教学和实践中;三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行业需求的高道德、高素养、高人文精神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课贯穿旅游法的法规体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精通新旅游法,为此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专题讨论等方式,尽快对专业教师开展《旅游法》专题教育,要让教师知法、懂法,对传统教学中一些与旅游法不相适应的内容、手段进行修改完善,加快将教师培养为熟悉精通《旅游法》的专业教育人才,甚至专家。

除了认真学习《旅游法》以外,要组织教师收集整理旅游法规案例,编写旅游法学教材。

通过案例化教学,提高旅游法的专业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课时上也作必要调整。

(二)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内容体系改革。

《旅游法》使我国的旅游法学体系更科学,新法中根据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在旅游业中出现的问题,对既有经验上升到法律规范的高度,许多创新性的法律条款具有前瞻性,更加注重法律的完整性和客观性,界定清晰,规范严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有重大意义。

学生通过对《旅游法》渗入专业课程学习,旅游法规、饭店管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等课程,可以设定情景案例教学,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学习旅游法的兴趣,同时深刻理解行业中的'旅游法。

在学生进行实训课和顶岗实习中,加强对学生的《旅游法》相关知识学习,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如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上,可以采取让学生拟定顶岗实习合同,进一步理解旅游经营者和雇佣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实践中学习旅游法规。

实习中发现违反旅游法的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

《旅游法》需要具有良性的旅游职业价值观、综合专业素质强、职业素养高、专业法律意识强的从业者,因此在教育教学培养中,应加强相关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因此应该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法律法规能力》、《专业职能道德》等相关技能的训练课程,培养毕业后能适应行业标准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一

(1)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优秀工商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管理是一种创新的劳动,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勇于开拓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才能应对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式。

(2)转化能力。转化能力是指优秀工商管理者将创意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的能力,就像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将新产品设计构想转化为现实工艺流程制造方案与步骤,并能够按此进行操作的能力。

(3)敏锐的信息观念。经济时代,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会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谁能快速、全面掌握经济和科技信息,谁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因此,现代工商管理者应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信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强烈的竞争意识。具有竞争意识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竞争可以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消除“吃大锅饭”的传统心理,摆脱平均主义的桎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竞争还可以迫使经营者从战略高度出发,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从而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

(5)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工作是管理中要做的大量工作。工商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很大不同,就是前者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管理中进行组织协调,要处理好管理系统内外的各种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此,管理者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必须要有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要在管理中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理解人。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管理实现预定目标。

(6)健康积极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管理者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总和,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地分析问题、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前提。思想素质的高低是管理者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对实现有效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

(7)良好的道德修养素质。道德素质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的素质。具体有:一是责任心。管理者作为社会活动的指挥者,对他人、集体和社会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管理者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为事业的成功努力工作,为此要包涵下属的缺点。二是能心平气和地使用优于自己的人才。这是一个有道德素质的管理者必备的根本品质,是取信于人、成就事业的基础。

(8)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人们的心理条件,由自我意识、气质、性格、情感、价值观等心理要素构成。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信心、独立性等内容,反映人类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体现自己的能力。由于从事的是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和竞争性的事业,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因此,要求管理者在情感上更富有理性色彩,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沉着和冷静进行思考、分析和行动。

作为当今工商管理人才,应在新世纪复杂快变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才能为企业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彰显新世纪工商管理人才素质,成为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向前,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人才。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二

酒店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定位不准确或者模糊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教学实施。当前,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市场定位,许多专业设置仅仅是借鉴其他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相接轨,学校更多关注了学生的理论授课,但缺乏新技术、新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具有的素质与市场酒店管理需求难以对接。一些高职院校操着一些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只注重课堂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实践结合,学生缺乏技能,技术。此外,学校没有把创新素质纳入培养方案中,当前,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身心素质,这些都是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定位的薄弱环节。

随着大学生接触知识面的不断拓宽,其思维、认知、能力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创新思维正在成为大学生人才毕业后敲开工作岗位的一项重要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笔者调查发现,目前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人才专业教学中缺乏创新思维的训练。高校进行专业教学目前有两个极端现象,一是过多关注理论性,但是缺乏对理论发散、想象等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更多的是背诵课本中的知识;二是过多关注技能性,从职能教育角度出发,过多注重技术性训练,但是对于创新技能的训练还没有成熟,许多学校在这方面仍然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有些高校办学层次逐渐下滑,办学理念逐渐下降,倒是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逻辑得不到训练,五项中影响了酒店管理类人才的思维创造力,致使很多学生思维方式直线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缺乏深度与广度,没有足够的新意,创新思维不够活跃。

1.3酒店管理人才专业教学创新实训配套不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校学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后需要在一定的场所、环境中进行创新实践,以完善学生的创新素质。办学条件的好坏影响着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训条件的好坏影响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学校在学生实训配套这一块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校内配套实训建设落后,学校相关资金缺乏,学生学到的`知识局限于校内实训条件无法完全施展;二是校外实训合作没有形成系统,许多学校与对外酒店等企业建立实训后,把学生放在实训酒店进行实习,但缺乏对学生有效创新指导,学校也没有与酒店对如何提高学生创新素质达成培养共识。这就使得学生虽然具有创新实践的热情,却无法在实训中得到实现。我国的学生长期收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创新与动手能力,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到位。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三

[内容提要]企业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

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的强弱。所谓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19xx-20xx年的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xx年度,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20.4%和4.1%。19xx年度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4.36%,(利润/资产)为1.26%。20xx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74%和1.46%,比上年均有明显增长。由于营业额的大幅度增加,使进入500强的门槛提高,20xx年度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为97.23亿美元,而20xx年度则提高到103.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6亿美元。

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相差甚远。仅从中国加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中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41万美元、0.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29.8万美元、1.41万美元。

中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xx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xx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宏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企业战略定位包括产业战略定位、市场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联盟战略定位、规模战略定位等。而笔者认为这些战略定位都建立在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所谓发展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创立时对其发展前景的期望度。如微软公司创立时比尔·盖次的发展战略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每个人的电脑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微软的统治地位。而国内企业大都希望借这国内市场不规范捞一笔。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只能依靠他们唯一的优势价格进行竞争,由此造成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政府出面规范市场行为。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为企业建立一个战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2.周善乔,江苏行政学院副教授。《战略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4.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四

在如今游客在景区乱刻乱画的现象数不胜数,不仅我们国人有涂鸦的不好习惯,而且外国也存在着涂鸦行为,广东连山金子山风景区为了解决游客随地随意乱画的问题,特意为游客开设了刻字林,游客可以在刻字林内随意涂鸦和刻字,对于刻字林的存在,我大为赞同,这是一种表率,也是一种对乱刻乱画不文明行为的有效疏导。

刻字林的存在正如禁烟区的存在。乱刻乱画和随地吸烟都是不文明现象,都对别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都显示出自身素质的问题。禁烟区的存在是为了引导大家减少大家的吸烟,解决随处吸烟的问题,他引导人们到专有的地方去吸烟,引导人们在公共场合下不能吸烟,正如刻字林,他也同样引导着人们不能在随处万科乱画,只能在专有的区域可以涂鸦,这就减少了大家乱刻乱画的行为,解决人们在景区内乱刻乱画错误的行为习惯,如果强劲不止,那么我们就应该正确引导,让这种行为从大到小从小到无,进而解决这些不文明行为。

对涂鸦的游客而言,刻字林的开设让他们有了可以发挥创造的地方,更有效的让他们在指定区域内涂鸦,避免他们在景区内乱涂画。使他们有了一个愉快的旅行,也在不自觉中引导了他们,刻字林的开设不是诱导和纵容游客胡乱涂鸦,而是在保护其他景区的文物,也是对游客提供的不同的服务,对游客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对景区而言,刻字林吸引了游客乱刻乱画的行为。使游客在专有的区域,可以图画进而保护了景区的事物,让游客可以更好的观赏文物更愉悦的旅游,进而避免了游客在文物上的刻画,刻字林的开设对景区是一种有效的帮助。

对社会而言,刻字林引导着人们不良行为的习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文明风气,使一些强劲不止的行为习惯中从多到少,从大到小,最后从有到无的作用。有效疏导,引导拿错误的行为,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社会之间的文明风气的传播。

总而言之,在景区设置一片让不文明游客乱刻乱画的地方,有利于游客的改变。也有利于景区文物的保护,更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促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我对刻字林的存在大为赞赏,这有利于改正社会不良行为,实现不文明现象,从多到少,从大到小,从有到无的基本措施,让我们注重引导,而不是明令禁止。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五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各类高校的分类与定位,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方向,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各类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所谓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整合高校与企业的不同优势资源,以实现共同利益为纽带,采取学生接受课堂教学与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合作与共享资源,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研究,提出有效的培养模式,能够为我国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提供推动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时期,国内本科在校生及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步增加,本科生就业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况,而且大量本科生虽然知识理论功底较强,但实践能力严重欠缺,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创新转型发展的焦点。与此同时,学术领域内关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也全面展开。“应用型本科”的概念首次在国内被提出来,此后相关的研究开始大范围出现。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主要以着作、学位论文相关信息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相关信息浅议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刍议会计学视角下应对国际反倾销策略刍议等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刍议浅议把握考试方向科学有序训练小议构建综合性银行的法学研究浅议如何让学困生走进英语世界谈议论文的出彩方法论文等形式展现,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特点等理论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与途径;国内外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介绍与借鉴;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改革等。

随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对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问题的研究,突出强调校企合作关系,认为校企合作将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提出需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完善,但大多是从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规格及市场需求方面加以论述,在具体各个专业类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工科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较多,而很少涉及工商管理这个特殊专业。因此,对校企合作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探索。

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该专业人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提升。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其更关心从校企合作中能够获取多少利益。而一些企业则认为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本身并无好处,甚至认为学生们没有工作经验,还需要老员工的指导,影响了企业原本的正常工作,会造成业绩的下滑。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管理企业更需要经验,而在校大学生往往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何况管理企业的经验,企业不能通过校企合作获得相应的利益。同时,学生到企业实践将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有时企业还要负责学生的吃住问题,也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高校有很强的合作意愿,但企业由于利益激励不足,甚至带来间接的利益损失,即使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往往合作维持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二)合作深度不够、质量较低。受到当前政策、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校企合作的实践进展较为缓慢,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更为匮乏,没有形成相应的合作规范、合作准则与合作体系。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活动还处于起步时期,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仅仅局限于建立实训基地或实习基地,单纯是为了给学生找个实习的地方,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很少关注该基地是否专业对口,而且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也相当松散。由于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企业提供给实习或实训的在校大学生的工作岗位通常是最基本的、且技术含量极低的岗位,学生只能在某一个基层岗位实践,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需要掌握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才能成为真正的管理人才。因此,仅限于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深度明显不够。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实习能够获得多大的能力提升,是否能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仍没有考核标准,因此校企合作质量难以把握。

(三)高校对校企合作内容监控不足。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但如何进行校企合作及对合作过程监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注重合作的表面形式,而对合作的实质内容没有具体规划。一些高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与实践项目,希望借助校企合作这一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等实践机会,但多数高校仅仅是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后,就不再参与对在企业实践学生的管理与指导。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企业实践是为了获取基本的管理技能,但是高校在校企合作时具体的合作内容设计并不明确,院系对校企合作内容也没有必需的配套教学活动支撑,也对校企合作活动的内容没有必要的过程监控,所谓的校企合作就成为了高校将学生推给企业放任不管的借口。还有些高校的院系进行校企合作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为了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中取得好成绩,所谓校企合作仅限于签署合作协议、举办启动仪式或颁发校外指导教师聘书等形式上,导致校企合作形式重于内容,并没有对校企合作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致使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效果与成绩并不明显。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仍沿袭注重知识能力培养的本科生教育思维,缺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因此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模式将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一)平衡校企各方的利益诉求,提升企业合作积极性。利益是校企合作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各方主体积极行动的基础。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高校和企业两类不同的机构,从本质上讲,这两类主体利益往往难以协调统一,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加以保障。高校在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十分明显且获利较多,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高校实践环节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缺陷,通过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践项目,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增强人才培养效果。而企业的利益诉求则较难实现。因此,高校在积极主动寻求合作企业时应考虑企业是否也能从合作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找准企业合作的需求点,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才能使得校企合作关系更为紧密、合作时间更为长久。例如,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应充分利用自身理论知识深厚的优势,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帮助企业撰写项目策划方案,协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同时,可以利用高校自身的社会资源,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和进行项目开发等,让企业切实感觉到能够在合作中获益,才会有长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制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保障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效运行。例如,政府部门应建立财政税收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同合作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同时加大政府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倡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共建合作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但是在合作内容的具体设计方面,应更多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采取具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合作共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共同搭建校外教学实践平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实践、合作研究企业管理政策措施、校企联合支持学生创业就业。其中,共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于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转型培养最为重要。校企共建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强实践教学和企业案例模拟分析等模式,增加校外企业实践环节,建立弹性的教学机制,打破原本相对固化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管理的真实过程,而非死记硬背一些管理理论以应对卷面考试。

同时,在制订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主动征求企业管理者及行业专家等用人单位的意见,并深入调研合作企业的用人意向,构建真正体现以应用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尽可能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校内,让学生在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现校内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企业的甄选与合作内容的监控。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选择合作企业应具有针对性,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成为合作对象,因此甄选优质对口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目标。工商管理专业应选择企业管理业务较多的企业进行合作,而不宜选择工业技术较强的企业,如可选择管理咨询公司、证券投资公司、销售公司及其他第三产业企业作为合作方,同时还要综合评估企业的实力、规模、类型及社会责任等因素。高校应设立专业部门或人员负责对合作备选企业进行筛选、沟通与评估,只有选择优良的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应实时监控合作过程。在合作之初应有相应的合作计划及目标管理方案,在实行过程中应有严格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在合作培养一批人才结束后应有相应的人才评价机制。这些是校企合作有效有序开展、提升校企合作质量的基础保障。其中,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应建立社会、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共同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逐步转变以往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以完善的评估体系促使科学监控校企合作的内容。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校企双方均应积极探索创新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树立长远眼光,深入合作、互利互赢,才能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认真把握毕业设计现状,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意义重大。

毕业设计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利于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扩招持续加大,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如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原创性、毕业设计的答辩流于形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现状,进而找出导致这一不良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能否科学合理的选好题,就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选题不合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题没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避繁就近,即繁难题目选择主动放弃,就近于参考书和网上能找到相关资料,如:《某酒店管理机制模式研究》就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所选题目范围把握不够准确,不是太小就是过于宽泛,太小则无法体现专业所学,过于宽泛则研究主题难以确定,这都将会对毕业设计造成阻碍。如:《某市的旅游研究》《某省旅游旅游开发的对策》等;第三,立意创新不足,容易落入陈俗旧道。由于学生在选题时参考的资料都是确定的内容,选择《某旅游景区问题分析》等旧题目时,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没有新的观点和论据提出。

(二)缺乏良好的设计指导。

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在某旅行社或者酒店进行岗前实习或培训,这给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具体表现为:第一,指导老师和学生就毕业设计进行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以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大多情况下是通过电话、微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无形中指导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第二,学生被动应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指导老师不联系,学生就不问,导致毕业设计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第三,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长期在校研究理论而疏于实践,导致学生在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碰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毕业设计进度的监控有待提升。

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如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选题、下发任务书、书写开题报告、列提纲、完成初稿、检查、校改、定稿以及答辩等。不过,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岗前实习、培训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难以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企业目前对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完成的质量如何等问题关心不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另外,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沟通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认识发生偏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四)形式主义的毕业设计考评。

毕业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答辩和成绩考评,主要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考评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远比想象的要多,如毕业设计流程缺失、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指导不到位等。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关联。一方面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有效完成,导致毕业设计的考评容易走过场。最后,答辩过程中,老师在较短的时间里面无法针对论文中的细节把握,只能抓要点而疏于毕业设计考评质量的把关。这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得不到端正。

二、提高。

相关信息。

质量的措施。

(一)恰当选题。

恰当选题是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第一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选题: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毕业设计的理论保障,所以学生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或者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充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如:《浅论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教师和学生应该都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素材,从酒店管理工作中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比如:《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星级酒店宴会筹办问题分析》;最后,就如何准确选题,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选题环节,采用发现教学法提问导游行业的发展如何?一方面在设定问题情境的同时,又提出了选题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掌握毕业设计选题的关键,选择《我国导游业高离职率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这个题目。

(二)实行双导师双向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失,学生无法有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导致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难以进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建立新型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知识部分,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一来,既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又增加了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双师指导制度以后,两位导师应该始终参与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双师制度的作用,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双重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由于实习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形成制度,明确责任。企业应该就毕业设计考核问题给予学校一定协助,特别要强调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次数的考评。第二,应用网络科技,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不同时期在网上对自我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汇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动态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师生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联系。第三,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相应制度,以降低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营造积极、公正、创新的毕业设计制作氛围。

(四)建立校企考评体系。

论文抄袭。

相关信息。

现象的发生,加强论文查重检测工作的落实,从而真正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高。

三、总结。

毕业设计的完成对学生自身旅游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对其日后工作影响较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论文提出的实际问题,重视毕业设计的作用,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最后,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保证高校学术力量的提升,加大对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七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对管理人才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情况,就需要要确立以社会酒店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创新定位——服务型专业。我国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要求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时,应该转变我们的培养思路,着重围绕市场来培养创新人才,酒店等企业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与酒店企业的利益,所以酒店企业对工作人员要求直接体现在服务质量上。笔者认为,当前体现酒店行业素质的最直接标准就是服务水平,因此对于酒店管理人才如何能够促进行业的服务水平,就是专业培养的指导思想。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单单要注重人才在创新服务技能、服务语言,更要注重人才在创新酒店管理、资源开发、酒店人才培养等,这些都是学校人才定位时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培养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就要多方位考虑,酒店管理的经营管理能力,酒店资源规划与开发能力,酒店服务技能,酒店行业政策法规的领悟和理解能力,酒店的职业利益,职业道德规范,语言的使用标准,计算机等办公软件的操作等。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我们要以满足酒店管理人才市场需要为标准,提升素质培养为导向,不断加强与提高专业人才的各种素质。

2.2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人才创新培养。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不能被动适应社会需求,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主动去促进人才发展,以引领酒店行业的导向。笔者认为,酒店管理专业要想主动适应需求,引领酒店业发展,就需要培养的人才具有综合素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当前,在专业培养实施中,对于如何界定理论与技能的比例以及实施的程度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见,笔者经过访谈酒店业以及相关专家,认为专业培养应该以“创新”的素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要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把理论学习作为内化素质,把实践作为外化素质,教学不仅要教授人才理念、酒店管理的本质、原理等,也要以酒店服务为标杆注重岗位实践练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择酒店行业共性业务技能与个体特色技能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人才创新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教学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更加丰富课堂知识讲解的专业性,要坚持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实施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的提高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

2.3完善实训配套,促进人才素质全面发展。

实训是专业实践发展的重要途径,拥有好的实训配套条件是实践效果的重要基础保障。笔者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训配套构建时,可以考虑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以培养定向需求目标促进实训过程的实施。学校应该积极主动的与酒店企业沟通,与之签订实习协议,借助本校的教师为酒店与员工与学生提供培训,共同研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加以解决。而以上需要的是,一需要有专业的实训配套教师,教师的组建既可以是学校的专业实训教师,也可以是酒店企业的管理家,重点是要把具有创新思想、素质的教师配套好,这样在实训时,学生能够很快的得到有效的指导,以便于促进学生薄弱环节的发展。二是要注重实训内容的宏观实施,例如在酒店实训时,有时规定的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并不匹配,这时就需要临时调整,把学习内容进行有序调整,或者进行压缩,真正从实训中学到知识,同时要注重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模拟中心,可以从逐步模拟到实际工作过度,重点完善学生的创新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完善,这样学生创新素质在实训基地才能短时间内快速提升。

3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重点是从社会需求中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酒店特征进行创新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协调至关重要。同时,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也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创新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闫静.新加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06).

[2]段喜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四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旅游,(06).

[3]刘亢,侯萍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与酒店实际需求差异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05).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5245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