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实用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2:15:15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实用24篇)
时间:2023-11-26 12:15:15     小编:琉璃

读后感是提高阅读质量和思维深度的一种有效方式。如何在读后感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几篇经典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书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和思考。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借鉴它们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希望大家喜欢并从中受到启发!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一

李清照,这位历史罕见的才女,她随着时光逐渐变幻的模样,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过后,独自的地老天荒,如画卷一般展现在我眼前。

想来对这本书并无太多印象,这是因为从前思想太浅,只知词美、人美、意美,不知词或诗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泼的欢乐,抑或是后来世事惨淡的悲凉。这本书里描绘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来的每一首词作,几乎都在这故事中渐渐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词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还是苏轼的弟子。

在那样一个女子并不受重视的时代,她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词,尽管朝廷之事扰人,依旧扰不乱她那颗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灭亡为明显的分界线,词作从此转变了风格,前半生的岁月静好,后半生虽是人走茶凉,但她还保留着自己那股子才情。战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难料,让她看透悲欢离合,然而,岁月虽凄凉,她却从不绝望。

她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她,不然又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名句呢?她是个温婉的女子,曾经乘舟采莲,细嗅青梅;后来与赵明诚结为夫妻,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书画……世事不问,毫不挂心,岁月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诗词中无不透出的是活泼灵动。到了后来,却让她遇见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国家的风雨飘摇,让她何去何从。

虽然命运多桀,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显得更加圆满。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她真正没有被忘却的是什么?是才华。作为一位女词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的才气纵横才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如果她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女子,或许已被许多教条管住了脚步,再也迈不开来。她的才华,是她所拥有的骄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那样贴切,她的学识,她对人生丝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华。她成为了一颗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

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二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

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三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李清照词传》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李清照词传》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四

读《李清照传》,品宋词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顿觉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从平时的“不感兴趣”,到一连几天,脑海里不时萦绕的,都是宋词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静下心来读下一本书,都变得有点困难。没办法,只有停下来理理这纷乱的思绪。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从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女作家,就“词”这一文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寥寥数笔,一幅美丽的'少女夜游图已跃然而出:一位活泼多情、热爱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时间。

兴尽而归,泛舟河上,路过一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而奋力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一滩鸥鹭,扑啦啦展翅而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文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比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心态外,比喻的新鲜贴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击节称道。像《乌江》里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羽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立的身影,黄钟大吕般慷慨激昂的音响,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无疑对国难当头的人们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无能的南宋统治者也是一种讽刺。

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偶成》等诗,或感怀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文章,当首推《金石录后序》,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至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文情并茂。全文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今昔迥异、聚散无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金石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一文,更是彪炳千古,开创文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理论文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跻身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方面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五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六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七

翻开那本熟悉的《李清照传》,梦回千年之前,那传奇女子向我们缓缓走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出生于书生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的进士,也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对她的聪慧颇为惊喜,为女儿开列了许多书目。

只要有书在手,易安就可以乐不思蜀,她有着满腹的才华,用诗词的形式,倾诉着内心的欣喜快乐、悲伤苦闷,在历史的天空中画出了绚烂的一笔。

溪亭的日暮下,那位窈窕少女,划着小船,悠然地飘荡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悠然。绿水碧叶,举目望去,满眼的翠色铺天盖地,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令易安沉醉其中。小船漂入“藕花深处”,蓦然间,无数鸥鹭惊起,为那幅水墨画添上了几分灵动。这不正如易安的那首《如梦令》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历史巨变让李清照颠沛流离,她的所做之词更与从前截然不同,再也没有了那份闲情雅致,多了几丝对故国安逸生活的向往,对故人的思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普普通通的十四个字不知包含了易安的多少愁苦、孤寂、萧条。虽然易安这样的女子命运坎坷,但这位表弱骨刚的女子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诗句抨击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诗句彰显出自己的豪迈,无关功名,只为不虚此生。活着就要做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这不正是表现出了李清照的凛然风骨,浩然正气。这位弱女子,用满腔的爱国激情,谱写出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

走进易安,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一种别样的情怀。感受着倾国倾城的才气、感受着悲欢离合的叹息,陪着她欢笑、陪着她流泪。朦胧之中仿佛看见了“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执着。时而缠绵悱恻,时而大气磅礴。

窗外,树影婆娑,月影摇曳。跨过历史的长河,我走近了易安与她共品佳句。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八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第一遍是听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的《李清照》,从未有过的好奇,让我难忘。第二遍终于让我在学校图书室的一角找到了你,窃喜!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你。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九

她出生于书香家庭,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书,尤其擅长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毫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绪。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事之感慨,心怀国家与天下。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有才有貌又有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仅凭诗词她就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与陶渊明、杜甫、韩愈等时代风格的开创者比肩。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有彻骨的.悲凉,惹人慨叹,惹人怜悯,惹人心疼。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她摇曳生姿地走来,行于汴京,行于青州,行于金华,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来的是璀璨华章,绵瑟流年。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美丽、灿烂的人间。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

一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人流行的公众号一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的“一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人称羡的爱情佳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小溪,充满着粉嫩光阴里的不可思议。估计有一次是疯玩到天黑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里。看着被惊起的满滩水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经世事,一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女的身体和心智在慢慢发生变化。阳春三月,临水照花,花乱了,心也乱了。再看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小脾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人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人来,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一个。

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是一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首词里最经典的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独守空房,顾影自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用尽心力作词回赠。经过几日努力,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混入他创作的50首词里,邀请友人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里,唯有三句惊人,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活颠沛流离,夫妻又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生育,赵明诚无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有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一幕。且看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一能做的。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一一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需多言,她心中那无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而出……。

被誉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都是用濒临爆裂的力量在绽放。纵然人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生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一

一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人流行的公众号一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的“一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人称羡的爱情佳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小溪,充满着粉嫩光阴里的不可思议。估计有一次是疯玩到天黑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里。看着被惊起的满滩水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经世事,一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女的身体和心智在慢慢发生变化。阳春三月,临水照花,花乱了,心也乱了。再看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小脾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人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人来,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一个。

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是一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首词里最经典的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独守空房,顾影自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用尽心力作词回赠。经过几日努力,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混入他创作的50首词里,邀请友人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里,唯有三句惊人,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活颠沛流离,夫妻又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生育,赵明诚无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有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一幕。且看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一能做的。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一一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需多言,她心中那无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而出……。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二

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流的公众号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宋代杰出词,被后誉为婉约词的“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称羡的爱情佳话。少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溪,充满着粉嫩光阴的不可思议。估计有次是疯玩到天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看着被惊起的满滩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那时候的李清照,清澈通透,未经世事,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的体和智在慢慢发变化。阳春三,临照花,花乱了,也乱了。再看另《如梦令》: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侍不懂李清照的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露浓花瘦,薄汗轻透。见客来,袜刬钗溜。和羞,倚门回,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独在院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来,匆忙回避,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个,但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个。

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的初、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剪梅》:红藕残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花飘零流。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思念是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词最经典的就是“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独守空房,顾影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兽。佳节重阳,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尽作词回赠。经过努,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词混他创作的50词,邀请友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唯有三句惊,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活颠沛流离,夫妻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育,赵明诚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幕。且看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暮。学诗谩有惊句。九万风鹏正举。风休住。蓬吹取三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能做的。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需多,她中那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出……。

被誉为古代“第才”的李清照,都是濒临爆裂的量在绽放。纵然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三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诗词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谈到李清照,大家都不陌陌生,她的诗词豪放奔放、飘逸旷达,写富贵而不鄙俗,写娇美而不轻佻。宋词,也许是唐诗的升华。因此文学女神桂冠非她莫属了。

"喜欢李清照,固然伤心,人生还是多姿多彩,经历风雨,才能悟出有味道的人生。

"伤心君独立,江畔寒风摧。愿作天际月,崎路与君随。"唯美的五言诗。"所悲者惟有一事,易安晚年遇人不淑,后又自愿被休,再嫁被休,且是看书状告丈夫,在那个社会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巾帼不让须眉,让人伤心,让人敬佩"我很羡慕李清照,至于她南渡赵明诚去世后的不幸遭遇,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没有为她伤心过。我觉得,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特别是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她的'命运在我看来不算很坏,比她际遇更悲惨的女性我想是无计其数的。我不为她悲伤,觉得应该为她骄傲。

当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让人感觉到花自在飘零,水自在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深深感受到她那种带着感情色彩的思夫之情,相思苦中苦,思念愁上愁,情到深处人自痛,痛到深处人自苦。

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她的词美得让人心疼,美得让人惆怅!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四

她从大明湖畔的绿荫中走来,东风吹尽,鲜花开遍,她爱诗,爱酒,爱春花秋月。她写雨,写风,写悲欢离合。岁月悠悠,如江水流逝。黄花莫比美人瘦,美人不堪永世忧。只有文字珠玑,让世人铭记。铭记,一位女子的诗性人生,花一般绚烂。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这时的词人,可以说几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几道、贺铸等,均在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颇有文名,其《洛阳名园记》名闻天下。当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幸遇这文风阜盛而又安乐太平的世道,她迸发出如此让人惊叹赞许的才华,也就不奇怪了。

少女时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璃之后她是丈夫倾心挚爱,她几乎拥有女人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仿佛她就是这世界的宠儿。但这一切的美好,却宛如那个远去的春天,让人慨叹且怀念。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北宋灭亡。而她所有的幸福,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了难言的苦楚与凄凉。曾经的那些花儿依旧妖艳盛开,只是在她眼中,却早已变成了一番模样。人生几何花烂漫——本书的主旨,也正是在于此吧!

从书中,我读到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很多人称许这十四个叠字,精思巧构,华章绝妙,却又宛如随口道来,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李清照本意却不是这些文字游戏,她没有什么回文诗或藏头诗,每一个字都是她真挚的心。那些词写在纸上,仿佛用的不是墨而是扎破手指的血。

从书中我也读到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天地宁静而悠远,在那白云的舒卷处,这一封小小的锦书,是否能送到你手边?远方,有一行飘摇的雁字,它们将要归去那遥远的南国。而在那边的你,何时才能再次归来?月华如水,轻轻盈满了小楼,如心中那些涟漪般轻轻荡漾的无限思念。

点墨,即是她的寸心。那些词中每一个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却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所以,在很多她的词中,总是充满了怀念与感伤。人生几何华花烂漫?这或许是她萦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亦是让人黯然无言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很少,但从那些精致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她看弯的浅愁,看到那些曾经的优柔岁月随风飘逝,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五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总体而言,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却已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如话,而意境含蓄丰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驾驭语言、剪裁篇幅、开创意境的高超艺术技巧。

《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六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所以我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你的世界里,与你同悲同喜。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七

已近初秋,红藕依旧飘着残香,但却已人去席凉。自夫赵明诚求学去时,便注定了她孤苦的一生。回想起往日与赵明诚的点点滴滴,一愁更叠一愁。

独自一人,轻轻地解开罗裳,换上便装,便上了小船。轻轻地,轻轻地,不忍惊动他人,连侍女也未跟从。孤独地划着小舟。曾经的举动惊起了一滩的鸥鹭,而如今,再华丽的辞藻,也难解她心中的愁思。

那就抬起头望望天空吧!一朵一朵的白云在空中悠闲地飘着。多么像雪白的纸啊!若此时,远在他乡的丈夫能寄一封书信,那该多好啊!可这毕竟只是梦吧!大雁成群结队归来之时,她或许也只能在楼上观望那轮充满相思的月亮。

这种相思的情怀叫她怎么能消除?唯有想念……。

小舟依旧缓缓地往前划,孤独的心境,只身的人影,逐渐感到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是不再想念,还是别有他思?都不是。而是这一分相思下了眉头,却又涌上了心头。

下弦月,星满天,像谁泪连连;一阵风,一首歌,摇晃思念。

写到这儿,不禁思绪万千。

不能不说,李清照是幸运的,她找到了知己,但是命运给了她多少,也必将拿走多少。这样的快乐并未持续多久。一个人,偶尔看到寂寞也再所难免。

太多太多的如果,但那毕竟也只是幻想。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来学习,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吗?这一切都应当归功于祖国的发展,不是吗?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才会使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当今祖国科技的发展,使得即使是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也能够天天相见。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六十岁的生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怎样来报答祖国今日的发展?是的,今天我以祖国为荣,明天祖国以我为荣!

我想此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应该已在天国相见了吧!他们一定也已经欣喜地看到了祖国的变化,祖国的富强!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八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作为少女的作者,在雨疏风骤的天气里自然关心花卉的情况,同时也向世人描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只能呆在家中,无聊之中种些花卉,整日与花为伴,经历了一夜春风雨后的变化,担心花卉的生长情况,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本词形象的表达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写的无限凄婉,又含蓄委婉,被诸多有影响的大家称赞其情意真切。

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爱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不由的自问,云中的雁给谁寄来了信呢?表达了她希望是给自己,深夜仍无法入睡,可看出她对丈夫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终于我还是体会到了爱的无奈,和无奈中的幸福,这种相思之愁是没法消除的,才把它从眉头撵下去,它又到心头上来了,同样才把它从心头撵开,它又到眉头上去了,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现的淋漓尽致,写的及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苏泷曾经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一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一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谁念我终日凝眸,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人比黄花瘦,一字一句,写出了她经历的情感之路,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从少女的天真娇憨,少妇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到失国之痛、丧夫之痛、悼亡孤寂、念亲怀乡、哀哀欲绝的情感,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让人心痛、惋惜。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十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熟悉而又苍老的声音将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望向身旁正扶着我身躯的那名面带悲伤的女子,不由轻轻叹了口气,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易安,原来是你!

我是易安幼时亲手栽下的一棵梅树,伴随着她成长,她的喜怒哀乐,都和我的生命浸润在一起。易安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好友,更像是亲人。随着时光的流逝,易安啊,你又何时变成了如今这番沧桑的模样?曾经我眼中的你,并不是如此啊!

我眼中的易安,是可爱顽皮的女孩。记得你未出阁前,经常去溪旁的亭子里玩,而且一玩就是一整天,不知疲倦。喝醉酒后的你虽划船而迷了路,但却并不着急,居然还搞恶作剧,瞧!你不断用力地划桨,把满滩的水鸟都吓飞了。小姑娘家家的,不要太调皮哦!

我眼中的易安,是多愁善感的少女。还记得有天晚上下了场暴雨,你心绪如潮,借酒消愁。清晨,不顾身体的不适,你念念不忘园中的那些海棠。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你那喃喃的自语声:“经过那场大雨,海棠肯定是遭罪了,也不知花儿掉落了多少?”如此伤感的你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呵护。

我眼中的易安,是幸福美满的女子。犹记得那一年,你成亲了,那时的你光彩照人、幸福无比。你与你的夫君志趣相投,形影不离,生活得就像那蜜一样甜。每当丈夫出门在外,你总会写下满纸诗词寄托思念。我曾看到坐在窗前的你写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曾听你细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字句句饱含了浓浓的思念,让人觉得甜蜜而又温馨。

我眼中的易安,是傲气的女中豪杰。当年你的丈夫身为知府却弃辖区的百姓于不顾,临阵脱逃。身怀大义的你为丈夫的行为深感羞耻,于是在乌江边吟诵下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这样有着铮铮铁骨的你,当发现张汝舟的真实面目时,哪怕采取的方式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惜代价也要揭开他的丑恶面目。这般倔强的你啊,又怎能不令人心疼!

你一生寻寻觅觅,却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明明满腹才华,却不能被当时社会所接纳。所受遭遇落差如此之大,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我除了陪伴,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唯有吐一丝芬芳,为你的灵魂祝祷罢了!

又是一年梅花开,梅树依旧在,人已化尘埃。

易安啊,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如今却只能默念那句:“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花开花落,百转千回,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二十

一卷古诗在手,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喜欢《声声慢》里面的词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细读来如同歌词一般缓慢而来,却又无声无息,感觉像一地掉落的红花,残缺而艳丽的裹在风尘中,艳丽的美丽,凋落成释然。我想一个女人,用身心写下的诗词就是这么细腻而悠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气壮山河的华章,景色如画,却能够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融入心扉!

一个女子,一生清凉。她把所有的伤感、浪漫都压抑成一首《声声慢》。要说,不能说,全都融汇在一点思量词里,不用说,只给懂得的人听,是刚刚拨出来的两声弦,把一切的开始引出来,然后适当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开了口,让人费劲思量,满地惆怅伤怀。或许她早已转身而去,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创新出奇,为诗家所赞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萧零,静静听去,有女子在轻叹,声声冷哀,声声缓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寒风萧萧,灯,忽明忽暗,伴随着李清照的古诗,醮着墨香,缭绕一片深邃的沉寂。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二十一

印象中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男性,浪漫主义“诗仙”李白,与他同时代的“诗圣”杜甫,还有能够兼美诗与美景于一体的苏轼。这种在我儿时就产生的印象致使我先前一直认为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男性,直到我读到李清照的作品。

从随园散人的《半生烟雨,半世花落:李清照传》中读到的李清照绝对没有她“千古第一才女”这个称号那样飞黄腾达,而更像是一个被上天恩赐,却又被岁月捉弄的人,但是李清照的形象,一直都是正义凛然,栩栩如生的。

一开始接触到李清照的作品时,我的思想还停留在“所有诗人都是男性”这个阶段,所以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李清照是个男的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首《夏日绝句》写得是多么的豪情壮志啊!这怎是一个古代女子可以写出来的?当时我读到的是她写得几首《如梦令》,词句如画,通俗易懂,我仿佛身临其境。当我翻到背面的注释时,有一些惊讶,甚至怀疑这一页是不是编辑错了,那上面写的是: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咦?李清照居然是个女词人,写诗填词的不是只有男的吗?带着将信将疑,我打开电脑查了查,李清照果然是个女词人啊!真是才华横溢,是个文人墨客中的巾帼啊!

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追求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她从小就学富五车,平日里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当然她的父母也是非常开明,不计较别人的看法。如果李清照没有这样支持的父母,也不会有如今这种成就。李清照自己也是一个很执著的人,没有因旁人的纷纷议论而在文学道路上就此罢休。可就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竟有许多明眼人欣赏她,赞美她,喜欢她的诗词作品,也喜欢她的性格。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感情非常深厚。赵明诚病故后李清照把几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帮赵明诚完成原先的事业上,沉浸在赵明诚离世的痛苦之中。应该很多人都认为李清照这样做很对得起自己丈夫,是一种对丈夫的思念之举,可能连作者自己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个人觉得李清照在风华正茂之时深陷在伤痛之中会很颓废,会让心胸狭隘之人有机可乘,但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

当时的宋朝就好像随着李清照的衰老而衰落。奸臣秦桧害死英雄岳飞,在其他女子对这件事置若罔闻的时候,李清照却能因自己年老体弱又是个女子不能为此做点什么而叹息不已。也就是她的这种与众不同,才造就了她传奇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饱尝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她只是一个柔弱女子,对世间万象触景生情;她是一个风流词客,将自己的万千思绪网罗于诗词之中;她更是一个传奇,值得敬仰,值得传诵。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二十二

“寻寻觅觅……却是旧时相识……”,当这些熟悉的吟诵回想在耳畔时,或许我们对于李清照的认知只是“千古第一才女”,但是这本《李清照传》却带我走进了这位“千古第一才女”,掀开了她的另一面。

如果把李清照的一生说成一句话,就是“前半生比林徽因美满,后半生比张爱玲孤独。”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乃饱读诗书,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她,年少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名动汴京。她,二九年华,遇如意郎君,赌书泼茶,研究金石,尽得闺中雅趣。

我想,对于李格非来说,人生的幸运,不是浮名功利,是有一个李清照这样珍贵的女儿。

对于李清照来说,她也是幸运的。她有一位婉顺贞静的母亲,有一位才识渊博的父亲,他们是开明的。在那时,女子读书可为大忌。假使,他们不是那么开明。她,李清照,也是一位普通的闺房女子。史书不会留有她的名,后人也不会知道,曾在大宋王朝有一位叫李清照的女子。

她敢爱敢恨。后半生,国破夫亡。再嫁,却是一段不幸,她,果断诉离,晚年迷恋打马,而得心中的慰藉。

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正是由于读《李清照传》这本书,她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立体、丰满。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二十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知识世界的桥梁,更是我们“缺一不可”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正是一本书帮我打开了历史沉甸甸的宝箱。而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李清照词传》。

书中以作者细腻的笔触和优美婉转的文字将全书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个时期——“少女时期”、“别君时期”、“流离时期”和“晚年时期”,并收录了她在各时期的经典诗词。通过不同的作词背景,探索她内心的世界,并生动地写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读到这,我想到了《红楼梦》。曾经贾府的兴盛繁荣,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一样吗?可到了后来,黛玉命归黄泉,贾母、王熙凤驾鹤西去,一个个悲哀的故事让人垂怜。读完两本书,也许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们要珍惜大好春光。没错,人的青春是可贵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正在少年时期的我们,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来来去去皆优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间经历风吹雨,锦瑟年华与谁度?人生恰似花一场,花开时节满芬芳。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篇二十四

在百家讲坛里听了无数次康震老师讲的一代词宗李清照,听的我时而满面春色,时而眼窝温润,又每每感慨万千,不但感慨李清照那丰富的人生,那超凡脱俗的才情,更加感慨康震老师那声情并茂的讲解。真羡慕有才的人呀!呵呵!!

其中特别喜欢的就是这一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已经不记得是在小学还是中学时就已经熟背这首词了,可是却从来没有这么深入的理解,只是为了应付功课而背诵的.这次可能是因为康震老师的讲解太美了,我也好像听懂了这首词。说实话,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老师来教导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呀,做父母的又将心存多少感激呀。

题外话(人上了年纪每每会发出些许感叹,这种感叹是毫无空间和时间界限的.就比如现在吧,我本来要解说的是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她早年描写少女时期的一幅如画美绢,可是心中却有份患得患失的感受,就是当你对某件事有更深感悟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把你的感受同好朋友或最亲的人分享,而我现在却苦于没有人可以分享,故常常会为此吁叹不已.好在我坚信自己还是个可以变通的人,无论什么问题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比如这次,我就找到了一个相当投缘的知己,跟她解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哈哈,此人就是我的宝贝女儿源球球,做老师的感觉真爽啊.)。

下面就是我给源球球讲解的这首词.

从字面意义上讲呢,"常记溪亭日暮",常记就是常常会想起,溪亭是个地名,日暮就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沉醉不知归路",沉醉就是喝醉了,而且醉的很深,不知归路就是不知道回家的路了;"兴尽晚回舟",是说玩的非常尽兴,很晚才开始往回划船;"误入藕花深处",误,就是错误,藕花,就是荷花,藕花深处,就是荷花很茂盛的地方;争渡,就是比赛划船;"惊起一滩鸥鹭",鸥鹭是一种水鸟,以捕食鱼虾为食,这一句呢是说,受惊的鸥鹭飞起来了.字面意思理解完之后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那个常常让人想起的溪亭的傍晚,落日的余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群十六七岁天真无邪的少女在湖面上划船,饮酒,无拘无束,那酒醉后绯红的脸庞与湖水中盛开的荷花交相辉映,哪一个更美,没有人能说清.在尽情的玩耍之后,才想起天色已晚,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可是不知是因为酒醉还是天晚的原因,更或是有意识的,船被划进了荷花的深处,哈哈,这不是给大家带来了更大的乐趣吗,那么就来比赛吧,看看哪条船划的更快,争渡,争渡,可是嬉笑声,加油声却吵醒了一滩鸥鹭,而这惊起的一滩鸥鹭,却为这群游玩的少女带来更多的惊喜.多美呀!

是啊,如果我的少女时代也有这样的一个让人常常记起的日暮时分,每每回想起时心中都会涌出由衷的幸福,脸上当然都会挂上一份甜蜜的微笑,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真的好欣赏李清照,她将那种瞬间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真的是人人意中之所有,人人笔下这所无呀.其实就算我们自己没有那么美好的回忆,可是随着李清照诗词的引领来到一千多年前,感受一翻千年前少女的幸福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好想多收获一些,也好希望每一个读李清照词的人都能有所收获,那样李清照的词就可以无尽的传递下去,那她也就不会为没有子嗣而遗憾了,因为每一个读懂她的人,都是她的后人,都是她的子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670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