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总结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之一,我们是否需要好好总结一番呢?写总结要先回顾整个过程,将重点放在收获和成长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总结范文,请大家共同欣赏。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一
当今世界,以科技为先导的经济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就必须依靠教育,因此,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提出实行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方式,实行课程改革,可以说,教育改革的呼唤正式来自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体验教学模式正式在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对“体验”这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因此我们认为“体验”就是借助过去的经历,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体验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是在对心理品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归纳总结出来的。初一心理品质课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态度和价值观问题,显然地,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光靠说教和讲解就能形成稳固的信念的,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有关情境中进行体验,然后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才能对教材的理论内容有了真切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情境是基础,协作、讨论是途径,在这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学生才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由感悟到体验进而到知识的升华过程。
1、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体验到的知识比被灌输的知识深刻得多。平时,教师上课时用得较多的是讲授法,这就容易使知识停留于口头,使学生嘴里会说,但心理却不服,脑子里也不是思路清晰。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使讲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征服人的力量,能使学生听得进,听得身心舒畅、豁然开朗。也就是说,在“听”之时,学生如果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获得一种内心的共振,无论教师是用讲授法还是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师生心理相容的体验中,就能真正接受教育,真正把知识弄懂,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体验教学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以往的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厌烦,因为整节课上下来,学生感到整节课当中都没有能够激起他们兴趣的兴奋点,因此感到困乏。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都创造一些兴奋点,那就是多创造一些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能够在兴奋点中学到知识,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消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比如讲到挫折的有关知识时,如果举例说明残疾人受到的挫折是如何的大,学生可能也只能停留于理论的理解与体会,这时如果能够适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绑住双手,并试着用脚拿东西,甚至是用脚做一些日常中必须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时学生就能在情境中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和挫折,也能够更加激发他们内心应对挫折的能力。
2、融入情境,启发联想——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在讲到性格的时候,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来参与,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情境中来,并能够从中体会到情境反映的“理”。比如,先在学生的面前摆一把椅子,然后蒙上学生的眼睛,让他跳过椅子,这时候把椅子悄悄从他面前移走,并要求学生跳过椅子,这时候有的学生能够奋力一跳,有的学生却不敢轻举妄动,从中让学生观察并分辨不同表现的学生的性格特点。
3、超越情境——解决问题,获取创造性情感体验。
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把自己的情与景结合,能够融入情境中学到教材的知识点后,还要能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情境,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来,才能达到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讲到交友要讲原则时,其中有一条原则是“不交损友”,这时可以通过表演情景剧让学生来分辨什么样的朋友能交?什么样的朋友不能交?如通过表演某同学存在抽烟行为这时候他请你也跟着抽,你接受了,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此种朋友是损友,是交不得的,这时候就要求学生能够超越情境,让学生表演出正确的做法来。学生表演的结果有很多种,有当面拒绝的,有劝导朋友的,有告诉老师的,有说要告诉家长的等等,从这些结果当中,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真正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以后在教学中慢慢琢磨,比如体验式教学应采取何种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来及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摸索清楚。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二
俗话说: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百句批评。心理学家伯利纳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进行实验,证实: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鼓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比如,我在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涉及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也太耗时间了吧,又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经济,这值得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我并没有回避,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我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于是紧接着开隧道、用缆车、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学生创新的意识也被激发,在这样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三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可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一,多媒体教学法;二,探究式教学方法;三,“导师式”教学法。
3.1多媒体教学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情境教学。例如,在讲解“李嘉图的理论贡献”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系列李嘉图的图片或者是与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入的作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与李嘉图相关的,另一方面,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外拉伸到课内,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2探究式教学法: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大都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抛出几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一方面,这些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实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3.3“导师式”教学法: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实现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性,教师可以采用“导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学生讲、教师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负责一个课题,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课文预习、教案撰写以及ppt制作等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抽到该课题的小组的学生完成整节教学内容的讲解,由其他组的学生负责补充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以及补充。这种师生互换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师生地位的平等性,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营造舒适、欢乐、轻松的教学环境。
4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教学缺乏语言艺术等问题,教师分别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导师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改变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丽媛.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2]李积瑞.适应时代要求搞活课堂教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9(06)。
[3]田丽萍.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教育革新.2008(11)。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四
其实,学生表面上的认错大多是对付教师高压的权宜之计罢了,教师一味地训斥、讽刺挖苦甚至是歧视、体罚只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觉得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抬不起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时候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当面顶撞教师,弄得场面很是尴尬,也不利于整个班级的管理。虽然说教育要讲究时机,错过时机可能会减弱教育的效果,但是如果遇到任何事都讲究“及时”,说不定还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生活常识:在下雨天时,裤腿上多少会溅上些湿泥点,此时若急着用手去抹的话,一个个湿泥点就会扩散成一大片泥斑,弄得一团糟。还不如暂时不管它们,专心做别的事情,等到湿泥点晾干了水分之后,用手指轻轻一弹便灰飞烟灭,甚至连泥点的痕迹都不会留下。学生犯错了或是跟教师顶起了牛,与下雨天裤腿上的泥点没什么两样,先别急着发火,不如先晾干糟糕情绪的水分再去处理。
晓北曾经是个让人很头疼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拖拉作业,而且还有沉溺网络的恶习。教师的批评教育没有效果,家长的打骂训斥已成为习惯,最后发展到三番五次跑到学校,采取“死盯战术”也不见什么效果。看着他那副桀骜不驯、不思上进的模样,我这个做班主任的也很着急、很纠结:怎么办?不能放弃!但转念一想仍是一筹莫展,的确没有什么好招了。一天大早,我得到消息:他又钻了放学的空档去上网了,而且前两天的作业又落下了不少。(教学论文)顿时,我一肚子的火骤然升起:早自习还未下课,我便板着脸气呼呼地推开教室后门冲了进去,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课桌旁。坐在后排的晓北似乎已感觉到“苗头”不对,忽地一下站了起来,胆怯地看了我一眼,喊了一声老师,声音很小。看着他缩着脖子,耷拉着脑袋,一副紧张的样子,我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我强压住了火,走开了。在回办公室的路上,种种选择萦绕在脑际: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件事?是上报学校给他一个处分,还是再次在班上公开批评、念检讨?还是和家长沟通,共同解决?是单独找他谈心,私下里解决?种种处理方式在我的头脑中闪现,种种处理方式的结果,我也在不断预料。晓北紧张的神情也让我疑惑:这次为何如此紧张?以前没有过的,难道有了自知之明?我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但仍不能确定我的判断,然而再想想以前收效甚微的处理方式,我把原先的想法都推翻了,决定另辟蹊径,大胆试一试――不公开,不叫家长,也不主动叫他,先放一放再说。
就这样,我像平常一样上课,但在课堂上我总要多看他几眼,好像在等他主动给我交代,下课后也不叫他,装作全然不知的样子。一天下来,晓北似乎有些紧张了。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周末的晚上,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这几天,你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我知道你对我的那点事早了如指掌了,谢谢你给足了我面子。这几天,我每天都期待着你能对我讲一句话,哪怕是把我拉出去打两个耳光也心甘情愿。但是你什么都没有说,简直让我痛苦不堪。当你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的时候,我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小洞钻进去。我决定改,保证以后不迟到、不旷课,也决不会再去上网,要做个好学生,你能相信我么?我不想让妈妈再为我伤心了。”看完短信,我的心许久没有平静下来:一是庆幸原先的判断是正确的`,幸亏当初没有发火,不然局面会很糟糕;二是晓北那天的态度有较大转机,幸亏我没有忽略掉这一点。我为我冷静的处理方式感到高兴,同时又为我以前待晓北的态度感到惭愧。我思忖片刻,在手机上写到:“老师看到你愿意“痛改前非”,决定“摒弃前嫌”做一回“冒险投资”,但希望你不要让我赔得太惨,老师实在伤不起啊!我知道你很爱自己的妈妈,有爱就会有改变,我相信你一定会有阳光的明天!”在短信的最后我还留下了一张灿烂的笑脸,对他我是充满了阳光般的期待,因为对于如何转化他我早已成竹在胸。
后来,我隔三差五给晓北打个电话聊一聊,话题基本不涉及学习。有时也和他父母沟通一下,时不时也表扬一番,说晓北进步很快等等。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和其他科任教师约好,对于晓北身上出现的好的变化和优点,哪怕是极小的优点,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并放大。同时,我还通过不同的途径将晓北表现好的信息传递给他的父母,同时也把父母对他的夸奖说给他听。听惯了批评和经受打击惯了的晓北,在无形的压力下居然不再迟到了,旷课也很少了,网吧也很少去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字写得比以前更工整了,在班级活动中也看到了他忙前忙后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晓北在班级里一下子进步了20多名!家长会那天,望着阳光下的母子二人紧紧抱在一起,笑得那么开心,我的眼角湿润了。
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不论意见多么中肯,硬要被人接受你的意见将是很不聪明的做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点暗示,由他自己思考并做出结论。”青少年正处于自主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当他觉察到教师是有意地要说服自己时,往往产生心理上的准备,从而警觉起来,并对教育引导进行挑剔,甚至形成心理对抗,产生逆反心理,而当他没有感觉到教师是有意说服自己时,则比较容易接受意见,改变态度。思想尚未完全定型,具有较强可塑性的中学生,落后只是暂时的,犯错误也只是暂时的。作为教师,绝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不能一看见学生犯错就心烦意乱、大发雷霆,要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教育智慧,学会宽容。因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禁止学生犯错误,而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抓住有利时机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当再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发脾气,要像对付下雨天裤腿上的湿泥点一样,先晾干糟糕情绪的水分再去处理,此时师生之间消除了隔阂和戒心,架起了彼此沟通的桥梁,只需“轻轻一弹”,犯错学生的教育转化自然就能获得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五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时虽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也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新课程贯彻了生活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在单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
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课堂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2.教学内容:从“书本化”转向“生活化”
1.善于激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也从以前的封闭、专制向开放、民主转化,这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因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社会责任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独创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如去年我校为鼓励学生社会调查,专门组织活动去上海科技馆进行参观,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还主动地分成了小组,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从论文看大部分学生思想高度重视,调查态度认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结束语:教育不仅仅是能力的强化,教育的目标是“树人”,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运用巧妙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惟有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建立互动开放的课堂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课堂教学互动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环节之一。除此之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一面,对学生的思想性德育培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功能。因此,本选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阐明了选题的缘由,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互动概述,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详细论述了教学互动的形式,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意义;第三部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现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借鉴,指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实践探索,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案例对教学互动的应用进行论述;第五部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反思,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堂教学互动不只是形式上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肯定,而且课堂教学互动具有很大的实效性。课堂教学互动具有多种形式、多种主体、多种特征,课堂教学互动运用得当,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准确把握课堂的进展与结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互动;思想政治课;应用
录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选题的意义
(三)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课堂教学互动相关概念界定
(二)课堂教学互动的形式
1.教学互动的基本形式-师生互动
2.教学互动的重要形式-生生互动
3.教学互动的其它形式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意义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3.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4.体现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的经验借鉴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
1.教学互动技巧存在单一"僵化"缺陷
2.学生参与互动范围存在较多局限
3.学生主体间的生生互动活动欠少
4.互动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密切
(一)教学互动形式应用
1.师生互动案例应用
2.生生互动案例分析
3.学生与社会互动案例分析
(二)教学互动方式之讨论
(三)从师生话语量分析教学互动
(四) 从学生回应分析教学互动
(五)案例教学总结
(一)教学互动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注意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时的媒介
(三)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互动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五)教师真正成为为学生提供成长源泉的一湾活水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七
论文关键词:
论文摘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顺应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目标。本文把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
在我国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科学探究纳人内容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一与学生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个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其设置的成功一与否将关系到整节课质!i’.的好坏。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驱动力,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提供探究范围。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我校刚进行完毕的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学生通过熟悉的镜头和图片,看看老师们和同学们是如何行使选举权的。由于学生或亲历这一过程或直接参一与其中,都有所感触,学习情绪很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够得出结论,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学生明白在现实中,每个公民事实上不可能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公民可以通过选举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珍惜自己手中的政治权利,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用生活现象设置情境,可以将看似离自己生活很遥远的政治拉近到学生的身边,容易吸引学生兴趣,驱使学生主动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将“似懂非懂”的问题加以解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热情。
此外,也可以通过引用故事来达到设置情景的日的。例如,在学习“运动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寓言故事短片《刻舟求剑》,引发学生思考船和流水的运动是不是就是哲学的运动?让学生将日常观念中的“运动”概念一与哲学中的“运动”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在探究学习中,真正理解哲学中的运动的内涵,掌握辩证法的精神。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学习或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师生讨论的基础卜确定可供探究的主题。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可以从“同学们在行使什么权利?在选什么?’’“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与我们班内干部选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要行使?行使这个权利有何用?”“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这几个论题层层递进地开展探究。在这里所指的提出问题,最好让学生提出,因为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的提问提供帮助和适当的引导。实在不行也可由教师提出。比如,在讲到选举权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宪法规定的“选举”和我们生活中的“班干部选举”是否是一回事?当然,教师千万不可以越姐代,否则就失去探究的意义了。
三、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本阶段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实施阶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分工合作,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合作精神。本阶段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查阅资料、浏览书籍或其他信息资源,对己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论证。在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后,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得出初步结论。在这里,教师是支持者和管理者,学生是探究者和分析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参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协调现有的各种探究所需的资源。
如在学习《正确对待金钱》一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侮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总结报告,以各课堂交流之用。每个小组在整理资料时,要发表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在课堂交流时,不仅要汇报收集的观点、事例,而且要汇报白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
四、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本阶段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各小组将各自得出的初步结论汇总,并经过交流、讨论、分析后得出能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的最终结论;对于教师来说,是将本次探究进行讲评,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在这里,教师是答疑解惑者,学生是知识建构者。本阶段教师应该把握的.间题主要有:一定要照顾大多数,尽可能的给侮个小组成员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一与意识;教师应该海纳百川,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和结论不应该进行带有观点性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得出结论的信息和数据,而不仅仅是结论;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的盲点、误点,更要善于处理学生争论的焦点;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而不能硬拉着学生跟自己的思路走。比如,在讲“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搜集了大最金钱能办成事情的材料,硬说金钱是万能的。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对待,而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循循善诱,与同学一起探讨,利用学生收集的事实说话,要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五、反思评价,引申探究。
反思是指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纠正不足,改进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杜威曾经说过,反思行为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的水平卜发展。通过反思,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和各方因素进行评价,扬长促短,可以改善和优化探究方法、促进探究者深化认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注意: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不要只停留在知识层的归纳总结,要多考虑过程一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部分的反思与总结;要多持肯定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反思的全面性以及深度,切忌蜻蜓点水。这样才能使学科知识一与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统一起来。
六、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特征之一,政治课程亦是如此。探究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重在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不在掌握知识的数最。因此,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税收的种类”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提出“如果你在购买体彩时中了400万元大奖,你应该交纳哪些税收,该交多少?”这样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使得整堂课在问题中开始,又在问题中结束,前后呼应,从而为本次探究活动画卜圆满的句号。
当然,以下六个阶段,只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参考范例,并不是侮次探究性活动都要经历这六个阶段,也不一定都按这个顺序进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教学环境做出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八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学科价值功能的发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让思想政治课的效率得到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教学“生活化”.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鲜活的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新教材内容的编写把基本理论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提高课堂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架起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政治,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如何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来实施。
一、课前教学生活化。
教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校园课程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家庭生活资源三大生活资源,有意识地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或事例,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改造教材,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理解知识。比如,在讲《经济生活》模块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内容前,我大量搜集有关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配制度与我们息息相关。
学生:有计划地联系学生普遍知道的场景、事例,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是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一步。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如,在讲《经济生活》模块的”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内容时,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采访任务:信用卡专访。好多学生钱包里有”ic电话卡“,学校具有就餐、看病、上网功能的”校园卡“和银行的”储蓄卡“.还有”游戏卡“”健身卡“,商场代币”购物卡“,我爸爸那里还有”加油卡“,这些是不是信用卡?什么是信用卡?思考:(1)是不是人人都可以获得银行发放的信用卡。(2)持有信用卡是不是可以到任何场所消费。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使课堂生活味浓、气氛热烈。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
1.激活生活经验,设疑导入。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受到多种情境的暗示,让这种暗示在不知不觉中刺激感觉器官,这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设置一定的情境,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合理分组,每组设主持人,各组讨论,推荐发言人代表代表全组发言,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投入,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3.联系实践,服务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源于生活,但又应高于生活,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做准备。创造性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把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达到思想的提升和品德的形成,促进知行统一,造就学生的生活本领。如,在教学《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内容时,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于城市社区民主管理不熟悉。如果图方便,教师只是一带而过,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生活并不利,毕竟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城市社区民主管理的片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组织学生模拟社区居委会选举与问题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往往都能在生活中寻找到合适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注重与家庭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的结合,学以致用。如,在学习《债券和商业保险》《商品服务市场》等内容后,可以布置学生询问父母自家的投资理财、家庭的消费、收入等情况,学生通过学用结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教学生活化使课堂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更有兴趣,让学生更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让思想政治课的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九
smf。
文言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文言文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把它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疼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美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老师的“呕心沥血”与学生的“脑门充血”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个假期,我们集中安排了五周的文言教学,完成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教学,文章有《陈涉世家》《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可以说都是经典美文。但从教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看,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对文言学习不感兴趣。这一残酷现实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文言教学的改革之路。笔者认为,要激活文言教学这潭死水,兴趣就是源头活水。下面就文言教学激活兴趣的方法,谈谈自己一管之见。
一、强化诵读 铺垫蓄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不少文言文虽生涩难懂,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非凡、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是朗诵的好材料,如《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当然老师不能简单地布置学生读背课文,久之容易枯燥,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享受古文的音乐美。我们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表演,可以让简单的读背变得有吸引力,更好地展示文言文的`音乐美。朗诵表演可以是老师范读,可以是音像范读;可以是单个学生朗诵,可以分组朗诵比赛;可以用普通话朗读,也可以用方言朗读。语气和表情动作上可以是正规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夸张的形式。总之,采取一切有用办法,让学生爱读课文,读得投入,读得津津有味。
二、讲故事,提高学生素养。
大多数文言文一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学生学习的文言材料是丰富的历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是绵延的历史画卷中的一个图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多种故事可讲,如背景故事、演义故事、野史轶闻等。如在教《陈涉世家》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讲陈涉与俑耕者的故事,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在教《与朱元思书》的时候,我们可以讲魏晋南北朝时名人轶事等等。要注意老师不要把着讲,可安排优秀学生上网查阅,或把教参给学生,或复印相关资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给大家讲故事。背景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淡化课本教学的内容枯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陈涉世家》、《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等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做。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删情节,一般是增加情节的多,可以适当地删改人物动作和场景以适应演出的需要。为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逼真,使剧情更吸引人,增加故事情节是关键,增加故事情节要始终围绕矛盾冲突与人物性格展开,人物的对话要紧凑。课本剧的编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加入现代的东西以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突出课文主题,让学生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看、评课剧,可以散发无穷的魅力。
四、细节想象,激活古文的光彩。
相对于现代汉语,文言文浓缩精练,展开文言文句子,运用细节想象,可以激活文言文的无限光彩。正是因为文言文具备骨架般的简洁,可以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融入头脑中积累的信息,让简短的单调的文言文变得有血有肉。这样可以改变文言文教学被动接受的模式,激发学生对文本再创造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上《捕蛇者说》 这一课,就有很多句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无限想象。例如文中蒋氏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其中的“乐”字就很值得玩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乡邻们与捕蛇者生活的异同。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责骂骚扰,“哗然而骇”,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或者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是蒋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纳租税的乡邻们之后。这恰恰说明:苛政赋敛毒于蛇。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开始,其间历经千年,老百姓的负担却是有增无减,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弄得民不聊生。本文所反映的正是中唐时期广大人民痛苦生活,可见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作者以“乐”写悲,一个乐字,包含了多少内涵。
五、启示人生态度,展示古文智慧光芒。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言文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启示人生哲理时不单是讲一些明显的大道理,大道理甚至可以不讲,更重要的是讲一些古人们隐含在文中的人生态度。如陶渊明完全是恪守着儒家的“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把自己个人的节操、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他“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采取一种消极的方式来远离那个肮脏的官场、逃避这个黑暗的社会,借酒醉来麻木自己,眼不见,心为静,他在纵情山水与酒的同时留下了许多的诗歌,开创了“田园”诗风。而范仲淹、欧阳修则和他不同,就算是被斥被贬,他们仍是无怨无悔的关心着国家与百姓,官越做越小了,但是还有一个小官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一个地方就要让一个地方的百姓谋福利,滕子京让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在邓州“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开仓赈灾、兴修水利;欧阳修让滁县政治清明,并能与民同乐。可以说陶渊明是“独善其身”, 范仲淹、欧阳修等是始终把眼光关注着百姓。尤其是范仲淹始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现在的语文课程越来越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倡导人文精神,而语文课本正是最好的载体,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多地注重其人文性,注重课文中的人文景观、人文风俗、人文文化、道德观念等,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品位。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
论文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激发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一、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1、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插图大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比如高一《思想政治》(上)中的“一哄而下”、“产品一炮打红”、“背后铲球”等等,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想象,促使学生去探索,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歇后语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信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3、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
此外,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例如“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一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音乐。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候,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无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三、实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哲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电教媒体。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事物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五、寓言典故。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故事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六、诗话。诗话可以使干巴枯燥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如在讲述实事求是的内容时,我讲了这么一段诗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次同他的老师一起郊游,行至一条小河的桥头,发现一具女尸,他的老师信口吟道:“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问老师:“老师怎么知道那女子十六岁呢?你又怎么知道她是被风吹落的呢?老师你还看见她的三魂七魄在水面上游荡吗?”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说:“你看呢?”郑板桥便吟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两首小诗,谁优谁劣,不辨自明,重要的是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的哲理自然而然印在学生脑海里。
参考文献。
2、孟静在新课改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走进政治新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10期,8-9。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社会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
强调诚信友爱就是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活力是社会前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都是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条件支撑。
要使社会充分释放活力,必须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社会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秩序。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
我认为,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
因此,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创建社会和谐。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
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
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近日,中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提出了一些有关国民在旅游时应该遵守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报道称,出台“指南”和“公约”,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
这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少数中国公民在旅游时由于种种不文明的举动与行为,受到各方的侧目和批评,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中国人自己都说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一些国人的生活陋习与文明和礼仪相去又何其远也。
“指南”和“公约”中列举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国人又常常会不经意“露一手”的坏习惯,无意中让外国人留下了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现在中国大陆高层提倡建筑“和谐社会”,是十分及时的。
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人们才能自觉地讲礼仪,讲文明。
而要做好这一点,当政者注重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
这中间包括建立健全的社会体制、用人制度,消灭权钱勾结,缩小贫富差距,等等。
让广大的老百姓心中少点“气”,多点心情舒畅,社会就会多点“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大氛围中,国民的文明和礼仪更容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一个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实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公民的文明、礼仪程度上。
且让世界先从中国公民的旅游文明上看到泱泱中华的大国风范和国民的良好素质吧。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二
环境问题不仅是个生活质量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影响人尖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环保虽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破坏环境,有的救灾屡禁不止。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应在学生中普及环保教育,开设环保科目,并规定为必修课。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对环保作出贡献。如规定每个学生一年必须种一棵树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对于环保,自己也有一份责任,自己也应该出一份力。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不定期对各个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对那些违反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的单位实施重罚,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才能从污染源上加以控制、治理。
再次,对在环保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这样能更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对于全民参加环保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后,国家应拨款建一些环保设施,如建一些污水处理站,保证流入江海湖泊的水的质量;采取“垃圾分类回收”措施,并在行动之前加以宣传,以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
环保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应该为环保做点什么。愿人人都为环保出一份力,让美好的环境永远伴随着我们!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三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校园欺凌现象迫切需要得到关注与改善。在社交媒体被青少年广泛和大量使用的新环境下,社交媒体也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欺凌现象中,一方面,社交媒体可作为校园欺凌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是校园欺凌的实施工具。本文在分析社交媒体兴起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防治校园欺凌现象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社交媒体;校园欺凌;对策。
近年来,校园欺凌(schoolbullying)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欺凌问题多次成为社会热点。对于校园欺凌,人们一般想到和关注的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欺凌行为。但是广义的校园欺凌应该包括所有侵害到学生的在校利益,或者破坏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因此,校园欺凌不只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甚至发生在互联网上。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直播、社交网站等社交媒体(socialmedia)顺势而起,为人们搭建了方便快捷的提供、发布、分享以及获取意见和信息的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社交媒体,使得校园欺凌也蔓延到了社交媒体。欺凌者在社交媒体上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恶意伤害,称为网络欺凌。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欺凌事件通过社交媒体使传播更迅速、范围更广。因此,我们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必须关注社交媒体兴起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引导和应对。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校园欺凌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也很多,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校园欺凌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校园欺凌更具隐蔽性。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匿名性是社交媒体的重要特点之一,社交媒体中真假信息难以辨别,许多虚假信息的发出者都使用匿名的方式,很难追溯来源。匿名带来的自由,让不少社交网站成为粗野言语、低级趣味的“垃圾场”,一个现实生活中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网络暴民”。在以往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是谁很清楚。而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匿名欺凌者躲藏在网络之后,处于“隐身”状态,利用虚假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网名来掩人耳目。这就使得校园欺凌更加隐蔽、不易发觉。社交媒体所在的网络世界向来被称为“虚拟空间”,但是其实网络也是真实的社交空间,从数字格式上可说“虚拟”,带来的情绪和心理体验却十分真实。
(二)社交媒体的便利性使校园欺凌更具随意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一个智能手机,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app发出言论,满足自我表达欲望的释放。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由于势单力薄或者寡不敌众等原因,人们会自我遏制欺凌言行,表现得比较谨慎小心或比较善意。与在现实中的欺凌相比较,由于处于“隐身”状态,社交媒体上的欺凌更容易更随意,使得欺凌者较少甚至没有责任感和负疚感。青少年十分渴望被人认同、获得关注,“曝光别人的隐私”“人身攻击和谩骂”有时可能不是出于恶意,而仅仅是为了获得高转发率、高“点赞”率,他们并不清楚信息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对于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有的欺凌者并不认为网上欺凌会造成伤害或是一种过错,只觉得这是开玩笑和嬉戏。
(三)社交媒体的快捷性使校园欺凌被更迅速广泛地传播。
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较,社交媒体信息量更大,反应更加灵敏。信息发布更便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率更广。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把校园欺凌事件以文字、图片或录像的方式放入社交媒体,其他人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浏览转发使更多人看到,欺凌事件就会被迅速广泛传播,难以被阻断和控制,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而且一旦信息被广泛传播,则可能永久记载在媒体上,难以删除。正如前不久发生的中关村二小学生伤害事件,在短短几天中刷爆了朋友圈,原帖被众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连续转发,网上的争论迅速达到白热化,不到一周时间,仅原网帖的评论就超过3.6万次。中关村二小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一夜成名”,成为承受校园欺凌这一社会问题的载体,成为众矢之的。
(四)社交媒体传播的广泛性使得校园欺凌产生的伤害更严重。
当欺凌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被迅速广泛地传播时,一方面一些网友会做出不恰当的回复,或恶语谩骂或嘲s贬损或散布谣言等等,甚至对被欺凌者进行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可能有粗俗言语、不雅照片、视频等通过社交媒体流向相关人群,这无疑又会使当事人在心理上受到更严重的打击。与此同时,可能还有一些人会因为接触这个信息而触动自己的内心创伤,引发消极情绪,陷入心理危机。
再以中关村二小事件为例,明明(化名,即受到伤害的同学)家长选择网络曝光,推动了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重视和思考,其勇气可嘉。《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不》一文很能触动善良者的愤怒,引起网民热烈讨论,但留言大多愤怒、报复、火上浇油,一边倒地指责学校,鲜有客观理性的独立思考。这种做法将学校、家长以及孩子们一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给明明带来的伤害远比那两个淘气男孩的伤害大得多,整个事件中相关各方满盘皆输,没有一个人从中获益。
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校园欺凌迫切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遏制需要政府、社交媒体平台、学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欺凌提供法律保障。
面对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欺凌,首先应加强惩罚力度,提高损害赔偿标准以警示欺凌者;其次要保护欺凌信息不被散播,防止进一步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保护被欺凌者合法权益;最后法律中要明确社交媒体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与义务。目前,英国、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已就网络欺凌行为进行了立法。比如英国法律中规定:通过公共电子通信网络(包含网络社交媒体)发布恶意冒犯、猥亵、伤风败俗或者恐吓威胁等性质的讯息将构成犯罪(在社交网络上的发言是否犯法最终应当由法庭来定)。日本法律中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学校和家庭对防范学生受到有害信息侵害负有责任与义务。还规定,一旦发现诽谤中伤留言或接到受害者投诉,通信服务提供商要及时采取删除有害信息等措施。
在我国,2015年6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网上未成年人犯罪和欺凌事件报道管理的通知》;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年10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制定颁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这几个文件中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防治,但是原则性规定较多,具体运用时不得不借助于司法解释。未来我国的反校园欺凌立法应立足于实用目的,不论是校园欺凌的定义,还是校园欺凌的处理程序或者相关人员的'责任,法律条文尽量具体、详实,凸显其可操作性,避免立法后仍旧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
(二)社交媒体服务商应承担社会责任,确保青少年获得安全的网络体验。
目前社交媒体缺乏传统媒体的自我审查机制。一些社交媒体,尤其是营销公众号,为博眼球,增加点击率,就随意根据网友留言、论坛帖子撰稿,然后取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通过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推送,最后传统媒体也不甘寂寞介入其中。由此导致谣言、假新闻满天飞,导致校园欺凌势态扩大化。
当今世界,关注网络媒体不良影响的国家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由的背后是责任,社交媒体作为“准公共机构”,也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真正发达的社交媒体,应该有自我审查的意识和能力,应该对其中传播的内容进行约束,做到自净。手机公司、网站等通信服务提供商有义务为青少年提供过滤软件,免费进行过滤服务。
例如,2016年11月16日,据路透社称,美国社交媒体巨头twitter宣布,将升级部分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屏蔽关键词来阻止暴力和仇恨言论,以更好地打击网络欺凌。该公司还表示,将提供“一条更直接的途径”,让用户举报不当内容,并且已改进了内部管控,以有效处理用户举报的滥用行为。
另外,利用软件对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态进行监控,以提早发现网络欺凌、自杀威胁或犯罪活动,进而重点防范,这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区已经成功尝试。但这种做法涉嫌侵犯隐私权,引发了很大争议,将来可否继续实施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学校要大力开展校园反欺凌专题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
学校作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发生地,应当承担反欺凌的主要责任。学校应当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专门的校园欺凌处理程序,配备专门的校园欺凌处理人员。校园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必然会引起家长、孩子的不快和焦虑。在处理问题时,学校和教师应有更清醒的认识,能够站在教育者的位置上,去面对需要呵护的孩子,给家长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解决问题要充满人性关怀,不能冷冰冰地简单对待。当家长对学校处理出现异议时,更应审慎妥善地处理好,切记不可激化家校矛盾,甚至闹到两败俱伤。
除了常规的校园安全培训外,学校还应该开展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项培训。学校应将反欺凌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和年度重要工作中,每学年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反欺凌培训。首先是欺凌行为识别技能培训。遭遇校园欺凌的学生通常会出现行为和心理上的异常,表现为迟到或旷课,学习成绩下滑,注意力涣散、行为退缩、抑郁寡欢、焦虑不安、性格变化等症状。当发现身边的学生有类似情况时,教师要有所警觉并及时干预。其次是普及校园欺凌行为的应对技巧,教给师生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方法。可以将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方法编成漫画读本,发放到师生手中;可以开设系列相应课程,进行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传授应对校园欺凌的安全自护方法;还可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将校园欺凌的各方当事人邀请到一个团体中,聆听彼此感受,提升移情和应对欺凌的能力,促使当事人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中关村二小事件中,明明(化名,即受到伤害的同学)被精神科大夫诊断为疑似急性应激反应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业人员,笔者认为明明妈妈更可能是急性应激反应障碍,而且属于偏执人格。家长遇事不够冷静,得理不饶人,使得原本孩子之间的小冲突演变成为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冲突,原本是想保护孩子,结果给孩子造成更大的消极影响和伤害。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明明家长这样成为校园欺凌事件推手的家长时有涌现。
管教孩子是家长的法定监护职责。社会(社区)和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引导广大家长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发挥榜样作用,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上网、交友等习惯,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网络活动,及时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和思想状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及时管教,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也要避免溺爱袒护、教而不当。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要通过关爱陪伴,化解欺凌事件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帮助孩子重拾自尊自信,走向自爱自强。
总而言之,工业4.0时代已经来临,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生长于“e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他们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做好社交媒体这一新环境下的校园欺凌的防范与管理,已成为学校和社会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正确把握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正视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制定基于社交媒体背景下有效的校园欺凌防范与管理策略,体现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让教育有温度有尊严,保障和还原校园的宁静与和谐。
[1]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7-12.
[6]李惠君。校园欺凌的防范与心理干预[j].新教育,2016(15):7-8.
[7]厉恒。企业危机公关的媒体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四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高中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思想高三的复习,提高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扬中市高中思想教学计划: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从而提高课的教学质量。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详读教材,记忆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改变教学观念,胆进行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给予学生以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和空间。
3.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把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有效结合,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精选习题,避免陷入题海中。
4.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的知识落实做为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5.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的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然是盲目的。
2.缺乏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究。在课的课程标准中有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明确要求,如“识记”、“理解”和“运用”。在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我们的教师对其没有认真的研读和分析,也谈不上有效的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去教学。
3.忽视课本,依赖资料。课本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有完整的体系和逻辑。我们的教师在高三教学和复习中总是抛弃课本而按照资料来进行,舍本求末,学生对于知识没有系统性的把握和理解。目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熟练程度是相当差的。例如,在xx年的高考试题中“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几乎就是课本中的原话。
4.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效率低,效果差。表现在:仍然按高一和高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进行充分的研究高三的特点,课堂效率低;在复习中,就知识讲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次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于主干知识的把握不到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因而也就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教师占课堂,学生被动在听,没有自己的感悟和落实的时间。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薯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问题的情境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靠做量的题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只能是事倍功半。
6.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复习策略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仍停留在我讲你听,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复习的指导,如何做,应该怎样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和方向性,教师辛苦,学生辛苦而没有太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教师讲资料,学生做资料,教师对于资料中的习题不进行选择和预做,学生陷入题海中而无法自拔,没有对知识的消化时间和空间。由于教师对于高考考试题缺乏研究和深入分析,自己觉得这个题好就让学生做,不去考虑是否与高考的要求一致,是否与高考的命题思想相一致,也很少去考虑这些题目考察学生什么、训练学生什么。尤其在综合复习阶段,教师给学生布置量的难题、偏题和滥题而脱离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无效劳动太多。教师也很少去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8.试题的设计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表现在:教师给学生命题只是东拼西凑,没有命题思想,我要考察学生什么,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符合高考命题要求;没有自己对高考的感悟,没有自己的创新试题。
9.课本知识与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空泛。表现在理论联系热点、重点问题时只是点到为止,泛泛而谈,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从一个切口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所谓讲题也只是就题讲题,就答案讲答案,所谓学生掌握就是记住,面对新的问题仍然无从下手。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学科组应该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措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学科实际,一般可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细读教材,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围绕主干整理知识,形成知识内在立体结构和网络。在课堂上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习题应注意基础性和基本知识的迁移。强化对主观题练习,主观题的题目不宜过。
第二轮复习主要侧重于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升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往往以时政、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同时也突出了试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着重关注本年度的热点问题。遵循“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原则,要了解每个热点的背景材料,围绕热点寻找切入点,教师要结合题目给学生以详细的示范,如怎样分析归纳材料要点,怎样寻找材料和知识的结合点,怎样以知识去统领材料,怎样组织答案等。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逐一突破。
第三轮复习是重新梳理课本知识,回顾热点,对照考试说明上的知识点,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进行适当的练习。练习的题目要精,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问题,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3.研读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充分利用好高考试题。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应具体到课标、考纲、考试说明要求是什么,教学中怎样体现和实施,怎样依据要求去选择习题,学生怎样落实。研究各种高考试题、组合和有效的使用高考试题。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课来讲,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每一个概念都讲,面面俱到,而应该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读书,理解知识,教师对于重要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进行讲解,助学生理清基本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空间。
知识的落实要坚持“三清”或“四清”,注意把知识的系统和记忆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堂堂清”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天天清”清基本的练习题,建议每天做6—8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教师主要检查学生主观题,“周周清”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周的内容,“章清”是对于本章中的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落实,不必面面俱到。
5.精选不同等级和要求的练习。根据每一轮的复习目标,精选不同等级、不同要求的习题进行练习,避免毫无目标的题海战。对在练习中发现的新问题,要多思、多问及时解决。重点解决学生在主观题上的问题,针对性的训练。在专题复习中的热点问题要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举一三,触类旁通。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五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尽兴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是复杂的,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的分析。
2.1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什么是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也就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活动,当需要接受的内容满足后,对这种需要的接受活动就暂告一段落,又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接受过程。
接受是以受体内在需要的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为其条件的,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其接受教育的驱动力。
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这样。
2.2外在:理解力因素。
主体在接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时,总是要先理解其内容,根据他们的“理解定势”来进行接受。
理解定势,就是接收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该结构由受体已有的文化积淀、概念体系、思维定势三个部分组成。
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提供的任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要首先经过接受主体的已知的过滤,才能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接受主体的已知与新知的视界融和过程。
接受主体的知识、经验的差异,直接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
如果主体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经验丰富,那么在接受教育的活动中会扩大其接受教育的容量与跨度。
但是,另一方面,知识能力强的人,自信心、自尊心也强,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观点,接受教育也就会越困难。
如果接受主体智能水平高,易于接受理性化的、合理性的、宏观性的教育内容,而智能水平低一点的,易于接受简明的、情感化的`、经验化的教育内容。
2.3重要: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过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引起人们主观体验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情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关系的主观体验,是思想的非理性状态,表现为喜、怒、哀、乐等情感,反映的不是教育的客观价值,而是接受主体对教育价值的心理感受,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受其情感参与的影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活动的重要特点,接收主体的情感体验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正负效应的关键。
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还有对接受活动所发挥的激发作用。
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
当接受对象确定后,接受者会不由自主地对教育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的产生,有时来源于以往的经验,有时是由于情感的传递。
这种在接受活动初始就形成的情感,将对教育主体的信息择取、信息的理解产生重要的作用。
接受主体会有意无意受到这种情感的驱使,从而使接受主体的注意力指向能满足主体情感需要的信息,回避或者忽略与接受主体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或者对这些相悖的信息作出与主体情感需要相一致的理解。
同时,情感还对接受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强度发生影响。
总之接受主体对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情感强度越高,接受过程中情感的支配作用就越大,并且对信息的过滤作用也就越明显。
2.4自身:教育者自身因素。
人们在思想接受活动中,往往会对施教者的可亲可信的感情转移到对其所教育传播的思想的可信可接受的认定上。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施教者形象好的教育更可信,主体更易于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活动中有自身形象的两大影响力,第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力、地位产生的强制性影响力,第二是人格品质产生自然影响力,接受主体面对前一种情况是被动接受,面对第二种情况会主动接受。
在新的条件下,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优化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从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入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接受活动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的和最后的环节。
如果没有这个接受,前面的教育活动都没有了意义,可见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环节。
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就是这种思想进入了人的头脑。
接受是教育的实现。
可以说,受教育者的接受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生长点,解决了接受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必将踏上一个新的历程。
参考文献:。
[1]丁善义.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2]韩劲业.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当前,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亟待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的新命题。
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在工作思路上促使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虚拟环境向现实环境转移、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大数据平台、品牌活动、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和改革开放形势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对象也在呈现出新的特征。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成长发展环境和多样性的成长发展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进一步聚焦质量提升,更加注重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实现多样性发展和系统性整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大数据的推广以及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运用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网络平台数据挖掘的总体思路。
(一)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职业发展等诸多内容,可以说是纷繁复杂。
特别是在当前海量信息交互融合的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愈发展现出多样、多变特征。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破坏社会稳定、制造民族分裂,是不得人心的。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反之,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各民族的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破坏社会稳定、制造民族分裂,是不得人心的。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制度保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蛄,捍卫祖国统一,反对各种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56个民族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
我们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实现中半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七
任何新的教学方式要真正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必须与日常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增强了,学习成绩能逐步提高,并且日子过得更快乐了。我对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很感兴趣,也乐于尝试,但效果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理论脱离实际,即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往往把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给忽略了,只搞一些花架子,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后,感到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收获。由此不难看出,无论进行何种教学方式的尝试,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收获丰富。
进行任何新的教学方式或学生方式的实践,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应如何具体操作呢?我觉得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各种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特征的方式。因此,本人通过对铁中文科学生情况的分析,了解到他们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习惯性地各自为政、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缺乏沟通与借鉴、看问题不够全面、学习效率不高等特点。在这样的班级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经过与学生的多次沟通与交流,共同决定让10个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其实这就是学校提倡组建的学习小组,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收集相关材料,然后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的道理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确实有了不少收获:学生更爱学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更乐于助人了。
要通过合作游戏、要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如何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漫长的摸索过程。比如合作游戏的设计怎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何在生活与教学中抓住各个细节和机会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小组分组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小组各成员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对待,是否实现了机会均等,如何避免小团体主义的产生。这需要公平的程序设计,以保证小组构成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小组成员的流动性。保证公平、机会均等的程序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有效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合作学习的课程资源应多从学生生活中找,使学生有话可说。国内外大事、要事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而我在这方面还做的不够,需要继续研究。
(二)将合作学习的话题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话题本身是不错的,关键是如何将其引向深入,层层递进,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促进学生有效互动。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必不可少,关键是如何保证互动的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偏离主题的互动。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八
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要想完成体验式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更多政治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1、体验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标准强调“操作”、“实践”、“调查”、“探究”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新课程主张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
2、体验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需要。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理品质教育最忌讳说教,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教育应吸引而不是强迫他们进行,这样才会有成效。实施体验教学,学生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知识经生命化、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
3、体验教学是激活课堂的需要。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兴趣,普遍感到厌烦,课堂气氛沉闷。实施体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兴趣。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1、小品体验。初中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弱,很难使注意力保持长时间集中,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小品,就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且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能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2、活动体验。实践性是政治课的灵魂,“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用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总教学时间的20%。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明白事理。如讲到挫折的有关知识时,如果举例说明残疾人受到的挫折是如何大,学生可能只能停留于理论的理解和体会上,这时如果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绑住双手,并试着用脚拿东西,甚至是用脚做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须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时学生就能在情境中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和挫折,也能够更加激发内心应对挫折的能力。
3、实验体验。初一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而且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对政治课失去兴趣,导致上课时无精打采。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做一些生动活泼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欢蹦乱跳的青蛙突然扔进沸腾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竟跳出了油锅,安然逃生。可把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乐。这时,在锅下给水加热,青蛙没有察觉,但等青蛙感到水温升高足以危及生命,试图逃出苦海时,却再也没有了那奋力一跃的力量,只能葬身于锅底。我让学生细心观察,慢慢体会其中的道理,同学们在沉思中领会到了,人在顺境下,不能像青蛙那样,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而应居安思危,不断进取,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在遭受挫折,身处逆境时,应像油锅中的青蛙那样,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4、辩论体验。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现象纷繁。人们往往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鱼目混珠,只有通过辩论,才能明辨真伪,识别异同,明确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去做。在初一课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美国徽软公司的一次招聘会上,公司总裁面试一位求职者。这位求职者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当出色,学历也很高。交谈之余,他向总裁表示,如果微软公司录用了他,就可以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假如你是公司总裁,你是否录用这位求职者?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通过辩论,懂得人必须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会有所作为。
5、故事体验。结合教育内容,运用小故事的形式可以避免思想政治课的枯燥说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故事形象、生动、感人,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感染学生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启迪。如讲到不良性格这一问题,做事马虎是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性格弱点,经常表现在写作业乱七八糟,说话随随便便,办事丢三落四等等。要克服马虎的性格,首先要认识马虎的害处,我给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做事马虎的人,他擅长画画,因此许多人都来向他求画。有一天,他正在给人画一只老虎,刚画好虎头,一个人又来求他画马,他提起笔就在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转身交给了来人。那人一看这马不像马、虎不像虎的画,很不满意,没要画就走了。从此,人们就叫他马虎先生。马虎先生把画挂在自己家里。大儿子看见了问他是什么,他说是虎。小儿子看见了问他是什么,他说马。有一天,大儿子外出打猎,远远地看见一匹马在溜达,就拉弓放箭,将那匹马给射死了。结果马的主人找上门来,最后赔了许多钱才了事。又有一次,画师的小儿子外出游玩,看到一头老虎,他以为是马,想爬到马背上骑着玩,结果被老虎吃掉了。马虎先生悲痛极了,他一把扯下了挂在厅堂上的马不马、虎不虎的画,放在火炉上烧了,从此做事再也不马马虎虎了。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马虎的性格,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应吸取马虎的教训,改变马虎的习惯。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篇十九
本学期我承担了高一(3)班的政治课和xx电子(1)(2)两个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得失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以利于开展以后的工作。
由于我接的都是起始班级的课,同时也是第一次接触经济学课程,学生一时对我的教学方法、课堂节奏不是很适应,所以我坚持以知识与能力为基本教学原则,认真了解学生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水平,搞好教材的研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应有的学科能力和应试水平,争取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中专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会做人的理念。平时力求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和中专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课堂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堆砌,以及单纯地以机械记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本人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能接受的角度和立场设计教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思维,调动眼、耳、口、手等器官,让他们随课堂流程做到眼看、耳听、嘴说、手写。对一些记忆烦琐的内容,先让学生找到关键词,然后找关联词,认清段落层次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定期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幻灯片、漫画、课件、视频、声频等形象直观的各种手段,实现了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本人严格要求学生在记住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同步训练题,抓好基础知识的深入掌握与落实查漏补缺。本人深知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要认真、独立完成每节课的优化训练,课前检查预习情况,课中通过检测反馈学情,定期抽查听写基础和重点知识并及时批阅,督促学生&“温故而知新&”。
近几年来,教材本身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高考命题的模式与测量标准不断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所以作为教师要配合对新教材的把握,跟上教材与测试发展的步伐,要自我激励,自我加压,勤于学习,勤于积累,不断充实与更新知识结构,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刊物中汲取别人教学中对教材的.分析与挖掘,教法的设计,知识的训练,以及对各种考试的研究,学习中作了大量的业务进修笔记,成为教学的辅助资料。
为了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人每节课都力求以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的面孔,舒缓的语气,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感染学生。同时注意以德为本,用先进人物的高尚人格和品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在课下主动接近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行为动向,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后进生,利用课间经常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交谈,教育优等生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教育中等生端正学习态度寻找学习规律与科学方法;鼓励后进生积极面对人生,学有所获。通过现实生活中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学期马上就结束了,本人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和不足。
1、高一是学生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教学要使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但由于许多学生偏科,忽视政治课学习,又事关会考,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的很多计划和设计没有如期实施。
2、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特点,如政治学科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又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学,只注重死记硬背而不注重理解掌握,不能内化知识,发现不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点条理不清,线索不明,作为老师应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归类分层指导,尤其是优等生的培养,多方面原因,效果不很理想。
3、在对极个别个性极强而学习上又不塌实的学生,深入了解的力度、耐心不够,需要在教育艺术方式方法上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力争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老师。对本人来讲这将是一向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总之,本学期本人自认为还是比较努力工作的,尽管有一些遗憾,但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6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