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教案范文(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3:06:19
寓言教学教案范文(24篇)
时间:2023-11-26 13:06:19     小编:笔尘

教案能够指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应该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和工具呈现。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教学教案篇一

预设目标。

(1)口述作者及相关情况。

(2)弄懂寓言故事。

(3)解释默写。

(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楚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

教材分析:

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三、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4][5][6][7][8]。

寓言教学教案篇二

1、资助学习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生字卡、硬纸这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1课时。

一、谈话揭题。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呢?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个寓言,看看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个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文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字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的《刻舟求剑》这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明读,正音。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点播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划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失去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马?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使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课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那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化了,处理事情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寓言教学教案篇三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在活页纸画制表格。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寓言教学教案篇四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寓言教学教案篇五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求治到不治的经过.

学习难点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活动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初解课文。

拓展升华你对两则寓言的体会是什么?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代表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1.你认为蔡桓公怎么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觉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扁鹊治病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不信︱。

请治{皮肉之间不高兴比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不治――深入骨髓浑身酸痛---病死。

作业设计1.将下面技能与其基本功搭配连线.

射箭练腕力。

唱歌练基本招式。

书法练眼力。

武术练丹田之气。

教后反思。

寓言教学教案篇六

1、初读《伊索寓言集》了解作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培养书做笔记的习惯。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集》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集》。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集》。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伊索寓言集》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集》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的聪明智慧。《伊索寓言集》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是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选读读《伊索寓言集》中的几则寓言故事。

1、说说人物:在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资料中的《农夫和蛇》,说说你对其中农夫的看法。

3、明白寓意: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农夫和蛇》为例,谈谈在读过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情?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1、翻开《伊索寓言集》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1)2分钟做准备。

(2)生说或表演。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几则大多数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同一则也可引用赛一赛的方法,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3、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情节,然后请看过的同学说说,你想象的和原文是否一样。

4、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5、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制定读书习惯,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一个月左右完成。

《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寓言幽默夸张,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作业:继续阅读《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指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本书读完。

另外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希腊寓言》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读书栏上,在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集》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的小故事。

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寓言教学教案篇七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寓言教学教案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投影。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寓言教学教案篇九

这两篇寓言,篇幅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一课时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2、概括寓言的寓意:(齐读)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1、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2、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 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教师小结。

伊索寓言两则

1、做人要谦虚。

2、不能骄傲。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二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说故事。

3、情感与态度:

积极参与合作讨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业: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一

从这一期起,本刊(《中学语文》)将新辟《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专栏,以反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在哪里?这是本栏目所要探讨的全新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目前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空喊“新”的华幸;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创新生成点。比如,教学内容的最“新”整合、教学目标的最“新”生成、教学过程的最“新”优化、教学评价的最“新”呈现,等等。总之,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在常态背景下的最“新”反映。

本期首推《人生寓言》教学案例。以教学案例来诠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实践,恐怕最能与一线的教师贴近。这是一种走进新课程的新的策略。教师通过自我的教学设计、自身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反思,达成与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合。“应该怎样教、不应该怎样教、还应该怎样教”,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思考。本栏目就是提供这样思考的平台。

《人生寓言》的执教者,是宜昌市的年轻的教师。这里的教学案例,是否真正张扬了教学的个性,还请读者评议;同时,也欢迎实验新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栏目中采,交往互动,以达成对新课程理念的共识。

执教:常红艳。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生1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原,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师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肖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肖伯纳的名言导入,新、巧,可谓一石三鸟: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师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狐假虎威、丑女效颦。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生3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生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言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的故事呢?

个慷慨的决定。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2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师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y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还用了成语,富有文采。

生5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亮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师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师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同分享。

生9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师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二

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初步练习浅显文言文的阅读。

3、学习几个文言实词与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方法:诵读、讲读、讨论交流。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阅读序幕。

二、阅读主场。

(一)教师讲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并范读课文。

1、读准字音(通过注释、字典了解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的正确读音)。

2、读准停顿(通过注释、字词典或其他参考书,了解短语和句子的含义,不把短语和句子读断)。

(二)学生先独立进行诵读练习,再互相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三)讲解两则寓言故事。

1、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句子。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鞋)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有个想买鞋的郑人)。

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用脚试试)。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置之其坐(通假字,“座”)。

至之市(到)吾忘持度(尺码)。

反归取之(通假字,“返”)市罢(停止)。

无自信也(宾语前置,不相信自己)。

《刻舟求剑》:

遽契其舟(雕刻)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这里)。

不亦惑乎(迷惑,糊涂/“不亦……乎”,反问固定格式,不是……吗?)。

2、随意抽两三个学生复述故事。

(四)学习小组合作自选一则寓言故事,作尝试翻译练习。翻译结束后在班上交流,其他小组对所交流的翻译进行评述(翻译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语言是否流畅)。

参考译文:

《郑人买履》--有个想要去买鞋子的郑国人,(到集市前)先测量了一下自己脚的大小,可是去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他拿到鞋子的时候说:“我忘了带尺码。”于是赶回家去拿尺码。等他再来到集市时,已散场了,他自然没能买到鞋子。别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大小呢?”他回答道:“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五)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自由发言。

(六)由上面的自由发言引出对寓言寓意的讨论交流。(仍以提问方式展开。讨论前学习小组先进行组内交流。)。

这两者寓言故事的内容(或要反映的寓意)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

主人翁都办事不灵活。

不同点:

《郑人买履》: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不相信实际的人。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不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改变看法或做法。

三、阅读尾声。

(一)研究“探究练习”二、三。

(二)讨论学习小组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家庭合作练习作业:

向家长流畅背诵两者寓言故事,请家长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他们对这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或看法,以“有感于”(填写其中一则寓言的题目)为题写一段话。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三

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内容,并学会用归类法来领悟寓意。

l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动画,谈话导入:这部动画片一播出就深受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喜爱,还获得最佳国产动画片银奖,我想它之所以风靡全国,不单是那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健康向上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简单的动物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传达乐观、自信、勇敢的精神。可以说喜洋洋的世界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

它也是通过动物故事影射社会生活,并且教人处世、做人的道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在西方人眼中,它的重要性甚至被认为仅次于《圣经》,这本书就是《伊索寓言》。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的世界,一起感受寓言故事中的生活智慧。

你了解吗?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下面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多少。

l小测(2分钟):

1、《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国籍)的古典时期,相传是由伊索(作家)编的。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

3、《伊索寓言》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举出三例:《龟兔赛跑》,_《狼来了》_,《狼和小羊》。

要读懂寓言,就必须理解寓意。《伊索寓言》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那么,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我们能否通过内容去弄懂故事的寓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两个问题。

l阅读三组寓言故事,归纳《伊索寓言》的内容精要:

l引导:每组的两个故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或者结局上有什么相似点的?

1、默读第(一)组的两个语言故事,自主完成练习题。

2、自由朗读第(二)组寓言故事,小组合作完成。

3、第(三)组寓言故事,第一个齐读,第二个分角色表演读。男女生比赛,看哪队完成得最快又回答得最准确。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3)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

l划出每则寓意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寓意的方法。

1、揭露……表现……2、告诫……不要……警示……说明……。

3、讽刺……批评……嘲笑……。

请用内容归类法概括下列故事的寓意。

《赫剌克勒斯和财神》揭露许多有钱人往往做不义之事。(表现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

《蝙蝠与黄鼠狼》提醒我们遇事不要一成不变,要随机应变方能避免危险。

《牛和蛙的故事》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狼来了》嘲笑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内容归类法来概括寓言故事的寓意,其实概括寓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边读边总结,只有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提高!

完成阅读题。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四

一课时

续写寓言,感受特色

师生共同创作《龟兔赛跑》续篇,感受寓言的艺术魅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作,并进行适时的鼓励)总结:同学们,寓言的创作过程要求我们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进行生动的创作。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寓言的特色,感受它独到的艺术魅力。

二、寓言简介

1、什么是寓言?具有什么特点?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现象。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讽今、借小喻大等寓意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是一本古希腊寓言集。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称《伊索寓言》。

三、对比教学,学习寓言。

1、小组学习,教师参与;

2、检验小组学习效果问题设计: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分析提要:

(1)“想知道……”

自命不凡、爱慕虚荣三问价钱中的心理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五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课时。

亡羊补牢。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1课时。

投影。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四、完成同步练习。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六

这两篇寓言,篇幅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一课时。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2、概括寓言的寓意:(齐读)。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1、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2、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教师小结。

1、做人要谦虚。

2、不能骄傲。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七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略)。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八

《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小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这是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再通过朗读以及结合生活谈谈就能理解寓意。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渎自说自悟来领会寓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两个寓言,理解寓意。

1精读两个寓言,理解寓意。

1理解寓意,教育学生从寓言中学到如何做人。

课程资源的组织和利用:

使用配套的教学课件朗读磁带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牧童和狼》。

们前后为什么有不同的表现?

2、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适时提问“惊慌失措”的意思)。

好几次。

后来。

牧童。

大叫狼来了。

吓坏了,慌忙大叫。

村民。

闻声赶来,惊慌失措。

没有人来。

3、比较朗读两次“狼来了”,指名读,师生评,再读。

4、牧童好几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牧童?

5、师述:这样一位爱说谎的牧童,使得村民们再也不相信他的话,最后他的羊怎么了?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交流: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

8、自读课文,指名读,要读出牧童前后迥异的心情。师生点评、齐读。

三、学习《蝉和狐狸》。

里可以看出?画出有关的词句,再有感情地读读。小组合作学习。

2、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表现蝉的聪明、狐狸的阴险。

指名读、师生评、再读。

4、齐读最后一节。

5、交流:你的身边有像这只蝉一样聪明的人吗?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蝉和狐狸不同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看过《伊索寓言集》中的其它故事。

五、作业。

附板书:

牧童和狼。

(一贯说谎没人相信)。

蝉和狐狸。

(聪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深刻,都结合了自己的例子来谈。课堂气氛较活跃。

这主要是课前备课不充分,没有深挖“一贯”。看来今后在备课时还要想得更多。

寓言教学教案篇十九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毫不示弱、威胁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寓、焦、勃、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心情和语气。

3.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表演和讲述,初步感知寓言形象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表演、讲述,感知寓言形象。

1.读准生词,理解生词,完成课后描红。

2.读通课文,查找其他寓言故事。

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交流一下。

说说你们对这些寓言故事的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流传了有两千多年了,分别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战国策燕二》这两本书。

2.谁来读读两则寓言的题目。(指名、齐读。)。

1.请小老师到前面来,把生词带领大家读一遍。再指名读,纠正字音。

2.你们理解了哪些词义,交流。

结合课文内容,点拨理解词义,相机渗透方法。

3.描红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笔画不容易写好,提出来,交流。

相机指导:寓、焦、疲、勃的书写,临写两遍。寓的最后两笔要写规范,焦的四点底的写法,疲的撇、捺要舒展,勃的左边子的提笔要写准确。

1.同学们,故事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请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拨: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宋国的农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点长高,于是就把禾苗一棵一课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鹬要啄食蚌,却被牢牢地夹住了嘴巴,它们相持不下,互不相让,被渔夫轻易地捉住了。

交流、点拨、点评、提升。

2.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展示朗读。

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读好重点语句。师生共评:读出焦急的心情和兴致勃勃的语气,读出鹬威胁的语气和蚌得意洋洋的语气。

(2)自由有感情地练读。男生女生赛读。

3.同学们,故事很有趣,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表演或者自己讲述的方式来使故事留在我们的心里。

讲故事和表演要注意什么?(可以补充语言,加入形象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主准备表演、讲述。)。

4.指名展示,师生共评。

同学们,我国古代寓言是充满智慧的,寓言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1.完成《习字册》和《一课一练》中的字词部分。

2.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1.通过合作、探究,对寓言角色作出评价,明白农夫和鹬、蚌傻在哪儿。

2.揭示寓意,说出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成语意思。

3.自主探究,找到两则寓言的相同之处。

4.拓展阅读,对照古文、寓言,初步感受寓言文化的特质。

对寓言角色作出评价,揭示寓意。

把握古代寓言的相似之处,感受寓言文化的特点。

1.查找成语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意思。

2.拓展阅读寓言故事。

1.揭题。

2.同学们,请用简短的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寓言是我国古老的文学,它充满了智慧。我们的先人想通过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智慧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农夫和鹬、蚌的身上。请你评价一下他们,也可以说说自己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鹬蚌不应该这样互不相让,最后只会两败俱伤。追问: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相似的事情呢?

(配乐讲述故事: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

2.这样的故事流传了二千多年,宋国农夫、鹬和蚌也早已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铭刻在我们的心里。寓言故事的题目成了成语,流淌在我们的文字里,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广泛运用,这就是经典的文化。

我们来交流成语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意思。

3.像这样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读读资料中的故事。挑选一则来讲一讲。

指名展示、点评。

1.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多寓言,让我们擦亮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这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可以用笔在文中语句旁圈圈画画,写写关键词,想好以后可以小组交流。

预设:

(1)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有趣、寓意深刻、给人启迪。

(2)古代寓言都已经成为成语被广泛运用。

(3)寓言故事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而且这些形象具有反面的讽刺意味,即角色共有的傻。

(4)语言生动、有想象的空间,适合讲故事和表演。

指名交流。

2.寓言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不仅我们国家,古希腊、印度都曾出现过优秀的寓言作品,我们来欣赏两则。

(课件显示伊索寓言和印度寓言)。

学生自读,总结特点。(伊索寓言以动物为主,结尾揭示道理。印度寓言就是民间的故事。)。

1.完成《一课一练》中的阅读练习。

2.尝试自由创作寓言故事。

寓言教学教案篇二十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两课时。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略)。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寓言教学教案篇二十一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3、在研读过程当中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这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解难,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难句含义。

1、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2、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最爱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同学七嘴八舌)这些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或你产生哪些联想?(各抒己见)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有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钱钟书,他读了《伊索寓言》,借里面的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化陈腐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

二、解题、简介作者。

关于作者请同学们参看课后的插说内容(p44)(教师也不适当补充)。

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四、学生朗读1、2自然段,质疑解难。

课文开始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教师用书)。

五、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质疑解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它至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

2、“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是不是反语?

六、引导学生对九个故事进行研读、解决疑点。

1.学生读蝙蝠的故事,让学生研读后,说一说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以下八个故事,研读的步骤同此)。

:原意是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附炎趋势,仰人鼻息,毫无原则可言。

作者议论“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见教师用书)。

2.学生读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研读、讨论。

: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作者议论“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等。”作者指出了作家与亲朋好友、批评家和学者的关系。请仔细分辨,这里的“蚂蚁”指什么?这里的“促织”指什么?(“蚂蚁”指写回忆怀念的亲朋好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促织”指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

3.学生读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读、讨论。

:原意是讽刺贪婪和多疑。

作者议论“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用这个故事来比喻人照镜子。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坐得端、行得正的人,用不着旁人来指责;搞歪门邪道的人,就算是指责也无济于事)。

4.学生读天文学家的故事,研读、讨论。

:“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结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讽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却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议论“下去之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作者对“天文学家的`故事”的体会是什么?(那些被迫下台的人最终还是想要上去为所欲为)。

5.学生读乌鸦的故事,研读、讨论。

:“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原意是讽刺伪装者,它惹起众怒,下场可悲。

作者的议论:“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恼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句话讽刺的是什么人?(那些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却偏偏要找出理由为自己边界的人)。

6.学生读牛跟蛙的故事,研读、讨论。

:“牛有我这样大吗?”原意是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议论,“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讽刺那些本不如人,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是反语吗?

7.学生读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研读、讨论。

:“老婆子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原意是讽刺贪婪,讽刺急于求成。

作者议论,“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8.学生读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研读、讨论。

:原意是讽刺狐狸得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心存嫉妒,便说那成就并没什么了不起。

作者议论,“诉苦经可以免得别人来分甜头”。用意是什么?(见教师用书)。

9.学生读驴子跟狼的故事,研读、讨论。

:“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原意是赞扬驴的机智,讽刺恶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议论,“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教师用书)。

六、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3、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七、在研读九个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把握中心思想。

完成练习题四,示例。

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就要讲根据,讲理由。讲理由好像很难,其实并不难,其中包括运用我们熟悉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的复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讲明自己的理由。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示例:我认为寓言可以让孩子们读。因为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把人类的智慧和善良教给孩子们,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孩子们读了寓言,会认识到人世间的喜悦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像寓言中讲述的那样,蕴含着有益的哲理。他们长大了就会时时处处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寓言教学教案篇二十二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寓言教学教案篇二十三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

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

寓言故事学习法: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故事寓意

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

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

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2、抄写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

寓言教学教案篇二十四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

一、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老师想叫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同学回答)嗯,这位同学复述得不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的,这样才能够成功。那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吗?对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学利用国庆的时间读过伊索寓言,那么根据自己的阅读,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了多少呢?我来提问一位同学。(同学回答)。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第八课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这两个故事究竟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呢?现在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我们大学里学生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规律性,就有一种女生喜欢读周国平,男生喜欢读王小波的说法,我也挺喜欢读周国平的作品,最起码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喜欢他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两篇作品吧。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5页,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难的王子》两篇文章朗读一遍。

2、迅速地回顾一下昨天给词语注音和解释的作业,然后合上课本,给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注音(同学回答),老师强调几个难点词语的解释(风韵、正色、归属、险象迭生等),最后让同学们使用这些词语来讲述这两个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794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