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差异。以下是一些热门教学主题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法和比较大小,掌握了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知识迁移解决多位数的加、减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加法(2课时)
减法(3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重点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
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例题1、2,练习八1、2、3。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122()。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31()。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903()74。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271+31271+903。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例题3,练习八4、5、6。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21918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457+293881+139。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四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主题图。
(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师:你知道他们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五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件、小棒、尺子等。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六
教科书第27页。
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一、准备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56=。
101-45=。
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二、新课。
1、教师: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页第一幅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
(2)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
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加、减法的验算。
2、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48=183(元)135。
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3。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七
例题3,练习八4、5、6。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
+298。
()。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
+21918。
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
+41415。
743。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八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卡片及课件。
2、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九
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30+35。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奠定基础。本课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对这类计算有过尝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模糊。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借助学具,直观操作,建立对减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为学习下一课时退位减法最好准备。
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34+4= 5+32=
4+( )=66 60+( )=68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 提出问题
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一(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呈现)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
(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发探究
学生互相说说算式结果。
教师追问:同学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悟
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有:
2.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过程。
3.计数器拨数,位值思想渗透。
(五)回顾交流 理解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过程,在算式中体现过程和方法,数形结合,由抽象向具象过渡。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 简化思维突出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
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课件把摆小棒和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演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出示算式计算过程。再次让学生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2.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过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及十位和个位的计算顺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别,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减。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分组拨数计算)
78-5= 65-4=
要求:分为男生、女生两组,都先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汇报结果,比较两组分别是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再次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断各题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交流汇报,分析错因。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课件出示)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算法。
(二)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师:从中任选2个数创造一个算式。根据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可能会有:
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算。
最后一题是退位减法,为下节课学习做孕伏。
六、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一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件、小棒、尺子等。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2.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二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本课教学是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对于整十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会相对容易些。新授内容的计算方法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运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便于学生形成口算技能,也是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奠定扎实基础。
可能会有教师提出:对于单元主题图在第一课时是否有必要进行认识,分析?
单元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提供一条主线下的各种情境图,为各课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有生活中情境再现,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有知识间层次推进,从编排上来看:(发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写大字)两位数加、减;(剪五角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都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单元主题图的认识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兴激发探究欲望。整体情境内容与第一课时关联不大。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认识既有生活情境的素材支撑,也为后面课时学习奠定基础。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旧知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找准生长点
(课件出示)
(一)说一说。
1.10、20、30、( )、()
2.80里面有()个十,( )个十是5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拨一拨。
1.拨出8, 1个1个地拨,拨到10,再10个10个地拨,拨到40.
2.先拨出20,再20个20个拨,拨到80。
3.先拨到60,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子是几十,再拨去一个是几十。
(三)算一算。(让学生做在练习卡上)
3+5= 2+7= 5+4
30+5=20+7= 50+4=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汇报结果,教师给予鼓励。
三道复习题,对数的组成,数数、拨数、计算等知识的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对本课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计数单位“十”的强化。计算题的复习则是通过计算比较,发现数位不相同两个数,计算时方法有所变化的意识。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三
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
2、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碍,提高计算能力。
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
一、知识整理。
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
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师根据生的分类方法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
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叫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
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
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后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回顾、整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进位加法:25+8、36+7、39+4、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21+6、42+3。
加法。
和减法不退位减法:99-8、26-3。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17-9。
减法。
(三)查漏补缺。
老师课前收集了小朋友们平时算错的一些题目:
师小结:做题一定要仔细,要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准确率。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你们肯定会更认真、更仔细的。
二、练习提升。
1、35+3=35+8=67-5=57-8=92-2=29-2=。
2、填数:32比6多()19比()少59()比57多30。
3、连线。
得数的十位是5得数的个位是4。
得数比80大得数在60~70之间得数比20小。
4、()里可以填哪些数?
54-()=4()75+()=8()。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数:15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十五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形式灵活的加减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感受数学可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小棒
一、创设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鲜花盛开的公园一角的画面。
师:公园里鲜花盛开,已经很美。节日快到了,人们希望公园更美,工人叔叔又运来好多鲜花。(出示工人运鲜花的场景图)。
2、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盆花,你想提什么问题?
(1) 工人叔叔运来几种花?
(2) 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4) 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
……
二、探究问题。
小精灵也来了,他问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一些问题可以怎样算?
(1) 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计算。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
还剩多少盆紫花— 30-20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a)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十个十个地数)。
(b)又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
(c)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
(d)还可以转变成10以的加减法来计算(1+2=3, 10+20=30;3-1=2,30-10=20)。
三、巩固练习。
1、 p57做一做。
2、 练习十第1—3题。
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五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30+35。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六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件、小棒、尺子等。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七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4、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八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数: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十五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形式灵活的加减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感受数学可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小棒。
一、创设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鲜花盛开的公园一角的画面。
师:公园里鲜花盛开,已经很美。节日快到了,人们希望公园更美,工人叔叔又运来好多鲜花。(出示工人运鲜花的场景图)。
2、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盆花,你想提什么问题?
(1)工人叔叔运来几种花?
(2)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4)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
……。
二、探究问题。
小精灵也来了,他问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一些问题可以怎样算?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计算。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10+20。
还剩多少盆紫花—30-20。
(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a)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十个十个地数)。
(b)又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
(c)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
(d)还可以转变成10以的加减法来计算(1+2=3,10+20=30;3-1=2,30-10=20)。
三、巩固练习。
1、p57做一做。
2、练习十第1—3题。
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十九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第33页。
教学目标:
1.本篇教学设计主要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
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紧接着出示“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二十
小学教科书第33页。
1.本教学设计主要使学生通过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
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一、小组交流,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和复习,现在一段时间,把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
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8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