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怎样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能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一
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这样一句话:“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达吉堪布—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被誉为“当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这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会有低谷,磕磕绊绊也是寻常之事。苦难,它是障碍,是难关;却也是机遇,是挑战,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谓一念起则万法生,当你把苦难当成修行,当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验,则会有很多解决痛苦的不同方式,战胜它,其实并不难!
因为,这比什么都管用!人生在世,要学会调心,要学会知足常乐,多点阿q精神。
作为收费行业的我们,总是会受到各式各样的刁难以及委屈,司机的.刁蛮、胡搅蛮缠,以及对收费政策的不理解,对我们的不尊重所产生的各种侮辱行为。这种种都是让我们不停烦恼与抱怨的话题。面对这种工作上的“苦难”,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如何去面对这种种委屈和刁难。记得,以前有位同事,无论碰到怎么样的恶劣的司机都不会去发脾气,我们就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了句另我至今难忘的一句话:“为什么要用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就是面对“苦难”,所给出的不同态度——有的人始终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对,而有的人却因为他人的过失,产生委屈、愤怒或者失望的各种负面情绪。而你这态度的一些微不同往往决定了最后,你是打败苦难还是被苦难所打败。比较欣赏书中那位国王梦中的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种种得失荣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
苦与乐,一切皆由心造。宠辱不惊,笑看成败,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寻味的道理,我们要慢慢去学习去品味。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二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打开封面引入眼帘的只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是的,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没什么可抱怨,做一个乐观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时时开心,尽量做吧。
书中说的是和佛有些关系的哲理(暂且称做哲理吧),其实佛并不是我们很多人所谓的迷信的东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学至少是一种能修身养性的学问,当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谓的那些迷信。前几天和朋友说起这事,讨论到佛似乎和现实社会矛盾,佛讲究的是一些与世无争之类的,而现实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须去竞争,所谓适者生存。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争我们该争取的,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如书中说的,活要活的有意义,人生不是用来虚度的。
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许吧,要是想着人生本来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儿出现的时候我们高兴,不好的事儿的时候也没什么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无可抱怨的。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苦乐皆有心造,乐观、悲观只是一念之间。这段时间经历的事似乎让我更明白了这句话。其实很多事都是内心所想,没什么太多过不去的,当你一根筋的时候把不算太坏的事来回想着,那么必定痛苦。反过来说,当遇到一些事不太过于想它,试着尽量控制内心的时候,其实一切都很快过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间能改变我们的心态,试着让自己变好起来。书中索达吉堪布说的,“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们不应该太执着,否则会引生无量痛苦”。就是一个梦,有的人梦长些,有的人梦短些,何不让自己的梦更有意义?”倘若事情还可以补救,就没有必要生气;倘若事情已无法挽回,那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对于生气也许这么考虑更好吧,虽然现在很难做到这点,慢慢学习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处事是怎么样的?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看书时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发现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觉得不算别人的隐私,所以聊天的时候可能会和比较好的朋友偶尔提及。想想自己还是错了,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隐私。我们不该说出来,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会出现的好事也都不要说出来,也许说出来了就变得不好了,跟“天机不可泄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对于计划还没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事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对于守口如瓶这事,个人还需要多加修养的。
《格言联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在这里我知道了,见别人短处,请勿轻易揭露。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俗话说的好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必要到处说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头,呵呵。
对于不讲理之人应该学会敷衍,因为我们有时多也躲不开,对于这样的人可用安忍来对待,或不答话,或随他所说,暂时随顺。过去了也就好了,没什么的。
书中关于“忍”说了这么一句话。忍,是人生中最难修的。看过后回想起来真的如此,很多时候遇到不开心或者被人说几句等,脾气立马就上来了,根本忍不住。所谓“忍字高来忍字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要能经得起考验。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这样的考验,慢慢来吧。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说了“生死事大,早做准备”。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是学佛的。我同样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有意义,虽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过试着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吧。不求跟他一样伟大,但求问心无愧。关心身边的人,祝福对我们好或者伤害过我们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侣即使最终没走到一块儿,我们也祝福她们吧,替她们祈福。一切随缘,当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过一个轮回。我们会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
书中很多关于让我们懂得人生的东西,只是现在还很多无法理解,无法都进入自己的脑袋。我也不想说全部都很快就能领悟,也许没过多久很多内容就忘记了,所以还是写下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虽不能全部记下,但有点滴也许已经足够。关于这些内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么,如果能帮助到你们当然是我的荣幸了。至于提到的佛,如果抱着迷信的态度去认识它,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接触,小心走火入魔,哈哈(说句玩笑话)。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三
《苦才是人生》,最初吸引我的是书名,看作者索达吉堪布的简介:他“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主管汉僧。因感汉地佛子因语言障碍无缘接触藏传佛教,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汉语,并以窍诀方式传讲。二十多年日不缺讲,夜不乏译。”他这种坚毅的精神,几人能做到?!
当时,正值母亲身患癌症晚期,手术后住院治疗。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是苦的:从小父亲不在身边,跟着姥姥长大,身为老大,一直觉得母亲对妹妹疼爱有加,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心、疼爱,心里有时充满怨恨、不满,看着身边的同学跟母亲撒娇、受宠,满眼羡慕,常常偷偷落泪,既使周末、过年放假,我也不愿意回家,借各种理由滞留在同学家不愿回去。婚后,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两个人常因为观念观点不同而争吵不休,我想要的是平淡而和美的日子,既使吃糠咽菜也相敬如宾,那样我也会感到过的很幸福。可是,不是,既便为了孩子,我也不愿要勉强凑合的婚姻,我断然离婚。我不相信:母亲在父亲病逝后能养活我们姐妹四个,我不能养好一个儿子!
母亲要养活我们三、四个姐妹,没让我们冻着、饿着,就该知足吧,哪里还顾得上照顾每个儿女的心情!特别是1987年父亲病逝后,没有工作的母亲艰难地供养我和大妹同年上大学,另两个妹妹尚小,也需要照顾,在我已参加工作能自立的情况下仍然支持我继续上大学,这是多么无私的母爱和付出!
我感恩母亲,渐渐抚平了我心里的创伤,心柔软起来,丰富起来,渐渐地充满了爱的力量,也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不再抗拒母亲,不再拒绝回家陪伴她。特别是她在患癌手术后的四年多时间里,我隔断了和同学朋友的来往,不再往外跑;周末、假日还有母亲住院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陪伴在她的身边,尽可能的照顾她、关心她,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听她唠叨以前的一切过往旧事,她的要强、好胜、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刚强一生,也是她致病的根源。
自母亲患癌以来,我就跟妹妹们说:“谁都不许在母亲面前掉一滴眼泪,尽最大的努力挽留母亲的生命。四年半的时光,是暗淡无光的日子,我们时刻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一次次陪伴母亲闯过鬼门关,今天不知明天的母亲会怎样,每一天都当做母亲的最后一天来过。我常跟母亲讲:过好每一天,过一天就高兴一天,谁也不知明天谁会怎样。我把两个因车祸、上吊意外死亡的同学的事儿告诉她,让她了解生命的无常,看淡生死,要活的开朗乐观,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母亲在我们面前也从来没有流露过一丝儿的害怕、畏惧,更没有唉声叹气、害怕过,一直是坚强地面对病魔。母亲跟小妹说,没想到我能照顾得她这么好,她挺知足的!在最后这四年多时间,是我和三妹陪伴、照顾母亲最多,我从没有再说过任何埋怨母亲的话语,只是告诉她非常理解她,没让我们冻着、饿着,仍然支持供养我们四个上大学,还要照顾年迈病重的姥爷、姥娘,为他们养老送终,我们都挺感激她的。
母亲按照她的想法,在不冷不热的日子,在我们姐妹四个都在的时候,没有痛苦地走完她的人生路,离开了这个世界,应该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方式。索达吉堪布说:“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人生善变,谁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上充满了艰辛、坎坷,也只有经过无数次的磨难,才换来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成熟,“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我们都只看到别人光鲜靓丽的一面,就像冰心老人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此时的明艳,可当初的芽,却经历了牺牲的血雨和奋斗的泪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_,只有战胜苦难,才能迎来幸福辉煌的人生。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四
《培根论人生》读书心得范文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论人生》,读完之后顿觉受益斐浅。《培根论人生》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的一块绝世瑰宝,是作者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它不仅文笔优美,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而且还写得如此生动有趣,这让我觉得十分值得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朋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
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正所谓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搭建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还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论猜疑》中,培根说:“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受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猜疑都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论嫉妒》中,我领会到,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有少数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有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高升的人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自然的事。
《论美》是一篇关于“美”的论述,语言简洁,内涵独特,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这篇文章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在《培根论人生》数十篇文章中,《论时机》给我印象很深刻。培根在《论时机》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此时失败者往往会说,我没有机会,如果给我机会我也会成功。其实这只是失败者的借口,机会永远是公平的,但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从逻辑上讲,机会应该找时间充裕的人,但正相反,机会总会垂青于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这是因为勤劳的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机会的到来,而懒惰者正躺在床上睡大觉呢!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第一,要随时做好准备,不要机遇来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不仅要尽可能的获取各种各样的广搏的知识,还要尽可能锻炼出很强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有创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读书能力。《论革新》中说,“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却无智慧使之革新,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第二,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第三,一旦出现机遇的时候,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抓住它。第四,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发现机遇。
机遇难得,但是机遇不可以创造吗?答案是当然可以。首先,抓住机遇不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会主动创造机遇。其次,创造机遇要到那种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地方去创造。再次,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让那些属于自己机遇不失去,或者是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第四,要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交流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那么你就具备了得到机遇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最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
从《培根论人生》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培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实用主义和无原则的机会主义。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论帝王》、《论贵族》、《论强国之道》等篇幅中,他则完全站在宫廷御用政治家的立场上,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这些篇章当然是糟粕,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论人生》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公众所喜爱,出版400年来经久不衰。所以,我认为《培根论人生》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五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打开封面引入眼帘的只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是的,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没什么可抱怨,做一个乐观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时时开心,尽量做吧。
书中说的是和佛有些关系的哲理(暂且称做哲理吧),其实佛并不是我们很多人所谓的迷信的东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学至少是一种能修身养性的学问,当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谓的那些迷信。前几天和朋友说起这事,讨论到佛似乎和现实社会矛盾,佛讲究的是一些与世无争之类的,而现实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须去竞争,所谓适者生存。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争我们该争取的,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如书中说的,活要活的有意义,人生不是用来虚度的。
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许吧,要是想着人生本来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儿出现的时候我们高兴,不好的事儿的时候也没什么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无可抱怨的。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苦乐皆有心造,乐观、悲观只是一念之间。这段时间经历的事似乎让我更明白了这句话。其实很多事都是内心所想,没什么太多过不去的,当你一根筋的时候把不算太坏的事来回想着,那么必定痛苦。
反过来说,当遇到一些事不太过于想它,试着尽量控制内心的时候,其实一切都很快过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间能改变我们的心态,试着让自己变好起来。书中索达吉堪布说的,“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们不应该太执着,否则会引生无量痛苦”。就是一个梦,有的人梦长些,有的人梦短些,何不让自己的梦更有意义?”倘若事情还可以补救,就没有必要生气;倘若事情已无法挽回,那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对于生气也许这么考虑更好吧,虽然现在很难做到这点,慢慢学习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处事是怎么样的?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看书时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发现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觉得不算别人的隐私,所以聊天的时候可能会和比较好的朋友偶尔提及。想想自己还是错了,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隐私。我们不该说出来,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会出现的好事也都不要说出来,也许说出来了就变得不好了,跟“天机不可泄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对于计划还没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事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对于守口如瓶这事,个人还需要多加修养的。
《格言联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在这里我知道了,见别人短处,请勿轻易揭露。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俗话说的好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必要到处说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头,呵呵。
对于不讲理之人应该学会敷衍,因为我们有时多也躲不开,对于这样的人可用安忍来对待,或不答话,或随他所说,暂时随顺。过去了也就好了,没什么的。
书中关于“忍”说了这么一句话。忍,是人生中最难修的。看过后回想起来真的如此,很多时候遇到不开心或者被人说几句等,脾气立马就上来了,根本忍不住。所谓“忍字高来忍字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要能经得起考验。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这样的考验,慢慢来吧。
书的后面有一章是很有意义的,说到:父母就是菩萨。正如索大吉大师所说,我们孝养父母的时间,每天都在递减,如果不能及时尽孝,以后定会终身遗憾。“孝”字的结构,上是“老”,下是“子”,本义是子女应把父母顶在头上,可现在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对于这个我也反思过很多次,自己也会偶尔对父母发脾气,经常惹他们生气,甚至有时候恶语伤人,这就是大不敬。很多做子女的也许也会这样,因为对于最亲近的人,我们都理所应当的认为说说无妨之类的。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说了“生死事大,早做准备”。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是学佛的。我同样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有意义,虽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过试着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吧。不求跟他一样伟大,但求问心无愧。关心身边的人,祝福对我们好或者伤害过我们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侣即使最终没走到一块儿,我们也祝福她们吧,替她们祈福。一切随缘,当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过一个轮回。我们会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
书中很多关于让我们懂得人生的东西,只是现在还很多无法理解,无法都进入自己的脑袋。我也不想说全部都很快就能领悟,也许没过多久很多内容就忘记了,所以还是写下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虽不能全部记下,但有点滴也许已经足够。关于这些内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么,如果能帮助到你们当然是我的荣幸了。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六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苦才是人生》,这本书是由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师索达吉堪布所著。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这样一句话:“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达吉堪布—藏地伟大的佛学上师,被誉为“当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这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会有低谷,磕磕绊绊也是寻常之事。苦难,它是障碍,是难关;却也是机遇,是挑战,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谓一念起则万法生,当你把苦难当成修行,当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验,则会有很多解决痛苦的不同方式,战胜它,其实并不难!
大师书中这样写道:“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索达吉堪布上师一语道出了苦与乐的真谛。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在我们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环境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所有工作中的烦恼与不快归根于工作岗位的不好,却较少扪心自问:我的心境怎么啦?堪布上师告诉我们,与其一味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因为,这比什么都管用!人生在世,要学会调心,要学会知足常乐,多点阿q精神。
作为收费行业的我们,总是会受到各式各样的刁难以及委屈,司机的刁蛮、胡搅蛮缠,以及对收费政策的不理解,对我们的不尊重所产生的各种侮辱行为。这种种都是让我们不停烦恼与抱怨的话题。面对这种工作上的“苦难”,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如何去面对这种种委屈和刁难。记得,以前有位同事,无论碰到怎么样的恶劣的司机都不会去发脾气,我们就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了句另我至今难忘的一句话:“为什么要用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就是面对“苦难”,所给出的不同态度——有的人始终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对,而有的人却因为他人的过失,产生委屈、愤怒或者失望的各种负面情绪。而你这态度的一些微不同往往决定了最后,你是打败苦难还是被苦难所打败。比较欣赏书中那位国王梦中的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种种得失荣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为,一切都会过去的。”
苦与乐,一切皆由心造。宠辱不惊,笑看成败,这是人生的一种。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七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打开封面引入眼帘的只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是的,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没什么可抱怨,做一个乐观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时时开心,尽量做吧。
书中说的是和佛有些关系的哲理(暂且称做哲理吧),其实佛并不是我们很多人所谓的迷信的东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学至少是一种能修身养性的学问,当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谓的那些迷信。前几天和朋友说起这事,讨论到佛似乎和现实社会矛盾,佛讲究的是一些与世无争之类的,而现实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须去竞争,所谓适者生存。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争我们该争取的,放弃一些不必要的。如书中说的,活要活的有意义,人生不是用来虚度的。
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许吧,要是想着人生本来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儿出现的时候我们高兴,不好的事儿的时候也没什么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无可抱怨的。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苦乐皆有心造,乐观、悲观只是一念之间。这段时间经历的事似乎让我更明白了这句话。其实很多事都是内心所想,没什么太多过不去的,当你一根筋的时候把不算太坏的事来回想着,那么必定痛苦。反过来说,当遇到一些事不太过于想它,试着尽量控制内心的时候,其实一切都很快过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间能改变我们的心态,试着让自己变好起来。书中索达吉堪布说的,“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们不应该太执着,否则会引生无量痛苦”。就是一个梦,有的人梦长些,有的人梦短些,何不让自己的梦更有意义?”倘若事情还可以补救,就没有必要生气;倘若事情已无法挽回,那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对于生气也许这么考虑更好吧,虽然现在很难做到这点,慢慢学习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处事是怎么样的?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看书时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发现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觉得不算别人的隐私,所以聊天的时候可能会和比较好的朋友偶尔提及。想想自己还是错了,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隐私。我们不该说出来,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会出现的好事也都不要说出来,也许说出来了就变得不好了,跟“天机不可泄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对于计划还没实现之前,就四处宣扬的话,很容易遇到违缘,半途夭折。世间一切本事无常,所以做事若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处说。对于守口如瓶这事,个人还需要多加修养的。
《格言联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在这里我知道了,见别人短处,请勿轻易揭露。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俗话说的好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必要到处说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头,呵呵。
对于不讲理之人应该学会敷衍,因为我们有时多也躲不开,对于这样的人可用安忍来对待,或不答话,或随他所说,暂时随顺。过去了也就好了,没什么的。
书中关于“忍”说了这么一句话。忍,是人生中最难修的。看过后回想起来真的如此,很多时候遇到不开心或者被人说几句等,脾气立马就上来了,根本忍不住。所谓“忍字高来忍字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要能经得起考验。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这样的考验,慢慢来吧。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说了“生死事大,早做准备”。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是学佛的。我同样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有意义,虽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过试着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吧。不求跟他一样伟大,但求问心无愧。关心身边的人,祝福对我们好或者伤害过我们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侣即使最终没走到一块儿,我们也祝福她们吧,替她们祈福。一切随缘,当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过一个轮回。我们会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
书中很多关于让我们懂得人生的东西,只是现在还很多无法理解,无法都进入自己的脑袋。我也不想说全部都很快就能领悟,也许没过多久很多内容就忘记了,所以还是写下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虽不能全部记下,但有点滴也许已经足够。关于这些内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么,如果能帮助到你们当然是我的荣幸了。至于提到的佛,如果抱着迷信的态度去认识它,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接触,小心走火入魔,哈哈(说句玩笑话)。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八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我看了一本书《胜任才是硬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概括了五个主题:一、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二、功劳重于苦劳,结果重于过程。三、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四、“适”者生存,“试”者成功。五、终身受雇力,铸造金饭碗。
每天卖菜时,成功的卖菜人都要拿出一点点时间把黄菜叶子和烂根去掉,把菜弄得水灵灵的;失败的`卖菜人却从来不理会这一点,他认为卖菜怎么可能会没有黄叶子烂菜根呢!每天卖菜时,成功的卖菜人总是把菜摊收拾的规规矩矩,把菜摆的整整齐齐,让人看着就舒服,失败的卖菜人就不一样了把菜往地上一摊,爱怎样就怎样!成功的卖菜人都会多卖半小时,努力把菜卖出去,失败的卖菜人就无所谓了,今天卖不动,还可以明天再卖,就这样一个留在城里,一个只好回了乡下。由卖菜的故事想到工作中其实也离不开精益求精做事的态度和方式。就是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没有人阻挡“你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在工作中,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工资,还有发展的机会、锻炼的机会。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九
《苦才是人生》,最初吸引我的是书名,看作者索达吉堪布的简介:他“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主管汉僧。因感汉地佛子因语言障碍无缘接触藏传佛教,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汉语,并以窍诀方式传讲。二十多年日不缺讲,夜不乏译。”他这种坚毅的精神,几人能做到?!
当时,正值母亲身患癌症晚期,手术后住院治疗。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是苦的:从小父亲不在身边,跟着姥姥长大,身为老大,一直觉得母亲对妹妹疼爱有加,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心、疼爱,心里有时充满怨恨、不满,看着身边的同学跟母亲撒娇、受宠,满眼羡慕,常常偷偷落泪,既使周末、过年放假,我也不愿意回家,借各种理由滞留在同学家不愿回去。婚后,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两个人常因为观念观点不同而争吵不休,我想要的是平淡而和美的日子,既使吃糠咽菜也相敬如宾,那样我也会感到过的很幸福。可是,不是,既便为了孩子,我也不愿要勉强凑合的婚姻,我断然离婚。我不相信:母亲在父亲病逝后能养活我们姐妹四个,我不能养好一个儿子!
母亲要养活我们三、四个姐妹,没让我们冻着、饿着,就该知足吧,哪里还顾得上照顾每个儿女的心情!特别是1987年父亲病逝后,没有工作的母亲艰难地供养我和大妹同年上大学,另两个妹妹尚小,也需要照顾,在我已参加工作能自立的情况下仍然支持我继续上大学,这是多么无私的母爱和付出!
我感恩母亲,渐渐抚平了我心里的创伤,心柔软起来,丰富起来,渐渐地充满了爱的力量,也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不再抗拒母亲,不再拒绝回家陪伴她。特别是她在患癌手术后的四年多时间里,我隔断了和同学朋友的来往,不再往外跑;周末、假日还有母亲住院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陪伴在她的身边,尽可能的照顾她、关心她,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听她唠叨以前的一切过往旧事,她的要强、好胜、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刚强一生,也是她致病的根源。
自母亲患癌以来,我就跟妹妹们说:“谁都不许在母亲面前掉一滴眼泪,尽最大的努力挽留母亲的生命。四年半的时光,是暗淡无光的日子,我们时刻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一次次陪伴母亲闯过鬼门关,今天不知明天的母亲会怎样,每一天都当做母亲的最后一天来过。我常跟母亲讲:过好每一天,过一天就高兴一天,谁也不知明天谁会怎样。我把两个因车祸、上吊意外死亡的同学的事儿告诉她,让她了解生命的无常,看淡生死,要活的开朗乐观,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母亲在我们面前也从来没有流露过一丝儿的害怕、畏惧,更没有唉声叹气、害怕过,一直是坚强地面对病魔。
母亲跟小妹说,没想到我能照顾得她这么好,她挺知足的!在最后这四年多时间,是我和三妹陪伴、照顾母亲最多,我从没有再说过任何埋怨母亲的话语,只是告诉她非常理解她,没让我们冻着、饿着,仍然支持供养我们四个上大学,还要照顾年迈病重的姥爷、姥娘,为他们养老送终,我们都挺感激她的。
母亲按照她的想法,在不冷不热的日子,在我们姐妹四个都在的时候,没有痛苦地走完她的人生路,离开了这个世界,应该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方式。
索达吉堪布说:“认识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人生善变,谁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上充满了艰辛、坎坷,也只有经过无数次的磨难,才换来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成熟,“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我们都只看到别人光鲜靓丽的一面,就像冰心老人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此时的明艳,可当初的芽,却经历了牺牲的血雨和奋斗的泪泉。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十
最近拜读了王金战老师写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感触颇深。初看书名,我很不以为然,书店象这类书籍实在太多,大多是死板的说教,真正有见地的凤毛麟角。但是,当我仅仅读了一个序言的时候,我却已经发现,它与其它书籍的不同之处。随着进一步阅读,我越来越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他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王老师骄傲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有这样一句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我还要特别告知读者的是,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增加学生的负担来实现的。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开设的一百多种选修课中尽显才华,我们没有早晚自习,周末及节假日照常休息。”
其实,从平和与快乐的心态开始,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潜能,就算进不了名校,也不至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么失败的人。这一点,正是王老师展开其快乐教育法的重要前提。如何让学生学的快乐、学的轻松,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正是我们要向王老师学习的地方。首先课业负担不能太重,在升学的压力下,做不完的试题,堆积如山的考卷,剥夺了他们大部分的活动时间。你若问他们,你的学习生活快乐吗?他们定会茫然的摇摇头。快乐从何而来?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不同的特长,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他们更多发挥特长的空间与时间,快乐自然就回来了。
当然,面对残酷的升学考试,我们不得不让学生埋头于书本,可是当学生们都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的时候,学习的效率又如何能够提高呢?“享受学习”,在我们逃脱不了学习重负的时候,我们惟有让学生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获得快乐的过程。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决非易事,王老师以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态是很重要的,就象书中第一章向我们陈述的那样,“优秀从心态开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凡是都有两面性,何不站在好的一面去考虑,去衡量,去平衡自己的心态。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女生在模考中考的不好,于是丧失信心,对自己填报的志愿也很是后悔。王老师告诉她,你不会的题目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了,考前暴露的越多,意味着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就会相对越少,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简单的几句话让那位女同学茅塞顿开。她从以前的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丧气到现在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兴奋,这其中的转变就是心态在起了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是我们首先要努力的。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学习不缺少乐趣而缺少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教课固然重要,但学习的大量时间是在课下,所以,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体会到学习兴趣,学习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王金战老师有他自己的一套方式。
第一,设定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是保持学习旺盛动力的方法之一。王老师用统计学和历史的经验告诫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就意味着失去对命运的把握;如果有了目标,你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目标是:跳起来,够得着。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高了高不可攀,一旦摔下来,会把你的自信摔掉;也不能太低,太低会让你失去拼搏的斗志。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此才能适应学习的竞争环境和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王老师讲到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冠军的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获胜的智慧,他把全程赛事划分成若干段,并做上记号。比赛开始后,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第一目标冲去,再向第二目标冲去。每实现一个小目标,他都有成就感,逐一跨越,就会轻松许多。一路冲刺,轻松取胜,这就是实现目标的智慧。
第二,多激励、多表扬,发展学生的特长与强项。书中说到,“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每个人都希望听赞美之词,不时的给予他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让他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他的信心,从而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一昧地指责他的缺点与不足,只会不断打击他的自信,从而使他对任何事情都丧失信心。既然表扬比批评更为奏效,那为何还要吝啬你的表扬呢?当然,表扬也要适当,要是实实在在的表扬,他的一个细微的进步,一个显为人知的优点,别人没有发现,而你却发现了,并且对此给予了肯定,他定会对你充满感激与尊重,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大大提高。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每个孩子的天赋、性格、环境不同,身上的特长也不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他们的强项,进而去强化他们的强项。而不是去扼杀他们的个性和特长,逼迫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只有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展,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也才会学的更加兴趣盎然。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何才能做到特长学业两不误呢?王老师在书中提到:“优秀始于你的强项”。不要把特长看成是没有用的东西,它往往会给你的升学之路提供便捷的途径。朝着自己的强项去发展,正如书中所说:“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一个果实都有它不同的营养价值。
再次,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好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率的呢?王老师的理论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别人的方法再好,或许对于自己并不合适。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对于学科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学习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王老师的两位同学,一位喜欢记笔记,将各科知识点分类整理,做成图表,复习起来清楚明了。另一位同学则喜欢用脑而不用手,他将所有的知识都在大脑里进行分类整理,这两位同学用各自的学习方法都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率,因为他们采用的学习方法正是最适合他们的。作为一名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尤为关键并且重要的。学习方法找对了,效率自然就出来了。于是学习也就变得轻松并且愉快了。
获得知识的过程本身也是获得快乐的过程。只是一些错误的方法,消极的心态,扭曲的观念,使得学习丢失了他本来面目,在学生的心里变得痛苦和繁重。王老师的一位学生去到剑桥大学深造之后才真正的体会到“享受学习”四个字的含义。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是很难将学习与享受联系起来的,这其中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王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使我在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这一问题上获得了一些启发和帮助,当然更多的还是要自己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的摸索、探究和思考。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十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题记
你是否也曾迷茫,是否也曾困惑,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你会怎样抉择——是跟随自己的真心,还是屈服在现实的重压之下。
《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高考失利而在村里任教的民办教师,同时也是农民的孩子。生活不让他能如此顺利,受全村人尊敬的“大能人”高明楼的二儿子三星——那靠走后门才上了高中的迟笨的人,因为高中毕业没有工作,便把没什么背景的高加林换下来,让高三星去当了教师。高加林不服气的待在乡下,一心想着怎样回到镇上,但村里“二能人”的二女儿刘巧珍又给予他爱情的滋润。过了一段时间,高加林的叔父从远方调回来工作还当了地区的劳动局长,下面的人为讨好他,走后门把高加林带到了县城里工作,高加林还和高中同学黄亚萍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甩了刘巧珍。可命运弄人,黄亚萍的前男友的母亲对高加林怀恨在心,揭发了他走后门的事,导致他又被迫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是个有血性的青年,他不甘屈服在命运的压迫之下,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曾幻想未来美好的生活,可他愤怒、困惑、绝望,这都是人生带给他的教育,他可能在人生的岔道走对了的路,又有可能在他人的推波助澜下走错了路,可谁有说的准呢?是错是对都是相对而言的,高加林总觉得生活不顺,可他也找到了好些快乐幸福不是吗。有好些人在高加林选择了城里姑娘黄亚萍的时候大骂高加林没良心,是个负心汉,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大背景之下,也许选择了黄亚萍就是多了一份在城里生活的保障,而选择机灵漂亮又朴实可爱但是个文盲的刘巧珍,在日后的生活中两人的分歧可能会越扯越大。高加林不是没有过思想的斗争,他痛苦着在当初第一次与巧珍生出情愫的地方和她说分开,也痛苦着在自己失去工作后主动跟为难的黄亚萍断绝关系,他也还是有着愧疚的心。
在高加林失去工作回到农村时,故事也缓缓落下帷幕。高加林是庄稼人的孩子,他从未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可他也从未有过成为农民的觉悟。他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三起两落把他摧残的险些失去生活的希望。可德顺老汉这个和时间做着抗争的老光棍早已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心性善良的他总会在关键时刻点醒高加林,好让他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
德顺老汉找到了他,他的话都让高加林和我的心为之一震。他一辈子都打着光棍,旁人看起来可真是寂寞,可他却说“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着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数,修过路……遮羞难道不是活得有意思马?——那你们年轻人的词说教幸福。”啊!这就是德顺老汉眼中的幸福。他还觉得“把书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就是幸福。高加林听了这番教导,眼里又闪起了希望的火星。这……这才是人生,也许经历过挫折,跌入谷底,坠入深渊,可只要人活着,生活在这土地上,就是人生,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精彩的人生。
我们都在探索着人生,没有人能断言你未来的人生会以怎样的姿态存在,那些有经验者也许能在关键时刻给你指明方向可真当实践起来,又未免是隔靴搔痒。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通往正确道路的岔口。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的这段话被路遥先生作为《人生》一书的题记,也被我摘录一段作为题记,是有着他的意义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你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也可能没办法总是如愿以偿,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慎重地做选择。
面对人生的岔道,可能会迷茫吧,也可能会困惑,但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总是充满思考充满选择,有着无穷无尽,无法用一板一眼的语言来表达的变幻。前进吧,不要害怕,不要抱怨,勇敢的做出选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十二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政治与经济,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学期还有由谢雪梅老师叫我们《哲学与人生》的课。
这学期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次老师换了教课的方式,让我们同学制定小组,每次都上去一个人教课,给了我们学生上去演讲的机会,也同时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其实,我开始觉得这门课程跟小学的社会还有中学的政治一样。但是,其实比那些学的都比较的深。老师给我们说了很多大道理,我觉得教会了我很多,是我要学习的,这门课程教会了我们,人生中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应该要面对现实,要好好努力去面对这生活中的困难。还教会了我们每个人做些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做自己能做是事情,认真完成好每一件事。
《做梦的穷人》每天上午11点,都会有一辆耀眼的汽车穿过纽约市的中心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主人–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
这位百万富翁发现: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着褴褛的人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死死盯着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万富翁对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让司机停下车并走到那人的面前说:“请原谅,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穷人说,“我没钱、没家、没住宅,只得睡在这条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座酒店。”
百万富翁觉得很有趣,于是对那人说:“今天晚上我就让你如愿以偿。我为你在酒店订一间最好的房间,并支付一个月房费。”
几天后,百万富翁路过穷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顺便问一问他是否觉得很满意。然而,他发现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园的凳子上了。
百万富翁来到公园,询问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时,穷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座豪华的酒店,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酒店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这梦真是可怕极了,以致完全影响了我的睡眠!
”读了这个小文章让我们知道了患得患失是最要不得的,不要让毫无根据的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也不要靠着美好的不存在的东西生存。不管现实如何,积极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才是最佳的选择。
通过这学期的哲学课,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你的缺陷可能是你的优势,不要一味地掩饰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努力使自己的缺陷去迎合世俗,那大可不必,积极面对你的缺陷,放对了地方,那缺陷也就变成了优势。积极地面对周围的环境,唯有一颗坦然面对而又积极进取的心。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积极心态的催生剂,有了希望,又有一颗积极的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十三
刚拿到《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时,先被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
人人都知道,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身处教师工作岗位,培养人才是我们的职责,责任重大,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必须不断的学习。
现在的社会,资讯高度发达,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个性也越来越强,仅仅用严格管教的方式是很难触动他们的内心,使他们心悦诚服的。面对有思想、有主见的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赢取学生的信任,才能走入学生内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今的教育,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成绩不再是唯一的重要评判砝码,学生必须要在德、体、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那样的人才能担负未来的祖国的建设大任。所以,我们不能把性格各异、理想不一样的孩子放进一个模子里打造,不能扼杀了学生的天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朝各个方向发展,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很难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王金战老师却在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在“人们没法改变冬天的气候,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春天的蔬菜”的理念下,带着自己的班级大胆的改革和实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为教育界创造了一个奇迹,心得体会《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
除了观念的转变,我还想谈印象深刻的两点:
1、优秀从心态开始。
学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王金战老师说,“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
我们面对的`学生,很多在以前的学习阶段,成绩并不好,有很多就是属于“差生”,他们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应该就是心态了。而改变心态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鼓励。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地加以鼓励。每个学生都是需要关爱的,学生能够从你的鼓励中,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
2、心理问题重在疏导。
现在的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大,同时,面临的各种诱惑也多,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好,那他们就能够轻装上阵,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青春期的学生,年少气盛,方法不得当的话,效果就适得其反了。王金战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替他们着想,这一点,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学生,有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部分原因是,现在学生要面对一些压力,包括家长和同学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如果他不能承受和化解这种压力的话,就需要找一个释放压力的方式,而电脑游戏就可以让他们忘掉烦恼。家长和老师有责任营造有助于学习的氛围,使孩子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应该使孩子懂得,生活中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
王金战老师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实践套餐,虽然面对的学生不同,但我相信我在以后会用到这些真实的案例,去努力做一个好老师。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十四
听惯了“要活出个样儿来”,于是当我看到“要活出个味儿来”的时候,我震撼了!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就一个字的差别,可明显地确是两重境界。仔细品味周国平老师富有人生哲理的随感,犹如在咀嚼一枚青橄榄,回味无穷。尤其是对于做人的一些感悟,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为人要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他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器量。“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历览前贤国与家,似乎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都遭遇了太多的挫折与历练,也就是在一次次命运的洗礼下,而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我也走得并不顺畅,我走过了人生的拐角,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体验了一天到处奔波的辛酸。当我受到刺激而想到这些而落泪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没什么,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因为我知道不管怎样,人生是向前的,这就是我对生命的朴素的认识。做人要学会把胸襟打开,做到大肚能天下难容之事,这样便能在人事纷扰间从容应对,活出自己的人生。
为人要做到正直和有尊严,要坚守诚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梅兰芳1924年在日本演出,给他治病的大夫喜欢中国景泰蓝的袖扣,梅兰芳答应下次来日本给他带一个,但因时局动乱,三十二年后的1956年梅兰芳才再次来到日本,他没有忘记当年在那位大夫前许下的承诺,恭敬的把袖扣放在了他的遗像前。我想做人就该像梅兰芳那样,言而有信。
人生是个五味瓶,我们既要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学会面对挫折与失败。如何笑对人生,乐观很重要。伟人毛泽东和陆游都曾写过有关梅花的诗句——《咏梅》,毛泽东写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则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同是看梅花,一喜一悲,对比如此强烈。做人要笑口常开,切忌悲观厌世。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热爱他。
做学问要坐得住冷板凳,为人还要守得住清平。财富只是生活的形式,不是人生的目的。清官海瑞,最后离开人世,家徒四壁,周总理一件大衣穿了几十年。我们在生活中一方面要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同时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们更要学会冷眼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不被社会的浮华所诱惑,守住自己的职业操守,守住自己的做人底线,坚守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人要先立德,后立业。要善于经营自己的一生,对过去要总结,对现在要分析,对将来要规划。《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会常常把自己从人群中拉出来反省,明心见性,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认真经营,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终有实现的一天。
周先生关于做人的理解很有深度,更多注重的是人的内在品质,而这些品质只有细化到我们的生活中才具有鲜活性:
首先要注重学习积累。学校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止地,或者说只是我们的起航之所。融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我们需要面对的更广,需要学习的更多。读书在于明理,明理在于做人,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告诉了我们修学储能不可偏废的道理。尤其对普通干部来说,事干得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多,甚至可能承担的风险更多。但是要不惧失败、挫折。凡事要顺其自然,荣辱处之泰然,逆境不以为然,能经得起上台,也经得起下台。
其次要能知变,应变,适变。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来适应周围环境。但变也要有原则,不可流于圆滑。
最后要广交良师益友。良师益友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内涵。唐太宗李世民以魏征为镜以防己过。常言道,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交友要做到不交非类。
修养德行,好好做人,说起来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实际上需要把学习加上年龄,再加上对世事的经历和观察,才会有收获和体悟。这是一段漫长的经历,其中必夹杂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
我想说人生哲思录在给我注入积极思想激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十五
暑假期间,在书店闲逛,发现了这本书,以书中的第一页下面有句话“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感觉对学生教育应该会有帮助,作为一名教师,培养人才是我们的职责,责任重大,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教学方法,更好的指导学生。虽然不能够向书上说的那样,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英才,但是,我希望书中的教学方法,能够适用现在的教育,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中,王金战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生活中一个个教育案例,分析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方式的不同,并根据当前的教育背景,通过范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一个社会认同的优秀教师不仅要讲好课本知识,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对其疏导;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与一个优秀教师的差距,明白了原来教师也是那么多的压力和挑战性。我要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与教育水平,更好的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密切结合,让每个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从王金战老师的讲述中,我认识到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先从心态入手。心态包括态度和心理。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劲头。端正学生的态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说白了也就是为什么学,为谁学。这需要老师的疏导,学生家长的配合。心理因素也是制约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王金战老师说,“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久而久之,差生心理上就产生了自卑,对任何事情都有抵触和悲观情绪,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了“差生”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王金战老师说,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这就要老师善于从心理上疏导,让差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摆脱心理阴影,建立自信心,这是心理疏导的关键。
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要着重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定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畏挫折吃苦耐劳的品质。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学生从小就要学会面对挫折,面对随时袭来的打击和痛苦,并且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会因为不能忍受失败而便的平庸,能够知难而上,越挫越勇。这种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作为家长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给孩子压力的同时,多给予孩子动力,面对失败,多鼓励,少批评。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因人施教。多培养孩子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面对学生的失败,多引导帮助,多说理,少批评教育,让学生在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能看到弥补不足的希望。
王金战老师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方法与案例,让我看到了自身与一个优秀教师的差距,也让我掌握了一些教育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孩子健康全面成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十六
相反的,巧珍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善良体贴,在加林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给他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温暖,加林之所以会跟她在一起,是因为她温顺可人的性格给了他心灵的慰藉,这份感情萌生在最朴实的土地上,彼此间是最纯洁的相爱。对于巧珍的如水般温柔细腻的爱恋,加林才会感受到如胶似漆的甜蜜。我是一直觉得,加林的这种大男人就应该搭配巧珍的这种小女人,爱情中双方的性格就应该在总体上呈现互补的状态。
至于加林他的选择——抛弃了巧珍,跟亚萍在一起,想必是自有道理的加林压根儿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前途对于他来说比爱情更加重要,不然他也不会弃巧珍而去了。对于理想的追求太强烈了,致使他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首要考虑到的都是他的工作。在这一层面上,亚萍毋庸置疑是比巧珍更加的出色,不管是家庭背景。思想文化,还是性格上,都对加林在城市中一展抱负的理想非常有利,况且他本身对她也颇有感觉,在历经了千辛万苦后,机会对于他来说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因此胸怀大志的他又怎会不作出如此的抉择,这无疑不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啰!我是觉得,放弃一份真情,去选择远大的前途,这对于男人来说,是很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发生在女人身上的话,我会持保留意见啰!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篇十七
初识于丹源于她的《论语心得》。对于《论语》并不陌生,以前因教学的需要读过好多遍,甚至能把其中的每句话都能作直白的现代文直译,总觉得这部语录中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思考和启示,总觉得是高不可及的,必须仰视它。而在于丹眼里,《论语》要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坐标。这种观点对于《论语》的每一个读者来说,不是任何一个读者所能参透的境界。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和认识,已经不再局限于《论语》本身所显现的道理,而是更多的融入了现代一些生活化、人文化的东西。这种融入是和作者的生活历练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这种历练才能让她以独特的视角用深刻、从容、淡定的目光来阐释我们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她的心得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人生箴言,透过她的心得来从容面对人生的是是非非。
在于丹的心得中,最让我感慨的是她对《论语》中的人生之道的阐释。
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刘禹锡说:“人世机会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有限,自然永恒,这种强烈的反差,足以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你怆然泣下。更让您明白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无论是谁面对这个问题对是难以回答的,因为这种规划是艰难,其本身就已经意味着舍弃了很多。我们是否沉思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只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每个1人也就把这段借来的时光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将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于丹说:“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从这个世界收集他所需要说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但是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人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来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呀,我们的心灵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着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的像一个胡同一样,反而没有地方放自己了。这就被物质的东西奴役了。而学着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弃掉,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你的人生才算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于丹认为“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地按照中庸之道去思考,行事。告诉我们,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应该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中庸之道是通往极高明境界的一种适当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说,是“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回顾我们的来路,在我们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曾经风发过,现在走到不惑之年,生活的历练,人生的沧桑,让我们每一个能静下心来思考的人,能从曾经做过的“加法”中,汲取到让自己心灵沉淀、从容的养分,步履蹒跚地慢慢学会淡定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这才会表现出真正的淡定和从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8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