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细致的设计。教案编写时,要注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发现问题。以下是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2、体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漫画作品、中国画、西洋画。
教学时数:1课时。
自学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
2、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了解课文内容,画出你喜欢的语句。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今天我们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同时板书出课题)。
b、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c、检查预习。
给下列生字注音:惬意水门汀参差不齐撇蘸口头禅。
d、自由朗读课文。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e、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父亲和“我们”一起描竹影,还给“我们”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f、拓展欣赏。
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西文艺的不同,并由学生合作赏析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一些不同画法)。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艺,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区别。
教学反思:
在设计课堂时,我希望以尽量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作者的深刻内涵。所以在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首先关于作者丰子恺,这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和文学家,所以对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在网上我下载了关于丰子恺的生平资料,以及他有代表性的几幅漫画,希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体验。
特别是课文中关于中西绘画的区别,我精心的准备了几幅中国山水画和西洋油画,通过分组的讨论的方式,对比分析。为的是学生能够在对比过程中学会欣赏,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发散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看几幅漫画,请学生来为画配上文字。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内容精彩纷呈,让我惊讶于学生的思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二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均有活动的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拼及小组讨论、反馈交流,共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一些具有隐性活动因素的教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认真挖掘。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握手”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分别去乘”的含义。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则可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可带领学生去马路口统计各种来往车辆的情况。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三
摘要:分组教学的优势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特别是在营销技能训练中常被用到。然而组员之间交流少、学生人数差异等原因导致课堂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分组教学法中,教师要关注设计的细节,从成员搭配、人数分配、组内分工、成绩评价等方面着手,以使分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1、合作交流不多,使分组流于形式。
学生间良好的互助、互动是小组学习成功的基础。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发现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慢一拍”,而基础较好且反应快的学生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不愿或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讨论中默不做声,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这些现象导致小组学习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2、学生人数差异大,造成分组困难多。
一是分组时学生人数不能正好除尽,例如:全班51人,无论如何分组都将有一人剩余,此人怎么办?许多老师往往把这位学生随意地插到某个小组里,这直接导致了小组间人数的不均衡;二是由于职业学校专业的差异性,各班级人数差异较大,从学校来看,最多的班级达50余人,最少的班级有20人左右。按学生数55人计算,如果每组为5人,全班即可分为11组,这导致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全面观察学生,受课堂时间限制也无法一一评价和指导。
3、组内分工不明,导致参与不均衡。
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小组活动时表现形式为少数人参与讨论学习,多数人一语不发。小组讨论学习时,基础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发言的还是那一两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讨论学习的仍只是平时活跃的那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还是游离于整个讨论学习过程之外,这样与不分组没有什么区别,还是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4、以组为单位评价,个别“滥竽充数”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四
现代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共性教育,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在可能性。理论上的“因材施教”我们都会说,但实践起来常常顾此失彼,在我们职业教育实践中,所有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只能是从“平均情况”出发,施以千篇一律的教育,强求他们齐步前进;甚至退而求其次,为照顾大多数,只好以“中下等”为教学与考查尺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采取单一的班集体教学形式,要想取得理想效果是不可能的。我们学校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文化基础课学习,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在实际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了解后,根据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按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作业完成速度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组进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目的是把学习过程的自控真正交给学生,更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作法是:
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大纲安排而定,能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目的是为了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更好的完成任务。这就要求在备课、授课中,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补充变化。好的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所以进度可以超前,中等生次之,差等生紧相随。这便于对学生进行不定期调整,以激励学生求进步,求发展。老师备课,不仅仅是写出教案,还必须了解学生。了解所任班级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善;了解他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在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预见。预见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哪些困难,会采取怎样的态度,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怎样的理由。教学前我做了不一样的准备工作,好的学生教学时理由的提出可简捷些,难度大一些,中等生次之,对于差等生要做周密的安排。从理由的提出、衔接、导入,甚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冻结”局面列入准备课之内,以减缓课堂压力,慢慢地引导他们入题、入理,并从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表现机会,让他们同样获得成功后的体验,鼓励其进步和学习。分组教学避开了好的学生课上吃不饱,差的学生课上吃不了的现象。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运用,消化所学的知识,以及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重要作用,但作业的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学生的一般水平为准。因此好的学生可留基本题和超高题的作业题目,使其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内容时,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中等生的作业题目在保证基本题同时,做一道较难题目,诱发其积极创造性的产生;差等生的作业题目以基本题为主,要求思路正确、重点突出、书写工整。对学习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要认真细致;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的学生,多鼓励他们提高作业速度,勤于深思理由;对思维能力较强,但学习不够勤奋的学生,多给以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求他们精益求精;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多检查他们的视听,让他们坐在合适的地方;对信心不足缺乏毅力的学生,多鼓励表扬他们的进步,要求他们坚持学习,克服困难。总之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对待,加强个别指导。建立在这样对学生的多方面了解基础上的分组教学,能使整体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完成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使好学生感到“好了还要再学”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般来说,训练安排在例题后或一课时教学的终结,用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情况。而习题课从题的数量、难易程度上加大了一步。如何上好分组习题课,还要考虑课上学生动、静的有机结合,明确各组学生训练的题目、方式、目标。所以,训练时给差等生选出固定的题目,以巩固书写为主,加深类型题的印象。中等生除完成差等生规定的题目外,加设难度稍大的题目,要求在认真书写类型题后同桌商量完成后面的题目。好的学生放手,让其互相讨论完成一组习题,要求他们自愿组合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和提示。现在教学中学生总体上文化基础较差,学生之间的相对差别也相当大的。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要尽量将基础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分组教学。其次在教学上要照顾较差的学生,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基础在同一个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注意照顾他们的接受能力,努力改善教学策略,多利用一些简单的题型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三类题难度不同,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能力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有益的、健康的发展。学存活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待学生,无论是对特别好的或特别差的,都要热情关怀,耐心地辅导和帮助,使好的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差的增强信心,通过努力逐步赶上去。这样的分组训练,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树立自信心,增强了紧迫感。其它两组余下的题目在第二课时师生共同完成,集中目标,攻克堡垒。
分组式教学法应用于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在语文课中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在数学和外语课教学中应该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更有推广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切合目的、灵活有序地进行分组,达到教育的广泛性、教育充分性、教育个体性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种分组教学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教学之需灵活调整,以便于学生相互启发,利于成果共享,使课堂教学有序地、有效地展开。关于这一教学形式,可以在另一课题中进行深入讨论。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2]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3]邵宗杰、裴文敏:《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6]刘畅:《世界上最受欢迎的9种教育策略》海潮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c、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六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标,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七
1、使学生加深对10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为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82,83页的数学乐园。
教具学具。
准备:课件,信箱,卡片。
1、复习导入。
生:一齐(012345678910),如果从大到小呢?会吗?请一位学生说。
师:能不能找找她们的位置呢?
(1)这位数字朋友说:我在7和9的中间。我是几?
(2)我在6的前面,我是几?
(3)我比10小5,我是几?
师:他们的位置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的位置呢?会找吗?
生:我在xx的前面。我在##的后面。我在xxx的中间。
2、情境。
师,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巩固10内个数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个数,你还能找到什么吗?能不能给他们比下多少呢?
3、游戏。
这个游戏叫“小小邮递员”,你们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送信)。
你们愿意把信送到信箱里面去吗?
游戏规则:
(1)请小朋友算清题目。
(2)把得数相同的卡片送到指定的信箱,
(3)请三名检察官检查。
有些小朋友的信,还没送出去?能告诉大家原因吗?(得数不同的)。
()+2,可以送到哪里呢?(三种方法)。
你也能自己写一封信,放进信箱里吗?
4.巩固提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中,谁能四面八方的滚?球体。球,玩过吗?
今天小明他们在投球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明说他是第一名,小丁说他才是第一名。你们能帮他们评评理吗?
图;课件展示,(这个题分几种不同的可能性,开发学生的思维,)。
(1)小明4个,小丁没进。小明赢了。
(2)如果总共5个球,谁赢?
(3)总共10个球,谁赢了?
师:如果都进了3个球,那么还会判断谁赢谁输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找信息:进一个红球,加1分;进一个黄球,加2分;进一个黑球,加3分。
列示计算。
游戏:对口令。(说说8,9,10的组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八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
新课。
(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九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多媒体设备。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十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并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3.掌握两篇短文的论辩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十一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健康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循序渐进。
“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风靡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早期的教育家也为“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理论:如“同级学生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几班,同一班级可分几组,实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有合有分”。它就是让教师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设计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学生的生理发展上还是心理特征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而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做到“分层递进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就笔者自己觉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层是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等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同时,对学生进行分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层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劲的,以激起他们的不良情绪,而要让他们明白到能不断地进步,能在“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并向更高一层奋进,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
首先,向学生宣传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目的,让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提高整体参与水平,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力、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及教学实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即(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在分层时这样述说,(c)层为基础组,(b)层为提高组,(a)层为竞赛组,同时还鼓励学生,(c)层为铜牌组,(b)层为银牌组,(a)层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层也不会有自卑感。对处在(a)层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能力、毅力等;对处在(b)层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乐趣;对处在(c)层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成功。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自行要求由(c)层调到(b)层,或由(b)层调到(a)层,但前提条件是他(她)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层的学习任务。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备课,确定各层目标。
殊不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为第一阶梯,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层学生“吃得饱”。
例如,北师大版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学的三个梯级可定为:(c)层学生着眼于实记判别方法,会判断、选择,能模仿,让他们找到兴趣与信心;(b)组学生着眼于实记并理解判别方法,会述说三角形相似的理由,举一反三,让他们享受乐趣,增加信心、恒心;(a)组学生着眼于运用判别方法,熟练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并将题目拓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
(1)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在知识安排上,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让他们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2)在分层指导上以落实(c)层、(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a)层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总的来说,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同时尽量把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给他们;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3)在课堂及课后作业选择中,教师也应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复习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复习题,选做b组题、尝试c组题;(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之外,另增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3.分层测试、及时反馈。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层授课、指导、作业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即进行分层测试。分层测试中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4.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分层测试后,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案,对各层的学生会起到激励的效果。在平时教学中,笔者自己通常采取如下考核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a)层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考核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层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评价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把他们的点滴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又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扶摇直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以求得更好的发展。“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为每位学生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前进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清楚地认清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自从实施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不管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上升了一个大台阶。新课改不再是一种形式,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十二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存在,而是表现出个体的发展性。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个体,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知识能力的传授。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虽然是基础,但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以学生的角度来充分备课,要在学生的基础上看待他们的成长。用引导代替苛责,用表扬代替批评,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机会,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一、分层教学需要具备严密组织原则。
分层教学是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这却需要教师充分剖析学生特点,原来一节课备一套方案,现在需要三套,甚至四套。所以,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初次尝试的教师来说,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教师这方面必须要克服困难,因为分层教学只有体现严密组织原则,才能发挥相应的教学效果。严密组织原则,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严密的组织需要教师的这份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做恰当的指导和赞扬等。严密性还要求分层教学不能简单地以难易题目为分界线,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地将群体划分成聪明孩子和笨孩子,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严密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分层次教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和习惯等,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形式。例如发现有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却表现的比较活跃,这说明脱离教师的小组讨论是他们更喜欢的形式。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活跃程度来划分一个层次,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带动地更喜欢思考,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所以,严密的分层教学组织不是简单地分层那么简单,而是在教学中的一个动态操作过程。教学的严密性,还要考虑在教学层次过渡上的严密性。即各个层次之间知识点的过渡不要太明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低层次的学生“踮起脚”可以够到高一级的层次,有所努力,就能够上一个台阶。在知识层次方面,具有严密性,也容易实现学生知识之间的过渡,会具有一定的熟悉感,更加容易产生知识的关联性。特别是初中数学。逻辑性比较强,具有知识层次方面的严密性,也是对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需要具备有始有终原则。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当中善加引用能够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成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目前采用分层次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时兴起”,甚至很多情况下没有结尾,不了了之,这样的分层次教学只能算是“失败”的。原因在于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不自如,在过程中一些遗留问题逐渐累积,造成最后教学障碍无法解决。分层教学必须坚持有始有终的原则,否则还不如不开始。教师要真正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而不是在新旧思想之间徘徊,这样的犹豫只会导致教学方案的失败。要提高个人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能够具有长远的全局观念。因为分层教学在短期内的教学成果并不明显,长期坚持,才能显现出其教学优势。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成绩方面的提高,还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增长,信心的培养以及各种方法技巧的养成等。所以教师要在这个方面认识到位,将分层次教学从开始就能够进行到底。并且坚持自己对这个教学方法的理念和想法,尽量按照标准的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当然要在此过程当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记录学生的成长,作为学生的资料,也是自己采用此教学方法的一种经验积累,能更好地指导进一步的教学工作。如果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当中遇到困难,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自身、学生、甚至是讲课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如果自己难以解决,就尝试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邀请其他老师来自己的班级听课,指出问题所在或是给出意见。“旁观者清”,可能从他人的角度上更容易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错误,分析数学层次教学方法的利弊,更好地完成这个教学手段的延伸。还需要提高对自己教学的要求,从网络上积极学习分层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班级的特点,纠正传统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在分层次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藩篱”,使之真正成为自己得心应手,又效果颇佳的教学手段。坚持有始有终,便是要相信自己,更努力去完善。
三、分层教学需要新颖性原则。
可能会有人感觉到疑问,分层次教学不就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吗,为什么还会有新颖性原则。总地来说,分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模式,而不是确切的教学方法,它不涉及教学细节,只是体现教学本质。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分层次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要遵守新颖性原则,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分层次教学正是在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行的教学模式,所以其内含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他们感兴趣和更高效的角度来导入课堂,展开教学。层次不同,学生的导入角度不同,但是大部分初中生感兴趣的事物特点是一致的,很容易就产生共鸣。因此,要选择更具有学生年龄阶段的导入方法,由简单到复杂,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接收到这个刺激,集中学习精力。如采用一些情景教学办法,角色模拟等,让学生看到初中数学对生活的作用。在如临其境的场景模拟当中,更容易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灵活使用数学。结合层次教学方法,需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其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解决相对简单的任务,层次较高的可以完成较难任务。但是他们身为一个集体,都能够感受到任务完成后的喜悦;或者是采用游戏的方式,降低初中数学学习的枯燥感。让学生从欢快的游戏当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全新认识,而且能刺激学生的记忆,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更深。并且能有利于各个层次之间学生的一个影响,能传递积极有利的学习信息,有利于整体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快乐和轻松。这个方面在层次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消除层次教学之间的界限,让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模糊化,拉近各层次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在课下,还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帮助来完成作业和任务等,也能够提高预习质量,关键是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小组可以涉及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成绩较好的学生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讲解的能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这个合作当中学习到一些学习方法,帮助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教学过程,需要在教学当中遵守以上几项原则,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精神,深入思考,细致研究,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十三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最新参考,化学教案文库【精选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根据新课标、考试说明以及中考化学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总结历届学生中考总复习的成功经验,结合学生情况,特制定本学期的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海南省初中化学科“考试说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复习安排。
计划于第六周内,完成化学课程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从第七周开始进行化学复习。
复习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4周):回归教材,抓实基础。
首先,夯实双基构建网络。课本是复习的最好蓝本,其中蕴藏着许多学科思想和方法;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科学解题的依据。复习时应《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切入点,梳理学科知识、善于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推理”形成知识、能力网络,进行知识间的交叉和渗透,以便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应用时迅速提取,并保证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其次,通过单元检测,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组织反馈练习,帮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二)第二阶段(6周):专题复习,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
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但要精选习题,摆脱题海,因此所选习题力求紧密结合知识点,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拓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教会学生学会审题、析题,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探求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对知识点、考点和热点进行到位训练,力求达到高效训练。
(三)第三阶段(4周):综合复习,查漏补缺。
本阶段教学目标:结合省调研试题和海口市的二次模拟考试,检查学生知识缺陷,训练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行为,调整临考心态。积累考场经验,全面提升学生中考应试水平。
具体安排:
第一轮:章节复习,打好基础;(__月__日——__月__日)。
第二轮:专题复习,培养能力;(__月__日——__月__日)。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__月__日——__月__日)。
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物质的分类。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4、化学用语。
专题二、元素化合物(__月__日——__月__日)。
1、空气与氧气。
2、溶液。
3、水氢。
4、碳和碳的氧化物。
5、金属和金属材料。
6、生活中的酸、碱、盐。
专题三:化学实验(__月__日——__月__日)。
1、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2、气体的性质与制取。
3、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
4、实验设计与评价。
专题四:化学计算(__月__日——__月__日)。
1、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有关溶液的计算。
专题五:应用与创新(__月__日——__月__日)。
1、联系实际的应用题。
2、信息给予题。
3、科学探究题。
4、学科渗透题。
第三轮:综合复习,巩固提高。(__月__日——__月__日)。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多媒体设备。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过程:
[思考、讨论、回答]。
[追问]这些方法中,那种方法最科学?
[追问]谁能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
[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
设计意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复习c+o2=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十四
摘要:数学教学应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启动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器官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目前教学中多采用一刀切的原则,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关键词:学生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
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益,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
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学生科学分层。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他们身上不但体现着共同特征,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有的同学而言非常简单,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点下可以掌握,还有部分同学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观察、多了解,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表现,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同时将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合理分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节、导向和控制作用。
教师可通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大纲及教材的重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正确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人人能达到的基础教学目标和个人目标。
我在课堂教学中会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我要超越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向他发出挑战,同时让被挑战的孩子接受挑战,双方同时获得学习的目标。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近,让他们想一想能够解决,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如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而且也包含在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
因此,作业应精心编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c层学生的作业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b层学生的作业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a层学生的作业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为主,从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考虑。
总之,作业的量和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力就可以完成为原则,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三、评价学生有效分层。
评价方式应避免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
对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评价内容实现多元化,从作业的书写要求、整洁度、正确率和作业时间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习惯。
在教学评价中融入评语式、谈话式、物质奖励式、小组合作竞赛式等评价表现形式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我的方法是分组评价,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平时的作业、课堂随机测试、问题回答等方面来进行竞争。
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
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
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强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了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差异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
这样我们就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愿意自觉地进行学习,我们的教学也就成功了。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十五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改革,成为当代教师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让学生不再感受到数学学习压力,就是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减轻负担的重要表现。
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促进其数学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提高。
前言: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进行统一授课。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往往会从学生的平均水平出发选择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练习。
但是,平均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会使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吃不饱”,使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吃不得”。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让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机会得以平等。
新课程标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我提升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平行分班的模式仍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也有着各不相同的学习方法与数学基础水平。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尽相同,思考能力不太一致。
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以及较大的班容量,并没有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教师仍然利用中等学生水平进行授课。
在长期的教学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追求得不到满足,学困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最终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整体下降。
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应用,对于数学学科教学以及初中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讲都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对于一些教师来讲也是很大的教学业务考验。
1.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
要加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数学教师需要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
特别是在每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全面的测试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了解,再通过调查与交流,对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个性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
通过多方面的检测,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综合学生的检测结果,将学生分成基础、中等以及优秀这三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不足,且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
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一定的数学基础。
优秀层次的学生有着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
要告知学生这样的分组无关他们的人格,只是为了激励他们进步。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促进学生竞争进步。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是分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也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3]。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优秀层次的学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形成。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点拨。
教师要多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的活跃份子,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
而基础层次的学生,鉴于其基础能力不足,他们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教师要多帮助基础层次的学生,提示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加强督促。[4]。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给优秀层次的.学生一个具有探究性与应用性的例题,让学生从中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意义。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先让他们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应用方法,再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强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维困难。
3.加强教学检测的分层。
在经历过分层化的学习之后,利用统一的考试来对学生进步与否进行检测是不尽公平的。
让学生通过层次化的检测,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会大大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找到自我提高的突破口。
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可以每周一测试,也可以一个月一次测试。
在完成测试之后,教师要认真对比学生的前后差别。
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层次的调整。
而对于情况不尽乐观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学生单独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分层检测,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公平,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客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服务者。
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实现自我提高。
分层教学法,是以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学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2].温正辉.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2)。
[4].车兰琴.简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8)。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材分析: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
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
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文章洋溢着童真童趣,且蕴涵艺术的体验。
与感受。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
非比寻常的意义。《竹影》告诉我们,也许,艺术就蕴含在童真童趣中,我们。
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艺术。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艺术就蕴涵在童真童趣中。
2、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真童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艺术就蕴涵在童真童趣中。
三、教学难点。
运用生动的语言表现童真童趣。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手影。大家看,老师做的是什么?(师做手影)。
学生:老鹰!
老师:很好,这个大家都能跟着做,都会做,那么,还有没有同学可以做出别的事物来,勇敢地到台上来,带着大家一起做!
学生做手影:狗咬蛇、天鹅起舞、鸡啄蜘蛛。
老师:太棒了!同学们能够做出这么多!手影带给我们的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和无穷的乐趣,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丰子恺的《竹影》,同样是影子,看看竹影带给我们的又会是怎样的乐趣。请大家翻到课本第128面(板书,打灯片)。
(二)了解作者。
学生:是李叔同的徒弟,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
老师:不错,能了解这么多!丰子恺是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还是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个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散文,与著名的儿童作家冰心齐名。(打灯片)。
(三)学习目标。
丰子恺的散文充满孩子般的天真趣味,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细细体会《竹影》一文中的童真童趣,理解艺术就蕴涵在童真童趣中,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童真童趣。
(四)字词检测。
老师: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一起看看,这些字词你都会读了吗?同学们派个代表来读一下!(学生读)。
老师:哇,非常棒!满分!现在,我们一起齐读两遍!
(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描竹影,爸爸和我们谈中国画。
老师:回答得很好!文章的内容就是两大块:描竹影--谈国画(板书)。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童真童趣。
1、分角色朗读,划出充满童趣描写生动的语句。
学生:描竹影。
老师:描竹影主要发生在课文的哪个段落?
学生:第三自然段。
老师:很好,那么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一起到文章中找寻和体会童真童趣,请同学们把充满童趣描写生动的语句用笔划出来。
2、筛选学生找的几个精彩语段,细致分析,学生朗读品味。
(1)华明:活泼可爱,大大咧咧,随和机灵。读出语气,轻松愉快随意。关键词:一屁股。(学生表演朗读)。
(2)月亮:隐,隐藏,躲藏。切,(切蛋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害羞或调皮而躲藏起来的样子,描绘得生动形象。(女生、男生分别齐读)。
(3)注意力:天性好奇,不会专注于一件事。(举学生日常例子)。
(4)青蛙:华明的影子(天真烂漫,自然随意)。
(5)好看啊!中国画!(脱口而出)(老师示范读,全班齐读)。
(6)“对起,对起,……”(学生表演朗读)调皮愉快的'口吻。
老师:同学们找得太棒了!其实,不光是第三自然段,文章中处处充满童真童趣,我们都陶醉在这种惬意的童年生活中了。但是,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大家回到第130面第三行中间的那句话:“啊!好看啊,中国画!”(齐读),刚刚大家读得那么精彩,但是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中国画?”
学生: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学生:不是。
老师、学生:是啊,其实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她就存在于儿童童稚的游戏活动中,生活处处有艺术!
老师:《竹影》就通过孩子们描竹影的游戏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丰子恺还用自己的漫画创作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副漫画。(打灯片,出示漫画1)。
老师:儿子的一个奇思妙想,一个无意的游戏,就被丰子恺细心地捕捉到,创作了这副有趣的漫画!我们再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这副漫画,艺术的创造就是这样奇妙地发生着!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吧,那么让我们也来艺术创造,解说漫画。(打灯片,出示漫画2、漫画3)。
(七)拓展发现。
老师:文中的孩子们从描竹影的游戏中,找到了影子的乐趣,艺术的乐趣。我们在童年的游戏中,有过怎样有趣的经历,试着用生动的语言说说。
学生描绘童年游戏:捉迷藏、老鹰抓小鸡、跳房子、学游泳等。
老师:同学们的创作太棒了,太有诗意了!我现在最想借用作者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来表达我此刻激动的心情: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和平之神与幸福之神,只降临于天真烂漫的童心所存在的世间。
让我们永保一颗童心,用童心发现世界,用童趣点缀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8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