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全初中物理公式总结篇一
(1)反复读题找条件:找出题目给出的直接条件、间接条件及隐含条件;
(2)确定对象作简图;
(3)分析过程找规律:在分析过程中,找出解题所需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4)返回列式求答案:按分析过程的顺序,一步步返回结论。
分析法解物理题的好处:目标集中,方向明确,过程严密,由果索因,步步为营,理论根据充分,很容易成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假设法: 在解答某些物理习题时,若能针对问题进行一些合理而又巧妙的假设,就会使问题易于理解,易于分析和求解,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有时对于某些习题的题设条件明显不足,给解题造成困难时,若能假设一些合理的条件,则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3.整体思维法: 就是把彼此独立而又有一定联系的物体或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处理的方法。
4.简化法 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行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这样使复杂得到简化,可以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把要解答的问题解决.例如电路中的电流表可以当作导线,电压表当作断路对电路进行简化,判断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
5.隐含条件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审题,从题目中所叙述的物理现象或给出的物理情境及元件设备等各个环节中,挖掘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隐含在其中的条件,这种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计算环节减少,而且所得到的答案误差也小.
6.极值法 这种方法也叫端点法.它对不定值问题和变化范围问题的解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用这种方法解答问题时,应该弄清要研究的是哪个变化的物理量的值或者是哪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变化的规律或方向,最后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一个对应点一个对应点地计算取值.例如:连接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当滑片p从a端移到b端时,求电路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或者反过来告诉你某个表的示数变化范围,让你利用这些数据求某个未知物理量等。
7.定义法 就是根据物理量的定义是来直接求解问题的方法。比如利用速度公式v=s/t求速度;压强公式p=f/s(普遍使用)求压强;液体压强公式p=ρgh结合p=f/s求压力;浮力定义式 f=f2-f1求解浮力等等。
最全初中物理公式总结篇二
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最全初中物理公式总结篇三
一、“力学”易错点:
1.弦乐器:弦长越短,越易振动,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管乐器:空气柱越短,越易振动,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波形越密集,则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物体的高度”是指重心的高度。
3.机械效率问题:从额外功的角度考虑会更容易解决
机械效率与功率无任何关系。
4.遇到摩擦力问题:
先分清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若为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求得。
若为滑动摩擦力:取决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此二因素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
5.“运动状态”:就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6.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量大气压大小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7.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及其推导公式:f浮=g排= m排g=ρgv排
8.只要看到船,想到漂浮,则f浮=g船
9.计算压强时:注意受力面积——几只脚?几个轮子?
10.面积的各种单位换算、数量级、此类计算易错 。
11.固体压强(容器底部对桌面压力和压强):先算压力,后算压强
液体压强(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先算压强,后算压力。
12.托里拆利试验中,注意水银柱的"高度差"与水银柱的"长度"区别!
13.所有的“吸”和“抽”都是大气压“压”上来的。
14.p=pgh只适用于“液体”和“柱体”; p=ρgh中的h为竖直方向的深度。
15.杯子底部所受压力等于底面“正上方”液体产生的压力。
16.打针:活塞推动液体流入
打吊瓶:(大气压原理)吊瓶到针管的竖直高度不低于1.3m,使之在针管处产生的压强大于血液压强。血液压强比瓶口处的压强(一个标准大气压)大1.3m水柱产生的压强。
伤口流血:内部血液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献血:内部血液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17.“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水舱进出水)实现上浮下沉的
“鱼”是靠改变自身所受浮力(改变自身体积,鱼鳔进出空气)实现上浮下沉的。
针对时间紧的同学,我这推荐一个高效提分的路径供选择,精锐推出全面升学路径名师规划课,约1000万名校题库,约700万1对1精品教案,有需要的同学或家长可点击下方卡片了解详情。
18.求浮力:
(1)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 = g计算。
(2)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则根据称重法f浮 = g-f拉计算,
(3)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 f浮=ρg v计算,
(4)若告诉排水量则根据f浮=m排g计算
19.易错点一:力与力臂没有画垂直。
动力阻力应该永远与力臂垂直,但与杠杆不一定垂直。
20.易错点二:力的作用点没有画在杠杆上。
动力的作用点与阻力的作用点、包括支点都在杠杆上。(三点共杆!)
21.易错点三:最小动力不会做。
最小动力问题分三步解决:
(1)在杠杆上找到距离支点最远的点(此点为动力作用点)
(2)连接此两点(即最长动力臂)
(3)过动力作用点做此力臂的垂线
22.易错点四:动力方向搞错。(注意如果阻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则动力使杠杆逆时针转)
23.简单机械最省力时(此时机械效率最低):
滑轮组的n最大,杠杆的动力臂最长,斜面的坡度最缓。
二、“电学”易错点:
24. 被短路的元件不工作、无示数、不会被烧坏;被短路之外的元件才会被烧坏。
25.电路发生断路时,谁与火线相连谁就变成火线,直到断开的地方为止。零线同理。
26.电路中火灾原因:
(1)短路:q=i2rt(i大)
(2)接触不良:q=i2rt(r大)
(3)过载:q=pt(p大)
27.过载:烧坏保险丝较慢。
短路:烧坏保险丝很快——瞬间。
28.“接触不良”可看做“断路”。
29.电压表无示数:(注意前面说过“方框法”)
(1)电压表方框以外发生断路
(2)电压表方框以内发生短路
电流表无示数:(1)电流表以外发生断路(2)电流表被短路
30.灯丝烧断后重新搭接起来: 灯丝长度变短,整个灯丝电阻变小; 搭接处由于是点接触,横截面积变小,故搭接处的电阻变大。 考虑到主要因素为长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故整体而言灯丝电阻变小。
31.遇到“档位”想到p=u~2/r
32.看到“额定”想到“正常工作”,并且三个额定同时达到。
33.看到“接入原电路”“接到原来电源上”代表“u=u源不变”。
34.串联电路动态分析问题三步处理法。
35.串联:w=i2rt 并联:w=u2t/r
36.并联电路的动态分析: 其中一个支路i、u、r都不变;另一个支路u不变,i、r都变。变化的不会影响不变的。“以一条支路的不变应另外一条支路的万变”。
串联电路的动态分析:先判串并,再求电流,最后先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再求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37.滑动变阻器选择方法:
(1)安全性:即电流和电压均不可超过量程,否则会烧坏元件。
(2)看电压分配是否合理:要保证被测元件能获得题意所要求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问题:
(1)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电流变大,会最先烧坏电路上的哪个用电器和仪表,则此时的电流就对应最小电阻。
(2)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电流变小,不需要再考虑电流烧坏用电器和仪表,但是消耗的电压会增大,会烧坏消耗电压大的电压表。此时的电压对应最大电阻。
38.一般日光灯功率20w、30w、40w
39.用电高峰时(如晚上、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低于平时的电压。
40.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41.并联电路的电阻总是接近于最小的阻值。
4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保证u不变,则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应该同增同减。符合串联分压公式。
三、“电磁学”易错点:
43.三个方向关系,只改变二者之一,第三者改变;同时改变二者,第三者不变。
发电机:画图——磁感线的方向(磁场的方向)、电流的方向、导体运动方向
电动机:画图——磁感线的方向(磁场的方向)、电流的方向、导体受力方向
44.我们唱歌拿的不是麦克风而是“发电机”,唱出的不是歌而是“电流”。扬声器是电动机。
45.电动机的原理内容叙述最长,和奥斯特、法拉第都没关系。
46.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极,即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此类题有些同学极易把方向搞错)
47.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四、“能量”易错点:
48.(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看到“匀速”则速度不变,即动能不变。
看到“加速”“减速”,即速度变化,动能也相应变化。
49.(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看到“上升”“下降”即高度变化,重力势能也相应变化。
故此:深刻理解关键词包含的能量变化——“加速上升”“减速下降”
火箭上升的过程是加速上升,速度与高度都在增加,故动能与重力势能都增大,机械能也相应增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流星下落过程是加速下降,摩擦生热!故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机械能减小!
50.核能: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电能:二次能源
51.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不可控)
核裂变:原子弹、核电站。
核聚变:氢弹 、太阳
5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不可逆性。
53.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4.机械能=动能+势能
55.看到“光滑”“不计阻力”,“不计摩擦”——即机械能守恒!
56.看到粗糙,就想到摩擦生热,则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7.看到“洒水车洒水”即质量减少,动能也减小。
五、“光学”易错点:
58.像的大小和亮暗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亮暗。物变大则像变大,物越亮(暗)则像越亮(暗)。所以,要使像变亮就应该把物体照亮
59.凸透镜遮住一部分后仍然可以成完整的像,但是变暗。
60.小孔成像!大孔成影!
61.c=λf
62.u+v≥4f
63.物体与像,谁在二倍焦距之外谁运动得快。
即u>2f时,物速>像速;f<u<2f时,物速<像速;< p="">
64.光的色散实质是光的折射,共发生二次折射,色散发生在第一次折射处。
65.望远镜:先小后大,先实后虚。其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显微镜:二次放大,先实后虚。其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66.发散与会聚的真正含义:光束通过透镜后比原来更发散或者会聚。
67.生活中的相机调焦,其中的“焦”不是“焦距”,焦距是定值,没法调,是指调“像距” 镜头到胶卷的距离,即像距。所有类似题都是符合“物远像近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小”
68.照相机、摄像机、摄像头,都可以把任意大的物体成像在小小的胶卷上,即成缩小的实像。物体应该在二倍焦距之外。
投影仪是把小的物体成像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实像,物体应该在一二倍焦距之间。
69.因为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故物像位置可以互换,此时成像的大小也变化。
70.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 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
71.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
(实像,光线是实线; )(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
72.发生折射时一定有反射同时发生。
7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4.平面镜成像:虚像要画成虚线。物像等大,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75.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即:物体是什么颜色则不吸收什么颜色的光。(或者说物体是什么颜色就讨厌什么颜色)
76.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内部发生光的反射。
77.(当密度小的物体在上,密度大的物体在下时)从任何一种介质去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看到的总是物体的虚像,并且此虚像比实际物体的位置要高。
78.找物点:两条入射光线相交于物点。
找像点:两条反射(折射)光线的延长线相交于像点。
(入射光线都经过物点,反射(折射)光线的延长线都经过像点。)
六、“热学”易错点:
79.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问题:
(被测物质的温度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测温物质凝固点应低于被测物质温度凝固点,否则测温物质会凝固。
测温物质沸点应高于被测物质温度沸点,否则测温物质会沸腾。
80.水加盐降低凝固点(海水比淡水更难结冰)
冰加盐降低熔点(雪上撒盐使雪更易熔化)
81.有如下字眼如:“初温”“末温”和“温度变化”的用比热容公式。
有如下字眼如:“燃烧”的用热值公式。
82.温度、热量、内能: 三者中,温度升高,则内能一定增加,其余变化情况都不一定。
83.搞不清或看错t与t的变化量。
84.浮冰熔化问题:
淡水中:f浮=g冰=g排水=g熔水 (冰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
盐水中:f浮=g冰=g排盐水=g熔水 v水>v海水 (冰熔化后水面高度上升)(海平面上升)
85.为何用水取暖?
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放出的热量多,故用水来取暖。
为何用水来散热,冷却?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多,故 用水来散热。
86.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室温25摄氏度。
87.汽油机中:一个工作循环是四个冲程,一个冲程转半圈,转两圈做功一次。
88.冰箱冷冻室在上方,汽化吸热。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89.q吸=cm(t-t0)
q吸: 加热时间(钟表)
c: 吸热能力
m: 两物质质量相同(天平)
(t-t0):温度变化量(温度计)
七、“综合”易错点:
90.(比值定义法)左右不存在正反比关系: ρ=m/v(密度)、q=q/m(热值)、c(比热容)、r=u/i(电阻)
91.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
探究规律时: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求定值时: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如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长度)
92.画图时注意:
力学图:力的作用点易画错对象。“对”谁,受力物体就是谁。
电磁图:易看漏问题的个数。
93.在m-v图像、s-t图像、u-i图像中,
谁靠近m、s、u轴,谁的ρ、v、r大;
谁向m、s、u轴弯曲。谁的ρ、v、r在变大。
94.半导体:锗和硅。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磁性物质:铁、钴、镍
95.公式选择方法:一定含有“已知量”“要求量”“不变量(电阻并联则u同,串联则i同)”“不同量”
96.1兆=1百万
97.压强:p小写 功率:p大写
98.初中只有刻度尺测量长度需要估读,其他不用。
99.设计表格和选择器材的诀窍: (1)看单位;(2)写出公式!(公式中有几个物理量就会有几个器材和几列)
最全初中物理公式总结篇四
第一,填空题
1. 填空题所填文字要简约且表达精准;
2. 物理专业名词不能写错别字;
3. 数字要写单位,最后结果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第二,简答题
简答题要求运用精炼的物理语言对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对于现象解释型的简答题,应遵循“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的基本要求。其中必须要表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和能够证明货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内容。
第三,作图题
1. 光学作图
(1)光线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法线用虚线表示。
(2)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镜面的延长线、物像连线及虚像均用虚线表示。
(3)透镜可以用符号表示;画“透镜”的光路,折射面可在两侧中任意侧,但不能画在透镜中间。
作图题在中考物理当中所占的分值在五分左右。常见的作图题在我们进行复习和专题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每一种类型作图的方式和方法。千万不能用比较笼统的方法统一进行作答,否则在细节方面,如果做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丢分的情况,本来这部分的分值就属于送分题。
2. 电磁学作图
(1)画电路图时,电路元件符号与实物图的顺序要一一对应,电路元件的符号要规范。
(2)画电路图时,导线要横平竖直,在导线的交叉连接处要打上“实心点”。元件要画在各“边”中,不要画到拐角处。
(3)连接实物图要做到“接线到柱”,导线不能在接线柱外交叉。
(4)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和实物图中的作用要相同。
(5)磁感线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均可,要画箭头。
3. 力学作图
(1)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① 同一图中不同大小的力要用不同长度线段区分。
② 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力,箭头标在线段的端点。
③ 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上;若物体受多力作用,可将所有力的作用点集中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④ 在箭头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
力学部分的作图题在初中物理当中是比较常见而且涉及范围比较广的一类作图题。在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之后,要对所涉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时候解题的关键还要根据受力分析的图形进行下一步的计算,所以搞定作图对于计算进行至关重要。
(2)杠杆力臂的作图。
① 力臂用实线表示,用双箭头或大括号标出力臂。
② 力的作用线的延长线用虚线表示。
③ 力的作用线与力臂的交点处应画出垂直号。
(3)滑轮组绕线作图
① 绕线的起点应在滑轮组的钩上。
② 绕线应与滑轮边线相切,且要画直线。
③ 绳子自由端要画箭头,标出力的符号f。
第四,综合题
1.物理量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要规范。
2.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应有相应的物理公式(导出公式也可)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3.同一题目中,如果出现多个同类的物理量,应能通过附加角标或注释进行区分。
4.计算结果如果出现非整数,一般来说,不宜用无理数或者分数作为最后结果(字母式结果例外)。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最全初中物理公式总结篇五1.认真理解题意。为了便于打开思路,对试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形成清晰的认识,经常需要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或根据题意将“题干”中的一些信息迁移到图形上,从而“题形结合”形成一个直观的整体。
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物理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光滑”、“静止”、“漂浮”和“家庭电路”等常见关键词,它们隐含的条件分别是“不考虑摩擦力”、“二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和“电压为220v” 等,我们在审题时只有抓住这些“题眼”,才可能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3.明确所求逆向思维。有些计算题的题干很长,甚至还有一些“干扰条件”包含在其中,这时候,如果从条件入手短时间不容易打开思路,而抓住所求量,联想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往往会势如破竹,使问题迎刃而解。
4.关注细节问题。如单位要统一;相同符号所代表的几个物理量要用不同下标予以区别;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乱套公式;注意“同一性”,即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要对应“同一物体”和“同一时刻”等。
5.对结果进行检查或初步判断。求出计算结果后,并非大功告成,如果时间允许,还要审查计算结果,看是否有错误或漏答。即使时间紧张,也要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例如,有同学在计算一瓶上标有"5l"字样,密度为0.92×103kg/m3的"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的质量时,得出4.6×103kg的答案,如果联系实际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不合理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