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4:02:12
最新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模板21篇)
时间:2023-11-26 14:02:12     小编:灵魂曲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编写教案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几个经典的教案设计,包括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详细安排,请大家参考。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一

1、学会课文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随文理解“亲昵、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标注法,抓住老人的言行、神态以及海鸥的动作,品味语句,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并进行语言运用。

4、在读中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明白只有人类付出爱,才能赢得动物的`信任。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二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两课时。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动。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三

设计意图:

××××|×××||的节奏型训练。需要幼儿利用声势打出节奏,并且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活动目标:

1、××××|×××||。

2、掌握儿歌《苹果树》,能根据水果的变换,进行表演。

3、利用声势训练,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二、活动准备: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排坐好: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到“小猴爬上苹果树时”左上臂呈九十度上举,五指张开,右手食、中指做爬树的动作,“所有苹果吞下肚”时两手作抱状,并伴随一声响亮的饱嗝,“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你最爱”时,用手指逐个点幼儿,最后指到哪个幼儿,就让他说出他最喜欢的'水果,然后继续念儿歌,只不过儿歌中的水果可以变成幼儿所说的水果。

(二)、让幼儿倾听儿歌,打出节奏:

1、老师念一句儿歌,幼儿用手拍一句节奏,儿歌共四句,每句的节奏都是。

××××|×××|的节奏。

2、要求幼儿用手拍出八分音符的节奏,而在四分音符时用拍腿来表现,也就是每句儿歌的最后一个音用拍腿来表现。

3、完整地把儿歌的节奏打出,要求教师可以用口型来表现儿歌的内容,而幼儿在心里念儿歌,把注意力集中在打节奏上。

(三)、二声部节奏训练:

1、教师打出××|×××|的节奏型,四分音符节奏用拍腿,八分音符节奏用拍手表现。

2、引导幼儿找出与教师所打节奏的不同,一般幼儿都能说出“老师的动作与小朋友是不同的,小朋友拍手时老师拍腿,而在最后,小朋友拍腿时老师拍了两下手”。

3、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

(四)、表现儿歌:

要求幼儿有表情地朗诵儿歌,第一遍随老师做动作,第二遍分组进行二声部节奏展示,第三遍二组互换节奏型。

(五)、老师用××××|××|和×××|×××|的节奏型与幼儿告别,而幼儿用相应的节奏型与教师告别。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四

今天,我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书《老人与海》,读完后,心里很有感触。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老人出海打渔的故事。老人出海打渔,在克服种种困难后,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鱼,但是在归途中,这条鱼却被鲨鱼啃得只剩下了骨头。

波兰的音乐家肖邦,虽然只活了三十九岁,也没有亲眼看到波兰重新获得自由,但是他用音乐所表出来的热爱自由的思想,却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认为,衡量一个人的一生有没有价值,不在于他活了多久,享受了多少,而在于他是否努力过,奉献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的:

一、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了解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誊写要求会写的字。

二、能正确、流利、有情感的诵读课文,领会白叟的美妙心灵。

三、认识重点文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二、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白叟美妙的心灵。

教学准备:

老师:本课的生字卡片、诵读带。

门生:脱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进程:

1、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一、老师板书课题。

二、门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三、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四、指名读课题。

五、齐读课题。

六、老师设置牵挂: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产生甚么故事呢?今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白叟与苹果树》。

2、自学生字。

一、出示要求,门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二、搜检生字的认读情形。

三、教学门生没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3、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一、老师播放课文录音诵读,门生当真聆听。

二、再次播放,门生随着轻声读一读。

三、门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四、同砚之间相互读一读。

五、指名读,其他评断。

六、人人一块儿读一读。

4、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甚么故事?(尽量要求门生用自己的话说1说)。

二、老师出示白叟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白叟?(门生看图说1说)。

三、老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如今他们年龄年夜了,日常平凡都做些甚么呢?

四、老师:是呀,爷爷奶奶死了,他们费力了一生,也该好好歇息了,但是这篇课文中的白叟年龄也不小了,但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白叟种树的图片)。

五、指名反馈。

六、看了这幅图,你有甚么要问的吗?(门生依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七、老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样问他的?

八、指名反馈,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许久许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生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九、理解上面的话。

(一)出示“着”,指点正确读,区分多音字“着”。

(二)人人一块儿读一读这句话。

(三)指名说一说“许久许久”以及“生怕”的意思。

(四)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何呢?(门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1说)。

(五)指点有情感诵读这几句话。

10、读文,认识白叟种树的缘故。

(一)指名读课文末了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索:老爷爷是怎样回答的?

(二)指名反馈。

(三)集体读一读。

(四)用自己的话说1说:老爷爷为何要种苹果树?

(五)老师小结,人人一块儿读课文末了一段。

5、熟读课文,总体感知。

一、门生自由读课文。

二、引诱门生有情感地诵读课文。

三、分角色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进程。

1、温习导入。

一、抽读生字卡片。

二、门生用生字组词,温习词语。

三、请小朋友们有情感地诵读课文。

2、引诱想象,总结全文。

二、老师:是呀,咱们假如爷爷如今就在咱们的身旁,你们想跟爷爷说甚么呢?

三、老师:想想这位种苹果树的白叟听到人人适才说的话心境怎么样?(雀跃)。

四、老师小结:是呀,看到人人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人人吃得那末高兴,白叟也高兴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六、门生自由施展,老师小结,教育门生。

3、指点写字。

一、出示今日要写的字卡片,门生认读,并进行组词实习。

二、引诱门生察看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誊写时应当注重甚么。

三、老师夸大誊写的注重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四、门生实习写字,教师巡查辅导。

五、集体反馈,评析。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六

海鸥送老人情切切。

赞老人。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特别建议】。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七

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牵挂是我们一生的无法替代的责任。

――题记。

在我五六的时候很爱听故事,每天晚上妈妈就会讲个故事给我听,从小到大我听的故事很多,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

从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生活在一起,小男孩渐渐长大,他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

有一天,小男孩想要玩具,可是苹果树没有钱,就把自己的果实给了小男孩,(小男孩把果实换了钱,买了玩具,不在理会苹果树)。

小男孩长大后,成为有事业的男人。有一天他带着妻子来到苹果树面前(这时的苹果树已经到中年了)男人对苹果树说:他要盖房子,苹果树回答到:我没有钱,你可以把我的枝干砍下来。男人把苹果树的枝干全部砍了下来。走了,没有在回来。

当男人再一次回来的时候,他和苹果树都老了。老苹果树对男人说:“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在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只剩下这堆枯老的根了。”男人哭着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累了,老根就是我最好休息的地方。”男人依偎着老苹果树坐下了,老苹果树泪流满面。

妈妈讲完故事问我有什么感受,小时候的我天真回答:“没什么的呀!就像你对我一样。”

妈妈只是笑着对我说:“你还小,等长大以后就会明白的。”

长大以后我不再让妈妈给我讲故事,因为我自己可以博览群书。回想起妈妈给我讲的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老苹果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小男孩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他们都会努力地实现,毫无索求,父母的爱是伟大的爱,支撑这种爱的砥柱,是超常的镇定和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顽强的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净化的原动力。

但,儿女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个简单的'道理。

当我们不再拉着父母的衣襟时,我们学会了自己勇敢地前奔;当我们自己可以梳新潮的“马尾”时,我们从不懂得注意母亲因为不在有嚷着要帮忙而生出的那份无奈;当我们在饭桌上边吃读者香喷喷的饭菜边大谈“代沟”时,我们也不会去留心双亲那掩饰不住的悲哀与惆怅。

当我们终于有一天真得要离开父母到异地去求学,这才发现父母的爱是那么的不可被替代。

父母的爱是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父母永远是矗立在子女面前的里程碑。

――后记。

低下是两篇三百字的读后感。

1.读《树的故事》有感。

我在翻阅一本课外书时,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讲了一位小男孩每天都在苹果树的身边玩,爬到树上吃苹果,在树阴下打盹……他爱那棵树,那棵树更爱他。一段时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后没钱买玩具,树让他摘苹果去卖。又过了一段时间,长成青年的男孩要盖房子,向树求助。树让他把树枝砍下,盖房。再过了一段时间,长成中年男子想划船,树让他把树干锯了造船。后来,已成老年的男子回来了,树却只剩下一个树根了。树便让老头坐下来歇歇。

读到这里,我真想把那个男孩揍一顿,苹果树一直爱他,而他只有在有求于苹果树时才回来。他是多么忘恩负义呀,他应该受到社会和良心的谴责!

继续读下去,当我读到那句: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最后一句:你可能觉得男孩太无情,然而我们谁又不是那般对待我们的父母呢?的时候,觉得心里像大海掀起的波澜一般,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父母含辛茹苦的工作,为的是什么?名?利?还不是为了我们。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他们爱我们,无论如何都在我们最困难,最绝望时帮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都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绝不能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2.那棵树,就好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就好像那个小男孩,小时候,我们总是围绕在爸爸妈妈的周围玩耍,渐渐地长大后,我们会离开父母的身边,而且不常回来。每次回来,就是不快乐的时候,不然就是有什么需要的时候。而父母都会把他们身上最好的最符合我们需要的东西交给我们,这时我们总是拿了东西,转身就走,留下了渴望我们留在他们身旁的父母,凝视着渐小的背影。

虽然如此,他们在心中,却是不断地说着:“希望孩子会快乐,祝福孩子一路顺利、平安。”当我们累时,他们就伸出双手怀抱着我们,让我们安稳地在他们怀中休息,不受吵闹。

为人父母者,想的都是无怨无悔的给予;天下间再也不会有任何人给予我们如此盛大、永无休止的爱和恩慈;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心甘情愿,只为我们笑逐颜开而不计得失辛苦的劳作。

爸爸妈妈的笑容,是世间温暖和煦的春风,爸爸妈妈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霜雪雨的刻痕,而爸爸妈妈的爱在这世间便另有天地。仿佛有一扇门,推开它便会看到万丈光芒。这光,给孩子指引,给孩子保护,给孩子温暖,给孩子希望!!

爸爸妈妈的爱是心甘情愿,是永无止境!!

而为人子女,是不是真的体会到这一片苦心?是否想到一份回报?那就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我们的爸爸妈妈!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懂得他们的爱,懂得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我们的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让我们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回报你们无私的爱!”

[1][2]。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老人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家庭尽职尽责,劳碌了一辈子,理当受到尊敬和照顾。

2、教育学生对老人要懂礼貌,当他们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和照顾,不要嫌弃他们。

教学要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

你知道吗,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为什么要设这样一个节日?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乡邻为什么对陈通的爷爷说:“您老好福气”?

b、江奶奶为什么对病友说陈通:“比亲孙子不亲”?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以上两道思考题(独立思考、讨论……)。

3、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

陈通不仅尊敬和照顾自己的爷爷,而且还主动去照顾邻居家的老人,他是一个真正尊敬和照顾老人的好孩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三、辨析导行。

1、学一学。

向他们学习,主动做一些敬老爱老的事,如:

参加敬老活动尊重老人爱好。

不嫌弃老人扶老人上车。

你觉得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

2、辨一辨。

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

老人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家庭尽职尽责,劳碌了一辈子,理当受到尊敬和照顾。对老人要有礼貌,当他们有困难时,要主动帮助和照顾,不要嫌弃他们。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

冰山理论。

硬汉;海明威简介。

学案预习部分的解决。

合作互动三个问题。

简介作者。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对海明威的传奇一生了解了多少?[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作补充]。

明确:

海明威: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负过伤;在和平年代里也不安分:斗牛、狩猎、捕鱼、驾驶巡逻艇和飞机。他年少时就因其痴迷拳击而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他两次参加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遍体鳞伤,他因膝盖被打碎而开过12次刀,取出237块碎弹片;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去非洲打猎时飞机失事,成为生前能读到自己讣告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晚年患有多种疾病:消瘦症、皮肤病、酒精中毒、视力衰退、糖尿病、血色沉着病、肝炎、肾炎、精神疾病等,最终用猎枪自杀。

补充: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

迷惘的一代:1926年,海明威将美国女作家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常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彷徨、失望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冰山原则:。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的,有较大的影响。)。

(汉子)。”

(汉子:顶天立地,坚强不屈,负责任、有担当的男子。)。

我觉得仅仅是“汉子”一词还不足以说明海明威的气概与精神,我觉得还能称其为“硬汉”。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他的小说里大多数内容都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塑造了许多“硬汉”形象。其中《老人与海》就是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著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老人与海》,看看桑地亚哥老人算不算到底算不算一位英雄。

检查预习。

在品读课文之前呢,我们先解决一下学案预习部分的内容。

ppt展示重点字音。

请学生回答表格所填内容,并找出对应的段落ppt展示表格(在归航的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地搏斗了五个回合。依据这五个回合,我们很自然地可以把节选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合作互动。

桑地亚哥是世界文化长廊里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请简要分析。

自主思考(动笔写出要点)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5分钟。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内心独白);语言描写;侧面描写(鲨鱼的巨大可怖)】。

坚强、刚毅、无畏、勇敢。

老头儿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勇敢、坚强、果断、善良、幽默、乐观,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在与鲨鱼搏斗时,老头儿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桑地亚哥最为典型。请在文中找到一句话,他可以用来概括这类硬汉的性格特点。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

1、由动物图片入手,启发学生谈感受。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结构。

1、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2、理清文章大意,梳理结构。

三、抓住“意想不到”,感受震撼。

1、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人意想不到?

2、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

四、品读句子,感悟“情理之中”

1、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老人给了海鸥亲人般的关爱?

2、交流、品读。

3、写话练习:

假如你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什么?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五、深化感情,拓展延伸。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动。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内容:

凡卡的信文内容。

二、预设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诵,自读自感自悟,体会凡卡所遭受的非人折磨。

2、学会质疑问难的本领,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与他人辩论的好习惯。

三、教前准备:

文字投影。

四、教学过程:

(二)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信文的内容,信文的内容是文章的3、8、10、11、15小节。

自读信文的内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一小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想想,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自己读。

2、同桌互说。

3、交流。

(三)学习3。

这一小节讲了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凡卡的文明有礼?反复读。

(四)还有哪一段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8。

学生自己分配任务读。

交流你们是怎样分配任务读的,为什么?

这段内容是讲了凡卡所受的苦:挨打挨饿睡不好觉哀求爷爷带他回家。

(五)学习挨打。

1、凡卡为什么挨打?请你圈划一下哪些词语把你的心揪得紧紧的?

2、交流。

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随手捞起的家伙可能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读好圈划出来的词语。

同样的方法学习挨饿和睡不好觉。

4、确实,凡卡的学徒生活惨不忍睹,他从心底发出了声声呼唤——学生读。

只要能回家,只要能摆脱悲惨的学徒生活,凡卡愿意干任何事情。他说,我会——(引读)。

7、凡卡的信真是字字血,声声泪,那么凡卡到底有没有回到乡下,凡卡的乡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三

《老人与苹果树》是西师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课文,配有情境图,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老人无私地为别人栽种苹果树的事情,通过本课学习不但了解本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无私奉献的快乐,培养了良好的情感。

1能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道理,明白做人不能只为自己,要为他人着想,要有奉献精神。

一、读题质疑,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真爱动脑筋,真会提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在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二、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勾出课文中的生字,再自由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当小老师教读。

3读了这些生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音?

通过同学们的提醒,相信我们这次会读得更好,更准确,全班一起来试试吧。全班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把字音读得可真标准,你们闯过了读音关,还能闯过字形关吗?

4分小组讨论记字形。可以采用学过的方法记,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记一个字。

提出讨论的要求: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认真听取别人的记字方法;自己发言的时候声音洪亮;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你们这组的记字情况。

5全班汇报交流记字的情况。

6课堂及时检测。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词卡片(苹果形状的卡片),抽读,读得好的就赠送苹果形的生词卡片。

7.同学们真聪明,不仅读音正确还记住了字形,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记住很多的字,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三、朗读课文,体会老人话中的意思

1自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再把句子读通。给小朋友们3分钟时间,看谁读得又快又好。读后分段抽读,正音。

2读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3老师也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人,在自己家门前的小路旁边种了许多小树苗。他每天都给树苗浇水,施肥。等到老人去世的时候,树苗已经长成了小树。老人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仍然细心地照顾那一排小树。儿子去世了,老人的孙子又照顾小树。小树终于长成了参天的大树,茂密的枝叶就像一把撑开的大雨伞。人们路过这里总喜欢在树下停留,休息,说说笑笑。老人的孙子看到这样的情景说,爷爷栽种的不仅是给后人乘凉的树,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顺势小结:这位老人栽种的树让大家乘凉休息,给大家带来了欢笑,老人自己却没有享受到大树带来的好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4回到课文当中,同样是个老人,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吧。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3)抽同学读第二段。

老师指导朗读:您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读出疑问的语气,问号表疑问。)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来呢(读出担忧的语气),恐怕您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读出惊叹、遗憾的语气,这里的感叹号表惊叹。)

(4)你认为老大爷会不会因为吃不到苹果而难过呢?为什么?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5)你喜欢老大爷吗?为什么?

5老师讲的故事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觉得课文的故事和老师讲的故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你的看法。

四、文本对话,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补充完整。

老大爷种了。

高兴地吃苹果。

2当你吃着老大爷种的苹果时,你想对老大爷说点什么呢?

五、联系实际,拓展学习

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周围有没有发生过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奉献的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六、写字练习

1请学生先描红一个字,然后观察这个字的结构,观察字与横竖中线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

2请同学找出你认为这个字应该注意的关键笔画。

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4学生动笔练习写字。

5老师辅导,点评,指正。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四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设计利用学生自制的苹果形生字词卡片,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积累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乐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主动识字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懂意思、读出感情,体现读的层次性、拓展性,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美、人性美的熏陶。

1能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道理,明白做人不能只为自己,要为他人着想,要有奉献精神。

正确识记本课生字,体会课文中的道理。

教师:课文插图。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形生字词卡片,苹果实物。

1~2课时。

一、读题质疑,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真爱动脑筋,真会提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在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二、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勾出课文中的生字,再自由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当小老师教读。

3读了这些生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读音?

通过同学们的提醒,相信我们这次会读得更好,更准确,全班一起来试试吧。全班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把字音读得可真标准,你们闯过了读音关,还能闯过字形关吗?

4分小组讨论记字形。可以采用学过的方法记,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记一个字。

你们这组的记字情况。

5全班汇报交流记字的情况。

6课堂及时检测。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词卡片(苹果形状的卡片),抽读,读得好的就赠送苹果形的生词卡片。

7.同学们真聪明,不仅读音正确还记住了字形,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记住很多的字,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自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再把句子读通。给小朋友们3分钟时间,看谁读得又快又好。读后分段抽读,正音。

2读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3老师也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人,在自己家门前的小路旁边种了许多小树苗。他每天都给树苗浇水,施肥。等到老人去世的时候,树苗已经长成了小树。老人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仍然细心地照顾那一排小树。儿子去世了,老人的孙子又照顾小树。小树终于长成了参天的大树,茂密的枝叶就像一把撑开的大雨伞。人们路过这里总喜欢在树下停留,休息,说说笑笑。老人的孙子看到这样的情景说,爷爷栽种的不仅是给后人乘凉的树,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顺势小结:这位老人栽种的'树让大家乘凉休息,给大家带来了欢笑,老人自己却没有享受到大树带来的好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4回到课文当中,同样是个老人,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吧。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3)抽同学读第二段。

果来呢(读出担忧的语气),恐怕您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读出惊叹、遗憾的语气,这里的感叹号表惊叹。)。

(4)你认为老大爷会不会因为吃不到苹果而难过呢?为什么?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5)你喜欢老大爷吗?为什么?

5老师讲的故事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觉得课文的故事和老师讲的故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你的看法。

四、文本对话,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补充完整。

老大爷种了。

高兴地吃苹果。

2当你吃着老大爷种的苹果时,你想对老大爷说点什么呢?

五、联系实际,拓展学习。

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周围有没有发生过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奉献的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六、写字练习。

1请学生先描红一个字,然后观察这个字的结构,观察字与横竖中线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

2请同学找出你认为这个字应该注意的关键笔画。

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4学生动笔练习写字。

5老师辅导,点评,指正。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五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

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

2、诵读。(1)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习过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鲭()鲨两颚()脊鳍()。

嘎吱()囊()进吞噬()。

鳐()鱼嗜()杀蹂躏()。

黏()液戳()进榫()头。

桅()杆残骸()。

二、辨析形近字(a级)。

(1)戳穿杀戮(2)攥住积攒(3)树梢俊俏。

(4)仓皇苍白(5)锥形脊椎。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a级)。

桑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

课文节选部分从这里开始。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总结: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归航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根据这五个回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他们表现出了什么?可以讨论作答(c级)。

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五、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本文中的桑迪亚哥最为典型,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这种硬汉形象。(b级)。

六、学习反思:

掌握文中基础知识,理解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

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

深读课文,了解桑迪亚哥的矛盾心理。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1)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间短,如鲨鱼出现时的情形。

如: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段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他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

(2)大量的文章独白。

2、来分析桑迪亚哥的矛盾性格。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

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桑提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

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

3、《老人与海》精彩语句。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小河流过我门前。

一、读一读。

小河流过我门前,小河摇头不答应,

我请小河玩一玩,急急忙忙去发电。

小河摇头不答应,小河不肯玩一玩,

急急忙忙去浇田。小河不肯站一站,

小河流过我门前,一分一秒也不停,

我请小河站一站,日日夜夜奔向前。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诗歌,同桌讨论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互读、评议,推选朗读优秀学生,在班级竞赛。

3、评选朗读能手。

4、集体朗读。

二、讨论: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你今后应该怎样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3、积累谚语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条条江河向东流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会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这段话,同桌讨论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互读、评议,推选朗读优秀学生,在班级竞赛。

3、评选朗读能手。

4、集体朗读。

二、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你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哀悼老人的动人场面。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鸥对老人震撼的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二、创设情境,想象促读。

1.自读画面二,在书的空白处及时标注上阅读时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词句品悟海鸥对老人这份震撼的情。

3.想象促读。

三、再品词组,回归整体。

1.出示词组,感情朗读。

撮起嘴炸了营。

应声而来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白色漩涡。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八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难点: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师思考: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重点:声母d、t、n、l的形状及d、t、n、l与韵母的拼读。

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信息资料:

1、d、t、n、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教学要求:

1、学会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n、l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l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t、n、l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dd;鱼儿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棍ll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dd、用手指摆d的形状;小伞把ttt、倒拄拐棍ttt、t和“七”像;独木桥nnn;l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和b、p;n和u、m;t和f;l和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十九

1、欣赏图片,师谈话: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第七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这一组元的专题是“人与动物”。

(二)、检查预习。

1、谁愿意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出示:抑扬顿挫相依相随。

谁能来解释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

谁来准确的读出这些字?(读字,指名读)写好汉字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课下一定要练习写好这些生字。

4、查读课文。

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这么强,我相信课文的朗读一定没问题,在查读课文之前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读的同学不但要准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三)、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己概括)。

2、师讲授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对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采用课题拓展法,老人关心海鸥,海鸥送别老人。主要内容就是这样简明扼要。

过渡:我们想象一下,在翠湖边,总能看见一位老人和一群海鸥,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种情境呢?(相依相随)。

浏览课文的第15自然段中找到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学生答毕,板书:相依相随。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啊,找得十分准确,十多年来,老人与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当老人去世时,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同样也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意想不到)。

板书:意想不到。

(四)、细读感悟。

海鸥送别老人。

(1)、飞。

出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大事”

具体的说说,海鸥的什么行为让你意想不到?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吗?(板书:飞)。

还有几处飞让你意想不到?

出示:“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扑”字为什么不用“飞”,更能体现出海鸥的伤心,那种急切想留住老人。

过渡:除了飞,还有什么行为?

(2)、叫(板书)。

强调:连声鸣叫大声鸣叫。

你现在就化身为一只小海鸥,你在鸣叫什么?

过渡:这一飞一叫写出了海鸥的焦急与不舍,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师导生读)。

这飞与叫是对海鸥的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3)、立。

出示:“过了一会儿……白翼天使”

海鸥们好像在做什么?(为老人守灵)就像儿女为老父亲守灵一样,海鸥的心情会怎样?(伤心难过)你能读出这种感情来吗?(指名读)。

这是对海鸥的什么描写?(静态)。

过渡:这一动一静的画面让人意想不到,但它更体现了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老人生前与海鸥相依相随)。

老人关心海鸥。

2、默读1--1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老人与海鸥是怎样“相依相随”的?

(1)、喂海鸥。

出示:“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在喂海鸥,(板书:喂)用到哪些动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动作娴熟)。

老人总是娴熟的喂海鸥,海鸥是怎么吃的呢?

(应声而来,扫的干干净净)你体会到了什么?(吃得很快,熟悉)。

这一喂一吃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这说明老人与海鸥配合的(默契)。

我们也来默契的配合一下怎么样?(师生配合读)。

过渡:除了喂海鸥,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相依相随?

(2)、唤海鸥。

与老人起的这些名字相比,谁起的好?(老人起的好,特别)。

这说明什么?(老人对海鸥了解)。

每当老人喂海鸥时就呼唤着海鸥的名字,是怎样呼唤的呢?(亲昵)我们也来亲昵的呼唤一下海鸥吧!

(3)、谈海鸥:

这部分是对老人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从老人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谈海鸥时老人满是喜爱,满是赞美、满是幸福。难怪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相依相随。

3、老人形象。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文中有没有描写老人的形象的地方?

这么节俭的老人为什么还要每天去喂海鸥呢?(对海鸥无私的爱)。

这样的一位老人,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带着你的敬佩之意再来读一读吧。

(五)、整体升华。

过渡:十多年的每一个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老人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而海鸥也把老人当成了他们的父亲,他们就这样相依相随。同学们,课文学到这,相信你们一定被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所感动,那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幕仍历历在目,那我们为何不再去回味一下海鸥送别老人的感人画面呢?谁愿意读读15--17自然段?(指名读)让我们在他的朗读声中细细品味老人与海鸥的深情厚谊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口头造句。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学会用“高兴”口头造句。

教学准备:

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导入新课。

1、读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语。

2、把自己觉得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们。

3、同桌交流检查,说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夸夸自己和同桌。

4、利用苹果图形的生字卡片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三、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朗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谁在干什么。“许多”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达(意在让学生了解老人付出的劳动多)。再读这一句,读出自己的体会。

2、自读第二段,想想人家问了老人哪些问题,老人是怎样回答的。

3、学生同桌交流学习,集体反馈,练习读好人家的问话,读出人们对老人的不解与担心。

学习第三段。

1)齐读老人说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讨论练习一的问题,体会老人为自己的付出而快乐、幸福的心情,体会老人有一颗充满阳光的心。

3)学习用“高兴”进行口头表达。

4)怀着对老人的崇敬心情朗读课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抽读本课的生字。

2、观察要求写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书写,互动评价。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一、帮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二、让学生了解内心独白对塑造形象的作用,提升对人性的认识。

三、提升学生对“对手”和“硬汉”的认识,丰富其现实意义。

正确把握主人公形象及其现实意义;心理描写训练。

引子:齐读第一自然段。

他们在海里走得很顺当,老头儿把手泡在咸咸的海水里,想让脑子清醒,头上有高高的积云,还有很多的卷云,因此老头儿知道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老头儿不断地望着鱼,想弄明白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这是第一条鲨鱼朝它扑来的前一个钟头。

环节一:角色塑造——大马林鱼。

可以通过这个部分具体地帮助大家了解前面发生的故事,知道老人经过艰难的奋战才战胜了大马林鱼。(补充一些与大马林鱼搏斗的细节)。

塑造角色的基础是全知视角(小说的叙述形式,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对象、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的运用。

环节二:角色塑造——老头儿。

通过这个部分的学习,首先,让同学们找出老头儿总共遇到了几次鲨鱼;其次要求能讲清楚与鲨鱼搏斗的历程。老师示范与鲨鱼的第一次搏斗,由同学来模仿概括第二次。通过对情节的描述,发现老人经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挑战,实力对比悬殊,从体力,从工具,从心理等了解老人的艰辛与不易,进一步体察其不屈与坚持。

经历:鲨鱼的考验,老人的应对;结果;心理描写(懊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简要概括如下:(老师概括的第一次与鲨鱼的搏斗历程)。

他们说我是“硬汉”,我也是看了许多大片的,片子里的硬汉不都是那样的吗?他们或是有强健的体魄,或是有高超的技能,抑或是有尖端的装备。

不论是过去的一系列的《第一滴血》系列、《终结者》系列、李小龙电影系列、《警察故事》系列、……或者是仍在紧张拍摄的经典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塑造出一个一个经典丰满的人物原型。

学生运用前面分析出的内容(结合学案),通过老人的梦想、行动和思考,紧扣老人的信念(84天没捕到鱼,继续出发)、智慧、勇气、坚韧不屈等品质来证明他的强者本色。成败已然不是他是否成为硬汉的决定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953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