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详细设计与组织安排,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关于教案编写的一些建议和技巧,可以参考以下范文。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一
1.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快乐。
2.学习节奏类型,随音乐节奏边拍“|×× ×|”边念“恰恰恰”。
图谱、视频、木瓜图片和实物、乐器(碗、勺子、筷子、辈子)
一、视频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要带大家去看一个美丽的国度,你们想看吗?
2.师:在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盛产一种水果,(出示木瓜图片),这是什么水果?每到木瓜成熟的时候,印尼的人们就会跳起《木瓜恰恰恰》的舞蹈来庆祝水果丰收。
二、欣赏《木瓜恰恰恰》
1.播放《木瓜恰恰恰》第一段
提问:
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快乐)
音乐里的水果们也很快乐,想和你们玩《指水果拍手》游戏呢?
2.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1)看图拍手;
(2)跟音乐一起拍;
音乐里唱到樱桃的时候说了什么?(恰恰恰)恰恰恰除了用拍手来表示快乐,还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快乐呢?(跳跳跳、扭扭扭、嘿嘿嘿)
(3)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一做快乐的动作吧。
(4)快乐的事情要和好朋友一起更分享,看:我和陈老师是怎么做的?(幼儿找好朋友,两两一起听音乐做动作。)
三、创编,巩固
水果大丰收,引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谁来了?小熊(跺脚)大象(扭)小兔(跳)公鸡()
四、打击乐
2.幼儿分成两组,互换角色表演。
3.邀请客人老师帮拍节奏。
五、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印度尼西亚,和小动物们一起跳了《木瓜恰恰恰》的舞蹈,真开心。等到下一次活动,老师带你们学一学印尼的人事怎样叫卖水果的,好不好。
《木瓜恰恰恰》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演奏和创编活动。
1、激发演奏兴趣,调动已有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以节奏明快的音乐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以节奏为主线,从形式、内容上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自由探索
初次听到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学生不自觉的就会用不同的声势来表现,给孩子一定的时空,让他们自己探索、创造节奏型。
3、游戏体验
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性质及其变化,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师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
4、指导学生根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
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到此,能力目标就基本完成了。
5、组织学生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基本的配器方案出来后,通过整体演奏、分组演奏、教师指挥、学生指挥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1、感受恰恰舞的动感节奏|x0|,掌握舞蹈《王冠恰恰恰》的基本舞步。2、在舞谱的提示下学跳集体舞,初步学会表演集体舞。活动过程:1、导入:老师带领幼儿踏着x0的节奏走步进场。2、请小朋友听音乐。感知恰恰舞的动感节奏。师:“刚才小朋友听了一曲好听的恰恰舞曲,那我们用小手拍一拍恰恰恰的节奏吧,教师指导幼儿由慢到快拍节奏恰恰恰。引导幼儿用小脚由慢到快踏出节奏恰恰恰。最后引导幼儿伴着音乐练习用小手和小脚打节奏恰恰恰。3、引导幼儿看舞谱学习集体舞小朋友戴的王冠可真漂亮!想不想和王冠一起玩游戏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王冠小人,他也在跳恰恰舞,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出示舞谱1,引导幼儿观看,舞蹈小人双手拿着王冠,一会举起,一会戴上,然后用小手拍一拍。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吧!出示舞谱2,王冠小人的旁边有曲线,谁看懂了请给大家讲一讲,老师带领幼儿扭动身体然后用小手拍出节奏恰恰恰。老师引导幼儿和着节拍把舞谱1,舞谱2连起来做一做,跟着音乐做一做。出示舞谱3,王冠小人在干什么?原来她们在拉圆圈,先拉成一个大圆圈,然后又变成一个小圆圈。接着她们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然后交换位置。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老师带领幼儿重点练习这一段的动作。然后和着音乐练习一到二遍。出示舞谱4王冠小人又在玩王冠了,举起王冠,戴上王冠,用小脚踏一踏恰恰恰的节奏,然后舞蹈小人上下耸一耸肩,再踏一踏恰恰恰节奏。老师待幼儿熟练后,放音乐做一遍。4、小朋友听一遍音乐,然后老师说现在小朋友听着音乐一起来把王冠小人跳的舞看一遍吧。请小朋友和王冠小人一起跳(跟着音乐跳一遍)5、结束: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吗?你得王冠小人也有点累了,请你把它扣在胸前,一起到外面休息休息吧。反思:1、小朋友在游戏中逐步感知恰恰舞的动感节奏,都能用小手和小脚打出节奏,学得很开心。2、借用舞谱使幼儿较快的学会跳集体舞。3、舞谱如果借用投影仪使用效果会更好。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很有兴趣。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三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并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建议。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铃鼓若干)。
一、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热闹的岛国,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恰恰恰”是不是从乐曲的开始到结束都有?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前面一段每句的句末有“恰恰恰”,后面一段没有。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认识重复记号。
2、身体动作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 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面向观众演奏。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四
图谱、磁带、录音机、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
1、律动《采果子》。
师:天气真好,我们去果园摘果子。
2、节奏练习。
师:老师发现果园有一颗神奇的智慧树,智慧树上长着很多中的水果,它要让小朋友看水果拍节奏,拍对了,水果就成熟了,它们就可以摘下来。
3、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都摘了哪些水果?(菠萝、木瓜、樱桃)这些水果都说要跟小朋友玩游戏《指水果拍手》。
师:非常好,其实刚才我们拍的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4、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师:那这次我们听音乐拍手。
5、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并在切分音节奏说恰恰恰。
师:刚才,老师在樱桃的地方说什么呢?(恰恰恰)你们会不会呀?那么我们边拍边说。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说恰恰恰。这次,有难度了要边听边看边拍边说。
6、请幼儿尝试像教师一样操作图谱,其他幼儿拍节奏。
7、按教师指挥分组拍节奏。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拍这个节奏,这次看老师指挥拍,老师指挥哪组就哪组小朋友拍。
8、拿乐器演奏。
师:这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必须用什么来演奏?(乐器),我们有三种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那你们想想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飘带的地方要怎样演奏。
9、交换乐器演奏。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很想有其它的乐器演奏,现在请你们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下乐器。
10、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设计意图:
《木瓜恰恰恰》是领域大班的一首富有浓郁印尼色彩的民歌风格乐曲。在乐曲《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的图谱、拍手教学,孩子容易掌握乐曲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1、学习和运用切分音节奏。
2、积极探索配器方法,在演奏时注意整体的协调,锻炼倾听能力。
3、在集体合奏中体验演奏的乐趣。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小组创编节奏,并尝试用乐器合作表现。
2、体验音乐活动相互合作、表演的乐趣。
准备:
前期经验:会唱歌曲《水果恰恰恰》、有过创编节奏的经验。
操作材料、乐器、黑板、桌子、音乐等。
过程:
一、水果店开张啦——复习歌曲:水果恰恰恰。
1、师:水果店开张了,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为水果店做广告吧。
(复习歌曲水果恰恰恰)。
2、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儿做老板介绍水果,一半幼儿唱恰恰恰)。
3、相互交换再次演唱。
小结:谢谢你们为水果店做了这么好的广告,一定能吸引很多的客人。
二、创编水果恰恰舞——分组交流节奏。
1、师:歌曲中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来跳恰恰舞的?(×)。
(教师将节奏贴在黑板上)。
师:为什么这两个标记下面会有一条线呢?
幼:因为它的节奏比较快,所以加一条线表示比较快。
2、过渡小结:原来今天水果宝宝跳得是恰恰恰的舞蹈节奏,真漂亮啊!其实水果店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恰恰舞,今天就请你们来为水果宝宝设计更多、更特别的恰恰舞。
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分成四组、每组四个朋友,先一起商量好节奏,然后用桌上的操作材料表示出来,可以进行验证哦,确定好之后就拿到黑板上来。
(幼儿相互交流)。
2、交流分享:(请一组的朋友做在一起)。
(1)、第一组节奏请这一组集体上来介绍——全体尝试。
师:我来做老板介绍水果,你们来跳这个恰恰舞哦!(合作尝试第一次,再跟着音乐来一次)。
(2)、第二组节奏请这组的一个代表上来介绍——组员验证——全体尝试。
(3)、第三组节奏请班中任何一个幼儿上来挑战——其他朋友来验证——全体尝试。
(4)随便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集体动脑——全体尝试。
(请1-2个幼儿上来做老板,下面的朋友来尝试跳恰恰舞。)。
(尝试第三次)。
小结:谢谢你们为水果宝宝想了这么多新的恰恰舞,它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三、乐器表现——再次巩固节奏。
(幼儿介绍乐器:响板、串铃、银块、小铃)。
3、师:现在我们要来开个水果演奏会,请你们来做小小演奏家,愿意参加吗?
现在请你们上来选择乐器宝宝。
4、师:我来做指挥,我点到几号节奏,就请一组的朋友用乐器宝宝来跳恰恰舞,其他朋友用好听的歌声老板(做老板的时候,乐器宝宝要休息哦)。那两组先来试试!(先请两组尝试)。
师:其他两组朋友也想不想加入其中(想)现在要增加难度哦,我们四组一起来演奏。(两组联合尝试)两块黑板各两个节奏。
师:再请两组朋友来尝试。(两组联合尝试)。
5、师:你们演奏的真好听,现在让我们把四组联合起来一起演奏,看看哪组演奏的最最棒!(联合演奏)。
小结:我知道你们还想尝试演奏,让我们回到教室去想更多的恰恰舞,演奏更多得音乐吧。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六
1、积极参与活动,探索木瓜生长的过程,发展探索能力。
2、能对木瓜生长过程进行正确的排序。
3、了解长在树上的常见水果。
木瓜生长过程图片,木瓜、苹果、雪梨、枣、橙子等水果和果树的图片。
一、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西瓜是生长在地上的,木瓜也是生长在地上的吗?
二、科学探究。
1、了解木瓜的生长过程。
教师利用课件或者是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木瓜的生长过程。
小结:把木瓜籽种在地里,慢慢地木瓜苗就长出来了,木瓜苗尖尖的,长大后叶子越来越多,成了木瓜树,慢慢地木瓜树开花了,最后长出了许多青青的木瓜,等木瓜变成黄色后,就成熟了,可以吃了。
2、学习儿歌,了解木瓜的果实是结在树上的。
教师提供木瓜的生长过程图片,请幼儿按照木瓜的生长过程进行排序。
教师朗诵儿歌:长啊长,小小树苗往上长,长出了叶子,开出了花,结成一个个木瓜。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看图朗诵儿歌,进一步感知木瓜的果实是结在树上的。
三、开拓视野。
(出示各种水果图片)师:除了木瓜的果实是结在树上的,还有什么水果也是这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发言。
教师小结:除了木瓜,还有很多水果也是长在树上的,例如苹果、雪梨、枣、橘子等。
教师可根据本地生产的水果引导幼儿重点探究。
了解其他生长方式特别的水果,如火龙果、菠萝、香蕉等。
科学区:
1、投放木瓜的生长过程图片,鼓励幼儿按照木瓜的生长过程进行排序。
2、投放水果图片,请幼儿按其生长的地方进行分类。
张贴木瓜生长图片。
帮助幼儿复习幼儿用书儿歌,巩固对木瓜生长过程的认识。
日常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果树,激发幼儿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七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艺术领域活动之一的打击乐《木瓜恰恰恰》随着大班幼儿对乐曲的结构及对曲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幼儿逐步喜欢通过打击乐活动来表现对乐曲的喜爱。乐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我们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再现式三段体a-b-a。a段旋律优美,表现印尼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泼、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体现丰收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舞蹈的场面。整首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活动设计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幼儿初步感受了印尼乐曲的风格,音乐的结构、初步看图谱拍打节奏。因此我从情感态度、能力、认知水平三个方面预定第二课时的目标:
1、进一步感受印尼乐曲的风格,在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幼儿学习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以上目标的提出主要是想通过目标的实现让幼儿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展现的能力,同时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节奏感、结构感等音乐要素的敏感性。
3、教材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活动难点: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4、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
(2)物质准备:画有各种水果及果篮的图谱、磁带、打击乐器、印度风情课件。
(3)场地准备:幼儿座位设计为“品字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达到“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1、激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听着《木瓜恰恰恰》的歌曲跳恰恰舞,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此外教师借助了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印尼风情,给幼儿以直观经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让幼儿边拍水果图谱边念“恰恰恰”时,给游戏注入新的活力,激励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点燃幼儿的创造之花。
3、图谱指挥法:“木瓜恰恰恰”的图谱用不同的水果及果篮表现节奏型及配器的总体布局。幼儿看图谱学习节奏,使幼儿对乐曲的结构、节奏型的理解、认识更透彻。图谱法和指挥法的综合使用,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打击乐器演奏效果,为突破本节课重难点奠定基础。
此外,我将适时地采用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教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是: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看一看、学一学、拍一拍、敲一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两次操作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看图谱拍节奏、设计配器方案。让幼儿通过商量、比较等,使思维活跃起来,创造出更合适的演奏方法,来攻克本节课的难点。
与此同时,我还将通过个人演奏、集体演奏等方式,复习巩固节奏练习。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活动的预设目标,我的整个活动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一)、感受印尼乐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结构。
1、律动入场:《木瓜恰恰恰》。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活动一开始我选择让幼儿听着《木瓜恰恰恰》的歌曲、跳着欢快的恰恰舞进场,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恰恰舞”明快的节奏,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播放课件唤起回忆感知音乐。
这环节我是将印尼风土人情做成课件并将《木瓜恰恰恰》作为背景音乐,让幼儿边听边看边思考,师“这是什么地方”?唤起幼儿对有关印尼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的回忆。接着引导幼儿根据乐曲的变化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的结构,为下一步节奏练习奠定基础。
(二)、在熟悉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分声部徒手练习。
这环节是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在解决难点部分,我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从教具入手制作了水果图谱增强了幼儿对节奏的记忆。
第一遍:让幼儿看图谱按意愿分四组,在教师的指图提示下,分声部徒手练习。
第二遍:个别幼儿指图,听音乐分声部徒手练习。
第三遍: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
看教师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为持乐器合作演奏作铺垫。这时要放慢乐曲的速度。练习时重点要求幼儿互相倾听、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请小朋友来看老师的指挥,指挥到你,你就来做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则要提高有意注意,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三)根据节奏方案、设计配器并演奏。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1、设计配器方案。
此环节我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并让幼儿尝试演奏。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圆舞板、碰铃、铃鼓、三角铁四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敲打。请幼儿根据乐器的音色为乐曲配伴奏,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你觉得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圆舞板)菠萝的地方用什么乐器呢?(碰铃/铃鼓)飘带的果篮要怎样演奏?(把钱鼓摇起来)那我们就一起来合奏吧!”
2、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基本的配器方案出来后,教师通过整体演奏、分组演奏、教师指挥、幼儿指挥等形式,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我将综合运用指挥法、练习法,通过以上多种演奏方式,复习巩固难点。)。
在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到此,认知目标也就基本完成了。
(四)活动自然结束。
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乐曲,让幼儿在轻松欢快中走出活动室。
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中,幼儿进一步感受到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了音乐的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在合作的过程学会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体验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有效促进了师幼互动!
总而言之,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能注意到问题的难易。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分析与做法,不足之处还望领导、老师们多多给予指正。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八
《木瓜恰恰恰》是领域大班的一首富有浓郁印尼色彩的民歌风格乐曲。在乐曲《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的图谱、拍手教学,孩子容易掌握乐曲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1、学习和运用切分音节奏。
2、积极探索配器方法,在演奏时注意整体的协调,锻炼倾听能力。
3、在集体合奏中体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图谱、磁带、录音机、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
1、律动《采果子》。
师:天气真好,我们去果园摘果子。
2、节奏练习。
师:老师发现果园有一颗神奇的智慧树,智慧树上长着很多中的水果,它要让小朋友看水果拍节奏,拍对了,水果就成熟了,它们就可以摘下来。
3、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都摘了哪些水果?(菠萝、木瓜、樱桃)这些水果都说要跟小朋友玩游戏《指水果拍手》。
师:非常好,其实刚才我们拍的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4、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师:那这次我们听音乐拍手。
5、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并在切分音节奏说恰恰恰。
师:刚才,老师在樱桃的地方说什么呢?(恰恰恰)你们会不会呀?那么我们边拍边说。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说恰恰恰。这次,有难度了要边听边看边拍边说。
6、请幼儿尝试像教师一样操作图谱,其他幼儿拍节奏。
7、按教师指挥分组拍节奏。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拍这个节奏,这次看老师指挥拍,老师指挥哪组就哪组小朋友拍。
8、拿乐器演奏。
师:这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必须用什么来演奏?(乐器),我们有三种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那你们想想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飘带的地方要怎样演奏。
9、交换乐器演奏。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很想有其它的乐器演奏,现在请你们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下乐器。
10、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反思:“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九
四(6)班的学生课堂上专注性较高,女生能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感知音乐,男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下面我从教学设计的三大环节上来进行反思。
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模仿小商贩吆喝,引导学生感知叫卖调,从而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精心预设的,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无法预料到实际操作时会遇到怎样的状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成的东西。其实,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是很宝贵的,若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便可以在一次次“意料之外”的生成中发现问题、捕捉闪光点。
由于学生们都是零零后,已经很少能够听到“磨剪子嘞,戕菜刀”这样的吆喝,课前我也作好了学生不熟悉的准备,准备讲解一下叫卖歌一带而过,直接切入课题,让学生听一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叫卖的是什么内容?我发现在这一环节上学生的反应有些恍惚,似乎没有完全能够理解叫卖歌。以至于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让学生欣赏《卖汤圆》和《新货郎》两种不同风格的叫卖歌,似乎有些走马观花了,学生没有得到关于叫卖歌更深的体会。
其实只要将个中环节的顺序进行简单的调换,能起到借力打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出示歌曲的难点乐句,用这样的导语:你们来听一听,老师现在在叫卖什么?然后出示歌曲中连续切分节奏的乐句:有番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还有苹果,嗨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来就卖完了。学生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按节奏吆喝,引导学生关注歌曲连续的切分节奏,有一点非常重要,切分节奏有节拍重音和节奏重音,因此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规范明了,这一点我今天的课上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是由于我自身对于切分节奏没有分析得透彻的缘故。由此可见,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十分关键。这样一来,不仅难点得到了解决,过程衔接得也自然、不露痕迹,环节的小小改变,正应了那一句“倒是无痕却有痕”。
其次,在歌曲新授环节,我设计多遍聆听的环节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歌曲,每一遍我都设计了紧扣音乐的问题或者活动,如紧扣歌曲恰恰恰的节奏型,通过肢体律动充分体验该节奏的韵律,也在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歌曲更加熟悉了。跟琴学唱的过程中,我将歌曲分为两部分,以师生接龙的方式引领学生分别掌握两个部分的旋律。总的看来,如若在整体布局上加以调整和改进,便不会显得教师一直处于不断教授新知识点的状态,课堂效果会更加好。
本堂课我犯了一个完全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教师由于粗心大意将第五乐句中“还有苹果”的旋律唱错,并自始至终未曾发现。评课时黄老师予以指出,我蓦然发现自己虽然对歌曲非常熟悉,也能朗朗上口地演唱,但是从未发现书本上的旋律和我一直唱着的旋律是有出入的,还是由于此前备课时没有细心观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会更加严谨。
此外,由于《木瓜恰恰恰》的第二部分音区较高,学生演唱的时候略有吃力之感,我虽多遍示范,让学生感受演唱高音的方法,但效果甚微,声音并没有大的起色。其实,对于学生声音的练习应当贯彻在平时的课堂中,并且,尽可能地多用些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向远处眺望,眉眼打开,状态打开,气息下沉……示范固然重要,但是将老师所学内化给学生这一过程更为重要。
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条路上,我们应当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不断学习、虚心求教,勤反思,多总结,为了走好这条路,更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一片美丽无比的音乐天空。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以叫卖为题材的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歌曲节奏轻快,旋律活泼,形象的塑造了印尼农民在售卖自产水果的忙碌场景。歌曲中的“恰恰恰”生动的表现了印尼劳动人。
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本次活动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感知和掌握xxx的音乐节奏,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这首歌非常适合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对欢快旋律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欣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一)感知xxx的节奏特点。
(二)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能创编xxx节奏的动作。
(三)愿意快乐的跟随音乐参与活动。
活动重点:感知xxx的节奏特点。
活动难点: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能创编xxx节奏的动作。
水果图片(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橘子)各一张,放置于黑板用布遮挡;图谱一张;水果贴纸若干;音乐《木瓜恰恰恰》。
(一)情景导入:老师扮演水果摊老板出场。
师:“小朋友们上午好,我是一位老板,您们看得出来我是卖什么的吗?”(播放音乐,帮助幼儿猜想)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是一位水果摊的老板,你们听到了我在卖那些水果?”幼儿自由回答。(出示黑板上的水果图片)。
设计意图:
老师通过情景扮演,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尽快将幼儿带入情景之中。而神秘的黑板,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二)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1、幼儿竞争小老板职位。
师:“想来当小老板,我得有个条件:老板要能解决我出的难题。谁还记得歌曲里面出现最多的声音是什么吗?”(播放完整音乐,幼儿和老师练习动作,在听到恰恰时用拍手打节奏)。
2、说出每句尾的相同点,随音乐练习动作,感受音乐的韵律及节奏。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为目标一服务,为了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发现xxx节奏的特点,感受音乐欢快的韵律。
(三)幼儿感知xxx的节奏特点。
1、倾听、说出xxx的节奏特点。
师:“我拍了几次手,每次拍手有什么不同?”
2、观察图谱,幼儿分析,掌握节奏。
总结:原来恰恰恰的节奏特点是:前两次拍手快(快到两次拍手挨着一起),第三次拍手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播放完整音乐)。
通过观察图谱,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理解xxx的节奏特点,并能依照图谱拍出正确的节奏,为创编动作做准备。
(四)幼儿创编身体动作,表现出xxx的节奏。
师:“如果让你们来当小老板,还会用哪些不同的动作表示恰恰恰?”(邀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带领大家一起随音乐表演,循环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竞选筛选出单独表演者从而使游戏循环,正是这种竞争性质使得幼儿发挥创造力去创编动作,使得游戏变得刺激和激烈。
(五)集体游戏:小老板爱切水果。
游戏规则:老师邀请一个小老板,在其双臂和双腿上分别贴上木瓜、芒果、香蕉、橘子的大贴纸,当小老板听到恰恰恰节奏时用手比做刀,切四个水果中的一个,与被切水果贴纸相同的幼儿则蹲下躲起来,贴有其他水果贴纸的幼儿将继续儿继续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集体游戏是对上一环节“创编动作”的一个提升,本环节是在选择出单独表演者以后,增加游戏规则,让其他幼儿进行水果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出现的变数全由单独表演者决定,老师将主导权交给幼儿。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却同样具有挑战性,会再次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6、活动结束:
师:“感谢小老板帮助我把水果都卖出去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去果园摘一些水果回来卖吧。”
设计意图:
水果摊老板的角色贯穿始终,体现活动的完整性。
(一)本次活动是一次以欣赏切入的情景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认知“恰恰恰”的弱起环节的节奏特点,并自己创编动作完成音乐游戏。
(二)活动亮点在于利用幼儿熟知的切水果游戏与音乐相结合,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结束环节,与幼儿去果园摘水果是对下一次课的延伸,幼儿可利用搬运水果环节创编新游戏,进而体验音乐中体现的情感。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一
1.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快乐。
2.学会xxx节奏类型,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
3.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探索生活用品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图谱、视频、木瓜图片和实物、乐器(碗、勺子、筷子、辈子)。
一、视频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要带大家去看一个美丽的国度,你们想看吗?
2.师:在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盛产一种水果,(出示木瓜图片),这是什么水果?每到木瓜成熟的时候,印尼的人们就会跳起《木瓜恰恰恰》的舞蹈来庆祝水果丰收。
提问:
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快乐)。
音乐里的水果们也很快乐,想和你们玩《指水果拍手》游戏呢?
2.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1)看图拍手;。
(2)跟音乐一起拍;。
音乐里唱到樱桃的时候说了什么?(恰恰恰)恰恰恰除了用拍手来表示快乐,还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快乐呢?(跳跳跳、扭扭扭、嘿嘿嘿)。
(3)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一做快乐的动作吧。
(4)快乐的事情要和好朋友一起更分享,看:我和陈老师是怎么做的'?(幼儿找好朋友,两两一起听音乐做动作。)。
三、创编,巩固。
水果大丰收,引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谁来了?小熊(跺脚)大象(扭)小兔(跳)公鸡(叫)。
四、打击乐。
2.幼儿分成两组,互换角色表演。
3.邀请客人老师帮拍节奏。
五、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印度尼西亚,和小动物们一起跳了《木瓜恰恰恰》的舞蹈,真开心。等到下一次活动,老师带你们学一学印尼的人事怎样叫卖水果的,好不好。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二
《木瓜恰恰恰》是领域大班的一首富有浓郁印尼色彩的民歌风格乐曲。在乐曲《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的图谱、拍手教学,孩子容易掌握乐曲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1、学习和运用切分音节奏。
2、积极探索配器方法,在演奏时注意整体的协调,锻炼倾听能力。
3、在集体合奏中体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图谱、磁带、录音机、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
1、律动《采果子》。
师:天气真好,我们去果园摘果子。
2、节奏练习。
师:老师发现果园有一颗神奇的智慧树,智慧树上长着很多中的水果,它要让小朋友看水果拍节奏,拍对了,水果就成熟了,它们就可以摘下来。
3、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都摘了哪些水果?(菠萝、木瓜、樱桃)这些水果都说要跟小朋友玩游戏《指水果拍手》。
师:非常好,其实刚才我们拍的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4、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师:那这次我们听音乐拍手。
5、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并在切分音节奏说恰恰恰。
师:刚才,老师在樱桃的地方说什么呢?(恰恰恰)你们会不会呀?那么我们边拍边说。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说恰恰恰。这次,有难度了要边听边看边拍边说。
6、请幼儿尝试像教师一样操作图谱,其他幼儿拍节奏。
7、按教师指挥分组拍节奏。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拍这个节奏,这次看老师指挥拍,老师指挥哪组就哪组小朋友拍。
8、拿乐器演奏。
师:这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必须用什么来演奏?(乐器),我们有三种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那你们想想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飘带的地方要怎样演奏。
9、交换乐器演奏。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很想有其它的乐器演奏,现在请你们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下乐器。
10、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反思:“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3篇《《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木瓜恰恰恰》教学反思此次区局来校调研,我所上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木瓜恰恰恰》,任教班级为四(6)班。
四(6)班的学生课堂上专注性较高,女生能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感知音乐,男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下面我从教学设计的三大环节上来进行反思。
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模仿小商贩吆喝,引导学生感知叫卖调,从而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精心预设的,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无法预料到实际操作时会遇到怎样的状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成的东西。其实,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是很宝贵的,若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便可以在一次次“意料之外”的生成中发现问题、捕捉闪光点。
由于学生们都是零零后,已经很少能够听到“磨剪子嘞,戕菜刀”这样的吆喝,课前我也作好了学生不熟悉的准备,准备讲解一下叫卖歌一带而过,直接切入课题,让学生听一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叫卖的是什么内容?我发现在这一环节上学生的反应有些恍惚,似乎没有完全能够理解叫卖歌。以至于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让学生欣赏《卖汤圆》和《新货郎》两种不同风格的叫卖歌,似乎有些走马观花了,学生没有得到关于叫卖歌更深的体会。
其实只要将个中环节的顺序进行简单的调换,能起到借力打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出示歌曲的难点乐句,用这样的导语:你们来听一听,老师现在在叫卖什么?然后出示歌曲中连续切分节奏的乐句:有番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还有苹果,嗨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来就卖完了。学生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按节奏吆喝,引导学生关注歌曲连续的切分节奏,有一点非常重要,切分节奏有节拍重音和节奏重音,因此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规范明了,这一点我今天的课上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是由于我自身对于切分节奏没有分析得透彻的缘故。由此可见,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十分关键。这样一来,不仅难点得到了解决,过程衔接得也自然、不露痕迹,环节的小小改变,正应了那一句“倒是无痕却有痕”。
其次,在歌曲新授环节,我设计多遍聆听的环节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歌曲,每一遍我都设计了紧扣音乐的问题或者活动,如紧扣歌曲恰恰恰的节奏型,通过肢体律动充分体验该节奏的韵律,也在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歌曲更加熟悉了。跟琴学唱的过程中,我将歌曲分为两部分,以师生接龙的方式引领学生分别掌握两个部分的旋律。总的看来,如若在整体布局上加以调整和改进,便不会显得教师一直处于不断教授新知识点的状态,课堂效果会更加好。
本堂课我犯了一个完全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教师由于粗心大意将第五乐句中“还有苹果”的旋律唱错,并自始至终未曾发现。评课时黄老师予以指出,我蓦然发现自己虽然对歌曲非常熟悉,也能朗朗上口地演唱,但是从未发现书本上的旋律和我一直唱着的旋律是有出入的,还是由于此前备课时没有细心观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会更加严谨。
此外,由于《木瓜恰恰恰》的第二部分音区较高,学生演唱的时候略有吃力之感,我虽多遍示范,让学生感受演唱高音的方法,但效果甚微,声音并没有大的起色。其实,对于学生声音的练习应当贯彻在平时的课堂中,并且,尽可能地多用些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向远处眺望,眉眼打开,状态打开,气息下沉……示范固然重要,但是将老师所学内化给学生这一过程更为重要。
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条路上,我们应当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不断学习、虚心求教,勤反思,多总结,为了走好这条路,更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一片美丽无比的音乐天空。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四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木瓜恰恰恰》教学反思此次区局来校调研,我所上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木瓜恰恰恰》,任教班级为四(6)班。
四(6)班的学生课堂上专注性较高,女生能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感知音乐,男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下面我从教学设计的三大环节上来进行反思。
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模仿小商贩吆喝,引导学生感知叫卖调,从而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精心预设的,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无法预料到实际操作时会遇到怎样的状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成的东西。其实,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是很宝贵的,若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便可以在一次次“意料之外”的生成中发现问题、捕捉闪光点。
由于学生们都是零零后,已经很少能够听到“磨剪子嘞,戕菜刀”这样的吆喝,课前我也作好了学生不熟悉的准备,准备讲解一下叫卖歌一带而过,直接切入课题,让学生听一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叫卖的是什么内容?我发现在这一环节上学生的反应有些恍惚,似乎没有完全能够理解叫卖歌。以至于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让学生欣赏《卖汤圆》和《新货郎》两种不同风格的叫卖歌,似乎有些走马观花了,学生没有得到关于叫卖歌更深的体会。
其实只要将个中环节的顺序进行简单的调换,能起到借力打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出示歌曲的难点乐句,用这样的导语:你们来听一听,老师现在在叫卖什么?然后出示歌曲中连续切分节奏的乐句:有番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还有苹果,嗨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来就卖完了。学生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按节奏吆喝,引导学生关注歌曲连续的切分节奏,有一点非常重要,切分节奏有节拍重音和节奏重音,因此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规范明了,这一点我今天的课上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是由于我自身对于切分节奏没有分析得透彻的缘故。由此可见,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十分关键。这样一来,不仅难点得到了解决,过程衔接得也自然、不露痕迹,环节的小小改变,正应了那一句“倒是无痕却有痕”。
其次,在歌曲新授环节,我设计多遍聆听的环节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歌曲,每一遍我都设计了紧扣音乐的问题或者活动,如紧扣歌曲恰恰恰的节奏型,通过肢体律动充分体验该节奏的韵律,也在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歌曲更加熟悉了。跟琴学唱的过程中,我将歌曲分为两部分,以师生接龙的方式引领学生分别掌握两个部分的旋律。总的看来,如若在整体布局上加以调整和改进,便不会显得教师一直处于不断教授新知识点的状态,课堂效果会更加好。
本堂课我犯了一个完全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教师由于粗心大意将第五乐句中“还有苹果”的旋律唱错,并自始至终未曾发现。评课时黄老师予以指出,我蓦然发现自己虽然对歌曲非常熟悉,也能朗朗上口地演唱,但是从未发现书本上的旋律和我一直唱着的旋律是有出入的,还是由于此前备课时没有细心观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会更加严谨。
此外,由于《木瓜恰恰恰》的第二部分音区较高,学生演唱的时候略有吃力之感,我虽多遍示范,让学生感受演唱高音的方法,但效果甚微,声音并没有大的起色。其实,对于学生声音的练习应当贯彻在平时的课堂中,并且,尽可能地多用些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向远处眺望,眉眼打开,状态打开,气息下沉……示范固然重要,但是将老师所学内化给学生这一过程更为重要。
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条路上,我们应当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不断学习、虚心求教,勤反思,多总结,为了走好这条路,更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一片美丽无比的音乐天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五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并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建议。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铃鼓若干)。
(一)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热闹的岛国,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有两段,前面一段每句的句末有“恰恰恰”,后面一段没有。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认识重复记号。
2、身体动作练习。(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面向观众演奏。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六
《木瓜恰恰恰》是领域大班的一首富有浓郁印尼色彩的民歌风格乐曲。在乐曲《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的图谱、拍手教学,孩子容易掌握乐曲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和运用切分音节奏。
2、积极探索配器方法,在演奏时注意整体的协调,锻炼倾听能力。
3、在集体合奏中体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磁带、录音机、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
【活动过程】。
1、律动《采果子》。
师:天气真好,我们去果园摘果子。
2、节奏练习。
师:老师发现果园有一颗神奇的智慧树,智慧树上长着很多中的水果,它要让小朋友看水果拍节奏,拍对了,水果就成熟了,它们就可以摘下来。
3、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都摘了哪些水果?(菠萝、木瓜、樱桃)这些水果都说要跟小朋友玩游戏《指水果拍手》。
师:非常好,其实刚才我们拍的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4、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师:那这次我们听音乐拍手。
5、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并在切分音节奏说恰恰恰。
师:刚才,老师在樱桃的地方说什么呢?(恰恰恰)你们会不会呀?那么我们边拍边说。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说恰恰恰。这次,有难度了要边听边看边拍边说。
6、请幼儿尝试像教师一样操作图谱,其他幼儿拍节奏。
7、按教师指挥分组拍节奏。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拍这个节奏,这次看老师指挥拍,老师指挥哪组就哪组小朋友拍。
8、拿乐器演奏。
师:这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必须用什么来演奏?(乐器),我们有三种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那你们想想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飘带的地方要怎样演奏。
9、交换乐器演奏。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很想有其它的乐器演奏,现在请你们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下乐器。
10、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活动反思】。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并能为基本节奏型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
2p引导幼儿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
3、培养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在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并能为基本节奏型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
活动难点:
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
活动准备:
音乐《木瓜恰恰恰》,带有各种水果的图谱,ppt课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p导入。
请幼儿观看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的图片,为引出课题做铺垫。
二p展开部分。
1..初步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结构。
(1)听了刚才的音乐你的心情怎么样?(2)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2.结合图谱,感受音乐的节奏型。
(1)你刚才是怎么拍的'节奏?(2)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拍出节奏。
3.为基本节奏型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
除了拍手,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动作来表示?
4.根据图谱提示,跟随音乐进行动作演奏。
(1)幼儿分组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中的节奏型(2)随音乐进行动作演奏。
5.指导幼儿根据预定的节奏方案设计配器方案。
(1)教师简单的介绍乐器的使用方法(2)菠萝可用那种乐器演奏?怎么演奏?
(3)在音乐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乐器。
6.交换乐器演奏。
(1)请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2)分声部演奏(3)教师指挥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
教师指挥,全体幼儿起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八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并能为基本节奏型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
2﹑引导幼儿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xxx,边念“恰恰恰”。
3、培养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在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并能为基本节奏型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
三、活动难点:
随音乐节奏边拍xxx边念“恰恰恰”。
四、活动准备:
音乐《木瓜恰恰恰》,带有各种水果的图谱,ppt课件,打击乐器。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看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的图片,为引出课题做铺垫。
(二)展开部分。
1..初步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结构。
(1)听了刚才的音乐你的心情怎么样?
(2)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2.结合图谱,感受音乐的节奏型。
(1)你刚才是怎么拍的节奏?
(2)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拍出节奏。
3.为基本节奏型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
除了拍手,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动作来表示?
4.根据图谱提示,跟随音乐进行动作演奏。
(1)幼儿分组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中的节奏型。
(2)随音乐进行动作演奏。
5.指导幼儿根据预定的节奏方案设计配器方案。
(1)教师简单的介绍乐器的使用方法。
(2)菠萝可用那种乐器演奏?怎么演奏?
(3)在音乐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乐器。
6.交换乐器演奏。
(1)请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
(2)分声部演奏。
(3)教师指挥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
教师指挥,全体幼儿起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十九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我们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再现式三段体a-b-a。
设计意图。
随着大班幼儿对乐曲的结构及对曲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幼儿逐步喜欢通过打击乐活动来表现对乐曲的喜爱。乐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我们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再现式三段体a-b-a。a段旋律优美,表现印尼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泼、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体现丰收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舞蹈的场面。整首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2.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演奏中,注意互相配合,与集体形成默契。
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小图片:木瓜。圆舞板、铃鼓、小铃。小图谱、大图谱。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2.排好打击乐位置。位置下人手一件铃鼓、碰铃、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
重点说说有哪些好吃的水果。
二、幼儿看图谱,说出图谱上的物体名称。
重点了解“木瓜”。
三、幼儿随教师指图拍手。
1、幼儿随教师指图慢速的拍出节奏。
2、教师指得快就拍得快,教师指得慢就拍得慢。
四、幼儿倾听录音,熟悉乐曲结构,并将音乐与图谱相匹配。
1、倾听录音时,教师可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匹配、感受。
2、幼儿根据音乐随教师指图拍节奏。
要求幼儿能够整齐的作出反应,注意休止符的地方。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出前四句音乐每一句末的“×××”节奏,并随乐练习念、拍“恰恰恰”。
四、幼儿分声部练习。
1、在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旋律声中,根据教师面对不同小组的动作,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用相应节奏动作表示。
2、在录音伴奏下,幼儿根据教师指挥迅速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五、指导幼儿根据预定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
1、“菠萝”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木瓜”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2、“带飘带的果蓝”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3、“樱桃”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六、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1、在录音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2、个别幼儿上来指挥,集体练习打击乐器演奏。
3、个别幼儿即兴指挥,集体演奏。
4、全体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七、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乐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两段体ab,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a段旋律优美,表现印尼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泼、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体现丰收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舞蹈的场面。整首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老师的语言提示、身体动作的暗示和伴有乐器正确敲打的指挥手势等的正确引导,使得活动气氛轻松愉快,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就能够完成。从中培养了幼儿的进取精神,对今后打击乐活动的继续开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节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本班的幼儿基本能够看图谱,根据我的指挥进行演奏。但是我觉得,如果能让幼儿来担当指挥的角色会更棒,这也将是我在以后的打击乐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二十
一、本节课我通过带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聆听、感受、体验、参与、表演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歌曲,并能有表情的演唱。这堂课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多种途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实现教学目标的。
二、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歌曲是听会的,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次聆听的方式,如听歌曲的情绪、歌曲的内容及随着衬词拍节奏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是在数次听辨中不知不觉学会的,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对比聆听也是本课的重要方法,音乐具有对比性,如聆听《卖报歌》《卖汤圆》《新货郎》等等。
三、体验式的学习是本课的中心,体验式的学习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体验是在音乐实践中的体验,音乐实践活动是体验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审美体验的实践的机会。如随音乐舞蹈,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
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水果图片、风光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重难点在趣味化的活动中解决了,双基在审美体验中得到了渗透,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课堂中的提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求异思维的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二十一
1、学会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巩固反复跳跃记号并总结出歌曲的“aba”三段体结构。
3、学习用沙锤和恰恰舞进行声势律动和舞蹈律动。
教学重点。
学习用沙锤和恰恰舞进行声势律动和舞蹈律动。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第二乐段的切分音。
教学内容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印尼水果商贩叫卖的情景。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并运用“恰恰恰”的声势衬词与生活化的歌词演唱,显得富有生活情趣,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卖瓜人的喜悦心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三段体。第一乐段由弱起小节开始,4个乐句的节奏相同;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高潮;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歌曲结构为“aba”。
教学策略。
运用情境导入、节奏模仿等方式培养聆听、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听辨、感受等方法,结合律动表演,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沙锤。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用印尼语问好。
2、引导学生在亚洲地图中找到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
3、印尼是一个水果王国,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在繁华集市里,商贩们唱着歌在推销商品。
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是一首印尼歌曲,以叫卖为题材。
多媒体。
师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展开阶段。
歌曲学唱:
(一)学做声势律动。
1、播放《木瓜恰恰恰》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问: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
2、介绍衬词“恰恰恰”,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并用沙锤在“恰恰恰”处做声势律动。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在“恰恰恰”处做声势律动,并念出来。
(二)学唱第一部分。
1、跟着钢琴轻声跟唱。
2、巩固反复跳跃记号。
(三)学唱第二部分。
唱准切分音的音准。
(四)总结歌曲结构。
1、问:第三段和哪一段相同?
总结出歌曲结构为aba。
2、师生接龙唱、完整演唱歌曲。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二十二
1、幼儿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的结构。
2、幼儿能根据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体会师幼合作、同伴合作的快乐。
1、画有各种水果的图谱、磁带。
2、木瓜实物。
3、铃鼓、碰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若干。
(一)提供木瓜实物,使幼儿初步认识这种水果。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木瓜,我是一种来自印尼的水果,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印尼乐曲,名字就叫做《木瓜恰恰恰》,请你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幼儿欣赏音乐一遍。
提问:乐曲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国家的曲子?
(三)结合图谱,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教师随音乐帮助幼儿熟悉图谱。
2、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中的水果,并进行拍奏。
(1)教师示范。
提问: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菠萝、樱桃、木瓜分别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的?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
(四)提供乐器,与幼儿讨论乐器与动作的匹配。
1、出示铃鼓、碰铃、圆舞板。
(1)听听哪种乐器的声音最高?
(2)拍头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3)拍肩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4)拍腿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5)拍手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五)幼儿随音乐进行乐器演奏。
1、幼儿随音乐集体演奏。
2、幼儿尝试边演奏边在前四句画有“樱桃”的地方同时念出“恰恰恰”。
3、幼儿当指挥,集体演奏。
(六)结束活动。
“你们表演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到教室去品尝木瓜的美妙滋味吧!”
木瓜恰恰恰音乐教案篇二十三
周三上午我们聆听了由诸佳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歌唱课《木瓜恰恰恰》,作为新教师的她们在教学中就运用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这两节课作简单的评议:
诸老师的《木瓜恰恰恰》一课,教学层次上,从初步感受、学生模唱、跟音乐演唱等几个环节展开了扎实、有效的'教学。
音乐课开始之际教师播放《木瓜恰恰恰》音乐片断,带领孩子们走进印尼国家,感受那里的人文气息,初步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而后在“恰恰恰”处用击掌伴奏,加上串铃双向筒等乐器伴奏。二次聆听时,教师在歌曲“恰恰恰”处加上扭胯动作,用舞蹈的方式感受恰恰音乐的特点。在本环节中,诸老师除了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情绪、特点外,还让学生在“配乐”中无形的感知了音乐节奏,方法巧妙。
在突破难点时,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让学生用“玩溜溜球”的动作模唱节奏,体会切分音,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难点,为学生轻松学习歌曲铺平了道路。之后,老师又弹琴,让学生试唱歌曲,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38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