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热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7:33:16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热门14篇)
时间:2023-11-26 17:33:16     小编:BW笔侠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份详细指导教学的书面记录。编写教案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一

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数学,更主要的是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的道理,构建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研究,“发现”或“再创造”出数学知识。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知识是看中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数学知识,又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运用二次函数知识的方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内容。因此,搞好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研究最简单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画法,从而总结出它的性质。这既是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又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具有较高的数学教育价值。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的学习也很重要。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图像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级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基础,但他们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根据图像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的性质。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函数图像,总结性质,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导学、小组讨论与反馈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

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较差学生提供得到帮助的机会,通过反馈练习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分析和矫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采用分层教学与学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层提问,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通过学案的设计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情况,反思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点:

1、上课一开始,我就注重对所学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平面内如何确定点的坐标、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和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的复习。使学生在画二次函数图像时描点找得很快、很准确。在讲解抛物线的概念时,出示了同学们很感兴趣的姚明投篮的照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得出a不同对抛物线图像和性质的影响,在学生画完三个图像后,教师采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发现、归纳、反思等数学活动,得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和性质,在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绘制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发现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如在画出图像后,提问学生“我们可以从图中观察到什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观察、综合分析的能力,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合作,肯于负责任的良好个性品质。

3、教师适时地总结、深化,提高认识水平。教师在不断地总结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这几个基本函数的学习上一节课经历了从实例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本节课由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反省思维的能力。

4、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作用”,其中“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起了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不足:对y=-x2的读法,教师读的不规范,没有注意小的细节。在总结二。

次函数性质时,对于开口宽度,我在备课时用a的绝对值来表示的,a为负数时与a为正数时正好相反,一个学生说对了,但不是老师要的答案,我当时没有多想,就说他说的不对。忽略了不同的说法。另外老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的时间还不够,因此本节课中教师有包办现象。

五、得到的启示:

反思这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再到课后作业效果和检测,我得到如下启示:

1、对教材的处理要灵活,要考虑到前后知识的联系。

2、学生是变化的,要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情况。

3、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其他老师学习。

4、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5、加强个别辅导。指导学生。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二

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二次函数占据极其关键且重要的地位,二次函数不仅是中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也是线性数学知识的基础。那老师应该怎么教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教学方法。

一、重视每一堂复习课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四、要多了解学生。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三

分组复习旧知。

探索:从二次函数y=x2+4x+3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可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如何画图。

(2)顶点、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3)所形成的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面积。

(4)对称轴。

从上面的问题导入今天的课题二次函数中的图象与性质。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2、用三种方式表示变量间二次函数关系,从不同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3、通过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学习重点:

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函数性质进行研究。

学习难点:

能够分析和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解决用二次函数所表示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即表格、表达式、图象法,我们都不陌生,比如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这样写着:一种豆子的售价与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x(千克)00。511。522。53。

y(元)0123456。

二、探究活动。

(一)合作探究:

交流完成:

(1)一边长为xcm,则另一边长为cm,所以面积为:用函数表达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表示:

123456789。

10—。

(3)画出图象。

(二)议一议。

(1)在上述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请你描述一下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点拨: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请大家互相交流。

(1)因为x是边长,所以x应取数,即x0,又另一边长(10—x)也应大于,即10—x0,所以x10,这两个条件应该同时满足,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

(2)当x取何值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就是求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所以要把二次函数y=—x2+10x化成顶点式。当x=—时,函数y有最大值y最大=。当x=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5cm2。

可以通过观察图象得知。也可以代入顶点坐标公式中求得。。

(三)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完成p62,p63的函数表达式,表格,图象问题。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y=________。

(2)用表格表示:

(3)用图象表示: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自我测试。

1、把长1。6米的铁丝围成长方形abcd,设宽为x(m),面积为y(m2)。则当最大时,所取的值是()。

a0。5b0。4c0。3d0。6。

2、两个数的和为6,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可能达到多少?利用图象描述乘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五

根据我们学校人人皆知的船模特色项目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让班级中的上科院小院士来简要介绍学校船模组的情况以及在绘制船模图纸时也常用到抛物线的知识的情况,再出题:船身的龙骨是近似抛物线型,船身的最大长度为48cm,且高度为12cm。求此船龙骨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解题中的作用。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六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七

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觉得作图象是上一节课的重点,这一节主要是学生观察、分析图象,从而不让学生画图象或者只是简单的画一两个。这种做法看上去好像更加突出了重点、难点,却没有给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过程,造成学生对于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知识迁移相对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二次函数的能力。

在归纳二次函数性质的时候,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因为学生自己的发现远远比老师直接讲解要深刻得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这样也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在让学生归纳二次函数性质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归纳得比较片面或者没有找出关键点,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而且要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把大家的观点集中考虑,这样非常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八

1、教材所处的地位:

2、教学目的要求: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

(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由回顾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引入函数大家庭中还会认识那一种函数呢?再由例子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轨迹如何?何时达到最高点?引入二次函数。

2、自我尝试、合作探究—探求新知。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运用函数知识表述变量间关系,即自我探讨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间互动,集群体力量,共破难关,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通过观察,归纳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获取新知。

3、小试身手—循序渐进。

本组题目是对新学的直接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辨认二次函数,准确指出a、b、c,并应用其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能应用二次函数准确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变量间关系。本组题目的解决以学生快速解答为主,重点对第2题分析解决方法。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处理解决,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4、课堂回眸—归纳提高。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5、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共有6个题目,由学生独自处理第1、2、3、4、5小题,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第6小题可由学生或独自或同组交流均可。教师多以巡视为主,注意掌握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6、作业布置。

作业我选择“同步作业”里的题目,其中基础训练为必做题,全员均做;综合应用为选做题,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力提升用。

通过引入实例,丰富学生认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进而摆脱其原型,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种“数学化”的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九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三个列函数关系式的实际问题,接着在学生探究这三个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探讨对二次函数的判断,最后针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能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巩固应用。本节课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新知的巩固应用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不同题型的问题,很好巩固应用了本节的新知,课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对于每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凭经验设计。在每节课的课前,一定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中,同时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情况注意灵活处理课堂生成。课堂上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提前预设好教学时间,在每节课上,既要放的开,同时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收回,以保证每节教学基本任务完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十

(函数y=-4(x-2)2+1图象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坐标是(2,1)。

2.函数y=-4(x-2)2+1图象与函数y=-4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4(x-2)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4x2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3.函数y=-4(x-2)2+1具有哪些性质?

(当x2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1)。

5.你能画出函数y=-x2+x-的图象,并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吗?

二、解决问题。

由以上第4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已经知道函数y=-x2+x-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采用描点法作图的方法作出函数y=-x2+x-的图象,进而观察得到这个函数的性质。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x…-2-101234…。

y…-6-4-2-2-2-4-6…。

(2)描点:用表格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函数y=-x2+x-的图象,如图所示。

说明:(1)列表时,应根据对称轴是x=1,以1为中心,对称地选取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函数值。相应的函数值是相等的。

(2)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的长度单位可以任意定,且允许x轴、y轴选取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长度单位,使画出的图象美观。

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发表意见,互相补充,得到这个函数韵性质;。

当x=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

三、做一做。

教学要点。

(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2)叫一位或两位同学板演,学生自纠,教师点评。

教学要点。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y=ax2+bx+c。

=a(x2+x)+c。

=a[x2+x+2-()2]+c。

=a[x2+x+()2]+c-。

=a(x+)2+。

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x=-b/2a,顶点坐标是(-,)。

四、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第1、2、3题。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何体会?

六、作业。

1.同步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填空:

(1)抛物线y=x2-2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

(2)抛物线y=2x2-2x-的开口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4)抛物线y=-x2+2x+4的对称轴是_______;。

(5)二次函数y=ax2+4x+a的最大值是3,则a=_______.

2.画出函数y=2x2-3x的图象,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3.通过配方,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3x2+2x;(2)y=-x2-2x。

(3)y=-2x2+8x-8(4)y=x2-4x+3。

4.求二次函数y=mx2+2mx+3(m0)的图象的对称轴,并说出该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十一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十二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类比一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突出的是探索交流合作的方式。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了画图、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借助图形教学,形象直观,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做”数学的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最简二次函数的性质。

对于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教学思路上还是比较清晰的,重难点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复习时利用原来学过的函数图像,让学生说出增减性,很自然的就引发出了探究二次函数性质的问题以及利用具体的图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2011年10月21日来源:本站。

进入二次函数这一章节后,难点也就随之而来了,因为这一章节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数形结合的知识,学生在这部分也一直是难点。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涉及到函数增减性的问题,当时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动手去做,方法如下:首先做出一次函数的草图,然后用左手从图像的左到右移动,并且要求学生说出随着x的增大(手由左向右的移动过程中x是一直在增大的),图像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最后把话说完整,随着x的增大y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这种方法在当时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所以在二次函数的性质这节课之前我就决定了,还是用动手比划的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增减性。

首先,让学生理解想求出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首先要从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目的在于通过顶点式就可以直接看出对称轴,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现,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不同的,一次函数不用分段去说,而二次函数要求以对称轴为分界点分段去说。在这些都准备好之后,告诉学生判断增减性的要点:

(1)通过函数的顶点和开口方向,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

(2)在草图上标出对称轴,然后用对称轴把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分成两部分。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十三

摘要:水彩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提升中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同时也可以强化他们的审美素养。这里,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水彩画技法教学的一点心得,以期大方之家给予批评指正。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水彩画;技法教学。

一、水彩画技法指导。

学生在画水彩画之前需要有这样的理念: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在脑海中必须有画面的整体构思与布局,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将画面有效地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逐一完成。具体过程下面将分条阐述。

(一)画面勾勒轮廓阶段。

第一步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先勾勒出素描稿,整体与局部的分配情况需要合理、恰切。为了提升上色的准确性、恰切性,整个过程需要运用铅笔来完成,并且在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表现反光、高光、投影以及明暗交界线等。其中投影、暗部需要淡淡地用铅笔进行标记。这个素描过程至关重要,成为关键的开端。

(二)画面着色阶段。

接下来就需要用刷子蘸上清水,在画纸上刷一遍,让水完全浸湿画纸。吃水饱和的画纸,在短时间内,就不会立刻干燥,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助于具体干湿画法的实践、运用。

水彩的透明特点需要被全面地观照、审视,主要着色程序是由浅至深,特定物体的受光面需要先画出来,紧接着再对其背光面进行绘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表现水彩画的明调与暗调。最后,将特定物体颜色最深的细部完成。可以说水彩的表现方法,通常来说,主要分为干画法、湿画法以及干湿并用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提倡采用干湿并用法,即有的地方使用干画法,而有的地方则采用湿画法。这种方法易于被中学生接受,并且表现力相对较强。再者,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湿画法来绘画每一个客观物象。

最后就是画面的整理、完善环节。局部独立物象的逐一绘画,这种罗列可能会导致整个画面的融合程度不足,进而容易产生层次方面的误差感,给观赏者一种拼凑的印象。鉴于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画面的整体处理,旨在让每一个局部都被统摄到整个画面中去,成为一个部分分割的成分。例如前景特定物象应该是实的,需要在这个物象的主要部位,将轮廓线凸显。而后面的特定物象应该是虚的。较之前者,后者需要淡化其色彩和形体方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创设出层次分明、立体感较强的画面效果。如果整个画面色彩显得有些乱,就应该在基调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整理。如果整个画面较为单调的话,就应该将环境色恰当地融入其中,进而色彩的丰富感就可以被提升。

二、重要注意事项强调。

在学生对范画的欣赏、感悟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张画,它的具体画法、运用色彩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解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水彩画的特点、画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体认。同时,需要提醒学生:如果调色过多,就可能丧失水彩画明快、透明的风格特征。而且涂色需要争取一次性完成,至多不可以超过三次,涂色越多,整个画面就会变得更为脏乱。鉴于此,在涂色之前,教师必须讲清楚调色与控制画笔中水分的具体措施,并且让学生全面把握绘画所要使用的工具,只有充分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谈及具体涂色过程的开展。

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即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绘画。教师可以一边绘画,一边讲解,在此过程中,将特定物象的具体画法,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一告诉学生。教师的这种示范教学,不仅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具体的绘画方法,如何规避不该出现的失误。另外,对于学生的作品不足之处,教师需要给予亲自改正,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绘画技巧迅速提升的。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水彩画的绘画技巧编成一系列的口诀,这样,学生记忆与掌握水彩画相关技法将会变得事半而功倍。

三、水彩画技法教学示例。

这里以水彩风景写生为示例对象。在写生的起初,需要力求一次性完成天空的绘画,当整体基调确定之后,余下的景物色彩需要与之协调搭配。当天空的绘画尚未“风干”之前,需要立刻将远山,抑或者是远树勾画出来。这样就会使得它与天空叠加的部分自然融合,避免了分离之感的产生。这样就契合了远虚近实的绘画要求。

画每一个特定物象之时,需要从左到右刷一遍清水,因为室外的空气是比较干燥的,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刷水,湿画法则难以为继。倒映在水中的树木和房屋需要在画纸湿条件下,立刻涂色,进而产生朦朦胧胧的倒影效果。待画面干了之后,在使用干画法,小心翼翼地在水面上画出几道波纹来,这样房屋和树木的倒影就显得愈加真实生动了。同时,水岸上的物象,需要使用干画法进行绘画,这样就会使得这些物象更为实在、凸显。进而与水中倒影构成鲜明的对比。

画面的主体部分需要着力进行刻画,进而让整个画面具有凝聚力。在让学生充分领悟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懂得艺术地处理画面的空间。最后,也就是对整个画面进行整理,湿画法的缺陷在于使得画面显得很“碎”,因此需要在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方面进行整体的调整,这样,整个画面就会变得和谐统一了。

参考文献。

二次函数图像教案篇十四

二次函数是数与代数中的重点,图形变换是空间与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当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设计了本节课的内容。

优点:

1、课件制作有演示图形的变换与呈现的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认识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2、练习题的选择以模考、练考、往届中考及中考说明为主,强调了所学知识如何在做题中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在复习过程中强调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如整体代入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逆向思维的方式等,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反思《二次函数与图形变换教学反思》。

4、以表格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回顾,从认识到数学思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缺点:

1、上课气氛过于沉闷,由于选择的题型较有难度,使不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时缺少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耽误了一些时间。

2、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总结,很多规律由老师代替总结。

3、由于时间关系,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留给学生思考和进行展示的机会太少。

4、讲课的内容可能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有少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好。

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研究考试说明,使初三总复习能够更有效进行。

2、认真钻研各种题型,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以及所运用的数学思想。

3、备好学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

专家点评:

1、用图像研究函数应指明关键地方。

2、图形变换与a、b、c、h、k、x1、x2相关,每种变换与常数有什么关系应明确指出。

平移————a、b、c。

旋转————h、k。

对称————x1、x2。

3、明确函数的解析式应能够画出图像草图进行分析。

4、教案中突现学生为主体。

5、应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述问题的能力,引入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易于提升课堂气氛。

6、课堂练习在巡视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点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503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