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案(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7:34:09
奥尔夫音乐教案(实用16篇)
时间:2023-11-26 17:34:09     小编:琴心月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思考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应该注重与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掌握一些教案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可以帮助教师编写出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一

活动名称:蓝精灵王国活动目标:

1.感受乐谱并尝试创编动作。

2.了解音乐乐段,尝试画出曲式图谱。3.培养幼儿记忆力。活动准备:

音乐、乐器、十六宫格纸、笔。活动过程:

现在请小朋友手拉手,举起吃饭的那只手,直接哼唱向右转圈,向左转圈,向前问好(两次)、拍手跺脚两次。

提问:刚才一起做了什么动作?(走路、拍手、跺脚)放音乐继续重复两遍到三遍。

提问:还能怎么走?(根据幼儿创编走三到四遍)请幼儿原地坐,提问:身体什么部位可以发出声音。一个乐句一个动作。跟着音乐做。

提前准备乐器,介绍乐器。

一起帮蓝精灵国王记录下来,教师示范(跟音乐),给幼儿发纸和笔(放音乐)做记录。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二

节奏问好:

宝宝早上、下午好。

律动:b1/同一首歌。

曲目与操作:

小青蛙。

毛绒青蛙一只,手偶青蛙一只,上玄青蛙若干只,头饰若干只。

双响筒。

3、引题:

有一只小动物,它穿着绿衣裳,喜欢生活在池塘里,还呱呱呱的唱着歌呢,

宝宝知道他是谁吗?

4、串讲歌词。

老师把小青蛙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为了专心的听歌曲,我们一起把大眼睛闭上。

5、闭眼听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

跟着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节奏:

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来唱一遍歌曲。

手起,注意间奏时,手不打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提示语:摇头),

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继续)。

5、拿出双响筒,介绍双响筒的使用方法(符点节奏)。

6、教师做青蛙跳的动作。

7、宝宝听音乐做动作。

8、宝宝跟教师做青蛙跳水的表演。

9、总结: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

老师总结:小青蛙的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小青蛙的表演,小青蛙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我们现在把小青蛙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青蛙图,提示图上小青蛙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小青蛙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

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11、拍手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三

1.感应乐曲特定节奏。

2.尝试和老师一起学做小马的动作。

纱巾、图谱、铃鼓。

师生拍肢体问好。

从前,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果园,在果园里种着好多果树,有橘子树、苹果树、香蕉树等等。这天,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一个叫企企的男孩知道了,好想吃果园里的水果。你们听,他骑着小马踏上了去果园的路。

三、肢体律动。

1.你们知道小马怎么走路的吗?还可以怎么走呢?

2.讨论走累了可以怎么休息。走累了,我们休息一下,我们休息可以怎么做呢?

a:学小马散步。

b:擦汗、喝水。

1.引导幼儿用纱巾做骑马衣。

你们看,知道我手上拿着是什么吗?这是马身上的绳子,拉着这绳子我们就可以骑马了。

2.用纱巾擦汗或用纱巾做水壶。

累了,我们用纱巾擦擦汗吧;

口渴了,还可以把它变成水壶喝水喽。

3.听音乐用道具律动。

a:纱巾做骑马衣。

b:纱巾擦汗、纱巾水壶。

玩铃鼓,教师引导幼儿演奏铃鼓。

a:按拍上下摇奏。

b:铃鼓戴头上(遮阳帽)。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四

教学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巴西音乐。

教学班级:高一年级三班。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拉美音乐中最具有拉丁节奏及风格的代表——“桑巴”的学习,了解拉美音乐对节奏的重视,同时丰富同学们对节奏的了解和把握。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于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旋律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节奏感很强。

教学重点: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学生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教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生亲身参与”的理念。

教学难点:1、通过对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认识,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

2、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小鼓(或者其他可用于击打的物品),身体乐器。

1、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文根英《舞者的纯情》)。

2、这段视频中的音乐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会听到的音乐,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乐。(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1920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特征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可以说是拉美音乐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桑巴”的典型节奏型。

2、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节奏练习。(小鼓)。

(1)(2)(3)。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使同学们发现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现。

再通过另一段反应“桑巴”节奏的视频(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节奏),归纳出该视频最突出的节奏型:切分。

从而了解到桑巴中最常见的节奏型就是切分节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节奏的创编,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点,有能让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敲击,重点是突出切分的节奏感,体验桑巴的节奏特点。

5、在经过了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练习,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成果。并且请其他同学来说明一下他们的节奏特点。

6、除了切分音,同学们还能创作出什么样的节奏型?

(进行分组练习)。

7、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创作成果。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丰富了我们对其他不同节奏型的编组与创作,使我们对节奏的把握也更加准确。拓展了我们的创作能力。课后作业:在掌握了巴西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后,了解阿根廷音乐的有关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五

2、能够大胆地用肢体动作创编不同的化石造型。

3、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体验奥尔夫音乐活动的欢乐。

用肢体创编不同的化石造型。

感应回旋曲式。

化石图片、铃鼓、ppt。

“扣扣扣”从地底下传来一阵敲打声,大家又惊又喜地朝着声响处探索,原来地下王国的化石们也兴高采烈地来参加晚会。

1、化石介绍。

通过图片简单介绍化石的由来。

2、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各部位,尝试模仿化石舞蹈时的僵硬感。

(2)全体围坐,教师带领幼儿伴随音乐感应a段节奏。

全体站立,教师带领幼儿在a段音乐做出不同的化石造型。

教师将全体幼儿分组,伴随音乐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

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出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六

歌词: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妈不来,骨碌骨碌骨碌骨碌滚下来。

材料准备:1、捏响老鼠、毛绒老鼠、上弦老鼠、灯台。

乐器准备:2、响板。

操作过程: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沙锤为小金鱼伴奏,现在请坐到老师身边为妈妈们表演一遍,取出沙锤,宝宝上前做小金鱼的乐器表演部分,提示家长鼓励和宝宝鞠躬答谢。

4、引题:

今天又来了一位新的小动物来跟宝宝们一起做游戏了,它还要跟宝宝们打招呼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样跟宝宝们打招呼的呢:“吱吱吱,吱吱吱”,咦,宝宝听出来这是谁的声音了吗?哦,原来是小老鼠呀!

出示灯台和老鼠,手摆动老鼠做动作并讲解,引出歌词:这只小老鼠呀,有一天晚上出来玩,玩着玩着,它觉得肚子饿了,这时,它突然闻到一阵香味,啊!好香啊!它寻着香味找过去,哦,原来是一个高高的灯台上,放着一盆香喷喷的香油,香味就是从那边传来的,于是小老鼠就努力的爬呀爬呀,爬上了高高的.灯台,大口大口的将油给吃完了,啊,真好喝呀!它将肚子吃得饱饱的,就准备回家去啦,这时它发现糟糕了,灯台太高,它下不来了,怎么办呢?它大声叫道:“妈妈,妈妈,快来帮帮我呀!”可是妈妈没有听见,不能来,于是,小老鼠着急了,他就“骨碌骨碌骨碌骨碌”的滚了下来(松手让小老鼠从灯台上掉下来)。

老师把小老鼠有趣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为了专心的听歌曲,我们要把眼睛闭上。

5、闭眼听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跟着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节奏: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来唱一遍歌曲。手起,注意间奏时,手不打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提示语:摇头),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继续)。

7、乐器演奏:和着歌曲演奏:

老师先讲解响板的用法:把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张开的一面对着自己,右手一拍一下打击节奏。先练习念白节奏,在和着歌曲练习。

我们会唱这首歌了,现在可以用我们的乐器来给你们带来的这件乐器叫响板,它象小鸭子的嘴巴,扁扁的,把鸭子的嘴巴冲着自己,右手一拍一下拍打(示范),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教师把乐器按宝宝人数放成一排,请宝宝有秩序的上前取乐器。

提示宝宝随意练习敲打乐器,同时在老师说“收”时停止。

和着音乐用乐器伴奏,提示宝宝大声唱出歌词。

请宝宝有秩序的把乐器摆回老师面前,老师收回乐器。

请宝宝做在老师侧一同表演乐器伴奏。注意提醒家长鼓励和宝宝答谢。

8、做小老鼠的动作,表演律动:

发上发条的小老鼠给小朋友观察,小老鼠。

12、总结: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老师总结:小老鼠的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小老鼠的表演,小老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现在把小老鼠小朋友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小老鼠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老鼠图,提示图上小老鼠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金鱼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

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13、手起,宝宝再见。

end。

if]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七

:

1、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想象味道和声音之间的联系。

秀豆糖、苦瓜、奶糖、辣味牛肉干、百宝盒。

沙锤、串铃、三角铁、手鼓、多音桶、钹、括葫。

1、老师引导幼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奇的宝盒,里边有好多的宝贝。”老师很认真的闻一闻,“好香呀,里头好象有很特别的好东西……”

2、老师请幼儿围圈坐好。老师:“老师的这个百宝盒里有好多的味道,小朋友也肯定吃过很多不同味道的`东西吧,老师请每位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来,尝一种味道,但是请大家悄悄的不要说话,记住自己的味道。”

3、老师请每位幼儿不说话,用表情来表达自己尝的是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来猜,这位小朋友尝的是什么味道。

4、老师:“刚才老师让大用表情来表现味道。现在请大家每人到老师这里来再尝一种味道,然后在老师面前的一堆乐器里选一件来演奏,以表达你尝的味道的感觉。其他小朋友来猜他尝的是什么味道。”

5、老师可以请每位幼儿到老师那自选一种乐器,在老师那尝完味道后,坐回原位,老师请每位幼儿站起来演奏自己的味道。

6、老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味道所对应的乐器的声音,老师说那种味道,那种乐器发出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八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感受两断音乐特征的明显不同,并用动作表示。

2、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动作,调整好与同伴之间的距离。

活动准备:

1、手偶动物。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2、教师运用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

三、逐步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1、欣赏a(a)段音乐了解音乐坚定行进感。并创编小丑出场的动作。

2、欣赏a(b)段音乐的跳跃递进感,并启发幼儿创编四个小动物的造型,在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动。

3、欣赏b段音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笑弯了腰的动态以表示b段乐句连续下行。

4、再现a段音乐,动作同上。

四、完整的听音乐做游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在老师提出控制要求后,完整游戏若干次。

活动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九

1、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内容、情感,喜欢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

2、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兴趣与能力。

3、使幼儿体验在音乐创编活动中的快乐。

磁带、头饰、积木

尝试感受创编——重现欣赏——交流讨论——联想创作

一、活动指导过程:

1、舞蹈〈快乐恰恰恰〉,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2、教师以蝴蝶仙子的角色进入游戏。

二、欣赏活动:

(一)、尝试创编活动:1、幼儿建设花园:“蝴蝶仙子最喜欢去哪儿玩呢?”(花园------)“那的花园在哪儿呢?你们快快来帮造个美丽的大花园吧?”——幼儿在音乐背景中造大花园。教师共同参与。

2、“这么美丽的花园,一只蝴蝶玩,真孤单。”“让们随着音乐一起到花园里玩吧!”——放音乐录音,音乐中,幼儿随音乐的性质自由表演。

(二)重现欣赏:蝴蝶仙子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一起来听。

(三)交流讨论:1、了解:这首曲子名字叫〈化蝶〉,是中国的名曲,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外国人也都喜欢。一般都喜欢用小提琴、钢琴演奏。

2、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3、音乐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幼儿讨论,放背景音乐。

(四)联想创作1、幼儿编故事(春天的早晨,蝴蝶苏醒了,她出门去找花姐姐们玩,突然发生了(------),后面速度快了,听上去欢快地,她看她们胜利了,欢快地在一起玩了。结尾部分又慢慢静下来,好象太阳下了,她们休息了。)

2、分段听音乐表演

3、再次创编表演:幼儿根据故事分配角色,选头饰听音乐表演。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听音乐表演,要求根据音乐的故事发展,动作随意,注意不碰总碰撞其他同伴。

三、歌表演〈蝴蝶找花〉花都要休息了,蝴蝶仙子送你们回家,边听音乐表演边离开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十

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落叶若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

(一)认识树、落叶

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瞧!

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

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

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

(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

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2.配合间奏的第二声部,指出树叶唱唱名,模仿老师以慢速指树干上的唱名唱旋律。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十一

飘带若干、图片、铃鼓一个、白板

师:三位小精灵送给国王的礼物国王可喜欢了,她吹起了大大小小的泡泡

1、徒手感知

师:我们一起来吹一个小小的泡泡,再来一个小小的,最后来个大大的。

(教师用泡泡的大小来表示“短短长”的节奏,反复进行几次)

2、配合音乐,肢体感知

(1)配合音乐再吹“小小大”的泡泡

(2)视觉感知“短短长”的节奏(教师随音乐在白板上画出“短长”线条,幼儿用手指指)

(3)肢体创编

教师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各部位表示短短长,叫根据具体情况重复数变

(4)全体幼儿在活动区域内随意根据音乐表现“短短长”的节奏。

(5)合作表示肢体的“短短长”

幼儿两两合作,互相在肢体上画出“短短长”

师:漂亮的彩带也一起来庆祝国王的生日

每位幼儿持一根飘带,随音乐在空中画出“短长长”的节奏,其余音乐处随意旋转飘带。

(1)教师与一位幼儿示范一次

(2)全体幼儿一起操作

1、教师出示乐器,利用两种演奏方式(敲奏、摇奏)表示短音和长音

2、请幼儿听辨短音和长音,并且用肢体表示

3、教师利用乐器演奏各种长短节奏组合,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描画音值,并念出其长短节奏组合。

播放音乐做肢体律动,走出教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十二

2、通过手指游戏、表演等形式体会音乐生动有趣。

节奏卡一张、小鼓一个、创设“池塘”情境、青蛙头饰人手一个、蛙鸣筒人手一个。

1、基本节奏练习。

2、手指游戏。

3、乐器操作。

4、游戏。

一、教师击鼓,引导幼儿听鼓声模仿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及声势练习熟悉节奏。(由此引出小青蛙的叫声)。

二、出示画有小青蛙叫的节奏卡,引导幼儿练习小青蛙叫|呱呱|呱呱呱|,帮助幼儿感知此节奏型。

三、谈话引出童谣《数青蛙》,鼓励幼儿自由创编与童谣相符的手指表演,在玩手指游戏过程中熟练童谣和节奏型。

1、结合提问,逐句分析童谣。并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童谣,教师提炼整合幼儿的表演动作。

3、完整表演一遍。

四、完整欣赏音乐《青蛙》,感受音乐的生动有趣,结合提问引导幼儿将童谣与音乐相匹配。

提问:请小朋友们猜猜音乐中有谁?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五、引导幼儿在音乐中玩手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及主要节奏型。

六、幼儿操作蛙鸣筒,为《青蛙》器乐伴奏。引导幼儿“呱呱”部分用幼儿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跳跳”部分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

1、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蛙鸣筒,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明出不同的敲击方法,发觉不同的声响。

师:你们认识它吗?他的名字叫蛙鸣筒。你们和它玩一玩,看看它能发出几种声响?

2、教师示范两种不同敲击方法。帮助幼儿感知两种不同的声响分别与童谣中的“呱呱”、“跳跳”相呼应。

3、师幼共同为《青蛙》器乐伴奏。重点引导幼儿把握音乐中的节奏型。

4、幼儿分组为《青蛙》器乐伴奏,一半幼儿念童谣,一半幼儿操作蛙鸣筒为“呱呱”、“跳跳”部分伴奏。

七、情景游戏表演《青蛙》。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练习节奏型。

师:请小青蛙们和青蛙妈妈一起到池塘边练习跳水。(幼儿带青蛙头饰)。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十三

宝宝好(4拍、一拍一动)。

律动:丰收之歌/闪烁小星。

懒惰虫。

歌词:

懒惰虫玩具。

响板。

3、主课教师讲解故事,辅课教师和宝宝做相应表演。

小明很懒,他的手说,我不和他做朋友,手就没了,脚也不和小明做朋友,小明的脚也没了。小明变成一条虫子,动一动就全身疼,大家都说他是懒惰虫。

4、串讲歌词:

老师把懒惰虫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为了专心的听歌曲,我们一起把大眼睛闭上。

5、闭眼听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跟着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节奏: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来唱一遍歌曲。手起,注意间奏时,手不打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提示语:摇头),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继续)。

7、听歌(第一段)。

学习弱起拍的打法,先向外后拍手,也可先指鼻子后拍手。

跟音乐打节奏。

8、使用乐器和响板表演。

动作表演,教师带宝宝围着懒惰虫根据歌词做动作。

9、鼓励宝宝创编表演虫的各种各样的动作。

玩懒惰虫的玩具。

鼓励宝宝创编歌词动作。

10、总结: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老师总结:懒惰虫的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懒惰虫的表演,懒惰虫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现在把懒惰虫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懒惰虫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懒惰虫图,提示图上懒惰虫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懒惰虫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

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11、手起,宝宝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十四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有趣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 和 老师一起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集体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么还不演奏呢?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10、延伸活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十五

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

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图片、cd

一、故事导入

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

二、音色听辩,暖身

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

有哪些乐器?

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

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

4、音色听辩游戏

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

三、感应× × × o 的节奏

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

(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

(2) 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

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

声状。

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

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

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

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

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拟与创编

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

老鼠:点点点——吱吱吱

花猫: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十六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反复出现,此活动重在让幼儿学会辨别该句的节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演奏中注重培养大班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熟悉乐曲,然后师幼共同观察图谱,让孩子比较自主的学习表现曲目的节奏,进行小小的律动,最后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曲目,达到全班幼儿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

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模仿动物,身体小律动等方法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特点,创编歌词。

2、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节奏“xxxx|x—|。

3、提高观察图谱,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2、节奏图,完整图谱、水彩笔一支。

3、手摇铃、打棒若干个。

1、热身律动。

随音乐《咿呀咿呀哟》进场。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地玩耍吧!

(二)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一)节奏练习。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三)乐器演奏。

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不能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4、结束环节。

师:你们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这么好!演奏会结束了,现在我们要做动物园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体起立,小兔子们竖起自己的耳朵,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师收乐器,活动自然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505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