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演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受众的理解把握。演讲稿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故事和引用名人名言等手段来吸引听众。在现代社会,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想用我的演讲向大家传达一个重要观点……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二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中正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中正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中正,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中正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中正,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三
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了西安事变纪念日。
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四
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以下是本站小编分享了西安事变纪念日。
演讲稿。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1.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2.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3.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五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六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七
民俗文化与科学作文(高中生版)。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或是巧合或是注定被历史所创造出来,其中有的约定俗尘流传千古,到现在还生生不息的文化,并与时俱进;也有许多随着历史的衍变,种族的胜败兴衰而被冲淡消亡。民俗隶属于民生,现在看来,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其中盛衰之奥,或许有许多变数;但是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违背科学的行为是无法被流传之今的,因为他们禁不住时间与事实的考验。
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俗称的阳历,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计时的一种方式,从古至今,经受千年岁月考验,依旧与其描述的丝毫未差,与现在的公历相比难敌高下,惊蛰时蚊虫开始增多,小满时麦谷逐渐饱满成熟,处暑时天气转凉,霜降时地上开始结霜……如果要让古人对节气的依据说出个所以然来,未必都能一清二楚,但其中实则暗藏古代劳动人民所总结的经验和习惯。节气的来历就是由一些古代的“天文气候爱好者”,根据平时观察太阳活动轨迹而得。就此而论,民俗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科学便是民俗文化的基础。
又譬如,在古代,春节是个十分隆重的节日,雇主给雇工放假,所有的家人都会欢聚在一起,共享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但是,为什么过年是在寒冷而肃杀的冬天,而不是在春天亦或是夏天秋天这其余的三季呢?一则是在冬天地日距离最近,并且冬天万物生长停滞,日常的劳作也随之停止,有精力去进行各种仪式和活动;二则冬天过于寒冷,生产效率低下,在冬天经过休整,更能为来年的生活积蓄能量。由此可见,每一个小小的节日都是有来历的,民俗文化必须适宜于科学,适合于生活,必须符合科学发展,否则既不能达到节日放松心情的目的,更有可能打乱人们的生活节奏,带来不利的.影响。
民俗是一种民族在古代科学水平高低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俗的象征,也正是中国人民所向往和提倡的目标。春秋战国,民俗文化发展飞快,在那一时段内,不仅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人文精神奠定于此,礼仪之邦流传甚广,政治局面也由此从分裂走向统一;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也同样是空前绝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科学的民族,在很早的时候,即便在传说中就已经先有了对科学文化作贡献的人。例如嫘祖织蚕丝,神农尝百草,日后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领域和医学领域的代表。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从发明创造还是到理论实践,中国都远远将其他国家甩在后面。中国是最早创造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研究的国家,自春秋战国起,鸡兔同笼的方程思想,负数使用的生活理论,《九章算术》中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案例,都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不仅如此,从百家争鸣,到钟鼓齐奏,诞生了世界第一位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墨子,从浩瀚飘渺的宇宙中,他领悟人生的真谛;从雄浑壮阔的高山流水中,他探寻力的起源;从世间万物的多姿多彩中,他探寻光电奥秘……自由无束的氛围,创造了对科学的探索,对科学的探索,成就了无数精彩的发明。没有墨子的探索,就难有中国火药的发明,就难有世界对于自然的新认识。从草药古方,到丝绸之路,到爆竹火药,不仅在世界上为中国赢得了赞扬和尊重,更为生活的美好创造了新的动力。
科学和民俗文化其实是紧密相连的,科学铸就了文化,文化助长了科学,也丰富了生活的内涵。没有科技的进步,就难有文化和生活的美好;没有文化和生活的需要,任何科学的研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说,即便对于与中华文化不同的民俗,我们一样要给予尊重;对于即便与我们习惯认知观相背的科学,我们也要去理解。科学或许有对有错,但是文化没有孰是孰非。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八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12月12日,七十五年前的今天,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两位不愿甘做亡国奴的汉子,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做,一声呐喊——发动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微薄之力扭转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中国人从内斗的泥潭中挺身而立,开始向着步步紧逼的日本法西斯发出抗争的吼声。七十九年前(1937年12月13日)以及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中国三十万和平居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士兵在南京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诺大的中华大地已经无法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中国一个曾经雄踞亚洲东方的巨人,自从1840年以来历经蹂躏,在那血与火的过往,无数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将自己的鲜血抛洒在中华大地。我们今天就站在这被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
当我们以谎言敷衍着每一天时,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以尽上我们的本分为生活的目标时,我们要大声疾呼,中华民族依然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过这次的危险不是来自外在的敌人,而是来自我们内在的疏忽。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睁开眼睛,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中华民族的兴衰就寄托在你、在你、在你的身上。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部分。当我们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进行每一次认真的思考时,我们就是在为民族复兴的'大厦添砖加瓦。
同学们,利比亚的枪声犹在耳畔,阿富汗的战火正翻滚着浓烟,南海的晴空下乌云正在积聚……面对急速变化的世界,面对高科技的发展,要想让我们的民族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出路只有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热情,发出自己的吼声,以耕耘的汗水浇开民族复兴的鲜花。待到中华民族崛起之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学们,为了你,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一起用努力的工作、用汗水告慰那些逝去的英灵。让我们一起用自己智慧的血肉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九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十
12月8日至9日,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西安事变研究会主办,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承办的“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清宫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共筑民族魂同圆中国梦”为主题,两岸著名近代史学家、政治学家、西安事变研究会成员以及革命事业继承人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西安事变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为《枪烟炮雨启复兴——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开馆揭幕。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在一片激烈的枪炮声中,由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发动的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宫爆发。该事件的和平解决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成为了扭转抗日战局的关键环节。时至今日,西安事变已历时80周年,“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的呼喊声也已消散历史的长河中。但西安事变的革命精神至今还在两岸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它促成了国共合作,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震惊中外,影响深远。一直以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都是海峡两岸历史学界关注、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举办西安事变8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一件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作为此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华清宫景区的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兵谏亭都曾见证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历史之夜。
12月7日下午,台湾历史学家、绍棠史学会召集人郭冠英,台湾政战学校历史作家、前联勤总部征战主任赵兴鹏,以及西安事变旧址有关代表,西安事变研究会会员及征稿作者共计80余人在华清宫,为研讨作准备。次日上午,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华清宫御膳苑召开。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铁平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在华清宫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有着特别的意义。华清宫正在实施着唐华清宫九五战略规划保护工程,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和兵谏亭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近年来,通过对华清宫西安事变旧址开展环境整治措施等,有效促进展示效果和游客体验效果,即将于12月12日首演的《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也会将华清宫里的西安事变文化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随后,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枪烟炮雨启复兴——西安事变史实陈列》的开馆揭幕。此次展览是在西安市档案馆和西安事变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举办的,有些文献资料弥足珍贵,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展示。
在下午的会议中,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杨瀚和副会长米鹤都分别主持召开了专家分组讨论会,各大家研究成果百花齐放。9日上午,在米鹤都的组织下,张华腾、杨雨檬、魏基智、梁仲明、刘东社、张治家、王立本、郭冠英8位专家分别进行主题为“试析杨虎城的爱国思想”等内容主题演讲,与研讨嘉宾分享各自研究领域中的“西安事变”。本次研讨会前期,西安事变研究会征集了包括《史迪威谈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美国军事情报密档”研究》、《西安事变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等优秀稿件,并结编印为《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的相关成果展示。
据悉,为了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华清宫景区将于12月12日推出《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该剧在全国首创“影画”的节目表现形式。使山水风光、历史实景、多媒体技术以及高科技立体舞台装置高度结合,大量运用高科技灯光、音响、机械装置设备以及多媒体投影技术、剧院技术和蒙太奇等电影变现手法,达到现代科技与文化景观融合、电影画面与舞台戏剧融合的创意效果。通过“电影、舞台剧、绘画、多媒体”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新震撼感觉。全剧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剧情细节感人,并融合多元化舞台手段,以令人震撼的视觉、听觉效果,从不同视角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在最危难时刻的命运抉择。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十一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12月12日,是我们国家重大的纪念日——西安事变纪念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爱国”。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就像“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今天,我国已进入和平发展的历史时期,但是,爱国主义的情感仍然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体现。
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爱国,就是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家做个好儿女,孝敬长辈、勤俭节约、为父母分忧代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认真学习、尊师爱友、勤学守纪;在社会上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做一位好少年。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十二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12月12日,1936年12月12日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两位不愿甘做亡国奴的汉子,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做,一声呐喊——发动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微薄之力扭转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中国人从内斗的泥潭中挺身而立,开始向着步步紧逼的日本法西斯发出抗争的吼声。
(1937年12月13日)以及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中国三十万和平居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士兵在南京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诺大的中华大地已经无法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中国一个曾经雄踞亚洲东方的巨人,自从1840年以来历经蹂躏,在那血与火的过往,无数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将自己的鲜血抛洒在中华大地。我们今天就站在这被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
当我们以谎言敷衍着每一天时,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以尽上我们的本分为生活的目标时,我们要大声疾呼,中华民族依然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过这次的危险不是来自外在的'敌人,而是来自我们内在的疏忽。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睁开眼睛,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中华民族的兴衰就寄托在你、在你、在你的`身上。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部分。当我们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进行每一次认真的思考时,我们就是在为民族复兴的大厦添砖加瓦。
同学们,利比亚的枪声犹在耳畔,阿富汗的战火正翻滚着浓烟,南海的晴空下乌云正在积聚……面对急速变化的世界,面对高科技的发展,要想让我们的民族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出路只有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热情,发出自己的吼声,以耕耘的汗水浇开民族复兴的鲜花。待到中华民族崛起之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学们,为了你,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一起用努力的工作、用汗水告慰那些逝去的英灵。让我们一起用自己智慧的血肉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十三
在一个充满热烈与激情的季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教育的实践活动。此次实践的地点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其旨在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形象,使支部成员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提升思想觉悟,并结合实践,体会“时代精神”的内涵,做合格接班人。
组长:龙博老师。
组员: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
展观角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
一、此次参观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回顾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平坦道路后,我们更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爱国主义都永远是中华民族排除万难、不屈不饶的精神源泉。而对于我们每个海航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本职工作当中,将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识大体、顾大局。
二、积极响应了学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对理解我党“以人为本”的历史核心有切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当前形势,帮助预备党员认识我党在前进道路上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认识到党员同志保持先进性,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党的先进事例帮助党的新生力量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升思想觉悟,继承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朴实作风。同时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竖起一面旗帜,引领他们严格按照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以此对党宣誓,做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第四党支部。
2019年x月x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篇十四
今天是我国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深切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哀悼,南京市将于今日上午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活动。
据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告介绍,12月13日10∶00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在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约10∶01),全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不含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城市高架、隧道)行驶的机动车(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应当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和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正在从事特种生产作业的人员除外)也同时就地默哀1分钟,致哀1分钟后恢复正常。
另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网站介绍,在国家公祭日当天,除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外,同时安排6项悼念纪念活动:
一是举行下半旗仪式。早晨7:00,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
二是南京市部分区同步举行悼念活动。上午9:30至10:30,在南京市17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和部分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步举行悼念仪式,并组织开展青少年公祭诗歌朗诵活动。
三是举办国际智库交流活动。下午2:00,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记忆与和平—南京大屠杀史学术年会”,邀请部分国外专家学者、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以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专家学者参加。
四是组织“世界和平法会”。下午3:00举办,地点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参加人员为中日韩和两岸三地佛教界人士代表、南京市五大宗教界人士代表及信众代表。
五是举办“烛光祭”活动。晚上7:00举办,地点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广场,参加人员为出席公祭仪式的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代表、同类场馆代表和南京市各界群众代表。
六是全国抗战主题纪念馆和部分城市同步举办纪念活动。国家公祭日当天,由中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牵头,在全国抗战主题纪念馆举行纪念、悼念活动。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了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79年岁月流逝,在世者已经越来越少。目前,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5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