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总结能使人的经历更加有意义。总结的过程中要注重客观分析和冷静思考,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评价。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作为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及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反复的教育和实践而形成,是高校形成优良学风、校风的重要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养成教育是学校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的基础文明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过程与环境,使一个人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教育手段。
(一)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客观需要。首先,在思想道德上,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渴望成才,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社会角色。但在社会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观念和道德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他们标榜以自我价值为核心,强调个人。忽视社会、集体,同时也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其次,“另类文化”在大学校园出现。有的大学生滥用网上最新的另类语言,盲目追求所谓的“非主流”,实行夸张另类的扮酷。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二)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他们生存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纪律松弛。具体表现为宿舍脏乱差现象严重,学生动手能力差;饮食习惯不好,不少学生有吸烟酗酒的现象;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有的缺课、逃课,对学习失去热情,有的最后不得不留级甚至退学。
(三)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辅导员经常深入基层,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比较了解,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因此他们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说明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者。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辅导员要根据学校及大学生自身实际需要制定长期和近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规则和计划,并在不同阶段组织好各固定性和非固定性的教育活动。在养成教育中要使同学们提高对品德模范的认识,增强其遵守思想品德规范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是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监督者。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管理监督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它包括大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组织行为管理工作、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以及学生活动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从而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营造良好群体环境,实现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而形成优良的学习、生活秩序;同时辅导员还要对包括寝室卫生、就餐秩序等日常行为习惯给予足够的重视,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党团组织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是良好心理素质引导者。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已经初步社会化的年轻人,他们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作为辅导员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有效巩固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抵制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上进、和谐适应、宽容感恩、协作友爱、能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人的人性特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养成,凡是要求大学生达到的行为要求和思想品德要求,就要在在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中有措施,而辅导员正是大学生监督管理者。
不仅如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不只是教育、管理的对象,更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辅导员应创造有利条件,调动学生内在积极因素,发挥正确的主体意识,开展广泛的自我教育活动,以达到让学生达到养成教育中自我规范、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实践活动,使理论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养成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环节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应带领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加深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辨证思维能力,培养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心态。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养成教育言传身教的模范,其言行举止无疑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的观念,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树立现代“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终身化、国际化观念对大学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二
良好的习惯属于人们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是不断增值的。对于人们的现实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们只是依靠理性进行支配,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制约,使规范的期待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最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结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找到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效性策略。
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3.健全监督机制。在各个班级活动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队活动,利用大型的校队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在活动开始之后,学生要以排队的形式入场,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们认真的听讲,给予礼貌的故障,严格规定队员的敬礼和站立等行为,使学生可以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遵守规范的意义,结束了互动,需要让每个学生对活动给予反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规范化和序列化。
4.优化乡镇德育环境。利用乡镇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德育,德育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辐射力和渗透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社会外部控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社会文明风尚。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对策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当代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我国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可以更好的做人。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80—85.
[2]杨文元.养小习惯做大文章——山西省盂县第二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14:31—33.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三
对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来说,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比如说,在班级组织开展的每次活动后,班主任对这次活动的总结或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节点”。有经验的班主任是绝对不会忽视这个时机的。在学生劳动的时候,班主任会认真或有目的地注意观察全班每一名同学在劳动当中的表现,他常常会抓住学生在劳动中的积极的一面,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养成教育的需求,及时地在短时间内梳理出总结时候要讲的要点,在活动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有提高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一些比较落后的同学提出鼓励性的希望。总之,一定要使每一名同学在活动以后,都能够感觉到自己有进步,有成功的感受。如此,就让学生在心里树立起了自觉要求进步的渴望。
二、家长要认真负责。
学生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乃至于成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监护责任。要尽可能地时时刻刻把心思用在孩子的成长上,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绝不要以为关心孩子的学习就行了,有的家长常常会觉得孩子既已如此,就这样了,怎么学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还不如糊弄随便“学习几个庄稼字”,然后回家耕种田园或外出打工挣一点钱算了,或者学一点什么技术以供未来糊口就行了。殊不知,这种想法真是目光太短浅了,甚至可以说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孩子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应该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自然地引领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说,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够停留在那种“我们家长都没读多少书,也没识多少字,不也一样生活了吗”这样的落后层面上,而应该引领孩子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一定要让孩子彻底地杜绝那种“事事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书包父母装,爷奶背”的坏习惯,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尊敬长辈、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
三、学校与家庭要科学配合。
学校与家长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共同体,是同盟军,要相辅相成,要有机结合,要经常沟通,要互通有无,要相互信任,相互探讨切磋。所以说,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把感情和着眼点建立在让学生健康发展的共同目标上,携起手来肩并肩地完成好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养成教育任务。现在,大多社区、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学校”,这是一个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绝佳平台,是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以及帮助家长采取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渠道,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充分地利用好这个平台,家长与教师一定要常联系、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一个社会人,因此我们说,社会环境对每个人在生存与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要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会纷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未成年的孩子,涉世尚浅,肯定会有好奇心,又由于秉性好动,因此非常容易被一些不良的现象所迷惑,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平时家长或者老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去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说清理路边的白色垃圾,清除那些烦人的墙体小广告,到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里做义务劳动,等等。寒暑假期间,还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社区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有条件的家长也可在假期里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或者名胜古迹之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情怀。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然地从内心里升腾起一股积极向上的热情。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简单而行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它需要家长、老师亲力亲为,共同担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四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状况报告如下:
在品德行为方面,有60.2%的同学拾到东西能主动交给老师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比较诚实。但有31.9%的同学做错了事不承认或经教育方可承认;有76.8%的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不能主动帮助;有49.7%的同学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能主动让贤。这些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做教育者的关注。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年级的同学被动性强。在文明行为方面,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候的有65.3%;与他人交流常使用礼貌用语的有48.4%;能主动佩带红领巾的有70.2%。由此可见我校绝大部分同学在礼仪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有很多同学坚持度不够,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在卫生行为方面,饭前洗手的有39.5%;发现地面有脏物能赶快拾起的有21.2%;每天能坚持刷牙的有40.3%。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觉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养的不好,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校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二至六年级学生,为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大部分学生学生习惯差,行为习惯差,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让学生做到三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采取对策:
(一、)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日查:每天由值周老师带领值周队,根据养成教育内容及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全天进行细致检查,量化评比,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评出国旗班。月评:每月评出二个养成教育示范班,表彰一部分“校园之星““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等,树立典型人物,表扬先进事迹。
(二、)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各班每日早晨坚持背诵古诗,新闻、口算练习。每周写三篇日记,出一期学习园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并有计划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活动。如:读书比赛、口算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故事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第一老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例如:教师处处带头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不走路吃零食,不随地扔垃圾、烟头等,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由于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和言行修养层次不一,有一部分家长自身也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切要么重视不够,要么心有余力不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给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校外管理带来了困难。为逐步改变这一现状,一是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确都应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怎样培养。如:对长辈礼貌,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习惯等。二是向家长推荐好经验好做法让家长知道怎样做,推荐〈〈家教指南〉〉给家长看,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四、)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五、)注重环境渲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学校的校园文化以习惯教育为主题,分楼层设立不同内容。使学校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师生们养成教育的.一面镜子。力争使校园敬、静、净,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另外,小学生行为习惯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合乎规范的,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所以经常做出一些“撞红灯”之事,就好像不懂交通规则的人一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明确细致地规定了小学生的思想、学习、习惯、劳动、卫生、纪律、参加活动等方面要遵守的规则,它既是规范约束学生行为的依据,又是教师评判学生行为是否规范的标准。因此,我校时刻让学生逐条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具体要求,并让学生照章行事,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然后,通过墙上张贴、黑板报、主题队会等形式,让学生牢记〈〈规范〉〉的一条一款并内化,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明白哪些应该做,该怎样做,哪些不应该做,做了会怎样,使学生有目标,有依据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不断强化,才能成为习惯,成为自然。一旦习惯成自然后,学生的言行举止就表现出一种文明的精神风貌,将来他们走上社会自然就有了一种别样的风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五
素质教育下的今天,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逐渐迈向人文化、合理化、规范化,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和学习能够指导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也能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切实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使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家校沟通联系,齐抓共管。
养成教育是一项持久而又复杂的基础工程,它离不开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养成教育要靠两者的“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平台,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辛勤付出,既教书又育人,在学校内部,每个教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学生的书写习惯需要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多关注孩子的书写习惯,这样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关注细节的东西多一点,小学生的卫生、纪律等方面的习惯,通过班主任的指导纠正,写字的姿势和不好的习惯会改掉。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引导者,可见,父母在儿童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界曾流行这样一个有趣的数学算式:5+2=0,老师在平时的时间认认真真辅导了5天,得到了一定的学校教育成果,过了一个双休日就全部丧失殆尽,养成教育既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渗透始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掌握的一门教育艺术。
二、制订合理的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执行。
养成教育是对小学生的原有行为习惯的重塑过程。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同虚设,只是纸上谈兵。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更要有合理的制度去约束他们。把《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牢记这些行为规范,耳濡目染。见到纸屑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不说脏话,上学时衣帽要整洁。小学生意志薄弱,依赖性强,缺乏自律能力,这就要在平时多要求他们,通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劳动与卫生、体育与竞赛等方面的纪律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约束他们,严格执行,规范指导常抓不懈,经常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才能习惯成自然,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圈养到放养,这种“内化”行为,最终使这些合理的制度服务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
三、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锻炼提升提倡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也要适应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学校的校本课程应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朴素精神,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活动育人,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学校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开设实践课,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在“三八节”开展孝敬母亲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熏陶他们,启迪他们,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这些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的真正受益者。通过教学实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校园活动、大扫除、收发作业本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我,进而获得亲身参与活动的满足感,充分感受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活动的运用,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在新的时代新的机遇下,养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战略部署,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当作每日的必修课,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合理规划教学时间,通过养成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素养和质量。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小学品德课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有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所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可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12个教学班,学生550余人。大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监管。隔代抚养或者亲戚监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长期以来,我校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比如不懂文明礼仪,说脏话;经常说谎话;学习习惯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书写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难情绪较严重等。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生。
根据以上校情,我们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四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严格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2重视常规管理,规范学生一言一行。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为使学生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们除了让学生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规范,行为守规范,争取“习惯之星”外,还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负责检查路队、课间秩序、仪表、卫生、两操等项目,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每个方面每学期一个月),按得分高低进行考核,小干部们以身作则,公正、公平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渐增强,也增强了大家的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寓习惯养成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师,一是要将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期教学计划,二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期末,撰写一份教育个案。
4环境文化重熏陶,潜移默化育良习。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习惯的隐形阵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营造习惯培养的物质环境。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如名人名言,挂图,校歌、校训,楼道“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提示语。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二是营造习惯培养的精神环境。
1)通过每周一“国旗下讲话”讲习惯养成的意义、方法,每周都有训练重点。2)各班利用班队课开展主题班会,同时总结前段时间习惯培养取得的成绩,布置本周训练要点。3)每学月评选一次“好习惯之星”,表彰在黑板报宣传栏上。4)每学期期末,评选校级“好习惯之星”进行表彰。
5家校联系,评价激励,多方联动促养成。
家长,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教育态度,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构建家校育人平台。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习惯培养意义,介绍习惯培养方法,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2)引导家长参与评价。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体验亲情”良好习惯养成活动。活动中,学校布置系列亲情作业,引导孩子经常性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们采取“上下联动勤督查”的方法,抓反复,反复抓。上,指学校层面的督查,持之以恒地开展常规教育活动;下,指班级、学生的监督自管,主要通过班级管理员的细化分工,引导学生自查互查。班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多个班级管理员,通过这种细化分工,孩子们在互相监督自管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七
摘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对正处在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至关重要。教师应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拓宽养成教育的渠道,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养成教育,具体地讲,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和环保习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小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正待形成或刚开始形成,可塑性强,对于已经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比较容易纠正。因此,小学阶段特别是刚跨入小学的第一二年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段,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细化校规,形成班规,有规可守,违规必究。
刚跨入校门或返回校门的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或重温校规班规。班规是细化了的校规,符合相应阶段学生的行为认知特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学校首先让学生明确规矩,树立规矩意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才能不断地践行规矩,做到知与行统一。践行规矩的前提是让学生明确守规矩的道理,这项工作单纯地止于说教,达不到目的。例如,放学时在教学楼内站路队,要求快、静、齐,违者扣分。刚开始,学生遵守此项规定仅仅是为了给班级少扣分,形不成良好习惯。学校组织学生看录像、亲身体验,让学生知道了放学站路队快、静、齐的要求其实就是为了从各方面保护自己和同学。再有违反,心中自知,这就形成了规矩意识,并有其他同学反对或提醒,加之学校的严格处罚作为约束,久之,习惯就会养成。违规必究,但不能搞一刀切,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因为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能力及习惯各有不同。违规必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渐改正过错,使习惯向着好的方面转化。
二、注重细节,树立榜样,反复训练,循环提高。
养成教育涉及学生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都能折射出他们的习惯优劣。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充满爱心,善于发现。学生在校所做的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也都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大好契机:对优秀的学生和具体的言行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无形之中就会提醒他和其他同学在这方面是榜样,是努力的方向,可激起学习模仿的热情;对于不符合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哪怕再细小,也要加以制止、施以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对,达到教育一个惊醒一片的目的。此所谓教育无小事。学生的好习惯的养成及坏习惯的纠正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会是经过几次主题班会、受过几次批评、参加过几次活动等就能纠正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反复的艰难的过程,需要反复训练,循环提高。我校的校徽诠释了这一规律,我在工作中也践行着这一规律。我校的校徽是一个甲骨文“习”字的变形图案,原意为“小鸟数飞”,引申为“不断地实践”“学练结合”“形成好习惯”之意。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开学之初、每周之初开展各种形式的“明理知规”活动,在学生心中打下烙印,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注重抓学习常规、生活习惯、礼仪训练、环保教育,其间有计划地穿插各种集体活动,让每项集体活动都成为一个考评学生多种行为习惯养成和再教育的平台。例如,学校把春季运动会当成考评学生坐立行习惯的舞台,当成考评待人接物、文明礼仪的舞台,当成考评环保、节俭习惯的舞台……学校现场考评班级、班级现场考评学生,即时教育,以利提高。
三、以身垂范,为人师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目标。有时需要老师说教,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身体力行。比如说,老师的站姿、板书、讲课的肢体语言,这些都是学生不知不觉的模仿目标。有意地当着学生的面做课前准备、下课时整理讲桌面、进入教室或在走廊捡起纸屑等垃圾,以及午餐完毕有意地给学生展示自己用过的餐盘没剩一点饭菜等行为,都是对学生的提醒、要求和鞭策。
四、爱之以心,感之以情,转变心态,养成习惯。
爱是最好的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一些学生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故意毁坏公物、对人不尊敬、不友善、口出秽语等。这不是他不知道好坏美丑,而是他感到他身边缺少“爱”而故意为之。如果教师和同学能不时地对其施之以爱,让其感受到爱,就会以爱心唤起爱心,他就会用良好的情感约束不良的言行,久之,良好习惯就会形成。
五、设评比台,展开竞争,育上进心,固好习惯。
为了更好地利用学生的比赛求胜心理,在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首先制定细化可执行的竞争细则,并使之有趣味,覆盖面广。每学期不重复单调,建立评比台,有美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这样,在班级中就能创造出竞争氛围,形成你追我赶、优的更优的良好局面,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得以巩固。
六、家校联动,无缝衔接,齐抓共管,奠好基础。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八
教师成为范本,更能让他们学习并仿照。教师平时在上课时的精神面貌、处事方法,要做到每天乐观积极,言而有信,公平公正,乐于助人,乐于学习等等品质,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对教师的品格产生一种崇敬感,最终模仿教师的做法,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们,这些名人的事例,可以让他们向这些成功者学习到成功的经验。如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引出数学家高斯的事迹,进而让学生对他们良好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另外,要注意激励做得好的学生,鼓励不是很成功的学生,可以给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一些褒奖;对有不足的学生进行亲切指引与鼓励。小学生都是渴望认同与夸奖的,在这种的氛围下,他们就能够积极踊跃的投入养成教育。
二、关照内心,做良师益友。
小学生对于大人的态度感觉较敏锐,心理随力也比较脆弱,稍不注意,学生可以就会伤害到了心灵,所以教师要注意关照每一位学生,要注意观察,建立交流关系,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针。教师要放下架子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把内心世界展示给老师看。在讲台上面讲课,出错时要勇于承认,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会犯错,有错改即可;教师通过切实行为,让学生学会沟通的方法等等。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学生就会更喜欢教师并对他进行更多的模仿学习,无论在课程教学与养成教育方面,都有极大的助益。
养成的教育要渗透到生活与学习中的每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激励他们,只能传递正向的价值观;教师应设置真实境况,使学生从实践中习惯成自然。这就需要教师教学中,设计一些精心设置的教学的活动,把所有目的都渗透在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孩子。举例而言,就是现在比较普遍利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程的时候,同时也履行着行为规范,最终养成习惯。美好品质的养成是终身的事情,若想要让孩子可拥有优良的各种习惯,那么,必须从孩子的时候就努力培养。教师在上课时,更要注重这个方面,惟有把这项任务重视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总结。
小学生各方面观念未成形,就如一张白纸,单纯也容易被影响,这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另外如果不注意也会造成学生学坏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是终生的,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这说明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祖国的下一代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基础,将来才能成长为祖国栋梁,成为新世纪建设的人才。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九
良好的习惯属于人们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是不断增值的。对于人们的现实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们只是依靠理性进行支配,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制约,使规范的期待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最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结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找到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效性策略。
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3.健全监督机制。在各个班级活动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队活动,利用大型的校队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在活动开始之后,学生要以排队的形式入场,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们认真的听讲,给予礼貌的故障,严格规定队员的敬礼和站立等行为,使学生可以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遵守规范的意义,结束了互动,需要让每个学生对活动给予反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规范化和序列化。
4.优化乡镇德育环境。利用乡镇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德育,德育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辐射力和渗透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社会外部控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社会文明风尚。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对策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当代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我国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可以更好的做人。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80—85.
[2]杨文元.养小习惯做大文章——山西省盂县第二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31—3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
社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延续及实践基地,它可使小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内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可组织学生走进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小学生践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理念,也可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假期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服务工作。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养成教育规范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加强德育,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将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深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学会倾听、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养成教育的落实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深入督促学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自律”,促进学生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学校可利用校本课程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规范化,开展“交往式”课堂研究,使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所依,系统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此推动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紧紧围绕学校文化理念,精心设计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品质形成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因此,学校应通过外部环境的建设来营造养成教育的外显氛围,比如要精心布置楼廊、走道、教室、厕所等场地,让一些美化心灵、启迪心智、激发灵感的知识如春风般浸入学生心田,从而促进养成教育的进行。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实现。实践是养成教育内化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将常规活动更深入化,以“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线,如可以开展艺术节和读书节、班队会每月一主题、“爸爸妈妈当老师”、“告别陋习,从我做起”、“诵读经典美文”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发展。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以幽雅的环境和精心设计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养成教育的内涵,这样,学校德育便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在评价理念中特别提出:要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主体、方法的多元性。进行科学的多元化评价,是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源和催化剂。在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关注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在评价时努力达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多元的激励性评价中收获自信,获得发展。例如学校、教师精心设计“美德卡”,将学生的美德表现具体化,使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中的日常表现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综评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美德养成的发展过程,在每学期末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可以让其回顾和反思自己习惯的养成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与同学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可及时发现他人的优点,提出其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而家长对孩子评价的过程,是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重要性的逐渐推进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言行的自律性与示范性;班主任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因而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多元的评价机制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锻炼的机会。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只有多种渠道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行统一,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才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一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2][3]。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二
大自然给了人类无穷无尽的奥秘,同时也让人类认识了它的美,美术教师要从大自然的美着手,把小学生引入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当中,并结合大自然的美让小学生联系并学习美术知识,通过学习美术知识产生认识美与创造美的意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堂如果能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选取一些与学习目的相符的自然环境作为学生的活动地点,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走进大自然”一课的情感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热爱大自然。如果我们让学生把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只停留在课堂上,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那这样的教育只能是空谈,根本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与学习意义。因此,美术教师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育意识,把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放大,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当中,从中发现美、了解美和认识美,并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并学习美术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把大自然的美运用于绘画中,把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这才是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美术教育的前行目标。
总之,美术教学不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是老师按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的传统教学,而应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让学生观察与留心生活中的美和生活、自然中的美术知识,让大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结合与相互促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阅历尚浅,对生活的观察度也不够,致使对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认识不足。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懂得并明白学好美术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美术绘画技法和技能,还要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与感受及思想情感真实地融入绘画中,将自己的喜怒忧乐表现出来,在表现情感的同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来搜集资料,探究人类劳动工具发展的美术活动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深刻感受美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关注生活美的点点滴滴,从而培养审美习惯和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让学生接触并赏析优秀的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师的职责。除了欣赏课,每一种教学活动领域都可以带领和启发学生进行作品的审美。现在的美术教材中附有很多印刷精美、富有情趣的大师作品,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带领学生赏析,教学效果会比单纯的传授技法要好。随堂欣赏隐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同时还能起到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作用。
总之,作为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各种艺术作品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较强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观察生活,去发现美并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单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要让学生在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三
小学生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未来人生发展的基石。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们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也深有体会。我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发现了一些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
段落2:每日坚持的习惯。
首先,每日坚持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早起是一项良好的习惯。早起不仅可以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上学,还可以让我们开始新的一天更加清醒和精力充沛。另外,每天坚持读书也是一项重要的习惯。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段落3:学习中培养的习惯。
其次,学习中的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计划。定期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培养认真做好作业和复习的习惯。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和复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最后,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好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段落4:生活中的好习惯。
除了学习,生活中的好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个人卫生习惯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和培养的。要养成勤洗手、爱干净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疾病。其次,要养成合理饮食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最后,要养成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和友善待人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
段落5:总结。
总之,小学生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每日坚持的习惯、学习中培养的良好习惯以及生活中的好习惯,我们可以为自己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培养更多的好习惯,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共同努力,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四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五
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都十分重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面对挑战勇敢、坚强,出现问题沉着冷静,成绩面前不骄不躁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喜欢做的事,往往抱有浓厚的情趣和自我陶醉、欣赏,当他自己干成一件事时,在我们老师和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但在学生眼里,也许会欢喜若狂、手舞足蹈;也许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也许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大人的夸赞和鼓励。如果我们老师和大人对他们的付出,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甚至还无端地让他们遭到训斥与冷落,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他们自尊心,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感受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缩手缩脚,失去信心,甚至对性格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孤僻、忧郁、呆板和多疑。
作为老师,应该很乐意享受学生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写好一个字,画好一幅面,或随手检起一张废纸等事情,老师都要适当地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的信心足了,心情好了,就会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某件事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兴趣会使他去探求、发现,深入钻研,当老师看到学生的这些优势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比较严重时,会形成一种极想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极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情感。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团结、还会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老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气量小的毛病。因为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老师要耐心地给他们讲清对错标准,以便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是对,哪是错,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并能自我解脱出来。另外,学生往往看见自己的优点多,看见别人的缺点多,甚至用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去比。因此,老师还要通过具体事例来教育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了。事实证明,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点小事就钻进了“牛角尖”,给别人带来的是不痛快。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学生,他们总是向别人谈自己“怎么不行”,这将使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会严重压抑人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受到父母和教师的谴责,同学的“白眼”,使他们对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第一反应总是觉得自己“不敢”或“不是”,因此变得非常胆小,这也是造成学生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的原因。要培养学生的自信,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解放”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去做,让他们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逐步使他们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
另一条是,对胆小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少批评、指责。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她不鼓励学生们做杂技式的冒险、不喜欢他们轻率、鲁莽,但要求他们大胆。大胆本身就表现一种自信。她在1911年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化学奖时,便把自己的长女伊雷娜带去参加了这次严肃的集会,使女儿增强成功的信心和意识。二十四年后,伊雷娜终于也在这里接受了这种奖项,不难看出,母亲给予的信心和智慧是女儿获得这巨大成功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新理念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它能使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加绚丽多彩。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六
一、注重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3]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必须从父母自身做起。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自身素养、家庭的生活方式都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潜。.。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建立话题背景)。
小学生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习惯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基础,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在我多年的小学生涯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每晚都会按时完成作业,不拖延到第二天。在学习时,我会专心致志地听课、做笔记,并尽量避免分心。我还会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使得我能够高效地学习,提高成绩。
第三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我养成了每天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都会保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我还注重个人卫生,每天都会洗手、刷牙,保持身体清洁。我还尽量少吃零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健康饮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让我更加健康,还有助于提高我生活的质量。
第四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小学生涯中,我也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我学会了尊敬师长和尊重同学,在学校和家庭中待人友好。我会主动帮助别人,不欺负弱小,不说粗话。我还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等。良好的道德习惯让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和谐,也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和好感。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深刻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小学生时期的养成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在学业上取得了好成绩,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了我的身体健康,良好的道德习惯让我在社会交往中受人尊敬。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养成更多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每一段落的字数超过120字。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八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通过注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紧密沟通等方式来实施。
(一)关注细节,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
行为习惯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生活的过程中,任何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话都可能会对小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意指导小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学习。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可能会使小学生对养成教育的学习兴趣较低,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质量。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小学生播放“孔融让梨”、“曾子杀猪”等视频画面,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视频观看过程中,加深对诚信、谦让等内涵的深刻理解,使农村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二)开展活动,构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小学生比较喜欢一些具有竞技性、趣味性的游戏活动,针对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农村小学生活动参与热情的基础上,更好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思想道德知识。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二月文明举止活动,三月尊老爱幼活动,四月绿色环保活动等等[2]。每个月通过不同的主题指导小学生进行文明学习。
(三)家校沟通,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所形成。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形成习惯养成指导,同时也要增进与小学生家长之间的紧密沟通和交流,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一个qq沟通群,或者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家长的电话,当教师布置“我为妈妈洗脚”等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然后真实而具体的了解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从而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指导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紧密沟通等方式,加强对小学生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引导,展现小学教育中“教书育人”的作用。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篇十九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契合xx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以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严格规范学生言行,强化小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基本道德素养,提高文明素质,增强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为此,特拟定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以小学阶段“八礼四仪”为抓手,通过扎实、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建设,使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充分利用黑板报、展板、小荧星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展开宣传,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正式拉开帷幕。
2、各中队根据本班特点制定学规范用规范活动方案。
3、各中队举行“学《守则》,做文明有德之人”主题班队会。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1、充分利用晨会、班队等时间组织学生读背《八礼四仪》要求和《中小学生守则》。
2、结合小学阶段《八礼四仪》要求、我校常规、《好习惯好人生》校本教材等,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3、以9月10日教师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4.结合我校新学期环境的美化,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教育,教育他们自觉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讲究卫生,不乱扔杂物。
5.评选规范之星。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9月底,各中队将相关材料上交至德育处,德育处将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3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2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