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经历和感悟。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一
沿着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成为21世纪的伟大叙事,书写人类历史更壮丽的篇章。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教育学习。
心得体会。
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规划政策陆续,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有序展开。8月18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8项要求。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10月,《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年)》印发,预示着作为“一带一路”合作重要抓手的中欧班列进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与此同时,在对外合。
作文。
件签署方面,20xx年,我国与乌拉圭、厄瓜多尔、孟加拉国、柬埔寨、塞尔维亚等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与波兰、捷克等国签署了编制双边合作规划纲要谅解备忘录,与土耳其、捷克、波兰、沙特等国签署了《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签署首份与国际组织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工作稳步推进,陆上和海上走廊建设亮点纷呈。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中越国际铁路通道已成功开行集装箱国际联运,中老国际铁路通道境内段和境外段开工建设,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5公里先导段全面开工。在中巴经济走廊方向,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哈维连-塔科特段),拉合尔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相继开工建设。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方向,自霍尔果斯出境,经阿腾科里、阿拉木图、奇姆肯特、阿克套过里海至巴库、波季过黑海到达伊斯坦布尔的陆海联运通道打通,中吉乌三方在京召开中吉乌铁路三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桥隧项目一号隧道贯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方向,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大(理)瑞(丽)铁路保瑞段主体工程、大(理)临(沧)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由中信集团联合体中标的皎漂特区工业园和深水港项目开工建设。在新亚欧大陆桥方向,匈塞铁路改造升级等项目顺利推进,新疆建成现代化中欧(中亚)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签署了口岸合作框架协定,完成了中蒙边境乌力吉口岸的对外开放。在海上丝绸之路方向,瓜达尔港疏港公路和国际机场开工建设,瓜达尔港正式开航,中交建投资开发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复工,由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兴建的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港深水补给码头举行奠基仪式,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建成通车。
现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区域性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
国内经济转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去产能”仍将作为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及政策的逐步落地,国内经济转型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正逐步建立,将助推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将不断扩大。一方面,随着“去产能”工作进一步推进,轻功、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产业升级不断加快,我国工程机械、交通设备、航空航天以及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从而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此外,20xx年“双创”工作不断推进,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这也将大大丰富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层次及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将稳步推进,但国内统筹协调不力问题将更加突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合作平台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显现,沿边重要国际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的建设步伐将明显加快,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空间布局框架的形成。与此同时,国内各省区市将积极落实“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及进展计划,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开放合作的步伐。
但是,国内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协调管理不足、不同省市各自为政以及在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投资和中欧班列等方面无序竞争问题仍将十分突出,不利于维护及扩大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切实利益。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微博]《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8.630,0.01,0.12%)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据了解,“丝绸之路”文物展是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等省区联合主办,汇集了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490余件文物珍品。展览自去年11月开幕以来,累计观众已达20万人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坚持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无论是政治文化、经济文化,还是文学文化,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自古以来都能够很好的展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历史证明,对外文化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媒介。各民族的文化交汇,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影响总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仅带动了沿线的经济文化发展,更大的意义是将中华文明传播了出去,把其它民族优秀的成果带了回来,加强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交流”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财富,同时也丰富了各民族的人文风情生活。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办展、合作拍片等方式,充分展示文化交流、商贸沟通的历史成果,加深理解、增进感情,促进我国与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交往,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广乏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一切对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东西。
坚持探索精神。曾强调:“要认真总结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30年来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民间往来优势、文化人才优势,广交朋友、广结文缘,拓展交流平台、创造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然而,新时期弘扬“丝路精神”,不能仅仅依靠一时激情和一份热情,更需要的是坚持一种一如既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我们要学习古人那种“从无到有”开辟丝绸之路的可贵精神,用来对待现如今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在,崛起的中国牢牢坚持全球化发展、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党风廉政建设等正确道路,我们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所以,我们应该把“丝路精神”运用起来,做到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形成一种乘风破浪的气势,坚持开放原则,要以永远做学习大国的姿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实现更大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互利共赢。要加大“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宣传力度,宣传“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有利于促进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推动沿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努力营造共建共享“一带一路”良好国内外舆论环境。当前,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深入发展,形成常态模式,随着欧盟、亚太区域、次区域等合作的快速推进,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紧紧相连,我们中国逐渐正在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任何一个成员都很难置身事外,为了谋求共同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赖于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所以,我们在面对新的复杂局面上,各方应该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实现互利共赢。要利用好各种机会,深化中国梦对外宣传,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阐释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要大力宣传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成就和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介绍中国民主政治、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和科技创新,多形式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加强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时代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崛起,都离不开精神、文化的积极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要求我们,应该重塑“丝路精神”,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是的,要始终做到重视传统文化,并传承、发扬光大,学习其它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和经验,运用到自身学习工作生活中来,着力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大放异彩、发挥更大影响。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二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战略。
心得体会。
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国如何保持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目前国际国内最关注的问题。”张蕴岭首先解析今年“两会”所释放出的重要信号,“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仍然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将内外的发展整体结合,构建更加深刻全面的开放经济体制,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经济联系。”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
工作报告。
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蕴岭指出,从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初见成效。大量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包括联合国大会及下属机构积极响应;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开始运作;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启动。“一带一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共识。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张蕴岭表示,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不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传统路径,需要以创新发展拓展市场和投资,创建新动能。而陆地和海上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大通道,经过近代历史的殖民与战争,中国与外部的关系发生转变,与外部的联系并不通达。“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把中国与外部世界更紧密地连接起来,通过合作让他们发展起来,重建辉煌。”
张蕴岭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仅解决的是经济问题,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国际间新型的发展合作,纠正国内、地区以及世界发展不平衡,做建设性新型大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蓝图下,如何提出新理念,推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张蕴岭对泉州市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蓝图中发展自身提出两点建议:本地的主要支柱产业应思考如何构建自身内部的创新能力,对外进一步拓展新型的经济关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经济,通过新型的联系拉动自身发展;打好优势文化牌,加强文化交流,展现泉州长久历史积淀下的“丝路精神”,让国内外了解泉州所体现出的多元、多样、和谐的东方思想。
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各国利益,它的提出表明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年来,中国正以十足的诚意和坚定的行动践行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截至20xx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最重要公共产品。这张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记录了各国携手前行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一带一路”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融通,激发出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和平崛起的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他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对当下全球治理进行的最大的一个探索之笔,是一种大智慧――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积累的探索经验给了世人坚定的信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赞赏中国挺身而出的担当之举,“一带一路”必将取得大成果,赢得全球点赞。
“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三大短板,第一大短板是原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第二是补世界经济短板,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短板;第三是补全球化短板,打造包容性全球化。这样才能使“一带一路”在世界上受欢迎,这解决了世界上重要的发展难题、发展瓶颈。中国人不从意识形态出发,实事求是,主张将自身利益与别国利益结合,如此才形成了全球大合唱。
从世界地图上看,一条贯穿欧亚大陆,向东延伸至海的经济带熠熠生辉。“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区域一体化注入古老的东方智慧。
因为连接,世界正在变小。
在中国,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的矛盾由来已久,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如何将它们发出的电能送到上千公里外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互联势在必行。特高压的诞生,为城市间能源流动提供了现实路径。
从西到东,由北至南,电力的交换描绘出中国经济版图的独特景象。以特高压为通道,西部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消纳,带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东部地区绿色发展带来契机。
“我们都知道,电压越大,运输中的损耗就越小。如果没有特高压,不可能有这么长距离的电力输送。这是对国家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应该说,也是对全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家骐说。
在世界版图上,能源资源与需求中心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样存在。在亚洲,各国经济增长加快,电力需求旺盛,清洁能源开发意愿强烈。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却面临着电力设施老化、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在非洲,清洁能源的丰富性与当地缺电、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打通我国走向全球的通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能源领域,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长距离电力运输的能力,借助正在发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用不完的电力,可以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到南亚地区,这也为全球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打开了一条路。”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三
中国概况:
1、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4人;但分布颇不均衡。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有56个。
美国概况: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statesofamerica)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国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其人口总量也超过三亿人,少于中国和印度。1776年7月4日,美国诞生。自1870年代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
二、中美关系的现状:中美关系**不断。
今年中美关系的几场**:
一、奥巴马会见**;
二、美国售台武器;
三、中美贸易问题;
四、中美汇率之争;
五、黄海军演;
六、美对台军售。
三、中美两国各自关心的重大问题。
中国最关心的重大问题:1.确保中国美元的资产安全;
2、限制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
3、停止在中国近海非法刺探中国情报的危险行为;
4、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
5、减少对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限制,及减少美国对华高科。
技产品出口设限。
美国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
1、中国在亚洲的势力的扩张;
2、中国在美洲和大洋洲势力的扩张;
3、在某些军事领域和美国的对抗;
4、中国在经济领域对美国命脉的把持——说白了,就是。
美国想解套;
5、美国全球独大地位的巩固或收缩,以及收缩的底线。
四、关于中美关系的几种理论:
1、“怪圈”理论2.“魔咒”理论3.“钟摆”理论。
五、对中美关系的展望:尽管中美关系**不断,但是中美两国合作大于分歧,和则两利,否则两败俱伤。只有两国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两国关系才能健康发展,才能给世界带来和平,促进两国和世界的发展。
国际关系及中美关系。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和平与局部动荡并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2、局部动荡不断,经济危机下有所缓和。
(二)多强努力开拓自己的国际空间(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
(三)局部冲突与矛盾:
1、巴以冲突。
2、印巴冲突。
3、伊朗核问题。
4、叙利亚局势。
5、中日东海争端。
6、朝鲜半岛。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
(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
首先,要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其次,要超越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中国已开始关注如何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东西中部共同发展,逐步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下,合理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第四、妥善处理好大国关系,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和合点。第五、处理好中国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的关系。
在发展与统一的问题上,发展应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且发展与统一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对台工作的重点一是反台独;二是争取民心,增强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重大问题。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台海局势稳定是我国所面临的三大形势政策问题。
三、中美关系。
1.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2.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3.1979年9月18日,邓小平举行宴会,欢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
4.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访华。
5.1989年2月25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7.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上海科技馆迎接美国总统布什。
8.2009年2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9.2009年2月21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双方表示要加强合作以为世界肩负责任。作为奥巴马新政府到中国的第一个信使,希拉里对胡锦涛说,现在是两国“积极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10、希拉里上周五在纽约亚洲协会总部发表演讲时,曾借用这个成语表示美中合作符合双方利益,美国将积极与中国“同舟共济”。
11、温家宝说,“同舟共济”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做“携手共进”。据报道,对于温家宝提到自己用过的这句成语,希拉里也表示“非常赞赏”。她对温家宝说,奥巴马政府愿同各方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所以说:美国是我们的盟友。
第一,中美有很多利益的共同点(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第二,美国经济强大对中国有利(与美的贸易顺差、美元外汇)。
第三,一个中国是底线(台湾问题决不妥协)。
第四,中美不能打仗(两败俱伤,不利发展)。
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结论:美国视中国为假想敌。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两种概念上的“社会”
1、大社会概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2、小社会概念:(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
“十七大”报告的“社会”内涵:大社会入手。小社会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赢得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赢得认同:1.物质认同。
2、文化认同。
3、制度认同。
4、政治认同。
5、形象认同。
国际经验教训的总结:阿拉伯之春。
三、民生何以成为问题。
1、民生的界定:
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的状况等等。
底层生存生态的恶化:
中国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势化趋向。
(1)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的主要表现:
第一、大量的工人和农民处在十分窘迫的生活困境之中。
第二、工人和农民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
第三,许多基层机构的财政能力几乎枯竭。
第四、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劳动技能的总体水准在下降。
第五,工人和农民的相对地位明显下降。
(2)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的负面影响。
第一,中国共产党赖以执政的主要社会基础会被严重削弱。
第二,会严重削弱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
第三,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必然会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
二、民生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1、六项任务: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2、第一次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五大失误:。
第一,义务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第二,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滑坡。
第三,教育产业化错误导向的形成。
第四,大学合并缺乏慎重考虑。
第五,教育公共资源投向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
4、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5、目前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6、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机制。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推进民生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3、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一是投入不足;二是秩序颠倒。
不合理的公共投入比重过大:
1、高昂的行政成本。
2、豪华性的城市建设。
3、大量豪华建筑物的建设。
公共投入的价值排序:
公共投入的主要功能是要满足民众的需要。
民众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层面。
满足的顺序应当是由低到高梯度型地进行。
结论:就公共投入的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基本的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应当以民问题为优先。
(二)资源相对公平的配置(营造每一个人生存的家园)。
(三)不断进行制度、机制创新。
1、制度设计科学化。
2、加强制度供给。
3、树立制度权威。
4、不断进行机制创新。
构建利益均衡机制(秩序观、稳定观)。
民众参与制度化的表达机制;
不同利益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形成机制;
社会公正的分配机制;
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社会资源的动员与调度机制;
经济与社会生活秩序的监管机制;
(四)完善社会管理。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机制。
转变服务理念。
公共服务的简约化。
公共服务的隐性化。
公共服务的人本化。
健全社会组织。
(五)关键在党。
赢得认同的能力。
自我管理的能力。
队伍建设的能力。
经典中国辉煌60周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从纵向比——1952年,5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今,中国人民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2、从横向比——1952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占到1.8%;而2008年为6.4%,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中国工业的发展。
(一)新中国早期:现代工业的奠基。
1955年,第一辆拖拉机制造成功;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批量生产;
1961年,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
(二)1979年:“改革开放元年”
(三)1992年:“市场经济元年”
(四)1997年:结束短缺经济的标志。
(五)2002年: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
2、农业、农村的发展。
60年来,农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交通运输业。(没有什么能阻挡当家做主的中国人前行的脚步!)公路的发展。
铁路的发展。
民航的发展。
4、水利建设。
5、资源能源开发利用。
6、城乡建设。
7、金融事业。
8、民族团结。
9、民主政治。
10、教育科技事业。
11、文化建设。
12、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13、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
14、统一大业。
15、全方位外交(外交原则:独立自主)。
16、党的建设。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这注定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拓展与政策沟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3年多的时间,一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行动,逐渐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相关国家在发展的旗帜下聚合起来,既让一些欠发达国家看到了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化的新希望,也让一些遭遇发展困境的发达国家捕捉到了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在这一倡议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共同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营造互惠新格局,让中国梦与世界梦深度融合、密切关联,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筑梦前行的纽带。
20xx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获得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应邀出席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全球共同繁荣的理念提出的,与联合国的目标高度契合,联合国方面希望将“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联姻”。这无异于是在强化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合与共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中国智造”正逐步进入沿线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为解决民生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在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梦丝路,为这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不断注入新动能。
独行快,众行远。期待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够成为凝聚“命运共同体”共识、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对接的新起点、新航程,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表了演讲,支持“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普京称,“一带一路”建设是被及时提出的、前景光明的倡议。“提出的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和工业在内一体化倡议是一个创举,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典范”,普京说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俄罗斯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于20xx年5月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这对于促进欧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对接本质上是经贸合作的对接,即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对接以及双方共同推进建立自贸区的对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5月12日在俄《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一带一路”——深化中俄合作的新平台》。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已取得早期收获,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则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为此,我们应该把贸易结构从商品贸易转向投资贸易,发展长远的合作项目,商品贸易可以被包括在这些项目中。只有这样,贸易合作才能走的更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的合作也正在向这样的合作模式转变”,杰尼索夫大使说。
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另一个参与国,白俄罗斯作为地处欧亚大陆多条道路交汇之处,在构建欧亚交通走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白俄罗斯积极支持,并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动欧亚大陆桥建设,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中白工业园更被寄予“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的厚望。20xx年5月12日,主席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业园,见证首批入园企业获颁入园证书,并在工业园发展蓝图上签名。曾表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跨境工业园区建设之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际上是经贸、务实合作的对接,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已困扰全球多年,世界亟需一个新型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来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中国为重振全球经济搭建了新的平台,“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带来了可预见的发展机遇和共同的经济繁荣,欧亚地区的“筑梦空间”指日可待。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五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时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国家主席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覆盖中国西部9个省区及中亚、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南亚相关国家;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由海路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两个倡议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都有利于沿线各国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四、一带一路会影响我们什么?--几个热频词。
命运共同体:亚洲梦。
“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主席的主旨演讲,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起高度共鸣。一切发展都应是包容的发展,不应落下任何一个群体,“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认同和积极作为,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强烈共识,成为共同的“亚洲梦”。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在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是“领头雁”,中国也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党的以来,国家主席出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足迹留在了亚洲国家,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谈到“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不少于10次。其中,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承载中国梦、和平发展和大国责任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一国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地区乃至全球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更关系到全民的共同福祉。
“一带一路”:从构想走进现实。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精彩论述获得国际舆论高度热议,“丝路热”由此掀起高潮。“一带一路”是实现“命运共同体”梦想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57个,“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此之前,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早期收获,从构想走进了现实。
经济新常态:中国自信。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唯一的答案。但的表态却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将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崛起大势不可阻挡,这就是中国的自信。
五、“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改变?
一是有利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有利于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在我国国内段覆盖了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让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是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受污染治理、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我国的部分产能过剩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是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程度前所未见,初始阶段具有较多“构想”色彩还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要在关注外部空间和机遇的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以内部调整和改革来强制度、增效率、促公平,标本并治,灵活、有效地形成和把握行业、地域或市场重点,确保该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能够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保证国家健康、长远、稳定发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四海同心逐新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六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形势与政策观看一带一路。
心得体会。
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从世界地图上看,一条贯穿欧亚大陆,向东延伸至海的经济带熠熠生辉。“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区域一体化注入古老的东方智慧。
因为连接,世界正在变小。
在中国,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的矛盾由来已久,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如何将它们发出的电能送到上千公里外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互联势在必行。特高压的诞生,为城市间能源流动提供了现实路径。
从西到东,由北至南,电力的交换描绘出中国经济版图的独特景象。以特高压为通道,西部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消纳,带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东部地区绿色发展带来契机。
“我们都知道,电压越大,运输中的损耗就越小。如果没有特高压,不可能有这么长距离的电力输送。这是对国家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应该说,也是对全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家骐说。
在世界版图上,能源资源与需求中心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样存在。在亚洲,各国经济增长加快,电力需求旺盛,清洁能源开发意愿强烈。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却面临着电力设施老化、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在非洲,清洁能源的丰富性与当地缺电、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打通我国走向全球的通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能源领域,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长距离电力运输的能力,借助正在发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用不完的电力,可以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到南亚地区,这也为全球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打开了一条路。”
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六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在海内外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正掀起一轮收视热潮。这部以全面解读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的纪录片,视野开阔,气势恢宏,既具有史诗般的气象和风范,又具有叙事诗的细腻与凝练,突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主题,实现了政论性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东方智慧,它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历史深刻的启示。如何回顾和审视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历史的纵深处开掘出新意和新的认知境界,是纪录片《一带一路》首先面临的考验。
借助15世纪初期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纪录片《一带一路》细腻地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带给人的认知变化。这幅古老的地图,清晰地标注着欧亚大陆的海岸线和非洲大陆的大致位置,展现出五六百年前东方人对于整个世界的概念。在现存文献中,这是非洲第一次被标注在地图上。切入历史细密的肌理,纪录片《一带一路》由此开掘出历史一个纵深的切面,展示出历史的某种面相。
在漫长而广阔的时空中,丝绸之路构筑起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与文明交往最具象征性的知识图景和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国与亚洲文明曾经的辉煌与兴盛,反映着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规律。活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发明的传播,文化艺术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用一个个事例证明: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跃进,人类文明的升华。这既是创造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兴衰的法则,正如所说,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纪录片《一带一路》把对丝路历史的回顾提升至对于历史规律的认知层面,从理论思辨的高度展现出丝绸之路的历史启示。
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为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纪录片《一带一路》以凝重凝练之笔,透过对历史纵深的审视,凸显对现实的关切与观照。
不均衡,是当今欧亚大陆区域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征。作为探索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破解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地区互联互通历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瓶颈,致力于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为均衡、更为普惠、更为智慧。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对于现实深切的关注。正如所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从历史的纵深出发,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严密的逻辑、具体的例证,较为完整、详尽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凸显出这一重大战略性构想的现实关切,诠释了沿线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
“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规划政策陆续,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有序展开。8月18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8项要求。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10月,《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年)》印发,预示着作为“一带一路”合作重要抓手的中欧班列进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与此同时,在对外合。
作文。
件签署方面,20xx年,我国与乌拉圭、厄瓜多尔、孟加拉国、柬埔寨、塞尔维亚等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与波兰、捷克等国签署了编制双边合作规划纲要谅解备忘录,与土耳其、捷克、波兰、沙特等国签署了《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签署首份与国际组织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工作稳步推进,陆上和海上走廊建设亮点纷呈。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中越国际铁路通道已成功开行集装箱国际联运,中老国际铁路通道境内段和境外段开工建设,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5公里先导段全面开工。在中巴经济走廊方向,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哈维连-塔科特段),拉合尔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相继开工建设。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方向,自霍尔果斯出境,经阿腾科里、阿拉木图、奇姆肯特、阿克套过里海至巴库、波季过黑海到达伊斯坦布尔的陆海联运通道打通,中吉乌三方在京召开中吉乌铁路三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桥隧项目一号隧道贯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方向,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大(理)瑞(丽)铁路保瑞段主体工程、大(理)临(沧)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由中信集团联合体中标的皎漂特区工业园和深水港项目开工建设。在新亚欧大陆桥方向,匈塞铁路改造升级等项目顺利推进,新疆建成现代化中欧(中亚)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签署了口岸合作框架协定,完成了中蒙边境乌力吉口岸的对外开放。在海上丝绸之路方向,瓜达尔港疏港公路和国际机场开工建设,瓜达尔港正式开航,中交建投资开发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复工,由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兴建的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港深水补给码头举行奠基仪式,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建成通车。
现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区域性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
国内经济转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去产能”仍将作为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及政策的逐步落地,国内经济转型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正逐步建立,将助推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将不断扩大。一方面,随着“去产能”工作进一步推进,轻功、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产业升级不断加快,我国工程机械、交通设备、航空航天以及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从而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此外,20xx年“双创”工作不断推进,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这也将大大丰富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层次及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将稳步推进,但国内统筹协调不力问题将更加突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合作平台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显现,沿边重要国际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的建设步伐将明显加快,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空间布局框架的形成。与此同时,国内各省区市将积极落实“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及进展计划,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开放合作的步伐。
但是,国内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协调管理不足、不同省市各自为政以及在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投资和中欧班列等方面无序竞争问题仍将十分突出,不利于维护及扩大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切实利益。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七
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各国利益,它的提出表明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年来,中国正以十足的诚意和坚定的行动践行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截至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最重要公共产品。这张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记录了各国携手前行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一带一路”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融通,激发出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和平崛起的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他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对当下全球治理进行的最大的一个探索之笔,是一种大智慧――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积累的探索经验给了世人坚定的信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赞赏中国挺身而出的担当之举,“一带一路”必将取得大成果,赢得全球点赞。
“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三大短板,第一大短板是原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第二是补世界经济短板,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短板;第三是补全球化短板,打造包容性全球化。这样才能使“一带一路”在世界上受欢迎,这解决了世界上重要的发展难题、发展瓶颈。中国人不从意识形态出发,实事求是,主张将自身利益与别国利益结合,如此才形成了全球大合唱。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八
国务院5月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中新社杜洋摄。
表示,中乌关系发展势头良好。昨天,主席同你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中方愿同乌方巩固政治互信,密切各层级交往,加强各领域合作,切实造福两国人民。
指出,欢迎乌方更多引进性价比较高、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国装备,助力乌工业化进程。中方愿扩大从乌方进口有竞争力的产品。两国还可以增进中小企业间的合作,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乌中关系日益密切。乌方对两国合作前景充满期待,愿借鉴中方发展经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矿产、水利等广泛领域合作,推进装备、产能、工业园区等合作,将乌中友好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
国务院5月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老挝国家主席本扬。
新华社庞兴雷摄。
表示,中老传统友谊深厚,两国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主席将同你就两党、两国关系发展深入交换意见。我们愿将“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方“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相衔接,充分发挥中老关系的政治优势和地缘优势,深化重点领域合作,确保中老铁路项目、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顺利实施。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勘探开发、农业、电力等领域合作。
指出,中方重视老挝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愿在中国-东盟关系、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同老方加强沟通协调,更好造福地区人民。
本扬表示,老中两国是相互信任的命运共同体。老方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高兴,赞赏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密切高层交往,深化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加快老中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老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将实现更大发展。
国务院5月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巴基斯坦谢里夫。
新华社李涛摄。
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巴基斯坦的友好合作关系,愿同巴方携手努力,将两国高水平的政治互信转化为更多互利互惠的合作成果,推动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指出,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共同推动的重点项目,合作已取得积极成效。希望双方更好对接发展战略,稳步、按期、高质量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项目建设,加强产能合作,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希望巴方加大力度保护中方在巴人员和相关项目的安全。
谢里夫表示,巴中两国是友好邻邦和战略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各界一致支持巴中友好事业。巴中经济走廊是两国合作的重大项目,为巴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巴方将全力加快走廊建设,采取措施保证中方企业和人员的安全,确保相关项目如期推进。巴方希进一步加强两国产能、贸易合作,愿为中国企业赴巴投资提供便利。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
会见后,两国共同见证了双方经济技术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
国务委员杨晶参加会见。
国务院5月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马来西亚纳吉布。
新华社张铎摄。
表示,中国重视发展同马来西亚的关系,赞赏马方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愿同马方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落实好已达成共识的各项合作,继续支持中马钦州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建设和互动发展,推进马六甲工业园区项目合作,扩大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密切教育、旅游等人文交流,筑牢中马关系的民意基础。加强防务、执法交流合作,共同应对传统、非传统安全挑战。希望马来西亚作为东盟重要成员,继续为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纳吉布表示,马中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合作项目进展顺利。马方愿继续巩固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落实好双方达成的共识,推进“两国双园”、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拓展电子商务、旅游等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马方愿为推动东盟—中国关系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会见后,两国共同见证了发展战略对接、检验检疫、基础设施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国务委员杨晶参见会见。
国务院5月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西班牙首相拉霍伊。
中新社杜洋摄。
表示,西班牙是中国在欧盟的好朋友和重要合作伙伴。双方都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方愿同西班牙巩固传统友谊,深化政治互信,扩大双向贸易投资规模,加强科技、人文交流,共同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多赢。希望西班牙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这将有助于促进中西贸易平衡增长。
强调,中方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乐见欧盟繁荣稳定。希望欧盟切实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推动中欧关系与合作深入发展。
拉霍伊表示,西班牙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两国之间的互信和相互理解惠及双方长期合作。西班牙愿同中方共同努力,促进贸易和投资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扩大教育、旅游等合作。西班牙愿为推动欧盟-中国关系发展作出努力。
国务委员杨晶参加会见。
国务院5月1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希腊齐普拉斯。
新华社张铎摄。
表示,中希建交45年来,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中方愿同希腊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发挥比雷埃夫斯港这一中希合作龙头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拓展基础设施、电力、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扩大双向贸易投资规模,深化文化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希望希腊继续为促进中欧关系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齐普拉斯表示,希腊同中国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两国合作基础牢固。希腊愿同中国进一步深化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合作,扩大能源、通信、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广泛领域合作。希腊愿继续积极推动欧中关系发展。
国务委员杨晶参加会见。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九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实际举措,兼顾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本站小编整理了20xx年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
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中国再次敞开古老而厚重大门以最新姿态迎接世界的到来,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之路,是雄狮睡醒之时,曾经的丝绸之路揭示欧亚大陆过往的辉煌,马可波罗的造访让欧洲商界达到共识“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就要去东方,去中国”。从公元前220xx年—公元8年的丝绸之路,距今2220xx年左右,中国将再次开启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是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座座港口、驿站,不绝于途的货物、原料,以及不断传播的思想、文化、宗教和迁徒的民族,构筑起一张东西方复合网络,从陆地和海洋延伸出来无数贸易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缘空间里将欧亚大陆紧紧联系起来,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丝绸成了连接世界的纽带,并出现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条路承载着往昔的历史,映照着未来的辉煌。
说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地区和全球发展提供的“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一路一带”是中国将要带领全世界的经济体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一路一带是关系世界经济问题、全人类经济问题。中国将带领着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开辟经济新纪元。
国家级顶层战略,看似顶层战略其实也是和百姓息息相关,国家,有国才有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与世界步入丝路新时代,而在这个时代里,中国与世界商榷未来,共建梦想,共享繁荣。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
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5.民心所向。当今中国政府反腐决心坚定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民群众对“反腐一阵风”的顾虑,反腐从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后来的温暖人心,创造下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周围国家的帮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灾,经济人道救援等行为常常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营造出一个可靠的大国形象,使得周围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人心温暖,水到渠成。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尽管距离‘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区域较远,新西兰对‘一带一路’仍然很感兴趣。新西兰的许多企业都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它们都认为‘一带一路’将带来新的商机。”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不久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一带一路’契合经济全球化大势,为沿线国家孕育共同繁荣的新机遇和合作空间。”
今年4月,新西兰约翰·基带着约40位新西兰商界领袖访华。“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访华了。可见我们对新中关系的未来很有信心!”麦康年说,访问期间,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中国农业部签署了新中两国的农业合作协议,以进一步加强新中乳品行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新西兰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发达国家。20xx年10月,中新两国的自贸协定签署后,中国人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新西兰的奇异果、奶粉和樱桃,到新西兰留学、旅行和投资也更方便。
乳制品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中国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据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20xx年,新西兰的乳制品出口总额约为135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4元人民币),其中,乳制品的对华出口额就达27亿新西兰元左右,占20%。“中国‘全面二孩’政策是新西兰乳制品生产商面临的巨大商机,两国乳制品相关企业可以加强合作。”麦康年说。
中国企业并不只是盯紧新西兰的奶牛,其投资还包括初级产品、航天、废物处理、电影项目、医疗管理软件等。“中国企业在赴新西兰投资前,应该对新西兰的法规环境有一定了解。可以先在新西兰找到合适的伙伴,通过伙伴了解新西兰的特殊情况,进而提高投资成效。”麦康年建议说。
城市之间更多走动,民众的心就会贴得更紧。目前,中国已有至少30个城市同新西兰的各城市结成了“姐妹城市”。中国是新西兰第二大海外游客来源地,仅次于澳大利亚。近年来,每年到新西兰度假的中国游客人数增长40%。
麦康年认为,新西兰的旅游资源丰富,值得中国企业加大投资。“电影《指环王》是在新西兰拍摄的,《金刚》《阿凡达》《霍比特人》等也是在新西兰拍摄或后期制作的。这些电影带火了新西兰的影视产业,创造了巨大利润。”麦康年还介绍说。
20xx年,新西兰与中国政府设定了新的目标:到20xx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300亿新元。麦康年对此非常有信心——“基于从20xx年到目前为止两国经贸的增长状况所做的判断,这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形势与政策观看一带一路。
心得体会。
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xx年9月和10月由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时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公元前220xx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xx20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覆盖中国西部9个省区及中亚、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南亚相关国家;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由海路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两个倡议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三、丝路新图。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都有利于沿线各国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四、一带一路会影响我们什么?--几个热频词。
命运共同体:亚洲梦。
“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开幕式上,主席的主旨演讲,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起高度共鸣。一切发展都应是包容的发展,不应落下任何一个群体,“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认同和积极作为,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强烈共识,成为共同的“亚洲梦”。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在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是“领头雁”,中国也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党的以来,出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足迹留在了亚洲国家,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谈到“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不少于10次。其中,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承载中国梦、和平发展和大国责任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一国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地区乃至全球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更关系到全民的共同福祉。
“一带一路”:从构想走进现实。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
口号。
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精彩论述获得国际舆论高度热议,“丝路热”由此掀起高潮。“一带一路”是实现“命运共同体”梦想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57个,“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此之前,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早期收获,从构想走进了现实。
经济新常态:中国自信。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唯一的答案。但的表态却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将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崛起大势不可阻挡,这就是中国的自信。
五、“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改变?
一是有利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有利于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在我国国内段覆盖了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让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是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受污染治理、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我国的部分产能过剩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是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程度前所未见,初始阶段具有较多“构想”色彩还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要在关注外部空间和机遇的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以内部调整和改革来强制度、增效率、促公平,标本并治,灵活、有效地形成和把握行业、地域或市场重点,确保该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能够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保证国家健康、长远、稳定发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四海同心逐新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
“‘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席全面总结了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说明,这一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4年,致力于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得以实现;从陆海空通道、信息高速路到铁路、港口、管网,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合作广泛开展,人们往来频繁,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着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增进了亿万人民的民生福祉,为人们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在演讲中,主席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怎样减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要开辟一条人类社会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今世界的很多难题,深层原因都在于发展不足。在发展问题上,各国相互依存,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应者云集,就是因为它找到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回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正如主席所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协调合作是必由之路。主席以4年来的丰硕成果向世界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打造发展这把金钥匙,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了新路径。
“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过去,戈壁的阵阵驼铃、海洋的点点云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今天,沿着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成为21世纪的伟大叙事,书写人类历史更壮丽的篇章。
20xx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xx年9月和10月由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业,我还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为日后迈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在工作上,时刻都不忘本身的职责所在,认真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
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以上是我近期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一
丝绸之路曾经繁荣过、辉煌过。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富庶与美好。正如一句俄罗斯谚语:“这不是生活,是吃马林果啊!”(隐喻非常幸福的生活)。然而,这已经是丝绸之路的昨天了。
审时度势的于20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三年后的20xx年9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对此,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努雷舍夫表示,“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对哈萨克斯坦具有重要意义。哈方计划打通从中国途经哈萨克斯坦通往各地区的交通走廊——它们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促使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巨大中转枢纽和欧亚大陆的桥梁。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表了演讲,支持“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普京称,“一带一路”建设是被及时提出的、前景光明的倡议。“提出的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和工业在内一体化倡议是一个创举,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典范”,普京说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俄罗斯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于20xx年5月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这对于促进欧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对接本质上是经贸合作的对接,即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对接以及双方共同推进建立自贸区的对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5月12日在俄《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一带一路”——深化中俄合作的新平台》。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已取得早期收获,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则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为此,我们应该把贸易结构从商品贸易转向投资贸易,发展长远的合作项目,商品贸易可以被包括在这些项目中。只有这样,贸易合作才能走的更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的合作也正在向这样的合作模式转变”,杰尼索夫大使说。
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另一个参与国,白俄罗斯作为地处欧亚大陆多条道路交汇之处,在构建欧亚交通走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白俄罗斯积极支持,并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动欧亚大陆桥建设,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中白工业园更被寄予“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的厚望。20xx年5月12日,主席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业园,见证首批入园企业获颁入园证书,并在工业园发展蓝图上签名。曾表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跨境工业园区建设之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际上是经贸、务实合作的对接,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已困扰全球多年,世界亟需一个新型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来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中国为重振全球经济搭建了新的平台,“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带来了可预见的发展机遇和共同的经济繁荣,欧亚地区的“筑梦空间”指日可待。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用创新方式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谋划,也是加强中外合作、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柱,体现了“睦邻、安邻、惠邻”的诚意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友善,必将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新契机,为促进世界繁荣进步注入正能量。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既是时代潮流,也成国际共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利益融合不断深化,地球村不断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以融通促合作,以合作谋互惠,以互惠求共赢,既是一国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地区乃至全球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体现了人类跨越阻隔、交流互鉴的胆识和毅力,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交往历史中写下重要篇章,为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世界和中国又站在一个崭新的战略关口。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追求,“一带一路”新倡议也被赋予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一带一路”是和平的播种机。丝路所通,商贾所至,物货流通,文化融合。这一点,历史佐证不可胜数。张骞西出,唐使赴日,都是为了增进友好,缔结和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新理念,必将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释疑增信。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辙印,“一带一路”定能为人类和平进步开拓新境界。
“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多国间更深层次的连通,“一带一路”对于推动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化时代,锁闭门户难以独善其身,交流合作方能共同发展。当世界越来越演进为一个发展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筑建“一带一路”就是铺设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是文化的融合剂。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给世界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融。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时代标签。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就能把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友好的大门,打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的通道。今天,“一带一路”新倡议所承载的新使命,孕育的新生机,激扬的新活力,是实现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互鉴的新平台,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新动力。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
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5.民心所向。当今中国政府反腐决心坚定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民群众对“反腐一阵风”的顾虑,反腐从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后来的温暖人心,创造下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周围国家的帮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灾,经济人道救援等行为常常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营造出一个可靠的大国形象,使得周围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人心温暖,水到渠成。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四
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正式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至此“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主席20xx年九、十月份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之后正式写入xx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覆盖全球超过64%的人口、全球30%的gdp,为务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还倡导成立了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和亚投行。“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酝酿已久,在博鳌论坛上推出正当其时。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合作机制与合作重点,具体而明确,希望与沿线国家抓紧启动和实施一批早期收获项目,让相关国家人民尽早受益。“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1.“一带一路”是顺应当今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大战略。
“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一战略略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具有重大意义[2]。
一是探寻经济增长之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是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2.“一带一路”是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战略抉择。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的战略抉择。
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20xx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根本性扭转我国只能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被动接受者的尴尬局面,实现向区域性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导者的身份转变。
一是拓展国家发展空间,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体量越来越大,传统国际市场的承受能力越来越有限,进军发展中国家、开拓新兴市场成为我们开拓国家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二是应对国际战略挤压;三是开发我国中西部地区,推动我国经济的梯度转移与均衡化发展,促进我国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四是平衡国际力量,通过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逐步夯实我国全球大国地位,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五是维护世界和平,通过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维护我国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捍卫世界和平。
总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五
20xx年6月25日,一列载有l万件德国产净水壶的渝新欧国际班列,历经14天的旅程,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从新疆阿拉山口入境驶入重庆铁路口岸。这是国内跨境电商第一次采用国际铁路运输将货物进口回国。走“渝新欧”围际班列每箱运费大约3500美元,与海运基本持平,但时间缩短近1个月,只有空运价格的l/4,每件商品平摊运费只有大约1美元,售价将大幅度下降。在很多企业眼中,这就是“一带一路”孕育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从20xx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正在将沿线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中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有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了解了“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要深入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其基本定位和目标既反映中国和平发展的利益诉求,又符合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需要。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六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
参考范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丝绸之路曾经繁荣过、辉煌过。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富庶与美好。正如一句俄罗斯。
谚语。
:“这不是生活,是吃马林果啊!”(隐喻非常幸福的生活)。然而,这已经是丝绸之路的昨天了。
审时度势的于20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三年后的20xx年9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对此,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努雷舍夫表示,“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对哈萨克斯坦具有重要意义。哈方计划打通从中国途经哈萨克斯坦通往各地区的交通走廊——它们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促使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巨大中转枢纽和欧亚大陆的桥梁。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表了演讲,支持“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普京称,“一带一路”建设是被及时提出的、前景光明的倡议。“提出的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和工业在内一体化倡议是一个创举,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典范”,普京说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俄罗斯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于20xx年5月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这对于促进欧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对接本质上是经贸合作的对接,即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对接以及双方共同推进建立自贸区的对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5月12日在俄《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一带一路”——深化中俄合作的新平台》。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已取得早期收获,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则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为此,我们应该把贸易结构从商品贸易转向投资贸易,发展长远的合作项目,商品贸易可以被包括在这些项目中。只有这样,贸易合作才能走的更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的合作也正在向这样的合作模式转变”,杰尼索夫大使说。
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另一个参与国,白俄罗斯作为地处欧亚大陆多条道路交汇之处,在构建欧亚交通走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白俄罗斯积极支持,并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动欧亚大陆桥建设,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中白工业园更被寄予“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的厚望。20xx年5月12日,主席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业园,见证首批入园企业获颁入园证书,并在工业园发展蓝图上签名。曾表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跨境工业园区建设之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际上是经贸、务实合作的对接,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已困扰全球多年,世界亟需一个新型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来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中国为重振全球经济搭建了新的平台,“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带来了可预见的发展机遇和共同的经济繁荣,欧亚地区的“筑梦空间”指日可待。
“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规划政策陆续,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有序展开。8月18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8项要求。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10月,《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年)》印发,预示着作为“一带一路”合作重要抓手的中欧班列进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与此同时,在对外合。
作文。
件签署方面,20xx年,我国与乌拉圭、厄瓜多尔、孟加拉国、柬埔寨、塞尔维亚等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与波兰、捷克等国签署了编制双边合作规划纲要谅解备忘录,与土耳其、捷克、波兰、沙特等国签署了《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签署首份与国际组织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工作稳步推进,陆上和海上走廊建设亮点纷呈。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中越国际铁路通道已成功开行集装箱国际联运,中老国际铁路通道境内段和境外段开工建设,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5公里先导段全面开工。在中巴经济走廊方向,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哈维连-塔科特段),拉合尔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相继开工建设。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方向,自霍尔果斯出境,经阿腾科里、阿拉木图、奇姆肯特、阿克套过里海至巴库、波季过黑海到达伊斯坦布尔的陆海联运通道打通,中吉乌三方在京召开中吉乌铁路三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桥隧项目一号隧道贯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方向,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大(理)瑞(丽)铁路保瑞段主体工程、大(理)临(沧)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由中信集团联合体中标的皎漂特区工业园和深水港项目开工建设。在新亚欧大陆桥方向,匈塞铁路改造升级等项目顺利推进,新疆建成现代化中欧(中亚)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签署了口岸合作框架协定,完成了中蒙边境乌力吉口岸的对外开放。在海上丝绸之路方向,瓜达尔港疏港公路和国际机场开工建设,瓜达尔港正式开航,中交建投资开发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复工,由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兴建的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港深水补给码头举行奠基仪式,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建成通车。
现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区域性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
国内经济转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去产能”仍将作为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及政策的逐步落地,国内经济转型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正逐步建立,将助推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将不断扩大。一方面,随着“去产能”工作进一步推进,轻功、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产业升级不断加快,我国工程机械、交通设备、航空航天以及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从而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此外,20xx年“双创”工作不断推进,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这也将大大丰富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层次及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将稳步推进,但国内统筹协调不力问题将更加突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合作平台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显现,沿边重要国际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的建设步伐将明显加快,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空间布局框架的形成。与此同时,国内各省区市将积极落实“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及进展计划,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开放合作的步伐。
但是,国内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协调管理不足、不同省市各自为政以及在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投资和中欧班列等方面无序竞争问题仍将十分突出,不利于维护及扩大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切实利益。
中国在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的大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是有很重要的缘由。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量过大,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寻求资本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去年全球对外投资的情况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投资第一次超过发达国家,中国占到新兴市场国家对外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对外投资也是第一次超过了外商对华投资。中国正由资本输入比重量大的国家走向资本输出量大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有助于人民币走出去,更加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此外,我国目前的供给生产能力强大,部分国内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状况,这些过剩的产能对于“一带一路”眼线国家又是相对稀缺的,完全可以通过投资合作实现跨区域经济补足,同时还可以增进国际间交流沟通,对中国来讲是有许多益处的。与此同时,美英传统海权国家面向海洋的开发以趋于饱和,而中国历史看来是一个陆权国家,需要发挥出陆权国家的优势,向西开发,向亚欧大陆前进。
由美国主导的tpp将中国排除在外,其心是在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企图通过tpp来全面介入亚太区经济整合,确保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因此,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一带一路的突破战略也是应对美国tpp排挤的一个良方。中国现代的对外开放必须适应当前世界布局的新形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无论是外交还是国防,都需要突破美国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努力建立中国自己的安保机制。一带一路作为大国战略,正在开辟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政府划时代的重大策略。
“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首先离不开文化先行,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是思想意识的重要前提。思想引领行动,思想激发创造,当我们因循历史的足迹建设新的一带一路,文化的传承,时代的延展无不继往开来。我们的先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拓的丝绸之路向世界展现了丝绸的雍容华贵,瓷器的精美绝伦和中华绚烂的文明,促进了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我们的先人以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以博大精深的文化情怀,把源于世界各地的红木赋予了民族精神和技术智慧,创造出红木产品及红木文化。
国学。
美学结构建筑民俗绘画书法雕刻等;红木的原材主要来自世界各地,用国外原料,做中国文化产品,正是当今新兴的文化产业的核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红木文化产业也必将是禾苗雨露,茁壮成长,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七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
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5.民心所向。当今中国政府反腐决心坚定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民群众对“反腐一阵风”的顾虑,反腐从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后来的温暖人心,创造下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周围国家的帮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灾,经济人道救援等行为常常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营造出一个可靠的大国形象,使得周围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人心温暖,水到渠成。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这便是我在《形势政策》课上的所获所感。
我认为:《形势政策》这门课程应该开在大学课堂中,正如我们老师那样常常用诙谐幽默的语句加上简单易懂的漫画和视频,引经据典把中国当今的政治环境及所处国际社会环境简单明了地介绍给同学,使同学们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
政治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在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应像以前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问窗外事,我们是祖国下一代的建设者、创造者,我们掌握着中国以后发展命运,所以,我们应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
高等学校《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使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八
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
范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三年多以来,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取得的成绩超出预期。5月14日至15日将在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次论坛的召开,更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不过,面对“一带一路”推进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各种质疑。那么,为什么我们有理由对“一带一路”建设抱有更大的信心?为什么“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赞赏和支持?此次“论坛”将为这些疑问提供最好的答案。
从世界七大洲五大洋的地理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极其深刻的、相互关联的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革命,缩短经济距离,增加经济密度,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将加快中国国内不同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大趋同,还将推动欧亚非大陆各国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进而大力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提高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等潜力。
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是基本手段,“共商共建共享”是工作原则和方法论,缩小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这次“论坛”的目的,就在于总结三年多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规划多方共同建的蓝图,认真分析“五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规模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缩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理距离和空间距离,推行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消除各类有形无形贸易投资壁垒,降低交通成本和制度成本,促进资本、商品、服务、人员、技术、知识流动和分享,促进专业化分工和新型贸易(主要指产业内贸易)发展,发挥各自产业或贸易比较优势,进而促进南方与北方国家、内陆与沿海地区、小国与大国之间从大趋异走向大趋同,为沿线各国人民谋求更多实惠、不断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意义在于践行“共赢主义”
主席曾多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发展的使命是构建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可以说,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有能力、更有意愿帮助和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发展,这既是中国发展的责任,更是中国发展的担当,这就是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最大意义。
据统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已经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和协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双核心,启动实施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和中亚油气管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沿线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国际产能合作;建设了中白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等沿线50个海外产业园区,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创造税收11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6.3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8亿元、进口总额2.4亿元,分别增长0.6%、0.7%和0.5%;中国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
合同。
达到1260亿美元,增长高达36%。
可以说,“一带一路”的推进,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印证着中国崛起对周边乃至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向世界昭示,一个冉冉上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她的崛起、发展和进步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中国的发展,将不同于人类近代历史上任何一次西方国家的崛起,后者给世界带来了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而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共赢主义。
共赢主义既是理念,更是目标,中国的发展因此为世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正外部性、溢出效应,“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实现“共赢主义”最直接的战略体现。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必将促成三个“共同体”
无论从参会代表层次、参会国家数量、参会人员规模,还是从最终达成的成果协议来说,此次“论坛”不仅是近年来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甚至可以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外交盛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得到如此广泛的国际支持,这就是对中国发展的世界贡献的最大肯定和最好验证。
此次“论坛”的主要任务,在于形成沿线各国的共建合力,这就必须努力促成三个“共同体”:首先,打造沿线各国的利益共同体,只有给人民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一带一路”的倡议才能得到积极响应,政策沟通才能得到广泛认同,“一带一路”的建设才能得到最广大范围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其次,打造沿线各国的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向世界发展注入强劲的中国信心、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和引领新全球化,让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担人类发展重任,共迎人类发展挑战,共建人类发展的美丽家园。
第三,打造沿线各国的命运共同体。使来自三大洲的各国人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中国的发展就是要同全世界大多数人民一起发展,只有把中国的发展命运同世界上最大多数的人民的发展命运结合在一起,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也才会永葆澎湃动力,中国的发展也才会不断兴旺下去。
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将证明,只要中国的发展是真真切切地为沿线和其他国家人民作出贡献,实实在在地为沿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实惠,“一带一路”建设就一定能得到世界大多数人民的真诚相待和真心赞同。这既是一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简单真理,更是中国共赢发展的“天下观”的最佳注脚。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将助推中国与世界携手开启共赢主义时代。
“‘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席全面总结了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说明,这一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4年,致力于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得以实现;从陆海空通道、信息高速路到铁路、港口、管网,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合作广泛开展,人们往来频繁,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着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增进了亿万人民的民生福祉,为人们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在演讲中,主席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怎样减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要开辟一条人类社会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今世界的很多难题,深层原因都在于发展不足。在发展问题上,各国相互依存,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应者云集,就是因为它找到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回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正如主席所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协调合作是必由之路。主席以4年来的丰硕成果向世界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打造发展这把金钥匙,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了新路径。
“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过去,戈壁的阵阵驼铃、海洋的点点云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今天,沿着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成为21世纪的伟大叙事,书写人类历史更壮丽的篇章。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论坛召开之际,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强调发扬丝路精神、增进互利合作,并对媒体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新期待。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经济阴霾持久不散的宏观背景下,来自中国的“一带一路”蓝图,激荡着合作共赢的正能量,正成为“全球最可期的经济合作计划”。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xx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从驰骋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到非洲东海岸的道桥施工现场,从中南半岛的跨国铁路项目到南亚次大陆的现代化港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xx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文明之间的对话,仰赖于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心灵沟通,离不开各国媒体架设起交流的桥梁。处身互联互通、无远弗届的现代社会,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媒体已是社会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通意合同心圆,正如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本次论坛上所言,各国媒体携手合作,促进了民心的沟通,推动了产业的对接,帮助更多人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如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已成为由中国媒体举办的,参与国家最广、媒体数量最多的全球媒体峰会。本届论坛所形成的“一带一路全球媒体协作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媒体联盟”“一带一路新闻报道多语种服务云平台”等六大成果,夯实了双边和多边媒体合作,展现了传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平等、合作、开放,共商、共建、共享。随着这些原则不断化为共识,“一带一路”这一“中国方案”,必将日益成为和平的播种机、发展的助推器、文化的融合剂,引领人类社会厚植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同奏响时代最美的和声。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十九
5月16日,宝兰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高铁进入开通倒计时。
宝鸡至高速铁路,是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贯通西北华北、东接徐郑、郑西、西宝客专,西连兰新高铁,是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区连接中原的咽喉通道,也是连接亚欧古丝路、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钢铁大动脉。开通后将打通中国高铁横贯东西的“最后一公里”,西北地区高铁将全面纳入全国高铁网。同时作为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线,将连通丝路沿线的西安、宝鸡、天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多个主要城市,形成新丝绸之路上的高速通道,对加快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宝兰高铁设计最大输送能力将达到客运单方向6000万人、货运10000万吨,宝兰高铁开通后,客运列车行车速度将从77公里/小时提高到250公里/小时以上,运行缩短到2小时,有利于提高陇海、兰新铁路运输通道客货运能,加快国家确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圈、陇海—兰新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西部铁路运输大通道的运能,促进西北和华东地区经济交流及商贸往来。
宝兰建成通车后,西安、宝鸡、兰州将成为一条精品线路,宝兰高铁的开通将三地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形成旅游城市集群。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黄河文化璀璨的兰州,都以独特的魅力,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形成很大的客流市场。加快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沿线旅游业和特色资源等相关产业的开发,提高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同时,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和在甘肃战略布局中的中心带动作用,发挥甘肃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优势,进一步提升甘肃对外开放的形象和水平,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随着宝兰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宝兰高铁离开通时日越来越近,届时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范围,改变西北地区物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的单一局面,打通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最长“一横”的最后一段,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二十
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再另起炉灶,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5.民心所向。当今中国政府反腐决心坚定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民群众对“反腐一阵风”的顾虑,反腐从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后来的温暖人心,创造下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周围国家的帮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灾,经济人道救援等行为常常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营造出一个可靠的大国形象,使得周围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人心温暖,水到渠成。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我认为:《形势政策》这门课程应该开在大学课堂中,正如我们老师那样常常用诙谐幽默的语句加上简单易懂的漫画和视频,引经据典把中国当今的政治环境及所处国际社会环境简单明了地介绍给同学,使同学们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
政治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在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应像以前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问窗外事,我们是祖国下一代的建设者、创造者,我们掌握着中国以后发展命运,所以,我们应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
高等学校《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使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形势与政策2017一带一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
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据了解,“丝绸之路”文物展是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等省区联合主办,汇集了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490余件文物珍品。展览自去年11月开幕以来,累计观众已达20万人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坚持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无论是政治文化、经济文化,还是文学文化,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自古以来都能够很好的展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历史证明,对外文化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媒介。各民族的文化交汇,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影响总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仅带动了沿线的经济文化发展,更大的意义是将中华文明传播了出去,把其它民族优秀的成果带了回来,加强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交流”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财富,同时也丰富了各民族的人文风情生活。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办展、合作拍片等方式,充分展示文化交流、商贸沟通的历史成果,加深理解、增进感情,促进我国与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交往,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广乏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一切对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东西。
坚持探索精神。曾强调:“要认真总结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30年来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民间往来优势、文化人才优势,广交朋友、广结文缘,拓展交流平台、创造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然而,新时期弘扬“丝路精神”,不能仅仅依靠一时激情和一份热情,更需要的是坚持一种一如既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我们要学习古人那种“从无到有”开辟丝绸之路的可贵精神,用来对待现如今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在,崛起的中国牢牢坚持全球化发展、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党风廉政建设等正确道路,我们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所以,我们应该把“丝路精神”运用起来,做到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形成一种乘风破浪的气势,坚持开放原则,要以永远做学习大国的姿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实现更大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互利共赢。要加大“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宣传力度,宣传“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有利于促进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推动沿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努力营造共建共享“一带一路”良好国内外舆论环境。当前,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深入发展,形成常态模式,随着欧盟、亚太区域、次区域等合作的快速推进,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紧紧相连,我们中国逐渐正在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任何一个成员都很难置身事外,为了谋求共同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赖于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所以,我们在面对新的复杂局面上,各方应该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实现互利共赢。要利用好各种机会,深化中国梦对外宣传,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阐释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要大力宣传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成就和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介绍中国民主政治、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和科技创新,多形式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加强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时代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崛起,都离不开精神、文化的积极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要求我们,应该重塑“丝路精神”,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是的,要始终做到重视传统文化,并传承、发扬光大,学习其它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和经验,运用到自身学习工作生活中来,着力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大放异彩、发挥更大影响。
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六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在海内外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正掀起一轮收视热潮。这部以全面解读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的纪录片,视野开阔,气势恢宏,既具有史诗般的气象和风范,又具有叙事诗的细腻与凝练,突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主题,实现了政论性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东方智慧,它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历史深刻的启示。如何回顾和审视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历史的纵深处开掘出新意和新的认知境界,是纪录片《一带一路》首先面临的考验。
借助15世纪初期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纪录片《一带一路》细腻地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带给人的认知变化。这幅古老的地图,清晰地标注着欧亚大陆的海岸线和非洲大陆的大致位置,展现出五六百年前东方人对于整个世界的概念。在现存文献中,这是非洲第一次被标注在地图上。切入历史细密的肌理,纪录片《一带一路》由此开掘出历史一个纵深的切面,展示出历史的某种面相。
在漫长而广阔的时空中,丝绸之路构筑起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与文明交往最具象征性的知识图景和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国与亚洲文明曾经的辉煌与兴盛,反映着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规律。活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发明的传播,文化艺术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用一个个事例证明: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跃进,人类文明的升华。这既是创造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兴衰的法则,正如所说,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纪录片《一带一路》把对丝路历史的回顾提升至对于历史规律的认知层面,从理论思辨的高度展现出丝绸之路的历史启示。
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为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纪录片《一带一路》以凝重凝练之笔,透过对历史纵深的审视,凸显对现实的关切与观照。
不均衡,是当今欧亚大陆区域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征。作为探索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破解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地区互联互通历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瓶颈,致力于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为均衡、更为普惠、更为智慧。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对于现实深切的关注。正如所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从历史的纵深出发,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严密的逻辑、具体的例证,较为完整、详尽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凸显出这一重大战略性构想的现实关切,诠释了沿线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如何保持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目前国际国内最关注的问题。”张蕴岭首先解析今年“两会”所释放出的重要信号,“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仍然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将内外的发展整体结合,构建更加深刻全面的开放经济体制,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经济联系。”
工作报告。
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蕴岭指出,从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初见成效。大量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包括联合国大会及下属机构积极响应;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开始运作;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启动。“一带一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共识。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张蕴岭表示,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不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传统路径,需要以创新发展拓展市场和投资,创建新动能。而陆地和海上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大通道,经过近代历史的殖民与战争,中国与外部的关系发生转变,与外部的联系并不通达。“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把中国与外部世界更紧密地连接起来,通过合作让他们发展起来,重建辉煌。”
张蕴岭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仅解决的是经济问题,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国际间新型的发展合作,纠正国内、地区以及世界发展不平衡,做建设性新型大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蓝图下,如何提出新理念,推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张蕴岭对泉州市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蓝图中发展自身提出两点建议:本地的主要支柱产业应思考如何构建自身内部的创新能力,对外进一步拓展新型的经济关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经济,通过新型的联系拉动自身发展;打好优势文化牌,加强文化交流,展现泉州长久历史积淀下的“丝路精神”,让国内外了解泉州所体现出的多元、多样、和谐的东方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3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