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1:13:09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优质13篇)
时间:2023-11-27 01:13:09     小编:JQ文豪

教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的用于指导教学的详细计划。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每一节课都需要准备教案,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通过编写教案,我们可以系统地组织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各个环节,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给予他们恰当的学习支持。掌握好教案编写的基本技巧,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一

宝宝。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萌发幼儿养蚕和关心蚕。

宝宝。

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

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

提问(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二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

提问。

(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七星瓢虫,简单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

2、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瓢虫图片。

2、有关瓢虫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1、猜谜。

教师:“身体长成半圆形,背缀七颗黑星星,大家叫它花大姐,棉花地里吃蚜虫。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什么昆虫?”幼儿猜测。

2、认识七星瓢虫。

出示图片,幼儿仔细观察。说说七星瓢虫的特征。

小结:七星瓢虫的身体为卵圆形,背面呈半球状隆起。头部黑色。触角短,为褐色。肚子和足黑色。由一对翅膀,翅膀是红色或橙黄色,上面有七个黑斑,因此叫七星瓢虫。

3、播放准备的动画片,了解七星瓢虫和人们的关系。

幼儿讨论:七星瓢虫生活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本领?它能为人们做哪些事情?

幼儿回忆原有经验加刚观看的动画片,自由交流。

小结:七星瓢虫生活在农田、森林、果园、园林等环境中。它栖息于植物的`枝、茎,叶上,是捕食蚜虫的能手,对保护庄稼起了很好的作用。它是庄稼的好帮手。

4、扩展经验。

出示准备的其他瓢虫的图片,说说这些瓢虫和七星瓢虫有哪些不一样?

思考:这些瓢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吗?

小结:瓢虫有很多种,它们的名字是由背上的点数而得。瓢虫里有益虫也有害虫。其中大多数瓢虫是靠捕食蚜虫和介壳虫为食的。十一瓢虫和二十八瓢虫是靠吃庄稼的叶子为生的,所以是害虫。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变化过程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提问:

(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尝,了解甜瓜的主要外形特征和味道。

2.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甜瓜的形状、颜色、味道。

3.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有关甜瓜生长的牒片,实物甜瓜若干,刀一把。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甜瓜,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提问:小朋友,你吃过什么瓜?

2.出示甜瓜:你吃过这种瓜吗?你觉得味道怎么样?”“这种瓜是我们嘉善人自己种的叫甜瓜。”(老师用很神气的口吻说)。

二、通过观察、品尝让幼儿对甜瓜的基本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1.给每组幼儿的桌上都摆上甜瓜,幼儿进行感知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某某小朋友还敲敲甜瓜呢”,“某某小朋友还用手摸摸、压压、滚滚甜瓜呢”)。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感知、探索和发现。小结。

3.感知甜瓜内部的特征。

教师可让幼儿猜猜甜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甜瓜内部结构的兴趣;切开甜瓜让幼儿观察并品尝。提问:甜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小结。

三、观看甜瓜的录像。

“甜瓜长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片关于甜瓜的牒片,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下好吗?”

提问:“刚才,牒片中说的甜瓜是谁种的?”“我们嘉善人真能干会种这么甜的瓜!”

四、延伸活动:画甜瓜。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表现。

2、乐意大胆添画背景,使画面更加丰富。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瓢虫图片。

2、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感受瓢虫的外形特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谜面:圆圆的身体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是七星瓢虫)。

2、帮助幼儿梳理谜面。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可以从七星瓢虫的`形状和花纹猜出来。

二、瓢虫作品欣赏——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特点。

1、七星瓢虫长得怎么样的?

小结:七星瓢虫有一个圆圆的身体,头上有一对触角,背上有7个圆圆的斑点,还有六条腿。

2、那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

小结:瓢虫专门吃蚜虫保护庄稼,所以是益虫。

三、幼儿学画——用绘画形式表现瓢虫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虫一家要去旅行,我们先来画画瓢虫爸爸,自己来画画家里的妈妈和孩子。

七星瓢虫是什么样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绘画七星瓢虫。

添画:他们到哪里去旅行(草堆里、花园里、大树上)。

3、幼儿集体绘画。

要求:把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观察要点:能否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是否能添画背景。

4、分享交流。

小结:七星瓢虫的一家可真可爱,你们都画对了它们的背上有7个小圆点,头上的一对触角,六条腿是对称的,画好左边画右边。

四、活动延伸——知道哪些虫是害虫。

你们还知道哪些虫是益虫呢?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

(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

(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1、你好,蚕宝宝。

(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教师小结。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

1、采桑叶。

(1)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兔子的基本特征,学习用彩纸、纸杯拼贴可爱兔子。

2.激发幼儿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兔子。

1.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

2.出示“兔子”,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兔子。

3.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兔子的一些基本特点。

二、教师示范制作。

1.师:原来小小的一次性杯子和彩纸就能变成一只漂亮的兔子!到底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示范制作的.过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怎样制作兔子,介绍要使用的工具。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幼儿根据观察,讲述教师制作的过程。

3.操作:首先要准备一个一次性杯子,然后在准备一些彩纸,用剪刀把彩纸剪成兔子耳朵、眼睛以及嘴巴的形状,最后将其贴在纸杯上。

三、幼儿分发工具材料,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操作,制作可爱的兔子。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帮助。

四、评价活动。

1.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兔子。

2.相互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九

1、巩固对10以内数的点数。

2、能做到数物的对应。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物质准备:带有秋天背景的七星瓢虫图片,课件《可爱的小瓢虫》、数字卡片、数字胸卡。

1、观看七星瓢虫图片,进入课题。

小结: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所以我们叫它七星瓢虫。

2、观看课件,加深认识。

小结:小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我们就叫它几星瓢虫,如二星瓢虫,四星瓢虫,七星瓢虫,十星瓢虫等。

3、游戏"我是小瓢虫"。

规则:幼儿喜欢几星瓢虫,就去找相应的数字胸卡,取下来挂在脖子上,教师依次出示不同的数字,请相同点数的"瓢虫宝宝"飞到教师这儿来。

4、完成操作材料,锻炼数物对应的能力。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正确地使用剪刀,能沿轮廓线完整地剪圆形。

2、能将剪下的圆形组合贴成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鸡。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将圆形组合拼贴成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鸡。

活动难点:添画成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鸡。

活动准备:

画有轮廓线的大、小不同的圆形材料纸每人一份,剪刀,油画棒,勾线笔,彩纸的边角料,浆糊。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制作方法。

1、出示一只剪贴的小鸡。

2、讨论:这只小鸡是怎么变成的呀?用了几个圆形?两个圆形一样吗?小圆形变成了小鸡的什么?大圆形呢?(让幼儿说说)。

师:小圆形和大圆形要紧挨在一起,也就是小鸡的头和身体要连接在一起,不能分开。小鸡的眼镜、嘴巴、脚用勾线笔添画上去。

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圆形宝宝,等会儿小朋友沿着轮廓线先把圆形剪下来,然后拿一个小的和一个大的圆形,把它变成小鸡。

三、教师示范、幼儿尝试拼贴小鸡。

师:除了变成像刚才图片上小鸡的样子,我们还可以变成其他不同样子的小鸡。小朋友可以想一想,小鸡在草地上玩游戏时的样子,有的小鸡往左边走,就像刚才图片上的这只小鸡;有的小鸡王右边走,如果要变成往右边走的小鸡,怎么变呀?老师这里有剪好的'一大一小两个圆形,谁来试一试?(指导幼儿在视频拼贴)师:除了这两种样子的小鸡,我们还可以拼贴成小鸡吃虫子的样子、小鸡抬头看天空的样子、小鸡往前面走的样子。(逐一出示各种不同姿态的小鸡)出示一幅三只相同方向拼贴的未完成的小鸡图,引导幼儿发现通过不同的添画,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姿态的小鸡。

师:小朋友可以按自己的想象把小鸡拼贴、添画成各种可爱的样子。想不想一起来试一试?

四、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幼儿作品,师幼共同评价。

1、让幼儿说说自己拼贴的小鸡在干什么?

2、对个别有创新意识、画面整洁、内容丰富的作品进行表扬。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十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

教学。

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乌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复习画乌龟,鼓励幼儿合理地布局画面。

2.通过欣赏课件,感受画面布局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2.乌龟手偶。

3.画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乌龟手偶。

“今天,我请了我们的好朋友来,你们知道是谁吗?”

“乌龟不高兴了,它迷路了,你们知道它住在哪里吗?”

2.展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乌龟“住”不同的地方,画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出示海水图,听听乌龟说了什么?(“谢谢你们给我找了一个家,可是我应该住在哪里呢?”)。

(2)让乌龟分别住在右上角、左上角、画面中下部,请幼儿说说乌龟住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听听乌龟是怎么说的。(“不好不好,我的头、脚都在水外面了;不好不好,我住在草堆里不舒服”)。

(3)让乌龟住在画面中间,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我最喜欢在水中间游来游去的了。)。

(5)增添许多个小乌龟(画面较饱满),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这样我就不会孤单了。”)。

(6)出示一个小乌龟,一个大乌龟,感受知画面。

3.请幼儿也来给乌龟安一个家。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照顾乌龟的感受(即合理布局画面)。

(3)作品展示。

幼儿互相欣赏、介绍作品,感受画面布局的美。

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乌龟教案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乌龟教案范文。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识字13个。写字6个。

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通过阅读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识字13个。指导书写难字。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

2、学生读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带着问题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通过游戏活动检查并指导学生识字。

活动一:认读字词比赛――“眼明嘴快”

做法:同桌用字卡互查,看谁读的快、对。读对了在书上识字表处画上苹果以示奖励。

活动二:理解运用字词――听、猜、想、查、说、演。

(一)“称赞”

1、从课文中找出这个词。

2、称赞是什么意思?课文里参观的人都称赞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词和“称赞”意思相近?(赞叹、表扬、赞美)。

3、造句:试着说一句话。

(二)……多么……多么……。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有感情地读。

她的衣服多么漂亮!她的微笑多么美丽!

2、看插图: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来称赞布娃娃。

3、联系生活实际,用这种句式说话。(师提示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角度思考。)。

(三)“盯”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怎么记住字形。

(四)“心惊肉跳”

1、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心惊肉跳”。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经历。

(五)“浑身湿透”

和好朋友说说:你有过或见过浑身湿透的情形吗?感觉怎么样?

4、指导书写。

(1)描写写字表。自主发现问题。

(2)挑写一个字。指名学生上前展示并讲解注意事项。

(3)教师适时指导“承”的写法。

三、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小组合作读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解决。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合作、讨论、表演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珍妮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1、听写部分生词。

2、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从学生重读“可爱”导入课文)。

二、读文、感悟。

1、你从哪里知道布娃娃很可爱?读出相关的句子。

追问:什么是“连连称赞”?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词?

2、可爱的娃娃指的只是布娃娃吗?(学生答不出,可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还有哪个娃娃。她是什么样?)。

(1)出示:珍妮又像以前一样活泼快乐啦。

你读懂了什么?

(2)珍妮拿到布娃娃后是怎样的不快乐?

――小组交流体会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出珍妮的痛苦心情。

――指名读,大家评议有没有体现出来心情的变化?

――教师适时追问,恰当指导朗读。

(3)珍妮拿到布娃娃后为什么反而不快乐呢?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升华。

(4)再读课件演示的那句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指名有感情地读。

3、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诚实”的故事、格言。

科学活动可爱的瓢虫中班教案篇十三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

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

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

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

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用橡皮泥做蜗牛。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人灌输。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无疑,网络是一本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729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