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4:19:25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7 04:19:25     小编:GZ才子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向。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引导。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一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

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主预习专题研究课教案。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知道王勃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

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聪明才智和优良品质,如司马光,怀素,孙中山等等,今天再来认识一位这样的少年。

2,板书课题:少年王勃(学生书空。师口述“年”的笔顺,“勃”的写法。)(红点圈出“少”,这个字还读什么?板书,学生组词。)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交流读书情况。

1,交流预习情况。课前大家预习了这一课,你是怎样预习的?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文生字词,检查字音。

1)第一段:指名读。板书:都督。这个词怎么读?学习“都”,多音字组词。预习时理解这个词了吗?(都督:古时候的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

2)第二段:指名读,教案《自主预习专题研究课教案》。

3)第三段: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好长句。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先同位互相读,生推荐读)指名读。书上有幅插图画的就是这两句话写的景色,先看一看图,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着图上的情景。自由练读。指生再读。师范读。自读全段,指名读。

4)第四段:指名读。这一段有几个成语,能不能读好?出示,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指名说一说。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谁再读一读?出示诗句。指名读。指导断句。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文看图理解,师范读引领读好诗句。)自由读全段。指读全段。

5)第五段:指读。

第三板块:交流资料,整体把握。

1)自由读全文。

2)提问: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他很有才气?(先用课文中的语句,再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出示:“滕王阁序”片段。这就是王勃写的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共有954字。(红字映出课文中诗句,这就是课文中写到的诗句。读。)。

除了这一句,文中还有好多词句很有名,如......师朗读名句。

3)继续交流。你还了解了王勃的那些资料?交流后小结王勃生平。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章齐名,称初唐四杰。他的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非常好,不愧为四杰之首,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出示古诗。读。

第四板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自己读一读,交流。你觉得哪些字在写时需要注意?

2,指导写“昌,宴,章”。这三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日”的位置不同,写法也不一样。板书。学生在习字册上写字。

预习的要求:

1,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

3,标上课文自然段序号,标注文中不懂的'地方。

4,查找和课文相关的资料,读读想想大概意思。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五

指生交流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历史、规模、周围美景等。

2、这座楼阁有着悠久的历史,多次被摧毁后重建,因为一个少年的而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篇就是《滕王阁序》,少年就是王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指生读词,开火车读。交流字形。

督:上面的叔没有钩。

昌:两日同形,中横不靠右。

理解“探”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2、学生描红。

3、浏览课文,概括大意。提示:事件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

重阳节那天,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三、赏析佳句。

1、《滕王阁序》洋洋洒洒近千言,有一句最为经典,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来。

2、ppt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范读,指生读。相机指导停顿。

师相机引导: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落”换成“晚”好吗?

相机总结板书:有景有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指生答。

文中用了一个词来赞美王勃,那就是——“奇才”

四、评析“奇才”

1、王勃被称为“奇才”,那么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王勃的奇才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结合成语的意思说说体会。

生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交流。

(1)自荐写文。

相机讲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补充胸有成竹的出处,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的故事。

(2)都督赞赏。

理解拍案叫绝,让学生做做动作。

(3)宾客反应。

引导:都督要求大家写庆贺时,其他宾客什么反应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结合当时情况让学生理解当场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写的不好会出丑,而王勃非常自信的当场写,可看出他才高八斗,是一位奇才。点出通过侧面描写宾客的反应衬托出王勃的奇才。

3、用一些词语赞美王勃。

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才华出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五、拓展。

王勃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齐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六

《少年王勃》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目标预设]。

1、会读会写9个一类生字,会读5个二类生字。正确区分多音字“都”的读音。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2、能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以图文对照、诗文对照的形式,初步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的意思,体会赣江壮观、秀美的秋景。

4、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按事情发展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条理。知道王勃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

[重点、难点]。

1、以图文对照、诗文对照的形式,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赣江壮观、秀美的秋景。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提到江西南昌市人们就会想起滕(后鼻音)王阁(ppt图)这座楼阁始建于唐代,它巍然屹立在长江的支流——赣江边,是南昌的标志性建筑。它之所以这么出名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有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少年王勃(师口述“勃”的写法。这也是“生机勃勃”的勃)。

一、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自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都有哪些人物?

2、回答。

(1)时间:重阳节那天(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

(2)人物:

过渡:在《李广射虎》一课时,文章清楚的介绍李广是西汉人。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中没有交代人物生活的朝代呢?那是因为人物太有名了。

a、王勃,初唐四杰。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非常好,大家知道这句诗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他写的,至今常被人们引用。

b、姓阎的都督(读准“阎”和“都督”)简单介绍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先读词再读课文。把文章读准确。带下划线的词尤其要读准确。

ppt探望南昌宴会野鸭灿烂。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邀请凝望孤鹜滕王阁序。

2、正音(1)指名领读,其余跟读。

(2)重点读好“凝”(鼻音);。

四、三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读好重点诗句:

2、讨论问题1: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参加宴会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出示:这就是《滕王阁序》里最有名的一句,出示诗句,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自读、指读、齐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讨论问题2: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板书:“奇才!真是奇才!”这是阎都督夸奖王勃的话,你们看: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可见这位都督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才!真是奇才!”

4.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现在你知道“拍案叫绝”的“案”指的是什么吗?(桌子),“绝”在字典中的意思a断绝b没有了c气息终止c独一无二,没有人赶得上用“字义相加法”解释整个词。(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的赞赏。)。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五、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1、ppt诗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2、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所描写的景色。

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1)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按朗读提示练习,指名读,齐读,挑战读。

(2)(诗句和第三小节同时出示)想一想“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

a、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文看图理解,(重点讲“鹜”,鸟字底,什么鸟?)。

b、师范读引领读好诗句。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出动静结合的意境。

水天一色展现了宁静的美。这幅画上还有动的鸭和霞,“飞翔”和“飘荡”成就了一种动态的美。那么还有“缓缓”“轻轻”,请读一读这两个词,再放到句子里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这是留恋,这是深情。生个别读。

5、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6、王勃就这样站在滕王阁上,沐浴着秋风,动情地欣赏着,美美的陶醉着,感受着水天一色、鸭霞齐飞的美景,心潮起伏。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六.关注创作过程,捕捉细节,深化“奇才”

1、王勃的杰出才能还体现哪儿?默读2——4小节,划一划,想一想。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在人才济济的宴会上,自信满满的少年王勃和不敢开口的众人对比显得多么醒目呀!难怪,都督要为他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3、交流2:在写作过程上也能看出(ppt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学习“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找字形规律:第三个字都有个“如”,“如”的意思?(好像)这两个词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解释时先说字面意,再说引伸义。

(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不断冒出来,形容写作文时很顺畅。)。

(笔走如飞:笔像飞起来一样,形容写作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2)这两个词都说明王勃才思敏捷。

小结:短短十四字就能描摹出一个高远的意境;饱学之士不敢出声,小小的少年却能胸有成竹的应战;创作时700多字的《滕王阁序》一挥而就,自信从容。难怪“奇才,真是奇才!”

4、王勃的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找一找,想一想。

(1)“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重观察。

(2)“边看边想”,善于想象。

(3)也离不开平时深厚的积累。所以写作时才做到了“胸有成竹”。这是个成语,预习时查字典了吗?(比喻做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再读一读第四小节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勃“胸有成竹”?指读,其余学生画句子。

3、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7.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也因此不朽。齐读最后一段。

课堂作业:背诵第3小节,指导:

七、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例:笔走如飞:()()()。

2、用“胸有成竹”造句。要有“胸有成竹”的具体的表现。

3、背诵3、4两小节。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像“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3、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王勃所看到的美景,体会诗句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唐代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

教辅资源:苏教版教师用书。

研究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少年王勃)。

2.简介滕王阁。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的大概内容。

2.听师范读,感受当时的氛围。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3.讨论:你从哪个词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四、学写生字。

范写,学生完成课后描红。

六、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现怎样?

2.过渡: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

(1)理解句意。

(2)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

2.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

3、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背诵。

三、积累内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3.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四、小结。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谈话揭示课题。

1.生齐读可提,请学生介绍王勃。(教师补充)。

2.专心听介绍。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注意听老师的范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练读长句。

3.初步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写生字。

练习写字。

六、完成作业。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指导观察图画,自由读,划一划,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练习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结合图画和第三自然段内容。

(2)全班交流。

2.说一说,演一演。

3、学生回答。

4.练习背诵。

三、积累内化。

1.找出句子。

2.有感情朗读。

3.全班读课文。

四、小结。

学生认真听师小结。

五、完成作业。

【作业布置】:

1、抄写并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9少年王勃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腾王阁序》拍案叫绝千古传诵奇才。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八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少年王勃》,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王勃,和他进行零距离的接触。(齐读课题)。

二、精读全文:

1、王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文中都督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夸奖王勃的?请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交流。

2、(板书:奇才)相机理解“奇才”。

3、因为什么把王勃称为“奇才”?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齐读。

4、那么你知道这句诗歌的意思吗?默读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出来。

5、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理解第三自然段:

(1)理解“凝望”的含义,进一步理解“迷人”的秋景。

(2)出示两组句子比较哪一句更好,你的理由是什么?

远处,水天一色。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荡……。

通过比较加深理解这幅壮观悠闲自在的美景。

(3)反复读这句话,通过学生的读再次体会这幅美景。边读边想象画面。

(4)出示美景图,假如你就是王勃,看到如此样的美景,你能把它描述出来吗?引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段。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2、会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都督南昌宴会探望凝望余晖。

飞翔孤鹜千古传诵读书《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才)。

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奇才,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提醒学生默读的要求)。

三、相机精读全文:

1、学习第一节:

重点体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这句话,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讲)。

2、学习第二节:

重点体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三、四节:

a、这两小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胸有成竹、拍案叫绝)。

c、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d、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f、同学们都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那该如何读好这段景色描写呢?(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g、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出示这两句:

“让我来试试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全文总结、诵读佳句。

通过刚才同学的动手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段落和词汇是非常优美和生动,让我们从课文的三四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当堂背诵!

五、完成作业:

1、摘抄佳段第三第四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一、问题引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入,大部分学生从字里行间读懂了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我顺水推舟,让学生们读读、画画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学生们在快速默读和圈圈画画中找到了各自的答案:有的说他被一位姓阎的都督邀请参加滕王阁的宴会,说明他很有才气;有的说姓阎的都督提出要做一篇时,别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都不敢答应,而王勃却说要试试,说明他有才气;有的说他站在窗前在观察江上迷人风景,在酝酿,也说明他有才气;还有的说,从姓阎的都督拍案叫绝夸他是奇才,更证明了他的才气……学生们找的很准,我将他们的回答都一一作了板书,使得答案更清晰。

这个问题解决得很顺利,与充分预习和小组交流密不可分。

二、情景与诗句辅助教学。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我出示了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然后和学生一起,一边朗读一边浓缩句子,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逐步板书下来。然后再根据诗句扩充意思,这样反复两次,学生对诗句意思就熟练地背诵下来了。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像“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3、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王勃所看到的美景,体会诗句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唐代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

教辅资源:苏教版教师用书。

研究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少年王勃)。

2.简介滕王阁。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的大概内容。

2.听师范读,感受当时的氛围。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3.讨论:你从哪个词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四、学写生字。

范写,学生完成课后描红。

六、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现怎样?

2.过渡: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

(1)理解句意。

(2)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

2.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

3、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背诵。

三、积累内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3.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四、小结。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谈话揭示课题。

1.生齐读可提,请学生介绍王勃。(教师补充)。

2.专心听介绍。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注意听老师的范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练读长句。

3.初步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写生字。

练习写字。

六、完成作业。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指导观察图画,自由读,划一划,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练习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结合图画和第三自然段内容。

(2)全班交流。

2.说一说,演一演。

3、学生回答。

4.练习背诵。

三、积累内化。

1.找出句子。

2.有感情朗读。

3.全班读课文。

四、小结。

学生认真听师小结。

五、完成作业。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听了xx老师的随堂课《少年王勃》,xx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老师对第一课时的目标还是心中有数的,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老师以填空式的形式指导学生把握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他们准确快速地把握主要内容,我觉得如此设计甚好。

我说说自己的一些拙见:

1、有这样一个环节-检查预习情况即理解词语意思,有的词语(重点词)是不是放在理解内容时指导学生理解,把词语放在具体语境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而不是活生生地把这些词从语境中生硬地剥离出来问,“这个词什么意思?”,文中的.一句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不是在学生理解了以后再让他们标出停顿,这样学生才会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停顿,而不是没有理解就标停顿弄得自己一头雾水的。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嘛。

2、生字教学在三年级还是挺重要的,但是没必要平均使用力量识记,是不是该选难写的容易错的生字,老师进行范写呢。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昨天,我镇举行了语文教研活动,听取了塔耳堡小学范晓惠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是我受益匪浅。

本课教学,“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奇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从“文中的词语诗句、王勃的表现、别人的表现”这三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到王勃很有才华。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思考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课中教师采用了图文结合、巧妙的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是本课的重点段落,通过图片、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教师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词语让学生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中,“王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才呢?”更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抓住“凝望”这个重点词,让学生体会“凝望”的意思,让学生知道王勃之所以成为奇才,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也是他写文章能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原因啊。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学会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学习书写生字: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

2课文讲谁?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简介王勃:他在少年时,在藤王阁的宴会上,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藤王阁序》。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检查。

南昌滕王阁整修一新宴会。

都督邀请一篇文章。

凝视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小组读课文。

4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5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阁都督孤鹜拍案叫绝。

三、学习生字:探昌篇章突读共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谁?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板书:很有才气。

二、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课文。

1课文的那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学习)。

2全班讨论交流。

相机出示: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藤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

3《藤王阁序》中的哪一句诗写得最好?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这句诗写了什么?请同学自己在书上找找答案。

4指导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为王勃观察得很仔细,所以他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三、齐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二、背诵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图指名背、齐背。

三、练习背诵第四段。

四、补充练习。

1组词。

篇()绝()诵()思()。

遍()决()通()恩()。

2填合适的词。

()的云霞()地飘荡。

()的秋景()地飞翔。

五、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书写。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今天听了邓小燕老师执教的随堂课《少年王勃》,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学能做到图文结合。课堂上教师能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创造具体、形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2、教师亲和力强。课堂上教师始终面带微笑,以鼓励、期待的眼神面对学生,让孩子们充满信心,自信地回答问题。

提出几点值得探讨的问题:

1、读书不够充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课。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仅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就进入课文的讲解,不太符合教学实际及规律。

2、教师包办代替较严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而是牵着学生去完成自己所欲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穷人》是九年义务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教材第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讲的是在沙皇黑暗统治时期,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收养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那种纯朴善良的美好品质。赞颂穷人富有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小说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这节课有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一、这是一堂扎实、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能够应用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运用得不够熟练,但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

二、双基教学扎实,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双基,即在整个课堂中重视基础知识灌输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得于夯实的语文基础,在解决生字、词语、词意等等方面尤为突出。

建议:

难驾驭与掌控。

2、整个课堂缺乏激情,老师连续不断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形成了教师串讲串问,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低沉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看不到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词语的过程,也看不到学生读书的过程,也看不到学生在读书时在书上圈点批注的过程。

3、利用课余时间多练习使用电子白板,让电子白板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所服务,不要让电子白板成为课堂教学的负担或者是麻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上午好,我本日说课的标题是小学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是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组织教材内容的;这篇课文是叙述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在前提下,我将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定位在---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从而体会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好情谊。

课文讲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少年美好的心灵。课文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围绕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

本课能体现的学段“课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本班共有学生36名,男生多女生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高,并且有一些‘字理’方面的基础。学生能够根据字的构成猜测字的意思,能根据字的意思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通过预习能做到正确且比较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了默读,能边默读边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但叙述主要内容是不够简练和全面,因此需要借助老师的提示才能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叙述。对于一些简单的词语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但对于一些体验情感的词语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借助老师的帮助。

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运用,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等。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的感情。通过学习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能感受到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的友谊。

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运用,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等。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学生能够做到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中国人与非洲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学生能够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中国人与非洲人民的友好情谊。

四、说思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中力求画出语文教学的圆。

课文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能感受到木雕是精美的工艺品。

学生找到了这样几个词语: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紧接着,我让学生自己从哪里感受到木雕是精美的工艺品,并用读告诉大家。学生在此处进行的是词语的积累。课文的后面,学到少年送我一个一模一样的小木雕时,我又问学生,这个小木雕什么样,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这个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也是一个,它,雕得让我。

学生完成这个填空就是要用到上面学习到的四字词语。由学习积累到运用我在此处为我的学生设计了一个语文教学的圆。

在备课时,我读到了遗憾这个词语。于是我就紧紧围绕这个词语来设计教学。首先找到带有遗憾这个词语的两句话,分别是: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半学年的教材中的一课。全科书讲述“我”非洲之行与卖木雕少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因为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的:

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段落结构,语言文字即中心思想多方面思考。记得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阅读教学也要求我们教师大刀阔斧的勇敢的简化阅读的过程。

从这篇课文章的内容中,一下子从文章中扣住卖木雕少年在文中所说的五句话,将这作为这一节课干突破的线索。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从而在对话中抓住“卖”和“送”这两个迥然不同的环节,随后深入理解其中引发变化的关键,目的是直插文章的中非人们的友情。我在涉及学生的阅读文本时,也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品词品句。在教学中我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遗憾”一词,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版的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课程资源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什么是课程资源?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我们授课老师的极大关注,然而,教材之外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是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的,现成的,具有更大说服力的资源。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一方面加大了课上学生阅读量,另外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实质上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课本学习不仅仅限在课本之内,课外知识也是我们理解课内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同时培养了我们广泛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上挤出一点时间来扩大学生阅读,势必会带动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更广泛的阅读,使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三方面:将阅读与积累结合。

言学习关键是运用,没有运用就无从说掌握,在这节课中,教师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抢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运用练习,而且形式活波,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方式,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对于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我结合文章的特点设计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学习和积累,目的是将我们的阅读教学与语言的积累紧密相结合。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仅有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挤出一点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熟悉那些优美的词语的同时,背诵或诵读精彩的片段,是否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大量的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时候,能更加自如。

在进行词语积累训练时一定要注意:

1、形式要活泼多样,尽量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有梯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3、使学生之间有交流,加大生省之间的相互学习。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十九

《少年王勃》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依始复习检查词语后,我直奔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江上迷人的秋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其实,读好这段话,也为下文学诗句作好铺垫。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这些词我是抓住了,但引导时还放得不够开,老师讲得太多。之后与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现进行对比,从侧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

本节课,我既注重了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江景之美,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诗句,扣词扣句,体会王勃的“奇”。课中,也反映出我许多的不足,尤其是对学生的点评还不够及时、到位。缺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这就需要我平时多加学习、积累,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篇二十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现怎样?请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过渡: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指导观察图画)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划一划)。

(2)交流。

a、看图理解“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想象水的宽阔,天的辽阔)。

b、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四、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理解句意。(结合图画和第三自然段内容)。

(2)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

2、交流。

(1)出示图,想一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

(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连都督也忍不住--(板书:拍案叫绝)。

3、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

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说一说,演一演)。

4、指导背诵。

五、积累内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有问题要问吗?

2、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4、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六、小结。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你还知道王勃写了什么诗呢?课后了解一下,给大家介绍介绍。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3、我国古代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文人还有不少,动员学生搜集类似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或者编一份专题小报。

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9少年王勃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腾王阁序》拍案叫绝千古传诵奇才。

[少年王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1254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