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7:24:15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优秀19篇)
时间:2023-11-27 07:24:15     小编:琴心月

对于许多人来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总结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描述。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精彩纷呈的总结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一

1.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现在大多数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只顾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厌倦语文课,也就发挥不了德育的目的。

2.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所以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1.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地展示,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德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品德教育。

3.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把德育融入到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以丰富语文内容,还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该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总之,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语文基础知识和德育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促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达到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目的。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二

(一)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二)其他学科领域教学。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一)做好说服工作。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讨论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而开展的活动,因为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当问题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讨论来统一看法,还可以运用辩论的方式,或者组织主题班会,等等。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起到自我启发和教育的作用效果。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感。

情感陶冶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英雄人物。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榜样是学生身边的,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

3.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对象,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思想、品德、习惯、爱好等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是经常性的教育。因此,家长和教师要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做学生的表率,不要把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和行为传播给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们。

(四)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从而使学生判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表扬是对品德好的学生的一种肯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对个人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对集体的行为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质的一种否定,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大卫回头发现发生的事之后,他开始失控了。大卫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大约有2尺宽已被夷为平地!当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之后,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请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的妻子也提醒我们,为人父母必须明了熟轻熟重。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还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及掉在厨房里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再责备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须记得不要打破一个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们充满活力的感受变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

有一对夫妇以及7岁的女儿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时,女儿打翻了水杯。他们在水渍擦干净后并没有责备女儿。朋友抬头看看他们说:“你们知道,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无意小错咆哮,并且教训他们要更小心一点。谢谢你们没有那样做!”

……。

几年前,保罗·罗威曾经在收音机上说过一个在**关系上也使用的故事。

另一辆车的驾驶员充满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们必须记下彼此的驾驶执照和车牌号码。当这个年轻女人从**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文件时,有张纸条掉了出来。上面,男人的笔记写着:“如果出了事……记住,亲爱的,我爱的是你,不是车!”

……。

且让我们记住,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还要重要。当我们这么记住,自尊和爱的花朵就会开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丽!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四

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每一个学校再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整个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时代发展状态,特别是一些社交网络对当前小学开展德育教育起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对小学生、学校的德育教育开展来说都非常重要,所以当前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1社会上的影响。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环境正在不断的发展,而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当前网络时代发展势头正快速的同时,一些暴力、黄色等负面消息也一应而出,对小学生来说,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辨别是非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当前大众传媒和网络对小学生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比如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价值观念,非法犯罪等等,这些社会上的现象对小学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来说,造成了很严重的阻碍影响。

1.2家庭上的影响。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所以父母平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孩子来说起到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对孩子更是宠溺,导致很多孩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小学生养成听不进去批评的习惯,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对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1.3传统德育内容的落后。

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已经完全跟不上当前的时代发展变化,传统德育教学大多数都是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仅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导致小学德育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并不是很理想[1].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也要逐渐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而且要让小学生逐渐的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多元化经济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小学德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仍然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小学德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于民族主义的崇尚精神培养,还要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够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

在当前新形势的影响下,只有不断的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和变化的潮流。首先要确定要以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渐转变成为学生,根据思想品质的形成规律,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求知心理,不仅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要保持公正、公平的教学态度,这样才能够拉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的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其次,要整合教育资源,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详细的规划,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突出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最后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心心比较强的阶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创新德育教育模式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比如让学生接触大自然,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以及植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平日爱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2].

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下,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一些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充分的展示出来,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拉近学生与事物之间的距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视频故事,如"《妈妈再爱我一次》、《白求恩大夫》等等,让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意识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对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社会、家庭以及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都对新形势下展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阻碍影响,所以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五

男孩落地之前,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日本的一个法籍田径教练布雷默发现,要接到从25.6米高的地方落下的孩子,这位站在20来外的妈妈,必须跑出每秒9.65米的速度。而这一速度,在当时的日本,就是成绩最好的田径运动员都难以达到。

布雷默想,如果没有搞错的话,那么小山美真子必定是个运动天才。当小山美真子来到布霄默面前,他差点儿尖叫起来,因为站在他面前的只是身高不足一米六,体格略显纤弱的少妇。这样一位弱女子真能跑出每秒9.65米的速度吗?从布霄默执教二十余年的经验来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是,当他看到小山美真子手中牵着的那个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母子那种亲昵的样子时,他彻底打消了“不可能”的猜疑。因为从母子二人的身上,他感觉到有一种爱的力量。

布雷默于995年离开日本回到法国,在巴黎成立了一家田径俱乐部。几年后,他手下一位运动员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了800米赛的冠军。当记者问他,作为一名新手为何能在名将云集的田径场上脱颖而出时,他回答: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万台发动机,这次我打开了第一万台。

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他的教练布雷默告诉他的。但是当我在报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布雷默已经在告诉世人:上帝赋予你的能量,足以实现你的任何一个梦想,只要你有小山美真子那种对儿子的爱!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六

根据本人多年的初中教育教学经验和反思,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和现状,意识到制约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德育方面。道德教育应该摆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让德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可是,就现在初中生的道德教育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因此,作为教育者及组织者,我们班主任有责任更有,把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渗透在智、体、美和劳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及保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老师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树立道德榜样。

由于教师是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经常与学生联系沟通。老师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及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价值评价体系也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影响者,要时刻认识到个人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野言传重于身教冶。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现在仍处于薄弱阶段,教师要通过定期研讨和培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和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野以学生发展为本冶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和心理学相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是迈入人生的转折关键期。这时的青少年,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是,又不满足于简单说教及现成结论,因为还不太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固执及偏激。因此,简单的道德说教,很显然是不可行,也是不科学的。中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他们情绪不稳,心理多变,思想上也活跃,既轻易能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及丑恶现象的侵蚀及危害。因此,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针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及理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传授专业知识与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结合,把学生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历史方面教育及当前政治形势教育想结合,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野四有冶新人。德育工作要有灵活性,掌握运用好野无声冶和野有声冶的方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老师并不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另外,由于初中生身体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学生也把自己当成成年人了,同时,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及家长产生抵制思想,也就是所谓的野叛逆期冶。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者,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老师要成为学生的野心理咨询师冶,对于有心理挫伤的学生,老师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及时机,与学生诚恳的沟通谈心。教师要用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们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年龄的优势,体现友情和亲情的关照。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和体验到情感的归属。

三、教师家访及沟通。

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参与。但是,有很多学生极其厌烦老师作家访,怕老师野打小报告冶,也有的怕老师,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及家庭贫困。由此,教师要变换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逐步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沟通交流感化,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坦然面对现实,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加强社会生活参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老师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例如院组织学生参与募捐、到附近敬老院等。最后在每周一次班会上,组织学生们发言讨论,给出科学的德育评估,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安排下面的德育工作。每学期要组织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院走进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曰走进附近农村,接受农村劳动教育;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祭扫当地的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活动,大大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扩大了德育教育的内涵,把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紧密地联系系起来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和家庭及学校野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冶,而不应该野单打独斗冶,关键是在坚持、重点是在落实上,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而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从学生的社会道德观抓起,这样,才能达到卓有成效的教育成果。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七

摘要:德智体美全方位教学是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宗旨,其中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它有利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品德,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开始影响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下德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要注重德育的主导方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置,笔者将对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探讨。

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国家培养的栋梁之才,尤其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它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教育。但是当前的小学德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需要发挥全体的力量将问题进行解决,因为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做好德育工作很重要。

一、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一直都是重智轻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都是重视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德育课,不仅是学校老师这样,包括家长也认为孩子的文化成绩比较重要,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教育思想偏差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2、德育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小学德育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发扬我国传统美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品质,以便于长大后为社会作贡献。学校的教育方向往往是美好的,但是缺乏与社会相联系的教育模式在现代化教育中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校的理论教育用于社会根本发挥不了很大的实际价值。

3、社会负面信息给学生成长带来了影响。网络信息的快捷为人们带来了便利,并且大众媒体上宣传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但是也有不法分子借用网络进行黄色、暴力等内容的宣传,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重,又不懂得分辨事物的好坏,他们一旦从小养成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坏习惯,长期缺乏与人沟通交流,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很容易因为不正确的价值取向而误入歧途。

二、结合新形势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小学德育教育。

1、学校坚持以德育教学为教学重点。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只有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立足于文明社会中,所以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全能型人才。因为小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受成年人的影响,所以在学校老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加大对全体教育人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定期开展家长会让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成长环境,然后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教学方式,还要告知家长学生的行为结果很大部分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让家长在家也重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2、让德育观念同实际生活的联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德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每位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个性特点,然后根据他们成长情况的不同制定符合其性格养成的教育方式。因为人们的思想都是在自然生活养成的,所以要做到从学中来到学中去,充分结合实际行为让德育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一种道德行为。例如:学校定期开展优秀少先队员升国旗奏国歌,编排黑板报或是带头打扫卫生等,在各种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在植树节期间,组织学生去户外种植植物,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在实践生活中亲身感受到农民伯伯们的辛苦,从而更加懂得热爱动植物,热爱自然,珍惜劳动成果。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还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让小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3、遏制网络的负面影响,进行创新教育。对于网络媒体上出现的一些负面信息,要加强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让他们懂得分辨事物的好坏,提升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从而抵制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社会正能量进行联系,让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还要让其学会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引导他们在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还能树立各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国家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抵制不良风气,对散播负面信息的人员进行严惩,并且加大舆论的谴责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三、结语。

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学习至关重要,不仅是学校各位教育人员,还有各学生家长都要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重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德育教育模式,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享受更好的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贾碧玉.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究[j].中华少年,(5).

[2]何立波.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11).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八

摘要:初中阶段通过历史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综合能力,注重挖掘学生潜能,为其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们目前的历史课堂,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教学成效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这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基于此,作为当下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注重课堂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高效课堂;兴趣;环境;自主学习。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然而初中历史课程历史跨度长、内容多、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长期以来研究摸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1积极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是优质课堂构建的基础。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其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对于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该重视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首先,笔者觉得我们应该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个见解十分有益。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如承载历史教学的图片、光碟、媒体、模具等,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让学生利用这些辅助学习的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创建自由质疑的学习环境。学贵有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允许学生假设与质疑,在质疑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质疑与析疑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最后我们还可以创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有人认为,只有当教育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因此,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其实,良好的教学环境真的是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通过上述三种教学环境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正确的教育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生,而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的一代新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应该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同时,鼓励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后总结复习,并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这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阶段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九

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每天接触学生最多的也是教师,因此,教师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如果没有为学生们做好行为示范,可能无形中也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基于此,身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还要以身作则,要时刻注重自己平常的言行,做到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塑造出一颗美好且纯真的心灵来。比如,教师要求小学生要尊老爱幼,首先自己也要做到尊重比一些年长的教学长辈,也要时刻爱护一些教学的晚辈。教师在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时候,教师也首先要做到对班级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偏袒班里的一些“优秀生”,漠不关心班里的一些“学困生”。教师在要求学生说话文明、待人有礼的时候,首先自己也要做到不用脏话、刻薄的话训斥学生们。教师在按时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早退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到上课及时到达教室,不要提前或者私自离开教室等等。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们,让他们都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二、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希望,要想立足,首先就要学会做人。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们都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责所在。未来最终还是这些孩子们的,他们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了优良的道德行为,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更好地拥有这个世界。德育教育在对社会和个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性,为了强化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学校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些诸如“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水资源,从点滴做起的活动,也可以“浸润经典、立德树人――践行《弟子规》”的活动等,为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提供一些保障依据。通过开展的这些活动,让广大的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真正地体会到古人的《弟子规》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再如,孩子们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父母、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等一些日常行为中也能够学会感恩。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想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要能够真正地做到思想上不歧视他们,感情上不厌倦这些后进生,态度上也不要粗暴地对待他们。要用自己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叩响这些孩子的心灵之门。教师也要及时地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那些优等生的身上,要多给后进生创造一些好的条件,多鼓励孩子们举手积极发言,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奖励,让这些后进生也都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教师也要积极给予辅导,多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

在小学阶段开展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有些学校的领导、班主任教师等并没有重视德育教育,有些教育者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给的具体任务,才在课堂授课时或者是学校校会中进行无关紧要的德育教育,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渗透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很好。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收到较好的效果呢?可以在道德品质、道德习惯以及道德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比如,学生们的道德能力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得以检验与巩固,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一些具有实际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小学生都能够在自我道德教育中向着道德标准靠近。此外,道德教育也要适时地重返生活世界,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交往或者是活动等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实效。教师也要时刻牢记:道德教育活动不能只是在嘴上说说就行了,要把德育教育理论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进行渗透,验证,让德育在学生的体验中内化,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升华。俗话说:“育人先育德。”德才兼备是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开展的德育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育者们要想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就需要对小学生进行精雕细琢,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适时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要能够保证小学生们的思想品德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为促使孩子们早日成为有用之材迈出坚实的一步。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评价:诚如贝多芬所言:“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点,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美德和善行的成长环境。把美德、善行推荐给你的孩子们,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财富。”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一

一、何谓“德育”

大纲指出,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德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德育的教育倾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德育的本质始终是没有变化的。德育服务于社会,其教育的特点同样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而这些任务,大部分应该由学校来完成。

二、当前初中德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重学育轻德育。

当前教育普遍而长久存在的一个现状是,学校多将学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而较为轻视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应试教育,教师普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课业成绩上,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教育育人的宗旨。

(二)没有完整的德育体系。

多数初级中学在德育方面缺少完整的教育体系,传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多重于知识的灌输,缺少实践,另一方面,德育的内容过于空泛,缺乏对学生感情的渗透,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上缺少热情,最终致使其在社会公德,个人品质和习惯上都存在问题。

(三)农村教育局限性及校园安全的制约。

普及义务教育后,虽然农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但在思想上仍然与现今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初中德育教育的普及不仅需要学校的有效举措,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另外一方面,德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基础,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德育活动被施加诸多限制条件,使初中德育工作不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初期,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面临困难或挫折时,就不能够用一种更为积极乐观而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政治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水平,还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提高道德品质。德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培养更加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具备这一前提,学生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另一方面,德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更为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当今我国国民素质亟需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仍需加强,德育的最终目标应是通过不断教育改革,保证德育的教学地位,在此背景下整体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立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的耳濡目染,一个教师的品行、人格与学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具有为学生树立了导向的作用。因而,初中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应从教师的选择或者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入手。换言之,一个教师如果在思想品德上有所欠缺,那么无论德育教育的举措如何完善,校方如何重视或提倡此类教育,在教师这一层面而言就难以具备公信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教授学生明辨是非,做人的道理等时需要言传身教,自身树立良好的表率作用,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要崇高,尤其在社会公德,行事作风方面,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教师应宽容,爱护,尊重,一视同仁,对于学生的错误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加以引导,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错误,也应勇于承认,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做到师生平等,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端正的品行和优秀的人格。

(二)跨学科合作。

初中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或者政治一类科目的要求,每一位教师的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而德育教育的工作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时期以及各个科目的教学当中。初中教学的内容虽然不及高中,大学深刻,知识较为浅显,但是,但凡是一项科目,就具有其本身的魅力,语文与政治贯穿的是人文的精神,数理化则揭示着生活中的客观规律,各个学科都应对德育教育加以渗透,换言之,教师应努力发掘教学课程中相关德育教育的因素,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可以举办德育教育的专题讲座与学生开展互动,在语文或政治的教学当中,不乏一些具有人格光辉的事例,比如鲁迅的弃医从文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将课本中的思想以感情为纽带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光阴的思想。在数理化的学习过程中,可着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积极思考的品质,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发散思维,不断扩大其看待事物的视角,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德育教育被师生所忽视,那么在学校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归纳至教学要求当中,为保证其效果,可以设置平时的基础考评以及期末的综合考评,对于积极执行学校规定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班级及教师给予荣誉鼓励。另一方面,在建立德育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方案中有所侧重,综合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特点,每一位科任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职能,同时,校方需要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不仅需要通过沟通使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要争取到家长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与校方的积极配合,使德育教育不仅在校园中能够得以开展,更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五、结语。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其重要性而言,在初中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于整个国家的进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教师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制定教学策略并不断加以完善,适应时代的发展特点,以教育的宗旨为教学目标,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德育教育定会有一番新气象。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二

一、通过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调查表明,在教学中教师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会给学生造成行为上的心理暗示,它对学生的思想起指导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想单纯,正式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重要时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他们的思想、行为都会受到教师的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学识学风方面,都要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实际教学中,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要敢于面对,及时反省;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

二、从学生的情感出发。

在素质教育中,要体现出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努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因此,在相关的德育教育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情感出发,以此达到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初步认知发展阶段,对道德的概念非常模糊,特别需要依靠教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想单纯善良,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进行。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亲自体会文中所描写的看见母亲艰难地提水三个儿子的各种表现,通过对帮助母亲给水的那个儿子给予肯定与赞扬,从而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亲情美德灌输给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要了解父母的辛苦,在家里尽量帮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仔细观察父母的点点滴滴,充分感受到他们的“爱”与无私的“付出”。这样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口头授教要好很多,悄无声息地将德育教育传输到学生的思想中。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阶段的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在提高语言文化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外出参观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某些学生上课爱迟到、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为学生们举办摒弃不良行为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中,言传身教地为他们讲述这些不良习惯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再通过循循善诱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端正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通过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等特殊节日确定活动主题,以针对性的方式传输给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等;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外出参观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比如,在清明节时让学生们参观烈士陵园,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风景名胜地参观,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通过体验农村生活,而知农民的艰辛不易使其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四、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性也较强。例如,人教版的《小鸭子得救了》《有礼貌》等课文内容,就是在教育学生们要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与礼貌待人的习惯,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要对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想教育,将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在教材中。

五、鼓励阅读,在课外读物中渗透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们对不同优秀课外读物的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其视野、丰富其思想,还可以完善其品格,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书有良莠之分,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正确合理的引导,可以向学生推荐符合年龄段的读物。例如,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向三年级的学生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推荐《狼王梦》《小王子》;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推荐《亲爱的土豆》等。这些优秀的书籍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它们蕴藏着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与良好的人格品质,在这些优秀读物的滋养下,学生们会从中收获许多。此外,在阅读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读后感,在加深对读物内容理解的同时将优秀的品德渗透其中!总而言之,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他是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就应当重视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2]邓颖.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之我见[j].都市家教,2017(08):132-133.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三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所以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外界探索的想法比较强烈。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通过对于语文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狐狸的聪明之处主要体现在哪?”教师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加深对于这篇文章理解的过程。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很好地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导入故事,吸引学生好奇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下,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给学生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一下王二小放牛,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最后牺牲的故事。在学生被故事的真情实感打动之后,对于语文文章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好的保证,语文教学的效率会显著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对于学生视觉的冲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样就会使语文教学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对于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青蛙看海》和《狼和小羊》的时候,除了在多媒体课件上制作出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外,还可以制作成动画,把这个寓言故事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视觉感和听觉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同时,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不同角色以及具体发生的故事情节有了更好的认识。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四、开展小组学习,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比较差,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在遇到许多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感到困惑,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会也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学生会变得消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这个弱点,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小组学习凭借其诸多优势,在各个学科中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通过小组组员的配合,对于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语文问题,语文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小组组员的默契合作,学生会受到团队精神的影响,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例如,在学习了《特殊的葬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尝试着写演说词。这个问题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比较难完成的任务。但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可以化整为零,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展示自己的才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五、完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这样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效率也就得到了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完善教学评价,针对学生在考试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教室应该进行完善的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能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能够通过激励和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作为支撑,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作者:蔡艳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小学。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四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虽然数学学科是抽象、枯燥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普遍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物品,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超市购物,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营业员,其余小组成员当顾客,在“小超市”里模拟购物活动。在学生“购物”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感觉就像是真的在超市一样。通过购物、收银活动,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当然,选取小游戏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那些易于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游戏。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由于学生天天和自己的座位打交道,对“位置”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例如,教师喊口令:脚向前跨一步,向后跨一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比一比,看谁的动作做得准确。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能够了解位置、方位等知识,为认识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做好铺垫。可见,将游戏融入数学学习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习得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富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并提出富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一场赛车比赛中,共有3辆车,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但是这3辆车的车轮形状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请问:哪一辆车最先到达终点?该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圆的认识》展开,问题虽然设计得很简单,却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因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并且兴致勃勃地参与交流讨论。可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三、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有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效果较差,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一摆、分一分、做一做,指导学生制作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模具、模型等,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请学生准备9根与教材要求的长度一样的小木棒,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用小木棒摆一摆,看看是否能够摆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可以用不同长度的小木棒摆三角形,观察摆的结果。待学生完成动手摆三角形的任务后,再请学生们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摆三角形的体会。在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参与度很高,不仅掌握了摆三角形的方法,养成了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还发现了“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可以摆成三角形”这一规律,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作为数学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除了挖掘数学本身所蕴含的趣味因素之外,还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卢桂优单位:河池宜州市庆远镇中心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体育院校体育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体育教学与艺术相结合价值的研究,结合研究就如何将艺术融入体育院校教学中提出了实际性策略,以期推进体育院校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和增强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并通过提高体育院校教学质量来实现体育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体育院校;艺术;体育;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种教学观可追溯到我国古代,例如,《学记》中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便表明了教学的艺术思想。高校体育教学,它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艺术即“技能”“技艺”,这是艺术在广义上的定义。一般从狭义上来说,艺术不仅是一种通过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作家、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以,从艺术层面上来说,体育教学兼具这三种含义。首先,体育教学者必须满足具有高超的技艺、技能,其次,教学者要能采用适当的形式或形象化手段来表达自己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情感,最后,每个体育教师都必须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育人。

艺术和体育均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活动。它既反映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又反映了人的客观世界,他们均受对象的制约,直接或间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他们的命运、感情和内心世界。

相比于其他理论课程(非艺术性课程)而言,体育教学内容具有艺术性。一般地,在界定课程性质上,体育课程很容易混淆于艺术与非艺术类型之间,或者说更偏向于艺术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经常运用到各种艺术手段。我们知道,艺术从表达方式上可分为语言类、造型类、表演类和综合类四种,而构成它们的基本要素又包括语言、动作、线条、音响、色彩和图像等。教学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离不开这些组成元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体育教学也将更加形象化、审美化和艺术化。

5.体育教师也是“艺术家”

人们往往愿意从美的规律出发,创造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的活动,在创造出这些美丽事物的同时恰好促成了自己艺术家的身份。而优秀的体育教师,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健美了学生的身体,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学生的`灵魂。

二、艺术在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在教育部发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文件中提及,教学者应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为前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目标。

2.有助于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

对于体育教学者来说,教师合理利用艺术手段,将示范动作与艺术审美相结合,使之更加优美、准确。这种兼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体育教学创造了别致新颖的操作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改进和完善形体,还能加深自己对运动技巧、技能的理解和记忆,以逐步形成对此项活动或体育动作的定型性学习。

3.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学校有责任承担培养学生美育的素质教育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从欣赏、羡慕到向往、实践,这一连串的心理效应也是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美追求的欲望。兴趣和热情是激发一切学习的动力,学生的不断进取和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热情,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4.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怀。

一方面,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共同组成全面素质发展的四大要素,它们互相促进、彼此依存。“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另一方面,体育的运动精神往往能带给人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的能力,它能帮助大学生培养勇敢顽强、不骄不躁和坚毅果断的意志精神。

5.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做合格人才。

美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气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文件中强调:“美育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提高素质,还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可代替。”孕育美的过程即是生命孕育艺术的创造意义与价值升华。

教师外观形象好、气质涵养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和体验体育运动的美,优美的技术动作和对音乐高水平的鉴赏能力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将学生迅速引入一个艺术的氛围,享受体育艺术带来的欢乐。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对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性,体育教师同时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全面加强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动作示范能力等。

3.场地器材布置艺术化。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运动场地和器材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运动场地的布置直接影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优美的运动场地,井然有序的器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还能加强美的感染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或训练之前,应根据其教学目的和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4.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在体育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学生的审美活动通常出于视觉上的感受,视觉上直接感受到的是审美对象美的形式。在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将这种视觉享受展现给大家。

5.开展体育艺术项目竞赛。

想要培养学生敢于竞争的运动精神,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必须大力开展体育艺术竞赛项目。各种形式的体育艺术竞赛项目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促进学生对体育艺术课程的学习,提高欣赏力和审美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真正做到体育运动与艺术相结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院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使所培养的体育艺术型人才与艺术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有所不同。首先,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保证与课时、学分的安排相匹配。其次,根据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适当增设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要实现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学校的教学系统应匹配完整的教材和良好的师资。

参考文献:

[1]王焕武,宫立都,等.论教学过程的审美价值[j].教育研究,1992,(2).

[2]肖熙然.论体育教学的艺术性[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3).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六

前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 [2] [3]。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七

孔子名言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儿童、少年学生,除了向书本上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教师应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自古以来,人们所以尊师,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大历史作用。教师是人类生产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传授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的桥梁。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他的事业,从表面上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确实,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知识的延续,社会文明的传播,都和教师的辛勤劳动分不开。

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本色。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师表就是表率、榜样的意思。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树立威信的基础威信就是指威望和信誉。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是我们能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领导需要在师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才能被师生认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能。领导的威信是建立和谐教育氛围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古以来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成就,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就在于他们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中国古代的荀子就十分注意树立教师的道德威信。他说:尊严而惮,可以为师,只有具有尊严和威信的人才能为师。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强调:树立不容争议的教师威信是绝对必要的。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得好: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思想与他的个人品质是分不开的。

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且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的即使是最高尚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的确是这样,有威信的教师教的课,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就好;有威信的领导说的话,师生容易接受,教育效果就好。这是我们每一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能亲身体会和认识到的`。树立威信是十分重要的。但威信的树立,不能靠威吓、粗暴的手段来实现,只能靠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才能赢得师生的信任。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有地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我们要赢得师生的爱戴和尊敬,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外,还要给他们以真诚的爱护和尊重。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渴望等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是学生的普遍心理要求,渴望等到领导的认可和尊重是每一个员工的普遍心理要求。我们只有认识并做到这一点,才能引起师生对我们的尊敬和爱戴。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要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谆谆教导是爱护他、关心他,就会自然产生对教师尊敬的心情,从崇敬教师到接受教师的一一教导。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用教师的示范和榜样去影响学生。做为一名教师更要注意用自己的示范和榜样去影响学生。

以身作则就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别人。俗话说,说千言道万语,不如做个好榜样。因为,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很强,需要教师正面引导和教育,同时,更希望在自己崇敬的老师身上看到应该做、学到如何做的问题。为此,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助人为乐,自己却自私自利;在课堂上讲文明礼貌,自己却随地吐痰,出言不逊,粗暴惩罚学生;在课堂上讲遵守纪律,自己却自由散漫,不遵守法纪教师讲一套大道理,自己又做一套,言行不一,不能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把课堂上讲的道理、传授的知识,打上问号,化为乌有,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总之我们作为学生知识的启蒙者,行为道德的示范者,成人成才的引导者,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培养自己的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学生尊重的教师。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八

根据对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向低年龄段学生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时,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拼读,然后布置大量的书写作业。这种识字教学方式单调、死板、乏味,教学效率低,效果不明显,且不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笔者就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将通俗易懂的谜语融入到识字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运用通俗易懂的、朗朗上口的谜语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手段。通俗易懂的谜语既接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观认知规律,又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容易调动起学生对课堂识字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教师根据下节课所学具体汉字,可以在课前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以这些汉字为谜底的、通俗易懂的谜语,然后在上课过程中,将这些谜语恰当的融入到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如,对于“岂”字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出谜语“己在山根下”;学习“回”字时,教师可以提出谜语“表里如一”;等等。这些谜语都非常浅显易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兴趣高涨,不管是猜对的、猜错的、在猜的,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当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积极。对于趣味谜语教学法,除了由教师给出谜语之外,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设置了汉字谜语创编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智慧和创造力,对自身所学汉字进行谜语创编,并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实施,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来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对增强小学生对语文识字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开拓学生思维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有关通俗易懂谜语趣味识字教学实践效果表明,虽然学生们不能猜出所有谜语,对于字谜的创编还很稚嫩,但他们的这种积极表现和热情却极为高涨活跃,识字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维持。由此看来,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强化对汉字的学习和记忆,加强汉字积累。

二、将生动形象的故事融入到识字教学活动之中。

除了通俗易懂的、趣味的字谜之外,生动形象的故事也是小学生的最爱,是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对象。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喜好特点,将生动形象的、情节曲折、人物特征鲜明的故事融入到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当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故事教学策略,仿照趣味谜语,小学语文教师既可以对学生讲现有的、生动形象的、符合儿童心理、性格特点的故事,也可以尝试带领学生根据字音、字义、字形等进行故事的有效创编,客观来说这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如车载斗量,在这形形色色的汉字中,不乏有字形相近、字音相同、字义相似的汉字。教师可以从字形、字音、字义角度出发,对故事进行创编。例如,“拔”和“拨”两个汉字,虽然字音、字义不同,但在字形上看起来却非常相似,学生在认识这两个汉字时非常容易混淆。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创编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七旬老奶奶家的庭院里长满了草,老奶奶想把这些草都清除掉,但由于年龄高,手脚动作缓慢,难以将地上的草拔出来。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经过老奶奶的门前,看到老奶奶在艰辛的拔着地上的草,于是就走到老奶奶面前,对老奶奶说,“奶奶,我帮您拔草吧,您到那边歇一会。”,说着,不一会的功夫,小伙子就将地上的草都拔干净了,擦擦自己脸上的汗笑看着老奶奶,老奶奶也笑着对小伙子说谢谢,并用笑容送走了小伙子。故事讲完后,学生们是听得非常入神,在教师的进一步点拨之下,学生们能够将“拔”和“拨”有效的区分开来了,并且提到拔字,学生们就会想起教师所讲的故事。如此这般,借助上述故事不仅赋予了“拔”这一汉字生动有趣的形象,而且有效的吸引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汉字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对汉字及其意思进行理解和记忆,使得语文识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三、将熟悉亲切的实例融入到识字教学活动之中。

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起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语文学习资源。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基于此,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将熟悉亲切的实例融入其中,加强与语文识字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对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汉字错用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如某家具店错写成家‘俱’等都是学生调查获得的结果。经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们不仅对正确认识、使用汉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正确书写汉字的必要性,而且在对错字进行改正过程中,学生对于汉字的含义、意思理解更加深刻,对于汉字的使用场合把握更加准确。综上,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信在趣味识字教学法的正确运用下,小学低龄段学生能够对所学汉字有更为深刻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

作者:吴永忠单位:贵州省兴仁县第七小学。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篇十九

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师要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乐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积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心情愉悦,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不断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和谐互动,让师生心理相融,产生情感共鸣。利用文本,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必要的语文知识,烘托情感,品味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受到文本的熏陶和感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生机勃勃,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趣味引领,焕发课堂活力。

小学生好动,喜欢新奇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要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情趣、知趣和语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把乐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是鲜活的,思维是灵动的。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趣味引领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演绎趣味课堂,把乐学落到实处。

1.1乐趣引人,点燃激情。动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色彩绚丽、画面清晰,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使课堂教学活灵活现,充满乐趣。恰当地运用动画能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百看不厌,心甘情愿地欣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围绕动画直接提出问题,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精彩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探索真理的欲望。学生如临其境,使书本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教师授课形式不拘一格。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骆宾王的《咏鹅》一课时,教师出示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认识白鹅。一群白鹅在水中游来游去,偶尔“嘎嘎”叫着。教师用鼠标定格,让学生看看谁来啦。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你知道这是哪个小动物吗?(白鹅)对,白鹅有的在水中伸着长长的脖颈觅食水草;有的用它那船桨似的红掌轻轻地拨动着碧绿的湖水嬉戏玩耍;还有的唱起高亢雄壮的歌曲,看它那认真的样子,活像一个音乐家。这么漂亮的白鹅,人人喜欢。唐代大诗人骆宾王也特别喜欢白鹅,他在七岁时就写了一首咏鹅的诗来赞美白鹅,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诗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学生摇头晃脑地跟着读起来,有的还用小手打着节奏,课堂精彩生成,学生在读中享乐语文。从文本走向生活,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1.2问趣感人,深思探究。问趣就是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思维。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心脏。面对新课改提倡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今天,学生如果没有了疑问,就不会有更多的深入思考;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会有思维创新。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探索,从中有所发现。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发人深省,趣味无穷。拓宽学生见闻,给新教学带来生机。让学生以“疑”为起点,在问题的引领下才能刨根问底,注意力持久、稳定,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读书,深入思考,有所收获。例如:教学北师大版《问银河》一课时,教师用微课展示宇宙中的银河系中天体运动的资料,太阳也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颗恒星。在夏天或秋天晴朗的夜晚,天空中会出现一条横跨星空的发着银光的带子,像一条大河轻轻地流淌,人们把它叫做银河。学生顿时兴趣浓厚,特别想知道银河里有什么,想知道宇宙的秘密。于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你想问什么呢?学生踊跃地发问:“银河里有没有谁呀?水中有小鱼和小虾吗?它的水中有没有大船?银河的岸边有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吗?岸边有没有小路啊?有人在小路上走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想说、敢说、爱说。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对话。在阅读中体验文本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文体美,巧妙地把情感积累、语言积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精彩互动,彰显课堂本色。

互动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手段。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尽情享受读书之乐。尊重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拥有自主表达的空间,说出对问题的观点和想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语文知识的生成,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2.1情趣迷人,净化心灵。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带有一定的情感去读,在读中感受和谐融洽的氛围,从而滋生语文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和嗜好语文,亲身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内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文本中的情趣感染学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特有的人文情境之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升华小学生的情感。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让学生充分读文,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指导自学时,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句子:“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然后抓住中心词“爱戴”感受鲁迅先生的品格。让学生走进文本,站在鲁迅侄女的角度,引发互动,深入解读救助车夫一段,抓住本段的动词,深入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体会作者周晔对伯父的思念之情,感受鲁迅关心百姓的情怀,用饱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文本之师,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克服困难,使学生心理处在互动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知趣动人,张扬个性。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如果把知识与兴趣完美结合,就能使学生顺利进入语文知识的殿堂。教师要投石问路,把脉学生的兴趣。用最好的学习材料刺激学生,激发讨论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活达到最佳境界。例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在课堂教学即将接近尾声时,教师说:“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使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立刻站起来发表意见:“老师,我认为说是母爱不准确。文中又没交代老麻雀是公还是母啊?”学生们哈哈大笑。认为这个学生提出了没用的问题。老师表扬了这个学生爱动脑筋,喜欢思考问题。教师进一步设置问题:“教师总结不是很全面,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总结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他们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致认为这位同学的意见合理,对课文的中心思想重新总结。教师关照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精彩的艺术,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趣味引领,树立探究与合作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及时捕捉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精彩不断。

作者:姚晓瑜单位:晋江市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小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623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