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1 11:43:28
最新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14篇)
时间:2023-03-11 11:43:28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一

教科书第21页的例题、“试一试”,第21~2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这部分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百以内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样的问题。教材没有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题比较的两个数的位数相同,但最高位(百位)上的数不同。“试一试”中比较的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百位)上的数也相同,但十位上的数不同。都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1~4题主要是配合例题,练习数的大小的比较。其中第1题借助计数器来比较,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进一步体会数的大小,也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数值不相同”,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第4题则借助数轴来比较,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让学生体会数数与比较数的大小的关系。

1、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态度。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一、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谈话:你们都到商店里买过东西吧!在购买商品时,你们会想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到价格问题、质量问题。如果是同一种商品,你们会在哪家商场购买呢?

(2)谈话:每逢中小学开学之际,复读机便成为学生学习用品市场的一大热点。各大商场也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下面是新街口百货商店和中央商场金正815型复读机的定价。如果你想买一台这样的复读机,你会选择在哪家商场购买?为什么?

(3)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会选择中央商场,因为198元比209元便宜。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中央商场便宜的?

②我会选择中央商场,因为在这家商场里金正815型复读机的价格是一百多元,而在新街口百货的价格是两百多元。

③我也选择中央商场。因为它的价格不到两百元,而新街口百货的价格超过了两百元,所以我选择中央商场。

④我也选择中央商场。因为209大于198。

(4)提问:你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比较的结果吗?学生可能会回答:

(1)指名读价格。

(2)提问:你会去哪个商场购买?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在班内汇报交流。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学生可能会回答:

①我选择新街口百货。因为它比中央商场便宜。

②我选择新街口百货。因为虽然都是四百多元,但是新街口百货的价格是四百三十几元,而中央商场的价格是四百八十几元。

③我选择新街口百货。因为439小于488。

(4)让学生用符号表示。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比较。

(1)提问:上面两题在比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

第一题只要比两个数百位上的数字,第二题两个数百位上的数字相同,还要比它们十位上的数字。

(2)提问:在比较千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小时还可能有什么情况?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

①还可能有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个位不同的,并举出两个具体的数。教师出示:

比较中央商场和苏宁电器商场的价格。

②还有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只要比较位数就可以了,如999<1000。

教师再出示两三道这样的题让学生判断。

[评:对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在这里是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比较千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小时还可能有什么情况?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用实例来说明。]

二、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上先填写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数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

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一说最后两题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地在“ ”中填数。

(2)共同订正在数轴下面方框里填写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轴下面的数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框里,你填写的是哪三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你们填的数相同吗?如果不同,那么谁填对了?理由是什么?

在小组内订正并交流,体会答案的多样性。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是用什么方法掌握的?在日常生活里你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吗?以后你还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本节课教材上的例题是杉树苗312棵、松树苗285棵。“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城市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对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感受,而每人都有去商店购物的经验,因此,选用了购物时经常碰到的价格问题来作为例题,学生有解决的需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在认识百以内的数时已初步掌握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完全有可能迁移到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中来,所以教师本节课始终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教师选取生活中的购物实例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还可以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也让学生深刻地明白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8-21页信息窗4,第1、2个红点

学生在前面刚刚认识了1-10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是拔河比赛的场面。首先利用两边拔河人数不相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着利用跑过来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使两边人数相等,学习两数相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学生:小圆片

教师:课件、小圆片

活动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那今天组织我们班的同学来进行拔河比赛,分为两组,一组10个人,二组9个人,我们一起去玩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设计意图:由拔河的谈话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交谈中明确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师:1、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后交流)

2、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老师利用教具与学具组织学生自己来摆一摆,找出比较的方法.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们自己找到最好的方法,最后教师给予指导.)

3、由拔河比赛以及上面的展示来引出9比10小,10比9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出示课件:

10比9大可以写成:10〉9,读作:10大于9

9比10小可以写成:9〈10,读作:9小于10

4、接着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引导学生交流,可以用儿歌如: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等等。)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注意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围绕同一个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树立这种意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再次,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活动三:认识等于号:1、现在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看,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为什么?同桌之间讨论,并派代表自愿的将结果进行展示。

2、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3、同样多用哪个符号表示呢?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10等于10可以写成10=10,读作:10等于10

[设计意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活动四:练习与拓展

第一题:比一比:谁更多呢

第二题:比较大小

第三题:练习使用“<”“>”

在比赛现场还有许多啦啦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小于表示吗?试一试!同桌相互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形象记忆,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弹性练习空间,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通过汇报交流,又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活动五:总结与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设计意图: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通过交流,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三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

3课时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课本第58页-59页

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及概括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探究比较同分子分数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说出算理。

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运用分数单位知识说明算理。

自制课件,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一、创设情景,故事引入

1、课件出示故事。

2、设疑:“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师引题:猪八戒不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真是后悔呀,同学们,你们想学会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二、复习

1、过渡语: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和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点击课件出示复习题)

2、学生读题思考(师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3、抽生答题(课件随着出示答案)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都掌握的不错,今天就请大家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下面的分数大小吧。

三、探究新知

(一)、同分母分数的比较

1、出示例1(课件出示)

3/4 和1/4

(1)出示3/4 和1/4 和直观图

师:3/4 和1/4如何比较大小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自己想好后就跟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

(3)交流方法:谁来说说你们的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结果呢?

a:直接看图得到结果的

b:比分数单位的多少来判断的

交流方法时强调第二种方法,随机出示课件。

(4)出示 1/6 和5/6 3/8和5/8

(同学们真棒,运用这个方法你能比较这一组分数吗?)

出示 1/6 和5/6 、3/8和5/8的直观图

(5)生汇报

(6)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方面借助图形直观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另一方面还联系分数单位进行比较,都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师:你能举出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例子吗? (师板书一个分数)

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几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生: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是相同的。 (板书:分母相同)

师:大家再联系刚才比分数大小的方法,想一想,分母相同的分数我们可以比哪呢?

生: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 (课件出示结论,大家齐读)

师板书: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7)巩固练习:

2、教学例2

出例题 1/2 和1/4

(1)出示 1/2 和1/3 的直观图

(请大家思考,怎样比这组分数的大小呢?)

学生汇报 (为什么1/2 大于1/4呢)(相同的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越大。)(在这里强调相同的圆)

(2)3/4和3/6 2/5和2/3 出示直观图

(这组分数又怎样比较大小呢?)

学生汇报 (为什么2/5小于2/3呢?)

(从图上直观地看出,分的分数越多,每份就越小。两个分数都取的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不同。)

师:你还举出这样的两个分数并比较他们的大小吗?

学生举例老师板书一组分数

(3)归纳小结

师:请大家比较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找找它们共同的地方。

生:分子相同 (板书:分子相同)

师:分子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

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

课看出示结论,大家齐读 (师板书: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3、深化知识

同学们真棒,请看老师这有两个长方形,我分别把这们平均分成了四份,涂色部分分别是它们的1/4 ,它们相等吗?为什么?

师小结:我们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在同一个整体,或是单位“1”相等的情况下才能够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进行比较。

同学们真聪明,相信下面的闯关游戏一定难不到你们的。(课件出示)

4、闯关游戏

一关

二关

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五

教科书30-32页,比较数的大小。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比较数大小的现实意义。

2、用数表达日常生活中相应的一些事件,联系实际恰当的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3、通过探索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数学交流。

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生活当中的物品的价格在班级中交流、展示出来。(老师可以用实物投影打出来)

同学们这些物品的价格,有的贵有的便宜,你们能说一说,它们之中哪一件物品的价格最昂贵,哪些物品的价格比较便宜。教师板书:<或>,表示最后的结果。只要是学生对比较方法解释合理,就要肯定他们的想法。

1、讲解2530和3680的大小比较。

因为2530比3000小,3680比3000大,所以2530<3680

有的学生可能会这样比较2530的千位上是2,3680的千位上是3,2千小于3千,所以2530<3680,

2、让学生以小小组的形式来比较数的大小,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数的大小》。“试一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学生感受方法,不要给出概念化的结论。让学生在小组里任选两种商品比较价格时,要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进一步领会比较数的大小大方法。

2、教师点拨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格。

它们的千位上都是2怎么办?

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数的组成来分析,2530由2个千和5个百、3个十组成,2350由2个千3个百5个十组成,虽然千位上相同,百位上5个百比3个百大,所以2530>2350。

5、课堂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比较了数的大小,你领会当中的方法了吗?你自己能够总结一下吗?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在选派代表到讲台上来讲一讲。

想想做做

1、让学生先在括号里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交流。教师点拨时注意讲清,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数位上,大小就不同。在学生比较10000和9999时,要充分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知到,整数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比较

2、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有利于学生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先观察图画,上面出示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图上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师可以补充这方面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让他们说说每一个数接近几千。例如5870接近6000,为什么?让学生感知到百位上的数超过5就向前一位进一,千位数上是几,就是几千。4012接近4000,因为它的百位上是0所以直接全去掉。让学生初步感知“四舍五入”的方法。

4、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同桌之间准备相同的数字进行摆放,摆出的数字先自己读一读,在与同桌进行比较谁大谁小。活动后让学生交流体会。

5、这一题是培养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仔细审题。注意让学生理解:“哪天售出的书大约有5000册,”就是指哪天的售书量接近5000册,并让学生交流中体会估计的方法。

6、注意让学生读读中国五岳的名称和高度,从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在把这些高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看看这五岳中,哪个最高,哪个最低。老师点拨:排列的时候要注意从高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的比。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比较数的大小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六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大于号、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出示:在 里填上“>”或“<”。

6 20 66 62 100 89 75 57

我们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那么万以内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板书课题: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教材第90页例9。

1.出示例9主题图

(1)读一读每种电视机的价格。

(2)任选两种电视机,比一比它们的价格。

(3)你是怎样比较的?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交流、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4)汇报交流。

1号和2号比,哪个贵一些?

940<1899,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3号和4号比,哪个贵一些?

1350<2365,1350和2365都是四位数,1350的千位上是“1”,2365的千位上是“2”,所以2365大于1350。

2号和3号比,哪个贵一些?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比一比1899和1350的大小,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1899和1350都是四位数,千位上都是“1”,表示一千,1899的百位上是“8”,表示八百,1350的百位上是“3”,表示三百,八百比三百多,所以1899大于1350。

也可以这样比,它们的千位数字相同,都是1,比较不出大小,百位上分别是8和3,8比3大,所以1899大于1350。

2.总结归纳方法。

你认为应该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互相发表意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教师指名汇报。

(1)位数不相同时,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也相同时,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

1.教材第90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页练习十八第1~3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七

教材理解:根据科学课教师用书的《概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比较、估计、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地来认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前面学生已经知道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性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应用这一性质自己想办法来比较水的多少,丰富关于这一性质的体验。比较水的多少是手段,认识水的这一性质才是目的。

材料准备: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正立方体)2个;大小相近而形状迥异的物体(如形状差别很大的石块)2个;塑料瓶若干套(每套3个,大小、形状均有明显差别,);塑料杯、塑料瓶若干(各有若干套大小、形状均相同。塑料瓶可割去小瓶口,成直柱形容器);直尺、量杯、量筒。

教学过程:

一、 引入研究课题,进行比较固态物体大小的体验:

1.出示两个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体:

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发现它们的不同的地方时,你是怎样想的?

2. 出示两个大小相近而形状迥异的物体:

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它们哪个大些、哪个小些?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二、 出示3个装水的塑料瓶(水量相近,但水面高低不同):

请你们研究一下,哪个瓶里的水多,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这种情况下比较水的多少,需要对长、宽、高三个维度同时考虑,显然仅仅靠目测是不可能的,这就引起了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使其中两个维度转化成相同的状况,这样,只要考虑一个维度就可以比较了。这就需要用上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性质了。)

(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研究整理汇报内容)

三、 讨论:要确切知道各瓶水的多少,你们想用什么办法,需要哪些材料。

四、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五、 汇报实验结果,着重说明:

1。操作过程和方法;

2.为什么要这样做。

六、 把原来装水的三个瓶子和实验中用的瓶子比较,讨论:

1。两组瓶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为什么后一组材料能确切地比较出水的多少;

3. 如果是两块大石头,能用这个办法比较吗?为什么?

(这个比较是重点。第一个问题是从瓶子的形状来看装在瓶子里的水的形

状;第二个问题是了解改变水的形状,转化其中两个维度,使它变成底面积相等的形状而便于比较;第三个问题是和没有这个性质的固态物体对比,加深对这个性质应用的认识。学生叙述的时候,表达不能要求太严格,意思说清楚就行了。)

七、 介绍量筒,测量出各瓶里水多少的准确数据,考虑:为什么它能起这样的作用。

八、 想办法用量筒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固态物体的大小。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不可能直接把固体放在量筒里比较,而要借助于

水,把固态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来比较,这也是水的这个性质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经过尝试去找办法。)

九、小结:从具体的依据中,你有什么收获?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八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高矮”的学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16~17页。

前面学生学习了大小、多少的比较,而且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也有一些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学习。

教学目的和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同一标准下比较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比较的多样性。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大字“好好学习”,把“学习”两个字写在低下(学生轻松就可擦去的地方,)而把“好好”两个字写在上面(学生踮起脚来不能擦掉的地方)。课一开始,向同学们提出帮助,有谁愿意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请来一个擦掉两个字还有两个字却怎么也擦不到,就在想去搬椅子时,老师这时抓住契机,让老师来吧!学生顿时明白出老师高,他们矮。(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进行这一活动,使学生不但很自然的进入到学习中,也浅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了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比较高矮。

1、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有些什么人?)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注意对学生进行帮助他人的教育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2)比较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

接着问: 哪两个小朋友,谁高了?怎么比?(让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主题图,一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二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三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是初步懂得比较高矮的方法。】

2、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问:“谁高?”通过争论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3、然后分小组比高矮。

(1)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2)想跟他怎么比?

(3)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

(4)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

比较完后,请一小组上来,问中间的学生,你在小组中第几高,为什么你既高又矮?(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

【设计意图: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进一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4、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三)巩固练习。

第17页的做一做的1、2题,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高矮、长短、厚薄。

【设计意图:既巩固了刚刚学完的知识,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除了高矮的比较外,生活中还有长短、厚薄的比较,比较的方法是一样的。】

(四)反思拓展

1、第17页的第3题。老师出示这三根绳子,让学生进行判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老师再把第二根绳子展开给学生看。

2、蚂蚁图

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可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3、钉子图

先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畅所欲言)

4、绳子图,让学生独立完成。

5、汽车图

观察,汽车能通过吗?分小组讨论。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6、兔子图

虽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点不同,差别也细小,不易看出。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解答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比高矮时要注意什么。

7、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实物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五)全课总结

你们喜欢这节数学课吗?为什么?你都喜欢什么地方呢?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高和矮,长和短的现象呢?回家后,把你见到的这些现象画下来,或从书本、杂志上剪贴下来,甚至写下来,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数字!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九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实验、观察、游戏等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能正确使用量筒量出水的多少,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2、知道测量水的多少可用量筒,能正确使用量筒。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设计各种比较的方法。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小组准备你的实验所需的材料

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饮料瓶2、大小量筒,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漏斗。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凤凰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你们想不想玩。

3、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同学们,你们来猜猜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

1、学生有兴趣地回答。

2、认真观察,兴致高昂地猜测结果。

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把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与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哪个瓶子的水最多)

观察猜测

1、谈话:同学们都说是自己对,那么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猜对了呢?

2、分组讨论:你的实验该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你们小组怎样分工?

分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出了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并做好小组分工安排。

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寻求比较哪个瓶子的水多的方法,对学生想出来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保护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证明

1、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2、实验汇报:哪组已经有结果了?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么证明的?

3、师生小结,互相交流实验结果。你们组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想和大家分享或失败的教训和大家交流吗?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2、大胆地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

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同时还学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液体的多少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

三、提出问题

寻求方法

动手操作

实验验证

小组讨论验证

1、谈话: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是很简便的。大家现在知道了那个瓶子的水最多了,你还有新的研究问题吗?(装得水多的瓶子比另外两个瓶子的水多多少呢?)

2、分组讨论。你认为这个实验该怎么做?你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提出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要学会使用漏斗)

3、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学生主动想提出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小组合作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参与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而更加认真仔细地学习新知识。

认识量筒

1、适时引入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轻拿轻放、视线与液面水平、使用的单位是亳升)

2、分别测量三个瓶子中的水,记录在表格中。

3、任选二个瓶子,得出多多少的结果,作好记录。

认真听老师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积极动手操作,并作好记录。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学生谈收获。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五、活动实践

1、量出一毫升的水有多少、一杯水有多少毫升、测量你带来的瓶子能装多少毫升水等。

2、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看谁的眼光最准,动作最快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兴趣高昂地玩游戏。

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结束本课的学习,同时也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十

1、掌握比较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2、注重比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值的实际意义。

3、指导学生学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知识框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自我复习的能力,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分数大小的比较。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通过创设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分析中落实教学目标;在探究的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在生成中突破。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小猴给大家带来四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你们还记得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让我们和这几个好朋友快乐起航吧。

第一站: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比一比,谁是记忆小明星。

1、谁能说一说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2、学生汇报。

3、师:(出示课件),回顾比较方法。

4、课件出示训练题目,学生尝试解决。

第二站:分数的大小比较

赛一赛,谁是合作小能手

1、分组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2、小组汇报,总结方法。

3、教师出示课件,指名读课件内容。

4、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比较方法,集体订正。

第三站: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大小比较

拼一拼,谁是智慧小精灵

师:单独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方法大家掌握了,那么,如果一个题里既有分数、小数,又有百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出示例题:比较72.5、0.7255和0.755的大小)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比比谁的做法好。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比较方法。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满载而归。在回来的路上,小猴子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第一关:挑战自我(出示课件)

第二关:战胜自我(出示课件)

第三关:勇敢面对。(出示课件)

第四关:突破极限。(出示课件)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小猴子也很佩服你们,还要向你们学习呢。希望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十一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掌握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比较大小的两个分数对应的整体是相同的。

师:春天到了,我们学校要进行绿化、美化活动,学生伙房后面有一块空地需要我们班来绿化,其中这块地的1/4种花,3/4种草。请同学们猜一猜种花的面积和种草的面积,哪个面积大?劳动之前我们要先分一下工,全班人数的1/5负责种花,1/4负责种草,其他人负责浇水,请大家猜一猜是种花的人多,还是种草的人多?如果1/9的种花,2/6的人种草,又哪一组人多呢?

师:想不想知道大家的猜测对不对?(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板书课题)

1/4和3/4

师: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判断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也可以借助图形来判断,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指名汇报: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出来的?让学生看图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的前两组图)再写两组分数1/5和2/5 2/8和3/8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组分数,说说发现了什么?(分母相同)师:谁能说说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师:像这样的分数又该怎样比较大小呢?板书:1/5和1/4让学生看图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的前两组图)再写两组分数1/5和1/7 2/8和2/9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组分数,说说发现了什么?(分子相同)师:谁能说说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出来的?师:1/5>1/7 1/5<1/4让学生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后两组图)追问:为什么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呢?学生回答。

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大小;

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概念,即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三种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陶所交流通分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思路:一种是用6和9的公倍数(即两个数的乘积)作分母;另一种是用6和9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1、练一练:在下面的○里填上“<”和“>”。

3/4○1/4 5/8○7/8 9/10○7/10 1/7○1/9 1/4○1/8 1/5○1/2 3/4○4/3 7/8○9/10 5/8○4/7

2、(1)写出分母是5,且大于1/5的分数。

(2)写出分子是1,且小于1/5的分数。

《分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常的教法就是通过对同分母(分子是1)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子是1)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个规律,快速正确地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84页4题和5题。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5。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4.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抽数字比大小的游戏。

(1)第一轮:男女生各推选一名代表上来

游戏规则:第一次抽的数字放在个位,第二次抽的数字放在十位,依次类推。谁抽出的五个数字组成的五位数大谁就获胜。分出胜负,本轮游戏结束。

学生按有求抽数,此过程中让学生当裁判什么时候就比出了大小----从个位一直抽到万位数字才能比较出大小。

(2)第二轮:男女生各推选一名代表上来

游戏规则:第一次抽的数字放在万位,第二次抽的数字放在千位,依次类推。谁抽出的五个数字组成的五位数大谁就获胜。分出胜负,本轮游戏结束。

学生按要求抽数,此过程学生当裁判什么时候比出了大小----第一次抽出万位数字就比出了大小。

师:请同学们回顾并对比两次游戏过程,你觉得在给两个五位数比大小时,哪里的数字比较关键?那如果让你给两个五位数比大小,你会从哪里比起?那如果是两个六位数呢?两个七位数呢?两个八位数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1.出示课本例5。

下面是20xx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你会比较每两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吗?

(1)师:我们先一起来比一个:美国和泰国。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位数不同的数比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2)小结:看来在实际比大小的过程中有几种情况?(两种)哪两种?(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所以我们在给数比大小时应该先看清楚它们各是几位数,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看出一个数是几位数呢?(分级)

(3)学生自主选择三组进行比较。

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4)学生汇报:

汇报时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比较的两个数是位数相同的还是位数不同的情况,然后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比较的。

2.探究比较方法。

(1)同桌之间结合刚才的比较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2)讨论:位数不同的怎么比较?

位数相同的怎么比较?

(3)引导学生小结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探究一些数比大小的简便方法。

(1)出示题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2)师:老师这有一种简便且不容易出错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第一步:先分级。

第二步:把这些数从个位起相同数位对齐的排成一列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第三步:根据大小标上序号: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④

(3)小结方法。

1.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103600 50140○63140

28907○28890 620300○307300

35万○352000 599999○60万

20000○2万 70万○69999

(1)明确题目要求。

(2)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特点。

(3)说一说每组数的比较方法。

2.练习二第1题和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做在作业上。

(2)同桌互相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3)你知道最小的六位数比最大的五位数多多少?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十三

1.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渗透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高矮”一课,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

这一节课,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动,首先是情境的变化;其次是活动程序的变化。

我校地处城镇交接处,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一小部分来自其他四区及八县,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且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作为实验小学,我校各班学生数较多,均为大班教学。因此,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就成为一大难点。但作为一所区重点小学,而且是课改实验基地,我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精良的师资队伍,坚实的导师后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创新。

(一)比身高

1.擂台赛。

(1)请班上自认为长得很高的同学上台当擂主,其他同学挑战。当两生在台上比身高时,其余同学在台下当裁判,由a,b,c三名学生一一与擂主比高矮。

(反思本教学环节在一上课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刚刚开始,学生还未注意到比高矮时同学穿着鞋子。)

(2)再请一生d(教师事先掌握该生比擂主稍矮一些)上台挑战,但在比高矮之前,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让生d悄悄站在预先准备好的两块砖头上,使其稍高一些,再用布将两人围起来,准备好后请全班同学睁开眼睛比较高矮。

当学生睁开眼睛先是喊出生d高后,看见老师用布围着两位同学时,觉得非常奇怪,强烈要求将布取下。此时全班沸腾了,课堂上第一个高潮出现了。每个学生都在嚷着:“不公平!”此时,教师追问:“哪里不公平?”学生表现出对“作弊”的极度不满,要求双方脱鞋再比。

(3)在否定错误方法后,用正确方法再比较出两生谁高、谁矮。

(反思本教学环节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一方面掌握了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另一方面,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四人小组中互比身高。

(1)在四人小组中,互相比较高矮,有能力的小组还可将四人身高排出顺序。

学生在比较的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如:背靠背比、分别靠在墙上比、借助工具(尺子)等,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

(2)学生汇报小组中身高比较的结果,并说明用了什么方法、应注意什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在陈述过程中,学生能将注意细节说出,如:脱鞋、挺胸、不能踮脚、尺子要放平等。能清楚地用语言叙述,如:生e与生f比,生e比生f高,生f比生e矮。

(反思本教学环节使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通过汇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比高矮的方法。)

3.长颈鹿与大象比高矮。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如教材)。

学生进行比较。

4.警车过桥洞。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如教材,并伴有警车的警笛声)。

学生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反思本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高矮不仅只在身高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高矮问题。)

5.小兔子比高矮。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三只小兔子站在不同的高台上,但先不出示小兔子身后的格子)。

学生进行比较。

在学生们纷纷发表完各自不同的见解后,在小兔子身后出示虚线格子图,再让学生观察比较。

(反思本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可以通过虚线格子图帮助比较高矮,比前一个活动又进了一步。)

(二)举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现象的例子

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现象的例子。如老师比我们高,乔丹比老师高等。

(反思学生在该教学环节中思路广阔,能举出身边的例子,室内、室外的例子,甚至能举出连成人都不易想到的例子。)

(三)总结,体验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在总结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技能进行了总结,对情感体验进行了总结,也表达了各自的喜好。)

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二环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自编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擂台赛”“四人小组互比身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并从中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与要点。

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三、四环节“长颈鹿与大象比高矮”“警车过桥洞”“小兔子比高矮”“生活中存在的高矮现象的例子”等内容,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中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上的活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从各自的经验背景出发,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体验,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较教学设计的目的 比较教学设计和教案区别篇十四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容易混淆.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出示例题的图形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为加深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老师又提出了如果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认识.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活动目的

使学生通过拼摆图形,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

活动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四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1.学生用四张纸片任意拼摆图形,每摆成一个就在白纸上描出来.

2.小组讨论(1)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长?有多长?

(2)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短?有多长?

3.全班交流:从上面的讨论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

有多种多样的拼法,下列各图是其中的一部分.

讨论目的

1.进一步熟悉周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题目

从下图左上角的房子出发,要经过每个圆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条路线最短?有多长?

讨论过程

1.教师投影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选出一条最短路线.

3.每组选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线,并说出多长.

4.全班选出一条最短路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67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