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8:00:0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1-27 08:00:07     小编:紫衣梦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效果。希望这些教案范文能够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激发你的教学灵感。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一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正方长周长=(长+宽)×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二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三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周长的计算,

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四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钉子板、直尺。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五

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及第43-45页的单元练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四、单元课时划分。

认识周长1课时。

练习六2课时。

活动课:周长是多少1课时。

教学目标: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200+800=76-28=56+39=4×300=。

23×3=5×600=34×2=8×100=。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三、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作业设计。

补充练习36页。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挂图尺子。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6×30=330×3=6×400=54-3=。

二、教学设计:

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1.摸一摸。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三、板书设计。

周长: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四、作业设计:补充练习37页。

五、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20×4=33×3=110×7=34×2=。

0+55=200×9=6×110=40-21=。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三、板书设计。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四、作业设计。

五、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六(1)。

教学目标: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2×18=50×5=9×7-8=27×3=。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三、作业设计。

四、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六(2)。

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3×4=4×21=18×2=7+23=。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3×4=4×21=18×2=7+23=。

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4.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

(2)出示第2题。

5.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三、课后作业:课本45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三、作业设计。

五、教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六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课件、钉子板、直尺。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x2+长x2=周长(长+宽)x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七

徐春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语言功底。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但是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从为帮老师想办法解决需要多长的丝带入手,引入自然、贴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出示了长方形以后,徐老师马上请一位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并思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时让学生动手测量各边的长度并用多种方法计算,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着依赖性。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求法之后,徐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层次不等,难度递进的一系列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知识进一步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徐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加以强调。例如:本节课中,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方法3里,关于(12+8)*2要不要加括号,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这是蔡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加括号,求出来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做法,从而避免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八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激趣设疑。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们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

师: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预设:

生1:有,可以量一量。生2: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乌龟的路线有什么特点?(是正方形)。

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片,小组合作,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注意在讨论之前要先选好记录员、测量员和监督员和汇报员。)。

(1)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师:好,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预设: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因为长方形有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以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6×2+4×2=20(厘米)。(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小组的方法和结果都一样?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6+6+4+4=20(师板书)。

生3:(6+4)×2=20(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预设:

生4: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正方形卡片的一条边长是5,根据正方形的特点,用5+5+5+5=20(厘米)。

生5:5×4=20。

预设:

生:长+宽+长+宽=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随着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引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这就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齐读2遍)。

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们总结出来了,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齐读2遍)。

2、比较他俩的路程的长短,得出结论: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

师:是呀,小兔子知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这次比赛中,兔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一心一意的和乌龟比赛,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乌龟又不服气了,说:“跑得快算什么,我们一起来比比智力吧!”同学们,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比赛吗?(愿意)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比赛题目吧!

1、小小判官。(课件出示)。

(1)长方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

(5)用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

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3、量一量,算一算。

测量并计算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4、拼一拼,算一算。

两人一组,把两块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算一算所拼图形的周长。

5、分一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下请同学们: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九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五、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六、说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4.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准确地测量并能正确地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卷尺、直尺、绳子、一些图形的卡片等。

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学校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1)出示8米。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教师用红色粉笔沿长方形的周长画一周。

(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学生在汇报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课件动画演示。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8+4+8+4=24(米)。

长方形一周的长等于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8+4+8+4=24(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么计算?

2×4+2×8=24(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2×(8+4)=24(米)。

启发学生讨论、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不死记算法。

(3)引导学生比较算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觉得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1.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订正。(两生板演)。

(一)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米,宽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出示本班同学的一张长方形的美术作品:

长4分米,宽2分米,给它裱上漂亮的边框,至少应该买多少边框材料呢?

请同学上台反馈,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周长的简便计算。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主练习1、2题。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24×8=192(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十一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ppt出示。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十二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十三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篇十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723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