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现代人面临的难题,我们可以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准确地叙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一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雄伟秀丽。
望天门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边来。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三
经过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教材例题太过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另外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习,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四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40÷403500÷700720÷905600÷80。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一)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2、出示:241÷38719÷92。
与上面的口算相比,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与除数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板书课题)。
尝试讨论。
1.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能试着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两道题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题: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三道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2048≈,98≈100,2000÷100=20(时)。
1985≈2000,21≈20,2000÷20=100。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3.这几道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先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4.为什么被除数取近似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考虑运算的简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
5.试着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除法口算;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乘法口算.)。
巩固练习。
2.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行28440千米。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40千米。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飞机的多少倍?(根据学过的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
3.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检验方法?
4522÷51=887812÷88=92。
4.估算:
(2)一个大院一个月大约用水48吨,这个大院去年节水152吨,够用几个月?
(3)张大爷要给食堂买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带了2000元够不够?(你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除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六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七
通过万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同学们三位数加减都掌握得很不错了,有的同学甚至能达到口算的水平。开心之余,又有诸多担忧,因为这节课,将接触“估算”,我就很担心孩子们看见算式就直接报出计算。,所以我在上估算课堂之前,就想着一定先要引入“估算”的概念,并且让他们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估算;而且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这堂课我的反思如下:
1、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也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有部分孩子还是先算后估、不能正确选择估算方法的现象。例如估算“398+131”他先把398+131计算出来,得到529,然后运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530。这样实际上是对估算的意义不理解。在解决购物问题时,有的孩子估算后说够,有的孩子通过计算知道不够。于是我对学生们适时引导:实际的结果与我们估算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像这类购物的估算问题应该往大的方面去估算,这样我们购物时才不会出现钱不够的情况。
2、但大部分孩子还是做得不错,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估算,也让他们分享了估算方法与技巧。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需要多体验生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的习惯,明白估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有用之处,让他们主动积极的进行估算。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图片。
媒体说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94课时)。
预习内容: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有狮子,有鹿。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狮子和鹿》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大声读课文,找出多音字。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堪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让自己险些丧了命。
三、朗读体会,深化感悟。
1.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欣赏、多么)。
2.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鹿的得意洋洋。你体会到此时鹿的什么心情?(自豪,他为自己有这么一对美丽的鹿角而无比的自豪)。
得意,为自己尤如珊瑚似的鹿角而得意;开心,为自己有那么美的角而陶醉其中。
鹿看到那美丽的鹿角,其实,这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什么呢?
自己的优点。
是的,鹿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欣喜不已,为自己感到高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鹿自我陶醉的话语吧!(重点指导“啊”。1、读出惊喜。2、读出激动。3、读出喜悦。……一切的感情融于这个错综复杂的“啊”中。)。
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起了波纹,此时他又看到什么,心情也起了变化呢?
读读描写腿的句子。
同学们,此时的鹿,他看到了什么呢?
那四条细长的腿。
那四条和他的美丽的鹿角不般配的腿。
看到了那四条让感到美中不足的腿。
也就是他的短处。
他的不足。
读出此时他的一点伤感。
读出他的感叹。
读出他的为自己感到的美中不足。
把你体会到的情绪,通过各自的朗读表达出来。
正在他抱怨之时,他又遇到了什么呢?
请继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什么?
鹿遇到了麻烦。狮子在向他扑来。
于是鹿开始拼命地奔跑。
是什么让他脱离了险境?
生:那四条细长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感到难看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认为美中不足的腿。
……。
在这紧要关头,是什么差点让他送了命?
那两只漂亮的鹿角,当他的鹿角挂在树丛里的时候,他此时会对鹿角说什么?
生:这该死的角,怎么在这个时候给我带来麻烦,气死人了。(埋怨)。
生:我恨不得把你剪掉。(讨厌)。
生:后悔身上长了那两只角。于是他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脱离了险境。
当他奋力奔跑逃离狮口后,他再次来到小溪边,又会说些什么呢?
原来光讲漂亮是没用的,要讲求实用。
原来身上每一样东西,对我说都是无价之宝。
原来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
四、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灰猫妈妈。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感悟到的道理。
2.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朗读。
抓两个感叹句为契入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惊险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在平和的环境中,他才自己欣赏到鹿角的美丽。而在危机时刻,是那四条细长的腿救了“我”的命。从而领会到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九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
除法估算是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学生早已接触过估算,但是“除法估算”难度较大,因为除法本身就是逆向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又算,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有难度的。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这样上至少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结果也是“硬碰硬”。而估算就不同了,比如71÷8≈大部分学生把71看成70,但估算不出来。只有不少部分学生把71看成72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71看成80来估算。这样一来答案又是多样的。这里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呢?一些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有些搞不清了。
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么估算,小组交流汇报后,通过我的点拨得出:除法估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几百几十的数。
2、便于口算。
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的估算有一定的帮助。然后出示113÷4≈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依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把113看成110,让学生实际口算110÷4学生口算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学生进一步想到了用120÷4进行估算,我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的,进而又练习了几个这样的题目,每个题目都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和学生练习几道题目后,学生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431÷7≈,可以先想420接近431,还便于口算,所以把431看作420,最终约等于60。这个办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一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动手参与、直观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游戏导入,连接新旧知识。
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拍手接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几个几和倍),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费时少,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和练习留出更多时间。
2、情景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结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境,借助直观操作——胡萝卜贴片和摆小棒,加深对新识的理解。摆小棒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与同桌讨论交流的过程既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了。
3、巩固练习,多种方式结合。
与平时只为了答出问题不同,本次的练习先让学生继续用摆小棒的方式回答,动手的同时也巩固了刚学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安静的完成后续两题,留出思考的时间。像这样动静结合,做到寓教于乐。
4、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实际教学和设计毕竟不同,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上因为学生热情很高,指名了多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所以课堂一度稍显混乱。所以以后设计课堂时不仅要注重引发学生兴趣,还要多注重教学常规与管理。实施数学新课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二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
a、同桌互相读。b、开火车读。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
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板书:鹿腿。
a.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难看。
b.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小鹿,撅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个别读、齐读。
4.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什么?(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段。
(1)师: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
(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四
反思1:首先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接下去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其次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对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巩固反比例函数知识。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但到这里用时接近25分钟,时间分配上没有很好把握为接下去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
接下去是要进行例1的教学,先进行的是杠杆定理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学生练习纸上让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三个问题,然后有学生回答,当进行到第二时,时间已经不够了,很仓促进行了小节。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还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好,肢体语言也不够丰富,鼓励的话显得很单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还出现了差错,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严谨亲切有余,但活泼激情不足,显得平铺直叙的感觉,缺少高潮和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进行改善!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自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反思2: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思3:《反比例函数》第一节课讲完后的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活力,效率比较高。但是做为新老师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概念讲解过于简单忽略了形成过程,例题设置过于机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经验来讲课,一定要精心设置,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点,使得每一节课有价值而非浮于表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学习目标:
2、灵活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2、难点:找出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形状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利用右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二)、练习:
1.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简称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求证:
2、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证明方法。从以上的证明过程中可知:中点四边形的边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密切关系。
3、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矩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
4、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5、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菱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
6、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菱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7、讨论一下:要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原四边形要符合的条件是。
8、小结:
(1)中点四边形最起码是一个;
(2)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与中点四边形的边有密切关系: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中点四边形是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中点四边形是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形作业:
1、顺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2、中点四边形的面积与原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六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教学。
1、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3、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4、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5、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并由此引出课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七
1.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要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怕挫折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勉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不要轻意对学生的见解下结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情绪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相互辩论,直至学生自己能分辨是非,统一认识。
在理解“份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2份。这时一学生说:“我还有一种方法。”边说边走上讲台,用手比画了一下。原来,他是把6个桃从中间分开(),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这时又一学生说:“我还能把桃平均分成3份”。学生敢于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教师挑战.正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样性交流。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群体上。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情商高的学生,总是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并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有畏难情绪)时,总能及时找到指导、得到帮助和得到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例如,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让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辩论,从而进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阐述自己分配的方法,台下同学可向他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进行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
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本节课从引入体会平均分到练习应用,我都设计了有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找四边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光明小学,高兴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图形?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师:噢,这么多我们熟悉的图形,有些同学还认出了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真厉害!
2.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发现的图形中,哪些是四边形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3.给四边形涂色。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的图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我们来看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那冬冬你说说看,为什么长方体也是四边形呢?
生:因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我觉得它也是四边形。
师:对啊,很有道理,谁来反驳他呢?小明你说。
生: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整个图形就不是四边形了。
师:恩,很好,四边形他是个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所以冬冬你现在认为呢?
4.讨论四边形的特征。
师: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哦,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有四条直的边。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呢?为什么?
生:不是,他有一条弯曲的边。
师:你的意思是说,你来。
生:要有四条直的边。
师:现在,谁再来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生:他们都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另外几个没有四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就要看他有没有具备四边形的特征板书(四边形的特征)。
师:下面同桌之间说一说四边形的特征,再分别指一指这些四边形的边和角。
4.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生:黑版的表面,电视机的表面,课本的表面,,,
生:黑板的表面。
师:是吗?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个面是四边形呢?小红,你来。
生:因为他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所以我认为他是四边形。
师:你说,课本的表面对吗。
师:你来,国旗的表面她说得怎样呢。
二.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师: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我们说也说不完,虽然都是四边形,可他们还是有些不同的,你能给他们分一分吗?好,开始吧!分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你来说,君君。
生:我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君君是按照什么来分的呀。
师:哦,也就是按照是否有四个直角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为另一类。
师:长方形正方形真这么特殊,你能上台来验证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动手试试。
师:恩,刚才君君按角的不同,把四边形分成了两类,分法很不错!
师:好,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回答的同学不仅要说出分类结果,还要说清楚你的分类标准,会不会!
生:我是按四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把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师:说的真完整!来,掌声表扬一下。
师:那么分类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四边形各边,只有他们的对边相等,所以刚才的分类结果是对的。
生:老师,我还发现正方形和菱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这特征真不一般,你们发现了吗?
师:很好,刚才从边的角度进行分类,恩,真会思考!同学们,你还有其他分法吗。
师:你说,恩,也可以!
师: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管怎么分,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啊!
三.围一围,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四边形,好,请大家拿出钉子板,在上面围出你心中的四边形。然后给你的同桌欣赏下你围的四边形。
师:接下来,老师要求同学们围一个长方形,然后说一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正方形。
师:那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好,谁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
师:哦,都有四个直角,非常好。
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呢。
师:来,小组同学再来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收获了什么呢?
生:认识了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能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呢?
师:好!那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课时安排:
9课时。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18687295358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方法三:22≈20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70×2040×40500×70600×80。
12×300240×2130×290×3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30×2030×50300×10300×80。
22×40330×2120×330×610×50。
4、估算:
42×1168×1032×47。
45×1726×18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发布而实验的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眼中蜜蜂的外形是怎样的?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师生交流法布尔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可以请教同学。同时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出示文中词语,采取多种形式检查。
3、检查句子:课件出示:“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2。师范写“辩”“跨”“查”,抽生板演。
3。小组合作,口头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什么事情?
7、理清课文脉络:
实验过程(2—7自然段)。
实验目的(第1自然段)。
实验结论(第8自然段)。
三、了解目的,初识人物。
1、自主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都了解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2、学生交流。抓住“听说,想”体会法布尔的探究精神。
3、重点聚焦“无论....总是....”,说说这组关联词语说明的问题。引导句式练习。
4、指导感情朗读句子,重点强调关联词语的朗读重音。
四、课堂小结:
事实果真如人所说的那样吗?法布尔的实验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同学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如愿解开谜底的。
板书设计。
14、蜜蜂。
辩跨查。
实验过程(第2—7自然段)。
实验目的(第1自然段)。
实验结论(第8自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9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