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编写教案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一
1.鼓励幼儿大胆朗诵,准确发音,如“是”“先”“脏”“手”等。
2.培养幼儿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3、教师提问,小朋友,大苹果都说了些什么?它让你做了些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纠正。
4、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纠正儿歌中的.发音,同时引导幼儿在吃大苹果之前要先洗手,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
5、教师再次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6、请个别幼儿自己朗诵儿歌,教师纠正。
7、教师小结。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第40页——41页。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理解并能列出10的加、减法。
归纳出得数是10的加、减法。
课件、苹果、乒乓球、活动表格、卡片。
一、歌曲激趣,导入课题。
1、师生共同演唱英文歌曲《apple tree》,引出苹果。
2、提出问题:把10个苹果分成两盘,并且每分一次都要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二、操作探究、体验发现。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1)同桌合作:一人分苹果,另一人根据分法写算式,看哪个同桌合作得好,分法多,并把它记录到表格里。
(2)同桌进行分一分,列一列,算一算。
(3)展示交流结果,并让个别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4)读一读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算式,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找一找生活中有关10的加减法问题。
三、儿歌激趣,升华情感。
师生唱《10字歌》
四、情境练习,寓学于乐。
1、摸球游戏。
同桌活动:每桌发一个盒子,盒子里有10个小球,一个学生摸出球,另一个学生猜猜盒子里还有几个,并说出算式。然后换过来,另一个人摸球,你来猜并列式。
2、伸手游戏。
同桌二人:一个人先说出一个数字,用小手表示出来,同桌出另一个数字,也用小手表示出来,最后让他们相加等于10。
3、口算练习。
五、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小猫钓鱼
a: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专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
b:出示习题,下面请你来算算小猫钓了几条鱼,试着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
c:找学生说一说想法和计算的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d: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六、课后作业。
回家后把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三
苹果树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1、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结合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长大了,学着做》,我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
2、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而我在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这节教学活动中,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较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地尝试仿编儿歌,在迁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
3、在教具的制作上,我采用了“大苹果”的胸饰,形象、生动的“大苹果”让幼儿更快的融入角色之中,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大苹果,更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表演。而背景图片(各种好吃的东西),是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更增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实物苹果更满足了幼儿喜欢吃苹果的心理特点。
4、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性情感,让幼儿不但喜欢吃大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小苹果。并且愿意请客人先吃苹果。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食物卡片若干、篮子、盘子、大苹果胸饰1个、实物(苹果)若干个、图片(小朋友、小苹果)各一个、小口袋一个。
1、重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念儿歌,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2、难点:尝试改编儿歌。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模仿大苹果的口气:啊,我是一个大苹果,谁喜欢欢我呀?为什么?
3、老师带军军洗洗手。
1、欣赏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1)老师带上大苹果胸饰:“看,我是谁?”
(2)大苹果唱歌。
2、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一起来唱一唱大苹果的歌。
(2)请幼儿做做大苹果的样子,表演儿歌。
1、(出示伤心小苹果)看,小苹果怎么啦?发生了什事?你们喜欢小苹果吗?(为小苹果编歌)小苹果笑了。
2、苹果的歌和小苹果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仿编儿歌)
3、请个别幼儿摸口袋内的食物,学习仿编儿歌。
4、你除了喜欢大苹果、小苹果,还喜欢哪些好吃的东西?
5、通过请幼儿为“大苹果”的朋友编儿歌尝试改编这首儿歌。
(1)今天,“大苹果”还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呢,你们看:(出示背景图片)
“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快上来选一个吧。”
(2)请幼儿自己为手里拿的好吃的东西编儿歌。
6、个别幼儿仿编儿歌。
7、请幼儿把编好的儿歌说给客人们听。
1、请幼儿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
3、幼儿品尝苹果。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四
1、在具体情境种初步理解得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以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理念。
教学流程:
课前2分钟
讲教学故事:如树上本来有2只小鸟,又飞来3只小鸟 2加3等与5。
(教学反思:以数学故事作为课设常规,让学生通过讲教学故事,明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渗透加减法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应用数学的能力。)
谜语:小动物胡子翘 见了小鱼眯眯笑柄 老鼠一见就跑掉
(教学反思:借助一个充满趣味的谜语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在活动中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列数学算式?和同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看到4条金色的鱼,6条红色的鱼,4加6等于10,5条吹泡泡的鱼,5条没吹泡泡的鱼5 加5等于10等问题,只要学生说出的有道理教师都给以肯定。当学生未能发现减法算式时,教师适时点拨,猜一猜小猫可以钓到几条鱼?展示不同学生的不同猜想,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拘泥于教材。)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 每个同学动手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
(3)个别小组汇报操作过程
(教学反思: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保证每一位学生至少能找到一种策略,发、再让小组交流分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1、摸球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摸球,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盒子里还有几个球,可以怎样列算式。
2、猜数游戏: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摆棋子,另一个人说加减法算式。
3、摘礼物游戏:摘圣诞礼物与同学一起分享,共同完成礼物的算式。
(教学反思:利用学生对游戏极大的兴趣,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既让学生强化10的加减法,又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同时也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活动中放手让小组长组织学习活动,既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带动学习较慢的学生,逐渐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师:把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
(教学反思: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不能完整地叙述),及学生入学不久的情况,让学生一点一滴地回顾,逐步养成懂得梳理知识的能力。)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体验仿编歌曲的快乐。
2、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自己喜欢的造型表现各种水果。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一棵红苹果树、红樱桃、红草莓、桃子、金桔、大鸭梨、黄香蕉、紫葡萄、等水果图片或实物。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出示苹果树引发活动的主题。
教师:好多的苹果啊,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好吗?
在“苹果园”音乐声中,幼儿做“摘苹果”的基本动作进教室。
教师:好香的苹果啊,我们一起闻一闻好吗?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呼吸练习。
二、复习歌曲:“红苹果”。科学内容渗透其中。
教师:刚才小朋友唱了“红苹果”,你们每人摘了多少苹果呢?一个一个合起来是多少呢?
幼儿:
(1)我吃过红苹果,苹果是红色的。苹果长在大树上。
(2)我吃过樱桃,樱桃是红色的。樱桃长在大树上。
(3)我吃过桃子,桃子上面是红色的。桃子长在大树上。
(4)我吃过金桔,金桔上面是黄色的。金桔长在大树上。
(5)我吃过大鸭梨,大鸭梨是黄色的。大鸭梨长在大树上。
三、仿编歌曲:
幼儿:
(1)树上许多红樱桃,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一起摘樱桃,多吃樱桃身体好。
(2)树上许多红桃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一起摘桃子,多吃桃子身体好。
(3)树上许多黄金桔,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一起摘金桔,多吃金桔身体好。
(4)树上许多大鸭梨,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一起摘鸭梨,多吃鸭梨身体好。
……。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将幼儿的歌词加入歌曲中演唱。引导幼儿感受仿编歌曲的快乐。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唱了树上的水果,还有哪些水果是长在地上的呢?
幼儿:……。
(1)我吃过西瓜,西瓜是绿色的。西瓜长在地下。
(2)我吃过草莓,草莓是红色的。它长在地下。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些水果好吗?
幼儿:……。
(1)藤上许多绿西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一起摘西瓜,多吃西瓜身体好。
(2)藤上许多红草莓,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一起摘草莓,多吃草莓身体好。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挂有各种水果的树子藤上的草莓大西瓜等。
请小朋友用自己不同的动作表现各种水果宝宝,并做游戏“摘水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的选择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为主题,以歌曲《苹果》为线索,启发幼儿在“摘苹果”的动作、仿编歌词、用肢体造型创造性的表现水果的外型特征这三个方面的音乐创新活动,活动中自然的融入了艺术、科学等领域,贯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儿在玩玩耍耍中获得了发展,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其中,有个别幼儿在动作表现上缺乏自信,不能完全放开自己去尽情表现。应当多观察这些孩子的表现,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帮助他,逐步树立他的自信心。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六
儿时与父亲博弈,我一心所盼便是胜过父亲;如今,我想开始学会输给他。也许,这就是因为那个青苹果和红苹果的故事吧。
在海滨小城烟台,早春过后,四五月的阳光下,苹果花的素雅犹如柔曼的轻纱,覆在胶东丘陵上。花落,果生。一株两三岁的小树开始长出果子,而与此同时,它身旁的大树也开始孕育果实。(语文迷)。
第一次生果的小树问道:“成熟是什么?”大树说:“长一树红苹果。”小树不屑,大树无言。
其实,在万丈繁华、滚滚红尘里,在人世间,余秋雨已经在《苏东坡突围》里写下了什么是成熟。当然,它们并不懂。
“成熟是一种终止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小树抱怨着风吹日晒和雨水的冲刷让它的果子遭了秧;而大树则享受着阳光甘霖,至于清风,你怎能拒绝那美人柔荑爱抚般的美妙呢?成熟的心中,有着足够的气度,包纳风雨。
“成熟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养料源源不断地输送上来,小树期盼着让自己枝繁叶茂,然后向大家炫耀;而大树默默地用养料维持自身生长,供给果实发育。成熟的心中,有着沉稳内敛,无声前行。
“成熟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我要参天!”小树仰望着如海洋之心一样美好的天幕,拔着树枝;而大树欣赏着湛蓝的苍穹,继续长着果子,因为知道身为果树,自己到底该做什么。成熟的心中,也许没有力所不能及的高空,但是会有现实无比的目标。
“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比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果农来了,看看顶着大树冠的小树,在小树期盼的目光中失望地摇摇头;“难道我还不是最好么?”面对果农的查看和小树的滔滔追问,大树自得地享受着今天的日光浴。成熟的心中,有着从容不迫与淡然平静,不受干扰。
时光飞逝,成熟也许还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吧。
春华,秋实。后来,大树上结了一树红苹果,在阳光下,它们发出“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而小树,看着自己的那一个个如初春的叶子般青涩酸小的果子,一脸无奈。
成熟,不必声张,不必刻意追逐它的脚步。当你从岁月的沉浮之中走过之后,那些经历自然就让你的心变得不再那样年轻气盛。一心追求最好的小树最终只有满枝青苹果,因为它没有懂得,成熟,是在心里长出一树红苹果。正如李小龙所说:“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做观念上的俘虏。”成熟,发自内心。一颗成熟的心,自有自己的“红苹果”。
又过了两三年,当年的小树语重心长地对新长出果子的小树们说:“成熟是长出一树红苹果。”它们能明白么?唉,不必多言,它们总会明白的。成熟的过程,就是要亲身经历了才会懂得的。
青苹果,第一次在懵懂与年少轻狂之下得到的果子;红苹果,越积淀越成熟,越成熟越甜美。其实,人亦如此。
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从青苹果的时光开始度过,带着青涩在人世间走上一遭,然后,一点点地变得成熟,最终变成红苹果。你看,那在年少之时有着寥寥狂傲与放荡不羁的生命,在经过了世事的洗礼之后,在尝过了人生的酸甜之后,会变得大气、厚重、沉稳、踏实、从容……此之谓“红出于青而胜于青”。
人生的一切,就好像是时光的礼物,比如成熟。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黑白子落定在方寸棋盘之上,看着不再那样年轻的父亲认真思索时的那微蹙的眉头,想起来,陈光宪说:“成长就是下棋时赢了老爸;而成熟是你明明能赢老爸,却让老爸小赢一下。”
我想,与父亲的下一局对弈,我也会吃到红苹果了。
上一篇:生命的简单。
下一篇:生命因你而美丽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七
1、引导幼儿认识红颜色。
2、通过涂色,感知色彩;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动手能力。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彩笔,红苹果一个,苹果铅画纸无数张。卡片苹果树画。
一:出示苹果树画。
引出活动: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的果树上都结出了香香的果实,梨树上挂满了梨,葡萄架上挂满了串串葡萄,可唯有苹果树上的苹果长的不漂亮,它听说我们小班的小朋友都可聪明了,可以让苹果树上的苹果变的漂亮。
二:老师做示范给苹果涂颜色;要求幼儿在涂色时由上往下涂,也可以从左往右涂色。
三:给幼儿发苹果铅纸画和红彩笔,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给苹果涂颜色。(老师指导幼儿)
结束部分:小朋友们,你们的苹果画好了吗?画好了的苹果,老师把它贴在苹果树上,比一比,看一看自己的苹果到底漂不漂亮。(作品展示)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八
1、初步学会按颜色、大小分类。
2、复习3以内的数。
3、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1、大小红苹果若干、大小绿苹果若干。
2、大小篮子共4个。
3、操作板人手1个、果园场景。
(一)观察比较,感知苹果的颜色大小。
1、数一数这里有几棵果树?
2、树上有什么?苹果是什么样的?这些苹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树上的苹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二)听指令摘苹果,教师要求逐步递进。
1、区分颜色
要求:小妹妹摘1个红苹果、1个绿苹果。
验证:你摘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2、区分大小
要求:小弟弟摘1个大苹果、2个小苹果,一起数数盘子里现在有几个苹果?
3、根据苹果的不同特征分类。
老爷爷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篮子,看看这些篮子有什么不一样?数数有几个?
要求:大的红苹果要放在大的红颜色的篮子里?小的红苹果要放在哪里?
验证:互相看看放对了吗?
(三)结束活动:把苹果送回去。
困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否让幼儿同时按两种特征(大小、颜色)进行分类。
1、
2、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九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关10的加减法。
小圆片
1课时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朗诵,准确发音,如“是”“先”“脏”“手”等。
2.培养幼儿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过程:
2、教师朗诵儿歌《大苹果》,让幼儿仔细的听。
3、教师提问,小朋友,大苹果都说了些什么?它让你做了些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纠正。
4、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纠正儿歌中的发音,同时引导幼儿在吃大苹果之前要先洗手,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
5、教师再次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6、请个别幼儿自己朗诵儿歌,教师纠正。
7、教师小结。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一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归纳概括10的组成,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初步掌握10的第一、二组加减法。
2.提高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能积极探索新知,在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直接快速地凑10。
1.人手雪花片10个人手这样表格若干。
2.10个苹果卡片,10级台阶图,小狗、骨头卡片,喜羊羊手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出示手偶)大家猜一猜喜羊羊给我们带什么来了?(从桌下拿出一盘苹果)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喜羊羊一共带来了多少个苹果。(将盘里的苹果一个一个地摆在桌上)生:10个。
师:喜羊羊说,今天谁分得好,她就把苹果奖励给他。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1.动手操作培养幼儿数感。
(1)分一分师:现在请你们听清老师的要求,请每位幼儿把桌子右上角的10个雪花片放到桌子中间。
生:(放雪花片)师:我们用这10个雪花片代替10个苹果,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开始。
(在幼儿动手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10个苹果卡片)(2)说一说师:请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把10分成了几和几。
2.幼儿汇报后整理凑10法师:现在我要请最勇敢的孩子,把他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是如何分的,方法和你一样吗?(抽1位幼儿上台分苹果)师:xx把10分成了1和9,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吗。
师:老师也同意他的'分法,笑笑的苹果奖励给你。
师:(指图形)从左往右看10可以分成1和9,从右往左看10还可以分成9和1,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们记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来记,(填表格1、9)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吧。
生: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
师:现在又听老师要求,请把这10个雪花片放在一起。
师:请你们动动脑筋,刚才我们已经把10分成了1和9,接着我们又可以怎样来分呢?分好后,把你的分法小声的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开始。
(生动手分,教师在黑板上贴10个苹果卡片)。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10分成了2和8。
师(分苹果,中间用一条虚线分开)师:从左看10分成了2和8,从右看10还分成了8和2,它们也是一对好朋友。(填表格2、8)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吧。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二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感受、表现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通过摘苹果、吃苹果等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情境讲述,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熊伯伯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它邀请我们去帮它摘果子呢。来,开上小汽车,我们一起出发喽!
2、摘苹果,放入果篮中。
师:果园到了,看看有什么?(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什么?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放进老师的果篮里,好不好?(请幼儿来摘苹果)。
3、尝一尝苹果,深刻理解“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这句歌词。
师:苹果摘下来了,真香真甜呀!喜欢吃吗?老师这里也有苹果呢,来,我们尝一尝。
吃的过程中问一问幼儿:苹果的味道怎样?你们喜欢吃苹果吗、高兴吗?
教师小结:苹果吃起来甜甜的,而且它非常有营养,多吃苹果,我们的身体就很健康,不容易生病。
二、学习新歌。
1、观看图谱。
教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摘苹果、吃苹果的经过都画了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谱,教师带幼儿认识图谱。
2、学习歌词。
师: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来念一念。(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好听吗?我们一起学一学。
3、学唱新歌。
师:小朋友念得真好听。老师还能把它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
我们一起唱唱吧。(教师和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吃过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创编歌曲。
1、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的黑板画,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2、学习歌词,把水果替换进去,和幼儿说一说。
3、尝试把创编的歌曲唱出来。
四、游戏“摘果子”。
师:今天小朋友真棒,我们唱了苹果歌,还编了梨子歌、桃子歌。现在我们帮熊伯伯把这些果子都摘回家吧!(个别幼儿摘果子其他幼儿唱歌曲。)。
五、结束活动。
宝宝们,我们帮熊伯伯把果子运回去吃水果喽!坐上小汽车,我们回去喽!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三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是一派美丽的景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柿子……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秋天的水果真是丰富多彩,而水果又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每个人对水果都有自己的喜爱。水果的色彩、外形、味道、营养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水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装饰了可爱的水果娃娃,孩子们很喜欢,一有空就会跑过去看看、摸摸,还会和同伴互相讨论呢!由于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把游戏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养成喜欢吃水果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内容安排: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二)活动方案:
1、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常见的几种水果替换原歌词并演唱。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3、音乐磁带。
1、学唱歌曲。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四
歌曲旋律简单优美,内容朗朗上口,贴近幼儿生活。且在摘苹果的游戏中学习歌曲,孩子很感兴趣。
活动目标。
1、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根据歌曲内容,做简单的动作。
3、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快慢。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立体苹果树六棵、小篮子若干、大框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邀请孩子们坐上老师的幸福列车去果园玩。
二、新课学习。
(一)摘苹果(游戏中学会歌曲)。
(二)1、发声练习(啊---呜吃苹果)。
2、教师范唱新歌。
3、理解歌词。
4、学习新歌。
a、教师清唱歌曲、孩子摘苹果。
b、师幼边摘苹果边唱歌,直到三棵树上果子摘完。
5、按要求边唱边摘剩下三棵树上的果子。
如树上许多红苹果,孩子指苹果。
一个一个摘下来,摘苹果。
我们喜欢吃苹果,做吃苹果样子。
身体健康多快乐,做健康状放平果于篮子里。
果子摘完,让孩子扮车车船船将果子运到指定地点。
劳动成果分享,吃苹果。
教学反思。
的要求,一下摘完了所有果子。在这里我不应该将孩子叫到果树下,才讲规则。再说,小班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可能难度有点大。
小班音乐苹果反思二:小班音乐活动《苹果歌》教学反思(619字)。
音乐活动《苹果歌》是一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歌曲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又易记。苹果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水果,对于苹果也比较了解,孩子们也都喜欢吃。本周我们的主题是好吃的水果,所以孩子们对水果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在导入的环节,我出示了苹果,孩子们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所以学习歌曲的过程很顺利,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歌词,对于歌曲的旋律孩子们也很快的掌握了。在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的环节孩子们都非常的投入,在活动中我并没有准备很多教具,但是这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
树上许多红苹果,我问孩子们:孩子们,苹果树在哪啊?如歌词:一个一个摘下来。我让孩子们想象怎样摘苹果,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孩子们伸手在树上摘苹果,摘后有的放在口袋里;有的用手弯成一个环作篮子,把苹果放在篮子中;还有的孩子在摘的时候跳起来,一边说这个苹果太高了,摘不到?对幼儿的回答我都给予一一肯定。
仿编环节:除了红苹果,你还吃过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说出了一大堆的水果,如:黄香蕉、黄菠萝、黄橘子、红桃子、红石榴等等,这些水果都长在树上,手的方向朝上同红苹果;可是有的水果长在地上,有的幼儿马上就想到将手的方向朝下,其他动作不变。
整个活动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投入,活动氛围好。只有教师和幼儿真正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善于引导孩子的兴趣,会发现很多乐趣,并不只是让孩子学会唱这首歌,而是要真正的要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小班音乐苹果反思三:小班音乐《苹果歌》教学反思(679字)。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在活动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小三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但是在此我还是要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环节一:活动导入。随着音乐伴奏进入活动室”。孩子们随着音乐开着火车进入活动室,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新鲜感,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环节二:有节奏地学念歌词”。借助图片、动作的帮助孩子们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内容。从活动的实施中,我观察到宝宝不但学说了歌词,而且在描述苹果多少中,理解了1和许多等,各领域内容整合得比较自然。“环节三:学唱歌曲”。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对小班孩子来说简单、易懂、易唱,在配上了相应的动作幼儿很快就唱会了歌曲。“环节四:鼓励宝宝进行创编歌曲”。创编歌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演唱的趣味性,丰富宝宝关于水果的知识,初步积累改编歌词演唱的经验。第一次我是引导的,第二次,宝贝想水果,我就在黑板上画下水果,提问:这个水果宝宝是长在哪里的?什么颜色的?连起来唱一唱,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都能完整的唱下来,尤其是唱到紫葡萄,冯逸涵还说是“一串一串摘下来。”唱到绿西瓜的时候,俞洁还说是“地上许多绿西瓜。”真的很不错,创编的很成功。
整个活动层次递进,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音乐活动也能让幼儿很快了的进入情境当中,让教学活动富于很强的生命力,发现很多乐趣,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韵律与歌唱结合,歌声与创编融合,创编与生活一体的快乐音乐课堂。
小班音乐苹果反思四:小班音乐活动《苹果歌》及课后反思(603字)。
活动名称:苹果歌。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感受表现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活动准备:
1.歌曲音带。
3.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
活动课程:
一、出示用布包起来的一篮子红苹果,谈话道题。
“小朋友,老师带来一篮水果,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师引导幼儿闻一闻,猜出苹果。“今天我们来学习苹果歌。”
二、播放苹果歌录音,幼儿欣赏后提问讨论。
1.提问:“歌里唱的什么?”幼儿讨论讲述后,师总结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2.引导幼儿按节奏学说歌词。
xxxxxxx︱xxxxxxx︱。
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xxxxxxx︱xxxxxxx︱。
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三、以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
2.整体教唱;师先大声唱歌,幼儿低声唱;幼儿大声唱歌,是低声唱。
四、出示苹果树,幼儿尝试摘苹果。
1.谈话讨论:苹果是长在哪里?(树上)“怎样把它摘下来?你摘过苹果吗?幼儿讨论讲述。
2.幼儿尝试摘苹果:
“老师这里也有一树苹果,你想不想帮老师摘下来?”幼儿摘苹果。
五、创编动作演唱歌曲。
“你是怎样摘苹果的?我们唱到一个一个摘下来时,你能把摘苹果的动作表演出来吗?”幼儿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六、幼儿分吃苹果,走出活动室。
师:“苹果好吃吗?你喜欢吃苹果吗?我们一起去洗苹果吃吧!”师手持一篮子苹果,带幼儿去洗苹果吃。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六
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到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一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
1.让学生看懂图意。
2.明确两次苹果的不同要求。一是把几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2是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课件、24个磁铁。
学具:12根小棒。
1、师:今天淘气家来客人了,妈妈准备了一些苹果。一起来数一数。
2、师贴苹果。
有12个苹果。
1、倾听
2、观察。
3、数一数。1、2、…12
、你猜妈妈会向淘气提出什么问题?
、有选择地板书:
问题一: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 )个?
问题二:有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需要( )个盘子?
、师:你认为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针对问题二)
e、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f、对,这就是平均分的两种类型。(板书:第一种第二种)
g、那有相同的地方吗?
、师:如果让你用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你想用几个圆片,怎么分?先想一想。师:好,开始。师巡视。师:好,谁上来分一分。(汇报,交流) 师:他是怎么分的?(请2到3个学生上台展示分法。) 师:不管你们怎么分,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3个。
师:请用学具分一分。师巡视。汇报,交流。师:请一个小能手上分一分。和他一样的请举手。那你们是怎样想的?师:这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6份。
1、出示松果图。师:同学们,小松鼠知道你们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松果图。
2、师: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3、师:小松鼠想把18个松果平均放在篮子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5、师:下面我们来看小松鼠的问题。翻书35页,同桌两人商量一下,认真读题,一人做一道,圈一圈,再把结果填在书上。师巡视。
6、集体交流,请两生上台展台展示。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七
1.学习制作纸浆,并用纸球做芯制作纸浆苹果。
2.能尝试新的作画方式,能做大胆、细心的作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经验准备:有制作纸浆画的.经验。
1.范画苹果一个。
2.乳胶、红、绿颜料、废旧纸头做的球纸、抹布。
3.一棵枯树枝。
一、导入
1.出示苹果树,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是什么呀?(树)这是一颗苹果树,(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可是树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好孤单,好可伶!你们谁有办法帮帮他呢?(做一些苹果,做一些树叶)
二、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你们都很聪明,会帮苹果树找朋友了,接下来呢我们就来给苹果树做一些朋友好吗?
2.教师示范
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红的、绿色的)那我们就选这两种颜色来做个苹果树的朋友,有了朋友苹果树肯定会很开心的。(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看看我拿的是什么?(纸浆)今天我们就要用纸浆来做苹果,我喜欢吃红苹果我选择红色的纸浆来做一个大大的苹果,怎么做呢?看仔细唠,就像我们的唱的歌一样:“选纸浆,选纸浆,选一样。做苹果,做苹果,拖拖拖。红苹果绿苹果,做好啦!真好吃”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做苹果。教师辅导个别幼儿。
2.把做好的苹果放在太阳底下晾干。等晾干后挂到苹果树上。在做一些树叶做成一颗完整的苹果树。
四、结束活动
幼儿整理桌面,洗小手。
经过有序的准备,课前的铺垫,今天的纸浆特色活动完成的很顺利,虽然还有几个能力相对来说较弱的幼儿没有很好的完成作品,其他幼儿都能独立完成苹果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可以弥补的问题,比如,纸浆的粘性不够,加上纸球上有不干胶,导致了制作过程中纸浆与球体表面不能很好的黏住,课前还是要做好周到细致的准备。
小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八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2、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第2页 “填一填,说一说”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本节课学习了除法竖式,除法竖式的写法不同于加法和减法,我们在书写时格式一定要规范,数位对齐,并且要知道每一步的意思。
作业设计:p3页练一练。
儿歌大苹果教案篇十九
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家人的愉悦,初步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2、学着仔细观察图片,用简短句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活动准备:
2、一盆切好的.苹果片,一些小叉子。
活动重点:
通过故事,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活动难点:
用简短句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活动过程:
1、出示布娃娃——小红,引起活动兴趣。
“这个小朋友叫小红(鼓励幼儿与“小红”打招呼,今天我们一起去小红家玩。”
2、出示背景图,观察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边操作插入教具,边引导幼儿看看、讲讲:
“小红妈妈端来一盆什么?小红看见了说什么?”
(教师可以以小红的口吻说:妈妈,我来帮你分苹果。然后请幼儿学说小红的话)。
“小红先把苹果分给谁?她对奶奶说什么?”(集体~个别学讲)。
(“小红又把苹果分给谁?她对爷爷说什么?”)(集体~个别学讲)。
教师设疑,引导幼儿讨论:
“小红为什么要先分给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高兴地怎么说?”
“接下来,小红把苹果分给谁?”(个别幼儿学讲对话)。
“盆里还剩下一个苹果给谁吃?”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讲述。
3、联想迁移,愿意学做有礼貌的孩子:
“你们喜欢小红吗?为什么?”
“你们在家里是怎么关心爷爷、奶奶的?”
4、品尝水果,体验谦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9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