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论文(专业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0:03:07
成本控制论文(专业21篇)
时间:2023-11-27 10:03:07     小编:字海

总结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合理运用段落过渡词,使总结更具连贯性。总结的范文可以激发我们对总结的兴趣和热情,但我们要记住总结是一个个人的过程,要真实、客观地总结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成本控制论文篇一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人才战略的实施当然也会引起成本的攀升。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事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文章从人力资源成本概述出发,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控制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方法。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人类社会开始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源竞争更为剧烈。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与成功的关键。因此,国内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多,但资金使用的效益不高,数额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与有限的利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已成为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对国内许多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人力资源成本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劳动力受雇前成本和劳动力受雇后成本;狭义的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人工费用的总和。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主要由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组成。一是取得成本,即在整个招聘、选取、录用、安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二是使用成本,即公司在使用职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维持费、激励成本、交换成本等。三是开发成本,即企业为了提高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对职工进行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能力培训等所发生的费用。四是离职成本,即由于员工离开企业而产生的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等。

第一,招聘机制不合理导致的聘用成本上升。人才竞争是新时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招聘到优秀的、合适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企业在人才招聘中招聘机制不合理也可能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上升。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常常凭借人际关系,而不是根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行人员招聘。企业中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没有专业才能的人占据管理岗位,一些优秀人才无法发挥专长,使得工作的整体效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相对上升。同时,这些优秀员工潜能得不到发挥,也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所以优秀员工大量离职,从而加剧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离职成本。

第二,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不合理导致使用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主要是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企业如果不能给员工支付合理报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有些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及过程不合理,科学评估系统异常缺乏。大多数企业的考核机制表现为高度集中的方式。而企业的薪酬制度也偏重传统的物质激励,忽视非物质激励,这样的薪酬制度对于一些具有成就需要的员工能起到的激励作用有限,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相对增加。

第三,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开发成本的上升。一方面,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培训体系,对员工的培训行为基本上都是委托外部机构进行,这些行为都存在短期性。而且许多企业将员工的培训资金作为一种费用,而不是作为一种投资看待,因此在资金的安排使用中,用于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很少。委托外部机构所进行的员工培训很难根据员工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这部分培训费用实际使用的效益较低,导致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的相对上升。另一方面,有一些企业在内部设有培训机构,但在对员工培训过程中注重对高管人员的培训,而忽略了基层员工的需求,因此出现管理者决策效率高,但基层员工因为技能不足等因素执行效率低的状况,从而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对上升。

第四,忽视企业员工的流动率导致离职成本上升。企业员工离职分为两种,员工自愿离职;员工非自愿离职,不论是哪种离职方式,企业都要为此付出成本。经过研究显示,员工离职率如果超过10%,特别是企业,非自愿离职情况增加时,则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员工在离职前,工作效率会毫无疑问地降低,或者缺勤增加,或者工作量减少。其次,对于离职的员工,企业要支付离职的工资,失业的工资。如果管理者对离职处理不当而导致员工的诉讼,还会导致相应地诉讼费用。然后,职位的空缺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可能丧失销售的机会和潜在的客户,可能支付其他加班人员的工资,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付出空缺成本。

对员工的招聘、选拔其实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因此在进行招聘时应考虑企业制订的未来发展战略,不应该为了追求低成本而降低对应聘人员的要求。对取得成本的控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任何企业的员工招聘行为都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企业要想降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就应该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首先,企业要做好工作分析,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对设计的每个职位都应该详细说明工作内容、权力和责任、任职条件等,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前,就可以根据岗位说明书的要求明确所要招聘人员的条件,在甄选中就可以找到适合的人选,避免发生其他费用。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确定各个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做好各阶段的招聘计划,以确保员工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选择合适的招聘队伍。招聘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聘用人员的质量。招聘人员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相当熟悉,在招聘前清楚地知道企业所需要的人员类型,而且在招聘过程中要做到无私,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降低企业人才的甄选费用。

第三,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企业进行招聘有多种招聘渠道供选择,比如网络招聘、猎头公司、校园招聘等等。不同的招聘渠道在招聘信息的发布成本上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可以通过削减搜索费用和寻求合作,参加免费的人才招聘会,利用网站、论坛、博客等渠道发布免费招聘信息。企业在选择招聘渠道时同时也要考虑企业所要招聘的岗位、时间等,不能一味地要求降低成本。企业应根据不同职位的任职要求、不同阶段对人才层次的需求来选择并开辟多种不同的招聘渠道。

成本控制论文篇二

工艺加工过程是将原材料加工成工业制成品的过程,它不仅是一项生产过程,同时又是原材料大量消耗和机械设备不断损耗的过程。因而,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减少原材料消耗无疑对于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在工艺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如企业的工艺定位、技术方案的选择、加工设备的选型等,因而使得成本控制存在较大难度。

2.1企业的工艺定位不高。

企业的工艺定位,就是指企业对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制造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世界级的大型企业,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制造业大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高精尖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从而难以将工艺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如生产某种胸带调节扣的零件,所用材料为45#冷轧钢板,传统工序包括了平磨、线切割等12道工序,不仅周期长,质量不稳定,而且工时费较高,平均每个零件的费用达到了3元多,但对于一些工艺定位高的企业来说,使用精冲加工工艺,每件费用近需0.45元,工艺成本降低明显。

2.2工艺技术能力较低。

工艺技术能力就是指当设计部门确定好工艺技术后,相关部门将设计好的形态和特性转变为具体实物的加工技术保证能力。工业技术能力较高,就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合格,因而往往决定着企业在工艺成本上的投入量和企业产品产量。当前,大多数企业的工艺技术能力都是有保证的,有些企业工人所展现的工艺技术能力甚至得到了其他国家企业的高度赞同。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一些企业工业技术能力不高,仍遵循旧有经验和工艺技术能力的现象,从而无法保证加工精度,形成批量。

2.3工艺管理不科学。

工艺管理是将工艺工作整个过程予以科学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工艺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工业制度建立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一定要建立起权责明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工业管理来说,由于涉及的技术更加专业,因而要求管理方法必须科学合理,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其次还要求相关的管理制度必须健全、科学,但当前我国一些制造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因此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常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在管理上,有时也难以严肃执行工艺纪律,甚至常常逾越制度行事,因而使工艺管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2.4产品的工艺设计落后。

产品的工艺设计体现在产品的工艺总方案中。工艺总方案涉及产品原材料、标准件的采购、外协外购件的确定、工艺特点、工种以及工艺分工要求、工艺生产流程计划安排等,是指导进行工艺技术准备、协调各部门持续开展工艺工作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工艺设计应体现出最优的经济效果,既工业投资与工艺成本的最优比率,对此应该综合衡量,但现有一些企业产品工艺设计理念落后,在选择工艺设计总方案中,单纯比较工艺成本而忽视了基本投资的回收期,导致工艺设计落后而难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5其他影响因素。

成本控制论文篇三

在进行园林工程绿化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消除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保证工程建设施工的经济效益。下面就针对园林绿化成本控制的措施展开论述。

3.1做好园林工程招投标工程成本管理。

第一,要提升园林工投招标报价的竞争性和市场化,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从而吸引更多的施工单位进行参与,保证招投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报价,管理人员要对园林工程施工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为做好工程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管理单位需要防止出现胡乱抬价的问题,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保证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随着我国园林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不断出现了新的计价模式,为了满足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需求,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保证计价的公平合理性,明确合同实际规定的风险,防止出现更多的追加费用。在进行实际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按照国家对园林绿化工程统一报价方式,采取全新的报价方式,从而为工程造价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的工程量,认真总结施工成本的经验,制定完善的管理标准,明确管理对象,控制好施工的细节工作,提升实际管理的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1)明确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的对象。在绿化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做好机械设备、材料采购以及劳动费用的管理,还要建立财务应急预案,防止出现突发的额外开销,保证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施工单位要针对施工现场情况,明确园林绿化成本控制的对象,提升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针对性,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做好成本管理工作。(2)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方法。在进行实际管理过程中,施工成本管理人员要按照工程设计的目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完善的管理标准,整合物力和财力,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3)做好施工成本事前控制。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期、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技术等,然后对资金使用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然后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核实,防止出现超出限额设计的标准。(4)做好园林工程施工成本事中控制。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明确成本管理施工方案,根据施工进度,严格落实劳动定额,然后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发成本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的提升管理的效率,采用动态化管理手段,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为施工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工程材料选择上,施工单位要针对的工程量和市场变化情况,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提升施工技术,减少资料消耗,实现废旧资料的循环利用,为施工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5)做好事后控制。在园林工程施工事后阶段,施工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结合施工记录,分析园林工程施工过程的各种耗费,从而提升施工成本管理的效率,然后总结实际存在的经验,为以后做好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在进行园林工程绿化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实际管理的经验,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做好施工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和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给施工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春.园林绿化成本控制与分析[j].经贸实践,2017(23):97.

[2]王秀杰.园林种植设计中降低绿化成本的途径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3):36.

[3]廖勇君.园林种植设计中绿化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176+181.

[4]梁洁燕.园林种植设计中降低绿化成本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50.

[5]项荷秋.如何降低园林绿化成本[j].现代园艺,2015(20):163.

成本控制论文篇四

[31]叶茂允。基于bim的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j].智能城市,2018,4(01):54-55.[32]肖靖。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51-52.[33]杨洁,张宗旭。挣值分析法在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54.[34]杨维国。浅谈岩土工程施工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2018,37(12):68-69.[35]刘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预算控制思路[j].经贸实践,2018(06):121.[36]涂组卫。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8(17):146-147.[37]刘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步骤及标准分析[j].经贸实践,2018(07):102.[38]凌惠兰。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8(07):105.[39]王曌。城市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4):183-184.[40]姜平。bim技术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建材与装饰,2018(17):157-158.[41]王晶。海外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207.[42]杨阳。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的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0):183-184.[43]周亚美,王挺。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16):191.[44]李红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3):155-156.[45]孔凡娟。探讨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j].财会学习,2018(10):112.[46]张洋。试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成本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8):296-297.[47]刘佳莉。价值工程在地铁施工成本控制中的运用[j].经济师,2018(05):118+120.[48]王军。燃气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控制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294.[49]林文忠,余阳。国际工程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4):26-27.[50]周思南。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155-156.[51]程文娟。高速公路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4):151-152.[52]解智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途径分析[j].纳税,2018(15):161-162+165.[53]张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j].居舍,2018(03):117.[54]黄俊。建设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控制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16):42-44.[55]余亚斌,杨改改。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与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居舍,2018(01):129.[56]吴军。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2):147-148.[57]王建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路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5):141-142.[58]吴光宝。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公路,2018(08):92-93.[59]王学鹏。路桥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8,37(16):72-73.[60]邹晓红。合同管理在公路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08):301+303.

成本控制论文篇五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各工程项目管理中,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各阶段的重要工作。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大致分为六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招标达标阶段、施工阶段、项目竣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企业只有在这六个阶段中有效控制与管理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才能更大限度地节省资源,提高企业利润。本文简要分析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工程项目六个分阶段该如何有效控制造价成本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以期对相关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随之投身于建筑行业中。面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建筑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在国际建筑行业中站住脚,那么,有效控制与管理造价成本在全生命周期工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该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不仅可以让工程项目的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促进双方今后的良好合作,还可以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使各环节的成本投入都有意义,为企业赢得良好的信誉形象。

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内容与意义。

全生命周期工程指的是,相关人员根据企业及消费者的要求,寻找合适的项目投资者,共同商讨决策工程实施方案,保证其达到相关标准,再开展工程施工工作,在消费者投入使用之后对该工程项目进行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进行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在上述全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成本投入,从而提高企业和投资方的经济效益。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可以节约国家资源,拉动国家经济发展。

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一般来说,在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企业相关人员会对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做出大概估计,所以说,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最为重要。在这一阶段,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各个小环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销。1.1重视运营维护阶段的费用产生。在投资决策阶段,企业应高瞻远瞩,考虑到工程运营维护阶段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尽可能地避免后续运营维护阶段的开销。1.2重视环境成本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要重视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一旦工程开始施工,企业需要投入环境建设中的的成本必须加以控制。一个工程在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对环境的消极影响越小越好,那么企业对环境建设的成本投入也就越少。1.3重视社会成本的影响。在工程施工之前,企业必须要调查周边居民对该工程的接受程度,以免在后期的工程施工中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导致社会不稳定。

在工程设计阶段,企业需要大致确定工程中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原理。虽然这一阶段自身的开销不大,但是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各环节的造价成本的多少。在这一阶段,企业对工程项目各环节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细节上节流也是一种节省成本的好方法。2.1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或方案竞选。为了推进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企业可以开展设计方案招标或方案竞选,集中整个企业上下的智慧,评出最科学、最合理、最规范的工程设计方案。从而保证整个工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高质量地完工。2.2推行限额设计。有的企业为了盲目达到某种设计效果,完全不考虑设计成本,最终导致工程项目的开支远大于已有的投资额。为了避免这种盲目与同行攀比的现象再次发生,企业可以提倡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说专业设计人员在不超过计划中的投资额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不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企业对某个工程项目的过大投入,会增大工程建设的风险,很容易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而推行限额设计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种投资风险。

企业在编制控制价时,需要结合市场现状,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咨询相关单位,将控制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竞争机制,选出最合适的承包企业。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必须要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必须要明确各方的具体责任,以免造成日后的争议。

一旦工程开始施工,就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施工阶段对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工程的造价成本。

4.1选择合适的专业分包单位。

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实际规模,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选择符合工程特点的承包单位,以减少日后在工程建设中的额外开销。

4.2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经济签证。

一旦工程计划有变或是有意外事件发生时,企业应权衡各方利益,一切按照合同走,妥善处理索赔事件,避免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4.3完善施工技术,节省项目投资的成本。

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引进新技术,完善自身的技术体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项目成本。

5.1工程造价人员素质控制。

工程造价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专业素养,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

5.2工程资料的管理。

相关人员必须要妥善保管工程资料,为后续的工程结算提供真实可靠的凭证。

在运营维护阶段,企业应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引进当代的先进科技,从而提高修理效率,提高企业运营维护的服务质量。新兴科技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设施的价值,提高运营维护工作的效率,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结束语在全生命周期工程中,对其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信誉与形象。不仅如此,工程造价成本的降低还可以提高项目投资方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企业与投资方建立良好长远的合作关系。但是控制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并不是说一味地减少工程成本,而是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最合理、最划算的方案,从而使整个全生命周期工程呈现出低成本、高质量的特点。

[1]刘鹏.浅析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4(29):245.

[2]黄智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39.

成本控制论文篇六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同时,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持续上升,出口产品纺织服装的成本在近几年也随之不断攀升。因此,我国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纷纷进行转型升级,而搞好成本控制是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既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产品的价格优势和议价能力,也关系到企业销售利润的大小。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企业成本控制到更具有竞争力的低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成本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大。近几年,日益高涨的人力成本让“中国制造”优势不复存在,年均增长超10%的工资使中国的人力成本远高于东南亚地区甚至东欧地区的水平。工资增长还带动职工福利等间接费用的支出,在人力成本中除了直接工资之外,还有一部分间接福利费并不是受市场份额大小、经济形势好坏所决定的。由于法定制度成本随着工资增长而上升,我国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人力总成本比以前支出也有明显增加。

除了人力成本上升之外,原料价格在这几年也是不断攀升,高品质棉花供应严重不足,其价格连续三年超过国际同等级棉花价格的30%,8月份。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手摘籽棉零星成交价格在5.8—6元/公斤,9月下旬国家七部委及新疆将陆续公布新年度棉花政策细则,届时新疆新机采棉预计销售价格每吨将在12500元和13000元之间,为此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原料成本将要增加。

我国纺织服装业制造技术仍然达不到国际一流水平,尤其是化纤开发应用严重不足,再生纤维的加工技术及回收渠道发展相对落后。现阶段,我国经济也正出于转型时期,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严格,这都明显地增加纺织企业的环保费用支出,这些费用也最终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中,进而抬高了纺织服装产品的定价,削弱了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对本行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方式等认知相对落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都很严重,企业生产的纺织服装产品有的含有害物质超标,没有达到国际市场要求的安全标准,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近几年来一直面临着“绿色壁垒”的挑战。企业对成本控制仅仅局限在人工、原料、物流等传统显性成本,而忽视了资源配置到其他产品中的机会成本,忽视产品贸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于质量标准的诉讼费、赔偿费等随机成本。

迫于当前纺织服装企业对外贸易面临严峻形势,加上新疆拥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内地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搬迁到新疆。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底,已经有118家内地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投资新项目,其中纺织类项目58个,总投资267.5亿元,服装家纺类项目60家,总投资29.29亿元。然而,新疆与内地距离遥远,其搬迁成本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当前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纯依靠原料和劳动力,而是越来越依靠高素质劳动力组成的技术性人才资源。据统计,新疆纺织产业的高级技工以上技术人员只占整个职工队伍的0.8%,中级技工也只有3%,初级技工占6.2%,同比之下内地有些纺织企业和国外的同类企业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分别占45%、50%和5%,因此搬迁到新疆的纺织服装企业又要面临一部分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培训、考核费用。

二、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上升。

(一)制造设备大都缺少更新,产出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由于纺织服装业属于典型传统行业,行业入门槛相比较低,我国出口型纺织服装企业多数还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赚取利润。现阶段国内人力成本急剧上升,传统制造设备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大量的成本开支严重削弱了出口纺织服装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传统生产制造设备需要的生产操作人员数量也多,人力开支成本较大。以传统纺织制造设备为例,一台普通络筒机需要35个工人操作,这些工人的工资、福利支出和普通络筒机的电力耗费、维护支出占用了产品大部分成本比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台智能络筒机仅需要两名工人操作就能正常运转。单位时间内普通络筒机耗费多、生产效率低下分摊到企业单一产品中的费用多,生产设备落后是导致企业产品的成本水平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二)电子商务利用程度不高,中间环节成本支出大。

近几年跨境电商贸易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保持年均30%的增长率。艾瑞咨询公司研究预测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额在20xx年将达到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9%。从整体来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跨境电商利用率还是不高,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依然依托贸易代理公司让企业产品顺利通过海关到达国际客户手中。外贸代理商除了替出口企业报关收取费用外,还在代理收取国外货款,帮助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等环节收费。除此之外,去年5月份国务院出台稳外贸政策之后,一些外贸代理公司纷纷注册成立,他们除虚报出口额骗取出口退税外,还以回扣方式与企业分享出口利润。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中间代理环节成本控制不好,会增加企业开支,减少企业利润。

(三)国内制造成本不断攀升,企业承受巨大开支。

在原料成本方面,纺织企业的原料——高品质棉花仍然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化纤开发技术成本较高,且没有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和处理,这又制约了纺织服装企业原料供应。在能源成本方面,我国电价依然处在国际较高水平之上,纺织服装企业是传统用电大户,耗费的电力成本较高。从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看,纺织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超过70%,多数出口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高电价负担。尤其是到夏季用电高峰,电价更是居高不下,例如江苏省物价局针对当地用电大户在7月和8月实施高温错峰用电,导致该地区工业用电价格比峰期电价高出0.1元/千瓦时。在人力成本方面,我国工人工资过去十年间增长了3倍,纺织服装企业除了承担较高的工人工资成本之外还要承担“用工荒”的风险,现在我国制造业整体产品制造成本已经和美国相差在5%以内。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尚处于管理模式转型阶段,受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和政府出台棉花进口限额影响,企业产品成本一直持续增加。在纺织服装商品出口下滑背景下,不少企业仍然坚持“薄利多销”“走量获利”的传统道路。企业在接受订单之后,仅把成本控制重点放在每笔订单的整体成本,生产过程中没有具体计量到对每一件出口商品成本。还有不少企业一味的追求订单加工速度,忽视生产过程中隐性成本的计量,没有对生产过程的人力、原料额外消耗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这都无形中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依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支撑企业发展,且普遍存在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

(五)绿色低碳标准日趋严苛,检验检疫技术投入增加。

近几年,发达国家一方面对绿色纺织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绿色低碳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例如,20xx年4月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布新的环保纺织品检测标准及限量值,壬基酚和辛基酚的限量就50毫克/千克加严到10毫克/千克,使用环保型助剂需要大量的设备升级,导致企业投入不断增加。欧盟也将五氯苯酚、生物杀虫剂的要求从生产延伸到了运输、采购等环节,这对质量体系不成熟的出口企业来说压力巨大。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争取产品获得一个绿色认证过程中,必须改变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加大企业检验检疫资金投入;同时,企业在绿色标识测试、认证、评估、审计等方面的也要投入一部分资金,获取绿色认证之后,又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企业产品的包装、标识、广告等。企业突破“绿色壁垒”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是不能忽视的成本。

(一)加大技术投入,实现智能制造。

从现有阶段看,实现纺织服装企业的低成本制造必然要走智能制造之路。从企业的智能设备升级开始,逐渐形成产品设计、制造工序和供应链的智能化,并将企业中的生产设备、计算机和操作人员结合起来进行低成本生产。佛山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就通过自主研发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能够在18秒内裁剪好一条牛仔裤,3分钟内完成水洗效果,这种智能设备投入到企业进行生产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成本有了显著下降。同时企业还要积极探索新型生产方式,结合纺织行业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的特点,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不断探索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应当注意的是,随着企业智能生产设备推广范围扩大,生产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实现操作人员和智能生产设备的有效配合,让智能生产设备产生最大效能,才会最大程度降低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成本。

(二)融合互联网技术,利用跨境电商出口。

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企业的精准制造能力和优化供应链能力。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与客户省去中间贸易代理商环节,这样企业的产品承担成本会更低,增加了企业利润。例如,现在国内以“阿里巴巴一达通”和“敦煌网”为代表的外贸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在此平台注册账号直接与国际市场客户进行贸易,节省中间贸易代理商的代理费用。今年5月,阿里巴巴更是面向出口外贸企业推出免费出口代理服务,同时还给予成功订单的出口加工企业补贴。过去三年,跨境电商贸易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下大幅上涨,有些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已开始从事跨境电商贸易,大幅省掉中间代理成本,把自身的产品成本尽可能限度降低。如报喜鸟企业在今年5月12日宣布与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之中,加快了产品资金流通速度,也降低产品生产资金再利用的机会成本。

(三)设立境外制造分厂,降低制造成本。

据国际纺织制造商协会统计,中国纱线生产的成本已经高于美国30%。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制造工厂设在低制造成本国家,降低自身产品的制造成本。20xx年4月,浙江航民科尔棉纺厂在美国产棉区设立,美国拥有廉价的能源和棉花原料,当地税收优惠力度大,算上节省掉的物流运输成本,科尔棉纺的制造成本大大下降,其生产的产品除了供应美国市场之外,还能低价销往墨西哥。企业在境外设立制造基地,还能更早的接触国际先进制造工艺,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更新速度,实现低成本生产和高技术制造良性发展。在海外设立制造厂,除了能维持低成本的制造价格之外,还能让企业更及时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让企业生产出更适合国际市场上的产品。

(四)实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企业在转型中的成本控制,要将精细化成本控制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始终,在接受订单开始就要编制成本预算计划,并制定每类产品的目标成本。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这一部分可控成本降到最低,给予具体的定额消耗数据,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将这些数据进行考核评估,与开始接受订单时做出的目标成本预算对比,并不断完善成本指标。管理成本的控制方面,企业要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改进组织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对于生产设备,企业要将生产设备运行、维护细化到具体产品种类生产中,提高设备生产的使用效率;对于人员精细管理,企业要提高生产人员的操作技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减少人员不当操作造成的原料、能量消耗。

(五)立足绿色低碳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企业要加大绿色研发技术,注重绿色技术积累,以绿色环保为导向,实现企业产品的“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和“绿色出口”。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眼光,紧紧抓住国际绿色标准发展机遇,加大自身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sh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认证,以便企业产品尽早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应对国际绿色壁垒体系和相关贸易保护措施。所以,企业还要与行业同类企业共同建立“绿色壁垒”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国际绿色壁垒信息,提高绿色壁垒预警。同时,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也要提高自身产品绿色出口标准,尽快与国际绿色环保标准相一致。

成本控制论文篇七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是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3、制度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制造环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系统,而服务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传统成本控制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传统成本控制系统以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等为核心,具有如下特点及局限性:

1、传统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横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职能部门划分的责任费用中心,纵的方面建立的是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不易分清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的费用的归属。同时,容易造成不同责任中心为了本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成本控制难以达到全局的最优。

2、传统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等成本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它采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一的、僵化的,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低效率,这与现代管理潮流相抵触。

3、传统成本控制只强调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事前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对设计方案存在的过剩设计或无效设计所造成的先天成本缺陷无能为力。

4、传统成本控制把成本费用的发生看作是数量的驱动,以数量为单一基础编制费用预算,容易造成成本费用信息的扭曲。

5、传统成本控制的差异分析基准只是与产量相关的业务活动,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确定成本差异额。这种差异分析是滞后性的,只揭示结果而不是原因。由于传统成本控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我们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简称作业成本控制。

以作业成本作为制造阶段成本控制目标。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的自动化、电脑化为基础,同适时制与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着眼于成本动因,依照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从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它是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而不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通过企业成本的核算,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根据作业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可以把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价值的作业,一类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作业成本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信息严重扭曲的缺陷,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成本管理的新思路。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努力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综合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之发挥最大效用。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控制符合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性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环境的一种新型的成本控制方法。它将标准成本制度从为产品制定耗费标准转向为作业制定增值成本标准,费用预算从以数量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差异分析从以数量性变量为基础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从为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制定以传统成本计算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转向为各个作业中心制定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以作业为基础的新的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是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也是成本控制系统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实施成本控制,应把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一般将产品寿命周期划分为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消费使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消耗费用。前两个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生产成本,后一个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使用成本。生产成本会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而提高,使用成本会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而下降。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企业成本控制不能局限于生产成本的控制,产品生产必须着眼于用户需要的必要功能,使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达到最低。

根据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实施成本控制,应注重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全部费用,它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通常把前面两项称为质量保证成本,把后面两项称为质量损失成本。质量损失成本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下降,质量保证成本却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提高。因此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寻找一个合适的质量水平,使质量成本最低。

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作为新产品开发的成本控制目标。寿命周期成本是揭示每一产品从最初研制开发到最终客户服务和支持的成本,它既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用户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会考虑购入价格,而且还会考虑使用时的费用,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必须考虑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有以下三个优点:

第一,它着眼于产品的销售,强调与每一产品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克服了传统成本控制只重视制造成本而忽略研究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问题。

第二,它突出了产品寿命周期中各阶段成本发生额的差异,有利于明确成本控制的重点。

第三,它揭示了生产经营各阶段成本之间的联系。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降低产品使用成本可能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而降低制造成本又可能引起使用成本的上升。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有利于揭示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成本控制论文篇八

摘要:近年来全国大量各类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的推出,使整个建筑业面临一种新的形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对国有资金的使用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超过投资预算的工程项目,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善、不规范,没有做到全过程、全面监控投资所致。建设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贯穿了整个建设过程,形成统一、连续、系统的成本管理思路,有利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统一协调。

关键词:新形势;全过程;造价控制;全面;监控。

当前,随着住房保障系统的逐步完善,全国各地大量推出的各种保障房,如公租房、廉租房等都是政府大力推进住房保障系统的重要举措。如何加强国有资金使用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设单位预结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如何运用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办法,做好项目的造价控制及对造价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进行科学分析与管理,是项目管理者需要重视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仅仅是某一阶段的事情,而是从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至竣工结算阶段都需要进行控制,从而才能做到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1可行性规划设计阶段。

长期以来,建设单位通常只认定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普遍忽视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这样,当施工中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要用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影响项目投资最关键的是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的结构形式、外观设计、平面布置等占了总造价的75%左右,而在技术设计阶段,只对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与确定,这一部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只有约35%。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对造价成本控制的情况不多。但项目现场选址、七通一平、冬雨季施工工期等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可行性研究中预备费和不可预见费用都与造价有关。以公租房为例,选址要尽可能布局在主城区居民区中,以保证人们出行方便。(2)实行限额设计。建设单位应对设计方案提出限额设计要求。如限定钢筋含量、钢筋等级等,杜绝发生多筋或少筋的质量事故。现在提倡节能绿色工程,对保温隔热,采用夹胶中空玻璃还是low-e玻璃要视外墙保温采用哪种做法而定,以免重叠,增加投资。(3)不同功能,不同设计。如在公租房的设计上,要充分了解现有租客的面积需求。以我公司承建的公租房为例,从田东佳苑(徐汇区漕东支路田东路)没有单套房间到龙南佳苑(徐汇区滨江外延区域,龙水南路)的单人宿舍占整个房型的44%,改变了户型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家庭的需求,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4)在初步设计阶段加强图纸会审工作。在设计出图前,组织有关部门对施工图、施工合理性、造价经济性进行会审。并通过减少各种不合理设计或保守设计来降低成本,避免或减少因为设计不合理甚至失误造成的投资损失,确保施工结算的进度控制和成本总控制。在设计阶段,找出设计方案的不足和缺陷并优化,是花费代价最小的。

2施工招投标阶段。

(1)选择业绩优、资质高、技术强的施工企业,其不仅能利用自身施工经验完成工程,还能在设计方面给予建议。在施工前,应该对有可能参与施工的企业进行深入考察,因为施工队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实体的成败,以及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成败,应优先考虑近期施工项目与拟建工程类型相似的施工企业。一个业绩差、资质低、技术薄弱的施工企业既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又会延误工期,甚至会想方设法通过其他方式来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并将会因这些原因导致增加工程造价。(2)工程量清单及合同主要条款应严谨、准确、全面。中标后合同条款的签订应当严谨、细致,工期应该合理,尽量减少因双方承担的责任不清楚而导致拉锯战。(3)对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有关条例,如主材料市场价的取定方式、单价调整的范围等都必须有详细的约定。在当下人工、材料费日益涨价的特殊时期,更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由承包方采购的材料设备,应要求列出规格、品牌、厂家和品质的清单,并且要满足相关部门的检验要求。

3现场施工管理。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事先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是合同的具体体现。(1)完善项目内部的职责分工和岗位职责管理。从项目内部管理看,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低下或对财务控制不严,都容易造成资金流失,加大工程成本,降低企业利润。故应完善项目内部的职责分工和岗位职责管理。(2)抓好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与签证。由建设单位引起的变更主要是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进度计划变更等。控制变更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责权进行审批,确保签证的质量,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的发生。应注意的是,签证不应由个人签字,而应获整个团队的批准才行。对于变更和签证的产生应该强调及时性,一般要求从发生签证起20日内及时处理,审核应严格执行国家定额及有关规定,经办人员不得随意变通。其次,现场项目部对于签证的描述应该客观、准确、详细。对于施工图以外的现场,必须标明时间、地点、发生事由,不能笼统写上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工程部有关人员应加强预见性,尽量避免和减少签证的发生。对确实因实际情况而必须的设计变更,要确认变更的责任方,及时进行经济处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由于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所发生的设计变更。(3)从技术上严格把关有利于项目投资控制。在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有关人员要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想方设法在技术上实施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据统计,一般材料费要占直接费的70%左右,而直接费上的高低则影响间接费的高低。选用新工艺、新材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工期的有利保证。如防水材料,用app防水卷材还是sbs防水卷材很有讲究。(4)从经济上严格控制,利于项目投资控制。对大量材料和大型设备按照合同可直接由甲方提供,这样可以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但甲方材料的提供应该根据工序及施工进度安排制定进料计划,尽量降低存储成本。对于放置现场的甲供材料也应该合理布置、合理堆放,减少搬运与损耗。材料现场应派专人看守,必须责任到人,做到物账相符,台帐清楚。各个环节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5)分包队伍的管理。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高级装饰、机电设备、特殊工程等都会有相应的分包,所以对分包的管理必须严格把关。分包配合费要清晰,分清楚专业配合费和专项配合费计费基数、水电使用结算等方式。分包工程一定要注意进场时间,各分包单位,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要相互配合、注意时间节点的衔接。如主体结构已封顶十多天,脚手架已落地,才开始做外保温工程,这样因机械停置使工期拖延而导致的损失很大。所以很多分包工程必须做长时间的提前量,赶早不赶晚,现场管理要落实到位。

4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最终依据,也是建设项目验收后编制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因此,这是控制成本的最后一关,也最为关键。(1)核对合同条款。只有按照合同要求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全部工程并验收合格的才能列入竣工结算。在结算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合同中双方约定的结算方式、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额外优惠标准等。(2)落实变更和签证。只有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并经审查合格同意的变更单和签证才能最终列入结算。(3)核对工程量。按图核对工程数量,招投标工程按工程清单发包的,须逐一核对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对于工程量清单以外的部分,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办法和要求进行结算。工程量的核对也是为了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的管理手段之一。(4)严格执行定额单价。除包干部分外,结算单价应按合同约定或招投标规定的计价定额与计价原则执行。对于定额单价中没有的项目应该按照相近定额进行拆算换算分析,或由施工单位提出人、材、机计价依据,编制补充单价报建设单位进行核价确定。(5)施工现场全员参与。除了建设单位外,监理、设计、甲方代表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和经办人都应大力支持,严格把关。在审核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根据竣工图结合隐蔽签证、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施工情况进行审核计算,审核是否按图纸施工、有否重复计算。在一些项目中,我们发现有的是有设计变更单但没有施工,有的是施工进行了核减,却没有设计变更;有的是设计变更工程量远远大于实际施工工程量等。所以需要有关人员严格把关。

5结语。

随着保障房的推出,对国有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合理性、经济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只有依靠先进的体制和机制,实行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才能使国有资金发挥应有效益,满足公共需求,增加公共福利。

成本控制论文篇九

当前,无论从宏观经济环境还是从市场微观层面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业已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性,在此背景下,引入供应链管理理论,运用价值工程的分析工具,提供综合性价比最佳的产品则成了广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主要法宝。

一、供应链管理与房地产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简称scm)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而把上下游企业(组织)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管理方法。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中不难发现,出于对成本的考量,无疑是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和实质。

(二)房地产供应链成本。广大房地产企业实务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项目主要包括项目开发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项目开发成本包括六大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以及开发间接费用。房地产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在供应链思想下,房地产企业上述所有成本费用在由上下游所组成的业务链条中则以供应链成本的形态存在,并可以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加以管理和控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和形态取决于具体房地产开发企业供应链的具体结构。

二、x房地产开发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征用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做征地方案可行性论证时,仅仅从静态上基于对各项成本及预计商品房售价来测算整个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而缺乏对项目后续各环节实际运作的全面考量。比如该公司早在一年前就缴纳了m市一块土地的转让金,但由于土地手续迟迟办理不到位,导致项目计划严重拖延,仅占用的土地转让金资金利息一年就400多万元,这无形中增加了该项目的整体成本。

(二)设计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设计环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设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及经济意识的欠缺,产品设计缺陷及后续设计变更较多,造成后期窝工、返工和工期延误等。

2、设计手段较落后,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缺乏有效结合,导致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三)政府报建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该环节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项政府报建手续进展缓慢,从而严重延误后续各环节,尤其是导致项目预售时间推迟,这样一方面大额土地款占用资金,另一方面预售款回笼时间推后又变相地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四)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环节。

1、在进行设计招标时过分依赖绝对低价选择中标单位,结果日后经常导致索赔、变更及质量问题。

2、没有确定一批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导致在施工及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方面控制力不强。

3、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较盲目,比如变更程序及决策机制不完善。

(五)销售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的销售由本公司成立的营销团队来进行,该环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

1、销售与工程施工节奏不一致,导致存货过大,造成大量资金占用成本。

2、各项销售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较随意,销售礼品等管理较混乱。

(六)物业管理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物业管理由其下属物业公司来管理,该环节常常由于前期物业质量存在设计、施工等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业主索赔、拖欠物业费,物业与开发商扯皮现象以及其他后续成本的追加,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公司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损坏。

三、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一)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结构。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供应链成本划分为上游成本、房地产公司内部成本和下游成本。具体结构见图1: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结构模型。(图1)结合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项目组织结构,其供应链中的上游成本包括土地征用费和拆迁补偿费,政府综合报建费用、规划设计费等;开发商内部成本包括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可预见费等;下游成本包括销售费用、前期物业管理费、保修期内维修费用等。

(二)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针对上述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供应链的思想,建立从前期土地取得,到物业销售及物业管理各环节的供应链成本体系,从而达到在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为业主提供综合性价比最佳的产品与服务。

1、土地征用环节成本控制。经分析,x房地产开发公司土地成本占项目开发成本比例约为15%左右,可见土地征用环节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但由于土地通常走的是“招拍挂”形式,地价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环节的土地控制重点应放在控制土地闲置资金占用成本上面,具体要考虑:

(1)在做土地征用可行性方案论证时,系统论证从土地取得到最终物业实现销售整个供应链的时间,减少土地款占用的资金利息成本。

(2)运用价值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降低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成本。

(3)规避土地闲置费的缴纳。

2、设计环节成本控制。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6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25%~35%。而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一般仅为5%~12%,这表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建安工程费控制的关键。加强设计阶成本控制要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加强设计人员经济意识。

(2)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方案竞赛,可以对同一个工程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应用价值工程最优方案。

(3)引入目标成本理论,推行限额设计。也就是在保证工程实体功能的前提下按分解的目标成本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变更,保证项目成本及分解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被突破。

(4)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推行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在保证项目市场定位和品质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5)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或避免施工时的变更造成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窝工、返工和工期延误。在此特别说明的是,让后期物业管理部门介入招标阶段同样可以防范后期物业管理阶段相当一部分质量成本的'发生。

(6)推行产品标准化,以此减少开发新产品的研发等投入成本。

3、政府报建环节成本控制。该环节的成本控制要点是加紧办理项目“五证”,及早进入项目预售回笼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4、融资活动成本控制。不同的融资渠道,其利率水平差异较大,分析x房地产开发公司现有的几种不同的融资渠道,利率水平由低到高分别是银行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第三方公司拆借、集团公司内部拆借款、股权合作等。这样,公司在安排融资方案时,就可以优先考虑利率水平较低的融资模式。另外,在此基础上,还要权衡不同融资模式的风险水平高低,对成本和风险加以平衡,设计公司最佳融资结构。

5、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环节成本控制。

(1)招标阶段坚持“合理低价”原则。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做好资格预审,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参与投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方以低于成本价进行恶意竞争。同设计阶段一样,让后期物业管理部门介入招标阶段同样可以防范后期物业管理阶段相当一部分质量成本的发生。

(2)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建立工程变更的相关流程和制度,工程设计和合同签订阶段要尽可能考虑周全,防止人为疏漏造成的后期变更,做到事前预防。在发生工程变更时,严格审核工程变更,从对总投资的影响、使用功能和经济美观等多角度确定变更的必要性。

(3)加强现场签证的审查,减少现场签证的盲目性。现场签证是施工过程中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是甲、乙双方认可的工程实际变更记录,是办理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保证洽商签证的严肃性,必须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制度。

(4)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地使用材料,从而减少浪费损失。

(5)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一个项目往往有上百种材料,所以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的时间特别重要。首先,应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其次,应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

(1)引入资金成本概念,合理设计各项销售方案,在销售价格及销售回款上做一平衡,寻求综合成本最低方案。

(2)严控各项销售费用,做好各种促销礼品的采购、发放管理,合理选取广告宣传媒介,提高广告宣传的投放效果,使各项销售费用产生实效。

(1)物业管理前置到设计阶段及招标环节,参与项目设计方案论证及关键物资的招标等活动。由于物业管理是直接面向业主的末端环节,对业主在物业实际使用中反馈的各类产品缺陷最具发言权,此项安排可以减少由于设计缺陷、“绝对低价”招标等而导致的后期质量成本的发生。

(2)做好备品备件的采购、保管、领用管理,提高实物使用率,减少物料浪费。

(3)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增加业主满意度,从而提高收费率,降低物业运营成本。

本文从理论方法上构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其优势表现在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能将整个供应链条的策划、设计、顾问服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销售及物业管理活动联系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以赢得竞争优势。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

目前服装生产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加上高昂的人工成本,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文章从思想、原材料、人工以及企业成本战略方面对成本控制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了扩大利润压缩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商的管理、人工地域的选择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企业应该重视成本战略化策略,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在竞争洪流中稳稳占领一席之地。

[关键词]。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快速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随着市场全球化和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服装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挑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文章从思想、材料、人工以及战略等方面对服装成本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服装生产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全面管理的对策,使企业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同时希望文章对整个服装行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服装企业的发展谋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2.1服装生产企业的业务特点。

2.1.1劳动密集型企业。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人工成本包括人工工资、社会福利、商业保险、福利费、培训费、工会经费、住房费用、辞退福利、非货币性福利以及使用劳动派遣费等。服装生产流程较多,环节较多,这样算下来人工成本数据非常大,对于服装生产企业来说压力很大。

2.1.2服装企业具有生命周期。

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个生产周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生产应该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和市场份额,结合消费者喜好,来决定生产什么款式产品,每种款式生产多少,避免生产冗余,成本浪费。服装生产不管处于什么阶段,产品设计都是它的灵魂。因为款式设计一旦被市场淘汰,就算质量再好也无法销售出去,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反而侵占了企业的成本份额。

2.2.1人工成本是服装成本的关键。

因为服装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有必要对人工利用率、人工数量、人工来源进行研究,来降低产品人工成本。如果忽视了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企业将很难在服装行业中立足。因此要加强人工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减少次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这些细节都影响着产品单位成本。

2.2.2结合服装生命周期加强服装成本管理。

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这一特点决定人们要遵循规律,按照规律的特点来决定人们的生产特点。生产应该结合市场,在初创期,注重研发,注重成本控制,在把握市场方向之后再加大成本投入。成本控制理念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一直存在,就像一个警钟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谨慎投入,节省成本,为企业的利润留下更多的空间。

企业上下没有形成正确的节约意识,领导也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学习,没有将企业成本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节约成本的方法。员工责任感不强,只是觉得完成任务拿到自己的工资就可以了,完全没有考虑过成本的概念,更不会把自己的前途跟公司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3.2原材料的成本没有精细化的控制。

首先,预算不够精准,跟市场需求有出入,造成采购失误,存货周转慢,仓储成本高,加大了产品的成本。预算执行力度也不够,监督不力,制度不健全,没有明显的惩罚制度。其次,没有建立供应链平台,供应商管理不完善。目前企业采购成本处于传统采购,无法对采购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对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综合下来无法达到最优状态。最后,采购决策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对决策进行严谨把关,数据不够精准,造成决策失误。

3.3人工成本日益增加。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花费了较高的人工成本,并且有些人工利用率并不高,工作岗位也不够精简,加大了企业的人工成本。企业相关的惩奖制度也没有建立,员工工作效率也不高,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没有调动,没有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变相地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同时很多企业都忽略了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应该多关注这些政策,对他们加以利用,为企业造福。

3.4忽视成本战略管理。

产品成本控制没有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忽视了企业成本战略化管理。服装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企业没有使用波士顿矩形分析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分析,造成企业在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乱投入、乱购买、没有章法,最终形成库存过多,无法及时变现,造成资金占用,加大企业的机会成本,没有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4对策。

加强对管理者和员工成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学习同行业管理成本的经验,提高员工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提高员工工作责任感,形成“企业是我家”的氛围,同时可以利用晨练的时间提出一些口号,振奋员工精神,提高成本节约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让管理者在成本控制中起带头作用,建立竞争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设计奖惩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成本建设的工作中。

4.2对原材料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

4.2.1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应当结合市场环境、政策变动、行业发展、市场预期、产品竞争力等制订科学、有效的计划。预算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年、半年、季度、月、周来编制。编制预算的目标是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预算编制后要加强预算的执行,如果实际与预算出现偏差,要找出原因,及时调整。预算管理跟财务是一体的,财务根据预算做出资金安排,保证无缝连接,减少资金占用。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编制生产计划,制定产品成本预算,全体参与预算管理系统,建立权责分明、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实施战略化预算管理。

4.2.2建立价值供应链,完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选择是一个综合业务,要考查供应商的资质认证、价格优惠力度、供应能力等,建立由客户、供应商、研发商和服务商一体化的供应链。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建立供应链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企业竞争力,建立价值供应链,要选择最有核心竞争力,又有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供应商。相同的企业价值观才能保持市场政策一致,而不是简单的资金投放收回,而是站在长远的角度发展,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之间保持平衡,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利益联盟。

4.2.3完善采购管理决策系统。

决策把控着方向,一旦决策失败,就会浪费成本,占用资金。如何把控决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决策来源于数据分析,所以要保证企业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制定准确无误的决策。其次,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决策。最后,决策要严谨把关审核,层级分明,从下至上,从上至下,全体监督,避免企业决策失误,材料多余浪费,减少库存,加大存货周转率。

4.3减少人工成本,扩大企业利润。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在欠发展的地区或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利用人工成本低下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例如宁波申州针织有限公司是大型的服装生产企业,目前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在国内安徽等地区也设立了生产基地,就是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为企业降低成本,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内部,建立人工成本控制机制,优化岗位结构,精简员工岗位,节省人工成本。

同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人才发展方向,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同时也要加强人工成本核算分析体系,更加精准的核算人工成本。

4.4对成本进行战略化管理。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利用波士顿矩形分析,在产品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成本战略。在产品的初创期,产品呈现低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增长率、高风险低收益,此时更加容易出现问题业务和瘦狗业务。

在产品初创期要充分分析产品成本,总结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初创期是控制成本的最好阶段,此时客户群少、价格弹性小、市场竞争也小,此时价格可以稍微提高一些。在产品的成长期,要关注产品带来的现金流量,对于现金流业务,要抓住时机加大推广。对于现金流少的业务分析原因,是产品设计款式造成还是市场推广不够。在产品的成长阶段,产品呈现高风险高收益,此时消费群扩大了一些,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产品进入成熟期,对于现金流业务尽可能拉长成熟期,尽力改善产品性能,加强售后服务,对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瘦狗业务,要尽快让它退出市场,谨慎投入,减少成本支出。产品进入衰退期,要全面控制成本,转向新的增长,如果产品潜力小,选择退出市场,及时清算,避免资金占用。

5结论。

文章从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员工思想、企业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压缩企业成本。对于原材料方面,从来源、利用率以及管理方面加强原材料管理,提高原材料周转率,加强企业资金回笼,为企业更好的战略做好准备。

同时根据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减少企业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永远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ai也在慢慢发展,各方面更新换代都很快,以后降低企业成本还是有空间可寻,为企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普及化,高校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校。

教学。

科研生活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依托和保障。为了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高校新建改建迁建翻新工程也不断扩展,高校基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于高校基建的投入越来越多,高校基建工程的成本控制暴露出一些问题,这样将大大地浪费国家的投入并削弱了投入收益。因此,高校基建工程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的剖析我国高校基建工程成本管理。

1)规模大,周期长。面对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的全面整合,我国高校校区资源显得尤为缺乏,多数高校处于高负载运转状态中,高校的基建工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高校基建的投资额较为庞大,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2)多渠道筹资。由于投资大、周期长、工期紧等特点,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资金紧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投资日益多元化,高校基建工程的资金来源由单一的国家拨款转变为多渠道筹资,可以通过自筹、捐赠、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3)非营利性和公益性。高校基建工程旨在服务于高校教育、科研等,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特点,同时兼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更加显著突出。

结合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理论以及从事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分别从高校基建工程准备、施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进行探讨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希望找到高校基建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旨在提高高校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项目准备阶段。

作为成本控制管理的首要因素,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包括立项、校址的选择以及可行性分析,具体涉及到建设工程的各项技术和经济决策,决定高校基建工程的成本和竣工后的效益。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国家、地方政策,认真编写项目建设书和可行性报告,同时科学地进行技术和经济的评估。作为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初步的设计是研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高校基建工程主要服务于教育科研,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注重经济、成本控制、美观、实用等原则,确定高校基建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同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要求,高校基建项目应实行招标制度。首先,需要认真审核参与投标的企业的资格,主要从资质条件、技术、业绩、信誉、资金等多方面进行预审。其次,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招标代理企业,结合相关政策、规范、法律法规等,编写科学合理规范的招标文件。另外,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需要认真编写工程量清单、施工方案等招标文件。

2.2项目施工阶段。

1)质量、工期、成本三要素控制。在高校基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管理,需要确定合理的质量、工期、成本目标,并通过经济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有效地控制“质量、工期、成本”三要素。在确定每个目标值时,不能同时实现三个目标额最大化,需要充分考虑到其他目标的影响,并科学有效地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整体上实现目标的最优化。

2)控制人、机、料、法、环对成本的影响。高校基建工程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时,人是成本控制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操作者,增强人的成本理念和责任感,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挥主导作用,在任用人员时本着适才适用的原则。在现代化建设工程中,施工机械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的成本、质量、工期等。因此,本着因地制宜、生产适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等原则选用机械设备,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高校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材料的成本控制是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及时充分地了解材料的质量、价格等信息的基础上,选择拥有良好信誉、技术强、质量好、实力雄厚的供货厂商,从源头上降低工程成本并确保质量。供应到施工现场的材料,需要进行全检或者抽检,严格地把控材料的质量。方法控制是指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技术方法、组织措施等,不合理的施工方案,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目标的实现。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尽量保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有效。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环境因素影响项目成本,环境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具体包括工资和税费调整等政策性环境、劳动工具等劳动环境、成本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等工程管理环境、气象和地质等技术环境。

3)合同管理的控制。合同管理是高校基建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保证,建设工程实施就是履行合同的过程,规范科学的合同是劳资双方保障权利义务的基础。因此,需要增强合同管理意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依据《合同法》和《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施工合同,并建立完整合理的管理体系,使合同管理组织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在项目投标和施工的全过程中实施合同管理,严格管理劳务分包,防止效益流失。

2.3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高校基建工程竣工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编写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全面综合地体现项目的建设成果并总结分析财务状况,是办理支付使用资产的根据,是考核项目投资效益的依据,同时也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对施工预算、材料消费、劳动定额和费用开支等,控制实际的成本费用。高校的竣工审核结算需要由财政部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结算审核后才能最终确定实际成本。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二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扩大积累的最主要途径,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因此抓住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项目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生产和管理始终服从于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这个主题。

由于建筑市场从来都是买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中标承包商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中标只是获得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权,能否盈利还要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因此,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

1、成本管理工作弱化。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揽工程,不惜牺牲利润,以低标价中标,甚至垫资启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企业的风险,损害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管理缺乏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一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仅限于定期的财务报表,是一种事后检查,没有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与现代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理论相差甚远。

3、只重视生产成本,忽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一些分公司只注重施工过程制造成本的核算,忽视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一些施工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还是依靠人工报表来完成,项目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严重滞后,很难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

5、成本管理没有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一些分公司责权利方面不够统一和明确,导致工作相互推诿,绩效无法考核。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纵向贯穿工程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的全过程,横向涉及企业经营、技术、物资、财务等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等现场部门。结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具体如下:

1、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成本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公司应以项目经理部、各二级分公司为成本责任中心的责任人,按照不同的成本要求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纵向分解到各工程项目经理部、班组,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工程负责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并把个人利益与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兑现。项目经理部依据细化和分解的责任成本,与各责任人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2、确定责任目标成本。责任目标成本是企业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制定降低成本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的要求。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估。根据工程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按照标价分离原则,以直接费为依据,推算出项目责任目标成本,下达给项目经理部。

3、制定内部施工定额。内部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的基础,公司根据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按照“成本最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原理,制定本企业内部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费定额、劳动定额、设备租用定额和费用控制定额。企业内部定额每年或半年可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内部情况调整一次。对正在施工的项目,根据调整后的施工定额及时调整施工预算成本。

4、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工程项目管理费用依据费用项目及其分配率在企业和项目经理部之间进行分配,项目经理部应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严格控制支出。对于超计划和计划外开支必须严加审查,由项目经理部集体研究决定。

5、强化索赔意识,抓好索赔工作。索赔是相对降低成本的措施,从施工一开始,就要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条款和现场条件等,找准索赔的切入点,适时编制索赔资料,据理力争,把索赔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6、及时进行完工清算。项目经理部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无论是内部还是外包队伍的工程,都要完工一项清算一项。预算人员应办好有关资料的交接,以防丢项漏项。当整个项目完工后,按合同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做好竣工决算,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分析目标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及时办理财务账目的结算和移交工作。

7、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项目部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产盘查制度和内部工程分包考核制度,强化项目经理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杜绝项目利润流失,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8、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成本管理。由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涉及到估价、预算、资源、进度、变更、索赔等多个范畴,而且信息量大、变化频繁,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关理论与管理控制方法,继而分析了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可控因素,最后从系统控制角度出发,进行了系统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分析。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赚取利润,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最应努力挖掘的潜力是人力投入与产出的潜力。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可以创造价值的资本,必然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成本——即人力资源成本。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不同的企业,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竞争者的情况定期的编制人力资源成本预算,做好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反馈、分析和控制工作。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募、选择、录用和安置时所发生的费用。招募成本是为吸引和确定企业所需内外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选择成本是企业为选择合格的员工而发生的费用;录用成本是企业为取得已确定聘任员工的合法使用权而发生的费用;安置成本包括:企业将被录取的员工安排在确定工作岗位上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录用部门为安置人员所损失的时间费用;为新员工提供工作所需装备的费用;从事特殊工种人员配备的专用工具或装备费;录用部门安排人员的劳务费,咨询费等。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企业还需要对已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是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生产技术能力,增加企业人力资产的价值而发生的成本,包括上岗前教育成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

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企业在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等。维持成本是保证人力资源维持其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费用,是员工的劳动报酬。奖励成本是为激励企业员工,使人力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调剂成本的作用是调剂员工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使其消除疲劳而发挥更大作用,也是满足员工必要的需求,稳定员工队伍并吸引外部人员进入企业工作的调节器。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劳动事故保障、健康保障、退休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费用。这些费用往往以企业基金、社会保险或集体保险的形式出现。这种成本既不能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又不能保持其价值,其作用只是保障人力资源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这种成本是人力资源无法发挥其使用价值时,社会保障机构、企业对员工的一种人道主义的保护。

2.1取得成本因素。

取得成本因素主要有招聘需求,包括招聘的人员数量和职位、对应的市场价格,以及招聘方式、流程等。其中招聘需求导致的选拔、录用、安置费及招聘过程费用属于可控成本;职位的市场价格等为不可控成本。控制前者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优化组织机构,精简人员;二是科学定岗定编,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预先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并充分发掘现有人力资源,避免人才浪费。控制后者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选择最优招聘方式,能内部竞聘解决问题的就不外聘,这样既可填补职位空缺、节省成本,又有利于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二是规范招聘流程,招聘前要清晰公示空缺职位的任职要求,招聘后要追踪了解被聘人员的实际任职能力,避免不称职者给企业工作造成损失。

2.2开发成本因素。

开发成本因素中,因培训耽误工作而产生的机会成本等不可控成本因素;培训需求、组织费用、培训效果为可控性成本因素,其控制重点是提高开发成本的使用效率,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培训需求分析;二是精确核算严格控制培训组织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三是促进培训效果转化,鼓励学员将所学新知识、新技能应用于实践,并在培训结束后及时分析、调查培训效果,总结成功与不足。

2.3使用成本因素。

使用成本因素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等。维持成本中,薪酬是人力资源总成本中最大部分,且薪酬刚性一直是人力资源成本只升不降的重要原因。薪酬一般分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前者由岗位、年资、学历构成,属不可控成本;后者由企业经营状况、员工绩效等因素构成,属可控成本。薪酬成本控制一要保证成本不溢出,二要保证薪酬发放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2.4保障成本因素。

保障成本因素包括劳动工伤保障、医疗保障、退休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生育保障等。退休养老保障成本相对固定,属不可控因素;劳动工伤保障、健康保障具有可控性。尤其是劳动安全事故对企业影响重大,企业在这方面要高度重视并舍得投入。

这一环节周密合理地计划决策,以从源头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包括预算和规划决策两部分。

预算—通过预算使成本在合理的幅度内变化,不至于严重不足或过分溢出。各种财务管理运用的预算方法,几乎都能够用于人力资源成本预算。一般企业可以根据定员并结合企业目标考核情况(如综合效益、安全生产)等做预算;新建或计划变动较大的企业则可用“零基分析法”即不考虑账户历史成本的记录,在全面分析人力资源结构、数量的基础上,结合劳动力市场情况测算人力资源成本,难以一步到位确定成本的,可以考虑采用“滚动预算法”。应该注意的.是,预算前要首先判断人力资源成本是收益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并据此决定预算是短期还是长期、静态还是弹性的。

规划决策—核心是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的效益性分析,目的为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修正不经济的支出。一般包括:估算成本;估算收益;评价投资收益。可通过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等加以比较,计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的机会成本,即执行一项计划而放弃另一项计划可能带来的收益;人力资源投资的风险因素,即成本支出效益为负的可能性。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四

摘要:针对当前水土保持工程在设计及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以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投资控制。

1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凸显的问题。

1.1施工设计方案在工程周期设计上不够科学。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首先必须确定好工程的施工周期。目前在此阶段,盲目注重进度和过于压缩周期等类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水土保持工程成本控制认识的偏差,是造成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投资者往往单纯认为较短的工期能够使工程尽快投入运营,并可尽快收回投资成本。但事实上,工程周期缩短在带来支出成本缩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各类辅助资源,如工人、资金、物资、车辆运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如果这些因素因为脱离实际而无法给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保证,则必然会造成工程建设不必要的停滞,使工程支出成本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不降反升,使成本控制的初衷无法实现。对此,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往往不太重视工程设计,对工程设计方案上的周期把握提不出专业性指导意见,从而导致工程设计方案在周期设计方面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被发现和改进。

1.2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与工程实际情况相脱离。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制定前,必须对施工地域的地质、气候、水文等现场条件进行细致科学的勘察勘测,收集丰富的相关基础资料,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精准和更具实效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场勘察勘测工作往往被忽视,或是勘察勘测过程极为粗略或是干脆不做勘察勘测,施工区域的各项信息未能在勘察勘测报告中全面列明,设计单位基于此做出的施工方案难以科学准确。同时,对于已掌握的施工地域情况,设计方案受设计单位和人员技术水平限制,不能很好地统筹处理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直接导致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不符,造成投资及施工风险系数增大,不利于总成本的控制[1]。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区域的地方保护现象严重,工程项目的设计往往被迫交由当地设计水平低甚至没有设计资质的机构完成,其编制的设计方案根本不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造成了工程设计的多次变更,工期拖延,成本加大。

1.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的设计概算应用不力。

设计概算是指负责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单位在工程设计的初期阶段,以投资估算为前提,根据初步设计思路及人员、设备、材料、图纸等其他资料,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计算出的工程全部建设施工费用。设计概算的优劣,充分反映出了设计者的设计和管理水平,也是对工程整体投入行为的科学预测,对工程推进起着监管和约束作用[2]。采取设计概算,可以显著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在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水平。因此,设计方案的成本控制应重视运用这一方法。但现实中,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并未对设计概算足够重视,施工过程中的人员调配、设备配置、技术开发、材料准备等几乎未体现在设计概算中,也没有对资金调配及监督等后续工作做出合理安排,施工设计中临时性资金投入和不必要消耗明显,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效益。

2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中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的思路。

2.1实现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进度周期、投资成本、工程质量的有机统一。

水土保持工程在设计阶段编制的成本计划是工程实施各项工作计划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需要重点把握好周期、质量及成本三者及其关系。一是必须充分考虑施工实际,合理确定单元工程、单位工程的建设周期,统筹安排短—中—长期工程的具体建设周期。同时,要掌好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波动性。对于可能影响工程周期的因素,应提前做好预判,例如材料延误、设备损坏、气候变化等等。在预判的前提下,做好周密的应急预案,确保工程不出现施工停滞。二是必须树立工程质量为上意识,注重对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注重借鉴行业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技术工艺创新提升工程质量,控制投入成本。同时,安排专业监理人员严把施工各环节的质量关,避免因返工或验收不合格造成的二次资源投入。三是必须做好工程各要素投资额度限制工作,对各环节的施工成本要根据工程实际予以科学的控制,使工程投入的资金按预定计划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此优化投资构成,避免资金流向失控[3]。要在合理确定工程周期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投资控制方案,避免经营风险,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2.2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现场管理,提高施工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匹配度。

要提高施工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匹配度,重点要关注:一是重视设计前期的勘察勘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方案前,必须集中必要的技术力量对施工地域的地质、气候、水文等现场条件进行科学细致的勘察勘测,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勘察勘测机构的专家帮助或指导,对获取的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为施工设计成本编制提供准确无误的基础数据,确保设计方案与施工区域实际情况的高度匹配。二是重点把握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主要是优化施工材料的管理,把好材料质检准入关,避免假冒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使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对现场材料的使用进行科学管理,制定和落实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好材料入库、出库、使用及流转关;安排人员定期盘点并及时处理剩余材料,做好废物利用和材料销毁报废工作,避免材料的不必要浪费;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规范操作设备和使用材料的能力,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损坏、材料损毁乃至工程返工。三是统筹管理施工现场各个环节及要素。施工前应对工序要求、操作规范、设备管理、物资存放等各个环节及要素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奖惩措施,推动施工各环节及要素在科学、可行、规范的框架下有序高效运转,控制施工失误,实现成本有效控制。

2.3运用定额预算及设计概算的成本控制方法,控制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成本。

实践中,水土保持工程主要以预算定额作为判断某项工程成本造价是否科学可行的评判标准。因此,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成本的控制也必须借助定额预算法。投资方在编制设计成本方案前,应当结合企业运作能力、施工水平、施工环境及其他可能影响工程的因素,对资金流向、材料消耗、设备及人员投入、质量管控等各个环节科学编制对应的定额投入标准,以制定的定额标准为基础,通过与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实际消耗量的对比分析,综合评判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施工效率。对于实际消耗量高于定额标准的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予以严格控制。同时,应注重设计概算的运用,要充分考虑施工实际,对材料、人员和设备的投入成本进行预估,并确定成本浮动范围。善于运用纵横向比对,依靠业内通行的模糊比较法对各个环节要素的成本支出予以判断。具体而言,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单位及人员,可以通过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水平、资金投入等资料的研究,全面比照工程各个环节及要素的投入水平,并对其中的差异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对工程施工设计加以调整完善,以此提升水土保持工程在施工设计环节的经济效益[4]。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具有的投资较大、施工环境复杂、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要求投资方必须重视在设计及施工阶段的投资成本控制问题。本文通过投资方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据此拟定相应对策,以期水土保持工程能够切实有效地控制成本,造福于当地人民。

作者:刘志刚单位: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何姣云,程千,龙振华,等.对农村水利工程中几个问题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xx(10):8-13.

[3]杨秀才.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xx(19):15.

[4]高洪.当代水保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j].北京农业,20xx(12):16.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五

成本控制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成本标准,对成本的形成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

产品成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它是一个综合性强的指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设备利用程度的好坏,原材料消耗的升降,产品质量的优劣,以及资金周转的快慢,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产品成本中反映出来。产品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加强成本的控制工作。

实行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揭示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于最大限度地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合理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本控制有利于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产中,在规定范围之内,对技术、生产、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就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成本控制的需要对各种核算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客观上推动核算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计划的完成,有利于促进管理工作的改进;由于成本控制工作采用的标准成本,并在日常的生产量和正常的生产水平下制定出来的,这样计算出来的标准比较合理、可信,它既不过高,又不偏低,便于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找出管理上的不足,制定出改进的办法,提高有关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改进。

(1)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控制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以成本竞争对手的高额利润。

(2)在既定的企业战略模式下,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这之间的联运关系,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对“广种薄收”与“精耕细作”优劣的判断要因条件而异。“薄利多销”不仅代表一种价格与市场策略,有时也代表一种成本策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报酬只是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通过改变成本的构成、规模等提高报酬则是成本控制的另一方面。

(3)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成本控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当企业不能无限制地取得所需的经济资源时,成本控制的基本作用不仅仅只表现在降低成本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通过成本控制降低有限资源的消耗,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利用有限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另外,改变资源的用途,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利润总额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要使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化,企业必须先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此时的重点由降低成本转向可供利用的成本(资源)的使用。

生产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进行控制。

(一)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或组成产品主要部分的材料成本,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品,这中间会产生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反映了生产制造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它形成的具体原因很多,除了产量变动外,还有材料质量变化、材料加工方法的改变,工人操作熟练程度,加工设备技术水平等。

要控制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就要制定严格的采购程序和实行比质量、比价格、货比三家的办法,无论价格高低,必须坚持以质为首、以质为本的原则进行材料采购,而比价则是在原有的质量上,比价钱,选择最低的价格进行材料采购。货比三家,是在有价、有质的情况下,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加工后无废废料的材料。利用以上办法,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可以使材料成本降下来。我公司采取了以上措施,针对此问题还在公司管理机构中成立了物价部,在材料采购上,比价、比质。使公司的实际成本比标准成本上降了3%。由此可见,直接材料的节约工作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二)直接人工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加工对象性质和实物形态的人工成本(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在直接人工中,会产生直接人工差异。直接人工差异是直接工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直接人工差异又分量差和价差,量差是由于实际使用的人工工时脱离标准而形成的差异,也称为人工效率差异。价差是指由于实际小时工资率脱离标准而形成的差异,也称人工工资差异。

如果一个企业想取得最高的效益,也必须从职工素质着手,我们以我公司近年的做法可以看出,公司从严格内部管理着手,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司经营中他们把各项技术指标和管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解到部门和每个职工头上,视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重奖、重罚,对生产人员规定,收入要同产品、产量、消耗挂起钩来。为了提高效益公司开展了减员增效一人多岗的办法,使原来的职工减少了20%,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提高职工的素质上,我公司把创建一流职工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并以思想教育为先导,进行职工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教育,促进职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抓思想教育上,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攻关、创新、创效、献礼”的劳动竞赛活动,确定攻关项目36项,参加竞赛活动职工达800多人次,增强了企业职工的责任感、任劳任怨感和无比的荣誉感。

(三)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全部费用,包括如不能认定某一产品的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诸如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等其他制造费用。我公司自1997年以来,认真学习邯钢经验,教育职工,树立起“产品质量、效益”新观念,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按照先谋后算、先算后干、按照定额干的原则,理出办法,干出效益,并与个人收益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一级保一级全力压缩制造费用。

(四)差异分析。制造费用中,项目很多,有机物料消耗、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水电费、取暖费等。在这些费用发生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差异。

如耗费差异是实际制造费用与实际工时弹性预算的差额。耗费差异属于部门经理的责任,其有责任将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之内。该项差异既可能是变动费用变动造成的,也可能是固定费用变动造成的,但和工时的利用状况无关,反映费用支出控制的业绩。

闲置能量差异,是高层经理人员的职责,它完全由固定费用的差异构成,反映企业对于生产能力的运用程度。

因此,要控制制造成本的费用,就必须要控制耗费差异、闲置差异和效率差异。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它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通过成本控制配合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实施,以获取成本优势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第三,降低成本。在成本控制目标的三个层次中,都贯穿着成本降低的要求,都不排斥成本降低的重要性,在其他变量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一种理性追求而受到推崇。本文在这里所强调的是,成本控制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观点和更为宽广的基础,考察成本控制与成本控制目标,不应该将考虑问题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成本本身,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成本的发生过程。同时,由于成本与诸多变量因素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许多情况下,单纯强调低成本不一定能代表经济上的合理性,因而需要将成本和成本相关的变量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六

1.设定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小组。

按照公路工程的相关项目管理要求,进场施工后成立核算管理小组,提高成本核算的岗位管理过程,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核算。组织开展公路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签订公路工程的施工合同,制定法人、项目经理核算合同管理制度,设置项目管理手册,完善合同成本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合同管理的思路,以清晰路线逐步提升整体成本核算管理。

2.施工合同技术交底。

项目工程进场后,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经项目经理同意后,与各个部门负责人进行合同技术交底,全面分析合同施工工期,合同管理范围,提前做好合同技术分析工作,记录好书面的技术交底,及时规范合同条款,由各个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完成与本部门之间条款要点的执行工作,注意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工程项目中需要注意合同管理风险,逐步降低工程量清单输出,合同工期出现延误或提前不可要求索赔,路基的基础地标进度较慢直接影响整体路面的施工,存在工期风险;公路工程合同中包含的相关可能出现材料价格风险,材料差异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好坏程度,材料价格差异风险过大,造成进料核算成本的时候,容易出现超量现象。通过工程项目的前期合同材料调整,可以很好的控制材料的数量,确保材料可以正常使用,损耗控制到最低范围内。

1.合同管理方面。

按照合同规范这顶合同,组织企业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审核,逐级上报公司领导,经过审核通过后方可以签订合同。合同评审管理成员由投资方、企业内部各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共同评审逐步减少审核漏洞。

2.劳务的单价分包工作。

按照合同进行测算,根据单价商议验价,会签后,最终确定合同签订价格,签订合同后提交有关部门进行技术交底。

3.工程劳务结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制定工程劳务核算和结算的管理处理办法,严格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预结算,采用公路工程管理局制定的劳务结算单,按月完成结算管理,按照合同单价完成合同结算。加强公路工程现场技术测量方案,对设计图纸进行工程测算对比分析,确保结算量小于计算的工程量,对比结算量与合同总量之间的台账问题,防止出现结算造成限价限量的问题。

进场后需要对公路路面施工的材料成本进行管理控制,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分析周边价格水平,及时测定预计的最低价格,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组建良性竞争模式环境,保证工程施工我方可以占据主动活动先手,提高主动权和选择权。对于无法协商价格的公路工程材料,可以采用招标采购的形式,以竞争的方式公平竞价,从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价格最合理的材料采购价格。年初是公路工程材料价格较低的时候,大量的储备材料急需出货,合理的控制材料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逐步减少费用消耗量比。逐步优化地层次基本价格,通过验证后,将设计使用材料进行替换,在保证工程材料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工程材料成本。加强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重油的检验,杜绝以次充好的问题,逐步提高材料的产品质量,减少材料的施工量比,由工程设计部、材料采购部、合同法律管理部、财务部共同测算,计算盈亏比例,完善综合企业成本管理效果。

1.公路工程的设备管理。

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定设定有效成本管控方案,在设备配置上精打细算,精益求精,加强公路工程的学习,补充公路工程的相关知识,加强安全施工、设备操作技术知识学习、做好公路操控技术相关的设备操作管理。

2.改造设备、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效益。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提高设备的维护和改造,可以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效益。例如,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前,对设备进行维护修理,核定工程设备经济效益,果断对重油燃烧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运行饱和程度,提高设备的产量,实现成本的节约。在山东黄新路段二期工程施工中,因对设备进行设备升级,实现了成本节约12万多,重油节约20多万。五、提高成本核算工程管理按照施工项目的特点,以工程施工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调,制定预算设计、日核算、月算算和季度核算管理。同时采用不定期招标预算管理的方案,逐步加强公路工程图混合料施工的使用控制比例,重点在现场控制摊铺的宽度、长度、厚度,控制成本使用比例。每日施工完毕后,有施工人员现场进行工程量核算,确定项目工程比例,按照合同汇总的成本数据,每日进行成本核算。实际的摊铺设计厚度,核算价格可以采用短信通知或微信通知的方法,告知项目管理经理、总工、部长。工程部长根据核算情况对材料拌合量进行配合,现场调整偏差量比,逐步控制劳动成本。每日的成本核算由现场工程师材料核算确定后,及时控制摊铺宽度和厚度,确定其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路面工程的合同成本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工程施工发展经济效益上的。以节流减排为主,根据公路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有效的索赔管理制度,提高整体施工项目的施工成本,降低索赔金额,缩短索赔流程手续,实现重要业主节点工程处理。按照预先规定完善施工工期。控制公里路工程的合同管理和成本质量控制,实现了全过程资本开支监控管理。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七

工程造价成本具体表现在造价的管理和项目成本的控制。而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施工方经济管理的中心,以市场为中心是它的核心内容,以造价管理为方法,以控制成本为目标,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各个部门及全员的事情,是贯穿于施工管理全过程的持续行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部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管理组织,其全部的管理实质就是运用项目管理的原理和各种科学手段来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项目部经理作为项目部的第一领导者和成本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对成本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水平、管理理念直接决定着项目效益的好坏;成本管理内容丰富,主要涉及了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系统、成本内控制度及台帐的建立、信息反馈、考核兑现、成本督察等各方面,是以事前、事中、事后三大控制原则作为指导的管理,成本体系的建立对项目的责任成本全面管理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现阶段,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有效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模式需要将权利、义务、责任统一起来,促进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权利、义务、责任很好的进行分配,缺乏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一些建筑企业将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给其他人分配相应的义务,未能形成完善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2.忽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包括质量预防、质量检验、返工、索赔等而形成的成本,它是为了提高工程项目质量而必须发生的成本,不能将质量和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很多的施工企业没有正确处理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出现过分强调质量而忽视成本,或者是过分强调成本而忽视质量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最终往往又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

4.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不强。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需要发挥大家的合理,但在实际工作中,技术、材料、管理人员等都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缺乏经济合理的方案,例如,为了提高质量,却大幅度增加材料的成本,最终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

(一)不执行。

个别报表与项目对上、对下计量时间冲突。一些报表的数据分解方式与项目评估可能存在不同,每期计提数据时分解起来繁琐,工作量大,进度慢。有些报表数据需要项目各科室提供同期数据,存在科室数据提供不及时、不准确,或者非同一结算期数据。

(二)没有能力执行。

为从报表和业务处理来看,我们自己独立能做的做的都不错,可是一涉及到需要我们牵头去做的往往做的不够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业务水平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所有报表弄懂导致报表上报不及时、质量差。计划部门牵头主持相关工作是好事,项目设置计划部门就是为了经营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度在成本控制中业务能力不足,沟通能力不足,导致不知如何下手,不能胜任一个牵头人的工作。

(三)传达不到位。

项目管理人员态度问题,不重视,以至不知道有些文件都应该传达给谁,有没有必要传达。毕竟,有些文件是不需要无关人员知晓的。结算困难、结算增补问题。签订合同较早,实际施工难度加大,或施组变化导致施工队成本增加。队伍上场未签订或不签订合同,最后结算扯皮。施工队伍非合格承包商,是通过各种关系来干活,中间扯皮,结算漫天要价,给结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针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以下策略来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1.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模式。对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都要明确规定,严格落实责任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使每个员工都遵守相关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2.提高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益。对施工企业来说,并不是产品质量越高越好,保证质量在合理的水平就可以,超过合理的水平就会导致浪费。但是,质量过低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3.提高工期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益。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是每个施工企业必须处理好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并不是工期越短就越节约成本,而是需要对工期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工期成本,将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工期成本包括保证工期而出现的措施费以及工期延误而发生的索赔费用。

1.工程项目概况国道111线嫩江至加格达奇白桦段工程建设项目b4合同段迄止桩号为k100+000~k141+764,本合同段施工内容为桥梁工程。施工地点在加格达奇境内。原投标为7座桥梁,实际施工中业主取消三座桥梁施工,剩余四座。

2.成本管理分析该项目合同数量比施工图纸设计量偏大,因在施工中业主取消了3座桥,所以对工程量重新计算,以确定各阶段工料机用量,调整确定周转性材料用量。并对施工作业班组的配备做了相应调整。为控制成本我项目做了如下工作:1、以项目总工程量控制各班组作业工程量;2、事先确定工序劳务报酬,以计件方式支付劳务报酬;3、对于施工中的变更详细记录,包括人工、材料、机械使用量,以及相应的作业时间。4、施工材料按计划采购、限额供应,减少浪费、降低损耗。5、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租赁价格和时间,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论文于施工使用频率不大的设备采取按天租赁方式。6、劳务报酬按月结算,有效的避免的结算难、扯皮现象。

(三)人工费方面,除了清包估点工按一定百分比系数包干以外,实行在承包范围内,人工费按现行定额一次彻底包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春海.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八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很多企业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采取了简单的“裁员减薪”,虽然“裁员减薪”是最直接最见效的办法,但它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伤害和负面影响。裁员不但严重地损坏害了企业的社会声誉,而且伤害了企业内部员工对组织的情感。组织内长期工作的员工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本,失去他们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实施战略性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关键不是降低工资,削减福利,而是通过强制的预算管理控制费用总额,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隐性成本,通过提高人均产出,降低相对人工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构建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过程中的所有资源投入。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通过培训等手段使其经验和价值得到增值,从而带给企业预期的回报和效益。人力资源成本按照其管理过程由六个部分组成,具体解释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成本是指企业设计、规划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所消耗的资源总和,包括设计和规划人员的工资、对外咨询费、资料费、培训费、差旅费等。

2.人力资源引进成本是指企业从外部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所消耗的资源总和,包括人员的招聘费用(广告费、设摊费、面试费、资料费、中介费等)、选拔费用(面谈、测试、体检等)、录用及安置费(录取手续非及调动补偿费等)。

3.人力资源培训成本是指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所消耗的资源总和,以达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标准(如工作岗位要求、工作技能要求等),包括员工上岗教育费用、岗位培训及脱产学习费用等。

4.人力资源评价成本指企业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求对所使用的人力资源进行考核和评估所消耗的资源总和,包括考核和评估人员工资、对外咨询费、其他考核和评估费用等。

5.人力资源服务成本指企业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求对所使用的人力资源提供后勤服务消耗的资源总和,包括交通费、文具费、医疗费、办公费用、保险费等。

1.观念落后。

当前,不少企业接触和尝试了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但还是有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沿用陈旧的管理理念,导致其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体制的落后。大部分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还处在人事管理阶段或仅限于事务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企业对于物质资源投入成本的核算、计量和控制很熟悉,但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观念还未形成,没有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总量控制和核算,更缺乏对人力资源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2.管理形式单一。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企业在管理上模式单一,偏重于直接和指令性管理,管理方法比较单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沿用过去的老方式,没有计划性和目标性,随意性较大,从而造成人才浪费或者人员短缺等问题。目前有很多企业也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提出机构、人员精简高效,但是有的企业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照搬别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导致产生机构重复,人员浪费,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使用成本和保障成本居高不下。

3.制度不健全。

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核算、控制体系,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指导,实践中随意性很大,造成管理混乱。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是伴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而逐渐形成并走向实际应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首先要建立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制度,由于人力资源没有实物资产管理那样容易,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计量和控制存在着困难。这导致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不完善,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情况,从而制约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和控制。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方法很落后,在计量方面,我国企业基本上都还在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管理方法,没有计量人力资源成本,不能反映和提供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使用、保障等方面的耗费和人力资源产生的效益。

1.转变观念。

要强化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重要性的科学认识,使大家明白人力资源同样需要成本核算。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成本问题,绝非是简单的少花钱、多办事的问题,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要用高水平的管理,来获得最佳效益。要坚持合理引进和使用人才,避免人才消费上的误区,企业要正确把握不同岗位的人才评价标准,切实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要过于看重荣誉的光环,要依据能力选择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充分发挥各个阶层潜力做到,人尽其才。

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首先,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数量,制定好完善的人力资源计划:通过招募、培训、工作调动、提升、发展和酬劳等行动来增加合格的人员。其次,完善岗位设置规划,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硬件要求和任职资格,从而做到所选人员从一开始就能适合企业内各岗位的需要,避免造成额外的费用。

3.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大多数企业采用变金宇塔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已经有明显的弊端。因此,要改变这种组织结构,减少中间层,推行扁平式的组织结构,避免机构的重叠性和无效性。要明确规定每一个部门的职能,规定实现这些职位必须设立的岗位,规定每一个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责任;并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必须衔接,从而形成整个组织合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实行灵活的分配制,控制成本。

企业对于不同的人力资源,可以根据收益与费用配比的原则,结合资源的稀缺性,实行灵活的分配制度。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灵活的分配制度,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可以实行年薪制、科研成果的利润比例提成制、节约成本奖励制以及按比例奖励科技股等多种分配制度。总之,合理的分配制度既能做到吸引优秀人才,又不至于使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过高。

5.加强沟通,降低成本。

企业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过于快速的流动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企业持续不断地招聘和培训新员工,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及由此产生的成本可想而知。要稳定员工队伍,适度提高薪酬和福利待遇无疑是重要的途径。一是合理设计薪酬,稳定员工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员的稳定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但流动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要合理设计薪酬体系,在稳定队伍的同时强化其激励作用。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增强工作合力。根据企业实际制定有效的目标管理,确保公平性。

总而言之,控制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只有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九

现阶段,公路养护主要包含日常养护与非日常养护。其中日常养护主要是指清扫、整治和绿化养护等内容。为控制该项工作中的人工成本,我们应严格参照施工定额,系统分配不同养护路段养护人员任务,避免出现某养护路段的养护工人一天闲置的现象。合理分配任务还能提高养护效率,还可以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积极鼓励养护工人高效工作,尽量为非日常养护提供更多的时间和人力,专职养护工人和临时养护工相比,可熟练操作,且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工作效率较高,充分利用专职养护工人自然会节省人工成本。

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应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这是我国公路体制变革的必然走向,还能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市场意识,构建有效的监理机制,改善养护质量,促进公路养护体制的变革。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应深入市场全面调研原材料价格、运输经费,编制适当的招投标低价,避免不良投标行为的出现,对于一些无需招投标的原材料,应综合对比供货商,从中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

1.3机械设备控制。

各个工区应尽可能地配备手扶拖拉机、油罐车等小型机械工具,进而减少机械设备租赁费用,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便利。在选用小修保养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时,应率先考虑机械性能和维修保养,一些机械虽然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但是如果出现故障,将无法及时维修,且相应的配件价格昂贵,例如进口割草机价格和性能均较高,不适合价格此类机械工具作为小修保养中的指定工具。

1.4施工方案控制。

(1)施工方案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例如在修补路面坑塘病害时,通常小修保养中坚持不隔夜的原则,这就要求工人在修补现有坑塘时应科学预测即将会出现坑塘病害的路段,并适当处理。因此,如果每发现一处坑塘病害便指派特定人员进行修补,配以机械,这将会带来严重的浪费,制约成本控制的进行。

(2)注重废弃材料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废弃材料,例如路面的铣刨材料,不仅能够充当围肩,还可以充当防滑材料、泥灰结石材料。对于夏天使用的防泛油材料和冬天使用的防化材料,收集后仍可使用。

(3)综合对比施工方案。在选择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针对多个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施工方案。

(4)注重节约。及时回收施工过程中的剩余原材料,便于日后使用。例如,在沥青灌入式路面施工过程中,通常利用油罐车进行沥青喷洒,在补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冷油,为节约油料,我们可借助油桶对其进行收集,一旦在日后出现坑塘病害,可以利用冷油进行治理,不仅方便且节省成本。

2结语。

小修养护保养在公路养护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在总的公路养护经费中的比重达到30%左右,且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与物力。因此,公路单位应着重做好小修保养中的成本控制工作,这既直接关乎着公路养护工程的整体效益,还在调动公路养护职工积极性和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成本控制论文篇二十

伴随着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通信企业只有对成本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才可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全社会科技的进步。

1.1折旧成本较高。

折旧成本是通信工程生产运营过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通信工程需要依靠一套覆盖面广的通信网络,所以固定资产在通信工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折旧费成为了公司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达到了成本管理的50%,属于当期不可控成本,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够实现成本控制,本期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后期折旧费用或者利润的控制,折旧成本的控制是一种战略性的成本控制。

1.2网络运维成本较高。

通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息息相关,工程需要支付网络维护、水电费等网络运行必需的费用,才能够保证运行网络的正常工作状态,这些费用的多少和网络规模和建设水平、质量有关,网络运维的成本和折旧成本同样是固定资产支出,但是当期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同样会对其产生影响。

1.3成本支出和当期对应利润关系不大。

通信业务经营模式属于长期投资回报,工程折旧、网络运维、水电费、营销、管理、财务等都不能直接界定为通信服务直接成本,和提供通信服务获得的当期回报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2.1抓好投标过程控制。

在低价的通信建筑市场环境中,投标阶段就应该考虑如何规避效益风险,为成本控制创造条件。审慎选择投标项目,充分考虑项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及时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能投则投、不利不投,杜绝亏损标。对于那些垫资项目及业主信誉度较低的项目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要精心编制标书,防止由于低级错误造成不中标或者一中标就是亏损标。

2.2加强材料领用管理。

首先,在材料的采购方面,经办人要依据施工预算按需采购,提高节约意识,多方收集材料供应商的相关信息,采购时要做到“货比三家”、“货真价实”,从项目的源头上控制成本。其次,在材料使用上要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各作业班组依据施工预算对材料分期、分批领用,属于工程变更的,须有工程变更证明材料方可领用;第三要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工程材料台帐,定期盘点(以月为周期),做到帐目完整清晰、帐物相符,同时对材料使用的实际情况要随时跟踪、定期核对,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情况,杜绝材料浪费现象。另外,须加强现场材料管理,现场材料要合理堆放,妥善保管,避免因风吹、日晒、雨淋而造成的损坏变质,坚持余料回收制度。

在项目施工进度的合适节点(如完成80%),对材料进行盘点和回收,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只有将工程材料的控制要贯穿整个项目,才能有效地降低材料成本费用。

2.3严格合同管理。

所谓“计在先行,谋定而后动”,要加强成本管控,必须先从认真分析梳理合同、细化管理做起。项目上场初期,紧紧抓住实际施工图认真研宄分析合同单价,找出项目的保本和盈利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结合现场及劳务单价,材料价格,设备租赁价格,核实实际工程成本,预测项目的预期收益,同时要加强过程控制,在工程项目和工程数量的变更上,对需要争取或规避的相关内容要周密筹划,此外,在外部劳务合同方面在充分进行市场摸底的基础上签订合同,确保合同内容处于盈利预期之中,在工程计量方面,项目严格加强管理,对工程量的核定,原则上不超实际图,使工程进行过程中始终控制在合同内。

2.4抓好施工过程控制。

要把施工方案和责任成本测算紧密挂钩,组织技术、材料、预算合同等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工、材料、机械进行全面控制,在材料费的控制上,根据施工程序、工程形象进度及施工预算签发限额领料卡,并尽可能实现零库存,减少搬运;在人工费控制上,实行有计划配置,减少窝工现象;健全安全质量控制体系,落实逐级负责制,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防止因安全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流失。

2.5做好安全质量工作。

加强安全质量管理要着眼于预防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要通过强化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办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或安全“零事故”发生。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了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6加强员工管理,提高内部管控能力。

企业的重要资源就是人才,其也是企业最有创造价值的资源,要想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成本控制,就要大力发掘人才。因此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内部控制,预防作为首要任务,并辅以控制。使用先进企业的经验,做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不但可以使员工操作规范,还可以增加考核力度,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员工的责任感。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结合起来,在核算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记账方式转化为信息化的方式,把营销活动的开展纳入到业务支撑系统中便于进行营销费用的管理,实现业务支撑内容和企业核算系统对接,弱化核算职责,固化业务核算,进行前端业务分析和规范,并将其纳入到支撑模块中,实现财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

总而言之,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工作是计划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成本控制模式,有效降低项目总成本,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更好的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

成本控制论文篇二十一

数控加工(cnc)主要是靠工人操作加工中心、数控车铣、电火花线切割设备、螺纹切削机等相关数控设备来完成,数控加工由于是靠程序控制,因而比之手动加工,精度、效率都要高,已广泛应用于当前我国机械制造类行业中。不过,由于一些工序如操作台定位等仍需要人工来完成,因而在操作过程中,常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原料浪费或质量问题等,增加了企业无谓的消耗,为提高企业收入,增加企业利润带来了较大困难。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订单减少、增收乏力、效益低下的情形下,除了积极开拓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外,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减少消耗已经成为了当前所有企业的共识。为此,当前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都将机加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和优化作为关注的焦点,以期采取更加优化的工艺达到减少消耗、增加产出的目的。本文仅就如何机加工过程中零件控制和优化的工艺成本进行探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053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