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核算论文(专业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2:25:06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专业22篇)
时间:2023-11-27 12:25:06     小编:书香墨

总结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环。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富有表现力,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以下是科学界对于环境保护的研究成果和建议,让我们一起关注环保事业。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想要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将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引入到自身的管理体制当中,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下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信息化对核算管理的影响,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构建有所帮助。

:信息化时代;会计核算体系。

(一)对相关的会计需求无法及时满足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之地,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而会计信息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往往会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由于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长期情况下,会使得会计核算模式与企业的管理需求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企业在进行整体管理时出现较大的经济问题,也会导致企业停滞不前。

(二)无法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由于其在进行核算时,会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看作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使用者所得到的资料都基本一致,但实际情况中,使用者并不是同一个整体,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需求也不相同。目前的会计核算中依旧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是的,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给使用者。核算时效相对滞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往往具有滞后性,这都是由于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忽视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将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核查。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就会使企业的整体经济价值降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由于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达给所需要的部门,就会让企业在会计管理,甚至是整体管理当中出现较多的麻烦。

传统的核算模式所用到的方式都较为单一,不能对使用者提供及时、有效并且足够详细的核算数据,导致会计核算人员在制作相关数据报表时,不能做到高效有用,也不能将各个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进一步结合,导致会计核算的程度较差,为企业的最终管理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四)企业的领导者对会计信息的认识不足。

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的管理都不够重视,使会计核算只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中,还没有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对会计进行核算,这样就会出现企业在进行发展时,面对信息的高速发展,没有相应的措施来适应,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会计模式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以信息化的模式进行,才能更高效。

(一)信息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核算方式,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各部门必须将会计信息结合互联网进行及时有效地对接,才能实现数据在各个方面的共享。此外,信息化时代将会计的各种信息以及报告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给相关管理部门,大大提高了对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传统的会计核算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下进行核算,还不能实现对其进行随机的核算。而信息化的到来使得会计核算的灵敏度大大提高,除了能够实行传统的核算方式之外,还能对其进行不定时的核算,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更具备时效性,同时也保证了信息不出现混乱的状态。

(三)信息化使会计核算的范围大大增加。

传统的会计核算范围覆盖面窄,但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会计核算的范围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没有对核算的范围进行拓展,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核算。随着信息化的到来,除了对核算的范围进行扩大,也使相应的核算指标得到了更多的转变,并且由传统的记账模式已经转为了互联网实时共享模式,更为会计的核算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四)信息化使会计核算的深度大大增加。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只能对局部进行核查,不能对整体进行统一的核算,信息化的会计核算体系由于其工作效率较高,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对会计的核算更加及时全面。此外,由于信息的时效性,使得会计核算的各项指标在最后的总结上都能凸显的更加全面。

相比传统会计核算的单一,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实现了多样化。在保留原本的基本核算方式下,信息时代下的会计核算模式,无论是在对明细核查,还是报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实现了各种核算方式共同存在的模式,更能满足不同部门及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确实需求。

企业的领导在会计核算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会计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的协助,只有企业的相关领导树立信息化的思想,才能使企业各个阶层都注重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才能带动会计核算信息化的顺利展开。首先,高层领导必须对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并且注重开拓进取的精神,将信息化的会计核算应用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也能让企业在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具备竞争实力。其次,企业的中层领导必须切实与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他们自身必须建立起整体的企业观,才能使会计信息化更好的引入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为企业带来想不到的经济效益。最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强化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意识,只有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化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使其接受会计的信息化核算,才能使企业在整体的发展中更具备发展实力。

(二)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

企业在展开信息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起到最主要作用的就是会计信息化的人才。对于国家而言,应该加大对财经院校的专项投入,培养出更多的信息化会计人才,积极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宣传方式,使员工了解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也可以通过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其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专业的会计信息管理能力。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本身来说,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会计核算能力,才能使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可以运用相应的惩奖机制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企业大大提高其劳动效率,使得员工具有明确的岗位分配,又能让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的提升。

(三)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信息化的进程。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实现企业在信息化的管理。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信息化的到来使得会计核算的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地实现共享,因此,企业在进行资金使用之后,都要做到及时登记,并存储相关凭证。这样能够使得会计核算的数据更加准确,也能够保证企业在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存在的财务运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来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范围较小,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过于独立,降低了会计核算的透明度,而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实施,将会让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的信息透明度大大增加。因此,对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结合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方式,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会计核算风险,提高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信息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对一个企业来说,只有确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来运行企业,才能使其在规范的操作流程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只有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按照其具备的责任和权利来分配权限,建立全面的岗位责任制度,使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保证企业的资金正常运营,更能为会计的核算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可以通过建立安全的操作流程,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管理。最后,对会计的相关信息必须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保障数据具备安全性。在进行会计财务核算时,要对各个业务的档案进行合理的规划,定期检查各个部门的档案资料,从而确保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建设过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只要企业自身积极的做好相应的改革措施,利用好自身管理当中存在的特点,就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1]刘鸿.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现状探讨[j].财会研究,20xx(32)。

[2]杨风玲.关于在我国会计行业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刊,20xx(22)。

[3]廖洪,马倩.信息化是会计核算的必然发展趋势[j].财会月刊:综合,20xx(12)。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国内企业纷纷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国外企业也纷纷涌入,国内市场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综合实力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企业综合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已经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文章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之上对新时期成本会计核算进行了相关的谈论。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为综合实力的竞争。成本作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耗费,成本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企业管理需要,在新新时期如何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成为当前会计核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价值管理观念的树立。

一般来说,国内传统上依据开支的范围对成本进行核算,产品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消耗的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而对于管理、财务以及销售环节所产生的费用通常被看作期间费用直接作为当期损益。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人为的分割了采购环节、生产环节以及营销环节,无法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而统一的成本管理系统,最终导致实际成本在考核的时候无法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这就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情况,企业的各个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盲目的进行活动。如,生产部门只注重生产效率,盲目大量生产造成产品积压、质量下降。而采购部门在采购的过程中只注重产品的价格优势,不顾材料的品质而采购质量不好但是价格便宜的原材料,导致企业产品存在缺陷,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价值管理的宗旨就是利用最小的消耗生产出具有最佳功能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由其自身的功能与生产的消耗的比值来衡量。产品的功能在价值管理领域的含义为:一个系统、产品或程序正常运行时的目的或意图。这里所说的成本除了产品自身的生产成本之外还包括产品前期的研发、运输、宣传营销等环节所产生的成本,也就是包括了产品从研发设计开始到整个生命周期结束的全部成本。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产品的生产环节,而新时期的价值管理理念涵盖了产品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出发实现性价比最优。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只能够事后反映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已经无法进行弥补,对产品价值缺乏整体反映的能力。这就在无形之中引导将注意力放在了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其产品的前期研发成本以及在销售、物流仓储等相关环节的成本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价值管理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关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引导企业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去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最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2时间因数引入。

当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产品质量竞争、价格竞争转向新产品的研发的竞争上来。哪个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就能够领先对手占领市场,从而获得竞争的最后胜利。这样产品研发相关时间竞争逐渐成为企业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内容。

现行成本会计核算中,对于时间成本的核算还只是停留在由于产品生产时间延误而造成的人工以及材料、能源的耗费等所产生的成本阶段。没有计算由于未按期交货而进行的违约赔偿、以及由此造成的仓储费用的增加成本。还有为了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而额外投入的研发资金等成本。至于和时间有关的隐性成本,如超过规定期限交货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就更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成本会计核算对于与时间相关而产生的一些成本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层无法有效分析产生成本的原因以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就有必要对与时间相关成本进行专门的核算,从而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在这方面的不足。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时间对于传统成本会计来说仅仅起着一个分摊的作用,从而忽视了时间自身的经济价值,造成了产品成本偏离实际。如果将生产产品的时间最小化作为成本分摊的基础,可以使员工既可以追求成本最小化,又可以与企业的目标相统一。

3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成本监督。

企业财务状况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价值表现,应是企业综合管理的价值体现。而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不能再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应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角度出发,加强整个生产周期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在过去成本管理时间上也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的控制,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监督性作用。

为适应现代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而针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制度,在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法规中,内部控制贯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由过去针对财务人员的内控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对资金筹集、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以整个生产周期为成本控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

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事后反映经济业务情况,无法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仅仅是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供应、销售、人事、财会等子系统相互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现状,已很难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尤其对于产品市场的开发中具有前瞻性的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面对不同企业管理层次的需求,成本会计信息越具综合性、全面性。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而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5总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更好的控制自身的成本,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成本会计要站在整体的高度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成本核算,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企业面对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综合性、全面性、及时性无疑对现行的成本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三

通常情况下,所谓会计核算工作,即企业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选择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费用进行审核和评价,以此为基础来对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依据。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可以对企业当前的经营与生产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反映。通过获得的有效会计数据,企业能够从中转换为所需的经济指标和决策依据。所以,建筑企业当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一定要更加真实可靠,具备精准有效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两种:第一,分权式管理;第二,集权式管理。并且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现阶段,属于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现代化的设施以及技术方式能使会计工作的效率明显提升,然而也会导致大量会计工作人员失业,而很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其自身业务能力都很低。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会计核算,从而对项目成本进行精准地评估以及预测,确保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开始朝着新方向前进,因此我们要按照其方向,遵从时代发展的有关要求,从而保证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通常来讲,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支出与收入账目核算、建筑施工以及工程结算核算等,这些内容非常繁琐,只要没处理好,就会对建筑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按照自身会计核算的特征,完成好分级核算的工作,对每一项工程都要展开成本核算,另外核算时间比较久,因此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

1.在建筑企业内,常见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四种,分别是收支结转下年的核算法、设“合同价款”科目核算、账外有账核算法以及账内有账核算法。其中,收支结转下年核算法,又称为按建筑产品完成全部成本的核算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当遇到当年难以完工的工程时,将其结转至下一年。并在结转同时用“上年结转”字样做出标注;设“合同价款”科目核算的方法,其对象为未收齐的尾款;账外有账的核算方法又可以叫做实收实支的核算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反映企业年终的亏损和盈利情况;而账内有账的核算方法,又称为预算后核算方法,该方法可以用在当建筑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但无法在当年就完工,而需要在下一年开展收尾工作的时候。

2.建筑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道德观念以及整体素质,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从中挑选具备更全面素质的人员,确保企业经济秩序的稳定。还应完善自身的责任会计制度,构建健全的承包经营责任体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直接责任人负责,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更为全面。不但如此,建筑行业还应重视来自社会的监督,通过更多的社会相关人员所组建的高素质队伍,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以提高其可靠性与真实性,并借助法律手段来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和不道德现象。若企业本身出现了问题,则企业应该承担所有因为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相关后果,并负责做出相应的赔偿。这就要求企业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借助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来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缓解会计人员传统作业的压力的同时,规避人为伪造的虚假信息。最终确保会计核算信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行性、可靠性以及真实性。

3.因为建筑企业通常会拥有较大的资金量,因此对它而言,核算工作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而成本核算又是会计核算的一项基础工作,如今实际情况却十分糟糕,所以,建筑企业要强化成本核算工作的强度,在规划时期就要将这项工作做好,进而才能够提升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力度,为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形势,建筑企业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新准则与新规定。由于建筑企业具有较长的回收过程与生产周期、以及较大的资金量,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精确算出在某个阶段内所支出的实际费用与成本,同时还要精确算企业的税金数额与收益所得。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缺陷加以改善,争取构建先进、完善的企业制度,尽力构建一个成熟、规范、以及完善的会计核算机制,逐步改善会计行为,进而使建筑企业基于自身项目科学、高效地开展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衡量好产品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而成本还原就是一个很好地管理方法。通过成本还原法对成本核算进行辅助,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成本还原;成本核算。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城中需要不断进行生产与购买,但是目前大多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管理都存在缺陷,不能够意识到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成本还原法在成本核算环节进行应用,通过分解各个步骤的资源消耗,更加精细的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因此提高企业的成本还原的应用是当务之急。

一、成本还原法简析。

中使用的是综合结转法。在这个方法中企业将生产环节中的上半步骤的半成品转下半步骤时会以“自制半成品”或是“原材料”的方式进行记录,而该步骤的综合成本则是包括上半步骤的“自制半成品”或是“原材料”的成本,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易懂,但是却忽略了上半步骤的原始成本,不能够有效反映出原始成本与完工产品之间的矛盾,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进行成本还原。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现代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们不再只关注产品的制造,而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时对企业的存货管理也提出了一定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发挥了很大作用,它是企业进行监督考核的重要标准。这时候作用于企业的存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生产能力管理的成本还原法起到了辅助成本核算的作用,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企业对成本还原认识不清。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仍是沿用过去的体制在进行生产与发展,多数存在管理制度落后,成本核算混乱的情况。而成本还原是一个系统的成本核算管理工具,它可以通过对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控制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以及资源的利用,但是在实行成本还原时需要各个部门的统一支持,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损害到某些职员的个人利益,因此成本还原的实施具有一定阻碍。

(二)企业缺乏专业实施成本还原的人才。

国内企业的发展流程较多,有时一个企业会存在多项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原的实施具有一定困难。它需要重新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构造,还要细心记录每一个生产环节产生的成本消耗,工作量较大。这不仅需要成本还原管理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有高水平的工作素养,但是目前国内缺少这种综合人才,所以成本还原的实施不能有效执行。

(三)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能力以及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不足。

成本还原的实施需要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流程,并且需要管理者的准确指挥。但是目前大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成本还原的意识,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又不完善,在进行成本还原时无法了解到完整的生产信息和其他的相关信息,因此成本还原的实施也无法有效执行。

三、成本还原与传统成本核算的方法差异。

成本还原通过将各个部分的半成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并且以“半成品”或是“直接材料”的方式记录,可以有效区分出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将成本还原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一定不同。

成本还原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会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动因,并且计算出适合的分配率,这样统计出来的成本更加准确。而传统的成本核算只是按照工时和机时等数量来计算各个部门所产生的费用,然后将费用分配都各个部门,最后在按照规定的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各个生产线上。二者在成本的性质和动因上具有一定差别。

(二)成本计算的对象不同。

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还原的计算对象范围更加广泛,它包括企业的制造流程、产品的生产以及一系列的项目计划,而传统的成本计算则较为单一。

(三)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传统成本核算在进行费用分配和间接成本分配时主要是以工时作为分配标准,而作业成本法则是以完成的产品数量作为标准。这种方法要求要了解企业的'作业流程和具体的生产消耗,全程监控产品的成本消耗和企业生产过程中因为多元化需求产生的成本消耗,这样可以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更加透明化。

(四)成本内涵不同。

传统成本和算法认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所有资源和资金为企业的成本,比较宽泛。而成本还原则是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且将二者联系起来,意义更加深刻。

(五)成本范围不同。

传统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以产品本身为核算对象,而成本还原则不同。它针对生产动因、生产过程以及成本的还原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具体化。

四、提高企业成本还原的管理。

(一)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前面提到过信息系统对成本还原管理的重要性。随着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逐步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信息的分享更具有时效性。同时企业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套简单易操作的成本还原软件,提高企业成本还原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成本还原的宣传力度。

由于当前国内企业不能意识到成本还原的重要性,所以在成本还原的实施受到一定阻碍。只有加大了成本还原的宣传,企业才会重视对企业成本还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还原管理。

五、总结。

企业的成本关系着企业的盈利,因此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需要得到关注。成本还原的应用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有效的区分出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武静芳,赵玉荣.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7:25.

[2]孙淑丽.浅谈成本核算中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还原[j].中国总会计师,2012,02:15.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五

摘要:会计核算模式是会计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新时期下,研究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不仅深化了会计模式研究,还结合现代化的核算手段,进而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核算;零级核算模式;实时核算模式。

在手工会计核算时代,由于技术手段落后,一般只能采用一种核算模式,即传统的总分类、明细分类核算模式,而绝不可能同时采用其他几种模式,因而核算模式并未引起重视,它还不是人们的一个研究领域。会计信息化标志着核算手段的现代化,它完全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核算模式,因此核算模式也就成为信息化会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是建立会计与社会、会计与技术、会计与管理等高度融合、实时、互动和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工作从思想观念到核算方式、核算手段都将有重大变化,代表了21世纪会计发展的方向,标志着一个全新会计核算时代的来临。在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中,各级账户一经设定,其级别就相对稳定,以此来保留传统核算模式。同时,允许在现有科目的基础上,扩充了多种会计核算模式,提供新的更为综合、动态与灵活性的核算指标,以满足现代管理的随机性需求,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具体来讲,信息化促进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深化传统核算模式,促进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

1.1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系统,一方面仍然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以会计科目为核算依据,用会计账薄及会计报表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在总账核算、序时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大大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一般而言,信息化能编制任何表格所需的数据,只要与科目编码有关,相应数据表能提供,都可以在三库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报表模块完成。

1.2促进了会计核算深度。

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而这又取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详细和关联程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科目设置表现为科目编码,有编码就有账。一方面科目编码至少可以达到四级,编码越详细,核算越深入。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运用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利用计算机高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填制,使会计报表反映的指标更全面披露更深刻,从而大大提升会计报表的核算深度。

1.3促进了会计核算广度。

核算广度是指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表现为核算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在信息化条件下,除了传统的价值核算尺度之外,还可以设置其它数据库、表来存储非货币信息,如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并进行相应核算。在大型跨国公司,可设置多套账薄,分别采用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核算,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对外报告的需要,从面解决了传统核算模式下指标单一的缺陷。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具发展到电子程度的产物,它使会计核算获得了现代化的电子工具。铜丝信息化下的传统核算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一会计核算形式,可同时采用多种核算形式,扩充到了五类核算模式,即零级核算、实时核算、分组核算、混合核算和辅助核算模式。

2.1零级核算模式。

在传统核算模式中,一级科目是总账科目,级别最高,没有比一级更高的会计科目,按一级科目组织的会计核算负责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经济业务不断产生,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表现在会计核算上就是使用的总账科目越来越多。零级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核算特点:一是采用随机核算制,可随机性进行各种零级核算;是在现有一级科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类,形成新的、概括性的零级科目,并据此进行零级核算,这些零级科目在信息化的常规编码表中找不到,是现场指定的;三是既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又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四是属于编码内一级科目往上的综合核算,可提供新的、更概括性的核算指标;五是核算时要受复式记账和会计恒等所制约,带有基本的原理性核算特征。

2.2实时核算模式。

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对现有各级明细科目进行随机分组和概括,从而形成若干会计科目,可将其称为分组科目,根据分组科目组织的会计核算就是分组核算模式。分组核算模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打破原有明细科目的级别,重新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新的明细分类核算指标。分组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核算特点:一是采用随机核算制,随时准备提供新的明细核算指标;二是在现有明细科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组,形成新的明细分组科目,并据此进行分组核算,这些分组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找不到,是现场指定的;三是只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不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四是属于编码内明细科目的重新组合核算,可按需提供明细核算指标;五是核算时要受账账相符所制约,带有某些原理性核算特征。

2.4混合核算模式。

混合核算模式是指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对所有科目进行重组,包含一级和各级明细科目,进而形成若干新的混合科目,并据此进行会计核算。如果将零级核算与分组核算相结合,贯通一级科目与明细科目,按重新组合的混合科目进行核算,这就形成了混合核算模式,其意义就在于可打破科目的任何级别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新的混合核算指标。混合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采用随机核算制,可提供新的混合核算指标;二是不分编码级别,在现有科目编码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形成新的混合科目,并据此进行混合核算,这些混合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找不到,是现场指定的;三是只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不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四是属于科目编码的重新混合核算,可提供新的混合核算指标;五是核算时要受账账相符所制约,带有某些原理性核算特征。

2.5辅助核算模式。

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对现有底层明细科目进行延伸,即进行编码外的更详细的分类,从而形成若干会计科目,可称其为辅助科目,根据辅助科目组织的会计核算就是辅助核算模式。在会计信息化中,科目编码很重要,有编码就有账,所有会计数据将按编码归集和加工。但是当编码无能为力时,可借助于往下延伸的辅助核算模式进行处理。因而辅助核算模式是一种编码外的核算,是编码内核算的必要补充,以便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辅助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采用随机核算制,可提供更为细致的核算指标;二是在现有某些底层明细编码的基础上往下延伸,形成新的辅助科目,并据此进行辅助核算,这些辅助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找不到,是现场指定的;三是既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又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四是属于底层编码核算的细化延伸,可提供新的、更详细的明细核算指标,以便对编码内的底层核算进行必要补充;五是核算时要受底层明细编码所制约。

总之,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大大扩展了传统会计核算的功能,借助可视化编程工具和数据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在会计软件中全面实现多种会计核算模式,从而使其数据加工能力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灵活和多样。

参考文献。

[4]肖英姿.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事业财会,,(4):5-7.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六

摘要:“营改增”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健康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里分析了“营改增”背景下,企业会计核算改革的策略,对于有效消除“营改增”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效应,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营改增”指的是将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这是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税费改革的一种新制度。

在经济快速发展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提升,在新的税收体制下,如何针对“营改增”进行会计的有效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改增”税费改革的重要意义。

“营改增”税费改革适应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式的需要,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策略作用。

另外,这种税费改革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营改增”实施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营改增”是完善我国税收体制的主要举措,是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第二,“营改增”是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通过“营改增”可以有效避免企业重复收税的情况,能够为企业减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企业要科学评估“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要根据“营改增”的需要,组织会计核算人员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结合最新税制方式,对“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的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通过评估,不断提升企业应变新税制的能力。

在“营改增”背景下,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必须要了解“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标准和实施准则,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知识系统和结构都需要能够满足“营改增”的需要。

更新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知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会计人员在“营改增”背景下的会计核算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为企业服务。

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税务管理水平,提升会计人员对原始发票尤其是对增值税发票进行管理的能力。

要通过培训活动,提升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这样才能减低“营改增”实施后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保障企业的利益。

3.完善纳税统筹工作。

“营改增”改革策略实施后,纳税的性质与纳税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纳税统筹工作,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的利益。

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要通过流通环节的会计管理,进行税负转移,从而降低企业的税额;同时,选择好供应商,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发展。

另外,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纳税筹划工作,要能够在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目标下开展,要能够利用一些优惠政策为企业寻求更大的利益。

4.完善记账程序,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作为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在“营改增”背景下,要具备完善的记账程序。

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账目进行记账程序的有效设计,完善各个环节内容,要建立起增值税的明细账目。

同时,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企业需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通过财务分析,保障企业会计核算的正确性,更好地发挥会计功能,更好地应对增值税改革的现实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影响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企业的营销模式,发展策略和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营改增”可以说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挑战。

“营改增”的推行,加剧了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压力,其工作任务和内容更多了,财务核算所涉及的面更广了。

要有效避免“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发展的负面效应,作为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必须要重视完善企业财务核算机制,重视改革企业的财务核算机制。

要通过改革,借鉴一些国外关于会计核算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针对企业实际,对企业财务核算机制建设提供支持,要通过完善企业财务核算机制的措施,有效保障企业在“营改增”背景下能够获得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营改增”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不能否认的是,“营改增”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

企业要想在“营改增”背景下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会计核算策略的改革。

企业要能够基于“营改增”背景,加强对财务核算人员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有效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体系。

要加强纳税统筹工作管理,积极变革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内容,通过多种措施消除“营改增”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能够通过会计核算策略的改革创新,保障企业税收利益的最大化,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瑜,周桅佑.增值税改革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商,(15).

[2]贾雅茹.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税收和账务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6).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建筑施工企业也逐渐增多,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因此,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有利于未来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承担较大的项目建设风险,且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因此其会计核算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复杂。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全面把握工程实施的财务状况,就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以便为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依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普遍存在监督不到位、经营者不重视及会计人员能力素质差等问题,只有在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及问题,在掌握了影响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分级核算,因为施工企业生产存在着地点不固定、生产分散及流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将施工生产与会计核算进行结合,并科学合理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成果,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采取分级核算方法;二是单位工程成本单独核算,也就是施工企业会计需要根据每项工程分别来核算成本,分别考察不同工程的具体特点,同时使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便于进行分析;三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因为建筑施工工程存在着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若在工程全部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与价款结算,就需要施工企业预先垫付大量资金,这会造成工程施工中的资金供应问题,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各阶段经营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根据已完成工程情况分期核算,并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建设成败,其经营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根据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导致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而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管理者认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为资金运动,只注重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忽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财务部门只能依赖于施工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核算,这就极易造成成本核算失真,进而影响管理者的经营决策,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财会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在,仍有一些企业并未在内部监督中明确各自职责,甚至有些企业都未能建立或执行内部监督制度,而外部监督又过于形式化,最终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处于无监督状态。久而久之,有些企业就会为节约成本等,或不遵守会计准则,或一人担任多职,严重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但很多企业也只是关注财务人员数量,却忽视了人员质量。财务人员或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证,或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或实践能力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现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中,忽视团队培训,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一些专业性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一味固守陈旧理论,必将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1转变理念,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所需的会计核算机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能形成科学的成本效益观、风险收益均衡观,主动接受会计核算新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各施工企业应不断改进会计核算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在结构与权额上的相互协调进行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树立会计核算的新理念,认真学习与贯彻新会计准则,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3.2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应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会计核算工作化繁为简,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实现监督考核的自动化,确立明确合理的考核目标与考核标准,并充分运用自动化系统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加强内外部监督,全面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3.3加强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人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在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培养;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思想宣传,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保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四、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核算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是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因此,本文从会计核算特点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八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其中成本核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但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如何正确的划分成本核算对象,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和问责机制是建筑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工程量较大,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目前,行业发展已到成熟期,建筑企业的工作重心由抓工程量,转为提高管理水平,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即企业应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以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建筑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1、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成本核算对象是指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对象,是施工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应选择什么样的工程作为目标来归集和分配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建筑生产成本的承担者。建筑业顶目有成片开发,分期进行的特点。产品形态有高层、小高层、公寓、别墅、商业地产等,如何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会计准则尚未明确,许多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

2、数据统计不精确,成本核算困难。数据统计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之一。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准确进行项目成本核算,企业应事先做好项目的产值、人力劳动消耗、利用施工机械情况、财产物资消耗以及其他各项动力消耗等统计工作。一般施工企业采用传统单一的成本核算体系。由总公司财务部统一进行成本核算,其他分公司配备相应的成本核算人员仅仅对分摊成本进行二次分配,只编制一些简单的成本分配报表,不进行独立的成本核算。这种成本核算方式弱化了公司的成本控制,总公司无法及时对各分公司进行事前和事中成本控制,加上各分公司的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各分项核算的成本信息并不能真实准确,总公司不能准确了解到项目的真实成本,对各子项目核算的精确度降低,会计信息失真,成本核算困难。

3、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核算全员参与的系统控制观念不强,还停留在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的阶段。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如技术革新、施工部署、施工组织等缺乏深刻的认识。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甚至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普遍。

4、成本费用不实。会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成本结算情况,导致工程结算收入与成本不匹配。部分项目结算周期过长,长期挂账或不反映盈亏。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成本不能合理划分,存在为完成指标人为调节成本的现象。

5、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在现有的建筑业成本管理模式中,一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全过程始终处于割裂状态。如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职能在预算部门,成本控制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和供应、设备等各管理部门,成本核算职能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责权未能得到完整、明确的划分。面临成本管理产生的具体问题时,权责不清,互相推诿。导致职能部门的责任无法得到贯彻落实。

1、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要合理。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大型主体工程应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分,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同一工程项目如果由同一单位在同一地点施工,并且属于同一结构类型,且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开工之前要编制好总体施工计划,开工后无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总体施工计划和由此编制的季度、月度生产计划施工,尽量避免发生随意打乱总体施工计划的现象。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调配劳动力,安排生产时间,避免窝工现象发生。对施工人员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积极性,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材料必须严格保管、领料制度,在采购时,要择优购料,用料时,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在施工中应严格组织管理,减少各个环节损耗,避免使用不当引起的材料浪费,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增强工人的责任感和节约意识,防范浪费、偷盗现象。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测、维修,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3、根据工程合同书,总体掌握当年度完成工程量、工程进度,根据合同规定的完工进度以及结算方式,及时结转工程结算收入。

4、强化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观念,建立规范、统一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人员和项目部人员应加强成本核算教育,使项目经理及作业层全体人员都树立起成本效益观念。对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力,使其能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构造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公司全体部门相互配合。在我国加入wto,建筑业面临国际竞争的经济背景下,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更显重要。本文分析了建筑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与改进建议。建筑业企业应不断强化成本意识,对成本核算系统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九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几乎所有的企业已经并不满足于短期间内的利润最大化,相反,他们已经开始看重企业的能力,企业更希望的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实现竞争力的最大优势,只有拥有竞争力才有实例争取更大的利润,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想要完成这一长期目标,就要有长久的坚持和合理的计划,我们要找到适合的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成本的核算以及管理都是所有核算的内在中心,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核。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核算就是指一系列应用会计学公式和原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来搜集信息和做一些企业的销售分析。从而带动一系列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用的所有花费,对这些经济性的分析。在经济构架上找到企业的基本构成、经营水准、成本组成等等企业的基本状况。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能够更加明确清晰的定制企业将来发展的策略。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核心核算,而成本核算,正是重中之重。

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就是实现成本核算的良好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策略,能够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快的发展,拥有十分惊人的竞争力。

成本核算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1、成本核算的合法性。所有的计算都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合乎规则和法律的不能够计入成本,要求原始的记录是合理合法的,并且保存完整,记录细致。

2、相关性原则。就是说我们所计算的成本价格应当与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有直接关系,与之相关的才能算作成本。无关的不要记入成本,以免影响企业的核算和预见性错误,出现管理漏洞,从而做出不利于发展的决策。

3、可靠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值得信赖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核实,并且真是存在。他的成本信息是与客观的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不要存在任何欺骗性,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保证其真实可靠。

4、可利用性。我们做出的成本核算最终是要给管理者分析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要求我们提供有利信息,而非不可用信息。

5、及时性的原则。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更新速度之快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及时掌握有利信息,有可能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及时的核算结果,能够恰当具体的体现出当前企业的经营效果。根据这些分析做出最精准的发展决策。

6、分期核算的原则。为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我们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分批次的利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可持续,更不易混淆,井然有序。按照年月日核算,也便于日后查找。

除此之外,成本核算还有几大应用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1、确认核算的最终目的。有目标的核算即避免盲目又有利于分析,能够很好的为管理服务。其所核算出的成本能够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成本的核算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为了计算存货、成本的多少计算、收益多少的计算、成本的决策及控制、为产品制定价格、签订合同需要的数据等等。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对象,决定核算的不同内容,制定本次核算的不同方法。

2、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对象是个集合体,它包括所有项目中需要归拢的各个成本个体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承担者。他可以使一个项目、一种产品、一纸订单、一个部门、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作业。他以一个目标为中心,集合所有围绕这个中心的.对象,逐一计算成本。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对象,我们要准确找到这些对象,然后在计算。

3、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内容。一般的成本核算都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的成本,二是归集的分配所用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要求我们首先要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明确每一笔开支的界限,过滤不应该计入成本的各项开支。然后记录并且测定积累各项数据。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和核算,然后汇总,分别核算出个体和单位的成本。在一个企业之中,往往有着多种多样的产品,直至月末可能还有滞销的部分,因此要准确计算和剔除真正的成本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资产的消耗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产品经营的方法来区别对待其经济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1、劳动对象。2、活动耗费。3、劳动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建立一个可行使用的数据表,计算各项费用。分出每一科级科目的花费,然后细致分出各种项目。然后在当月或者一定的时间段范围内计算成本。将表格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使之联系紧密而且准确。

建立完相关的表格,下一步当然是根据现有的分析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根据一定的条例和规定进行控制,不盲目不重复,有一定的道理,既符合可持续又不会干扰企业的发展。但是,有的企业内部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的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允许相关管理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能够修改报表和提出合理化意见。但是一定要透明并且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要盲目处理,以免使企业蒙受损失。

只有更好的建立管理机制,才能够合理的安排管理,统筹各项成本,帮助企业发展。

在现在的施工企业中,很多不同问题影响、制约着他的发展:

1、数据统计不够具体,不明晰,为核算整理数据带来困难。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数字与数字的累计,这是最基础的方法。通常,为了保证所计算的项目成本准确而有条例,我们要根据其前期的整理数据和计算来确定,因而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需要耗费的资金,需要的人员统计,以及设备所需量等等,还有就是成本的比重与需要的消耗。另外,一个合格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时的总体价格和分解出来的各个项目的价格。财会部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分类和整理,然后拿给有关部门分析,哪些属于必要支出,哪些属于机动支出,找到浪费的原因,处理不必要的花费,保证成本准确有用和合理。

2、报表的信息不够准确,会计搜集信息不健全。编辑会计的报表,是成本计算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报表的编制和汇总更是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挑战。一项复杂的会计核算对象纷繁复杂,需要很好的编制汇总,这也是核算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汇总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象的选择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其结果不容忽视。

因此,建设一支有责任心的队伍必不可少,内部审计会计的素质需要提高,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成败和发展的关键。受欢迎的管理队伍,能够担负企业的未来。正如好的成本核算,一个合理内核下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节约成本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下的成本核算需要应用到的实际操作,正是因此实现的,人是所有成本的基础。

结语:高素质的会计部门人才是关键,建立高机制的成本核算迫在眉睫。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核算,因此,它也是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牵制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做好一个合格准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做出准确关键的决策。在遵守一定的企业原则下,制定一个合理的核算模式和方法。另外,运用创新手段和科技发展手段位企业服务,也是成本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生存发展的手段。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在预防、医疗、康复等医务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物资成本——医院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的支出;人力成本——医院内部人员工资及其他的经费支出;资金成本——医院资金投入、负债情况、现金流量等的资金状况;管理成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

在市场经济和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的同时,医院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管理者日益认识到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实施成本核算是医院加强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医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并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措施。通过医院的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是提升医院的资本增值能力、增强医院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成本越低,利润空间越大,越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如何有效地降低医院成本?下面笔者针对医院成本的四种不同类型分别加以阐述。

一、实行招标采购和定额管理,降低物资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行业也被推向市场。对物资成本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充分利用各种物资资源,以有效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的物资成本已成为现代医院经营者的共识。

(一)加强对物资供应的审计、监督。

对医院物资供应的整个过程,医院内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其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计监督。要经常进行市场调查,全面进行比质比价,相同的品种比质量,相同的质量比价格,相同的价格比服务,确保购进质优价廉、符合临床医疗工作需要的物资。

(二)控制、把握物资采购费用。

实行招标定点采购制度,并对招标工作的组织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能够增强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保证招标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合理让利,所得折扣必须全部汇入医院财务账户,做到从“廉”采购。

(三)坚持完善物资定额管理。

合理确定物资经济采购批量、储备和消耗定额,可以节省采购费用、运转费用和保管费用,减少物资积压和浪费,保持物资资金占用的合理性,从而不断降低占用水平,加快物资资金周转速度,提高医院经营效益。

二、加快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降低人力成本。

在医院成本构成中,人员经费占30%左右。因此,加快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减少人员经费支出,是降低医院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展开竞争,择优聘用上岗。

改善医院传统的用人机制,实行公开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和双向选择,增强医院用工和员工择业的自主权。大力推行合同聘用管理制度,变“单位人”为“社会人”,实现医院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二)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内设机构、岗位和职责,实施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清退临时工,分流正式工,引进技术工,可以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形成具有动力和竞争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完善工资的分配激励机制。

要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实行绩效工资与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原则。建立起向优秀人才倾斜、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效益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体制,用一流的工资吸引一流的人才,用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效益。

三、积极筹集和有效运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

随着医院运营机制的改变,如何筹集和运用资金,合理降低资金成本,已成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切实增强资金运用的效果。

严格控制资金投资方向,把资金投入到风险较低,收益率较高的项目上,实施稳健的财务行为,提高医院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缩短药品、材料的付款周期,可以提高折扣率,增加让利收入;购买利用率较高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可以提高获利能力,增加服务收入。

(二)保持合理的医院负债结构。

医院负债要坚持适度原则,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40%以内。在医院负债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医院可以增加软负债(如应付款、预收款),减少硬负债(如银行借款),减少利息支出,降低医院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三)及时分析现金流量动态。

医院可以借鉴企业的经验编制现金流量表,及时掌握医院现金流量信息,分析医院投资、融资、筹资对经济运行情况产生的影响,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资金的需求量。通过观察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使医院达到既有充足支付能力、又无闲置资金的最佳状态。

四、提高医院经营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是附属性的,属于间接费用,要在每月底合理分配到受益的医疗、药品、制剂3个部门。有数据表明,我国大中型医院的管理费用一般占总支出的20%左右。

(一)真正减少坏账损失。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对确认已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项要作坏账处理,在坏账准备中冲销。应坚持病人预交款和本院职工担保制度,实行病人欠费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争取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提高医院管理效益。

推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指标。如:门诊和住院人次以及手术、治疗和检查人次等,以有效地降低医院的固定成本。同时,要在降低变动成本上下功夫,严格控制水、电、煤的不合理消耗,遏制跑、冒、滴、漏,减少资源浪费。

(三)深化后勤部门改革。

本着对内搞好保障、对外开放经营的原则,对医院食堂、幼儿园、洗衣房、水电维修等后勤部门,实行单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后勤部门由管理型服务转向经营型服务,以减少非生产性成本。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方面的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给予重视。企业会计核算不仅关系着企业内部的建设,更关系着企业的外部发展,这其中财务方面的信息是提高会计核算的重要因素,所以,不仅要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更要提高信息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该文就企业会计核算的简述、存在的问题、处理措施三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企业会计核算关系着企业的内部建设,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引进了企业核算制度,如何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核算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企业宏观核算以及微观核算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话题,随着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会计核算与信息质量成为研究重点内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势在必行。

20世纪50年代上半叶,核算部门以及财务学校聚集着很多前苏联学者,他们翻译出很多关于财务、会计方面的著作、文章、记录等,不仅包括生产方面的会计核算,还包含经济活动方面的核算,既包括企业资金方面的核算,又包括企业发展成果方面的核算。企业会计核算的任务逐渐聚焦于企业物资核算,而且还要准确预见企业经济业务以及企业活动所产生的财务成果。企业会计核算表现出的方法特点为:第一,通过货币单位计算出企业流动或者固定资产以及全部的经济活动。第二,通过系统的管理体系,记录企业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经济业务。第三,使用实际发生价格。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为:确保企业的各级领导能够定期获得企业工段、工作间、场地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个方面的工作资料。在核算方法上表现出针对性,能够将企业的精力集中在某个事件上,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或者间接的使用度量单位计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得到开发、应用,并在各个企业得到迅速推广,例如,企业的资产负债计算,成本、资金计算,企业流量计算,账户核算等。但是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没能在新的工作领域、工作方法上有所突破,统计方式、核算制度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提高、有待完善。另外,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企业核算方法的优化,企业对于市场上的信息变更不敏感,不能及时做出回应,收集以及披露信息的速度滞后。例如,已经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披露信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出示资产负债表的计算指标,还要披露大量的财务预算以及决断报告,但是披露的方法还不够规范,没有使用统计方法、手段。

统计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获得统计指标,也就是对信息进行计算,例如,核算统计指标、分析统计指标。一方面为统计信息,对信息进行核算。会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获取财务指标,也就是获取财务的全部信息,例如,会计账户的计算或者分析财务报表。由此可以看出,统计以及会计活动都含有信息核算以及信息分析,二者在这两个方面必须实现零距离交流,也就是统计活动在计算方面要借助于会计核算数据提高统计核算信息质量,会计活动在财务分析方面借助于统计分析数据提高财务核算信息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二者的交流过少,导致信息流通过缓,影响了会计财务发展。

会计部门在财务分析上缺少精确的财务核算分析,统计部门的核算数据缺少真实性以及准确性,针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要增加二者的交流,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确会计、统计工作人员的分工,保证二者能够相互借鉴,增加交流。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部门与统计部门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很容易造成责任推诿,出现扯皮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给企业造成损失。如果二者不能实现明确分工很可能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集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很有可能面临财务危机,威胁企业发展。

首先,正确划分宏观会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并明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会计核算可分为三个系统,两个核算机构,但是人们误将企业所成立的'核算机构当成政府以及部门的核算机构延伸,并认为企业核算机构是政府以及部门的核算机构的基础。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必须优化会计核算机构,建立、配置与自己工作任务相符合的核算机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企业还应该将核算机构划分为微观统计核算机构,作为宏观核算机构的一部分而存在,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划分二者的职能与界限,促进二者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都是按照国家统计以及核算模式来组织的,随着政府核算以及统计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企业会计核算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改变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思想,践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制,避免按照就有的建设方式建立企业的会计核算账户体系,而是基于实际调查,形成调查表,在企业形成一套国民经济及核算体系基础数据系统,按照企业的发展模式,建设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思想与体系。

产值指标是指国民经济中国内总产出、生产总值的指标。计算产值指标的目的在于掌握生产成果的总体建模,并反映生产成果所产生的价值量。例如,产值的价格与产品的价格没有相悖,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值就会显示产品成果的价值量,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内容是以产品总价值量为起点,既报告一段时期的国民产品总量,又报告一段时间的国民收入。所以,产值指标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各行各业,企业会计核算业务也应该与时俱进,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正是因为会计核算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必须保证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实现核算接轨,所以,通过计算机核算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是提高核算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些会计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管理水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同时,要注意提高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可以使用数据管理,能够被广大基层工作人员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当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使用的计算机软件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适当在企业内、外部建立系统信息网络,促进信息质量提高,将原来手工操作的核算内容转化为完全由计算机完成的核算体系,实现企业会计资料的共享。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建立与发展,企业会计核算逐渐发展、完善,需要面向国际、面向现代化,需要被社会所承认。因此,必须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信息质量,正确处理会计与统计的关系,使二者在职能上相互借鉴,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劳动重复,减少企业的成本付出,通过各种手段促进企业数据资源的共享性。企业要加大会计核算的管理力度,使核算与统计相互促进,在工作中相互补充,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资料,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1]张先治,项云,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经济后果——基于可比性视角的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xx(10):6—11。

[2]杨越,初凤荣.论会计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的作用[j].新经济,20xx(14):102—103。

[3]董贵华.刍议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xx(8):173,240。

[4]周凌燕,林锦如.金融业xbrl格式财务页呈现质量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59—66。

[5]杨雪琴.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20xx(8):244。

[6]周立宁,张鹏.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趋同性研究——基于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j]。预算管理与会计,20xx(11):35—37。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二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各个行业迅速兴建,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搭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和结构上的漏洞被掩盖,企业参差不齐却都能分一杯羹。然而,进入21世纪,在这个经济发展速度平缓,竞争却走上了国际舞台的新时期,中小型企业的问题开始凸显,并且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的关键一环,关系着企业的“资金血液”。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正确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突破瓶颈、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这样,中小企业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中小企业是指那些规模较小、运营资金较少,以及雇佣人数较少、企业业务能力偏弱的企业。中小型企业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数量比例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企业会计核算上,中小企业既有特点和优势,同时又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和劣势。

首先,中小企业以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为主。一方面,简单、清晰的产权关系使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程序较为简单;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中主观意识的存在又必然导致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缺乏规范。其次,法律在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上的规定较为宽松。缺少了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成就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高灵活性较。但是在企业融资上政府并未给与中小企业特殊的照顾,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所有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一松一紧”并没有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相反更制约和阻碍了企业的进步。最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人情世故”作为一种中国特色普遍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必然与企业所有者存在某种裙带关系,既制约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又引起了诸多不公平现象。总之,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是优、缺并存,尽量发挥其优势、避免不足是当前所有企业管理者的共同使命。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在资金的投入上中小企业表现的更加谨慎和小心。一般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善的财务部门。一些企业外聘3—4人从事登账、记账、出纳工作,而财务主管则由企业所有者指定。为了更加节约会计核算成本,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一些企业甚至不设立财务部,直接将企业的财务工作外包给财务代理公司,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普遍存在。

无论是压缩企业财务部门的资金投入,还是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外包,企业考虑的都是资金与成本。从“扬长避短”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小、融资难、资金紧张就是企业的不足。为了避免这种“先天性的不足”企业尽量压缩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表明上看是非常明智的。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企业压缩资金使用不应该在会计核算部门。

中小企业压缩会计核算上的资金投入,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没能将会计核算重视起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是为了简单计算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明确企业的“应纳税”数额、清晰企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总之,他们的会计核算只停留在最初级阶段。也正是因为认识不到会计核算在“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方面的重要参考价值,企业才会认为会计核算“可繁可简、可有可无”。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没有完全实现。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将会计核算工作变的简单、高效,电算化改革既是会计工作的里程碑也是难以逆转的历史潮流。因为中小企业的业务量小、会计工作比较简单,所以很多企业并未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者还在重复记账、结账的复杂过程。在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一方面,企业聘请会计工作者,需要支付其薪酬福利费用;另一方面,在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会计核算结果的确认上企业还要投入相应人力、物力。相比之下,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不仅节省了聘用会计的费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举两得。也就是说,企业要认真权衡会计电算化的投入与回报,尽快实现会计电算化。

在会计学专业中,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我们需要考取的第一个证书,但其含金量也可想而知。另外,会计作为一个热门学科,好找工作是大家公认的,以至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大量涌入到考会计证的大军中。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中的会计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聘请持证的大学毕业生是中小企业节约成本的最好选择,大学生面对进入社会的压力,没有工作经验、又急于就业,他们要求的是同行业中的最低工资标准。试想一下,中小企业3—4名会计人员,其中2—3人没有工作经验、甚至非会计专业,那么这个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就很难得到保证。这是导致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低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会计准则是在随时变化的,企业需要投入资金对本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拥有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事实上,中小企业并未规定企业对会计工作者的这一义务,会计人员学与不学全凭自己。以至于企业、会计都得过且过,既不利于会计的职业生涯,也拖累了企业的会计核算。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甚多,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企业所有者的意识,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却关乎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现阶段中小企业最需要做到的就是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客观的反思自我。其实,这里所提到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深入企业内部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远不止这样。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任重而道远”。

[1]崔扬梦珂,《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市场》.20xx。

[2]杨骁,《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商场现代化》.20xx。

[3】阎红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

[4】陈敏,《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

[5]蒙咙.张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商》,20xx。

[6]刘睛,《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商》,20xx。

[7]王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黑龙江科学》.2叭5。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三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铁路建设也在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的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创新。尤其是在铁路企业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简要探讨了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加强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

(1)核算缺乏规范性。

规范性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涉及到的数据较多,核算程序复杂,使得许多会计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而松懈对工作的检查和审核,导致核算结果的失真,核算工作效率不高。二是部分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导致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不足。

(2)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会计核算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工作程序复杂,使得对会计核算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难度增大。内部控制的不到位,也导致了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相关措施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和贯彻,对我国铁路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管理力量不足。

管理力量不足包括管理人才的缺乏,和管理能力的缺乏两个方面。这导致企业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要求的人才,只有在员工入职后对其进行培训,导致前期管理力量的缺乏。

(1)加强会计核算规范。

加强会计核算规范,是铁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实现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铁路体系中的经济项目或其他经济活动产生之后,企业的会计人员需依据工作人员提供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该项目或活动的会计核算、完成会计凭证的填写、记录账簿,以及编制报告等工作,并需要提供可靠的、客观的会计数据。

(2)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从目前来看,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应包括管理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健全。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管理人员的充分参与,制定并主动遵守相关的`规范,以使会计人员的日常核算有章可循。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包含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依靠企业的管理者和内部员工的监督;后者则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的监督。奖惩制度健全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以促进财务人员能力的提升。

我国的铁路体系的财务研究,重要的参考数据大多来自于会计核算系统。所以,促进会计核算系统的完善的关键,即是提升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铁路建设的分布也比较分散,所以会计核算的分配也体现出分散的特征,导致各个区域的联系不够紧密,报表或汇报等工作在进行汇总时容易产生误差,不仅对数据的可靠性产生影响,还导致数据的时效性降低。

(4)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务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可首先从财务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强化。将各项工作分配到每个员工,并将责任落实到相关员工。其次,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企业可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在提升员工基本素质的同时,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最新的咨询和技术。

3、结束语。

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铁路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加强对企业资金的控制,应充分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通过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核算系统,以及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等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联系紧密,所以还需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以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进步。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四

摘要: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各个行业迅速兴建,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搭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和结构上的漏洞被掩盖,企业参差不齐却都能分一杯羹。然而,进入21世纪,在这个经济发展速度平缓,竞争却走上了国际舞台的新时期,中小型企业的问题开始凸显,并且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的关键一环,关系着企业的“资金血液”。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正确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突破瓶颈、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这样,中小企业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中小企业是指那些规模较小、运营资金较少,以及雇佣人数较少、企业业务能力偏弱的企业。中小型企业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数量比例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企业会计核算上,中小企业既有特点和优势,同时又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和劣势。

首先,中小企业以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为主。一方面,简单、清晰的产权关系使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程序较为简单;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中主观意识的存在又必然导致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缺乏规范。其次,法律在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上的规定较为宽松。缺少了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成就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高灵活性较。但是在企业融资上政府并未给与中小企业特殊的照顾,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所有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一松一紧”并没有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相反更制约和阻碍了企业的进步。最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人情世故”作为一种中国特色普遍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必然与企业所有者存在某种裙带关系,既制约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又引起了诸多不公平现象。总之,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是优、缺并存,尽量发挥其优势、避免不足是当前所有企业管理者的共同使命。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在资金的投入上中小企业表现的更加谨慎和小心。一般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善的财务部门。一些企业外聘3—4人从事登账、记账、出纳工作,而财务主管则由企业所有者指定。为了更加节约会计核算成本,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一些企业甚至不设立财务部,直接将企业的财务工作外包给财务代理公司,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普遍存在。

无论是压缩企业财务部门的资金投入,还是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外包,企业考虑的都是资金与成本。从“扬长避短”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小、融资难、资金紧张就是企业的不足。为了避免这种“先天性的不足”企业尽量压缩资金的投入和使用,表明上看是非常明智的。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企业压缩资金使用不应该在会计核算部门。

中小企业压缩会计核算上的资金投入,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没能将会计核算重视起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是为了简单计算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明确企业的“应纳税”数额、清晰企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总之,他们的会计核算只停留在最初级阶段。也正是因为认识不到会计核算在“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方面的重要参考价值,企业才会认为会计核算“可繁可简、可有可无”。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没有完全实现。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将会计核算工作变的简单、高效,电算化改革既是会计工作的里程碑也是难以逆转的历史潮流。因为中小企业的业务量小、会计工作比较简单,所以很多企业并未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者还在重复记账、结账的复杂过程。在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一方面,企业聘请会计工作者,需要支付其薪酬福利费用;另一方面,在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会计核算结果的确认上企业还要投入相应人力、物力。相比之下,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不仅节省了聘用会计的费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举两得。也就是说,企业要认真权衡会计电算化的投入与回报,尽快实现会计电算化。

在会计学专业中,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我们需要考取的第一个证书,但其含金量也可想而知。另外,会计作为一个热门学科,好找工作是大家公认的,以至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大量涌入到考会计证的.大军中。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中的会计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聘请持证的大学毕业生是中小企业节约成本的最好选择,大学生面对进入社会的压力,没有工作经验、又急于就业,他们要求的是同行业中的最低工资标准。试想一下,中小企业3—4名会计人员,其中2—3人没有工作经验、甚至非会计专业,那么这个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就很难得到保证。这是导致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低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会计准则是在随时变化的,企业需要投入资金对本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拥有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事实上,中小企业并未规定企业对会计工作者的这一义务,会计人员学与不学全凭自己。以至于企业、会计都得过且过,既不利于会计的职业生涯,也拖累了企业的会计核算。

三、结语。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甚多,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企业所有者的意识,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却关乎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现阶段中小企业最需要做到的就是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客观的反思自我。其实,这里所提到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深入企业内部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远不止这样。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崔扬梦珂,《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市场》.20xx。

[2]杨骁,《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商场现代化》.20xx。

[3】阎红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

[4】陈敏,《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

[5]蒙咙.张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商》,20xx。

[6]刘睛,《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商》,20xx。

[7]王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黑龙江科学》.2叭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五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避免因核算失误而出现的经济损失。下面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企业成本,指的是在企业创造和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必须以一定量的资金来获取,而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这部分的资金则可以称之为企业成本。所以,上位者必须要严格的计算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通过所消耗成本再结合市场的需求来合理地给所生产的产品定价,以获取较高的利润,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管理者们应该知道整个企业的资源运用情况,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来合理地规划企业的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在熟知企业成本的同时,管理者还应该掌握市场经济的情况,通过调查了解顾客们对于产品的期望,也要掌握其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在降低自己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不能将产品价格定得太高,保证产品的质量,合理的定价并且生产出顾客所需要的产品,通过这些方法让自己的企业在同行之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此相反,如果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问题并且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导致计算的成本与实际成本出现较大的偏差,而相关的管理人员将不正确的成本核算结果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产品定价的不合理,直接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当避免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当中出现失误,对于一些不可避免的纰漏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补救,保证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的企业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成本核算不够全面,出现纰漏;缺乏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审查不够严格,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等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流通形式已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而使用传统的模式来计算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很容易出现纰漏。而很多的工作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来核算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只是简单地将固定的资金货币列为成本之中,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资产,比如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股券、人力资源等等。这样就会在统计结果的时候造成统计的成本较小,从而与实际的生产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产品的售价低下,如此一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的国祚人员在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一定要做到全面统计,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源列入成本当中。另一方面,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些无形的资产也属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而很多企业则是将这些无形的资源列为管理的费用中,这样就造成了成本核算中的纰漏。此外,人力资源不仅仅包括在生产线上工作的一线工人的雇佣资金,而产品设计和研究的技术人员所消耗的费用也是属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以此,这些资源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遗漏会造成统计的成本低于生产过程中实际成本费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员工应该与时俱进,将所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产进行统计,仔细严谨地计算企业生产成本,保证财务整理报告的全面性和正确性。

2.2企业缺乏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上面所说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本和无形的知识成本,而工作人员要明确生产成本的概念。另外,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设计和研究等无形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很多的工作人员仍然不将其列为到成本当中,这是极其错误的。上位者们应该科学合理地掌握成本的计算方法,注重产品的设计成本和研究成本,并将企业的重心转移到此类的信息资源上,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不被淘汰。2.3上级的审查不严格,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统计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将统计结果层层上报,最后进行综合的汇总。而在这其中的审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经常会引起上报过程中出现数据的统计错误,这会对最后的统计结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管理者加大对财务的监控力度,将上报的账单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把控,避免出现数据的誊写错误。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保证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严谨计算,认证负责,一旦出现错误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的改正错误。只有员工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才能将错误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小结。

通过上面提到的一些错误可以看出掌握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很重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保障工作人员的统计和核算做到全面仔细;管理者加大审查力度和监控力度。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有效地管理好企业的资金运转,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3]曹磊,郭雅莹.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4):145.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房地产行业也面临新的起点和突破,房地产行业与人们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其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20xx年的5月份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的营改增政策,与此同时,将房地产行业的营改增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彻底改变传统营业税的制度,开始进行增值税的缴纳工作。本文主要对当前形势下,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营业税;增值税。

一、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房产市场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下,任何企业所购置的不动产所含增值税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抵扣。比如,房地产企业购置商业地产或产业地产等需要缴纳11%的增值税,并且可以在相应的时间段内进行抵扣。这能够提高房地产企业对土地资源的投资,活跃房地产交易市场现状。其次,对于二手房的销售,营改增政策也做了一些调整,大大降低个人转让二手房所需要承受的费用。同时,对于房产证满两年以上的住房,免征增值税,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对企业内部财务的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落实以后,对房地产企业的内部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相比以往的工作来看,财务部门对票据的审核力度明显增强,并对企业的纳税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企业更加重视本单位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纳税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更需要相关的人员及时的关注国家对于税收的新政策等,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纳税的意识与对纳税的积极管理,另外还可以团结企业提高降低税务的有效管理目标。

(三)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营业税重复增收的现象发生。在房地产企业经营中,成本主要有土地成本、材料成本及建安成本组成部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及建安成本已经经历过一次税负支出,可是在进行营业税额的征收过程中,在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前,材料成本及建安成本需要重复缴纳营业税,从而造成企业税费的重复征收。在营改增政策执行后,增值税的征收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增值额进行判断的,材料成本和建安成本进行税额可以根据建设中所产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进行抵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房地产企业营改增的应对策略。

(一)重视人才的培养。

在房地产企业在营改增的影响下,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营改增相关政策的了解,切实发挥出营改增所具有的经济效益,让财务人员可以从日常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等方面落实营改增政策。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落实:第一,重视本单位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承担税务的责任,还需要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再教育、培训的力度,不断的规范企业的规章制度。第二,企业要根据经济业务的种类对二级会计科目进行细化与区分,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账目更加的清晰,有利于增值税的详细区分于记录。通过以上措施,建立完善的增值税会计核算体系,充分发挥出财务人员所具有的效益,提高收入、成本、费用的价税分离,并做好相应的税务核算。

(二)重视税务筹划的工作。

在上面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部门与企业管理人员及采购销售人员的沟通,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财税控制机制。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进行材料设备的采购过程中,选择信用好、价格优、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确保能够得到完整的增值税进项发票,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其次,建立科学的进度计划和成本费用制度,在收到增值税发票的时候还要对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注意申报出现延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积极应对,适应经济市场发展。

企业要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营改增的政策特点,改善企业的管理方式,面对压力也充分利用优势。营改增所涉及的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政策,其目的是降低企业税收,减少企业压力。但是如果企业的政策不能与之相对应,企业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因此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应尊重营改增政策,并且充分利用,积极应对,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广泛推行后对房地产行业带来很大影响,企业在财务处理方面工作难度提高,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应该找出正确的方法,积极应对财务税收管理工作,确保房地产企业能够顺利的度过营改增时期。

参考文献:

[3]朱旭丹.浅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的影响及筹划对策[j].全国商情,20xx,(10):68-69。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这也对房地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房地产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标志。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经营风险高,由于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其特殊性,其会计核算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房地产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就必须要受到当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管理制度仍然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在这其中还有一些企业制度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规范。该文就是重点讨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

房地产开发单位和多数的企业一样,都有一些自身的特殊之处,它一方面从事房地产的经营活动,同时也开展房地产的开发行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特点就是工期较长、资金的使用量比较大,同时应对的市场风险也更大,很容易导致企业的巨额亏损。面对这些情况,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应该在财务方面拥有更多的管理经验,加强相关制度的规范力度。当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已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实际运营的效果还需要继续加强。从整体方面来看,我国的会计制度还应该提高标准和完善各种制度,在这其中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比较重要。所以,应该开展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重点审核会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缺陷给予分析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些制度和政策。

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行业,由于它始终涉及一些经济比较活跃的领域,生产经营活动又比较复杂,资金流动性又是最大的行业,成本核算的环节也很多,所以会计核算领域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房地产企业必将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地产开发企业尽快完善和健全会计核算的相关规章要求,加强对业务部门的预算考察,还要充分准备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各种考验,尽快找到能够对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有利的制度。

2.1目前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

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行业仍然具有一些特殊性,这种制度上的特殊性,给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会计核算制度上的一些落后,这就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意见进行指导会计行业的工作。但是,从当前的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看,能够指导和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规定还是不够完备,很多方面没有专门的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规范和要求,这就导致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很多领域明显缺失,这也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支管理不够标准。

房地产企业的收入标准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个领域长期处于一种比较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造成了在一段时间内,该项目领域的建设成本费用与原预算的费用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都是大于当期应该确认的收入标准,所以导致控制的标准仍然不是很严格规范。当前,应该认为是收入的很多预收款和应收款也都没有被视为收入的范畴。因为开发产品的价值相对比较高,这就导致采用的`预售和分期售房的模式与进行付款销售的方法,常常会导致收款的时间与房屋竣工使用的时间不同,有时给企业的收入划分带来很多隐患。这就要求在被确认销售的收入指标完成时,这个划分标准就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是,目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重视交易的实质是否真正完成。

2.3资金流动情况的管理不完善。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比较特殊。这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筹集钱款模式和投资经营的主体渠道都不相同,在经营的过程中,对产生的现金流动情况应该以开发项目单位为准,这也能从很大程度上加大对现金的管控。因为开发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个较长的时间内始终都会涉及现金的流动情况。这就会导致现金的收支情况与一般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别。

3.1严格标定收入的标准。

房地产商品的销售收入必须要有非常明确的依据,这种依据应该重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就是法律和专业依据。法律依据主要是指现行的主要法规中明确规定的房地产销售应该符合的各种规定,主要是指房地产进行销售时的收入,一切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收入,都不能视为收入给予认证。法律依据主要是根据相关法律专业的标准进行的交易行为。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指会计准则,就是说明会计工作制度中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通过这些标准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对收支状况进行可靠的管理。

3.2增大信息的内容。

应该适当地加大成本的公开力度,加大对现金流量的告知力度。因为土地的资本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同时还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在企业公开的信息内容中对土地的各种情况进行准确的告知,还应对成本的各种情况进行细节的披露。增加各种分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显示。这样才能保证现金流量信息的真实可靠,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3會计科目要规范整齐。

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的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要对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彻底的状况调查,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投资评估,这样才会更好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分析能够使企业更加清楚当前自身的经济状况,有助于领导层的分析决策,能够更好地使企业健康发展。

4结语。

会计核算工作是所有企业工作中的核心工作,也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首要工作。根据相关行业的标准应该进行行业的统一规范要求,就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分析解释工作。结合相关的标准,重新制定一些企业管理规定,因为以前的规定比较笼统,每个企业之间的情况也不太相同,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具有比较明显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其在会计核算方面更要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调整,这样才会让房地产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逐步地摸索经验,找到符合房地产开发行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1]专利风险防范三步法tprp之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专利法律风险预防与控制之道[c]//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xx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20xx.

[2]路红.对21世纪初叶天津住宅发展的思考[c]//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ifhp)第46届世界大会中方论文集.20xx.

[3]白筱宇.浅议我国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c]//“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xx年年会论文集(下).20xx.

[4]刘必成.建设充满魅力的精品城市——关于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的思考[c]//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xx.

[5]杨金澄,徐可心.现阶段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xx.

[6]李一鸣.对房地产广告的诚信考量——对沈阳市房地产广告中项目位置地图的调研[c]//创新沈阳文集(d).20xx.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八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引起的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没有债务就不存在财务风险。

而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则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资金使用等)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者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各种风险。它是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所有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从财务风险预警的角度看,企业财务风险不仅限于筹资活动产生的风险,不当的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分配活动同样可能导致企业面临风险。

因此,本文认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体现了财务的本质,能真正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关系的全貌,这种定义更加科学合理。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划分。

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从资金来源划分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回笼风险。

(1)筹资风险。我国房地产开发其主要动因是资金驱动型。在现行模式下,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一般较低,主要用于解决土地成本问题,而对于后期开发,则较多的是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和前期销售款回收予以解决。

因此,银行资金是地产企业资金链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房地产企业不顾高负债水平带来的.高额资金成本以及到期不能偿本付息的风险,盲目、大规模地筹集资本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利率过高而导致的筹资成本费用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造成债务到期过分集中,或由于自有资金不足或销售计划未能按时完成而导致财务危机,在极端情况下,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样就产生了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在房地产较长的开发周期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它们对开发企业投资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房地产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即为投资风险。在现实情况中,多数房地产企业过多地注重大量筹集资金、上大项目、追求高收益,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程中忽略了对市场以及项目等的可行性分析评价,从而表现为:投资项目在技术上不可行或尚不成熟;市场调研有误,产品上市后滞销、落后;投资项目规划过大或过小,行业过度扩张或无力控制管理;负债率过高造成债务负担沉重;技术、市场等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企业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差过大等,时间上的跨度与空间上的广度必然给财务活动与未来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又一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在房地产开发产品达到可出售状态后,由于政策因素或自身销售手段的失误,使得销售状况欠佳导致回款缓慢,因企业本身资产负债水平高,若资金回收不能与资金需求同步,就会造成企业的偿债能力急剧下降,现金支出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境,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破产。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合理实施财务预算。由于财务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致使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经营周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这直接关系了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也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应该把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当成前提条件,合理具体的安排好企业资金的投资项目、收支比例、利润获取及资金调整。在日常工作管理方面,可采取月度考核、季度审查、年度小结等各种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财务职能。

(2)实施资金流动性管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结束,由于开发周期长这一特点常常会给企业的资金使用带来困难,若资金链条在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就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在财务收支中要进行严格的估算与审查,对资金调度合理安排,以保证建设项目施工运营和营销资金满足具体需要。还要不断加快支出资金的周转,优化库存结构,尽可能减少存货资金的数额,让企业在经济方面的支付能力得到加强,促进企业信誉度不断增加,给下次融资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现资金结构的优化。房地产企业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资金结构,对于负债经营适当控制,在充分估算企业偿债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合法途径筹集到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在采用传统方式筹集资金时可以按照融资渠道多样式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外部多的储备资金,在协调资本权益比率方面要保证比例的有效性,将资产负债率降至最小,这样能够避免企业在资金筹备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大大降低财务风险。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预售房款、银行回款等传统的融资渠道加强管理,还要确保资金的回收能按时到位,避免资金的浪费;企业还可以利用股票、债券、合作经营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资金储备,让企业的运营规模得到扩大,使更多投资者与企业实现合作交流,不断扩展投资者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对于降低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修养。通过经验和自身能力进行科学的判断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同时,还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率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改变过去重视楼盘销售轻视财务管理的陈旧管理方式。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管意识,督促财会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房地产企业自身投资金额大、项目开发周期长、资金回笼较慢的特殊性,其投资收益容易受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从而使房地产投资成为高风险的经济活动。而房地产行业同时又是高风险行业,房地产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必然伴随着投资风险。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前,应当进行严密的市场调研,对项目进行谨慎的风险分析,对项目的预期收益进行合理的预测,判断项目投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总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综合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任书芳,高树岭,张行贵.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时代金融,20xx,(4)。

[2]李晓梅.浅析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财会研究,20xx,(1)。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十九

摘要:在出租业务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规定,但是从实施的效果以及业界的反应来看,并没有达到一种非常理想的效果。初步来看,是由于法律条文的普适性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展出租业务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这个周期的前期,主要是以投入为主,在会计报表上体现出来的利润往往是负数。但是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在出租业务开发后期,随着业务链的稳定以及投入金额比例的降低,利润往往出现大幅增长。本文针对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出租业务会计核算时所遇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确定了研究目标、范围以及研究方法,并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建议。

(一)房地产开发公司实际状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业务主要以写字楼的出租为主,该写字楼是四月三十日之前的物业所出租。按照5%的比例来征收房租费和车位费,并且不予以抵扣;按照6%的比例来征收物业费。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整栋大厦的物业管理交由第三方来承包;第三方物业公司会在每个月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具物业管理费发票。此外,诸如大厦的日常维修、维护工作也不能抵扣。

(二)出租业务收入金额及时间点会计核算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是看准了商机。

1、企业开发的房屋和土地不仅有对外出售或者转让的功能,还有对外出租的功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租业务。房屋和土地出租经营业务收入,它的具体表现是将房屋和土地的使用权暂时转让,从而获得应有的租金收益。租金收入应按照出租合同、协议规定日期收取租金后作为当期经营收入的实现。一般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规定确定出租的房屋或土地的租金和收入租金的时间,作为出租产品收入的实现时间和经营收入的确认。

2、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不以签订合同的时间作为收入的确认点,而是以收到租金的时间作为收入的确认点。收到资金时,贷记“预收账款——出租产品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按照双方签订的出租合同的要求,如果承租方没有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租金,企业就有权按照合同规定收入确定的条件,符合全部条件的,就应该按照相应程序即按照拖欠租金处理,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预收账款——出租产品租金收入”科目,当收到拖欠的租金时,冲减“应收账款”科目。不符合收入确认的规定条件,不核算出租产品租金收入。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新建房屋交付使用之前,应该和承租方签订相关协议,此时获得的预租资金按照“预收账款”来处理,等到房屋最终完成建设工作,再办理正式租约手续。

二、房地产开发公司出租房屋的计税方法。

根据《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的明确规定,假设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应当对其使用简易计税的方法;假设房地产开发公司是一般纳税人,那么,对其使用的计税方法,要根据取得不动产的时间来决定,具体来说要按照以下方法:在20xx年4月30日之前取得的不动产,属于“老不动产”,可以选择使用与小规模纳税人相同的简易计税的方法,而在20xx年5月1日及以后取得的不动产属于“新不动产”,应该在出租的时候采用一般计税的方法。当通过不同的计税方法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按照不同的标准确认收入实现,如果某项房屋建筑物需要预售,应该按照不低于预售15%的利率来计算将要获得的'利润。按照这种方法,会出现下列情况:会计没有将收益进行确认,但企业需要缴纳所得税;会计已经将收益进行确认,但是企业还没有缴纳所得税,诸如此类的时间、操作不能统一的现象。房地产老项目,也就是所说的“老不动产”,指的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在20xx年4月30日之前开工的房地产工程。按照租售相同、税收公平的原则来讲,如何界定“新不动产”与“旧不动产”,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已出售房屋与出租房屋,界定标准是相同的。

三、出租房租金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

与土地出让收入类似,通过出租房屋使得企业增加的利润并不占多数,但是它拥有收入的隐蔽性。举个例子来说,新建商品房在没有卖出之前,属于存货,而将这些存货出租,可以收回一定数量的收入资金,然而,这一部分资金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入账。反观,一些专门为出租而建的商品房,在租金的收入具体数额以及租金的入账时点,通常是由开发商来操纵,而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陷入了一种被动的境地,为租金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办公楼出租业务与新会计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业务。

(一)新会计准则中的增设科目。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已经通过租赁的方式转让了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已经出租了的建筑物。其中,通过租赁的方式转让了的土地使用权指的是企业以转让的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已经出租了的建筑物是指该建筑物的产权归企业所有。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只要满足下列五种情形之一,就可以被认定是融资租赁。第一,当租赁合同期满之后,承租人变为房屋建筑物的主人,拥有所有权。第二,承租人有权利购买所租赁的房屋建筑物,所定购买价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第三,在很大一部分上,租赁资产的可使用年限由租赁期所占用。第四,从出租人的角度来看,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第五,如果所租赁的房屋土地建筑物很特殊,如不重新改制,则合法的使用者只有承租人。根据税法条文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业务分成三种不同的形式,即临时租赁、经营性租赁以及融资租赁,这三种不同的形式的所得税待遇也各有各的不同。

五、收取办公楼租金的会计处理及预收租金的会计处理。

(一)将自用的办公楼按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等转出借:投资性房地产(原值)贷:固定资产(原值)借:累计折旧(办公楼累计折旧)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办公楼累计折旧)。

(二)按期(月)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借:管理费用(折旧)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三)取得的租金收入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

(四)提取税金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城建税应交税金—教育费附加。

(六)上缴税金借:应交税金—城建税应交税金—教育费附加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参考文献:

[1]王洪涛.《浅析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j]郑州至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0xx。

[2]张艳辉.《租赁业务的会计核算探讨》.[j]。上海玄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xx(15)。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二十

1.负责应付及预付款项的预审工作及日常帐务处理。

2.认证增值税发票,核对金税与ebs进项税差异,做好税务电子台账登记。

3.负责采购返利与采购部每月月初进行复核及后续跟踪。

4.负责与供应商进行应付帐款对账、跟进。

5.协助财务经理对于采购各类数据汇总,监控及清理。

6.应付模块结账及应付报表出具工作。

7.每月按时装订上月凭证。

8.财务经理交办的其他财务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二十一

摘要: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确认的特殊性,使销售确认会计核算衡量标准成为了会计核算的重点问题,其主要影响解决销售确认问题的因素是明确收入和成本之间的配比与否,以及销售收入的衡量标准。而本文就统一销售收入的确认衡量标准以及配比收入和成本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其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确认;衡量标准。

一、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收入会计核算所存在的问题(一)销售收入确认的衡量标准存有以下三点情形1.地产企业获得预售房款,确认为销售收入此类观点的持有者认定,商品房或建筑成品的预售阶段是地产行业的销售方式的特殊性时段,企业在获得了预售许可证件之时,该建筑产品就已开工建设,建筑成品的基本模式结构就不会在发生改变,并且认定建筑成品与用户之间所签订的约束合同,在常规情形下,不可撤销。但在此形势下对建筑产品的销售确认的衡量标准就会以按照工程的完工进度情况收取预售费用。此形势下,预售确认收入将会存在房款不能有效收入的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致使在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分析上不能充分的明确披露,体现不出企业经营的实体业绩。

2.地产企业获得预售房款,不确认为销售收入此类观点的持有者认定,预售业务企业所收取获得的房款就是预收房款,不能对其认为是确认后的房款收入,其观点不难理解,也就是只有待到工程项目施工完工后建筑成品交付给用户后,才能对预收账款转入到业务核算的范畴之内。由于企业与用户之间只签订了购房约束合同,此形势下的预收房款相对于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负债。从而一定程度上,其所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了企业的业绩不能有效的表现出来。

3.在开发项目建设期间,确认销售收入此类观点的持有者认定,在建筑成品的施工建设阶段,就认定实现确认销售收入。但在认定的确认销售的房款金额上与上述第一类所持有的观点不尽相同。其是运用实际施工建设程度的完成量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确认开来,并用以计算出阶段性应得到的收入与应转换的阶段性成本。但是这种观点对企业的影响就是,建筑产品在竣工验收后对销售确认的衡量标准会造成企业利润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地产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一定程度上,其通过了百分比的配比原则,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收款进度和完工程度不配比。

地产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常常会收到预收房款,企业虽然已经获得房款,但是实际项目产品并未交付用户予以使用。因此,企业并未获得实际收入,同时与收入相关的`实际成本、费用就没有即时发生,进而致使企业的收款与产品的完工程度以及其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配比。

(三)单个户型的收入和成本不配比鉴于房地产企业实际开发的楼盘项目,对其运作的楼盘建筑产品(企业的经营运作对象即产品,地产建筑行业的产品是指建筑商品房)在实际销售定价时会考虑到商品房的朝阳方向、产品建设地段、楼层等因素做出综合考虑,企业开发商会对商品房的适用户型做出不同的价格。而产品本身的成本就是指产品在建筑施工建设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没有与施工阶段结合到一起去考虑,也就促使此形势下,产品本身未对楼层、地段等因素加以考虑,从而必然促使单个户型的收入与成本不成配比。

二、相关建议。

(一)改善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收入确定的会计核算建议1.销售收入确认的衡量标准的依据只有待到地产企业项目开发后的实际产品竣工后,成为建筑商品时,经过竣工检收后并且办理转交手续后,才能确立认定地产销售确认,从而将预收的房款转化为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建筑竣工后的商品应符合其相关地产项目的建设合同要求与在不可撤销的建设合同下,运用百分比配比法对房地产实际运作业务确立明确的销售收入。

因此,就需要在工程完工后,相关负责部门对其进行验收,并且达到检收合格标准,且建筑成品已与买主的验收情况并无异议的基础之上,办理相关的入住手续以及房屋产权过户凭证。

2.确立收款进度与完工进度配比标准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销售收入。开发商在获得实际预收房款费用款项时,建筑项目建设工程至少已经完成了40%,应以工程实际完工进度确立销售确认的衡量标准,剩余的部分应当记作“预收账目”。在全部施工的建设过程之中,房产开发商应遵循工程的实际进度做衡量标准,逐步把“预收账目”转投到“主营业务”实际收入,这样就能实现了符合企业与未来用户之间的具体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款进度和完工程度的绝对配比。同时,对于“预收账目”不能实现转投的,应该以“主营业务收入”中纳入的获取的实际收入为前提,对实际以后的实际收款应作以借记,以等到收款时,等到以后收到款项时再冲减应收账款。另外,企业应该使开发的房屋达到可销售状态时,再根据成本、市场、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一个计划销售价格,作为成本分配标准。

(二)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建议房地产成本的实际运作中,土地成本所占比重巨大。相对于有着合适土地储备的企业而言,在获得了有利土地资源之后,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厚的经济利润,使其具备较高层次的投资价值,因此,房地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部门应当在财务表中指名其明确性的有利信息并附注在财务报表中,对土地的贮备量所应获得的成本状况作出明确披露;另外,在会计核算的财务相关业务的分析报告中,应明确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信息,而不单单是指限于抵押风险,也就是说,企业应在保证金的基础之上,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报表附注中应增加风险披露的内容,对企业尚在开发的土地、工程项目等面临的开发风险、筹资风险、土地风险等进行说明。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开发产品已竣工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房屋面积已经有关部门测定;第二,已与客户签订正式的房屋销售合同;第三,标的物房屋已经客户验收,对房屋的结构、销售面积及房款购销双方均无异议,并与客户办妥了交付入住手续,双方均已履行了合同规定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潘恒昌,鞠鸿志.浅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入确认[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xx(04).

[2]郭瑞.浅议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限[j].河北企业,20xx(10).

[3]张艳,孙利琼.谈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和费用的处理[j].财会月刊,20xx(22).

企业会计核算论文篇二十二

土地增值税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税种,就全世界而言,与我国的土地增值税相近的税种有土地收益税、房产税、不动产税等。就土地增值税的性质而言,到底是属于财产税、所得税还是行为税,不得不从我国制订土地增值税的初衷谈起。我国第一次出现土地增值税的概念是在1993年,当时为了打击南部沿海地区的土地投机行为以国务院行政立规的形式制订了《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税率30-60%,创造性的超过了当时消费税的最高税率,到目前为止也是我国税率最高的税种,所以说土地增值税的立法原本是具有惩罚性质税种,此时的土地增值税对打击土地投机产生了良好的作用。随着住房实物分配的结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房地产行业逐步兴起,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由土地投机分子转向了房地产行业,为了配合住房制度改革,1995年制订的《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房地产企业两个20%的大辐优惠《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六)款:房地产企业可按规定加计扣除20%成本;第十一条:房地产企业开发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未达到20%,免征土地增值税),从而使得土地增值税由单纯的征罚性税种向逐步具备调节市场经济的科学税种进行转变。

由于旧有观念、人口因素及经济发展等多项因素的制约,九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随始终未得到长足发展,土地增值税在各地区几乎就没有得到执行,到了20xx年废除土地增值税的呼声此起彼伏,当年度国务院废止了几乎与土增值税同时期产生的相同功能税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并将土地增值税的具体执行政策解释权限“下放”到了省级税务机关。随着房地产行业“春天”的到来,各省、市纷纷恢复了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各类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土地增值税成了重要的税收来源,各地税务机关专门成立相关部门应对房地产企业,应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向深水区前进、房地产行业逐步从“暴利”行业回归正常行业,各地税务机关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密集出台,这一税种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一)时间跨度长。

土地增值税根据房地产项目增值情况征税,房地产项目未开发完毕,只能实行预征,无法清算,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就是开发时间长,少则二、三年,多则七、八年,有的项目甚至要开发十多年。这就势必影响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夸张的说,很多项目单一个开发过程需要换三四拨会计。企业土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前后方法也很不同,甚至可以说五花八门,前期认为项目赚钱,就记入损益,后期可能由于房子跌价或成本上升甚至会计换人等各种原因,又全部记入预交税金,甚至红冲当期损益。有的企业到土地增值税清算时,相关会计资料、工程资料、销售资料已是千疮百孔,已是无法清算,申请核定可能又不被批准,十几年未清算的项目比比皆是。

(二)影响金额大。

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是30-60%,是税务机关征收的所有税种中最高的(部分限制进口产品海关关税高达100-200%);预征时采用的税率也达到1-4%,且不存在可抵扣项,也属于仅次于营业税的税种。在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土地增值税由于税率高,预征额度大,如果会计核算不恰当,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利润的正确计算,甚至影响每个会计年度盈亏,导致无法正常利润分配及无法预测资金安排。

(三)政策变化快。

虽然土地增值税的各类政策、法规密集,但由于立法层次不高,由国务院或是国家税务总局制订的全国性法规或政策不多,大多由各省、市制订相关文件,以“通知”、“公告”、“规范”、“要求”等形式出现,有时一个月就能出台好多个,这些政策文件大多质量不高,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让企业无法适从。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在进行各种营销创新、融资创新,“售后回购”、“售后回租”、“虚拟商铺”、“众筹融资”、“一元拍卖”等新鲜行为层出不穷,这些创新经济模式也存在政策空白,企业也无所适从。由于房地产项目存在的开发跨度长,导致的土地增值税前后政策不一致,从而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也让企业难以适从。

(四)计算难度高。

土地增值税的计算,特别是清算,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极高,不仅仅熟悉会计核算政策及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更要对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开发项目有深刻的了解,对造价、测绘、房产、融资、营销、绿化、建安、消防、人防、水、电等多种学科均需要有不同深度的了解,才能相对精准的计算土地增值税。由于现时阶段土地增值税清算方面的专家十分缺乏,一般企业大多委托事务所进行土地增值税的.计算,但由于事务所大多在清算阶段方进场咨询,对于前期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计算错误所导致的相关差错实际已经无法弥补,有的甚至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三、如何应对土地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企业应当适当提高会计人员地位,让其积极参与、了解项目方案的制订、变更,使其明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计划、进展情况,销售方案等。会计人员应当根据项目情况,科学制订土地增值税的核算方案,根据项目的盈利水平、开发进度,科学的确定土地增值税会计科目,使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适当反映。

(二)加强土地增值税预测算的管理。

土地增值税金额大、预缴多,在项目未达到清算条件前,会计人员应当多做预测,及时根据项目的盈利水平,科学的测算全项目土地增值税的税负水平及时的做好售价税负比(即房价与税额的关系,房价越高则税额越高)。科学合理的做好预缴工作,平衡预缴水平与全项目之间的税负做好平衡,主要从两方面考虑:盈利项目:可在每个年度做好预清算工作,与税务机关协商后及时补缴税款,以免造成后期企业所得税无法弥补的情况;亏损项目:合理确定成本分期,及早做好前期开发项目的清算工作,及早清算税款,减少资金压力。

(三)保持与税务机关的良好沟通。

土地增值税政策变化快,区域性强,及时了解当地税务机关的执行口径、政策把握方向等十分重要,也正是由于立法级别不高,政策制订模糊,取得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保持良好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四)全员共同协助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涉及面广、量大、时间跨度长,企业不仅应当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应当提供全体员工的认知度,使其了解到每个人都会对土地增值税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在工作流程、规范及具体操作上都能够思考这种做法对土地增值税的影响有多大,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有多大。全员都参与其中,会计人员能够得到的信息及依据也将更为充分,会计核算质量也就水涨船高了。

四、小结。

土地增值税并不是一个成熟、科学的税种,它可能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某个阶段性产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淹没在“营改增”的步伐中,也许还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土地增值税对于房地产企业仍将持续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地、多方面的影响着房地产企业,最直接就是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不仅是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而且全员,特别是高层只有重视起土地增值税对企业的重大影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土地增值税正确的反映在会计核算方面,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避免由于处理失当而造成经济损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436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