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指导性文稿。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例,请大家参考借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一
课题教时(38)。
学习目标a)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计算。
b)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c)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学习。
重点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师:这一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该如何计算?
师:这一组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口算练习。
1、开小火车。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稳,开得快。
a)。
b)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左右两式的关系直接比较。
三、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二”第2题。
小朋友,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谁来当播音员预报一下北京和上海的温度。
师:这个温度表示什么意思?什么叫温差?你能计算出北京、上海的温差吗?试一试。
一、游戏。
教师在讲台前摆放5只信箱,把算式卡片分发给学生,进行送信游戏。
二、课时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进步?这些进步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活动。
2、4+25=37-6=。
53+6=79-9=。
d)比大小。
c)学生独立完成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题目回答。
认真听游戏规则,小组内进行游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二
新知识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
教学重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整理和复习(二)xkb。
教学内容: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xkb。
计算下面各题:
三、观察与测量。xkb。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三
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继续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混合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经常和爸爸、妈妈聊天吗?
师:今天小象和象妈妈在聊天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聊些什么,好吗?
二、巩固练习。
1、象妈妈的年龄。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小象和象妈妈的身边,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小象和象妈妈,模仿他们说话。
师:两位小朋友演的可真好。从它们的对话中,大家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看来收获的信息还真多。那么谁知道象妈妈有多少岁?谁能用一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2、小黄的身高。
师:刚才大家出色的表现被小猴看到了,现在他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它的挑战吗?
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量身高的现场。
今天小猴给3只小鹿量身高,从现场的对话里,大家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大家能从他们的对话里提出其他一些问题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组的问题提得又多又好,哪组解决问题解决的最好。
3、跷跷板。
师:通过过那个才激烈的提问比赛,相信大家的脑子有些累了。借助我们就轻松轻松,和小熊一起玩跷跷板的游戏吧。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跷跷板的现场,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算式表示的是每只小熊的体重。
师:大家看得很认真,现在你们能根据小熊们的体重,帮助其他3组的小熊画出跷跷板吗?
三、课时小结。
师:今天大家过的愉快吗?说说看,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学会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生:有。
生:好。
生:(小象)我3岁了,您多大了?
生:(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生:小象已经3岁了。
生:象妈妈在小象出生时已经29岁。
生:象妈妈32岁。29+3=32(岁)。
生:因为小象出生时,象妈妈29岁,我们可以把刚出生的小象当成0岁。现在小象已经3岁了,0+3=3岁,所以象妈妈也要加3岁,就是29+3=32岁。
生:愿意。
生:我知道小花的身高是92厘米。
生:我知道小点的身高是73厘米。
生:小黄的身高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生:独立思考。
反馈。
生:我看到了4组小熊,一共有8只。
生:每只小熊身上都有算式。
生: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四
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数位上的数的理解。
3、培养学生思维多样性。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口算练习。
教师利用口算卡片,采用开火车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二、计算练习。
1、了解题目意图。
师: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大家从这统计表中还能了解到得信息有哪些?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唉!真是糟糕,小朋友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些弄脏的数据都恢复呢?不着急,我们一起来算算一班丢失的合计这栏的数据。
师:大家算出来了吗?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师:你为什么把这3个数加起来呢?
师:真聪明!我们已经帮助机灵狗找出了一个数据,大家再努力找找二班和三班丢失的数据。
师:你是怎样算出二班《儿童报》的分数的?
师:不管是先减那一种,这两位小朋友都是用98连续去减。为什么呢?
师:哦,用三种报刊的总和减去其中的两种报刊数,就能得到第三种报刊的分数。
师:40加37表示什么意思?
师:很好,这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先算出知道的两份报刊的总数,再用三种的总和减去其中两份的总数,得到第三份的报刊数量。
那三班的《小画报》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同桌交流一下求三班《小画报》的方法。
3、小组合作。
三、数学游戏。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师:智慧老人会变魔术,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魔术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吗?
师:比较智慧老人的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再比较上下两个算式,还发现了什么?
2、尝试游戏。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那你们也想一个两位数,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四、课时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帮助机灵狗恢复了统计表,机灵狗觉得小朋友们真棒,它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从现在开始,他决定和小朋友们一起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你们也要加油哦!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五
新知识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
教学重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整理和复习(二)xkb。
教学内容: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六
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继续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混合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经常给你们买玩具吗?
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超市逛逛,你们想不想学着自己给自己买玩具呢?
二、巩固练习。
1、买玩具。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超市一楼的玩具专柜,大家都看到了哪些玩具?
师: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师:大家观察得很认真,你们想买吗?
师: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20元钱,大家先好好想想可以买那些玩具,然后再去买玩具。大家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就开始吧。
i.生独立思考,后互动。
ii.反馈。
师:大家都买到玩具了吗?
2、比体重。
师: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鱼类专柜,从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师:大家都很认真地对6条鱼进行了观察,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6条鱼按照最便宜到最贵的顺序排排吗?我们一起比一比,看谁最快把这6条鱼的顺序排好。
师:鱼的顺序大家都排好了吗?谁愿意第一个汇报你的结果。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不错,接下来我们该去三楼的猜猜乐园,大家听到了设呢么?
师:大家熟悉这首歌吗?
师:今天猜猜乐园请来了3个数字王国的小朋友,大家想猜猜他们是谁吗?
师: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得?请大家翻开课本66页找到第4题。
师:从他们的话里,你获得哪些信息?
师:大家获得的信息还挺多,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我们试试有哪个小组最先猜出这三个数。
三、课时小结。
四、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生:经常。
生:想。
生:我看到了玩具枪、小汽车、布娃娃、机器人。
生:我还知道每个玩具的价钱。
生:我看到了6条鱼,它们都长得不一样。
生:我发现每条鱼的价钱。那条鱼身上算式的结果最大,就表示哪条鱼最贵,那条鱼身上算式的结果最小,就表示哪条鱼最便宜。
(1)生独立做题。
(2)反馈。
生:听到了《猜猜我是谁》这首歌。
生:想。
生:第一个数比38大17。
生:第二个数减去13就是60。
生:第三个数加上20就是5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七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一、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二、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动手做(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践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扳手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回顾与反思学过的知识,整理复习一至四单元所学的的知识。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1、出示主题图,这几幅图有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
2、知道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测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图中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二、我的成长足迹。
1、出示题目。
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三、练一练。
1、练一练第一题。
仔细观察说图意,独立完成。
2、连一连。
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做的?xkb1.com。
连一连。
3、做一做。
自己是怎么做的,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练一练第四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该怎么做?
5、练一练第五题。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四、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八
课题教时(33)。
学习。
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学习。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计算,提高学生计算速度。
教材32页第一题,第二题。
二、图画应用题。
三、游戏:小熊投篮。你观察到了什么?小熊投中了哪几个篮?连一连。
四、接着画:
观察:发现图中的奥秘后请独立做一做。
五、写算式。得数是37的加、减法算式。
总结:说说本节课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学生活动。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教时计时。
第二题指名学生班演,全班学生纠正。
这是小明今天所走的路线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从家到学校,再到少年宫,共走了多少米?
小明从家到学校比从家到少年宫少走多少米?
全班交流汇报。
完成教材32页第四题。
学生先说一说图中的奥秘后独立做一做再全班反馈。
学生组内完成后全班汇报,看看哪个小组写的多。
板书设计。
练习三。
小明从家到学校,再到少年宫,共走了多少米?
42+35=77(米)。
小明从家到学校比从家到少年宫少走多少米?
课题练习三教时(34)。
学习。
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学习。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填空:
1、一个加数是40,另一个加数是23,和是()。
2、被减数是82,减数是20,差是()。
3、一个数加上32就是57,这个数是()。
4、比57大23的数是()。
5、比大小。(34页第8题)。
二、解决问题。
(1)书33页第7题。
妈妈有100元钱,要习一套衣服,可以怎么买?
(2)书34页第9、10题。
(3)可能是什么数?书35页第11题。
三、数学游戏:神奇的算式。
……。
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后说一说每题是怎么想的。
学生认真读题中的信息,
小组合作说一说方法。
全班汇报,集体订证。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一说理由。
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说规律。
板书设计。
练习三。
……。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2、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预习提纲。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哪几类?
3、三角形按边可以分哪几类?
4、每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
二、展示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确。
1、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3、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4、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5、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三、反馈检测。
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请各小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美丽图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生一起测量。)。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一
style="color:#125b8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例观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以及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手电筒、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熊二在森林呆的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熊大就带着熊二一起去小镇看看。
从森林出发有三条路到达小镇,你认为聪明的熊大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突出:(1)线段的特点。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反问:另外两条路线的的长度是否是两点间的距离?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步学习线段。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师:我们现在给这两个端点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
板书:线段ab。
学生尝试并交流。
2、认识射线。
课件展示美丽的夜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结。
(它们都由一点出发,直直的射向远方,无限延伸。)。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的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电脑演示同时口述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你会画射线吗?试着画一下。
学生试着画射线。
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师简单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并小结射线的特点。
(3)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小结。
3、认识直线。
现在仔细看屏幕我们继续学习,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是射线。
师:那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的吗?
课件演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同时想象一下两边无限延长,想象着向两边无限延长,延长出练习本,延长出学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长。)。
教师小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你会画直线吗?
学生试着画直线并展示。
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
师:你们准备怎么表示直线?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的方法。
师小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动,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像线段一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大家画一画。
4、大家认识了射线、直线和我们以前学的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相比有异同点呢?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三者联系: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二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群体。
2.用迁移的方法,认识2.3.4.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2.3.4.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1.2.3.4表示的群体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活动:小小足球场。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生独立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互相说)。
生:我看到图中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
生:他们都是1。
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蛋的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有多少?
师:我们就可以用“1”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
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2.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在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小朋友请客”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概括,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数。这个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凌乱的认数顺序进行整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创设“小小足球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正误的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挂图。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备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的妈妈又在你的耳边唠叨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回答:“妈,你这都说过n遍了!”还有,你跟你的同学炫耀时说过这样的话吗?“这游戏我n年前就已经玩过了!”
那这里的n表示多少呢?
它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展示情境,引导探究。
(一)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
讲讲从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出示表格。
1.将表格补充完整(列出算式和求出结果)。
2.表格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交流式子,进行比较。
5.想一想,可以是哪些数?可以是200吗?
(三)代入解题。
设问:当小红的年龄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三、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一)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
(二)出示问题。
1.将表格补充完整。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1)出示如下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将你的式子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2)求出例2情境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3)完成例2“做一做”。
四、应用新知,巩固拓展。
(一)看图填一填。
(二)算一算。
小红买了9本笔记本,每本元,共需要多少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如果每本笔记本8元,小红付钱后找回了28元,那她总共付了多少元?
如果她付出相同的钱,却只找回了1元,那么笔记本一本多少元呢?
(三)解决问题。
客车的速度是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当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四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部分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计。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特点之二是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出发,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它们的周长。
3、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2、建立周长概念。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性。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所过程。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景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教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写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的安排在不同德学段中,每一段都有相应的目标。
4、本单元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五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一)谈话引入。
(二)出示图片:学校平面示意图。
教师提问:
1.如果你是解说员,你都想给大家介绍学校的什么地方?
2.在这些地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很多问题是关于操场的,大家都喜欢到操场上活动.。
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二、活动二。
(一)出示图片:大家来锻炼。
1.分组学习。
观察图: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独立填空.
3.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1)这里有5棵树.。
(2)有(10)名队员参加足球比赛.。
(3)这里有(3)排树.。
(4)有三个人跳绳,又来了一个小朋友,一共有4人.(3+1=4)。
(二)分组讨论研究:根据图中的内容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
1.一共有几棵树?(5+10=15)。
2.一共有几盆花?(3+4+3=10)。
3.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3+10=13)。
4.踢足球的比做操的多几人?(10-4=6)。
5.爬铁架子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6.做操的比跳绳的多几人?(4-3=1)。
7.共有10人跑步,有4个女孩,有几个男孩?(10-4=6)。
…
三、小组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是怎么做?
二、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和26个塑料袋。
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3、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计算。
(1)23+6=。
研究算法。
(2)26-4=。
说说算法。
三、巩固算法。
1、第一、二题先分清谁多谁少然后再列式计算。
2、独立完成第3题,后校对,并选几道说说算法。
3、第四题是一道开放题,每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列式计算,也可以把问题出给同伴做。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进一步培养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熟练、准确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1、出示口算题。
30+507+6058-6。
2、抽生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
独立计算,请生板演,并说说应注意什么?
二、组织竞争练习。
1、比一比,练一练。
2、提出比赛规则。
3、组织进行口算。
1题独立计算“开火车”校对,统计全对的人数。
2题独立运用竖式计算。
4题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独立完成。
5题观察图画,互相交流规律,在书上接着画。
6题在孔雀羽毛上写出得数是37的算式,小组合作。
8题独立完成。
4、统计每组得分,评选优秀小组。
三、通过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看图讲故事。
2、被墨水遮住的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呢?你是怎么想的?
3、交流汇报。
四、简介“数学万花筒”的小知识。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口算练习。
1、出示口算练习。
2、抽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看图列式。
1、第三题。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
2、第九题。
讲叙申奥成功的故事,出事申奥投票结果。
算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三、巩固练习。
1、第七题。
看图说题意: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请估计100元可以怎样买?
请列式计算,每套衣服应付多少元?
2、第十题。
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哪些商品,各是什么价格?
请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数学游戏。
1、出示神奇的算式。
2、请计算第一组第三题,再观察这三题有什么规律?
3、说说发现的规律。
4、请按照规律将第一组后五题填出,交流。
5、说说这些算式的神奇之处。
6、计算第二组前三题,找出规律,再接着把算式填完。
7、第二组算式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8、你还能发现这两组之间的联系吗?
五、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我们要学好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七
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
板书:15-9=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2、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校园的美丽与可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观察校园,身边的事物。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动。
2、想一想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新课教学。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2、进行独立思考。
3、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各种教学问题。
4、自己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提出问题给予评价。
7、适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找一找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并尝试解答。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十九
1、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会算此类题目。
2、能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2个。
1个。
3个。
4个。
7个。
生1:我是数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2+1+4。
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先上来1人,2加1等于3,再算后上来的4人,3加4等于7。
先算总共上来了多少人,1加4等于5,再加上原来车上的2人,5加2得7。
3、看图,交流图意:公共汽车上原来有2人,到第一站牌是上来了5人(先上3人,后上2人),到第二站台时上来了2人,又下了3人。
4、积极思考,汇报问题:
到第一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到第二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5、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2+3=5。
2+3+2=7。
6、小组讨论,列出算式7+2-3,交流算法。
先算7+2,得9,再减去3,交流算法。
坐公共汽车应该先下后上,所以我先计算7-3,得4,再加上上来的2人,4+2,得6。
7、认识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报站,停车,先上来了1个学生。汽车再启动,教师问:上来了几个乘客?
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
接着,又上来4个学生。老师问:又上来了几个同学?
汽车上一共有多少同学?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列出算式吗?
1、提问:上面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对以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课鼓励其借助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怎样列式子计算?
对于提出第二种意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同时渗透公共意识教育。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连加的方法。
训练学生看图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连加、加减混合要有序运算。
三、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听讲,认识连减运算。
学生汇报自己在这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指出:像这样连续计算两个减法的算式,就叫连减运算。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探索,认识并掌握连减运算。
进一步巩固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3+2=77-3+2=67-2-3=2。
备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四二篇二十
课题教时(31)。
学习。
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练习数的组成和写法。
2、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进一步学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问题。
学习。
重点会运所学知识完成本单元练习题。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数的组成。
引导学生先看图说一说再独立完成。
二、练习用“多一些,少一些”不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完成教材第二题。
完成教材第三题。
三、通过操作活动,练习数的读写,巩固对数们的理解后并进行比较。
四、用2、5、8三个数中的丙个数组成两位数,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总结:本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教材10页第一题。
订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每捆10支,五捆即5个十(50)3支是三个一,五个十加三个一是53。
学生先按要求独立完成,后用“多一些、少一些”练习说话。
如:大鸟吃的虫子比小鸟吃的多的多。
……。
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组内完成,我拨你写并进行比较,并有选择的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说说组数的方法,小组内完成看看哪组写的多,并进行比较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最大数85最小数58。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比--多一些。
--比--少一些。
最大数85最小数58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9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