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如何做一个更好的职场人,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呢?不同范文中的观点和见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总结和概括。
组织建设论文篇一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晰巍教授的悉心教诲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开始,王晰巍老师就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经过再三的思考与商讨帮我们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初期,材料准备阶段和资料查寻阶段,王晰巍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相关的资料。在我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王晰巍老师定期开会,帮我解决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不懂之处。有的时候,由于时间原因,不得不在网上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也总是能够及时的回复。在四月底的时候,王晰巍老师更是兢兢业业,我把论文的初稿发给边老师后,王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我一字一句的检查,并及时指出我论文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每当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会细心的指导,直到我彻底的明白。因此,在论文马上完成的时候,首先谨向辛勤指导我毕业论文写作的王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您的一言一行都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了榜样。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其他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使我的论文更加完美,在此一并谢过。
同时,感谢家人、同事和同学们对我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最后,向吉林大学全体教职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组织建设论文篇二
现代公共行政强调对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认为实现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现实价值。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新公共行政社会公平政府启示。
一、浅析对于社会公平的理解。
从学科定义的角度看,社会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维护社会群体团结的黏合剂,不公平感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可以预料,不公平会导致政体合法性的下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义性。现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的协调,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在公共行政中发扬公平正义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解读。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学派对威尔逊以来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唾弃。他们认为,建立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执行政策上,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政府机关预算、人事、编制等内部事务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问题上,相反却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他们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其主要观点是:
1、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经济和协调性,它的焦点在于高层管理和重要职能部门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性经常以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实现社会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社会公平一项,并以此为核心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总之,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境地的人们。”据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自己的目标:现代公共行政必须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为代价。
2、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新公共行政学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认为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员既从事行政执行,也从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
对行政人员的决策地位的认识采取积极态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自觉意识,即除在执行政策中尽职尽责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使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主张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民主行政要求公众需要是行政系统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或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他们期待着公共行政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建立民主行政的模型,并主张通过行政改革使民主行政得以实现。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主张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关于公共行政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关注现实政策的主张,一直是当代公共行政的中心议题。
三、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现状分析。
从当代中国现状来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在逐步扩大。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尽管农民人口最多,但却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其他阶层的`歧视,突出表现为机会不均等,待遇不公正,社会地位低下。其次,由于原有基础和主客观条件不同,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也在逐年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不仅表现为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差异大,而且还表现为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差异甚大。从各地区看,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占总人口的2.17%,相当于世界的高收入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像山东等地区,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占总人口的21.76%;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占总人口的50.57%。还有,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公正现象,等等。尽管改革开放不到三十年,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此现状来看,我们的政府还任重而道远。
四、社会公平理论对改善我国现状的启示。
平的全面实现。然而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级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类社会资源,代表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主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应该以法治为契机,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面向社会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人民主人观和权力服务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实现“阳光”行政。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系。树立服务理念,充实和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加强诸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再次,逐步完善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公共政策。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证,否则,社会公平的实现将没有现实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最后,政府部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给与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才是真正的社会公平。
总之,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各国政府公共行政中都应重视和坚持的加值标准。通过对新公共行政中关于社会公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5-3。
[4]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组织建设论文篇三
7月29日,sprintnextel公司给大约1000人发出了通知,告知他们被“解雇”了,接收通知的人不是这家公司的员工,而是其客户,这家无线服务提供商对自己的一组高端客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关于客户求助电话的次数、频率的跟踪调查。sprintnextel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有时候这些客户会在一个月内对于同一个问题呼叫客户服务中心上百次,而我们觉着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公司最终作出决定,因无法满足这部分客户的服务要求而中止与其商业往来。”
与此相似,,txu公司(texas州的一家大型电力供应商)实施了一项名为“严厉的爱”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应对来自于能源市场的竞争压力。这家公司对拖欠费用的客户采取严厉的措施,中止对他们提供服务,并对按时付费的客户予以奖励。如此一来,这家公司不仅减少了坏账损失,而且通过减少员工与拖欠费用者斡旋的时间提高了生产力。txu公司的一位财务高层管理人员说,从一个按时付费且从不打电话咨询的客户身上获取的利润要远远高于一个天天打电话咨询的客户。
“客户剥离”,即企业对现有客户停止提供产品或服务,曾经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然而,客户剥离如今正在成为许多组织的战略选择。当然,鉴于获取新客户的高额成本及不同细分市场交叉销售的复杂性,客户维持也是必要的。但是一些企业正在利用市场细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区分客户,从而保留高回报率的客户,摒弃问题客户。
我们的研究确认了企业与终端客户中止商业往来的四个普遍原因:对特定客户的利润不断下降,员工与非盈利客户打交道的低效率,服务大型客户能力的改变,公司战略的转变。
且不说客户剥离战略对利润和企业运行的即时影响,很多经理担心长期的衍生效果,比如客户的报复行为,或被视为行业反叛者导使企业的名声受损。确实,客户剥离战略的间接危害有可能很大:你可能无意中把业务推给竞争者而帮了他们的大忙;你有可能伤害你精心维持的高价值客户,因为你的客户剥离行为有可能让他们认为你在提供服务时不友好。
在剥离客户之前,企业能够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操作,效果会比较好。它会帮助执行人员跳出利润来看待客户剥离问题。
这个模型提供了一个客观评价每个客户当前和潜在价值的系统。简言之,要把每个客户关系置于一定的背景下,然后再作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五个步骤是:第一,重新评估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第二,教育引导非盈利客户;第三,进行价值主张再谈判;第四,将客户迁徙到其他合作伙伴或供应商;第五,中止商业往来。
在一定的情况下,客户剥离(如果正确实施)可以成为有效的战略,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要进行客户剥离。
客户剥离的首要原因是利润率低。这种情况在金融和保险业相当普遍,这两个行业的利润取决于客户的风险因素。20,allstate和nationwide公司就分别舍弃了佛罗里达州的9.5万个和3.5万个家庭保险客户,以避免未来巨额亏损。这是因为和年佛罗里达州先后7次遭受大飓风的侵袭。
服务业和零售业也通过舍弃客户避免损失,
总部位于波士顿的basement公司就舍弃了两个全国范围的长期客户因为这两个客户过度的反馈和投诉耗费了basement公司宝贵的时间和资源。而零售商sears和bestbuyer对特定商品收取返货费以阻止客户返还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由于过期或原始包装缺失而必须降价出售。轿车租赁公司对那些曾经损坏过其交通工具的棘手客户说不。一位经理说采取保护措施是绝对有必要的如果有人想抬高我们的经营成本我们必须进行自我保护。
一些组织掌握了系统的区分盈利与非盈利客户的方法。这些组织使用分析工具和手段计算客户的终生价值及其他相关变量。例如,fedex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压缩了大客户的数量,这些大客户为公司带来了10%货运量和收益。,《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fedex公司发现一些客户,包括大宗民用投递业务,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先前谈判打折率时他们所承诺的收益。所以fedex公司提高了对这些客户的投递费用。
客户剥离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和士气。粗鲁和令人讨厌的客户往往阻碍员工完成工作甚至降低他们继续留在公司的愿望。试想餐馆的一位常客,他每次都会在食品和酒上出手阔绰,然而却经常服务员或打扰其他客户。为了留住员工,或者保留其他盈利客户,这位常客就应该被扫地出门。对于b2b行业来说,如果问题客户不清理,企业就要承受员工高流失率和技术流失的风险。一位大公司的执行人员告诉我们说:“问题是我们是否想留住我们的员工。客户对我们的员工要求太过苛刻,而我们的员工有反抗的权利。我们珍视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很客气地告知客户,我们不能继续为他们效劳了。”一家咨询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我和同事曾经为一个消费商品包装业的客户提供服务。这位客户永远不会觉着自己是赢家,除非其他人都输了。即使我们把最好的方案拿给他,他也会鸡蛋里挑骨头。这让我们心力交瘁。我们把这种情况反馈给了公司,公司决定不再为这位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客户剥离的第三个原因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受到限制。一些企业缺乏适当的技术、人员或财力继续为一部分客户提供特定服务。此外,一些企业低估了客户的需求以及新的法规或环保制度的力量。两家会计公司的管理者说,sarbanes-oxley法案颁布后,他们公司摒弃了数百个美国客户,因为该法案要求延长服务大型上市公司的时间,他们公司无法匀出足够的人力为规模较小的公司提供服务。
最后,一些企业认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客户剥离其实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自然结果。当一家企业决定停止提供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或者退出某个细分市场,它会间接地告诉客户去寻找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其他商家。以at&t公司为例,,at&t公司决定将注意力集中于商业市场,而非民用客户。at&t公司并没有刻意中止与个人客户的关系,但是自然原因以及竞争者的侵蚀使得at&t公司的民用客户数量急剧减少。
一些企业通过剥离客户以纠正过去的战略失误。一个世界级的远程通信商经理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为了争取市场份额而不加区分地与众多小客户签订合约。然而到了20,这些小客户要么已经退出市场,要么不盈利。他承认,公司正在为当年的举措付出代价。他们必须剥离客户,裁员并重建组织结构。与此相似,为了应对丑闻和sec调查,在一份迟到的利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无法从25%的客户身上获利后,2005年,保险大亨marsh&mclennan在全球范围内剥离了数千家客户。marsh&mclennan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sky告诉《华尔街日报》,短期的解决方案就是剥离非盈利客户和裁减员工。
组织建设论文篇四
20世纪末叶,世界进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商务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市场急剧变幻。智力资源、环境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此情形下,企业组织结构开始了变革,以动态分工和知识联网为特征的动态网络组织结构应运而生。
动态网络组织是一个平面结构,领导人更注重使自己处于事件发生的中心,而不是组织等级的上层;更倾向于达成一致意见而不是仅仅发布命令。动态网络组织又是一个动态结构,它不断地建立、延伸、修改和变形,它打破正式组织结构图所形成的刚性的框框和领地。从本质上讲,动态网络组织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网络组织是由若干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部分(团队)构成的;第二,网络组织强调整体性,即各个团队相互关系的协调性;第三,构成网络的各个部分(团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而不完全依靠其外部(如管理中枢)的因素调节;第四,构成网络的各个部分与其外部的联系是发散性的;第五,网络组织的有序性都是动态的,在不断地与环境交换信息和能量(资源)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1][2][3][4]。
组织建设论文篇五
[摘要]企业与非盈利组织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二者的会计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会计体系也在发生着重要的改变,而目前非盈利组织所实行的会计体系仍然是沿用的传统的会计体系,要使得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对其会计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应把非盈利组织的非营利性放在首位,把会计理论充分在“非营利性”的指引下运用在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之中。
按字面的分析来说,非盈利组织指的就是没有任何盈利收入的组织,也就是说,这样的组织和一般的营利组织,有着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这个组织没有任何盈利的空间。这种组织的设立之初,就蕴含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标准,在我国非盈利组织主要包括一些基金会、慈善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等。这样的组织一般也会有一部分收入,但它们的收入主要不是盈利性的收入,而是把这些收入运用到其他方面。
概括来说,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非盈利性。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尽管非营利组织会有一部分金钱收入,但这并不是它的盈利收入,而是它作为一种组织存在的基本物质基础。第二、公益性,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一般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所谓公益性就是非营利组织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上大众的或者普遍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第三,一般非营利组织也有自己的组织章程。非营利组织也要有相应的制度措施,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并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种组织,而是建立在比较严密的制度措施之下的,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非营利组织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基础,可以说,制度是非盈利组织的基础。
在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着数目不菲的非盈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改革中,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以下特殊性:第一、缺乏发展的后劲。也就是说,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发展的动力,这既与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有关,也与我国现阶段的政策措施有关,很多情况下,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鼓励措施不到位,也造成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第二、部分非盈利组织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部分非营利组织没能把本组织的各方面的收入做好规制,导致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如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都是由于其不能把其内部的整个会计管理过程以透明的形式传达出来,造成了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极大误解,客观上也阻碍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
对非盈利组织会计目标的要求远远高于盈利组织会计目标的要求。这是由于非盈利组织的特性所决定的,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就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会计目标上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公开透明性。这是指的非营利组织对外的一个会计目标,因为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它的主要的运转资金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其组织外部,非营利组织要想取得组织外部的认可与信任就必须要保证自己运转资金的透明度,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不能仅仅做到内部的公开透明,因为这样的公开透明,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讲,意义并不大。第二、资金运营的科学性。与营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投入不同的领域,而这些领域不会给该非营利组织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所以,非营利组织在做出会计报表或者决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资金运用到相应的主体当中去,确保非营利组织资金运转的科学性,这是非营利组织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其资金运转的主要目标。第公益性。上已述及,公益性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非盈利组织主要依赖于其公益性而对社会施加影响,并对社会做出贡献,公益向也是对非盈利组织会计目标的要求。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主体指的是非营利组织在实施会计行为时主要的会计对象。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主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通俗的说法,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必须把其资金来源问题搞清楚,不仅非营利组织内部要搞清楚,非营利组织对外也要搞清楚,这是非营利组织的当然要求,如果非盈利组织在这个问题上搞不清楚,则很容易产生信任危机问题,很多非盈利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就是这种情况的说明。第二、非盈利组织资金是如何运转的。也就是说,通俗的说法就是钱是怎么用的,这是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说,钱是怎么花的。如果非盈利组织运用自身的资金进行营利行为就是严重的违反其基本章程和规则的行为,所以说,非盈利组织一定要在这个会计主体上做到账目清楚。第三、内部费用情况。这个指的就是非盈利组织内部工作人员或者内部办公情况的账目运作,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主体之一。
(一)二者会计概念的区别。
从根本的区别来说,企业会计指的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盈利性特点,企业会计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所制作的会计报表,财务运算,财务决算等情况。也就是说,企业会计所追求的始终是一种利益剩余情况,企业会计在计算或者运用企业会计的过程中,总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非盈利组织会计恰恰与此相反,非营利组织会计没有利益需求,也不需要把盈利放在会计目标上,它以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为主要的会计主体。
(二)二者会计智能的对比。
企业会计的会计准则要比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准则要更加复杂,这是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必须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没有盈利的存在也就不会存在着企业会计智能,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的会计准则是随着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而不断加以强化的,也就是市场竞争的越激烈,企业会计准则的复杂程度越高,这是由市场规律所决定的。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准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和单一,这同样是因为非营利组织不必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因,也就是说,非盈利组织没有盈利需求,也就没有了相应的会计准则来束缚其发展,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专责往往比较简单、稳定。
(四)二者会计报表的对比。
企业会计报表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有稳定性的结构,这就是说,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尤其是资金来往状况往往有比较透明的制度要求,没有透明的制度要求,企业也就没有透明的盈利体系。而企业会计报表的这种透明,是对企业内部而言的,企业的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预算的基本的或者主要的依据,所以,任何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就特别注意其会计报表的制作质量。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如企业的会计报表那么复杂,它的主要任务主要就是说明资金来源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这是二者会计报表的主要区别。
(一)规范化路径探讨。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始终处于不太规范的层面,这一方面是因为非营利组织本身并不需要特别地、专门地会计体系,因为非营利组织主要是基于其公益性而设立。从设立之初,非盈利组织就与会计的关系不是太密切,因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会计体系主要是针对盈利组织而设立的,也就是说,会计本身在产生之初就不是针对非营利组织的。非盈利组织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出现的。所以,这也就客观上造成了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的不规范。当前,非盈利组织需要规范其会计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规范资金来源问题。非盈利组织的资金贡献主体必须特定化、规范化。不能有丝毫的紊乱,因为一旦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来源紊乱,就会导致其信任危机。第二、做好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分工配合工作。非营利组织内部通常都是非盈利组织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内部现象层出不穷,就是因为会计体系零散,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
(二)做好会计体系的内外的监督工作。
这指的是,尽管非营利组织有其不盈利性的一面,但总的来说,非营利组织毕竟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运转问题,只要存在这样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就容易滋生资金滥用或者不规范使用资金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非营利组织必须对其会计体系做好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内与外两个方面:第一、内部方面。在非盈利组织内部要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或者监督机构必须绝对地独立于其他任何机构,也就是说,在非盈利组织内部的监督机构一定要保持独立性,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绝对的监督性。如果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构失去了其独立性,那么其监督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设立这样监督机构的意义也就不大,甚至会危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第二、强化外部监督机构。这就是说,在非营利组织外部,要设立相应的外部监督机构,这样的外部监督机构一定要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果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构没有一定的对非营利组织的控制力,那么这样的外部监督机构的设立也是徒有其表的。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构必须涵盖内、外两个方面,这样的监督机构才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也是对其会计体系规范化的一种帮助与促进。
五、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化策略。
(一)规范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是任何非盈利组织都必须加以重视的工作。一方面财务报告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一种,另一方面,财务报告也是非营利组织下一步财政预算的基础。财务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必须如实地反映非盈利组织的运转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符合非营利组织特点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最大的价值就是反映财务状况的真实性。真实性的实现既需要专业的财务知识,又需要对非营利性组织有着独特的全面认识,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科学的监督机构,才能在最大意义上实现,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规范化。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体系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的发展特征,任何国家或者地区的非盈利性组织都把规范其财务报告体系放在其发展的重要位置。这是非盈利组织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健康、良性发展使然。
资产核算,指的是在非盈利组织的运营中,对非营利组织所产生的动产或者不动产进行核算的一种方式。非营利组织应当定期对其本组织内部的资产进行一定的核算工作,只有把组织内部的资产搞清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本组织内部的资产搞清楚,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组织内部的财务报告和会计报表制作得更科学化,这是非营利组织资产核算的必然要求和当然含义。非盈利组织的资产核算必须在一定的监督体制下进行,这是非营利组织资产核算规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化的必然发展过程。
(三)分步实现权责发生制。
有权就有责,这也是非营利组织会计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果拥有权力的人没有相应的责任,那么拥有权力的人就会滥用权力,如果没有权力的人却有相当重的责任,那么势必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在非盈利组织内部也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这种责任制度是以相应的量化标准来实现的,我们认为,在非营利组织内部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是非营利组织规范化运营的重要方面,也是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规范化的重要方面,意义重大。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非营利组织的权责发生制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结合各个非营利组织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这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因为每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设立目标或者设立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注意到权责发生制的实现的步骤性。
结语。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我国对于非盈利组织的研究实际上还有待深入。对于非盈利组织的会计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更加基础薄弱。但我们必须结合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和特性,来探讨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说,我们必须把非盈利组织的非营利性放在首位,把会计理论充分在“非营利性”的指引下运用在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之中。
[参考文献]。
组织建设论文篇六
非盈利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早先的非盈利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非盈利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西方一些学者把非盈利组织统归于非政府组织,我国一些学者则把它称作第三部门或非营利机构,以区别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等。
重新审视我国公益的性质会发现,我国对这个概念尚未能够从法律程序上予以明确的界定和保护。目前,我国存在的许多所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虽然挂着民办的招牌,然而追根溯源,很多组织背后却与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利益相关甚至是由其一个附属的关联机构,他们直接利用政府的资源和公信力而畸形发展。牙防组就在这一灰色空间成立发展起来,直到事情曝光之前我们不曾怀疑过他在国内权威品牌认证的公信力地位。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结果让我们大为震惊,这个曾为多种产品提供“权威认证”的机构,最终却被控其根本不具备认证资格。这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与其联系紧密的组织dd牙防基金会,在牙防组的运作过程中它就一直扮演着“牙防组”的“理财者”。性质和意义不言而喻。在卫生部撤销牙防组之后,“牙防组从企业获取的大笔资金用到哪去了?”这成了大众一直关注的问题。之后,卫生部公开表示,牙防基金会的财务方面存在诸多的违规之处。
由于非盈利组织本身特有的属性,它的财务管理理念缺乏一套系统化思路。非盈利组织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制度、管理和财务相互配合。非盈利组织决定了它的财务运作最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利润,所以它也不存在利润指标,因而,我国多非盈利组织都存在着内控制机制薄弱,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动态监测和及时评估、预警等尚未形成体系,缺乏一套成熟的财务防范和内控机制,同时缺乏对组织各个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有效考核评价依据,权利责任义务缺乏有效连接,管理混乱。此外,非盈利组织设计比较广泛,虽设有财务部门,但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独立性不足,有时财务的内部审计仅仅流于形式,加之内控机制不健全,导致非盈利组织财务在运作过程中软件功能控制较差、密码控制疏漏、授权机制执行力不够,财务风险日益加剧。
(三)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我国非盈利组织的人事化行政倾向严重,裙带关系严重,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一旦出现财务漏洞,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并且损害国家形象。非盈利组织的内部高层管理者缺乏制约机制,分权制衡理念缺失,很容易出现权力分化,权力失衡是一个组织的畸形发展的重大诱因,国家没有深厚的金融才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风险一旦发生也很难快速控制,无法准确评估可能存在的新形式风险。因此,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与素质也在一定水平上限制了非盈利组织的发展,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变得更为重要。
(一)建立一套相对严谨的公益财务公开法律保护程序。
当今社会物质资源丰富的同时需要社会加大对公益文化的保护,建立一套相对严谨的公益资产法律保护程序显得愈发重要。我国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规定,非盈利组织的财务向外界强制力要求其公开,也没有指定的审计监管机构还核查账目,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完全依靠人民群众对社会的信任。也许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曾为公益事业募捐过,但是有很多情况我们并不知道公益事业捐款资金的去向,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时刻了解自己钱财的实际用处,应提高非盈利组织财产管理透明度,定期向捐款者报告资金运作情况。例如,可以在青基会的年报上公开其捐助的资金的去向;类似大型慈善机构应该建立报表公开披露制度,对资金捐赠者一个合理明确的交代。非盈利组织的财务完全依靠公益团体的良心和自律是不能够保证它的财产安全的,必须要接受社会监督,财务透明化是最直接有效地树立社会公信力的方式,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相应的财务公开查询数据库。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外部强制力的保证之上,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尽快完善非盈利组织的法律责任义务和监督管理制度。
由于市场的缺陷,政府应加大对非盈利组织财务公开的广泛监管,非盈利组织财务的混乱容易延伸成社会道德风险,极易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引发对政府、对社会的不信任。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非盈利组织财务公开的监管制度,目的是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提升公众对非盈利组织的信心。非盈利组织必须充分结合自身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财务公开监管体系,建立合理的财务分配机制,每个级别的人员都有监控的权利,杜绝未经授权就擅自操作的行为。我国非盈利组织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加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我国对于非盈利组织财务公开监管的`空白,鉴于其特殊性和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加强政府监管职能,而且重视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及同业监管,强调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的结合,加强行业自律性监管,建立网络银行业的自我限制和监管机制。
(三)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专业人才。
我国非盈利组织正在向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当今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
不能只是具有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必须打造和建设一支兼财务知识与综合知识与一身的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财务监管当局应积极培养一些既懂财务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对旧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他们使用、掌握和开发智能化的财务公开管理监测系统、电子化稽核系统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财务公开监管人员管理、分析、决策的能力,与时俱进,使财务人才能跟上未来市场发展和日益复杂的技术的需要,以符合未来财务专业人员的新要求。
(一)(净现值成本法)。
医疗设备的购入成本和运营费用。
设备净现值=40000+0*(p/a,10%,6)=127106。
(二)(平均年成本法)。
设备的购置成本及运营成本。
假设医院要购买的仪器有两种型号,a设备和b设备,但是它们的使用寿命不同,分别是4年和5年。年初的购置成本以及每年的运营成本如上表所示。
五、结论。
综上所述,非盈利组织财务主要是包括资金使用、控制的一项基本组织内容,不仅是片面的财务管理,还有监督检查工作、评价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对非盈利组织长远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财务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要加强非盈利组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通过成立自律监督委员来对非盈利组织进行规范、稽核和审查,在维护非盈利组织的利益,提高财务管理的同时,也可与外部监管机构配合,共同实现对非盈利组织对财务监管。因此,加强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组织建设论文篇七
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下面是行政管理制度论文,请参考!
行政管理工作的办公室沟通协调作用。
办公室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公室工作应按科学发展观相关要求,创新思维,努力探索,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笔者将分别从办公室管理工作职能、行政管理工作中办公室沟通协作对策研究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办公室管理工作的职能。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在行政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公室人员应对办公室的地位加以重视,使其更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促进办公室管理水平的提升。办公室作为联系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桥梁,确保事业单位每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树立全方位服务理念,创建良好的“窗口”形象,确保办公室各项工作的一一落实。办公室管理工作具有多项职能,包括:综合职能、协调职能、参谋职能、服务职能以及督查职能,笔者将对其一一阐述。
(一)综合职能。综合职能作为办公室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实现内外沟通、协调各方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单位管理系统的心脏。一般来说,单位许多决策由办公室来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应及时向办公室反馈。(二)协调职能。除综合职能外,协调职能也是其中之一,该职能贯穿于单位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办公室应协调好单位各部门间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办公室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作用,可使单位各部门工作步调一致,确保单位工作目标的有效统一,为自身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三)参谋职能。办公室作为领导的助手与参谋,平常与单位领导接触较多,能第一时间获取上级精神,了解单位领导工作思路,同时还参与到单位决策过程中,从而赋予了其参谋的职能。基于此,办公室人员应依据领导意图,把握上级决策,广泛收集信息,听取基层意见,实施改革创新,更好地辅助领导决策。(四)服务职能。众所周知,办公室在单位行政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责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服务,在办公室管理中,应围绕中心工作,树立服务意识,对人民群众的`诉求加以了解,尽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各项问题。(五)督查职能。所谓督查,实际上是指对单位或单位领导推行的决策落实情况加以了解,督查职能的落实是促进单位各项工作实施的主要动力,如相关决策无法有效执行,便会对整体工作效率造成影响。办公室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工作方法和新思想不断出现,办公室管理的弊端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办公室管理体制不完善,尤其在事业单位综合性监督管理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不足,缺少对重大事件的处理措施和方法;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较为淡薄;相关办公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二、行政管理工作中办公室沟通协作对策研究。
综上,笔者对办公室管理工作职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促进办公室沟通协作,还应采取多种管理对策,如:对管理制度加强健全、进一步发挥各项职能,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一)对管理制度加强健全。在单位行政管理工作中,为促进办公室的沟通协作,首先应对管理制度加以健全,使各项工作有据可循,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原本规则制度的基础上,对工作程序加以规范,以防凭经验办事现象的发生。单位领导应从办文、办公、办事等方面来制定严格的执行程序,对操作方法加以明确。此外应对工作关系进行梳理,确保各项工作分工的明确性,为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还应将激励机制应用其中,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将定性与定量方式结合在一起,强化考核的比重。(二)进一步发挥各项职能。办公室作为贯彻领导决策、反馈员工意见的主要机构,应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以发展为大局,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计划性,通过办文、办会、办事等环节把握好程序关。最后,办公室应树立勇于创造、勇于进取的精神,依据新形势要求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作为领导的“参谋”,办公室应将工作重点放到主动参谋上,对当前形势认真研究,对管理业务认真钻研,对重要的民意、各种突发事件准确反馈,办公室应善于发现新信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领导提供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参考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办公室管理现状及职能展开了研究,就目前来看,办公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便会对其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单位领导应对管理制度加以健全,加强员工考核力度,促进办公室自身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刘丽敏.探析行政管理工作中办公室的沟通协调作用[j].科技风,2015(20):6-7.
组织建设论文篇八
同一个国家,同一份试卷,但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中各省市区却普遍存在着考试分数比值的差别与不平等现象:往往是城市考生录取分数比农村录取分数低、发达地区考生录取分数比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录取分数低、城市中心考生录取分数比城市近郊录取分数低,等等。例如,北京市第一批文科院校最低分数控制线是466分,而湖南则是556分、湖北为544分、贵州为514分,最高相差90分。山东省第一批院校最低分数控制线文科为667分、理科为631分;而上海则分别为473分和498分,相差竟达184分和143分。即使在同一省区如山东省,各地市的高考分数线也差别较大。据报道,黑龙江省20出台的一项新政策规定,该省拥有博士学位人员的子女报考省内高校将会得到20分的优惠。这样看来,相同的试卷,相同的分数,考生却因地区和出身等不同而享有不平等的权利、收获不同的命运。我把这种受教育权的不平等现象归结为“权利平等但差别”现象。
早在23年前,美国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就提出了“认真对待权利”的命题;23年后,权利问题却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与真问题。众所周知,受教育权是人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人生存、发展与完善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条件。无论是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还是我国宪法和法律,都对受教育权这一基本人权作了明确规定。从世界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与法律的规定可以看出,第一,受教育权是人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第二,权利平等与成绩面前机会均等是受教育权的核心,高等教育应当根据成绩而不是职业、家庭出身、地区等因素向全社会平等开放。权利不平等与机会不均等现象,不仅背离了世界人权公约的人权精神,也违背了我国宪法与法律的基本原则,准确地说是一种严重违宪与违法行为。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从制度上根本消灭了人人不平等的起源,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都使不平等的根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人权利面前、法律面前平等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赖以维系的根本准则。相同的人相同的对待、类似的情况类似地处理,既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又是社会主义的正义要求。在今天,如果谁还平等着但却差别着甚或歧视着,就是对平等这一根本准则的最大破坏。只有认识到人人在根本上是平等的,才能奋起反对对人一切的差别与不平等的制度或现象。仅仅由于出身与出生地即籍贯不同而导致分数比值的差别,实际上就为受高等教育的人在权利平等的原则前提下人为地又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权利不平等的分界线,这样所谓的“权利平等”最终会因籍贯和出身的不同而走向更大的不平等,这大概出乎所有善良的人的愿望。英国历史学家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曾把人类社会的进步运动归纳为“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主体身份不同,权利享有的量即不同,这是封建专制社会的典型特征。如果我们至今还缠绕于身份不平等的现实社会中,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比传统社会进步了多少呢?也许我们有我们的国情、省情、县情,抑或还有乡(镇)情、村情乃至家情,但无论如何,都不应成为权利不平等的新的起源,成为权利不平等甚至歧视的借口。
[1][2]。
组织建设论文篇九
3.1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必须要依赖于一个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第一,建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扁平化”管理结构,压缩科层制结构体系,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精简上下对口的事务性部门,合并职能交叉重叠的管理部门,向院(系)一级放权,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建立教授治校的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学术研究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改变以行政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局面。第三,以资产为纽带,深化高职院校后勤和科技产业改革,推行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第四,遵循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选拔和聘任行政管理专业人员,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第五,发挥学校职代会、教代会、工会的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决策机制和行政人员考核机制。
3.2改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应当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管理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目标诉求来进行,树立起服务意识,为教学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主动服务师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科研服务,为教师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服务于社会搭建桥梁和渠道,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于社会创造条件。此外,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形成学术权力决策、行政权力服务的学术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完善办学制度,改变目前高职院校评价制度过于功利、用人制度价值错位的现状,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保证学术质量,促进学术活动为科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生产服务。现实的做法就是通过切实推行专家或教授治校等措施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3建立高水平管理队伍和合理的考核体系。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是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管理队伍应结合本学校特色,借鉴国外一些著名院校的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招收适合本校管理体系的行政管理人员,建立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高职院校还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行政管理人员,利用他们在一些工作岗位上的丰富管理经验,和他们在这些单位练就的指导能力,很好地带动其他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合理的行政管理考核体系是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保证,也是改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保障,要想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行政考核体系,设置精细的考核标准,运用科学的考核方式,设置有区别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考虑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既有考核标准的严肃性,也应有合理的应急机动性,保证考核的效果和意义的实现,充分调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水平。高职院校应当将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引入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行政管理的质量效益,在质量管理的推进过程中逐渐提炼并形成有特色的管理价值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与改进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就应当学习科学的管理方式,树立起服务意识,营造出和谐的环境,以此实践服务育人的目标。另外,想要更好的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还应当不断总结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按照教育的规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计划,改变管理工作的被动从属性,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
3.5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进行民主化决策,现代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试行理事会制的办学体制,学校的重大决策都由理事会的常务理事会来进行决策,理事会成员的构成比较丰富,不仅是学校的成员,还包括行业、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人员,使得决策更加合理可行。同时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还应该采用决策问责制度,通过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等强制性的措施来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决策者对相应的决策要负责到底,决策的过程中不得任意增加决策主体,可以采取高层次的专家咨询和听证制度,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切实帮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开展,更加优质地为高职院校的师生员工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突飞猛进,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的宗旨也更加明晰,逐渐成了占了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行政管理固然不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益好与坏也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完善结构体系,精简行政机构,配备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结合各院校的自身特点,建立起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制度,提高行政管理工作工作效益,改善行政管理的官僚作风,保持领导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同时要做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
现代公共行政强调对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认为实现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现实价值。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新公共行政社会公平政府启示。
一、浅析对于社会公平的理解。
从学科定义的角度看,社会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维护社会群体团结的黏合剂,不公平感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可以预料,不公平会导致政体合法性的下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义性。现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的协调,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在公共行政中发扬公平正义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解读。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学派对威尔逊以来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唾弃。他们认为,建立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执行政策上,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政府机关预算、人事、编制等内部事务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问题上,相反却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他们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其主要观点是:
1、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经济和协调性,它的焦点在于高层管理和重要职能部门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性经常以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实现社会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社会公平一项,并以此为核心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总之,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境地的人们。”据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自己的目标:现代公共行政必须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为代价。
2、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新公共行政学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认为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员既从事行政执行,也从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
对行政人员的决策地位的认识采取积极态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自觉意识,即除在执行政策中尽职尽责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使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主张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民主行政要求公众需要是行政系统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或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他们期待着公共行政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建立民主行政的模型,并主张通过行政改革使民主行政得以实现。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主张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关于公共行政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关注现实政策的主张,一直是当代公共行政的中心议题。
三、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现状分析。
从当代中国现状来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在逐步扩大。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尽管农民人口最多,但却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其他阶层的`歧视,突出表现为机会不均等,待遇不公正,社会地位低下。其次,由于原有基础和主客观条件不同,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也在逐年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不仅表现为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差异大,而且还表现为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差异甚大。从各地区看,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占总人口的2.17%,相当于世界的高收入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像山东等地区,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占总人口的21.76%;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占总人口的50.57%。还有,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公正现象,等等。尽管改革开放不到三十年,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此现状来看,我们的政府还任重而道远。
四、社会公平理论对改善我国现状的启示。
平的全面实现。然而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级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类社会资源,代表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主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应该以法治为契机,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面向社会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人民主人观和权力服务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实现“阳光”行政。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系。树立服务理念,充实和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加强诸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再次,逐步完善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公共政策。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证,否则,社会公平的实现将没有现实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最后,政府部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给与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才是真正的社会公平。
总之,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各国政府公共行政中都应重视和坚持的加值标准。通过对新公共行政中关于社会公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n].光明日报,-3。
[4]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一
文章尝试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论述了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作者认为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关系”和“情”起了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而且还表现在物质层面。无论是家族经理还是非家族经理,他们对家族利益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但是,“关系”和“情”的潜在激励作用是有限的,不利于华人企业规模的大型化。
二战后,以港台和东盟五国为主体的海外华人企业在世界经济中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已有不少文献对此做了描述和探索。这些对华人企业管理特点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文化角度进行的,这也是当前中外学者较为普遍接受的看法。文化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从而决定不同民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例如,“人际关系”在美国只是保健因素,但在东亚却成为激励因素,而且与日本人相比,对中国人具有更大的激励性。但是,笔者认为单纯从文化角度研究华人企业是不够的,还应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推进对华人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展开研究的。
一、华人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因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最早是由伯利和米恩斯(1932)明确提出来的。委托—代理关系其实在古典企业中就已经存在,但成为“问题”却是随着现代股份公司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而严重起来。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对经理实施监控,设计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降低经理的代理成本,从而确保企业管理的效率。关于欧美日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有不少论文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但是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具体研究的文献却很少,也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学者认为华人企业家族色彩浓厚,经营权与所有权仍未分离,基本上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华人企业固然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但对于大多数大型华人企业来说,经营权与所有权并非完全合一的,在高层经理中不仅启用了一些专业经理人,而且即使在家族经理人员中,也并非都是主要所有者,所以华人企业无疑是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
在当代欧美日发达国家,家族企业并没有占据优势地位,而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华人大型企业之所以家族色彩浓厚,无疑是中国家族主义文化的反映,但这不仅仅是因为华人企业对家族经营有特殊的偏好,而是因为在华人社会聘请专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太高,过高的代理成本使有益的合作化为泡影。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只是经理产生代理问题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尽管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但是如果信息是对称的,委托—代理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这时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的将是完全契约,由此委托人可以“迫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拥有委托人不可知的“私有信息”,双方签订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代理人往往可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增进个人效用,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解决代理问题,委托人可以激励和监督代理人,以使其为自己的利益尽力;同时代理人可以用一定的财产担保不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否则以此给予补偿。即使如此,代理人的行动与使委托人效益最大化的行动仍会有差异,由此造成的委托人利益的损失被称为“剩余损失”。所以,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代理成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委托人的监督成本;(2)代理人的担保成本;(3)剩余损失[1](p6)。由于一般信任较低以及法制极其薄弱,华人社会的契约具有更大的不完全性,从而导致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很高的代理成本,而且所需的担保成本尤其大。尽管依据大数定律,家族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一般要低于专业经理人,但是为了防范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华人企业的最优选择只能是启用强有力的家庭信任,形成以家族成员为主的管理核心。相反,如果完全推行专业化管理,其结果由于代理成本过高,只能“望才兴叹”。某香港老板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许多华人公司把自己的亲属放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因为如果你是我的兄弟,你不可能带了我的钱逃走。”[2](p132)。
尽管华人社会的代理成本很高,但并不意味所有的专业经理人都缺乏道德操守。其实,很多华人企业懂得聘请专业经理人的重要性,并寻求家族经营与专业化管理的平衡。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知名的华人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启用专业经理人,帮助自己创建和发展家族事业。例如,担任过台塑总经理的王金树、新光人寿总经理的吴家禄和盘谷银行总裁的黄闻波等,他们都曾经是知名的专业经理人。如果没有专业经理人的辛勤工作,华人企业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壮大。但需要指出的是,能够升任高层经理的外来人员通常与主要所有者有业缘或地缘关系,他们是忠于企业的“资深职员”或“亲信”。尽管华人企业对外来专业经理人和家族经理人员的管理有相同的方面,比如说都重视“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但是在激励方法和措施上又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华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奉行差别对待的原则。所以,我们将分别论述华人企业对家族经理人员和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对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
对家族色彩浓厚的华人企业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确,需要激励的家族经理人员不是主要所有者,而是主要所有者的子女、女婿和兄弟等家族成员,他们还没有成为企业的重要股东。即使在子女任总经理的情况下,有时也不持有任何股份,因为按照中国的财产继承制度,父母家长一般是在年迈时或临终前把家庭财产平分给诸位儿子。总体上说,如下几个方面对家族经理人员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1.父家长权威有利于消除家族成员的意见分歧,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约监督成本。在一般信任较低的华人社会,非家族成员普遍存有伺机跳槽的心态,企业所有者的监管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很容易招致他们的反感。相反,企业所有者对家族成员享有甚高的权威,子女一般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亲的意志。当家族内部存在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的时候,家族成员因慑于家长权威往往会自觉压制自利动机,维持团结。即使父亲退出总经理宝座,甚至不担任董事长,他还是最高精神领袖,而且往往还是最高权力统领,对家族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2.家族内互通有无的氛围可以大量节约信息搜寻费用,提高决策效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搜寻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而中国人“看人说话”的习惯更加重了信息搜集的难度。然而,在家族内,中国人有互通有无的传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家族成员之间能够做到倾心交谈,一般不容许有私人秘密,这无疑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家庭利益至上的共同信念可以自觉抑制搭便车行为,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减少监督和激励成本。企业管理是一种“团队工作”,管理绩效是经理层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管理活动是最难测度的,即使加强监督和报酬激励,也很难抑制搭便车行为。华人的行为取向是集体主义的,且更偏向于强烈的家庭集体主义,他们为家庭利益能够无私奉献和采取集体一致行动,从而有效克服个体理性的偏差,使政策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4.家族内的声誉机制是一种无形资本,几乎大得可以超过担保成本,并可以激励家族成员努力工作。血缘关系是中国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硬核,是剪不断的,可以说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往耐心是足够大的。所以,不管在家庭中扮演何种角色,华人都非常注重个人在家族内的声誉,即使是盗窃犯也不太会在家族内进行偷盗和行骗。因此,家族内的声誉机制是一种无形资本,完全可以充当担保成本,从而减少代理成本。而且,华人做人的基本意义就在于通过干出成绩、振兴家业以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声誉,所以“光宗耀祖”也就成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
5.家产继承的均分制犹如股票期权,是对子女最为强大的长期激励,可以大大减少剩余损失。与欧洲和日本实行长子继承制不同,中国实行家庭财产的诸子均分制。尽管均分制会导致家族分裂,但不失为一个非常有用的激励工具。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报酬激励是比较保守的,报酬结构一般由基本薪资、奖金和福利三部分组成,很少有长期性的股权激励。然而,这种报酬结构并不影响对子女的长期激励,因为家产均分制有如股票期权,而且它设置的期限更长,10年、20年或者更多,这使公司的未来发展与他们的长期利益更加紧密相连。所以,作为准所有者,他们能够像主要所有者那样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
6.华人家族内尤为看重的亲情关系也是一大激励。重情尤其是重血缘之情是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珍视的父子之情、母子之情以及兄弟之情都是血缘之情。所谓“血浓于水”,可见华人对亲情的重视程度。虽然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甚至是争吵,但是亲情总是无法割舍的。所以,厚重的亲情使华人能够突破短期的成本—收益计算,面向长期的互惠,有时甚至是不计报酬的帮助和奉献。
7.职位的优先升迁对家族成员的激励也是不可忽视的。权力欲乃人的本性之一,而管理人员往往是权力欲望更强的人,职位对他们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无论是企业所有者子女还是其他家族成员,到华人家族企业工作,一般都能获得一官半职。对那些能力强的家族成员,通常委以重任,升迁快;对能力较差的家族成员,通常也会给予适当的照顾。特别是那些非子女家族成员,职务对他们的激励作用要更大一些,不仅有权力欲望的满足,而且还可以得到高报酬和能力的锻炼,为他们今后的创业打好基础。
华人企业虽然不能很好地获得专业经理人带来的专业管理收益,但家族经理人员的尽心尽力足以弥补这一损失,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灿坤集团负责人吴灿坤曾表示,当年他两度发生危机时,若主要干部不是家族成员,企业早就解体了。“经营之神”王永庆甚至指出,如果没有致力追求管理,那么越大众化,后果越可怕[3](p25)。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有能力但不努力的经理比没有能力但努力的经理更糟糕[4](p24)。当然,华人企业已普遍认识到,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企业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来领导,因此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欧美各国的名牌大学去深造。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华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少新一代接班人做得非常出色,例如泰国正大集团、马来西亚丰隆集团、香港新鸿基以及远东集团等。
三、对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
虽然专业经理人在华人企业未能占主导地位,但华人企业仍然重视对高级专业经理人的激励。华人企业对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主要呈现如下四个特点:
1.比较重视能力和业绩表现。美国企业是重视能力和业绩的典型代表,这归因于美国以唯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相比美国企业来说,华人企业的用人制度显然有重关系而轻能力之倾向,因为要保持家族控制就不可能很好地做到以能力为标准。但是,相比日本和韩国企业来说,华人企业更加重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业绩表现,在干部中推崇美式的能力主义[5](p129~131),特别是对外来管理人员更是如此。华人企业虽然也重视管理人员的忠诚意识,但并不像日本那样对他们有终身服务之要求。至于华人企业为什么更能引进美国业绩主义,这要从文化上探讨。华人的集体主义是偏向家庭集体主义的,但在家庭之外则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这一点接近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因此,华人企业在尽量留住本企业关键管理者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能欣赏美式人才市场机制,认为只有不断到人才市场上去“买”最合适的管理者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无论是从内部提拔,还是从外部寻觅空降部队,华人企业一般都能做到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不仅是对专业经理人的莫大激励,而且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经理市场,这对高层经理行为能起到约束作用。
2.权力距离大,授权有限。华人企业仍不习惯授权,董事长作为公司的领导人,通常由主要所有者担任。即使主要所有者不担任董事长,也会担任“名誉董事长”或“终身董事长”,成为幕后的掌门人。而且,主要所有者采取多重任职的方式,在集团内兼任多个公司的董事长,对整个集团实行层层控制。例如,李嘉诚不仅是长江实业的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而且还兼任和记黄埔和香港电灯等公司之主席。虽然很多人反感用人疑人的做法,但是到他们自己开设公司时,却又效法旧上司的家长式管理方法,忘却了自己正是为了摆脱这种诸多规限的企业文化而创业的[6]。何以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在法制不健全和充满机会主义行为的华人社会,担保成本太大,也就是说人们的可信度比较低。如果授权太多或监督不力,显然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只有适当授权和加大监督才能减少代理成本,也只有把资产交给家人和亲信管理才是可信的。其次,华人重“权”的性格也决定了上司对下属的有限授权,而且授权模糊。因为一旦管理契约制度化,剩余控制权就会减少,这显然违背了华人习惯于自由使用权力的意志,构成对“家长权威”的挑战。有限授权虽然不利于经理能力的发挥,造成剩余损失,但是在约束经理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却是有效的。
3.以“情”加固私人关系。监督虽然可以减少代理人的担保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监督费用,比如建立庞大的保安、验货、审计、出纳、会计等制约和监督体系。我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刘永行对此有深刻的体认,他在参观美国一家饲料企业后发现,他们凭着契约信誉省去了许多监督环节的成本[7]。而且,有限授权和过度监督也会降低代理人的积极性。如何做到既授权又减少代理成本,同时维护所有者的权威,可以说是华人家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华人企业特别重视以“情”加固私人关系的方式,达到提高外来经理的忠诚度,以及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华人企业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力并不意味轻视忠诚,甚至把忠诚作为第一考量,只是华人相信通过给予好处和用“情”感化的手段能够达到使他们忠诚的目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感恩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关系”不是简单的业务关系,关系中包含“情”的成分,情可以促进关系的加深。有了情作为基础,关系之人便会着重于长期的互惠,而不太会因一时的得失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所以用“情”作为激励手段是华人企业的一大特色。连号称“铁锤”管理的王永庆也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经营,经营要懂管理,管理不外人情,人情便是管理”。王永庆曾创造过“五顾茅庐”的佳话,他的五次登门最终打动了丁瑞央的心,同意出任副总经理,为台塑此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这种以情收买人心的做法在华人社会是十分有效的,它减少了许多监督成本和担保成本,同时也维护了所有者的权威。
华人虽然把家族成员作为“家人”的硬核,但根据对家庭有利之需要常把一些“外人”拉进来当作“家人”看待,即以“荣誉家庭成员”[2](p290)的身份出现。在华人企业,被拉进来的“荣誉家庭成员”通常是那些对家族事业能起重要作用的高层经理人员。不管是通过何种关系进入“家人”圈,华人企业对他们都做到关怀备至、厚爱有加。比如说,每遇不景气必须裁员之时,华人企业先裁遣低层人员,而把资深之高级经理人留下来共渡难关,体现以道义情份为重。与此相反,欧美国家企业在不景气时多数先裁遣高级职员,体现以效率与成本为重。在华人企业界,此般关系深厚正是专业经理人做事环境的最高境界,对他们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但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一般的经理人,即使他们能力强,华人企业通常会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以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做法使中层管理人员难有上升的通道,故而他们离职他就或自行创业,导致企业经常处于中层干部的匮乏状态中[8]。
4.实行高薪报酬制度。薪酬虽然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但无论何时都是最重要的激励形式之一,因为它不仅是个人工作的回报,也代表对个人的能力和成就的肯定。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注重经理能力和业绩表现,习惯以高薪进行激励。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对全球ceo收入情况统计表明,美国ceo的薪酬是普通工人的34倍,欧洲大陆的ceo薪酬是普通工人的约20倍[9]。但在日本,大企业高级经理人的平均收入大约是普通职工的17倍。华人虽不像美国人那样崇尚个人主义,但相比日本表现出更浓的个人主义色彩,华人企业因此更加注重外来经理人的能力和业绩表现,通常以高薪激励高级经理人,从同行企业以高薪挖人也是华人企业惯用的手段。据1997年的调查显示,香港经理人的薪酬已超过东京的经理人,成为亚洲受薪最高的经理,甚至与美国公司ceo的年薪相差不多。对于那些忠心耿耿的高层经理,华人企业除给予优厚的薪金外,还会对他们进行额外的补偿,通常以年终派发“红包”的方式给予私下奖赏。另外,在福利方面,高层经理也能够享受优厚的汽车、住房、退休金和俱乐部会员资格等待遇。
从1980年代以来,欧美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开始注重经理的长期激励,基本薪资在整个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股票期权的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实现高级管理层向所有者转化。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大企业中至少有89%实行了股票期权,日本企业也在积极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如索尼、日本电气等上市公司实行了股票期权。但是,华人企业由于要保持家族控股地位,对实行股权激励仍相当保守。所以,专业经理人尤其是中下层经理在华人企业中难以成为有归属的所有者,除非“跳槽”另立门户。日本学者原口俊道在台调查发现,尽管企业的管理干部具有较强的晋升和成功意识,但是他们的归属意识比一般员工差,很少有人愿意长期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大多倾向于去高工资的岗位[5](p160~162)。
四、结论。
华人大型企业之所以家族色彩浓厚,不仅仅是因为华人企业对家族经营有特殊的偏好,这只是现象的表层;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在一般信任较低和法制很不完善的环境下,聘请专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太大,相反启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能够有效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和降低代理成本。当然,华人企业家也非常重视启用专业经理人来帮助发展家族事业,不过那些能被委以管理重任的非家族成员通常是一些与主要所有者关系密切和可信任的人,而且华人企业善于用“情”来加固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机制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不仅涉及到精神层面的激励,而且还涉及到物质层面的激励。例如,对于担任经理职务的子女来说,不仅有来自家庭责任和情义的激励,还有来自对家庭财产继承的强大激励。在华人企业,往往是“关系”越密切、“感情”越深厚,物质激励的程度也越强烈。所以,无论是家族经理还是非家族经理,他们对家族利益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从而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
然而,重视“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就难免不产生差别对待了,从而使外来经理人尤其中下层经理人员缺乏归属感和长期激励;同时,对“关系”和“情”的重视很容易导致“人治”现象,使管理制度难以规范化。尽管以血缘为基础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但它难以获得专业化管理收益,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利用关系进行激励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有限,相反,关系的组织费用呈急剧递增趋势,因而不能支撑庞大的企业规模。所以,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环境里,如果华人企业不甘愿当配角的话,就应该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所调整,不能过分依赖“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而要注重推进包括股权等制度化的激励措施。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还需要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和法制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以上论述同样适合于我国民营企业,因为我国民营企业与海外华人企业具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二
[1]韦诗琦.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07):136.
[4]傅巧玲.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居舍,2019(21):47+89.
[5]谢丽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重点问题及解决策略[j].居舍,2019(21):166.
[8]赵伟.成倍节拍流水和无节奏流水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20):82.
[12]刘军.电解区域桩基施工组织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9(06):155+157.
[17]吴宁.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工程经济中造价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23.
[19]周桂州.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63.
[20]张杰.“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03+205.
[28].欢迎订购合订本和精品建筑图书[j].建筑技术,2019,50(06):768.
[29]刘飞虎,廖勇,赵宇,辜斌,习兰云,陈强.基于bim的施工组织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发及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9,11(03):29-32.
[31]刘飞.探讨现代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19(12):143.
[36]张玉成.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方法[j].价值工程,2019,38(16):8-10.
[37]钟万春.建筑工程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居舍,2019(16):15.
[39]谢宏伟.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6):106.
[54].欢迎订购20合订本和精品建筑图书[j].建筑技术,2019,50(05):640.
[61]贾帅.古建筑修缮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2]冯彦维.浅谈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措施[a]..水与水技术(第9辑)[c].:辽宁省水利学会,2019:3.
[64]黄澍.现场管理水平对施工管理的影响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137+178.
[67]马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居舍,2019(12):103.
[70]张跃飞.论土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9(04):171.
[71]原培.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土建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四川水泥,2019(04):208.
[72]张宇.探讨桥梁施工监控中bim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4):64.
[73].欢迎订购年合订本和精品建筑图书[j].建筑技术,2019,50(04):512.
[76]刘星.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1):102.
[81]江运河,季雯雯.工程预算造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居舍,2019(09):12.
[82]单传忠.房屋建筑与装修施工组织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32+38.
[88]毛钟豪.关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3):49.
[89]崔亚杰.浅谈姚江船闸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j].南方农机,2019,50(05):260.
[92]王金.施工组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3):49.
[93]徐娟.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工程经济中造价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9(09):101+113.
[96]孟耀东.扬尘治理背景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8]谭支博.探究施工组织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影响[j].山东工业技术,2019(05):123.
[101]刘国超.浅析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212+214.
[102]郭婧.合理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图预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50.
[111].欢迎订购合订本和精品建筑图书[j].建筑技术,2019,50(02):256.
[113]刘晓峰.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过程管理在建筑施工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ol].品牌研究:1-2[2019-07-31]./10.19373/.14-1384/f.20190129.004.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三
[1]徐晋仙.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6):73.
[3]李海涛.工程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6):295.
[4]王革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编制[j].甘肃科技纵横,,(1):54.
[5]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2010,(2):29.
[6]林瑞.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3):25.
[7]宋玮.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2):41.
[8]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10,(6):233.
[9]陈兵.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企业研究,2011,(20):183.
[10]齐新红.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其重要性[j].建工论坛,2010,(23):181.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四
[38]张旺达。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研究[j]。民营科技,2015,(03):110.
[39]韩志永。动态规划法下的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分析[j]。硅谷,2015,8(04):94+73.
[41]刘翀。浅谈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在实际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4):163.
[43]李文娟。试论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1):242.
[46]孙爱红,王守忠。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j]。中外企业家,2015,(21):82.
[49]朱绍奇。分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及管理[j]。四川水泥,2015,(09):341.
[50]韩晶晶。某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工期与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5,41(05):274+276.
[51]李香振。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5,(22):74.
[53]马运川。浅析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5,22(11):210.
[55]刘士禄。浅析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56]蒙建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j]。门窗,2014,(01):60.
[59]李猛。浅谈公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造价的关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37(02):156.
[60]刘建光。浅谈公路工程标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231.
[67]李爱华。试论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201.
[69]赵志军,赖佳祥,刘巍。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7):89+91.
[70]李俊。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五
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案能够使施工工程组织设计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如甘肃省的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地质问题,尤其是建筑物在处理地基时,良好的工程施工方案能够保证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由于南阳渠灌溉工程中建筑物的种类繁多,地质条件特殊,针对陡坡、泄水闸的高落差,需要采用管栅法、双液注浆法、顶管法等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改善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2合理规划施工进度。
合理规划施工的顺序、方法和技术,这样才能使工程的进度具有连续性。明确工程施工强度的.各项指标,合理布置施工顺序、平面和场地等;合理计算材料的消耗和物质的需求量等,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资料,使工程的施工进度的能够有所提高。相关的管理部门和施工企业需要合理规划工程的施工进度,明确工程总体规划强度、施工时间、施工进程等指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3合理布置施工平面。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合理布置施工平面是为了给施工提供良好的服务。如南阳渠灌溉工程的建筑物分类很多,其中水库工程类的建筑物包括电站、大坝、泄洪输水洞、溢洪道;总干渠工程类的建筑物包括渡槽、倒虹吸、暗渠、隧洞、泵站、泄水闸、梯形明渠、排洪建筑物、陡坡、车桥等。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处理好施工现场和各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好施工进度、施工方案和施工场地附近安装的临时建筑设施等,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文明的进行施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六
一、浅析对于社会公平的理解。
从学科定义的角度看,社会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维护社会群体团结的黏合剂,不公平感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可以预料,不公平会导致政体合法性的下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义性。现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的协调,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在公共行政中发扬公平正义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解读。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学派对威尔逊以来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唾弃。他们认为,建立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执行政策上,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政府机关预算、人事、编制等内部事务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问题上,相反却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他们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其主要观点是:
1、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经济和协调性,它的焦点在于高层管理和重要职能部门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性经常以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实现社会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社会公平一项,并以此为核心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总之,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境地的人们。”据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自己的目标:现代公共行政必须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为代价。
2、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新公共行政学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认为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员既从事行政执行,也从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
对行政人员的决策地位的认识采取积极态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自觉意识,即除在执行政策中尽职尽责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使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主张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民主行政要求公众需要是行政系统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或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他们期待着公共行政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建立民主行政的模型,并主张通过行政改革使民主行政得以实现。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主张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关于公共行政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关注现实政策的主张,一直是当代公共行政的中心议题。
三、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现状分析。
从当代中国现状来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在逐步扩大。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尽管农民人口最多,但却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其他阶层的歧视,突出表现为机会不均等,待遇不公正,社会地位低下。其次,由于原有基础和主客观条件不同,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也在逐年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不仅表现为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差异大,而且还表现为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差异甚大。从各地区看,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占总人口的2.17%,相当于世界的高收入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像山东等地区,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占总人口的21.76%;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占总人口的50.57%。还有,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公正现象,等等。尽管改革开放不到三十年,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此现状来看,我们的政府还任重而道远。
四、社会公平理论对改善我国现状的启示。
平的全面实现。然而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级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类社会资源,代表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主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应该以法治为契机,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面向社会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人民主人观和权力服务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实现“阳光”行政。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系。树立服务理念,充实和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加强诸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再次,逐步完善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公共政策。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证,否则,社会公平的实现将没有现实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最后,政府部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给与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才是真正的社会公平。
总之,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各国政府公共行政中都应重视和坚持的加值标准。通过对新公共行政中关于社会公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5-3。
[4]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七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其施工质量及进度对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在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施工。
一、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定义。
所谓的施工组织设计是论证设计能成为现实地可行性与经济性都合理的最基本的依据,同时又受到自然条件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这就使其成为了水利施工的整体设计规划和布置以及招标文件中的最基本依据。水利工程的建设到迄今为止还是凭借经验为主要技术的实践性学科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加强和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作为拟建水利工程而进行施工筹建,准备于施工的战略部署等的技术文件,施工组织的设计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
1、是总体设计构成的一部分。
现今我国的勘测设计机构有多个分局,如地质,测量,水文,谁能,实验,水工,施工,机电,预算,这些都是勘测设计组成的部分,而且具有相互的依存,互相制约的特殊关系,施工组织的设计和水工枢纽的布置以及结构形式的特征关系是较为紧密的,也不可分割,欧美的一些国家水工,施工也都是一体化的,所以在总体设计的方案研究中,以上所述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仔细的分析,认真的研究,这样才能得到技术的呃可行和经济合理地总体设计的方案。
2、是决策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我们所说的工程建筑决策,是除了区域内用电负荷,灌溉,供水和综合利用的目标,都需水文,机电的专业能够分别计算工程投资的效应外,还应对工程所处的地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财务来源及工期长短等进行分析计算,并最为提供工程建筑投资估算的依据,其中水工和施工专业队工程的投资影响较大,特别是施工的专][业,增加临建工程及施工期变化等静动态的投资,都作为经济的分析依据,有利于工程建设地合理决策。
3、是筹建工程贮备和布置的主要依据。
工程的建设施工准备中,料场的规划,工程的设施,生活的建筑,施工的设备,物资器材和安装场地都是需要进行严格规划和布置的,且涉及到淹没,占地,移民和环保等项目是,承建单位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筹建于准备,方便做好总体的布置工作,且更为重要的是施工组织的设计是作为施工的指导有利于把握关键的程序并合理的协调资金,充分发挥劳动力,优质高产的按期完成分期的计划投资和相应的施工任务,为工程的建设能提早发挥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是承建与管理重要的依据。
我国以往的工程建设都是以计划经济作为指导,采用的是指令式的分配工程设计和施工,但是在当前的国家形式中,逐步的推行设计与施工的招投标方式,设计体制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出了配合其他的设计专业做好技术的可行性发展和经济合理的安排的总体设计方案并提出可行性报告文件以外,更需要适应现代的投标方式,为业主提供招标技术的经济稳健作为招标的使用,且为工程的筹建,准备和施工的战略部署提供服务。所以施工组织的设计,不仅是业主作为招标技术的经济依据,还是承建单位进行施工战略部署与指导施工技术最有力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由于工程的施工设计的阶段不同,所以施工设计又可分为标前设计(即投标前的设计)和标后设计(也就是投标后的设计)。而如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对象区分,施工组织设计有被分为了施工组织的总设计,单项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分部施工组织设计。而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又包括了施工导流,施工工艺,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布置等。
(1)施工导流。
水利工程是建于水源的河道之上,所以其施工与河水之间存在矛盾,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将部分的河水甚至全部的河水都导走,形成干地施工条件,而且尽量的保证河流综合利用的条件不会因为施工而受到破坏,所以需要提出施工导流的专门设计。施工导流在水利工程设计里是选择坝址,枢纽布置,坝型结构和施工的方法,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的布置重要的因素,又是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环节。
所以它是施工工程的控制工期的主要关键,也是影响工程的总投资重要的因素。水利工程的施工,是需要与自然的条件相适应的,所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与水情规律要相适应。在一般的情况下,用于适应水情规律的费用要比改变水情规律的费用要少的很多,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中,水情规律是很难改变甚至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施工导流就成为了主体工程的施工中控制的环节,且导流工程中,截流,排水,渡汛,封堵,拦洪和蓄水等方面都随之成为主体工程的施工控制因素。
很显然,若主体工程的施工程序和河流规律可以很好的适应,工程的进展较顺利,那么就可以节省开支,但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么不仅会打乱施工的计划安排,以至于延误工期加大开支,还可能造成事故导致被迫停工,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特殊的施工技术的装备情况中,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期限取决于工程的数量,同时还取决于施工导流的条件,这样是因为导流的工程费用和施工期可以成反比,所以施工导流还是控制施工期限主要的因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截流是我们施工导流的设计中很关键的环节,而且还时主体工程的施工开始的重要程序,在导流建筑物完建时,才具备了分流的条件,所以截流地先决条件是分流,而且导流建筑截流措施和挡水围堰共同实现了导流的工程。
(2)施工方法。
施工组织设计的根基就是施工的方法,它是由施工的技术,施工的顺序,施工的工艺在特定施工的装备下完成的。施工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建筑物的结构后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合理性的综合,其研究的项目基本上是以下几种:
2.1研究主体工程的建筑物其实施的顺序与方法的施工技术的特性。
2.2研究主体工程的建筑物施工的顺序和施工导流所配合的实施状况技术的特性。
2.3在特定的技术装备支持下,研究在施工的期限内所能达到低施工强度的合理指标。
2.4研究研究所适应施工程序地施工平面和高程的场地的合理化布置。
2.5研究所必要地技术物质的供应以及材料的消耗,为预算分析单价提供基础资料。
2.6研究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的科学管理施工的工艺和要求。
(3)施工的进度。
研究计划施工的进度就是从工程建设地施工准备的起始至竣工为止的,整个施工期内所有建筑物组成的各个单项的工程,其修建地施工程序,施工速度和技术的供应相互间的关系,并通过综合的协调平衡后所显示出的总体规划时间和强度的指标,目前所做的进度计划其表示的形式有横线图,斜线图和网络图。那么在施工进度的计划研究中,所着重需解决的问题有:
3.1要合理的划分施工的程序。就是在水利工程中,对施工程度影响较大的时段,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如截流,渡汛,封堵,拦洪和蓄水期都要进行分析,才能恰当的安排并的到合理划分。
3.2施工机械化的水平。机械装备需要适应工程所处的自然条件与建筑物的特性,施工机械装备的程序对施工强度有影响,并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速度和工程进展。
3.3关键施工期的控制。通过水利工程的建筑实践可以发现,如果河道的截流起始时和后期的第一个经历的枯水季的施工期,则控制了整个工程进度的交换,所以在安排进度的计划的同时,要对截流前导流的建筑物与截流后的坝体施工和方法都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截流,基坑排水和基础处理,坝体填筑,这样才能达到合理的安全渡汛,划分关键的施工期控制。
3.4经济投资的效应。因为水利工程的项目多,工种复杂,工程量大,施工期长,远离城镇和投资巨大,其进度的计划安排长春市有许多困难的,变化的因素又多,其进度计划和资财的投入,时间的价值关系都更为密切,且影响的程度也加大,这就需要进度的计划可以充分的利用资财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应。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八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列析了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情况,力求最有效、经济合理、有节奏、文明、安全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从而保质、保量、迅速、安全地实现工程项目。
关键词:编制;合理;科学安排。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整个建设项目或建筑群为对象,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的,用以指导整个建设项目或群体工程进行施工准务和组织施工活动的全局性指导性文件。它是为施工企业建立施工条件、集结施工力量、组织物资资源的供应以及进行现场生产与生活临时设施规划的依据,也是施工企业编制年度施工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是建筑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保证最优完成施工任务的有效措施。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此部分内容的编制好坏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性,对工程项目的完成度也起了重大作用。于是,针对编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谈论以下几点: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只有具备开工条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工程方可以开工,所以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这是编制一切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条件。
2、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每个工程都有严格的施工程序,这是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核心,如果违反了正常的施工程序,凭自己的主观臆想随意改变客观的施工程序,不仅起不到加快生产的目的,反而会酿成严重的安全后果。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对于基本的项目施工程序是一定要严格遵守的,而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人本身对于工程的实际施工也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3、采取施工组织方案比较法。
施工方案选择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比较时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切忌在形式上论证某个既定的方案。比较的目的是优选,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案。当前的施工新技术往往涉及设计与建材等方面的因素,各方面应密切配合。必须指出,采用新技术并非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优指标的方案。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决不能生搬硬套。对一些目前还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只要在参加方案竞选中获得的指标是好的,仍然是优秀方案。当然,在方案比较中也要注意到并看准某项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果某项新技术的推广由于受某种习惯影响或客观条件未成熟,使其效果不明显甚至不好,但只要最终方向是正确的,就要允许进行试点,在实践中以求改进,最终将会实现目标。
4、科学安排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地上一切资源需求量的计算与供应、各业务组织的安排及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等均要依据施工计划,施工计划是在优先确定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来安排的。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也就是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工种在该工程中的施工顺序,它们必须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即一系列的施工活动在工程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统筹安排。有的应顺序先后衔接,有的可搭接施工,还有的相互之间要有一定时间的技术间歇等,这些就是施工的客观规律。为了缩短工期也可组织立体交叉或平行施工。有时为了得到某些资源的均衡,可组织流水施工或人为地延长、调整某一工种的持续时间。
此外,在工程的不同部位之间也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如一般是先地下、后地上;先做基础,后做主体结构,再做装饰工程等。但实际施工中如未有合理计划也会出现颠倒的情况,造成一系列的损失浪费。
5、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尽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施工水平。在建筑施工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和消耗的关键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以及科学的组织方法,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实际并在现有基础及水平上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一定要先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经试验成功后在应用,最后达到各项技术指标是优良的,操作是安全的,符合施工验收的各项标准。
6、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施工现场常见的一句标语,也是基本建设战线上特有的一句口号,这是根据建筑产品的经济价值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提出的。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认真贯彻“质量第一”和“安全生产”的方针,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施工操作规程的要求,制订具体的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措施,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分阶段地进行质量、安全的教育、检查、总结和评比工作,使质量安全工作处于动态而有效的管理之中。
7、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认真贯彻自力更生、勤俭建业的方针。各项技术措施,应符合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情况,不贪大求洋,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减少临时设施,节约用地,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原有的设施,以减少临时设施费用。合理选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物资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量,避免二次搬运,精心进行场地规划布置,节约施工用地,降低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和管理费用。
8、加强季节性施工措施。
由于建筑施工不像在工厂车间里工作那样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而是露天作用、高空作业和野外作业,工作地点和环境不断变化,受外界制约因素较多。因此,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制订好冬季、雨季、高温季节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是决定工程能否顺利的基础。
例如,基础施工应尽可能避开雨季,以减少排水设施和排水费用,有利于工程连续施工;外墙装饰工程应可能辟开冬季低温施工,以减少防寒保暖费用和防止冻害事故的发生;在保证重点工程部分施工时,应适当穿插一些辅助和附属工程项目的施工,以扩大施工作业面,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次数;在劳动力使用和建筑材料供应上尽量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淑森、程建伟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九
组织生活会是党组织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通过参与组织生活会,增强党性修养,可以更好地起模范带头作用。
然而,作为一名已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我发现一个问题。不知从何时起,组织生活会变了味,无非就是念念文件、读读报纸;偶尔召开,也是因为特定需要,内容空洞、程序走样。这也导致一些党员认为组织生活会是一个“务虚会”,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在我的单位,一些党员甚至把参加组织生活当作一种“负担”,不想参加党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会耽误时间,无聊得很”,“组织生活会又出不了成绩,不想参加”……这种声音经常能从我身边的党员口中听到。就算参加了,也往往是应付了事。
去年,笔者单位即将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前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动真碰硬,对其他党员提出批评意见,但收上来的征求意见表大部分都是空白或者无意见,收集到的基本都是“有时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联系群众不够密切”等官话套话。私下与一名党员交流时,他说:“大家都是同事,平时都很辛苦,我觉得都挺好,提意见也抹不开面子,对领导们的民主生活会从严要求,我们普通党员意思一下就成了。”
不但一些普通党员对组织生活会抱着“应付”心态,一些领导干部对开组织生活会也不以为然。
以我所在单位为例,近些年,每年能开两三次组织生活会就很不错了,甚至连党员大会都很少召开,一年就是“七一”和发展党员时开会,更不用说正常开展“三会一课”等规定动作了。这导致一些新入党的同志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都没有开过组织生活会,我还是党员么?”
就算是开,往往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分析不多,对党员关注的热点也把握不准,不联系实际,没有针对性,也就是领导在上面读读报纸、念念文件。而且很多时候,主要领导也往往会因各种理由不来参加。主要领导都不来参加,就可以想象组织生活会的严肃性何在了。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组织生活会往往还会“变味”。每到党的生日等时间节点,有的单位就组织党员“红色旅游”,活动内容也多是“重温入党誓词”之类。似乎不到革命老区,不拍几张照片,党的组织活动就没法开展了,一些领导干部还觉得这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其实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很容易在群众中引起反感,让群众产生“党政部门就是福利部门”的误解。
组织建设论文篇二十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将施工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提升管理的质量。使用新型的材料,可以节省相应的人力物力,在相同的成本下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增加了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新型材料的管理是工程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材料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新型材料的性能和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证。例如,在进行桓仁满族自治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桓仁镇项目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在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从制定的方案中,择优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完善机械化配套水平、组织“平面多工序、立体多层次”流水施工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努力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将先进的技术使用到管理中去,为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必要的支持[4]。
1)在进行施工的工程中需要进一步对水利工程组织原则和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建立专门的组织体系管理流程,对施工设计进行更加科学完整的分析,保证计划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实际施工进行配套的操作,充分体现其中的管理意义,使得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得到全面的加强,进一步合理的控制施工进度,提升施工效率。2)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将施工体系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保证施工项目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施工体系,进而提升工程的质量,保证工程施工标准[5]。3)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一些流程进行全面的改进,进而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体系,发现问题技术进行反馈,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流程。例如,在进行桓仁满族自治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桓仁镇项目区施工工程中,项目部根据工程阶段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工程公司提出技术、劳务、设备等资源计划,工程公司按计划要求严格把关,向项目部输送合格的资源。公司认真审定项目部提出的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保证抽调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满足现场需要,保证抽调和新购的施工机械设备能满足施工需要,并按项目部提出的要求对不合格资源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整。对各工地调集的职工、民工一视同仁,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选聘有丰富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定期深入现场,为现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管理支持。这样对施工技术进行确定的方式,技术性更强,提升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效果。
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控制,保证人员、材料和技术符合规范的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制定更加科学的方法。其次需要相应管理部门制定更加确切的管理方法,不断的督促施工的进展。最后,对工程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考察,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例如上述项目在开工后,依据合同要求的时间编报施工总进度计划,得到业主和监理批准后作为合同工期计划执行。施工中围绕施工总进度计划分解季度和月度施工进度计划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工作。坚持召开周计划会和周生产调度会等会议制度,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确保总工期进度目标的实现。建立以工期目标考核的目标经济责任制,层层分解计划,落实到各施工工序和各工序工作人员,严格生产目标奖罚制度。建立进度日报制度,及时跟踪,预报。随进度情况及时提出修正计划,并编制实现目标的措施,保证进度如期实现。将实际情况与计划情况结合在一起,提升整体管理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需要充分重视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对水利工程组织施工的研究,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好设计工作,实现资源更加合理化的配置,进一步完善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不断的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工作,进而为施工单位完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罗文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投标报价的影响[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01):61-62.
[2]邓宏林.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用于投标和指导施工时的异同[j].内蒙古水利,2010(04):120-121.
[3]张德江.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2):11.
[4]陈松杰,王斌,王家.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对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07):121.
[5]韩俊杰.浅析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中的作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03):62-6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0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