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是指通过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后所产生的满足和自豪感。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每个家长都要思考的问题。范文中的总结内容涵盖学习、工作、项目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一
1、课前谈话:
a、师:“小乌鸦拿着100分的试卷走回家,可是怎么没有人表扬它呢?”
b、播放一年中中国人过不同的传统节日的录象带。
2、新课新授:
(1)、录象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生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饺子、月饼“的读音。
a、分别出示“饺子、月饼、”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当学生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纠正)。
b、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读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4、要求学生读所有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情况。
5、去掉生词的拼音,请个别学生读生词。
(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生词)。
6、说话练习:
(1)、拜年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呀?
让学生互相拜年。
(2)、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拜年祝福语,了解练说状况。
(3)、出示过年的画面:
师:看到这画面,你想起哪些成语呢?
生:“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生:“人们在春节会包饺子;清明节的时候会扫墓、踏青……”
7、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个别学生感情朗读“春节、饺子、拜年”。
(2)指导朗读“清明、扫墓、踏青”。
a、播放录象片段。
b、师:小朋友去干什么?
c、师激情描绘小朋友去踏青的画面,引导学生快乐地朗读这组词组。(对于清明节,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是快乐的感受呢?)。
指名读。
(3)、指导朗读“端午、粽子、龙舟”。
a、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
生“因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奶奶告诉我的。”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书了解这知识。
b、指导感情朗读这组词。
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中秋、团圆、月饼”。
a、师:中秋节我们还会干什么呢?
b、师: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还会在什么时候吃?(是否可以再收集一些关于团圆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画环境中有团圆的概念?)。
c、师范读。
(5)、学生齐读词串。
8、指导记忆“墓、踏、端”的字形:
(1)、指名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2)、师:谁能用最简单的记字方法记住这些字。(为什么一定要学生按自己认为的简单方法来记字。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呢?)。
9、指导书写:
(1)、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认真看。
(2)、学生完成习字册相关练习。(播放古筝音乐、师巡视个别辅导)。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二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体育活动,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行,隔行押韵。课文配有介绍各项体育活动的'12幅插图及一幅运动员获奖后举鲜花向人们致意的图画。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了解一些体育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感情。
1、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体育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2、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3、认识本课15个生字,认识7个偏旁。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掌握字形,学会认真书写。
四、教学难点:
树立远大志向,从小热爱体育运动。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指导预习。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体育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2、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3、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获奖图)瞧,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我国的体操运动员又为国夺得一枚金牌,她手拿鲜花,胸带金牌,是多么光荣啊!其实,我国有许多体育健儿像这位阿姨一样,通过辛苦的训练为我国夺得了许多金牌。我国在乒乓、射击、跳水等体育项目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article/我们因为有了他们而觉得无比荣耀。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呢?(学生讨论)。
二、出示图,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1、这些项目中,你了解哪一项,能介绍给大家吗?(随生介绍认读词语)。
2、出示第一行:
谁会读?
这三行都是球类,齐读。
除了这三行以外,你还了解哪些球类?(相机出示词语认读)。
3、出示第二行:
指读;这六项属于田径类;范读、跟读。
4、出示第三行:
指读、齐读。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安塞腰鼓的魅力,懂得反复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通过朗读懂得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
文章当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一、导语引入:
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矿、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安塞腰鼓?(板书:鼓响前的静,腰鼓表演时的闹,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词句回答。(板书:壮阔、豪放、火烈)。
3、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知道了安塞腰鼓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真切地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三、精读课文。
(一)引导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说说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一幅广阔而恬静的场面。)。
2、小结:这是激战前的沉寂,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腰鼓舞即将上演前的期盼。写得多美呀,舒展柔和,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请问: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理解“茂腾腾”、“朴实”、“神情沉稳而安静”等)。
3、小结:文章开头的静态描写为文章后面写动蓄势,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瞧,表演开始了。
(二)引导学习5—17自然段。
1、快速浏览5—17自然段,有一个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2、指名朗读“好一个安塞腰鼓!”,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作者对安塞腰鼓充满着无比欣赏、由衷赞美之情。)。
3、高声朗读课文,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里,并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
4、指名回答,适当理解句子意思。
5、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和同桌同学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四、总结体会文章中心。
生1:表达对黄土高原上生命、力量、活力的赞颂。
师:表达对生命、力量、活力的赞颂,在文中哪一段里可以看得出来?
生2:在第18段。“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耗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能释放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感受出作者对农民生命力的赞扬。
师:请坐。在18段里,她觉得歌颂了生命的力量。
生4:还表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美、阳刚的美。是在第7自然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5:美。
师:这叫做我们中国特有的外国没有的——民间艺术。歌颂了黄土高原上这种特有的民族艺术。
2、小练笔:这篇课文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美,请你围绕中心句进行练笔。如:蓄而待发的后生美。
基于本课的特点,以声感人是主线。
在朗读中从文字上品味作者创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讨论从中领悟对生命力和人生的认识并拓展训练。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诵读指导、品味语句、讨论合作等。其中于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
1、对于朗读的指导,我在检查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想: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用问中的词句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学生通过朗读,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一个“好”,读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充满着无比欣赏、由衷赞美之情。然后,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里,并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喜欢的原因。重点指导第六自然段的朗读,使用替换式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通过反复朗读,既可以积累课文的语言,有能感受到课文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才容易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领悟丰富深刻的情感。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茂腾腾”“朴实”“燥热”“恬静”“亢奋”“震撼”“烧灼”“威逼”“元气淋漓”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通过解读词语的确切意思,有利于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对黄土高原充满崇敬、赞叹之情。
3、不到之处。教师的教学节奏不够紧密,学生回答问题思路不够清晰,以至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腰鼓这种打击乐器并不熟悉,腰鼓舞这种民间舞蹈也不常见,教学中没有引用相关资源,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假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相关资源,学生再来阅读课文,就容易入境悟情了。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四
今年(2014年秋季,我有幸参加国培感受颇深。认真钻研,尝试设计了识字课的备课思路,愿和大家一同商讨。
我选的是识字(一)的第二课,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的要求,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口、耳、目”等12个汉字。(2)会写“十、禾、木”三个生字。(3)掌握“竖、撇、捺”三个基本笔画。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汉字,会写3个生字。根据教材的编排结构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这一课生字体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安排了一组象形文字。对于象形文字教师没有必要向学生作过多解释,只求向学生渗透,让学生会辨认即可。首先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图、图右下角的象形图和生字在形状上有什么联系?学生只要能看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并能简单的说一说,会辨认就行。
二、认读生字。
在出示完生字之后,教师不急于教读,因为课标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识字积累让学生自主识字。所以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这样入学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可能回答:我在广告牌上看见过“报喜鸟西服”,认识了“鸟”。我在包装袋“大白兔奶糖”上认识了“兔”。我在饭店“四川火锅城”认识了“火”……学生可能有很多种说法,教师不必限制,可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初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1/3。
认得又多又快”的认字竞赛,充分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介绍一下自己认读又多又快的秘诀,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推广,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到亲切可行,乐于接受。总之在识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会认能认的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学,教师只做一些必要的点拨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上。
三、巩固识字。
认识12个生字以后,教师没必要作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应该在练习中,在生活中巩固识字,使识字真正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使学生提早进入识字阅读阶段。
第一道练习题是书后的“我会连”,这一题的设计是遵照象形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识字,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就能够比较熟练地认出这些字。
第二题设计了“我会找”,找一找哪些字你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的?这样一方面巩固了第一课学过的汉字,又加强了新旧生字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课标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本课共三个生字,其中“十”是上节课学过的。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范写的过程中结合生字教三个基本笔画名称:竖、撇、捺,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认识就行。最后让学生练写。在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同样的要求(至少写两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的最满意的字向同学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
五、实践作业。
在作业安排上让学生动手收集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今天学习的生字。(如商标、报纸、书籍……)做到识用结合,进一步增强生活和识字的紧密联系。
2/3。
更多文章进入:
3/3。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五
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升入二年级时,已经认识近1000字,对汉字的特点有了比较切实的感性认识,并且已经掌握了30个左右常用偏旁部首,还掌握了至少三种独立认字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认识的两个偏旁都和建筑有关。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个部首的名称、字形、掌握大概意思,能根据它们的本意写出例子。
2、认读生字,加深对汉字偏旁的理解,积累词汇。
四、教学重难点。
激发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引入。
新课。
猜字游戏。
出示一些象形字,猜猜他所代表的事物。
参与活动,了解象形字。
新授。
一、宝字盖。
1.出示图片1。
古时候人们喜欢模仿实物来写字,谁能猜一猜古时候这个字怎么写的?
2、介绍宝字盖的演变形成(参阅参考书)。
后来这个字就逐渐演变成了宝字盖。
教师板书。
所以宝字盖这个偏旁应该和什么有关呢?
3、列举带有宝字盖的字。
4、出示本课第一组词语,教师范读。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方叫做房屋,那么动物居住的地方叫什么呢?
二、穴宝盖。
(过程同上)。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图画来猜字,到黑板上板演。
学生思考并列举出跟宝字盖有关系的字。
试读,正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重点交流”宇宙”和”宾客”两个字为什么带宝字盖.
自学词语。
出示书上6个词语。
教师指导”突”的本意是修在房屋中的烟囱,所以用穴宝盖,古时候的”然”就是”燃”字。
自主识字。
出示5个认读的生字。
教师检查。
出示6个书写的生字。
分别指导。
学生自主认读。
小组交流检查。
自主分析字型。
学生书写,小组检查。
扩展延伸。
课下查找带有“宝字盖”和“穴宝盖”的字,理解意思,比一比,看谁是识字小明星。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六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学生观察的同时,出示相应词语。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各自试读词语,重点读好生字。
2、鼓励学生向大家汇报自学认识的字。
三、引导诵读,读中感悟。
1、师范读,让学生评价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
2、学生诵读。看看谁读得最准确。
3、联系看到的电视、电影场景,边读边想象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等情景。
4、反复诵读,形成语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节奏和语调,并读出词串的韵脚。
四、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朗读课文。
认读生字。
二、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3、重点指导:狂焰州。
三、作业:
在作业本上抄写本课生字词。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七
背景1:
课文原文:
春天春风春雨。
柳树小草嫩芽。
布谷燕子蜜蜂。
梨花杏花桃花。
背景2:
安定小学是一所花园式小学,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环境氛围恰到好处,给柴老师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真好,一个个真漂亮,真像春天的花朵。
师:〔放歌曲,《春天来了》〕给老师说说这首歌唱了些什么?
生:〔纷纷说〕春天来了。
师:我们刚过完一个寒冷的冬天,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春天来了?想想校园里的变化,你家院子里的变化,田野里的变化。
师:〔师轻轻拍了三下手,然后用左手做出一个“ok”的动作。学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很快静下来了。〕谁想说谁就站起来大声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春天来了。
生1:柳树发芽了,说明春天来了。
〔师重复着生说的话,送给这个学生两个圆卡片,上面写着“柳树”、“春天”。〕。
生2:小草发芽了,说明春天来了。
〔师重复着生说的话,送给这个学生“小草”、“嫩芽”两个圆卡片。〕。
生3:桃花开了,说明春天来了。〔得到“桃花”卡片〕。
生4:杏花开了,说明春天来了。〔得到“杏花”卡片〕。
生5:燕子飞来了,说明春天来了。〔得到“燕子”卡片〕。
生6:我爸爸不穿皮袄了,说明春天来了。
生7:麦苗发绿了,说明春天来了。
师:小朋友,想一想,现在刮的风叫什么风?
生:〔齐答〕春风。
师:现在下的雨呢?
生:春雨。
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奖给一小组“春风”,奖给三小组“春雨”。
师:小朋友,打开课本第6面,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些词,哪几个词大家没有提到?
师:〔师把这三个词分别给了三个同学〕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画了一张春天景色的画,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师在这里很巧妙地再一次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自己从口中说出要学的词语。〕。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现在老师让手中有卡片的小朋友把卡片贴在图画上正确的位置。没有卡片的小朋友,认真观察,看谁贴得不对,你上来把它纠正过来。
〔学生大部分都贴对了,只有一个同学还站在那里不知道“春天”该贴在什么位置。〕。
生:老师,春天在哪里?
第3页师:〔做出一付很惊讶的表情〕是呀!春天该在哪里?谁来帮帮他?
师:小朋友,全体起立,老师指哪个词,大家读哪个词,并注意不同颜色的偏旁。
〔老师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日”、“木”、“艹”三个偏旁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认真,课本上读了词,看画说了词,咱们现在到校园里,再找一找这些词吧。
师:大家在上边认真读上三遍,老师和这两位同学在下面读三遍,看谁读得好。
〔学生站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有一种使命感,心情、表情、感情都十分投入。〕。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真好!把老师也带进了春天。今晚上如果谁梦见了春天的景色,可不要忘了给大家、给老师说一说。
第5页。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八
紧抓作者的感情线索——四次赞安塞腰鼓,引导学生层层剥笋,通过品词析句、创造性的朗读、语言训练、合作探究等,催化学生情愫,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四次赞叹不是简简单单的叠加,而是浓浓烈烈的升华。作者是借赞安塞腰鼓赞黄土高原,赞中华民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炽烈的情感!作者在文中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赞叹——(课件出示作者的四次赞叹,生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好一个安塞腰鼓”。
(文中作者四次由衷的赞叹环环相扣,浑然天成,层层推进,将课文凝成一个整体。学生通过朗读就抓住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主线,把握了文章的情感脉搏。)。
(一)欣赏火烈的舞蹈(5—8自然段)。
1、师:细细地读5—8自然段,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板书:火烈的舞蹈)。
2、师:“火烈”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你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
再读,读出热情,读出力量。
(2)问答式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怎样了?(燥热了)。
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怎样了?(飞溅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怎样了?(亢奋了)。
师:在这段话里,作者用了三组反义词,请你找出来。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小结:面对这壮阔、豪放,充满热情,充满力量的舞蹈场面,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作者通过五个比喻句,三组反义词来表现“火烈”。文章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火烈”在词中,这“火烈”在句中。学生在创造性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这“火烈”就是热情,就是力量。)。
(二)倾听沉重的鼓声(9—11自然段)。
1、老师读9—11自然段,问:你的耳畔传来了什么?(板书:沉重的鼓声)。
2、师:从“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我们感受到什么?你想到了哪些词?
3、师指导朗读:读出鼓声震天,读出心潮起伏。
4、师小结:这鼓声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作者用了两个相同的句式,由表及里来表达鼓声带来的震撼力。“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学生不难理解,“观众的心也变成牛皮鼓面了”却很抽象。让学生先用词说说此时观众的心情,再让学生说读后的感受,学生就会明白,此时观众被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震撼、感染,沉浸在这鼓声里了。)。
(三)走近元气淋漓的后生(12—14自然段)。
1、师:轻读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元气淋漓的后生)。
2、理解“元气淋漓”:
(2)拓展:理解“大汗淋漓”。
3、师指导朗读:读出“活跃、强盛”,读出“元气淋漓”。
4、师追问:这元气淋漓的后生是谁养育的?这红豆角、老南瓜是谁养育的?
5、师小结:看着这群元气淋漓的后生,看着这片长出红豆角、老南瓜的土地,作者又一次赞叹:齐读——“好一个黄土地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作者借赞“元气淋漓”的后生来赞黄土高原。理解“元气淋漓”是重点,也是个难点。引导学生找出表现“元气淋漓”的句子,让学生描述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后生,再让学生读相关句子,这一难点在层层剥笋中,在具体的语境中迎刃而解了。)。
(四)融进变幻的舞姿(15—17自然段)。
2、师:是啊,这一切使人“叹为观止”。作为中国人会怎样自豪地赞叹?作为国际友人又会有何感慨呢?(学生想象、交流)。
3、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引读第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
4、师小结:此时此刻,人融进了鼓中,沉醉在声里,人鼓合一了。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相去甚远。适时向学生介绍安塞腰鼓的起源,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明白古代人们是用安塞腰鼓来表达摆脱痛苦、追求幸福的愿望。这就够了,这里的“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这里的“交织!旋转!凝聚!升华!”无须逐词逐句地进行繁琐的分析,“适度模糊”,只可意会,无须言传。)。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体会文章写作结构:
(2)讨论,小结:开头和结尾都是静态描写,首尾呼应。全文在结构上是“静——动——静”。
2、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2)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读作者的四次赞叹。
(崔峦先生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教学设计让学生回归整体,追本溯源,把握了文章的写作结构,感受到了作者不断升华的情感历程,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妙处。)。
四、拓展延伸,意犹未尽。
1、(课件出示阅读材料:江西傩舞)师:读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2、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十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像一顶皇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安塞腰鼓只是皇冠上的一颗宝石。祖国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述民俗风情的内容读一读,更多地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文化。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想编者是通过本文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文化。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九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3、背5句谚语。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2)众人划浆开大船。(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奉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一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二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1.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常的做法是:
1.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不要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去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2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用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使其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1.3多表扬和鼓励。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笔者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笔者还会和其他学生一起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2.教给识字方法。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h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3.利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外识字。
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处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正缘于此,我们好多的教师上完课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提高。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识字的要领,通过观察事物、结合生活经验和实践以及阅读等方式强化识字训练,让低年级学生学会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三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四
12。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性资料寒流:冬天,常。
常会有一股股寒流袭来。它们从哪里来的?侵入我国的寒流都发源于北冰洋一带。由于这一带日照时间短,黑夜漫长,四季如冬,在这样寒冷的气候中,空气体积不断收缩成很强的冷气流,这就是寒流。然后寒流向气温比较暖的我国境内袭来,它经过的地方,可在一昼夜间气温下降10℃以上。寒流可以使沿岸降低温度,减少降雨量,使寒流经常经过的地方环境变的恶劣。
冬眠:因为天气温度低,为减少消耗,有些动物就冬眠了,大部分冬眠的动物属于冷血动物。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优秀课例:
识字5片段一。
1.寒流来了,天气会有什么变化?
(出示:大雪)提到“雪”,你想到了哪些和它有关的词语?
雪还是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高空中的小雨滴因为天气太冷,阳光也不充足,就凝结起来,飘落下来,这就是“雪”(板书演示),注意哦,下面的“日”少的是第一笔竖,开口相左。
学生描红,写字。
我们还学过一个雨字头的字,记得吗?(雷),这些雨字头的字,大多和天气有关。
2.冬天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播放风声)这是什么声音?
(出示:北风)北风的呼啸声带给你什么感觉?谁能读出寒冷的感觉?
3、冬天可真是滴水成冰啊!谁能连起来读读第一行词语?齐读。
片断二:
1、天气真冷,许多植物都枯萎了,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好朋友,大家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出示:蜡梅翠竹苍松。
这三个词语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
2、(蜡梅)。
看!这就是蜡梅,它正迎着风雪开放呢!(出示图片、词语)。
3、(翠竹)。
看看图,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叫它“翠竹”?
“翠”还是个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翠”在古代表示一种鸟,它的羽毛是青绿色的,现在我们叫它“翠鸟”(出示图片),所以翠的上面是“羽字头”。后来,翠就代表青绿色,这种绿就叫——“翠绿”,这种绿色的竹子就叫——“翠竹”。
特别提醒:羽字头的写法,(与“羽”比较)“翠”下面的竖不能超过两个“人”。老师范写,学生描红,写字。
4、(苍松)。
“苍”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看看图,想想,苍松的苍是哪种意思?
5、出示一行词语。谁连起来喊喊它们的名字?想一想,这三种植物的共同点是什么?(配图描述)是啊,冬天到了,许多植物都枯萎了,可蜡梅不怕冷,在风雪中开放,散发着清香。翠竹依然那么绿,那么有精神。苍松也还是那么挺拔。所以人们叫它们——岁寒三友。
谁能把自己的敬佩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荐二下。
语文教。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五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一提起“春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字眼和诗句。
本组教材是根据“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部门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教材的整体性,注意前后联系。
本组教材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新去感悟春天。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部门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战士和交流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园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动脚,善于表现。
老师们在理解本则教材时,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教学本组可用12——15课时。
识字1
(1课时)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3、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产生寻找春天的想法。
重点:识字。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愿意和他叫朋友的同学热情的喊喊他吧!(出示燕子图)
2、你们看,他正一边非一边唱歌呢,我们来听听吧。
3、你们愿意接受他的邀请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1、欣赏春景图,练习说话。
观察图画,你看见了什么?用最美丽的语言说给小燕子听吧,他会把最美丽的花送给你。(指名说,将花送给学生)
2、初读韵文,识字写字。
小朋友说的真美,想知道燕子是怎么说的吗?(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就多读几遍)
生字大考验。(说说怎样记忆字;书写指导)
进入“朗读大擂台)
1、分组合作朗读,要求:团结互助、互相提醒,共同努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小组赛读时,老师也参加其中与学生共同比赛,共同评议,并响应指导)
3、给最佳合作小组送上礼物。
4、看图引导背诵。(指名背,全班齐诵课文)
去大自然中找找你眼里的春天,画一画或写一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六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1、学习生字、词语。
2、朗读中感受祖国的伟大。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
1、课件依次出示所有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二、朗读感悟。
1、读第一句,读后说说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甲:我读懂了我们祖国叫神州,也叫华夏。
生乙:我体会到了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
2、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神州、华夏”这两个名称的来历。
3、说说自己知道的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4、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作简要介绍,同时在祖国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地理位置。对照图片再读第二句,感悟:奔、涌、长、耸的词义。
5、读第三句,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从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早已实现祖国统一)。
6、读第四句。
a、“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你是什么民族?
b、看一看,“读读认认”中的图,读读图下的词语。
c、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d、从这句中你有体会到什么?(各民族人民正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7、指导朗读。
8、背诵课文。
三、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内容。
a、少数民族知多少。
b、祖国名山大川知多少。
2、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收集有关资料。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七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谜语这种传统形式语言的生动有趣。
1.能在文中认识12个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谜语语言的生动有趣。指导学生写好字。
投影片或小黑板、红色粉笔。
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情趣。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你们知道谜语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吗?它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朵美丽的'花朵呀!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游戏。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谜语王国,读一读谜语小故事,猜一猜谜语。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同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会认字,感受故事的有趣。
1.首先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谜语小故事的乐趣。
2.再用卡片检查学生掌握12个生字读音情况。
分层检查法: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进行集体认读。
(2)按学生座位的顺序进行个人认读,检查个体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字音情况。
(3)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4)再次读文,使单个的字音回到语言环境之中,训练学生正确、通顺地读文。
(三)读议结合,师生互动,感悟谜语语言美。
1.学习第一首歌诀。
(1)请愿意当安安的同学一起来读谜语。
(2)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中藏着哪个字。
(3)说说“三有”指的是什么,“三无” 指的是什么。
(将“口”字暗藏于“周、咸、喜”三字中)
(4)采用投影片或小黑板直观地将三个“口”字用红色显现出来,便于学生观察。
2.学习第二首歌诀。
(1)谁愿意当云云一起来读谜语?
(2)说说是什么意思。
(3)投影出示谜语,请学生用红笔标画出谜底来。
3.学习第三首歌诀。
(1)读谜语。
(2)直接说出谜底。
(四)再读课文,品味谜语的智慧美。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这三则谜语中的哪一则?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最后是殊途同归:三段字谜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通俗的语言、灵活的句式、寥寥数字、神形兼备,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显示出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3.模仿语言,进行创造。
同学们,你能模仿课文的语言,将这个谜语继续编下去,也说出一两句吗?
(如:故事有,评书无。
回家有,出门无。
唱时有,笑时无。)
板书设计
识字二 字谜小故事
周 哥 右
咸 高 词 语
喜 河 京 剧
吃
谜底:口
(一)朗读课文。
(二)为指导写字做准备。
1.复习字音:期、反、哥、右、左、原。
2.复习与本课有关的熟字或偏旁。
(三)指导记忆字形,提高识字能力。
1.学习“左、右”两个字。
请学生举起“左、右”手,用直观的方法理解字义。辨别一下方位,再转动身体改变方向辨别左右。“左、右”字形相近易混,可以用儿歌进行区别。“工人叔叔站左边,右边有条小路口。”
2.学习其他字。
反:黑板的“板”去掉木字旁。
期:左右结构,左边稍宽,右边窄。
原:最后两笔为撇、点。
哥:注意笔顺,把字写匀称。
(四)学生练习写字。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课后自编或搜集字谜,开个猜谜会。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八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羽字头”。
2.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来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体会“岁寒三友”不畏严寒的品质,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
第一课时(详案)。
要求: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11月8日,请你看看今天的日历上写的是什么节气?(指导学生看投影日历)(是立冬)。这就意味着,冬天已经来了。在你记忆中,冬天是怎样的?你怕冬天吗?(有的可能怕,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也有的学生不怕,因为冬天可以开展很多的活动,还可以玩只有冬天才有的游戏——溜冰、滑雪等)其实冬天也与其他季节一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今天老师就与你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冬天。
二、看图说话学词串。
出示投影,看图指导: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通过看图,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很冷,都下起了大雪。指导学生说一说“鹅毛大雪”。)。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寒流来了,……。
(2)相机板书,让学生认读:寒流、大雪、北风。
(这样设计,能唤起学生对已知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冬天来临后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学习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格做好参照。)。
(1)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表达。
(2)相机板书词语:蜡梅、翠竹、苍松(老师介绍:这三种植物因为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3)指名读这一组词,齐读。
(4)看图,这么冷的天气里,这岁寒三友生长得如何呢?
蜡梅开花了,黄黄的,散发出阵阵清香,多么诱人啊!
翠竹还是那样的绿,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青松挺得直直的,丝毫也不怕冷……。
(5)教师补充《青松》,你瞧,这青松在大雪中依然挺拔苍翠,一点儿也不怕冷,听听陈毅元帅对它的赞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能大概知道:青松不怕大雪压,更不怕寒冷……)。
小学语文一下识字教学设计分享篇十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2.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3.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我的家乡,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二.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请大家看着拼音自由读一读,看谁能读正确,并想一想,哪些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自由练习。
第1页2.交流。你觉得要注意哪个词的读法?为什么呢?请你领大家来读读。谁还想说说。(注意翘舌音,后鼻音)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好刚才说到的注意点,看谁读得正确,没有错误。谁来读准第一排,四组分四排读;两排一读谁行?男女生分两排读。四排词语连起来谁行?点名2人,齐读。
4.去掉拼音谁也会读?学生练习,你会哪一排你就大胆站起来读。齐读。
5.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
三.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1.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水乡看看吧。出示图片,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你们觉得美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来读?点名读。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这幅画面。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男女生读,齐读。
第2页试试看。点名读,评: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菱藕。荷塘真美啊。
3.站在荷塘边,向远处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船队为什么要唱着渔歌呢?天色晚了,天上飘着晚霞,湖面上飘着歌声。船舱里装满了鱼虾,这场面多美呀,你喜欢么?能读好这排词语么?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点名读。评议。4.夕阳终于落山了,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出示图片,美么?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点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四.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1.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2.听了你们读,我也想读。师配乐朗读。我读得好么?知道我为什么读这么好呢?(边读边想)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练习。
第3页乐齐读。
五.示范指导,认真写字。
1.课文读得真不错,这些词语你们都记住了么?出示生字。谁能熟练地读出它们?点名读。齐读。把拼音去掉也行么?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看来你们真的都记住了。2.现在我出个谜语考考大家,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猜一植物。谁猜到了?你怎么猜到的?看看是不是它。你真聪明。
3.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都带有草字头?还发现了什么?对,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上下两部分要写得扁而宽。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学生描红。(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出示田字个格“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进行范写。学生描红。
第4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2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