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有效方法。总结的写作需要注重结构和逻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欣赏指南,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一
《这儿真好》选自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熊居住在荒岛上感到很孤独,想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一年级小学生好玩,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奇心强等特点,我要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2个偏旁部首,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情感目标:体验文中小熊的情感变化,知道创造美好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
重要性。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了解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知道“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3、情感目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上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画面等来思维的。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最容易产生兴趣,每一个细微动听的声音,生动有趣的画面都能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是低年级语文课上很好的课程资源。我力图通过配乐朗读、动画演示以及让他们动手制作等途径,带领他们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始终充满热情。
第二:合作学习。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时即强调了现代人必须学会合作。学会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合作性的学习中体验互助的乐趣,互补的完美,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在两个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分小组合作学习。一是探究为什么种树能找来朋友。我让小朋友们小组读读书讨论讨论,然后来说说理由。第二就是种了树后,荒岛变成了什么样子,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贴一贴等方法来体会小岛美丽的样子,体会“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第三、以读为本。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意,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过朗读,有助于体会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往往比烦琐的分析更有效。我设想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自己练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一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对一个地方的环境的好坏有自己的想法。加上小孩子现在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教师多些创设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性很强的问题,就能让同学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创设情境,分段阅读,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
1、学习第一小节。
让学生集体朗读,然后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来理解,什么叫孤零零?通过看图明白,小熊只有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伙伴,这就是“孤零零”。然后,启发学生说说小熊心里会怎么想,他最渴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唉,一个人呆在这荒岛上真没劲,要是有个人来陪陪我那该多好啊!然后要求学生读好这个词,读好这段课文。
(这一环节利用说话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孤单这种感觉,为后文渴望朋友,想办法找朋友作下情感铺垫。)。
2、学习第二段。
第二小节是讲小熊问飘来的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这一内容浅显易懂,只要以读代讲,抓住“连忙”这个词读出急切的语气。这一段关键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探究“白云变成了一棵树,小熊明白了。”小熊明白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深入探究种树为什么能找来朋友。体会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的探究为下文进行想象绘画打下基础。)。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课文写岛上的环境变了,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居住,那么,小岛究竟变成什么样了呢?。我设计了这样一段配乐朗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听完后启发学生你一定想象出了小岛现在的样子了吧,赶快来画一画吧!这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绘画比赛,画的背景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个荒岛的样子,除了一只小熊什么也没有。另外,老师提供了许多小动物及花草树木的贴图,需要什么拿来用,如果小朋友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彩笔话在图上。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动画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能力实际是一种还原再创造能力,衡量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再创造,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组织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体会思想感情。
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贴画这些东西?结合这时的交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意思。明白“这儿”究竟好在哪里。当然,图画毕竟是静止的,这时我出示了一幅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四)、开发课程资源,迁移延伸。
我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课文去真正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你家周围的环境好吗?你喜欢那儿吗?(通过这道题的探究,让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附板书:
感到孤单——植树造林——许多朋友。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二
《这儿真好》是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熊住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段(第二至第三自然段)写小熊向云儿请教后,开始在荒岛上种树。第三自然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小熊找到了朋友。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体会感悟,然后小组间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简单的问题,最后,用画一画,演一演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把自己领悟到的表现出来。
(一)复习导入。
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读词的时候,我采用了。
“读词点兵”游戏的形式。读对了就有了自主点兵的资格,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读词的积极性很高,准确率也相对高了许多。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先让学生自己读书,去理解课文。然后,在白纸上把自己想象中的荒岛的样子画出来。有个别同学对“荒岛”不太理解,画了很多树。就利用学生的图进行比较,有树的和什么都没有的究竟哪个才是荒岛,学生一看便明白了。在理解了荒岛后,指导感情朗读把小熊的孤零零的感觉读出来。
2、学习第2、3自然段。
还是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自悟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边交流,边共同学习课文。适时用动画演示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小组间讨论,小熊看见云儿的变化后,他明白了什么?然后通过动画让学生体会小熊种树的.辛苦。把这种辛苦用朗读表现出来。在学习第3自然段第三句话的时候,让学生自读,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成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不及于解释,而是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来试着解释成语,由于图片相当直观地显示了成语的意境,学生的难题迎刃而解,既教给了学生一种理解课文意思的方法,又通过自己发现让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课文理解了,再让学生在刚才的画上把现在绿叶成阴的景象画出来。进一步体会小岛在小熊的努力下变得环境优美了。
3、学习4、5、6自然段。
先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让学生看哪些朋友来到了小岛上。其次,重点指导好句子“啊!这儿真好!”把赞美的感觉读出来,然后把句子放到课文中,读好4、5自然段。在此设了个发散思维的题;让学生自定一个角色,(可以是小鸟,小鹿或其他动物)假设你来到了这座岛上,你会看到什么,请你来赞一下小岛,说说小岛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各种美丽景象通过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了出来,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一个自然段,紧扣“高兴”把小熊的感受朗读出来。
(三)环保教育。
学完课文后,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他们通过小熊的事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明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他们的行,问他们:你们以后准备怎么做?把环保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并逐渐转换成学生自觉的行动。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三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3.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以很快的速度拿下云儿的头饰让云变成一棵树贴到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熊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小熊是怎样做的呢?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小熊的辛苦,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岛,这样既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小岛。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一步步加深对如今小岛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岛的美。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三节,整体感受。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四
《这儿真好》是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熊住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段(第二至第三自然段)写小熊向云儿请教后,开始在荒岛上种树。第三自然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小熊找到了朋友。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法、学法。
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体会感悟,然后小组间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简单的问题,最后,用画一画,演一演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把自己领悟到的表现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读词的时候,我采用了。
“读词点兵”游戏的形式。读对了就有了自主点兵的资格,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读词的积极性很高,准确率也相对高了许多。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先让学生自己读书,去理解课文。然后,在白纸上把自己想象中的荒岛的样子画出来。有个别同学对“荒岛”不太理解,画了很多树。就利用学生的图进行比较,有树的和什么都没有的究竟哪个才是荒岛,学生一看便明白了。在理解了荒岛后,指导感情朗读把小熊的孤零零的感觉读出来。
2.学习第2、3自然段。
还是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自悟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边交流,边共同学习课文。适时用动画演示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小组间讨论,小熊看见云儿的变化后,他明白了什么?然后通过动画让学生体会小熊种树的辛苦。把这种辛苦用朗读表现出来。在学习第3自然段第三句话的时候,让学生自读,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成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不及于解释,而是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来试着解释成语,由于图片相当直观地显示了成语的意境,学生的难题迎刃而解,既教给了学生一种理解课文意思的方法,又通过自己发现让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课文理解了,再让学生在刚才的画上把现在绿叶成阴的景象画出来。进一步体会小岛在小熊的努力下变得环境优美了。
3.学习4、5、6自然段。
先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让学生看哪些朋友来到了小岛上。其次,重点指导好句子“啊!这儿真好!”把赞美的感觉读出来,然后把句子放到课文中,读好4、5自然段。在此设了个发散思维的题;让学生自定一个角色,(可以是小鸟,小鹿或其他动物)假设你来到了这座岛上,你会看到什么,请你来赞一下小岛,说说小岛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各种美丽景象通过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了出来,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一个自然段,紧扣“高兴”把小熊的感受朗读出来。
(三)环保教育。
学完课文后,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他们通过小熊的事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明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他们的行,问他们:你们以后准备怎么做?把环保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并逐渐转换成学生自觉的行动。
(四)板书。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五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教改的草地.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3.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以很快的速度拿下云儿的头饰让云变成一棵树贴到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熊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小熊是怎样做的呢?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小熊的辛苦,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岛,这样既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小岛。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一步步加深对如今小岛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岛的美。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三节,整体感受。
4.教学四、五自然段时,由我变成小熊为引子,引出“会有哪些动物来呢?”学生拿着玩具动物赶来和我(即和小熊对话),贴图片,读课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主地说,自主地读,自主地解决问题,说出“这儿”究竟好在哪儿。
5.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学生充分感受小熊的高兴,齐读第六节。
6.全文读完后,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一次感受课文内容。
(三)总结。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我们学校或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你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这样设计,使知识与能力,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也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五)作业。
和家人一起去植树,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这个环节将学生的想法变成行为,也是给他们一次实践的机会。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六
《三个小伙伴》是鄂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爱和奉献”篇中的一篇课文,该童话讲述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故事告诉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语文教学应该有“语文味”,通过情景创设,互动阅读等多种形式让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体现语文的“读味”,;在教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中实现圈点批注的“写味”;在语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实现品词品句的“品味”。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步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懂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兴趣地合作表演好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从中明白事理。体会三个小伙伴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明白“同心协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准备制作课件能表现文本内容、动物头饰。
1、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读感悟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一: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三个小伙伴,他们去干什么呢?在说话的练习中相机理解生字词“一起”。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栽树吧。
情境图二,树上的叶片上含有生字,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七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教改的草地.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这儿真好》说课稿。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这儿真好》说课稿》。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八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教改的草地.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3.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以很快的速度拿下云儿的头饰让云变成一棵树贴到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熊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小熊是怎样做的呢?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小熊的辛苦,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岛,这样既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小岛。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一步步加深对如今小岛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岛的美。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三节,整体感受。
4.教学四、五自然段时,由我变成小熊为引子,引出“会有哪些动物来呢?”学生拿着玩具动物赶来和我(即和小熊对话),贴图片,读课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主地说,自主地读,自主地解决问题,说出“这儿”究竟好在哪儿。
5.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学生充分感受小熊的高兴,齐读第六节。
6.全文读完后,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一次感受课文内容。
(三)总结。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我们学校或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你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这样设计,使知识与能力,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也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五)作业。
和家人一起去植树,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这个环节将学生的想法变成行为,也是给他们一次实践的机会。
9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3、养成教育训练点: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教学重点1、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2、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教学难点感悟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贴图(小熊、小鸟、小鹿小象小猴)教学过程一、检查晨读情况,导入新课1、晨读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老师来考考大家!谁来说说《礼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小熊,也要和我们班的同学交朋友,瞧!(出示图片)他向我们走来了,喜欢吗?快和他打招呼呀!想知道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熊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这儿真好》。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2、自读课文,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3、检查自读情况:a、显示: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天空云儿飘来飘去连忙种呀种许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抽生读,齐读。b、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三、研读课文1、练习说话,品读“这儿真好”刚才读了课文,谁知道这儿真好这话是谁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小鸟小鹿小象小猴它们是怎么说的?引读“小鸟说:‘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小鹿、小象、小猴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能把这两句类似的话用一句话来表达吗?、、(和)都说:“这儿真好!”2、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这儿真好”这么多小动物都说这儿真好,“这儿”是什么样呢?打开课本好好读读,找找,看谁找得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出示课件:美丽的小岛图)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看着图,美美地读“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无怪乎小动物都说:指板书:这儿真好!这么多朋友都喜欢这儿,小熊怎么样的?(出示:高兴极了。)指名读最后一节.3、感受小熊的努力,体会“这儿真好”来之不易a感受荒岛,品读课文,体会小熊的.孤零零孩子们,这儿真是太美了,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出示课件:荒岛图)你觉得这里怎样?用“这儿没有、没有、没有。”的句式说话。是啊,住在这里的小熊会觉得怎样呢?出示:“孤零零”,理解意思。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正在小熊感到孤单的时候,天空飘来一朵云,(出示:小熊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大家一起着急地读一读。(出示: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引读。云儿要告诉小熊什么呀?那种树和找朋友又有什么关系呀?b、读出小熊的努力,体会“这儿真好”来之不易。小熊明白了,(出示: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自由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小熊怎么样?艰苦的努力最终会换来丰硕的收获,看,小熊的努力没有白费,引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小岛变美了,无怪乎小动物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指板书引读:这儿真好!c、小岛真美!你能给小岛起个好听的名字吗?4、总结全文,得出“这儿真好”1、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2、让我们捧书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好好体会小熊用自己的双手把荒岛变得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从而找到朋友的过程。3、讨论: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四、学会感恩,保护环境1、小熊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的环境,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岛永远这么美丽呢?大家来给居住在这里的小动物们提些建议吧!2、同学们,保护环境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吧!附晨读内容:礼物小树林里的尖顶房子就是小熊的家。夏天,小树林伸出手掌挡住火辣辣的阳光;雨季,小树林张开手臂拦住倾盆大雨。小熊可喜欢这片小树林了。城里来的客人豆豆快要回去了,送什么礼物给他呢?小熊托着下巴坐在小树林里想这个问题。唉,这问题太难了。“多清新的空气呀!”豆豆走了过来,“小熊,你的小树林真好,要是我家门前也有树、也有花,那该多好呀。”豆豆在小熊身边坐下,闭上眼睛尽情地享受着树林中的清新空气。小熊看看豆豆,想了想,有主意了。你知道小熊给豆豆的是什么礼物吗?对了,是一大捆小树苗。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十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
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联想、讲述。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树林图片、和散文诗相关的ppt背景音乐。
一、谈话引出主题。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播放散文诗录音。
2、提问:
你听到这首诗里说了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初次倾听,讲述听到的内容,并单幅看一看。
树好吗?
3、小结:诗歌中小鸟说树真好,人们说树真好,小朋友说树真好,他们为什么说树真好呢?好在哪里?我们再来听一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三、再次欣赏散文诗(配上轻音乐),理解散文诗里优美的语言描述。
1、幼儿再次倾听欣赏,并分别出示各幅图片。
2、提问:
诗歌中你听到谁说树真好,好在哪里?根据幼儿的'交流单幅观察感知理解并学说诗歌中的句子。
1)小鸟为什么说树真好?
“你觉得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像在干什么?”
“你来学一学小鸟唧唧喳喳在和朋友说悄悄话或者唱歌的样子?”
2)树为什么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会给大自然带来什么好处?
树真了不起!引导幼儿通过表演体会树阻挡风沙的高大形象;
3)我家屋子里清清爽爽,树在哪里?为什么说我家屋子边上的树好?
满树花香往屋里飘,请小朋友结合经验,想像多种嗅花香、被花香陶醉的动作与神情;
4)树荫下野餐:坐在树下吃东西大家怎么样?(学说句子: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5)躺在树下睡午觉:树下有什么?什么是阴凉儿?(树荫、微微的风吹来)请小朋友感受在树荫下睡午觉,阵阵微风吹来舒服的感觉。
6)气得大黄狗汪汪叫:体验小猫小狗在树上树下玩游戏真有趣。
3、这首诗你觉得美吗?美在哪里?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听。
4、完整倾听,轻轻跟着念一念散文诗。
提问:这首诗你觉得美吗?你喜欢哪一句?
过渡:树真好,它让大家的生活充满乐趣,变得那么美好。
五、尝试散文诗。
1、幼儿发挥想象,画一画,并相互交流、自由仿编。
师:树还有什么用处,还有谁也会喜欢树?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请你在纸上画一画,和好朋友一起学着诗歌中“树真好……”的句子来说一说。
2、集中:请个别幼儿来仿编。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十一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教改的草地.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3.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以很快的速度拿下云儿的头饰让云变成一棵树贴到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熊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小熊是怎样做的呢?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小熊的辛苦,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岛,这样既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小岛。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一步步加深对如今小岛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岛的美。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三节,整体感受。
4.教学四、五自然段时,由我变成小熊为引子,引出“会有哪些动物来呢?”学生拿着玩具动物赶来和我(即和小熊对话),贴图片,读课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主地说,自主地读,自主地解决问题,说出“这儿”究竟好在哪儿。
5.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学生充分感受小熊的高兴,齐读第六节。
6.全文读完后,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一次感受课文内容。
(三)总结。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我们学校或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你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这样设计,使知识与能力,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也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五)作业。
和家人一起去植树,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这个环节将学生的想法变成行为,也是给他们一次实践的机会。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十二
(一)说设计意图:
《树真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它的每句都以“树真好”做开头,句式规整,又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简单易懂,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适合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学习。诗歌通过优美的话语很好地赞美了树的好,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有哪些好处,并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萌生爱护树木与保护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的目标:
1.仔细聆听,理解散文内容,初步了解树有哪些好处。
2.掌握句式“树真好,……”,并能运用这一句式进行简单的创编。
3.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萌生爱护树木与保护大自然的愿望。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树有哪些好处,萌生爱护树木与保护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诗歌中“树真好,”的句式来回答。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了解树有哪些好处,萌生爱护树木与保护大自然的愿望。”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幼儿虽然对大自然很感兴趣,但由于受到能力、经验的限制,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胆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我把“学习运用诗歌中‘树真好,……’的句式来进行创编。”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树的手偶一个,根据诗歌内容设计的大图谱一张;轻音乐、录音机。
1、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手偶表演、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平时看到的、知道的已有经验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除了诗歌里说到的,你觉得树还有哪里‘真好’?”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运用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演演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根据中班下学期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
1、教师带上树的手偶,以大树的口吻向幼儿打招呼,引起幼儿兴趣。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大树!
2、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大树吗?为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引导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已有经验,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欣赏诗歌。
1、教师边演示手偶,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树真好》,幼儿欣赏。
师:大家这么喜欢大树,大树可开心了,它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听!
(通过边观看手偶表演边欣赏散文诗,刺激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感受诗歌内容,不仅能增强幼儿的感受,更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提问: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说“树真好”?
(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同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大图谱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并理解诗歌内容。)。
3、配上轻音乐再次欣赏诗歌,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4、请幼儿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好听的散文诗。
(三)经验拓展。
1、讨论:除了诗歌里说到的,你觉得树还有哪里“真好”?
(引导幼儿运用诗歌中“树真好,……”的句式来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难点。)。
2、讨论:树真好,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来保护大树呢?
3、教师总结,鼓励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边朗诵散文诗边表演,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十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红领巾”真好》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读中感悟,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爱的启发熏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热情。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叽、喳、蓬、跃”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发现识字规律。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蓬”、“扑棱棱”的正确读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新课程准标》)。在识字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阅读理解上,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学生的角色表演,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语文,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进行审美和探究。
2“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并在读的基础上,学生经历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和语言,加强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方法:
1谈话激趣法。
3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1)、谈话揭题,导入课题。
1、小朋友,请你轻轻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我们知道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有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红领巾。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红领巾”为什么要加引号?是谁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
4、让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森林去认识红领巾吧。
(以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导入课题,既亲切自然,又使学生感到做少先队员光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2)、初读感知,认识字词。
(3)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读,让学生读全文,提出问题“你觉得小鸟怎么样?你从哪看读出了小鸟的快乐机灵?”然后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出第一小节,体现小鸟的自由自在。第二节速度较快,体现出小鸟在忙碌地捕捉害虫。
在第三小节中,学生读文后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鸟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老师不明白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谁?”读出了前两小节小鸟的可爱,学生在读这一小节时,会对红领巾爱鸟护鸟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让学生再去自主读文。从而将课文的情感推向高潮。
(4)拓展延伸。
在最后拓展延伸的环节,课件出示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并交流讨论我能为爱鸟护鸟做些什么?激发保护鸟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能更好的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十四
《“红领巾”真好》说课设计重点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红领巾”真好》这首小诗犹如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快乐的歌,梳理着漂亮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红领巾们来到林中,给小鸟安家,树木牌。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益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并启发学生用实际行动爱鸟护鸟。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内容通俗易懂,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易于唤起他们的共鸣。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对识字方法、朗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运用多种方法激励孩子们与文本共舞,让识字与阅读有机融为一体,引领孩子自主灵活随文识字,成为教学的重点。
根据研修学习教学目标专题的学习,我认真研读教材,确立了以下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叽、喳、跃、棱、巢、崭、牌”8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叽、喳”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初步读懂文章内容,树立保护小鸟的意识,激发关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利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难点是多种方法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生命的情感。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带头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此,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探索的空间。当然,二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还有点难度,需要教师认真引导。
2、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出示小鸟图片,谈话式导入新课: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小鸟有关的课文。
2、以课题为突破口展开教学。
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以此为教学的切入口,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教学。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出示词语,看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三)再读课文,答疑解难。
本文通过展现一只只快乐、机灵、活泼的小鸟和一群心地善良聪明可爱的“红领巾”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告诉我们要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时,先让学生研读第三小节,体会小鸟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再研读第一、二节,体会“红领巾”之所以这样爱护鸟是因为它们可爱、机灵、活泼,还会捉虫。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正常顺序,与导入的问题相衔接,显得自然。
1、阅读第三节,学习“巢、崭、牌”三个生字,答疑解难。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2)读后讨论读课题后自己题出的问题,对重点句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节。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正常顺序,与由题生疑的导入相衔接。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多种形式的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2、学习第一、二节,学习生字“叽、喳、跃”,理解少先队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1)教师启发思考:少先队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一小节,找找原因。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小鸟的'可爱?(利用课件演示小鸟的鸣叫声)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鸟的可爱。
(3)少先队员单单因为小鸟可爱就保护它们吗?还有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鸟很机灵?通过学生做“扑棱棱”的动作,理解小鸟的机灵。
(4)小鸟们忙着干什么呢?(小鸟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出示益鸟的图片,了解啄木鸟的知识,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四)巩固生字,拓展升华。
1、采用“送小鸟回大自然”游戏巩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叽、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学生临写。
4、拓展阅读《我爱小鸟》。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时,要求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种自主、个性化的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水平和观察能力。)。
这儿真好说课稿篇十五
新课程改革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教改的草地.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小熊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部分写小熊在云儿的指点下,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部分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关键在于通过读书,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儿。
c)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
四、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五、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氛围。
2.积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1.读中品味,培养语感。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味课文内容,感受小熊的孤零零,小熊的辛苦,小熊的高兴和小岛的荒凉与美丽。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在读中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培养语感,了解这儿怎么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2.激发兴趣,提供语言环境与想象的空间。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轻松自在,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学中,多处出现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看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教师变成“云”的时候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会睁大眼睛,兴趣盎然,会把小熊问云儿的话读得入情入境。在看到黑板上到处都是树,是花,是草时,学生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境,他们会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小岛景色。
3.创设情境,展示自我。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出现小岛的美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小岛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从画岛,到说岛,最后读课文,感受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朗读中放飞想象,联系说话,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此外,这些环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4.拓展延伸,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在拓展活动中,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教材的空间,利用身边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自由表达。如说一说家周围或学校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又如布置实践作业,和家人一起去种树。这样的设计深化了课文,把想法变为行为,知识与技能、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我想孩子们会有一串串童言稚语,一个个奇思妙想。课堂会真正成为一个让生命涌动的个性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小岛的荒凉,感受小熊的孤单,让学生成为小熊,说说小熊想要做什么,加深体会,了解小熊的心理,朗读时自然入情入境。
2.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自己变成一朵云,学生很感兴趣,适当的指点,如果你是小熊会对云说什么,然后出示小熊问云儿的话,学生体会到小熊的心情,朗读也就融入其中了。
3.教学第三小节时,我以很快的速度拿下云儿的头饰让云变成一棵树贴到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我让学生讨论小熊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小熊是怎样做的呢?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小熊的辛苦,接着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岛,这样既给了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小岛。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一步步加深对如今小岛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岛的美。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三节,整体感受。
4.教学四、五自然段时,由我变成小熊为引子,引出“会有哪些动物来呢?”学生拿着玩具动物赶来和我(即和小熊对话),贴图片,读课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主地说,自主地读,自主地解决问题,说出“这儿”究竟好在哪儿。
5.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学生充分感受小熊的高兴,齐读第六节。
6.全文读完后,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一次感受课文内容。
(三)总结。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我们学校或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你打算怎样让你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这样设计,使知识与能力,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也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五)作业。
和家人一起去植树,过一个有意义的植树节。这个环节将学生的想法变成行为,也是给他们一次实践的机会。
2004.9。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2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