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位诗人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20:19:13
介绍一位诗人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7 20:19:13     小编:薇儿

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重要议题,我们需要关注并采取行动。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后,我们可以对比自己的写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下一次的总结中尝试应用。

介绍一位诗人篇一

窗外的尘土正在落下,阳光白白的,像铁皮的表面。偶尔的一缕轻风,凉凉的感觉很舒适也很短暂。

子美先生,在我居住的城市。上空飘着混合的气味,现代都市的气味,墙壁上涂抹的色彩,渲染着桔黄色的温暖与柔和。窗户上的蓝玻璃是一种向往,渴望凉爽的意思。它并不像你曾经经历的那种颜色。

孔繁森,虽然他们都已去得很远。但他们的精神却在放射着不朽的光芒,人只有活在人民的心中才会不朽。同样我还是可以接受他们给你的另一种解释:你给了这个地方一个新的生命。

“老板,准备两桌特色的菜,今晚有贵宾。”突然的声音,打破我内心的宁静。我看到一个挺着肚子的光头男人向一个低眉顺眼的女人说着。我知道,这个夜晚,我面对的生活和经历的时代将重新开始!

介绍一位诗人篇二

四川射洪,那个地方我知道。我知道它缘于一个叫沱牌的酒厂,缘于酒厂里的诗人朋友,当然她不像伯玉先生那样声名响亮。因此我只能在心里记下她的名字,而不在朋友的面前时常提起。

我一生懒散,唯对文学一腔忠诚,终因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缺乏,始终无法到达一个顶峰。更不敢像先生那样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并非不愿负重而行。也不害怕苍老会在瞬间凝固在我的脸上,只是,现在的世界变得太快,我即使什么不做也时常感到疲倦,总觉得四周异常寒冷而我又非常虚弱。

如今的天地间。行动是非常自由了,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但是,伯玉先生。我知道我们与你的影子已不仅仅是擦肩而过,而且是愈离愈远。

介绍一位诗人篇三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喜欢的东西,会读很多书,会喜欢上一些作家和诗人。要说最喜欢的诗人,那就是余光中先生了。

喜欢诗人余光中。喜欢《乡愁》里的忧伤;喜欢《绝色》里的痴情……余光中先生的浪漫情怀、细腻情感是我孜孜不断的追求。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我竟仿佛看见余光中先生写诗时的模样:眉头微微蹙起,眼中满含泪水,手中的笔微微颤抖……失母之痛,谁人都懂。

余光中先生已经离去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遇见像余光中先生一样的人。

介绍一位诗人篇四

随州先生,看你写过一首诗,一直记着其中的一句“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是斜时。”原以为你已经看破了红尘,谁知你竟然还不知道,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才是人生最后意义。

斜阳西下,钟声渐晚,一只乌鸦呱呱地叫着,从天空飞向远方。青山也越去越远了,手不要再紧紧地握着不放了。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远握着不放的!

介绍一位诗人篇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你的诗,你的诗就那么两首,而我们好几代人却要不停地学着。

你也是农家的子弟吗?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农家的子弟,但我是,我曾经经历过你描述的那个镜头。

黄金在家乡田野里铺满的时候.我却在想着小学的课本,就像如今的小学课本。现在的农民可以迎着丰收的光晕,用镰刀收割一生的谷物了。阳光灿烂。笑容是你那个时候看不到的。

我一次次倾听着时光在背后的不停吮吸。看着农人浑身的血液一点一滴地从皮肤下流进泥土里。我清楚地看着农民的青筋慢慢地突起,看着他们的丰满日渐空瘪。直到轻如一根羽毛样在眠床上留下最后的一瞥。

诗写得再多也没有用,有一两首能让人们记住就够了。李绅,你是一个诗人,当你把农民像神灵一样高高举起,我看到整个唐朝的翅膀上,你是不可或缺的翎羽。

介绍一位诗人篇六

该走的人走了,不该走的人也走了,走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留下来。就像那些黄鹤,它们远没有人类的感情那么丰富和细腻,所以它们不再回来了。无论是一千年还是一万年,能留下的只能是人们的臆想。

乡关在哪里呢?原来的那些人都在寻找你自己的故地,谁都知道自己出生的地方也将是自己最好的归宿。

从早晨起来直到现在我一直都是这么坐着,在诗句里徘徊,我不知道我能看到多少人。能读懂多少人的心,我只是任凭着自己的思绪,静静地想着你们当时的心思。

我正要闭上眼睛,突然听到一声幽远的唿哨,那种似是鸟鸣的声音,是那么的唳亮.我抬眼望了望天空,我多么渴望看到一只大鸟,伸着宽大翅膀和长长的脖子。我希望它就是被人们称为仙鹤的鸟。但是那只是我的想象。现在它们越来越少了。偶尔能见到的也只有在属于它们的保护区内!

我终于明白了,先生为何要站在烟波浩淼的江上发愁了。

你的目光多么遥远,且具有着那么大的穿透力。

介绍一位诗人篇七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

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13.3亩。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14号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墓前遗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

介绍一位诗人篇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介绍一位诗人篇九

我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我最喜欢的是龙捷洋和琬鑫,我还没分出来最喜欢谁呢。

琬鑫对我非常好,一看到我受伤了,她就马上跑出来查看。琬鑫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歌唱得好、数学学得好、当然,语文和英语也一样。

还有朱讯,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相处的很好,但是现在,朱讯另一个女孩子玩了,我只好自己玩,但他的笑话真的很可笑。但到现在,他还是调皮。

我还喜欢龙龙(就是龙捷洋。),她虽然说话声音有点小,我还是喜欢她,因为她和我的性格差不多,玩得也开心。这是妈妈说的。

我还喜欢李思哲的笑话,每一个笑话都可以使全班哈哈大笑了。另外,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叫李思远。

介绍一位诗人篇十

他爱笑,阳光,乐观,豁达。他是和我共同度过六年时光的铁哥们,他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名——徐威。

他的阳光豁达就从他的外表就可以看出来。

小小的眼睛,永远是那么炯炯有神,大大的耳垂,大大的鼻子,还有大大的嘴巴,打眼看去,很富态,有点如来佛的范儿。倘若你表扬他一番,他的脸上无处不洋溢着笑容,有时笑起来你甚至看不到他那机灵的小眼睛。

他的言行也将他的乐观与阳光表现的淋漓尽致。

每次考完试,当老师宣布成绩时,不论好坏,他总是一笑而过。有一次我上前看时,看见了那刺眼的分数,他笑呵呵地说:“虽然没考好,但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争取下次考好。”说完,小心翼翼地把试卷叠了叠,轻轻地放进了文件夹里。

每次课外活动,我们都下象棋,总是笑声不断。一次,我们如往常一样厮杀正酣,双方势均力敌。我便想偷走他的一颗棋,果然,我如愿以偿,拿走了他的一个车,心里暗暗得意:你也太呆了,看你怎么赢我?可是后来,我还是输了。原来他也拿走了我的一颗棋子。我们俩笑翻了天。

他是我的死党,定是我一生的朋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一位诗人篇十一

我的.同桌是刘琨,他的头发黑黑的,眉毛也是黑黑的,眼睛大的像葡萄,嘴巴一笑起来弯弯的像月亮。

他喜欢看书。有一次,下课了,他立马拿起书来看,别人叫他出去玩,他挥挥手说:“你们去吧,别扰乱我看书。”上课打铃了,他也不知道,我给他说了一声上课了,他才知道。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你真是一个小书虫呀!”

这就是我的同学,他是一个小书虫,你想跟他交朋友吗?

介绍一位诗人篇十二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全国课标卷)。

介绍一位诗人篇十三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介绍一位诗人篇十四

这位大才子干的荒唐事可是不少。温庭筠少年时就名声在外,他到江淮一带游历,当地的一位官员看重他的才华,给了他不少钱,本来是想鼓励后辈发奋上进。哪想到温庭筠年轻轻的就不学好,钱到手后都用到歌楼妓馆等风月场中了。那位官员知道后气得不得了,拿板子把温庭筠打了一顿后把他赶走了事。

不过温庭筠的才气真不是闹着玩的。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都称他为“温八叉”、“温八吟”。每次进士考试,温庭筠能三下五除二就把题目做完,然后顺便把周围考生的卷子全都给答了。而且通常帮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由此“救数人”的外号不胫而走。

因为温庭筠考试作弊的名头实在太响,沈询做主考的时候便将他特别对待,特意把他召到帘前考试。没想到温庭筠反而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如此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他温某人又没能考中。

介绍一位诗人篇十五

诗人王维的出生日期存在争议,有人说是6,也有人说是7,而他的离世时间是761年。所以,诗人王维所处的朝代是可以确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历二年,而701年是武则天大足元年或长安元年,所以无论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而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肃宗李亨执政时期,而唐肃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继位者。所以,从诗人王维出生,到诗人王维死亡,他所处的年代都是唐朝时期。

诗人王维经历了开元盛世的景象,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元气大伤。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开始衰落,政局不稳。也正是政局的动荡,使原本壮志凌云的诗人王维渐渐变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诗人王维,开始过着半隐的生活,他将名利看得很淡,悠闲自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隐居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的诗作,其中不少诗句都体现了他淡薄的心态。

诗人王维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卒于李亨执政时期。所以,诗人王维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诗在唐代的诗坛中有着十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诗人王维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有传言他中状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门。诗人王维与贵族交好。一天,一位王爷看到诗人王维很烦恼,于是上前询问以示关心。在知道他是在担心科举考试的事后,便拍着胸脯告诉诗人王维这件事他可以帮忙。

这个王爷是太平的侄子,他让诗人王维准备几首诗,并带着他去了公主府。对于这位公主,诗人王维是有所而闻的。王爷把他介绍给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赏诗人王维的诗才。诗人王维明白这个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诗人王维毕竟是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如果没有点节操,他也就不会被后世推崇了。诗人王维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职,便想要告辞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会放过这样一块美玉。她脑子一转,要换一种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欢做诗吗,好,就用诗打动你。公主给诗人王维讲了个故事,一个贵族子弟抢了一个美貌的烧饼店老板娘,可她终日不开口说话,那位贵公子就把她的烧饼老公叫来,她一见到她老公,就不说话,开始哭,场面非常动人。公主让诗人王维以这个故事为主题赋诗一首。诗人王维不慌不忙写了五言绝句,并对太平讲诉了楚国息夫人与这个老板娘同样的遭遇。聪明的太平听出了弦外之音,问诗人王维是否有旧情,诗人王维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公主还是不死心,给诗人王维看画在名贵纸张上的图,可诗人王维仍然不为所动。公主对于崇高的诗人王维渐渐开始欣赏起来,可恨自己怎么不早点遇到这样的人物。

后来,太平见诗人王维意志坚决,实在打动不了他,又不想逼迫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就放他离开了。

介绍一位诗人篇十六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陆游《苦寒帖》,纸本,纵31.8厘米,横48.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书于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时陆游44岁,适值被贬后居家。信中内容对研究陆游生平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同时又是一件珍贵的书法作出。其用笔方圆兼备,自然流畅。曾经清内府收藏,刻入《三希堂法帖》。

介绍一位诗人篇十七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附近)人。早年入长安应试不第,曾经历过一段“耕艺山田”“与丐者为友”的生活。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安史之乱,曾率邻里一起逃难。肃宗乾元二年,由苏源明推荐,召入长安,上《时议》三篇,陈述兵势,遂擢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拜道州刺史。

元结是一个“尝欲济时难”的诗人。他曾多次上书,指责朝廷宫吏,陈述民生疾苦,提出了“救世劝俗”的政治改革主张。他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淫靡诗风。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政治目的。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

元结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悯荒诗》写于天宝五载,《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悯荒诗》是诗人见了淮阴一带水灾,便托言采录“冤怨时主”的隋代民歌,谴责帝王的穷奢极欲。诗里有云:“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这种愤怒情绪和大胆思想在当时是少见的。又如他《系乐府》里的《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鹿。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顾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出了贫妇在封建官府压榨下的痛苦心情。《去乡悲》写人民离乡背井的逃难生活,《农民怨》写农民在灾荒年月的哭诉无门,也都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元结这种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到安史之乱以后有了更为深刻的发展。在《喻襄溪乡旧游》里,他以痛苦不安的心情写出自己作官前后和人民关系的变化。

往年在襄溪,襄人皆忘情。今来游襄乡,襄人见我惊。我心与襄人,岂有辱与荣?襄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他这种喜欢接近人民,不喜欢作官吏的心情和杜甫“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合未曾嗔。”(《假日小园散病》)的思想基本一致。广德二年他作道州刺史时写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舂陵行》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之后道州人民伤亡疲敝的情形:

诗中谴责了官吏们的严刑苛敛,也表现了自己宁肯讳诏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儿卖女的高尚感情。诗末说,“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词”,说明他是有意为民请命的。《贼退示官吏》一首,语意更为沉痛: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他不仅指责那些强迫地方官横征暴敛的朝廷使臣比盗贼还不如,而且表示自己宁愿弃官,绝不肯“绝人命”以博得统治者的宠爱。因此,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热情地称赞了他这两首诗:“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其他如《忝官引》、《酬孟武昌苦雪》、《喻常吾直》等诗,也都富于批判现实的精神。他的山水诗如《石鱼湖上醉歌》、《矣乃曲》也写得比较真朴自然。

元结的诗,大都是古体诗,用质朴的语言抒情叙事。乾元三年,他编了一本《箧中集》,收录了沈千运、孟云卿等人的一些反映现实的诗,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白居易新乐府有影响。但是他的诗有时过于古朴,不够形象。他几乎不写律诗,并且在理论上反对“拘限声病”,也作得有些过分。

元结的。

散文。

如《丐论》、《化虎论》、《恶圆》等篇,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有一定影响,《右溪记》、《茅阁记》等,又是柳宗元山水记的先声。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德宗时官秘书郎。李泌做宰相时,他迁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鸥咏》一诗嘲诮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于茅山。

顾况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他也是一个关心人民痛苦的新乐府作者。作诗能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悲歌序》)。他根据《诗经》的讽谕精神写了《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都是讽刺劝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现实的,如《囝》:

囝生南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乃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唐代闽中官吏常取闽童做阉奴,顾况这首诗,揭发了闽吏这种残害人民的罪行。其他如《上古》一章同情农民稼穑之苦;《采蜡》一章讽刺统治者的享乐生活,同情采蜡者的悲惨遭遇,也是为现实而发的。这些诗形式上模拟《诗经》四言体,但能自立新题,描写时事。他效法《诗经》“小序”体例,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并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了白居易新乐府“首章标其目”的先例。他学习古乐府写的《公子行》、《弃妇词》也是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顾况的新乐府诗没有元结的多,反映现实也不够广泛,但他在诗体上比较多样,由于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点,语言也较通俗流畅。他的《竹枝词》更是直接学习江南民歌的作品。

元结、顾况之外,戎昱和戴叔伦也写过新乐府。戎昱(740—787?)颇多边塞之作。他的《苦哉行》写唐王朝借回纥兵镇压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咏史》诗“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讽刺肃宗的和亲政策,也表现了民族自尊心。

戴叔伦(732—789)的《女耕田行》也是这一时期新乐府的佳作: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午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诗中以典型的事例,显示了安史乱后壮丁稀少、民生雕敝的农村面貌。另一首《屯田词》出写出了农民在旱灾、蝗灾威胁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压迫下,辗转辛酸的生活情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728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