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20:37:07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13篇)
时间:2023-11-27 20:37:07     小编:飞雪

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过去的努力和结果,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小编整理了一些总结的范文,供您参考,或许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刺猬一句称赞的话给予做木工的小獾以自信,小獾的一句称赞的话消除了小刺猬一天的疲劳。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称赞能给别人带来愉快,要想得到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学情分析:

1、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学生,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常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过错,对他人缺少宽容之心、欣赏之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在学课文时,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3、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2、细细品味重点语句,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板书:称赞)随机表扬:你的坐姿真端正!老师称赞你!你的眼神真专注!老师称赞你!你的精神真饱满!老师称赞你!听了老师的称赞,你的心里感觉怎么样?(高兴、快乐、兴奋??)。

2、拓展:老师知道你们都非常爱学习,平时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能不能给“称赞”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呢?(表扬、赞扬、夸奖??)。

3、出示词语: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字词宝宝还记得吗?(师生复习生词)。

二、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一)、生自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1、多媒体出示不同大小的物体,理解“一个比一个??”,练习说句。

2、抓住重点词“真”、“极了”、“从来”、“这么”,再读句子。

(二)、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原因。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1、让学生摸桌椅,相机理解“粗糙”一词。

2、抓住“但是”一词理解小獾做板凳的认真。

3、抓住“清晨”到“傍晚”的时间变化理解小刺猬采果子的辛苦。

4、师:既然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劳动都不容易,我们该不该称赞他们的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带着钦佩之情再读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

(三)、生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因称赞对方而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1、想一想,他们在受到对方称赞后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2、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的感觉再读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1、是呀,“称赞”的魅力真大呀,它让小獾有了自信,帮助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同学们要记住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和快乐,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2、学生、师生之间互相称赞。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称赞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

五、板书设计: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蟋蟀的图片,住宅图片,文字,一段影像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放“蟋蟀的叫声”影片。

问:知道这是谁在唱歌吗?它的歌声怎么样?

2、看图片。

3、先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哪些方面写的?

二、新授。

(1)选址,主要抓住它不肯随遇而安写。

问:写这部分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通过蟋蟀与别的昆虫进行对比,更加体现出它不肯随遇而安。)。

出示课件:联系上下文说说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总是随遇而安。

从不随遇而安。

(2)外部:用得最多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内部特点:简朴、干燥、卫生,说明了什么?

(此三点应大部分由学生自己说出,教师只做引导和判断)。

(当同学说到写得好的地方时,要讲明好在哪儿,再由他领读此句段。)。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空气(     ) 天空(     ) 回味(     ) 表演(     )。

奇丽的(     )    手热乎乎地(     )    静寂的(     )。

二.造句。

那么……那么……——。

既……又……——。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天底下,       ,而并不     ”是说        。

那些小丘的线条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这里把小丘比作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和平地                 。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      ,马     ,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中把马上的男女老少比作彩虹是因为              。

羊群一会儿          ,一会儿又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            。这一句把     比作     ,把     比作            ,句子流露出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四.回答。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五.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记崂山太平宫——狮子峰之游。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二班 于峣。

早晨,我跟爸爸乘上了去崂山的公共汽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偎山临海的仰口海湾停车场。

我们下车后,沿着蜿蜒曲折的石级小路向上走。山路上游人熙来攘往。我们随着游人往上走,过了几座别致的小桥和亭子,来到了坐落在群峰之中的太平宫门前。我看见砖石围成的院落,高高的石级上面有很高大的门楼,门楼的红漆门上铜钉闪闪发光,院墙顶上露出灰瓦的殿顶。

我走进正殿。殿内当门有一个高约五米的神像。他身穿盔甲,瞪着一双大眼睛,手执一对竹节钢鞭,威风凛凛。在它的两侧,各有一尊略小的塑像,也都身穿盔甲,手执兵刃,威风凛凛。室内烟雾缭绕,香上的轻烟袅袅上升。着蓝衣的道士在拈香祷告。

我到了院东,一眼认出了“绵羊石”。它的形状酷似一只大绵羊。“绵羊石”上还刻着臧克家的诗。“绵羊石”后面有个石头钟亭,内悬一口很大的仿古钟。钟粗大到要两个大人拉手才能抱过来,有一人多高。据说这钟声能传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此系崂山一大景观,名叫“上宛晓钟”。

走出太平宫东门,猛抬头,狮子峰矗立眼前。它那么高,棱角分明,巍然耸立,像一头威武的狮子,昂头怒吼,在薄雾的笼罩下,更显得雄伟壮丽。峰顶,“狮子峰”三个鲜艳的红漆大字闪闪发光。

我听说“狮峰观日”是崂山的又一大景观,就振作精神,沿着陡峭的小路,扶着两侧的铁链往上攀,一口气攀到了狮子峰顶。可惜我来得晚了,太阳已经升起了老高。但我并不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看到了另一幅壮丽的景色:仰口海湾,碧波荡漾,闪闪烁烁,像一幅巨大的闪光缎;远处隐隐可以看到状似太阳帽的小岛和点点渔帆;在视线尽头,海天相接,成了米黄颜色。

转视南西两面,层峦叠嶂,峻峭雄奇;北面群山跌宕起伏,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我为家乡的壮丽山河感到骄傲,不禁立下誓言,努力学习,长大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本文获中央电视台少儿部、《小学生优秀作文》编辑部“我的家乡”征文比赛优秀奖。

指导教师:朱维山。

1.依次写出小作者到达的地点。

2.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在狮子峰顶上看到的景物的?

3.结尾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六.总结出参观游览访问一类文章的写作知识。

七.写一篇习作,向别人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或风土人情。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 】。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

19.草原。

(张伟)。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刺猬一句称赞的话给予做木工的小獾以自信,小獾的一句称赞的话消除了小刺猬一天的疲劳。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称赞能给别人带来愉快,要想得到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学情分析:

1、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学生,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常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过错,对他人缺少宽容之心、欣赏之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在学课文时,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3、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2、细细品味重点语句,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板书:称赞)随机表扬:你的坐姿真端正!老师称赞你!你的眼神真专注!老师称赞你!你的精神真饱满!老师称赞你!听了老师的称赞,你的心里感觉怎么样?(高兴、快乐、兴奋??)。

2、拓展:老师知道你们都非常爱学习,平时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能不能给“称赞”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呢?(表扬、赞扬、夸奖??)。

3、出示词语: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字词宝宝还记得吗?(师生复习生词)。

二、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一)、生自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1、多媒体出示不同大小的物体,理解“一个比一个??”,练习说句。

2、抓住重点词“真”、“极了”、“从来”、“这么”,再读句子。

(二)、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原因。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1、让学生摸桌椅,相机理解“粗糙”一词。

2、抓住“但是”一词理解小獾做板凳的认真。

3、抓住“清晨”到“傍晚”的时间变化理解小刺猬采果子的辛苦。

4、师:既然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劳动都不容易,我们该不该称赞他们的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带着钦佩之情再读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

(三)、生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因称赞对方而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1、想一想,他们在受到对方称赞后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2、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的感觉再读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1、是呀,“称赞”的魅力真大呀,它让小獾有了自信,帮助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同学们要记住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和快乐,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2、学生、师生之间互相称赞。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称赞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

五、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材简析:

二、设计思路:

1、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引导学生联系当时中国现状及钱学森内心想法,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

2、适当地补充相关资料,使钱学森的形象更立体、更丰富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2、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二、精读感悟。

1、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出示:(我是中国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

2、【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引导: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可以看出什么?(受重用)。

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出示资料)。

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我是中国人。)。

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

师: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的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齐读)。

根据所学填空:

钱学森宁愿放弃(),宁愿放弃(),宁愿放(),也不愿放弃()。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

因为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板书: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

【第二段话】。

那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三四自然段。

谁来交流?(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是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海外游子分外思念自己的祖国。

谁还想补充?(新中国已成立)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人需要科技人才建设祖国,只有这样,祖国才能强大)。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那就是:(出示:早日回到)。

可当时祖国刚解放,情况怎样?(很穷)这意味着什么?(搞科学研究,困难大)可钱学森却诚恳地说(出示:我们日夜盼望)。

a钱学森说这一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天)。

b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因为祖国刚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很穷,需要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去建设)。

是啊,因为他坚信祖国现在虽然贫穷,但只要中华儿女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一定会从()走向(),从()走向(),从()走向()。

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激动诚恳坚决果断)。

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言为心声,通过品读钱学森的两段话,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出示两段话)。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生读。

3、可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他受到了百般刁难。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出示齐读)。

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

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

绝字什么意思?(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

读了着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他们会怎么留?请你想象一下。

(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

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当年美国政府采取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钱学森回国之路的困难,也就间接地体会到钱学森回国决心的坚定。)。

受到如此的折磨,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做?

支持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句子填空。

三、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

1、你从哪里读出了钱学森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激动、迫切、喜悦、归心似箭)。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出示)。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钱学森归国心切!

有一个成语正好能概括它的意思,又能表达钱学森此时的心情,谁知道?(归心似箭!)谁能把这归心似箭的心情读得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好!一起读!

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载有钱学森的巨轮终于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

游子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就在他双脚踏上祖国土地的一刹那,他内心感慨万千,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展开想像说一说。

2、同学们,五年哪,这么多年,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寝食不安)。

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出示最后一节)。

3、卓越是什么意思?(超出一般的,非常出众的。)怀着对钱学森的敬佩之情,用热情赞扬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四、此时此刻,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生写并交流)。

五、拓展练习。

搜集钱学森的有关资料,仿照前一课的作家卡片巴金,制作一张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板书设计:

心系祖国。

钱学森我是中国人(中国导弹之父)。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七

1、引导学生感知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3、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8课。

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师:课文中带来了两位小动物它们是谁?(小刺猬和小獾)。

师:刺猬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苹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先展示小苹果,认读生字,再点开大苹果,认读生词。)。

〖三边读边悟,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谁称赞谁?(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它们互相称赞)。

(2)学生用笔勾画出小刺猬、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老师相机用多媒体展示)。

(3)学生互相称赞的句子,读出称赞的`语气。

(4)读1~4自然段,你发现小獾的板凳做得怎样?(粗糙)。

(5)粗糙的板凳是什么样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教室里的课桌椅进行比较,学习粗糙的近义词精细)。

(6)读小刺猬的话,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把学生的问题打在电脑上)。

(7)学生读2、3自然段,自己去解决问题。

(8)学生读小刺猬的话,读出心中的称赞。(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比一个好,并让学生练习说话。)。

(9)快乐地读课文5~10自然段,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互相读一读。

(10)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启发学生学着相互地称赞)。

(11)学生齐读7自然段。

〖四练习,读写结合。

老师多媒体展示:

我会说:闻了闻了()。

一次比一次好!一()比一()()。

用这样的句子写一写身边的人,称赞他们!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八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语句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青蛙妈妈的话,弄懂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知道什么是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声》,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一、学习第一段。

1、放录像,相机理解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

2、指导读出景物的美。

二、学习第二段。

1、看录像,说说:在这个美丽的桥洞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讨论上述问题。

4、指导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找出写小青蛙这时心情的语句。

2、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3、引导想象: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

4、小青蛙又是怎么做的?

5、指导有感情朗读小青蛙妈妈的话。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3、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4、讨论: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

5、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6、看录像,理解:激、荡。

7、师生共同用板画再次理解激、荡的意思。

8、齐读,小结: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青蛙妈妈的话,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

2、青蛙妈妈第一句说了什么?

3、自由读2、3句,思考: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

4、放录像,想象声波碰到洞壁返回来的.现象。

5、讨论:声波与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返。

7、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8、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9、小结: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六、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这段。

2、放录像,欣赏小青蛙的回声。

3、小青蛙现在的心情怎样?(理解欢快。)。

4、它这时的高兴与它刚来到桥洞时的高兴一样吗?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两同学角色表演四、五段内容,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3、口头填空:

回声就是声音的____碰到____返回来的声音。

4、师讲述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回声。

奇怪水波河岸高兴。

一蹦老高。

明白声波石壁欢快。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直观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引入。

2、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一讲?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让我们一起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件朗读。

2、自读全文,划出生字词。

3、检查朗读。逐句检查指导。

4、朗读巩固。分小组分段朗读。

三、巩固识字。

2、同学们真能干!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今天,老师给大家到来了一些句子,你能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吗?(课件示句子。)。

3、学写“也、长、山、出”4个生字。

四、朗读全文。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

1、出示图片三位小朋友,再次打招呼巩固生字。

2、分三小组,选择课件其中一位小朋友,进行词语测读。

二、自主合作,品读课文。

1、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线画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3、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指导朗读。

(1)赵小艺画风。

a.指名朗读相关句子。

b.出示赵小艺的画,让学生配图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旗子——飘)。

d.体会赵小艺画风的动作与说话语气(“眨眨眼睛”、“我能”)。

e.指名朗读,师范读,集体表演朗读。

(2)陈丹画风。

a.指名朗读相关句子。

b.出示陈丹的画,让学生配图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小树——弯)。

d.体会陈丹的说话语气(“也”)。

e.小组赛读。

(3)宋涛画风。

a.思考:宋涛与前两位小朋友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b.出示宋涛的原画,让学生根据变化进行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雨丝——斜)。

d.指名表演朗读。

(4)赵小艺第二次画风。

a.出示赵小艺的第二幅画,让学生指认。

b.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风车——转)。

c.体会赵小艺画风的动作与说话语气(“笑”、“还能”)。

d.师生合作朗读。

4、学习最后一段,小结画风情况。

5、夸夸三位小朋友,说出喜欢的原因。(我觉得______最棒!)。

(1)陈丹:主动修正自己的错误,善于向别人学习。

(2)赵小艺:自信、肯动脑筋、聪明。

(3)宋涛:敢于修正自己的不足,勇于实践。

三、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1、“我是小诗人”,根据例句,完成句子。

例句: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______________吹______________了,。

风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

2、指名完成并感情朗读。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思考:如果我是小画家,我打算怎样画风?

2、指名回答,交流想法。

3、评一评:谁的想法最好?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请你像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位小朋友一样,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把自己画风的办法用一段话写出来。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一

—、复习导入:

1、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村姑,又变成老妇人,最后变成老公公,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

过渡:中国传统小说惯用“三”设计小说情节,如《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水浒传》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三借芭蕉扇“三”中包含着做事不易,需克服重重困难才会成功,三打白骨精中“三”也包含这种含义。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味文中的精彩。

二、精读品味。

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一打”(2-4)。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讨好(2-4)小节,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句子。

课件:孙:(1)正在这时,悟空??当头就打(板书:果断、机智、勇敢)。

(2)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你的,说着??

唐僧:(1)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2)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板书:慈善)。

白:(1)白骨精不胜欢喜??今天机会来了。

(2)它正要??,用斋(板书l贪婪、狡诈)。

(3)妖精扔下一具??走了。

3、体会人物性格总结学习方法。

(1)读——————(2)画——————(3)谈——————(4)品。

自己喜欢的方式划相应的句子谈自己的想法品人物的性格。

三、自学引导。

白:(1)山坡上闪出??走来(2)白骨精见根棒??路上。

孙:悟空又??一棒(果断、勇敢、机智)。

唐:唐僧一见??(板书:慈善、人鬼不分(糊涂)、善恶不分,练习读好对话)。

白:白骨精??女儿。

孙:孙悟空??妖精。

3、适时总结。

1)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等展示人物性格,形象、生动、颇有韵味。

2)文章对于遗词用字也颇为讲究,对于表现人物形象也十分有好处。

3)“夺”??八戒的馋样。

4)“闪”??动作敏捷与正常八旬老人的不同。

5)“摔”??胆小。

6)“笑”??自信。

四、小练笔:

(1)、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中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展开合理想像,结合教师刚才所教的方法,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用一段话生动地表达出来。

(2)、交流口味。

五、总结拓展。

1、孙悟空除掉白骨精,师徒四人又踏上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中还会有更多凶险,因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但有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高超武艺,我们相信取经的道路上一定会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2、

(1)、简介《西游记》。

(2)、中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西游记》—————吴承恩。

六、作业。

2、课余时间运载读名著西游记。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的道理,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品小英角色的心里世界。

读得好的给予掌声,读不好的也同样给于掌声。

1、学生自己学习和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第一次,师出示课件:第一次掌声。

3、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当时小英的神态心情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品读。

1、我们先来走近演讲前的小英,看看演讲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指名读第一段)你从“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忧郁自卑)你能把小英的默默无语、忧郁自卑读出来吗?(指名读)。

2、多么忧郁的小英呀!小英的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学生默读2到3节,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小英忧郁自卑的词句。

3、交流反馈:

从“小英立刻低下了头……犹豫了一会……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到“眼圈红了”你读出了什么?我们从这些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小英内心是多么胆怯、无奈、痛苦。

你该怎样把小英那份胆怯、那份无助读出来?(指名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眼含泪花的小英。

4、但这个胆怯、伤心的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硬是一摇一慌地走上了讲台。

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走下讲台时的小英吧,她是什么样表情和心情啊?

7、正是经受这么两次掌声的小英,她现在是什么样子了呢?同学们,谁来读?

我们为小英的变化而感到高兴,请同学们在读中表达出这种心情。(指导读,男女生赛读。)。

演讲前的小英忧郁自卑,演讲后的小英开朗自信。

1、此时我们再来读小英的来信,(课件再次出示小英的来信)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学生交流)。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歌,歌名叫《掌声响起来》,我们来欣赏一下。伴随音乐小结:听到掌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应更明白,珍惜别人送给我们的关爱,同时把鼓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课文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三

2015课文《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编导语:《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下面是本文的教学设计。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时安排:两课时

1、顶牛游戏:(词语)

2、句式训练:

1)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________一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一会儿浓装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正在大家纷纷夸赞之时,却谁料,一个牧童挤进来来喊道:——

1、[示:“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道。](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喊得这么大声?

师:大家也来扮演牧童大声喊喊。(齐读)

师:这声音犹如晴空霹雳,炸雷一般,大家一下子——呆住了。

(看看学生)大家有呆住吗?

师:请问这位先生,听了牧童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生:哪来的`黄毛小子,竟敢说大画家画错了。

小小牧童,你也懂画?……

1)生:“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虚怀若谷……”

师:你是从哪个词或哪句话里读懂的?

a、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b、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2)师小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是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呢![板书:将课题“画家”写得更大](齐读5、6段)

1、“兄、呆”

2、“商”

3、“批评”

1、在我国现代画家中,有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请你找找这些画家的资料。

2、课外积累:

(1)必做题:读读课文,认一认《词语表》中的词语,会听写2号生字连词。

(2)选做题:

a、讲——把《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b、找——在我国现代画家中,有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请你找找这些画家的资料。了解大师们的故事,.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可以做张手抄报或图片展)

c、看——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

3、其他

d、背——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拳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7792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