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热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20:42:05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热门21篇)
时间:2023-11-27 20:42:05     小编:MJ笔神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回顾经验、总结教训,进而引发对未来的思考和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范文中找到一些总结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总结工作。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一

通过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主思考,小组探讨、合作交流、提问质疑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性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小汤姆善于观察、爱动脑,从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应用于生活巧妙地解决问题的好品质。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动脑想办法就能解决问题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卡片,镜子反光折射光斑和生字、词语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2、一百多年前有个孩子,在妈妈病危时用镜子救了妈妈。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一共发明了约种东西,多了不起呀!想知道他是怎样用镜子救妈妈的吗、那让我们走近童年时代的爱迪生,共同学习《借镜子》的故事。

二、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试读课文,勾出生字,自由拼读课文戴红色拼音小帽的生字朋友。

2、分组读各段,想想你了解到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5、用开火车识字游戏巩固生字:屏幕出示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认识一个生字就摘下苹果,看哪一组摘得又多又快。

6、交流汇报初步读文情况。自己读明白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再读课文,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2、在妈妈危急的时候,医生和爸爸是怎样的、你能在第二段中找出描写爸爸着急时动作的词语吗、抓住“愁”、“抱”、“急”、“踱”四个词,体会他们着急的`心情。

3、质疑:情况如此危急,小汤姆在想什么、他想出了什么办法、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5、屏幕上出示镜子反光折射光斑图,提示学生观察光斑与其他地方的亮度是不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占拨,引导学生明白小汤姆的办法来源于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经验。只要你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你们也有可能成为小发明家。

6、采用抽读、齐读、赛读的方式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要写好这些字,你想给大家提个什么醒儿、

2、教师点拨难字,指导学生感知字的结构。

3、完成课后三、四题。

附:板书设计。

借镜子:1、情况危急,医生和爸爸没办法。

2、借镜救母,留心生活善于思考。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境表演。

2、教育学生遇到不幸遭遇,不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自主提出问题。

1、师:今天,我和大家继续学习《丑小鸭》,通过上次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2、师: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

3、师: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些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二)自读自悟,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2、师:读了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3、师:请大家在读一读你认为丑小鸭漂亮吗?为什么?

4、师:丑小鸭就这样来到了世界上,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总结:大家想知道丑小鸭的生活怎样?他有没有变成天鹅?)。

5、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难,老师请大家好好读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6、师:丑小鸭来到世界上生活得怎样,你知道了吗?(知道了)。

7、师:谁来说一说?

9、师:看老师这里有要求(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演出来、画出来、讲出来)。

10、师:请小组商量一下,你们用什么方式?(学生回答)。

1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可怜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学习小组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把他的痛苦生活表现出来。

学生汇报。

12、师: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汇报。(由一个人说演什么)。

生:表演第三段。

13、师:要把这段演好,应该注意什么?其他小同学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学生回答)。

学生来演。

14、师:丑小鸭,这么多人欺负你,你心情感到怎么样?把你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15、师: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心情怎么样,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16、师离开了家,丑小鸭一个人孤零零地去流浪,他走啊走啊,在外面的世界,丑小鸭又生活得怎样呢?我们继续来看一看。

生:我们组要把丑小鸭在树林里的生活可怜读给大家,指名读,大家评。

17、师:还有谁来汇报?

生:我们组也想读一读,但我说第5自然段。

18、师: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可怜。(三人读众生评)。

19、师:在这痛苦而寂寞的日子里,丑小鸭多么思念远方的.亲人,多盼望有朋友和他说说啊!呼呼的西北风吹散了他的梦想,冬天到了,丑小鸭的生活更悲惨了。

20、师:请你们读一读?

21、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2、师:让我们怀着对丑小鸭的深切之情一起读好吗?

23、师:同学们丑小鸭自从来到世上,历经了磨难,但他坚强勇敢的活了下来,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我们可爱的小朋友丑小鸭也变了,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如果你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的话,那就放声朗读最后一节。

24、师: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25、师:谁给大家读一读(配乐)。

(三)总结课文,发散练习。

1、师:受苦受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想说什么?你想对谁说?(指名回答)。

2、师:让我们为丑小鸭的勇敢坚强鼓掌!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

2、通过看图、识字、写字、诵读词语,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词语意思。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看图归类识字。

1、学习第一组词语。

(1)指导看图,观察冬天天气的变化。

(2)在相应的图旁边贴出词语“大雪、北风。”(指名读、齐读。)。

(3)冬天,有时天气会突然变冷,原因是什么呢?出示词语:“寒流。”

(4)自由地读一读,齐读。体会冬天的气候特征。

2、学习第二组词语。

(1)天气这么冷,一些动物都躲进洞里去生活了。你知道有哪些动物躲起来了吗?

(2)认读第二组词语。请学生将有关词语贴在相应的动物图画旁边,并带读词语:“蟒蛇、蚂蚁、刺猬。”

(3)介绍三种动物。在小组里选一个你最了解的动物介绍,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3、学习第三组词语。

(1)借助图画认读词语。

(2)有许多植物是不怕冷的',在严寒、恶劣的条件下,依然生机勃勃地生长着,你认识他们吗?出示词语:“腊梅、翠竹、苍松。”

小组内读一读,指名读,领读。小组赛读,评价。

(3)理解部分词意。“翠”是什么意思呢?“苍”是什么意思?联系图中的颜色理解。

讲述:腊梅、翠竹、苍松都有着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合称“岁寒三友”。

4、学习第四组词语。

(1)观察图画,填空。

冬天,同学们都在雪地里活动。他们有的——,有的——,有的——玩得十分开心。

出示词语:滑雪、溜冰、跳绳。

(2)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5、巩固认读本课词语。

(1)多种形式认读,力求读流利、有感情。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运用所学词语说话。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四

设计理念: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位,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歌美好的意境,提升感悟内涵,以情以景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深受的与文本对话,入景,悟景,融景,升情。

教学目标:

会认12个生字,会写“落”、“洗”两个字。

想象江面美丽的夜景,了解航标灯的作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重点句子、川江夜航的图片)。

教学重难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落”、“洗”两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美。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引入新课。

孩子们知道长江吗?川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这里江面狭窄,峡谷险峻,到处都有暗礁、险滩,就是白天船舶在这里行使都十分危险,那么夜晚在川江航行又会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川江夜航》吧!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一下头上的拼音娃娃,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诗歌中的生字娃娃你都找到了吗?请孩子们拿出铅笔在诗歌中勾画出来,边勾画边大声地跟同桌一起读一读吧。

3.检查巩固学生认字情况。

(课件出示)我们的生字娃娃多顽皮啊,你看他们都躲在了这些小星星里,你能跟它交上朋友吗?谁愿意来教大家读读?小老师教读,检查带拼音生字的读音。注意三拼音“标”、“漂”,后鼻音“影”“梦”等。给“黑”“梦”找找朋友,组词。“盏”—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写好“落”、“洗”两字。(怎样写好这两个字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开火车读词语(课件出示)。

小结:孩子们听得认真,读得也不错,诗歌中的重叠词、轻声、“一”的变调(一片、一张、一声、一条条、一盏盏)都读得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品读第一节诗歌。

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个别读)。

夜晚江上万物安睡,一片江水静悄悄,多么的宁静啊,让我们看者大屏幕,再一次来读读,感受一下川江夜晚的静谧之美。

品读2、3小节诗歌。

孩子们读得真好,夜晚的川江是这样的黑,这样的静,难怪就句古话说“川江自古不夜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方位、全天候助航系统的建立,现在的川江夜航了!(点题),那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读读2、3小节你就知道了,开始吧,自由读读!

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航标灯亮)。

(你真会读书、你真棒、)(夜航船开)。

“洗澡”,星星洗澡?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天气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美板书:美景)你能读出那种景象吗?分男女读(闭上眼睛想一想,航标灯亮了之后,灯光闪烁,波光荡漾的意境)(看大屏幕读)。

航班灯“招手”是在做什么?(灯光一闪一闪的,好象在招手,)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作用吗?(保证船只夜间航行安全!)。

汽笛声声“报平安”,它会说些什么呢?(带着祝福读一读吧,你的想象真丰富、)。

高山想到什么啊,连做梦都在笑呢!(以前没有夜航船经过,它是多么的孤独啊,现在航标灯亮了,夜航船开来了,高山不再寂寞,不再孤单,它能不笑吗?)读出“笑”,看屏幕品读。

四、美读诗歌,积累语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夜晚的川江去感受一下吧!(逐一出示图片,教师美读,生感受)。

(再次出示图片,配乐生诵)让我们再一次跟着音乐轻声地诵读,边读边感受川江夜景的美吧!

点名诵读(成果展示)。

真不错!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川江夜航的情况(画大括号),欣赏了川江夜晚的美景(画大括号),让我们回家去美美地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欣赏吧!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嘉陵江边去感受一下江面夜晚的美景。

板书设计:

天黑静。

1、川江夜航航标灯亮美景。

夜航船开。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五

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质,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小编在这里整理了《访兰》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出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欢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20xx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1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2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纯朴。

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3.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为了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4.描写野兰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5.“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的敬仰,同时一个“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6.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质,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六

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和个体收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引导、点拨学生的困惑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抓住本文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地读,感悟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苯柚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毖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绷系生活实际,把课文内容与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材简析。

《山雾》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期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儿童散文,采用拟人手法,把山雾当做一个调皮可爱的娃娃,让山雾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山雾也和孩子们一样贪玩,到处钻,到处跑,多么可爱啊!课文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山雾在清晨由山下渐渐升腾,并在山林中弥漫,以及太阳出来后,变成露珠的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山雾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

1敝傅佳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毖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蔽硎窃跹升起的?又是怎样消失的?你们知道吗?

3苯裉煳颐蔷鸵黄鹄囱习《山雾》一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检查生字。

1鼻胪学们认真想想,平时你们见到的雾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同学自由说)。

2笨挝闹械纳轿碛窒袷裁茨兀壳胪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告诉我。(读通、读顺、读准确)。

3笨挝闹械纳轿硐袷裁囱剑磕忝窍不端吗?那么课文中的生字娃娃都成了你们的好朋友了吗?下面就请你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4背鍪旧字卡片,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娃娃。

5蹦闶怯檬裁春冒旆记住这些生字娃娃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1毖习第一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段,用笔标出来。

你们是从哪段知道山雾像贪玩的孩子的?

自由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山雾贪玩的?请把它们勾出来。(看看山雾是怎样做的,找出动词)。

请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老师板书下来),再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好动词)。

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当山雾这个孩子?谁来跑一跑,钻一钻?

体会“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并练习说话。

谁能把贪玩的山雾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评价一下。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第一段有几句话?写山雾的什么?山雾怎么样?(抓住重点词语读中体会)。

2彼能让这么贪玩的山雾听话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是谁让山雾不见了?它们到哪儿去了?(自由说)。

山雾这么听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心中的山雾。

请同学们看看第二段,这一段有几句话?太阳出来了,山雾怎样了?

四、朗读想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去感受一下又贪玩又可爱的山雾。(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谁看到的东西最多最美。

你们刚才看到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再美美地读课文。(把自己融入文中,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下去画一幅晨雾图,并说说你画了些什么,它们在雾中像什么。

六、板书。

山雾贪玩、跑、钻。

(听话)悄悄、躲、偷偷。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七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师大版二上《川江夜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位,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歌美好的意境,提升感悟内涵,以情以景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深受的与文本对话,入景,悟景,融景,升情。

会认12个生字,会写“落”、“洗”两个字。

想象江面美丽的夜景,了解航标灯的作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件(生字词、重点句子、川江夜航的图片)

会认12个生字,会写“落”、“洗”两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美。

孩子们知道长江吗?川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这里江面狭窄,峡谷险峻,到处都有暗礁、险滩,就是白天船舶在这里行使都十分危险,那么夜晚在川江航行又会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川江夜航》吧!

1、自由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一下头上的拼音娃娃,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诗歌中的生字娃娃你都找到了吗?请孩子们拿出铅笔在诗歌中勾画出来,边勾画边大声地跟同桌一起读一读吧。

3.检查巩固学生认字情况

(课件出示)我们的生字娃娃多顽皮啊,你看他们都躲在了这些小星星里,你能跟它交上朋友吗?谁愿意来教大家读读?小老师教读,检查带拼音生字的读音。注意三拼音“标”、“漂”,后鼻音“影”“梦”等。给“黑”“梦”找找朋友,组词。“盏”—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写好“落”、“洗”两字。(怎样写好这两个字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开火车读词语(课件出示)

小结:孩子们听得认真,读得也不错,诗歌中的重叠词、轻声、“一”的变调(一片、一张、一声、一条条、一盏盏)都读得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品读第一节诗歌

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个别读)

夜晚江上万物安睡,一片江水静悄悄,多么的宁静啊,让我们看者大屏幕,再一次来读读,感受一下川江夜晚的静谧之美。

品读2、3小节诗歌

孩子们读得真好,夜晚的川江是这样的黑,这样的静,难怪就句古话说“川江自古不夜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方位、全天候助航系统的建立,现在的川江夜航了!(点题),那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读读2、3小节你就知道了,开始吧,自由读读!

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航标灯亮)

(你真会读书、你真棒、)(夜航船开)

“洗澡”,星星洗澡?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天气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美---板书:美景)你能读出那种景象吗?分男女读(闭上眼睛想一想,航标灯亮了之后,灯光闪烁,波光荡漾的意境)(看大屏幕读)

航班灯“招手”是在做什么?(灯光一闪一闪的,好象在招手,)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作用吗?(保证船只夜间航行安全!)

汽笛声声“报平安”,它会说些什么呢?(带着祝福读一读吧,你的想象真丰富、)

高山想到什么啊,连做梦都在笑呢!(以前没有夜航船经过,它是多么的孤独啊,现在航标灯亮了,夜航船开来了,高山不再寂寞,不再孤单,它能不笑吗?)读出“笑”,----看屏幕品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夜晚的川江去感受一下吧!(逐一出示图片,教师美读,生感受)

(再次出示图片,配乐生诵)让我们再一次跟着音乐轻声地诵读,边读边感受川江夜景的美吧!

点名诵读(成果展示)

真不错!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川江夜航的情况(画大括号),欣赏了川江夜晚的美景(画大括号),让我们回家去美美地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欣赏吧!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嘉陵江边去感受一下江面夜晚的美景。

天黑静

1、川江夜航航标灯亮美景

夜航船开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八

师:生字卡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诗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2?像这种重大的农历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指导预习,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文中有哪些节日?在农历哪一天?是怎样庆祝的?

2?自主识字。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前后鼻韵,上声去声的区分和“墓”的读音。

(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4?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5?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赏读内化,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各种资料,学生整体回顾之后赏读课文。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你们的所得,大家来一起交流交流吧。

(1)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如“年的传说”、“粽子的来历”等。)。

(2)各种与佳节有关的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

3?课外作业:以“传统佳节”为题每小组合办一张小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巩固。

(1)互查字音。

(2)交流自己最拿手的识记方法。

2?集体巩固。

齐读、抽查。

3?指导写字。

(1)小组交流。

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

让学生找出其特殊笔画。

让学生交流其结构特点。(如左窄右宽等。)。

(2)教师指导。

小结学生所得;指导书写“登”;在对比中指导书写“初”和“祥”,完成课后第三题。

4?学生描红书空,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材分析:

《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了四个话题,供学生选择,进行讨论,练习写作。它不是要求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第一种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自己有什么看法,别人有什么看法,先做记录,再把讨论的经过写下来。第二种是留心媒体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先整理,再写下来。

二、教学要求: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学会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两种方法来写一篇习作。

2、有条理地记述讨论的经过或查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从近期的报纸,电视上看到了哪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2、自己谈话。

二、新授。

1、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2、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3、那么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书上教会了我们两个方法。

4、是哪两种方法。

5、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

6、自己先去请教书本,看看其他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7、组织讨论。

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自己去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8、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

三、练习习作。

1、同学们讨论得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那么可以用书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中的一个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第一种讨论式的,那就把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经过写下来。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就要把书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文章。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进行写作。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五、板书设计:

习作六。

讨论经过写下来。

搜集资料,进行整理。

有详有略、具体。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5个一类生字和5个二类生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法来学习一类生字。看图表达、交流成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漫画体会幽默、学会幽默。让学生知道事物是不断地变化的,鼓励学生多看漫画,自己动手创作漫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的5个一类生字,领会漫画的意思。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漫画,大致了解漫画的意思;认识一、二类生字;弄懂四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组漫画,主人公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父亲和儿子。这组漫画的名字叫《一年以后》。

二、分小组观察漫画,讲解漫画。

1、在小组内观察漫画,喜欢哪幅就讲哪幅,并商量一下对应的成语的意思。

2、小组进行汇报。

4、让学生讲一讲漫画的意思。

5、读一读漫画下对应的成语。

三、学习一类生字。

1、者:独体字,扩词:作者、学者。

2、睹:左右结构,与“者”对比。表示看见之意。扩词:目睹、睹物思人。

3、暑:度字换偏旁。热,跟寒相对。扩词:暑假、暑天、中暑。

4、登:由高处到低处。扩词:登山、登陆、登高。

5、呆:(1)迟钝,不灵敏。(2)脸上表情死板。扩词:呆若木鸡、呆头呆脑、呆子。

四、指导书写一类字。

登:注意上半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搜集有关三毛和父与子的漫画和生活中常用的标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写一写,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写句子。

1、观察图画,找出对应的形状,并将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2、读词语。

3、抄写词语。

二、讲故事。

1、检查作业,让学生说一说都搜集到了哪些有关三毛和父与子的故事。

2、让学生讲一讲。

三、找一找,说一说。

1、找学生说一说图中标志的含义,并告诉大家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

2、你还知道哪些标志,通过搜集展示给同学们。

四、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漫画。

五、板书设计:

一年以后。

比肩而立有目共睹寒来暑往目瞪口呆。

者睹暑登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幽默探秘。

教学过程:

一、通过课后的搜集,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找幽默故事的?都搜集了哪些有关幽默的资料?

二、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三、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幽默?

四、自己动手制作《我的漫画》。

五、在班级内办一个小型的漫画展。

六、作业:找一个漫画讲给父母听。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7题。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选项是(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1、纯朴。   。

7、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二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师大版第五册21《最好的礼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贫民窟”“祈祷”等词。

2、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句话的含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1、用读、思、批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感悟教练与贝利的美好心灵。

教师:生字、词卡片,“足球之歌”音乐,有关贝利的图片或视频,相关的足球知识。

学生:搜集有关贝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节日的时候我们都会互赠礼物,你认为什么样的礼物才是最好的礼物呢?

(生自由发言)。

2、有一个足球教练却跟我们不一样,他居然把一个树坑当作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最好的礼物》。师板书课文题目,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关于这份“礼物”,你在课前了解到了些什么?把你的了解与同桌分享。

2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关于贝利的资料,师相机出示贝利的图片或播放视频,做补充介绍。

这个出生于贫民家庭的孩子,13岁时,进入当地的俱乐部少年足球队,使该队连续三年获该市冠军;未满17岁时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世界杯。在长达22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共参赛1364场,射入1282球,被誉为“一代球王”。

3、你还想了解什么?带着你想了解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4、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5、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教练会认为树坑是最好的礼物?哪几段在写送礼物这件事?

三、品读课文,角色感悟。

(一)学习第1、2段。

1、齐读第1、2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

3、从教练主动送球给小男孩,可以看出教练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后,将自己的感受批在课文旁边。(富有同情心而且醉心足球事业)。

5、感情朗读第1、2段。

(二)学习第3~6段。

1、圣诞节到了,大家又要互赠礼物了,如果你是小贝利,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1)师生互动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第3、4段,感受贝利母子的美好心灵。

(3)全班交流自己朗读后的感受,并批在课文旁边。

2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教练从别墅里走出来看见了,贝利会怎么说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段贝利的话。

(2)角色体验,全班交流,感受贝利的美好心灵。

(3)再品读贝利的话,思考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

(4)全班交流收获。(当学生表达不清时,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边读边悟“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1)如果你是教练,当你看到那个瘦小的男孩,满脸的汗珠,为了送你一个树坑,手也磨破了,衣服打湿了、弄脏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体验角色,交流感受。

(2)指名朗读第6段。

(4)生自由讨论后全班交流。(老师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肯定,同时,通过评价给予点拨指导。如果学生情感有所感悟却表达不清,可以鼓励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5)分角色感情朗读第3~6段。

(三)学习第7段。

1、师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

2适度拓展,介绍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适当引导,不仅注重技艺的成果,更要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精神品质)。

3、师:一个人要想受人爱戴和崇敬,不仅需要出色的才华,更需具备美好的品质。希望同学们能和老师一起,以贝利那最好的礼物——树坑来共勉,感恩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相信世界从此会更加美好。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学习准备。

搜集草原风景的图片、资料。

三、学时安排。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列小标题):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初见草原--进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联欢话别;……)。

4、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

如:(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与“万古长青”、“一碧千里”区别。)。

(5)“这种境界……”这一句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境。“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的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诗)。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6、质疑。

7、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学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人情美)。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3、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这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课文中还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绘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画出来体会体会。

(如用“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来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这些比喻的特点是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我们亲眼见到了一般。)。

5、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6、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7、质疑。

8、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四

1.学会本课生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朗读中理解田鼠们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搜集有关田鼠生活习性的资料。

1.阳光是什么?它能收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收藏阳光”。

2.出示课题,学生读题质疑:谁收藏阳光?为什么收藏阳光?收藏阳光有什么好处?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学生边读边作记号,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和没有读懂的句子。

2.学习两个生字。可让学生说说用什么办法识记,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义。

3.小组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田鼠生活的资料,了解田鼠的生活习性。

2.读寓言故事,想想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学习第一层。

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准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不同心情。

思考:当其他田鼠们都在休息时,尼克还在干什么?

田鼠们听了尼克的回答后,表现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尼克是怎样工作的。

4.学习第二层。

小组讨论学习,尼克收藏的阳光、颜色和单词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思考:为什么田鼠们睁开眼睛,昏暗的洞穴顿时变得明亮?

引导学生扮演尼克,积极发挥想象,用上不同颜色的词语,描述夏季的'美丽景象。训练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欢呼雀跃”,从田鼠们听得“入迷”,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收藏夏季美丽的景象,好在严冬来临之际温暖自己的心房,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却又多么实在”这句话的理解。

1.从田鼠尼克的行为中,作者有什么感受?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

“精神储备”和“物质收藏”分别指的是什么?

“对于生存,精神储备和物质收藏同等重要”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联系生活谈体会,谈感受。

3.结合自己的感受,仿照课文最后一段的写法,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快乐的理解,对困难的理解。

搜集有关“收藏阳光”的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并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你脸上的冬色。

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间。

——莎士比亚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种树的欢快,了解种树对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义。

3、喜欢读儿歌,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与音乐、美术教师联系,指导学生课前认识音符和歌谱,画一画小树。

学生。

动手制作生字卡片,观察、了解种树有什么好处。

师生合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植树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读题激趣,感知大意。

1、读课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一读,把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2、交流识字情况。学生相互提醒,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教师提醒学生读准“种树”的“种”等字的音。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朗读课文,自主解疑。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边读边想:种树会给我们的生活来什么?

2、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了这课知道了些什么。

四、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

五、扩展活动。

1、把课文描绘的画面用彩笔画一画,或唱一首种树、护树的歌,或朗诵一首儿歌,或讲一个人们爱护小树的故事。

2、说说你想为小树做点什么。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习用读、思、批、议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海豚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材简析。

《美丽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如童话般美丽的故事。“我”冒险下水,偏遇上了痉挛。在这生命危急的时刻,我看到了一双眼睛--海豚的眼睛。海豚使劲顶着我,让我趴在它的背上,把我送回了岸边。当我平静下来以后,海豚又和我在海里嬉戏了好一阵,才恋恋不舍地走开。全篇文章语言优美,情节动人,尤其是以那双“美丽的眼睛”为主线,贯穿全文,显得格外富有感染力。相信每位读者在掩卷沉思之际,都在用心呼唤那双美丽的眼睛和那一份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走进海豚的心灵深处,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批注方法,养成边读文边思考批注的良好读书习惯。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这一段交代了“我”独自潜水,又遇到抽筋,情况万分危急。请学生通过读书,体验“我”当时胃抽筋,使不上力,动弹不得的无奈与痛苦,以及氧气筒支撑不到多久的紧急。

*在“我”误以为是鲨鱼,吓得魂飞魄散之时,我看到了海豚的眼睛--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的最美的眼睛。请学生结合海豚不断从我腋下往上撑的举动,想象这双美丽的眼睛盯着“我”,是想告诉“我”什么。注意把“我”此时心里的“踏实”和刚才的“魂飞魄散”对照起来理解。

*海豚用背鳍顶着“我”,让“我”趴在它背上,把“我”送回了岸边。而此时刚脱离险境的“我”却担心海豚会搁浅,将它往外推。这一送一推,融入了多少的关爱与真情。教学时可重点指导学生抓住海豚“安抚我”、“背着我”、“停留在那里不动”等动作,想象海豚当时的模样,体味它善良的内心世界。

*分别时,又是那双美丽的眼睛令“我”难以割舍。四目相视的时刻,彼此都用眼睛在述说着什么呢?仍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揣摩、猜测。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海豚的图片,看看这是什么。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2.揭示课题。一天,当“我”独自潜水,遇到生命危险,濒临绝望的深渊时,“我”看到了一双“美丽的眼睛”。(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2.用简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紧扣重点,体会情感。

1.课文几次提到“美丽的眼睛”?为什么说那是“我”这辈子所看到的最美丽的眼睛?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运用学过的批注式方法进行阅读。

3.讨论交流。

(交流重点:第2段中,“我”第一次看到那双美丽的眼睛,请学生结合海豚不断把我“往上撑”的动作,体会海豚传递的信息:请让我来帮助你。第3段中,要抓住海豚的几个动作,特别是“停留在那里不动”这一情节,说明海豚对“我”的关爱细致入微。第4段中,引导学生抓住“玩个痛快”,“陪着我玩了好久好久”,想象当时快乐的场面。第5段中,要抓住“又用那美丽的眼睛看着我”这一关键句子,体会海豚眼睛里包含着的情感,鼓励学生谈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四、真情表达,升华情感。

1.教师出示一幅海豚的图片,请学生看图展开想象,想象海豚在大海中为人类提供过的帮助,进行口头交流。

2.写几句心中最想说的话,献给海豚。

参考资料。

海豚是哺乳类动物。雌海豚需要怀胎一年才生下小海豚。幼小的海豚在母体中已经基本发育完整。与其他陆上哺乳类动物不同的是,海豚出生时,像其他鲸目动物一样是尾巴先出来,这样可避免小海豚溺水。另外,小海豚出生后,母海豚会协助它游上水面吸第一口空气。初生的小海豚重约10千克,长约90厘米,以母乳为食。通常中华白海豚一胎只生一只,哺乳期为6个月。

海豚的年龄可高达60岁。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科书38——39页及相应的练习。

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在操作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有大小,感悟到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绳子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红旗上的五角星的名称缘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真不错,老师准备把这几颗五角星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同学。(课件出示五角星)这几颗星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角是什么样的图形,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的家,在画面中,哪儿有角?

师:不仅这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生生互动)。

2、摸角。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找到的角?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的角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图形(点)。想想怎样才能把你们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呢?(点、边、边)。

老师发现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这个点,还指了这两条直直的线。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吗?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指角吗?试试看。

师生一起指三角形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

3、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合作指一指课件中的角。

师:角到底是什么模样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课件演示)。

师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后板书(1个顶点、2条边)生再次指认实物角的各部分名称。

4、判断角。

(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如五角的角与几何中的角的区别)。

5、创造角。

师提供学具:一条绳子、两根塑料条、圆或不规则纸片。讲故事:“蓝角、红角比大小”(课件出示图)。

(在创造角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及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感受角有大小,更好的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表象。在学生介绍角的时候选择一个角来比一比两个角谁大谁小,这样可以更自然的引到活动角的比较大小。)。

6、画角。

a、请学生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画角。

b、教师规范画角的步骤。教师边画边说:先点一个点,从这个点起,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教师板演)。c、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给予鼓励。

d、学生反馈后,再画一个跟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练习反馈,实际应用。

1、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三角形有几个角,再数一数每个小组桌面上其他图形的角。

2、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你能把它变成几个角学生操作后交流:不同的剪法,得到角的个数不一样。(电脑演示几种情况)。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谈收获。

2、学唱《角的歌》: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课中安排学唱《角的歌》,旋律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加上简明扼要的歌词和动作,是对“角”的一个特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课外延伸。

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八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板书概括的词语)。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十九

《海滨仲夏夜》结构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以细腻的笔触,运用“一条红线串珍珠”的结构,描绘了夏夜威海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霞光像燃烧的火焰。描绘出第一幅画面。这里作者为表现晚霞的艳丽和炽热,极为准确地运用词语“染”,用生花妙笔画出了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象。“火焰”这个比喻运用恰当形象,燃烧的“火焰”给人的是一种动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情状。

第二部分(第2段)写启明星在深蓝的天幕上闪烁,像高悬的明灯。描绘出第二幅画面。

作者用“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交待了时间的推移,色彩的变化,表示下面要记叙的是夜晚的景色了。启明星是“那么大,那么亮”,这两个“那么”,赞叹了启明星的又大又亮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段)写灯光在海面上晃动,像一串流动的珍珠,与星光交相辉映。描绘出第三幅画面。

随着夜色的加浓,城市各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与夜空中的星光相辉映。使人想起郭沫若的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亮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作者又用一个动感的比喻“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写出了灯光在海面上的动态美感。

第四部分(第4~7段)写“我”漫步于夜色中的沙滩,海滩上涌起欢声笑语。描绘出第四幅画面。这里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物的特点。沙滩是软绵绵的,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这里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海水冲刷沙滩的声音是“刷刷”的,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描绘的;写海风,用“清新”,从嗅觉的角度写的,用“凉爽”从触觉角度写。“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又是从嗅觉的角度写。作者从多种角度描写这些美丽的画面,可以作为一种背景,就是为了突出人们闲适、欢愉、无忧无虑的心情。而人们的'欢笑来自美满幸福的生活。从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第8~12段)写海上的月色和月光下的海滩。描绘出第五幅画面。

用短语“月亮上来了”表明时间的变化。写海面上的满月,用了一个“涌”字,突出了月亮的动态。用“银盘”比喻,显示了月亮又圆又亮。只有美景没有人活动仍然不能显出生活的美来。所以“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作者前面描绘的五幅美景衬托的是欢声笑语,突出了幸福生活的美好。

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的胸臆。“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憩吧。”

作者描绘这五幅画面时,时间的推移界限比较清楚,如先写启明星,再写月亮;以颜色的变化表现了仲夏夜海滨美好的景色。由景写到人的闲适,欢愉,从而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二十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在具体问题中的一种实际应用,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是这节课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必须熟之又熟,要做到灵活掌握。

除此之外,分数的意义作为分数的根基,必须牢牢植根于分数的每一部分知识教学之中,通分当然也不例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剖析出通分的本质和学习它的价值。

另外,由于知识的内部联系,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和通分之间也有着很深的联系,也是本节课很重要的知识基础。

通分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对比用最小公倍数和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通分的区别,从而认识到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更为简便,应该选用。但一定向学生说明:选用不是最小公倍数的公倍数做公分母也是通分,只不过因为数字大计算不方便而不选用。

教材上的情境很好,但由于4月23日至5月2日在顺义新国展真的举办了一次汽车博览会,我就把情境就改为这件事情,这样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学情分析】。

由于刚刚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做了大量变式联系,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不存在问题。

分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之初就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练习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所以这部分知识学生也不存在问题。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是三年级学过的知识,由于已经过了两年,学生会有些遗忘,所以在课前应该带领学生做适当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认识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

2、通过学习,认识到通分不仅可以用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可以应用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许多领域。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格式。

2、难点:理解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格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汽车博览会的情境引出数学信息,让学生觉得熟悉,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能应用于生活。

谈话引入:4月23日至5月2日在顺义新国展举办了一次汽车博览会,老师在车展上搜集到了这样一些信息。

投影出示情景:车展上有400辆汽车,红色汽车占3/10,蓝色汽车占1/8,黑色汽车占3/8,白色汽车占1/5。

二、新授。

1、请一个学生朗读一下题目。

2、“红色汽车占3/10”中的3/10是什么意思?

生:把400辆汽车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红色汽车是这样的3份,红色汽车就是单位“1”的3/10。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各种形式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黑色汽车和蓝色汽车谁多谁少?

蓝色汽车和白色汽车谁多谁少?

红色汽车和蓝色汽车谁多谁少?

红色汽车和白色汽车谁多谁少?

这四种颜色的汽车谁最多?

黑色汽车和蓝色汽车一共占这些汽车的几分之几?

红色汽车和蓝色汽车一共占这些汽车的几分之几?

黑色汽车比蓝色汽车多几分之几?

红色汽车比蓝色汽车多几分之几?

4、我们提出的问题一共有三大类,今天主要解决第一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5、师:观察第一类问题,哪些问题是最好解决的?

生:黑色汽车和蓝色汽车谁多谁少?

3/8,1/8,黑色汽车多。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数大。

生:白色汽车和蓝色汽车谁多谁少?

1/5,1/8,白色汽车多。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分子相同,父母小的数大。

师小结: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数就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反而大,分母大的反而小。

设计意图: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还能感受出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6、红色汽车和蓝色汽车谁多谁少?

生:分子不同,分母也不相同。

师:还能不能根据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大小?

生:不能。

(2)师:像这样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板书:异分母分数)。

师:大家想一想,分母相同的分数可以叫做什么?

生:同分母分数。

(板书:同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思维的又一次发散。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条直线,不应是我教教,你练练;应该是从原点散发出多条线,有直线,有曲线,有的会互相碰撞,有的会互相交叉。虽然有些线可能走不到终点,但只有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才真正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3)师: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我们还没学过,不过我相信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先独立思考,把想到的解题策略写在纸上,然后小组交流,我们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的解题策略多。

师:那组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组想到的策略?

方法一:(实际比较法)。

400辆的3/10是120辆,

400辆的1/8是50辆,

120辆,50辆,

红色汽车多。

方法二:(化小数)。

3/10=3÷10=0.3。

1/8=1÷8=0.125。

0.3>0.125。

3/10>1/8。

红色汽车多。

方法三:(通分子)。

1/8=1×3/8×3=3/24。

3/10>3/24。

3/10>1/8。

红色汽车多。

方法四:(通分)。

3/10=3×4/10×4=12/40。

1/8=1×5/8×5=5/40。

12/40>5/40。

3/10>1/8。

红色汽车多。

(其中通分的方法让一个同学板眼在黑板上。)。

生: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就是通分。

师:随随便便把分母变成一样就行了?

生:分数大小还不能变。

师:怎样才能保证分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呢?

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师:谁能总结一下?

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和原来分数相等。

板书: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7、还有的同学是这样解答这道题的。

3/10=3×8/10×8=24/80。

1/8=1×10/8×10=10/80。

24/80>10/80。

3/10>1/8。

红色汽车多。

师:是通分吗?

生:是通分。

师:这两种方法你选择哪个?为什么?

生:第一种,简单。

师小结:通分时一般要用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8、运用我们新学到知识来解决下一个问题好吗?

投影:

1/5=1×2/5×2=2/10。

2/103/10。

1/53/10。

红色汽车多。

师:这道题怎么这么简单呀?

生:10正好是5和10的最小公倍数,3/10不用变了。

师:以后这种题就这样做。

9、最后一道题比较难,你有信心做好它吗?

投影:

3/10=3×4/10×4=12/40。

1/8=1×5/8×5=5/40。

3/8=3×5/8×5=15/40。

1/5=1×8/5×8=8/40。

15/40〉12/40〉8/40〉5/40。

3/8〉3/10〉1/5〉1/8。

黑色汽车最多。

10、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通分,今后能进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大小了。

设计意图:跳一跳,吃果子。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吃的心里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比不费力气从别人手里拿来的果子吃的香甜。

11、第二类和第三类问题你能尝试解答吗?

生:3/8+1/8=4/8=1/2。

答:黑色汽车和蓝色汽车一共占这些汽车的1/2。

3/10+1/8=12/40+5/40=17/40。

答:红色汽车和蓝色汽车一共占这些汽车的17/40。

3/8-1/8=2/8=1/4。

答:黑色汽车比蓝色汽车多1/4。

3/10-1/8=12/40-5/40=7/40。

答:红色汽车比蓝色汽车多7/40。

12、你已经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了以后要学习的知识了。

三、板书。

通分。

和原来分数相等。

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黑3/8蓝1/8黑、蓝一共黑比蓝多多少。

蓝1/8白1/5红、蓝一共红比蓝多多少。

红3/10蓝1/83/10=3×4/10×4=12/40。

红3/10白1/51/8=1×5/8×5=5/40。

四种颜色的汽车谁最多?12/40〉5/40。

黑色3/10〉1/8。

红色汽车多。

西师大版姓氏谣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

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学生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学生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学生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兴”字集体书空笔顺;“唱”、“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793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