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20:43:16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1-27 20:43:16     小编:ZS文王

推理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的信息中得出推断和判断。一个好的总结应该具备全面性和准确性,不能忽略重要细节。请大家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一

摘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院校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则是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论述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入手,分析了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评价,从而对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之后,目前已经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升,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通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要实现上述转变,其基础工作是抓好本科教学,其核心工作是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各地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质量提升工程,而在本科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加强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更是其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即通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新的全面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特点。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进行体验、感悟与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教育思想和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它注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努力帮助学生投身到与他们将来需要有关的、各种有一定难度的真实任务或解决难题的社会活动中去。基于这种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具有多元智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优势,要给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同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采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且能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造学习环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多元智力,使学生各自的智力潜能都能够得到开发和互补。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为目的,而不是把获得知识作为学习唯一重要目标,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主要通过参与项目来获取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传授的系统知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反而是通过项目的参与实现的。四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合作探究,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沟通与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相互扬长补短,全面提升各种能力。五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唯一评估学生学习的标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参与程度、进步等方面都成为评估的项目。

二、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本科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在过去精英教育阶段,人们所重视的是研究性人才,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需求主要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凸现,不少本科院校也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口号,凡是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实验,实习和实践等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必须指出,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相比,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毕竟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样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而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综合型的应用性人才。所以,对于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学生不仅要增强其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思维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正因为如此,专业理论对于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来说,只要了解够用就可以了,但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理论的学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重要的。

在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往往都是比较偏重的,其学分和学时、师生教学精力的投入和教学资源的占用都占据了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当大的比重。于是,在适应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不断推进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中,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以传授现有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传授进行的。三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四是以标准化测验为主要评估手段,并以这种标准化测验的成绩作为学生各种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其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则相对较差,这与目前本科院校要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正是为了适应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这一需要。所以,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与实施就成为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合理选择和有效途径。

项目式教学最初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儿童教育和中学教育领域,后来逐渐在高等教育中得到推广。在我国的高职高专学校和本科院校中的一些工科、医科和商科等应用性专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应用,但在本科院校的很多学科专业教学特别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则很少。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许与人们对项目含义的理解有关。在很多人看来,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就是指借助各种相关资源,在一定时限内成功地制作某种有形的作品或者将某种作品推销给客户的努力过程。但实际上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也是管理学科中项目在教学领域中的延伸发展和具体运用,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是有形的物体作品,也可以是无形的看法或方案。这种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核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一定成果解决实际问题。鉴于这种理解,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项目式教学这种模式推广应用于本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因为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地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对现实世界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并有效运用理论,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项目式教学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项目式教学可以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完全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全部教学内容重新整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教学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另一种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的原有教学内容按照其自身特性和教学需要进行分类设计和调整重组,部分内容仍由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则通过项目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相比之下,后一种方式更运用于大多数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因为有些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单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易完全理解掌握,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其教学资源和学生能力等方面也会有程度不同的局限,也将对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产生制约和影响。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与应用性专业课程的项目式教学相比,在实施流程上大同小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即明确研究范围、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选题、拟订实施计划、利用相关资源、分工合作研讨、完成项目成果、展示汇报成果、全面考核评价。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成果一般都是研究性报告或论文。由于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保证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质量,关键是如何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

第一,项目选题。这是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来说,项目选题需要两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来划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和自由发挥思想的大致范围,并依据课程教学的目的提出项目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所划定的大致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个性特点进行自主选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料又具有学科交叉性、前沿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作为教学项目,便于学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项目教学的内容。但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宜把某个项目选题强加给学生进行“命题作文”,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展示其智力强项,增强其智力弱项,全面提升其多元智力。在项目选题这一环节,教师担当的是指导者角色,要确保学生的项目选题能够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并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生担当的是实施者角色,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以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项目学习的可持续性和项目成果的质量。

第二,合作研究。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但它应该与项目教学的内容相适应,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项目式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模式,这种特性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项目往往都是需要在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某些问题,通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实例,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最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制订项目研究计划,广泛查阅和充分利用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且,这种研究通常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因而,项目式教学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开展合作研究。学生在确定项目选题同时就要组建项目团队,拟订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研讨。项目团队的组建一般以4—5人为宜,应注重团队成员在知识、能力、个性乃至性别等方面的搭配,强调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参与热情。正是通过项目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其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融会贯通和在智力才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才能创新思维,建构起自己新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综合性的多元智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十分重要。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又要讲求教师的主导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和指导。

第三,考核评价。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保证在项目式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达到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在项目式教学中有一种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概括为纵向性的过程管理和横向性的全面评价两个方面。所谓过程管理,就是不仅仅要关注最终的研究成果,也要考察项目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团队成员的分工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每个项目教学中实施步骤都要求有文字记录并赋予一定的考核分值。所谓全面评估,就是在考核内容上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选题的创新程度、查阅利用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展示成果的课件制作能力、团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等多个项目。在考核方式上包括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成员互评以及团队整体与成员个人表现评价等多种视角。当然,在项目式教学过程管理和全面评估中要避免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搭便车”,不劳而获的现象。教师充当的管理者角色十分重要,教师要及时了解动态,发现问题,调控纠偏,最后在全面综合各方面情况基础上对学生项目式教学的成绩作出结论,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和重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四、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被证明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湖州师范学院在诸如《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国际关系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广告学》、《管理学》等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程度不同地实施过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对上述这些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任课教师的了解反映,师生普遍认为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成效是主要的,也是明显的,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最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学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项目式教学则让学生在较大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个性特点自主选定项目,而且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前目标明确,学习中动力充足,学习后成就感较强。相对来说,项目式教学在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学习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成效比较明显。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也都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是普遍存在教师单独自导自演的状况,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项目式教学则突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项目的实施者,项目的完成主要是学生自主实施的结果,教师只是扮演了引导、指导和管理的角色,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其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的综合素质。目前,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独立思考进行创新思维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较少学生能够把书本上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项目式教学中学生要完成项目任务,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会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学生需要广泛查阅和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依据相关的专业理论,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通过分工合作,反复研讨,形成最终成果,并用课堂演讲等形式加以展示。在此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训练的确凸现了实践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其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目前,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在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上强调学生间个体的竞争性,忽视学生间团队的合作性,这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不相吻合。而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这不仅是由于学生各自的多元智力存在差异,在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时需要优势互补、协同合作,而且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这对于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培养和教育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

虽然项目式教学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施成效明显,但其广泛推行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认真对待加以克服,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项目选题与学生兴趣的问题。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大多适用的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可以在教师集中讲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后再开展项目式教学,也可以在教师部分讲授的同时选取若干个比较重要又比较适合的章节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但无论如何,当学生在划定范围内自主地进行项目选题时,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导,既要保证项目选题符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项目教学的可持续推进。

其二,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问题。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耗费时间较长,投入精力较多,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一般不宜在大一或大四学生中实施,前者缺乏学习的基础,后者缺乏学习的耐性,要保证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既要控制项目实施的数量,更要注意项目实施的质量。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管理,由于项目团队数量较多,其项目选题又各不相同,这对于指导教师的力量和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有更多的指导教师的人力和精力的投入。如果任凭学生顺其自然,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则项目教学的成效会大打折扣。

其三,实施条件与考核评价的问题。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需要师生教学双方都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般适于在小班规模中实施,而且课时量要有一定的保证。教室座位可以移动便于分组讨论,多媒体设备可供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论辩讨论,项目团队的活动都要有文字记录,每个项目团队及其成员的项目成绩最终是通过对过程的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得出的,但这些实施条件未必都能充分具备,这种考核评价又显得比较繁杂。所以,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有效实施项目式教学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总而言之,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尝试结果表明,成效是明显的,但难度也是存在的。要提升这种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改善其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美)sallybetman著,夏惠贤等译.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6]王林发.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10,(8):105—109.

[7]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182—187.

[8]王应解.在本科教学中引入项目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9):47—50.

[9]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1.

[10]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1):105—109.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二

报告人:。

指导教师:副教授。

杨开诚博士。

开题时间:20xx年3月。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方面,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还太薄弱.

教学设计似乎还处在前理性认识阶段.(发现活动,创立活动,著述活动;)要针对高等教育达到教学设计的后理性认识阶段(理解活动,设计活动,加工活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必须率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本专业自身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造.

(二):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理论》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作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2)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该具有课程理论的知识基础.

(3)《课程理论》目前在我校教育技术专业还是选修课程,是第一次在我系开设,所以根据我系学生特征如何教授这门课还缺乏经验.

(4)《课程理论》这门课进行多种教学尝试后效果并不理想:。

对问题归因:_缺乏目标导向,这样导致设计的活动成为无的放矢;虽然也进行了活动的设计,但是内容较空洞;学生的学习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活动支持和控制,活动没有落实到实处.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机制不科学.

(三):从实施的角度看教学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

文献调研: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l____第二军医大学对《法医学》,《病理学》进行了学科教学设计;(核心思想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重视媒体的作用)。

l______军医进修学院对《统计学》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研究;(重点是进行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只针对一个单元)。

l_____陕西师大电教系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和设计的参与者访谈得知只是针对重点章节进行了设计,主要是提供了大量的资源,虽然也进行了学习活动,但是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l__《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

l__《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培养方案的研究》;。

l__《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尝试》——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初探(核心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三个概念整合应用,但是对学习活动重视不够).

问题分析:。

(1)基于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较多.例如《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就设有“教学设计”专栏,但实质更象教案实例,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而且表现出来也多是基于媒体的设计.

(2)基于学科教学设计的几个案例虽然各有特色,但是最终效果并不象设计者所描述的那样成功.一方面评价标准不科学,另一方面就是对学生的要求定位太低.

根据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对其进行归因,就是对教学设计中的边缘层次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给与的关注较多,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或者学习资源的设计.即把教学设计的重心放错了位置.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和媒体传递,并且这三个设计对象构成了层次关系(见下图).(杨开诚《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

1:即按照新的思想来指导《课程理论》教学设计.

(1)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使其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重视学习资源的设计.通过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培养学生选择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资源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自适应性学习等.

(3)有特色的目标体系选择依据和实施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2.总结实施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

(1)建立一种开放式的设计范式.设计一种有弹性,可扩展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给他人以静态的理论上的指导和启发,同时又让他人有动态迁移的余地.

(2)研究已有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得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研究框架,即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应用的具体描述理论.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何针对不同情景选择最合适的类型是一个问题.这需要对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进行比较,首先确定四个基本的比较纬度:即理论定向(描述性还是处方性).知识类型(程序性还是陈述性),所需专业知识(新手,专家,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理论起源(硬系统,软系统,还是直觉等),此外理论背景,应用水平等也要考虑.

(3)根据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研究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情景,得出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充分发挥人类潜能的基础上促使人类潜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设计也必须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设计的四个理论基础中,学习理论相对较活跃,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也最大.

60年代以来国外教学设计学科发展中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包括: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奇鲁斯的教学设计理论,梅瑞尔的cdt理论和itt理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设计理论等.我国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相对较慢,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引介,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两个最核心的思想:一是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情感,动作技能五种类型.另一个核心思想是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

瑞奇路斯教学设计理论是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方法变量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瑞奇路斯提出了细化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

梅瑞尔提出了教学组织的微策略--成分显示理论(cdt),“目标-内容”二维模型.

何可抗老师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何可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993年雷博(lebow)曾提出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五条原则:在学习者和教学实践潜在的损伤性影响之间维持一个缓冲;为同时支持自治与关联的学习提供一个背景;将学习潜入学习活动本身;学习者为发展重构过程而承担不断增强的责任,应通过促使这些技能和态度的形成来支持自动调节的学习;增强学习者参与预定的学习过程的倾向,尤其应鼓励学习者采用错误探究策略.

再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观点就是:提供知识的多种外部表征;提供丰富认知工具;设置真实的任务情境;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教师控制相结合;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重点辅助差生;知识获取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杨开诚《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以上三种观点虽然看起来有很大区别,但也具有很大共同点:重视情景的创设,重视协作学习,重视学习者参与,丰富的资源的设计等.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标准,也是制定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的依据.所以有必要重点阐述一下有关学习目标分类的理论.当前流行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以下几种:。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加涅和布鲁姆的分类方式是在一维上进行,梅瑞尔目标分类则更进了一步,即内容类型—行为水平二维模型.该模型的横轴代表教学内容类型,包括事实,概念,程序和原理四种;纵轴代表行为水平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记忆例子,记忆通则,运用通则和发现通则四级.梅瑞尔还认为事实知识一般只要求记忆,因此事实只存在记忆这一种行为水平.

新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按照两个逻辑轴进行分类(见下图).纵轴上的操作呈现的是一种不严格的层级关系.辨别,表象化,理解,记忆是一个层级,属于比较低的层级,对应于学习的意义建构阶段;运用和创见发现是一个层级,属于比较高的层级,对应于学习的能力生成阶段.低层级操作是高层级操作的基础.(李向荣,杨开城《对认知领域教学目类的再认识》)。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期刊,网络,书籍等文献进行调研,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找出不足力求能够避免或者进行改进.

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增加任课老师对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理解,领悟理论中可操作的成分.增强设计者和任课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便利性.

3:观察法:通过观察深入课堂,了解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

4:访谈法:通过和老师访谈了解学生情况,和学生访谈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等;。

5: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风格,对该课的意见和建议等.

在实验之初,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搜集资料,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其次是用来帮助开展形成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设计的实施作后测,验证实施效果.

文献综述。

观察。

访谈。

问卷。

行动研究法。

和任课教师的合作交流。

资料的搜集。

研究现状。

确定问题,研究需要分析(意义)。

设计方案(目标分析,内容分析等)。

实施方案。

总结评价,经验分析,理论验证。

教学设计的具体描述理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观察。

访谈。

问卷。

实物。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孙克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6:杨开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

8: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4:刘莉《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6月。

16:汪颖,《基于问题解决的课教学方案探索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19。

17:李向荣,杨开城《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的再认识》,待发表。

18:尹俊华著,《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外国教育资料》第1期。

9:徐晓东,“学习文件夹评价法的理论与方法”http:。

10:张倩苇桑新民,“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http:。

11: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12: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中国电化教育》20。

13:容淑芳,张文兰,“id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化教育研究》第3期。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三

摘要:新课标强调,传统的数学教学必须发生改变,数学探究是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应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前提,建立探究性数学教学体系。确立重点内容,深入研究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以探究式学习法学习新知、提升能力。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开展,营造积极发言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数学;探究性教学;情境教学。

1探究性数学教学。

现代数学教育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中心,让学生围绕此知识点提出灵活性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研究或小组讨论得到各自的结论,并给出证明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证明,注重方法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学生在自身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课堂讨论,主动对问题信息进行筛选研究。课堂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积累程度,还让学生学会将新知旧知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从知识的获取这点来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敏感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教学不能再是灌输式教学方式,而应当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以独立探究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探究性教学课堂。

2.1创设有趣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上,根据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符合学习目标的问题,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互动。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师授课必须深掘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电子白板或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材料,开发学生思维,推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节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测量三角形的方式,之后引导学生小组测量三角形的度数,然后把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到结果。通过每个小组得到的数据,分析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数据大体接近180度。最后引导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在巩固练习阶段,让学生学会如何解答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求未知角度数的类型题。

2.2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应用。

在课堂中,探究性问题要符合学生学龄特点,例如初中生对于简单的加减法是不必单独探究的。学生的探究学习不应该只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还应该关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明显的特点就是锻炼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给予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体现对同一个问题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创建积极乐观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图形的分类一节课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你能说出多少种图形?(2)你能如何给图形分类呢?你是怎么做的?同学们自主探索,通过小组讨论得到很多种分类方式。例如,可以按边的个数分类、按角的个数分类、按线段曲线分类等等多种分类方式。学生意犹未尽,一定还会继续找寻其他分类方式,教师要一一给予指导和表扬。在学生得到结果后,还要让学生解释,他是如何得到此分类的。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回答虽然不完整,但思维活跃、课堂积极发言,通过相互启发和借鉴也能得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2.3设立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数学课堂中,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合理安排探究性教学手段,在恰当的时机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组织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要选取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挖掘材料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课堂热情,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教师的教学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中,还可以利用拓展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出的问题还包括一些开放性发散思维的类型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变化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以现实为尺度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对教材做合理的安排与调整,确立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与研究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并不缺少创新的潜能,只是缺少机会开发他们的潜力,课堂给予了学生这样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尝试挖掘课堂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师生互动氛围浓厚,提升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能力。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注重探究性课堂教学。通过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锻炼,真正理解并学会利用课堂内容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701.。

[2]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j].上海教育,,1:131.。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四

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因为教学允许时数十分有限,因此,既可以选择几个专题形式集中教学,也以穿插在平时的技术教学环节进行。常见的教学形式有讲授法、讨论法与实践法3种。

(1)讲授法的特点是以教师口头语言为主、教学时间比较集中、教学信息含量较大,要求教师在教学大纲、教学任务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例如体育欣赏部分的奥林匹克运动史、学校体育开展各项目介绍、中国近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尚运动均可以采用讲授法。

(2)讨论法教学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讨论,以达到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也是学生理论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的途径,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例如实用操作理论部分的健身指导、常见运动损伤处理、运动与心理调适等。

(3)实践法主要是针对理论教学中需要灵活掌握与运用的部分,例如一场小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球类比赛竞赛与编排等,在这些内容讲授时,最好能结合到实际运用中,例如,结合每一学期学校校内的各个项目的比赛,甚至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主要起组织和指导作用。

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媒体可以选择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结合的形式,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而定。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手段与工具,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同媒体承载信息的特点各有不同,例如,视频能大容量地记录、存储图像和声音等教学信息,它可以再现一些历史内容,例如体育欣赏部分的奥林匹克运动史、学校体育开展各项目介绍、中国近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尚运动等,应多应用视频教学,减少过多的语言叙述,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体育教学观念、内容与方法。网络教学是以互联网为教学传输工具,创造一种新的网络特征学习环境,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i51。在高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使学生学习时间、内容完全自主化,网络教学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辅助形式。

为了验证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效果,选取4个教学行政班为研究对象(其中2个实验班,2个对照班),每个班选择30名学生。实验班进行6次课的理论教学(自开学第1周开始),对照班不进行理论课教学(以旧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技术课教学),最后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体育活动参与的频率为指标来讨论。

3.1学生对理论课教学的态度。

为了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职理论课教学的态度倾向,以双向评价态度量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双向评价量表得分率f值具有[-1,1]的性质,表示完全极端的.相反意见,其得分率f值具有[-1,1]的性质。从表1的统计结果f表明,学生对理论课教学的态度反应很好,各个问题指标的得分值均大于0.7,分别是0.85,0.91,0.90和0.88。

3.22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差异。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学参与能力评价内容之一。为了检验高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对2个班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记录,最后进行配对检验。记录以每次课为单位,计算每次课各项指标的人数(共计算10次课),主要指标有:迟到项、旷课项、早退项和提问项的学生人数,具体见表2。检验结果显示,4项指标的差异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提问”项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小于0.01),说明理论课教学后,学生在体育课堂参与时更积极主动。

3.32组学生课后体育运动参与的差异。

学生能否自觉的运用课堂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锻炼,应该成为评价高职体育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在进行对比实验过程中,对2组学生课后体育运动参与情况进行了跟踪记录,最后进行配对差异检验,具体统计如表3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高职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下,实验班学生有超过35%的学生能够自觉运用理论课堂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术进行课外锻炼,2组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参与的整体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小于0.05)。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五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高效实用的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本科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受讨论方法、软硬件设施和相应规章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讨论式教学法在运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结合桥梁工程课程教学,针对工科专业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展开研究,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工科专业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桥梁工程;问题设计;讨论形式。

讨论式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高效实用的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以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的高校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2-3]。

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专业人才创新素质的形成,不利于整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国家大力提倡创新人才培养,倡导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4-5]。

桥梁工程是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文结合该校桥梁工程课程教学,针对工科专业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展开研究,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工科专业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讨论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

一项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中,学生认为教师采用满堂灌、

填鸭式的占35.2%;认为教师采用启发式的占34.8%;认为教师采用研究式的占11.1%;认为教师采用讨论式或其他的分别占12.3%和6.6%。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师生互动性程度的评价,2.9%的学生认为课堂互动很多;19.3%的学生认为较多;52.9%的学生认为一般;21.5%的学生认为偶尔;3.5%的学生认为没有。可见,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师生间缺少课内互动和交流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种单向信息灌输式教学不仅为学生所厌倦,也使学生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课堂教学和大学教师在大学生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6]。

(二)课程讨论重形式、轻内容。

在教学改革中,课堂讨论受到重视,似乎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因为这样看起来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但如果无视教学内容,对没有必要展开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对讨论组织不当,不仅作用有限,而且学生也缺乏兴趣参加。

(三)讨论问题设计得不够严密。

无从下手,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此外,学生对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就会在讨论中感到无话可说,把自己置身于课堂讨论之外。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讨论形式和方法。

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讨论的焦点、时机、形式及方法,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把问题提出来后就任由学生自由讨论,缺乏精心组织,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主导地位.没有教师适时的调控和点拨,会使课堂变得无序,影响学生的理性判断,收效甚微。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改革途径。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改变高校课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学识、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提倡大学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已学基础课程系统化,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

能独立解决问题。将基础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提高了学习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结构力学课程讲授的是简化的结构受力图式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与实际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很难将其与桥梁工程课程中的每种桥梁相联系。因此讲授桥梁工程课程概述中的桥梁分类时(桥梁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以及组合体系桥梁5大体系)先展示各类桥梁照片,然后绘出每种桥型的简化受力图式,再在相同位置作用竖向力,分析其支点反力和截面内力,最后强调实际的每类桥梁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各种受力结构的对应关系,使学生理解其中道理,同时也把自己原来学的结构力学课程中的抽象知识与实体桥梁工程相联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二)精心设计教学课题。

要提高学习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讨论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教材的重点难点;实际的工程事件;结合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讨论课题,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讨论,也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

可选取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如较难理解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对称悬臂施工法,布置题目和问题:(1)对称悬臂施工法的适用场合;(2)对称悬臂施工法的构造组成;(3)对称悬臂施工法施工工序;(4)对称悬臂施工法如何行走。推荐制作较好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带着题目自学,然后课堂组织讨论其中未理解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讨论中互帮互助,最终解决问题。

(三)各种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的综合应用。

满意的效果。

(四)根据实施情况,改进课堂讨论方法。

由于学生已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最初的课堂讨论效果也许并不太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教师必须适时针对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做出课题和方法的调整。方法如下:一是改进课堂讨论方法。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讨论或学生与专家的讨论可轮换进行。二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讨论形式,可以是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也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无论选择哪种讨论方式,教师都要及时关注学生参与的范围,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同时,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归纳小结,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归类分析,纠正错误认识,肯定合理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教师在讨论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不要让讨论无序和漫无目的地进行。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发言,适时提出学生尚未觉察或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对讨论中有争执的重要问题要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使课堂讨论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三、结语。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庆交通大学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立足于学校工科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和手段,逐渐探索出适合工科专业的讨论式教学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课堂讨论式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同时,这一方法对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认识,提高其学习实效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3]叶锦韶,尹华.讨论式教学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3):9-10.

[5]吴贵栋.教师要成为课堂讨论的“舵手”[j].甘肃教育,2011(11):75.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六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讲述了自己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探索:一是注重学生对作品的诵读;二是以解读培养学生感受作品的能力;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四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学遗产,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精品。学科内容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教学难度极大。然而,在教授这门课时,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学模式基本还是因袭传统。课堂上,教师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唱着“独角戏”,从文学史到作品选,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滔滔不绝,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久而生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下,涵盖了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的国学复兴热再次兴起,对文学遗产中思想底蕴的发掘和继承使学生有了学习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古代文学情结”,调动其学习古代文学的热情,并使之产生持久的动力,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我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工作的几年间,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培养其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每学期开始,我都规定一些阅读和背诵的篇目,认真地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内容之一。诵读,可以加深对文学意象的感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进而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它可以将学生“带回”千百年前,让他们的现代生活、情感与理念与古人的生活、情感与理念相融合,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通过诵读,体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意象所渲染出的深秋傍晚的荒凉气氛,体味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让学生对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有深刻的感悟。诵读,可以充分体悟诗歌的语言美。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美的情感,通过朗读活动,可以使之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吟咏朗读除了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谛,还可以使人在不经意之间对朗读时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对学生来说,言语内容美与形式美对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是不容易被察觉的,但却是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强大力量。因而,在让学生感知言语内容美与体悟言语形式美的过程中,要尽力诱发其审美情感,提高其朗读的感染力,使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丰富他们多彩的生活。

二、以创造性的解读,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文本解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一个审美的过程。好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使其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逐渐养成感受作品、感受自己、感受生命的能力,这是古代文学教学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欣赏这支曲子的情景下,我让学生讨论:苏轼的这首词千百年后为什么还会令我们感动不已?是表达了苏轼思想的苦闷,还是反映了他出世和入世的人生矛盾,抑或表现了苏轼对人间生活的热爱?通过讨论,学生明白,这些说法自有其道理,但仅仅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够的。它的动人之处在于,一是揭示了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生存困境:人生的缺陷(痛苦、不如意)是绝对的,我们不能指望人生和世界完美无缺,只能在绝对的缺陷中寻求相对的完满;二是苏轼以博大的胸怀对人们发出深情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互相关怀和抚慰。因此,苏轼这一美好的祝福,才始终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样的解读,诠释了作品的内在价值,拉近了古代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取得了育化心灵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可以说这是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解读过程中,启发学生把心沉到古代文学的.文化背景中去,触摸作家思想感情的脉搏,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文化背景角度切入去鉴赏诗文,同时引发学生对文化现象的思索。这是非常重要的。讲陶渊明,我告诉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进步,这种文化现象几乎已经消失,但作为一种人格,后人对陶渊明又非常推崇;作为一种观念,它还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现代人,你将怎样看待陶渊明的隐逸呢?有的学生认为,陶渊明抛弃做官而归隐田园,表明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价值取向,这种人格是高尚的。有的则认为,陶渊明的这种隐逸人格不值得歌颂,这种人格是有缺陷的。如果我们面对黑暗和邪恶都不闻不问、装聋作哑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还有的说,陶渊明在归隐中心灵得到了安顿,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这对与我们现代人来说,应该有所启示。假日之际,人们总想离开城市的喧嚣,到野外感受山水之美,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净化,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越来越糟糕。尽管观点不一,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把作品的阐释、作家的评析与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拉近了学生与古人的距离,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鉴于此,我开始尝试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改变以课本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强硬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辩论法。经常拿出一些在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在正式讨论之前,我也做了大量的预备工作:事先布置好讨论的题目,让他们围绕自己的观点去查资料,并选出各自的代表发言人,非常类似于现在的辩论赛;我也要尽可能多收集资料,猜测学生会运用哪些论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并模拟他们争论的情景,以便作必要的调解和补充。每学期我搞两三次这样的讨论。如在讲“先秦文学”中诸子思想时,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人性”问题,孟子主张“人性善”,而另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则认为“人性恶”。讨论之前,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有理有据。事后学生自己说,这次讨论逼着他们看了很多理论书籍,提高了自己的思辩能力。

比较法。古代文学中很多问题可以说至今尚无定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诸家之说介绍给学生,并组织他们对多种答案及多种思路进行比较选择,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学习王维的山水诗,要求学生搜集、整理唐以前,以及初唐、盛唐时期有关知识分子对山水的关注的资料,从比较分析中鉴赏王维对中国山水诗的贡献。又如在讲到“楚汉之争”这段历史时,我要求大家对导致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要人物——刘邦和项羽进行详细比较,刘邦作为一个无赖何以夺得天下,项羽既然是一个英雄为何却走向末路?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来总结两人的得与失,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这段历史。还可以通过古典文学的现代改编问题,思考古代文学的经典性所在。如搜集一些根据古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像《别亦难》、《新鸳鸯蝴蝶梦》、《在水一方》、《寂寞沙洲冷》等在课堂上欣赏,让学生去寻找原文,从而思考古典文学历久弥新的原因,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文学的热情。

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文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但长此以往,教学难免单调,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调节。在种种探索性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是实施起来最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音响媒体方面,可以运用便于携带的mp3加小音箱。课堂上通过欣赏相关的音乐,加强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如在讲授李煜的《浪淘沙》一词时,先让学生欣赏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把他们带进一个哀伤、凄凉的意境,然后对作品进行解读,从而使他们对这首词表现的李煜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讲解《史记·项羽本纪》时,可以让学生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使学生对楚汉战争的形势、人物个性有更直观、丰富的了解。

声像媒体方面,包括对电视、dvd、电脑、投影仪等的运用。如在讲授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古典名着改编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引人入胜。

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古典文学教学中,不但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深度,给教和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在课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料,诸如作者家世、生平、思想、学术研究动态等,并突出教学重点。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将讲读篇目演示在屏幕上,再配以音乐、画面、朗读、前人的评论等,教师再加上一些疏通与点拨,便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古代文学永远不会像今日的某些时尚潮流一样红极一时,但也不会像昨日的某些流行概念一样成为“明日黄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引导学生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殿堂,使他们体味到古典文学的永恒馨香,将是对学生精神完善的莫大帮助,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学生对局部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阎续瑞.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

2、张嘉林.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毛义玲.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j].文学教育,2007,(10).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七

摘要:现代舞剧作品《妮娜物语》是日本舞蹈界近年来的优秀作品,舞团探寻了舞者的肢体应当是什么样貌的,他们的肢体能够强大到什么程度,并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了紧张与美感的舞台。本文经过对作品《妮娜物语》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最终期望把创作及探寻的方向回归舞蹈的本源,即身体,艺术的价值,即个性。

关键词:舞蹈本源;肢体;舞台美术;编舞手法;

《妮娜物语》是日本无设限舞团创作的现代舞作品,由金森穣导演编舞,它由独舞《天鹅的梦》(15分钟)及现代芭蕾《妮娜物语》(60分钟)两部作品构成,是一部集强大肢体、精妙音乐和炫酷视觉于一体的震撼之作。作品展现出艺术家超越国界的世界性格局与视野,带领我们感受到艺术的一种新境界,生命就是不断的探索,并从中激发出一种能量,使身体产生一种力量与美的感觉。此外,它将人的肢体语言传导出来,对人性进行拷问,将人类精神中的黑暗面进行外化,人物会变成物体,以此来拷问人性。当这些舞者们理解自我的物化之后,他们就会变成骄傲的祭品。本文以编舞家角度为切入点,围绕舞者肢体背后、舞台场景呈现以及编舞手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侧重探索编舞家在人的肢体语言的设定,打破传统舞台美术设计以及舞蹈动作设计,探讨舞者身体的各种可能性。

一、打破传统的舞蹈肢体技巧。

人陶冶就是致力探索一种颠覆性的身体运动技术并在国际舞蹈界享有盛誉。舞者在训练中不断开发与挑战肢体的潜能与极限,突破身体局限与思维的预期。着重对舞蹈本体的研究,是对身体运动的再造,专注身体形式的探索和挖掘。所以仅有创造出独具特征的舞蹈运动语汇,才能成为独具一格、自成一家的身体舞团。这也应当是舞蹈创作者最迫切的自觉行动。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舞美设计。

善于造势与滥用包装造成“舞不够景来凑”且舞台美术的设计都趋向于大制作、超豪华有时舞美的制作预算占了一大半总费用也造成剧目无法演出因为成本太高。也所以显得作品资料苍白主体创作贫乏舞台美术则奢华。有些舞美制作确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可是由于作品的平淡无味不但未能起到提高艺术质量的进取作用反而更凸显滥用包装的负面效应。

三、富有严谨与创造力的编舞手法。

就是,资深剧场观众的话来说,我们通常不会“踩雷”.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日本科技、文化的发达,毕竟严谨和创造力才是活力和提高之源。

无二,有出息的艺术家就应当这样“挤兑”自我。

四、结语。

《妮娜物语》这部剧,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但在今日来看依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时也透过这部剧反观我们的创作态度和理念。如果作为一名创作者没有独具思想深度的创作理念,肯定不能产生特立独行的作品和精巧的设计;如果一名舞者没有对高水准的舞蹈素质和精神诉求,也就不可能构成艺术震撼人心的效应;如果一个团队不具备形而上的追求和引领,那么艺术灵魂就不会那么庄严肃穆、洁净无暇。所以要记住在创作上核心价值不是在舞蹈的风格上,也不在舞蹈动作体系上,而是在对艺术的追求和态度上。才华和灵气是信念造就的,心灵与精神的升华才能酿出纯真的艺术,我想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的可能是更高精神层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资华筠论文集《探索规律·追求独创》[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杨美琦。第三代现代舞艺术节的崛起[j].舞蹈杂志,2018,440(7).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八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拥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专业人才,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高投资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投资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入手,既要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

二、当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投资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领域,涉及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接触的金融投资产品既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投资产品,又有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涉及金融投资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样就无法体现现代金融投资行业复杂多变、业务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难以培养学生处理真实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等,这种分类更多要求综合性的实习实训。但目前投资学专业实践安排更多的是单门实践课程如商业银行实务、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的简单组合,实验模式僵化,很多时候都是老师提出具体的实习实训内容,学生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层次比较低,虽然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由浅入深,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并设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层面。

目前,许多高校的投资学专业都与本地区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邀请校外专家联合讲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讨论修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但从总体来看,投资学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较初级的层面。一方面,校外专家结合自己丰富实践经验的授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校外专家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总体课时的稀少性,因此,校外专家的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每个学期专业老师都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带队前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但实习的内容并不深入。出于金融企业数据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业务的安全性考虑,校企合作企业在为合作学校的学生安排实习时,往往将关键业务进行回避,学生真正要学的东西却不能得到训练,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很大难题。

(四)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学的学习为这些教师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招入,此类教师金融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宽口径、复合型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倘若投资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投资领域和金融投资业务,就难以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实际金融投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必须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践内容时,不仅要关注金融投资领域,也要重视实体投资领域;不仅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训练,也要让学生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技能;特别需要紧密把握国家的政策方向,开设一些如互联网金融实务、农村供应链金融实务等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仍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这种仍然沿袭了理论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规律,实现综合化、层次化教学。具体而言,在保留单门课程基础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学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学生根据实验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寻求合适的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形成实验总结报告。综合性、创新设计性的实验实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许多企业出于保密性与安全性需要,也许并不愿意将核心业务展示在短期造访的学生面前。但是,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业指出,如果学生能固定在本企业实习3个月以上,企业是愿意学生接触相关核心业务与数据的。要满足企业的此类要求,就需要学校对教学计划作出变动。非毕业班的校外专业实习,学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适当压缩一些不必要的理论教学时间,将实习扩展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学生的寒暑假时间,3个月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并非不能实现。并且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熟悉相关企业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而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许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派教师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全职培训,并且能够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工作,从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资机构的各项业务。二是鼓励教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要广泛邀请金融投资行业专家、企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上课、开讲座,并且与专任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多去校外专家的课堂观摩学习,多与校外专家沟通交流,从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婉霞.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投资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马成文.优化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九

“创业”二字有何深意,或到底应当如何解读,我脑中确实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读完此书,方醍醐灌顶。

此书的作者老师通过大量的经典鲜活的案例来,探讨和总结了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关键问题,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全方位的了简述创业企业的几种类型、创业的模式、基本的竞争模式、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另外此书还向我们读者教授了应当如何识别和把握创业环境、创业商机以及制定创业战略等。

现如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创业已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越来越多人想要选择给自己打工,当自己的老板。继胡锦涛曾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后,社会的形势愈发对创新创业有利,当然,创新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必要条件。就创新创业来说,它不仅仅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也给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其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当然,创业之路必定坎坷。在读了此书后,我对创业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我对创业的并非一无所知,但也仅仅是对那些放弃了稳定收入毅然选择通过创业来累积一身财富,以及奋力打拼出人头地的成功事迹的一些了解,比如马云、李彦宏、马云,再比如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等。总觉得他们的很高大,很威武,是上帝的宠儿,同时是人生的大赢家,他们像是在云端一样触不可及,想要和他们一样出色谈何容易,但做不到他们这般,那么创业何用。为此,我甚至不愿意去接触创业这个词,因为创业需要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可能非常的大,我没有这个勇气去承受失败。而现在换个简单的思路来看,世界上能有多少个马云,又有多少个比尔盖茨呢?我们并不需要踏着别人的脚步踽踽而行,或是跟着成功人士后面亦步亦趋,所谓的成功,只需要做到最完美的自己。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创业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让我明白,创业是一件踏踏实实的事情,想要成功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理论与实践并肩,加之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当然,成功的创业者必定需要过人的胆识与敏锐懂得市场洞悉力。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政府更是为我们大学生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鼓励政策。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大学生创业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而我们身边亦不乏类似的创业者,他们或是摆地摊,或是开网店,从平凡琐碎的小事业中累积经验,汲取教训,从而为以后的事业做准备,他们的事业暂时还很小,但他们的抱负很大。今年寒假,一些认识的学长学姐们并以他们敏锐的市场洞悉力发现了一个大商机。于是临近回家时,校园中便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正宗的××特产,学弟学妹们快来买点特产回家呗,便宜实惠,还送货上门呢。”对,他们做起了特产生意,价格不仅比外面的便宜,还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这使得很多同学们都愿意在他们这里买特产,等到我去买的时候,很多的特产都断货了,可见此期间特产生意的火爆。学长学姐们在这次的买卖中应该赚了个满钵,虽然过程可能比较艰辛,甚至也会被城管追。但付出汗水总归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当然不仅仅是金钱。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小却很成功的创业案例。

创业的过程必定是艰辛的,但有志青年恰恰会选择迎难而上。现在的社会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创业者则需要一个富于创新的头脑,因为机遇是留给有创新头脑这类人的。在获取创业学知识的条件下,我们需要实践,创办一个企业需要一只强有力的团队,在众多创业企业的类型中,合伙创业是最可取的一种,而在众多创业模式中,白手起家模式是最艰难的一种。《中国合伙人》是一部特别好看的电影,它吸引我的不是华丽的明星阵容,而是它的剧情。影片讲述的是三个主人翁白手起家创办“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并大获成功的故事。三个主人翁的人物原型便是“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新东方的成功创业过程无疑是一部活生生的正面教材。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而太多的人怀抱梦想却选择平庸,更有太多人不知道梦想为何物,这些人当然无法体会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幸福感。我很佩服在电影中男主角成东青能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背下一本字典,因为从此中映射出的是他在创业途中面对并解决了更多更大的障碍,而那些可能会让别人一蹶不振的打击统统被他踩在脚下。所以说成功的创业者必然拥有更强大的内心以及深陷困境不折不挠的勇气。

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素质数不胜数。以下书中所提到的几点成功创新创业需要基本素质,我认为十分地可取。

一、创业的欲望:亦指理想与目标,此乃成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理想很多人都有,敢于去实现的却在少数。创业者的理想是高于现实的,或者说创业者是不安分的一群人,他们往往对现状不满足,想要去追求更好的。今年羊年春晚上香港魔术师在表演前说了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于是我将它理解成理想有多大,人生便有了更多的颜色。人生本来就充满着太多的未知数,敢于把未知数解答的人是智者,而渴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是成功者。

二、充满自信:此乃成功创新创业的心理支柱。弱者听天由命,强者支配命运。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拥有着别人无可及的绝对自信。

三、顽强的意志力:此乃成功创新创业的必要保障。创业之路必定不平坦,市场风云转瞬骤变,创业可能在一夜之间面临失败,挺一挺便过去了,然而能挺下来的又有多少呢。很久以来,人们都喜欢用这样的一句话鼓励失败的人“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然而现在的人更多喜欢这样说“在哪跌倒就在哪趴着”,或许是诙谐,但我看到更多的是自暴自弃。由此可见,意志坚定的不易。

四、敢于冒险:此乃成功创新创业的必要基础。很多人喜欢蹦极、喜欢攀岩、喜欢横穿沙漠。生活中的冒险精神同样适用于创新创业这群不安分的集体。很多创业者在创业途中曾冒险,都说富贵险中求,当然说的不是生活中游手好闲的赌徒,而是说事业打拼中喜欢放手一搏的“赌徒”。

五、不凡的眼界:即指市场预见性。成功的创业者往往能够发现并发掘别人尚未发现的市场空间,事事先人一步而为之。拥有不凡的眼界即拥有与人不同的分析能力及水平。在看物看人时总能看得比其他人更为宽广,当然走得要比别人更加长远。所以说,“一个创业者的眼界有多宽,他的事业就有多大”。

六、敏锐的感觉:即对事物的变化反应足够快,商业敏感即对商业机会的快速反应。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上,处处可能藏着商机。比如上文提到过的学姐学长卖××特产的案例。

七、跟对形势,研究政策:势即趋向,国家鼓励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对创业之成败有莫大的关系。顺势而为,顺水推舟无疑是一大助力。

八、拥有明智的谋略:俗话说,谋事在人,人的大脑充满着智慧,创业不仅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脑力活。创业者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创业的成败。不然,纵使有一支再怎么强大的队伍仍不能成事,扶不起的阿斗便是一个证明。

创新创业也许重在一个“创新”,又或者重在“创业”,前者需要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脑,后者需要的是别人没有的眼界与勇气。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需要的远不止上述八点基本素质,但上述八点是基础,想要盖一座大厦,先要打好稳固的地基;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先要扎根深土,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必不可缺的是素质。

创新创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份出色的商业计划,一支强大的团队,一份高瞻远瞩的眼界,都是成功创新创业的助力帆。想要成功创业,势必找到正确的方向。创业途中,或许会面临很多的困难艰险,或许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与机遇,记住,选择的权力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创业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浪费青春,但我想,对更多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改变自己,对我来说,趁着年轻,赶紧做点什么吧,说不定就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了呢。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十

上一年级的课,相当头疼啊。

本身就这么大精力,在班里的语文数学课老师又管得严,音乐美术课也不轻松,所以孩子们几乎把所有能爆发的能量都积攒在了体育课上释放。

可以想象,体育课是一种什么景象。

从开始上课就要提着劲,那组先出门,那组后出门,队伍怎么站,路队怎么走,一点环节都不能松懈,一节课下来要用上高年级三倍的经历。

一年级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什么东西都需要教,立正稍息,左右看齐,踏步立定,体操队形,很多时候真是喊了半天,人家根本视你为无物几个人凑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

所以几乎没教一个口令我都要纠结一回。

不过今天上课也算是有所突破。

今天上课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口令,其中复习到原地踏步走和立定两个口令。

这两个口令在众多基本口令中算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第一,是因为原地踏步走很多孩子没有节奏感,根本不按照你的拍子踏步,第二,有些孩子不分左右,一踏在右脚上,第三立定口令许多孩子不会做,听到立定之后就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踏两步。

所以以前交过的好几届一年级在这个口令的学习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今年也是。

上学期其实很多时候我已经教了好几遍了,但是效果却不是特别好。

今天上课中,无意发现了一种方法,效果不错。

那就是首先把原地踏步走动作分解,让孩子听到原地踏步走口令之后,只踏左脚一步,重复练习三四次,只踏一下。

然后依次踏两下,就是左右脚两下,

然后他左右左三下。

接着,由老师喊口令,孩子们只做动作连贯练习。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原地踏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的口令中间有一拍停顿,但是孩子们不会喊,往往会喊成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这时教师喊口令,孩子们听到老师喊的方法之后,不用教自然而然的就跟着学会了。如果你真的给他讲什么中间要空一拍之类,估计小家伙们会听的云里雾里的了。

关于立定口令,以前我都会和原地踏步走口令联系起来讲,对孩子们说听到立定口令之后不要马上停止踏步,再踏两下步,同时口中喊一二再停下。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并且实际操作起来效果也非常不理想,很多孩子还是不明白立定之后到底怎么办。

今天我采用了一个新的方法,效果很好。

那就是把立定口令单独教给孩子。

让孩子们首先原地立正,然后老师喊立定同学们听到之后踏两步同时喊一二。

根本没有说在原地踏步的时候听到立定应该怎样去做。就是这样单独把立定拿出来重复练习。

若干次之后,练习原地踏步,然后直接喊立定,因为刚才的练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准确的踏步两下,口喊一二,完成动作。

效果非常好。

看来教一年级不是最好教,而是最难教的,并且富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想教好不但要有超人的耐心,超人的爱心,超人的教学艺术。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十一

目前我们的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跑步、做操、锻炼体能,最后自由活动等最基本的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失去了趣味性,学生也逐渐地对体育课感觉到枯燥,更丧失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坚持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把初步的活动做完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游戏,利用比赛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各种比赛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员的英雄战绩,从而使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的强大力量,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感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精神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喜欢的体育明星和偶像,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他们的体育精神,让学生感兴趣,并喜欢上体育课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信仰,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体育明星身上有他们的闪光点,学生如果能看到他们身上的体育精神,自己也会受到体育明星的影响,也会争取获得与他们一样的体育成就。

二、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结合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师教学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体育方面的知识,在姚明看来,体育精神是指顽强拼搏的赛场精神,教师通过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的存在,虽然说只是体育游戏,但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游戏,使其了解体育动作要领,使其领会体育知识的精髓,让学生进行小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更有凝聚力。例如,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体育跳大绳,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对决,增加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使团队与团队之间产生竞争力,从体育游戏的进行中,可以体现体育精神的伟大,体育精神就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从体育游戏中得到体育精神的培养,这是令人振奋欣慰的。教师通过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存在,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是值得运用的,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自由,在这种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体育游戏体育精神融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单纯的动作没有兴趣,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游戏形成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育游戏包括个人与个人的体育游戏,还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体育游戏,两个人之间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竞争力,充分体现体育精神的伟大,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小组内成员的默契度和配合度,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是强大的,通过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小学体育感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更是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对实践的这一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也可以在大课间活动时,让学生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等,通过让学生进行体育小游戏,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好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有好的身体素质也同样重要。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课下时间进行各种体育游戏,并从中感受伟大的体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社会来说依旧处于人们不太重视的阶段,教师应该重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的完美结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的强大,体育精神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尽情展现,体育游戏可以使呆板的体育动作变得有趣,赢得更多学生的青睐,使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杜辉.小学中年级体育教学与游戏的有机融合[j].当代体育科技,(30).

[2]薛原.学校体育改变来自点滴[j].中国学校体育,2016(6).

[3]刘晓明.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融合[j].中国学校体育,2016(9).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十二

****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根据我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创新是一种演变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

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探索精神等。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与习惯定势的束缚,引导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促进创新态度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新性表现常常与错误、顽皮、任性、争吵等相联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的,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假如不给予学生创新机会,轻易代替、否定学生的意见,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让他们产生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同时还会使学生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争吵”“讨论”的机会,大胆探索、求真、求新。

二、找准创新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定创新的内容很重要。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培养即兴创编能力。如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节的声音故事,进而尝试为所学的有关诗歌或故事进行简易的配乐表演;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龙,即兴创编节奏;也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还可以尝试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故事、美术作品等编配音乐;等等。

游戏是儿童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儿童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通过游戏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如模仿、模进、旋律接龙,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三、优选创新的方法。

1.发现法。

发现法是学生动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发现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提供各种音响材料如刮风、雷电、飞机起飞等音响,混声合唱曲,打击乐,人讲话声,水声,钢琴、木琴等乐器组合声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这样通过发现得出结论。

2.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听赏一提问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音乐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4.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创新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用现有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从崭新的创见来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欣赏一首作品,让学生自己想象、联想,学生们会得出多种答案。

2.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以往的教育教学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培养。教师的话绝对是正确的,歌谱写错了也那么唱,音不准、节奏不对也不去辨别等。求异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探索多种方法、答案,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如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如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也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五、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某种教学模式是针对某个实际问题,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最优教学操作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本质出发。

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主动、生动活泼;教学法是启发内因转化;教学环境是和谐愉悦共振。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体会,希望同行们能在教学中创立更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体现培养创新能力的各种课型的音乐教学模式,为我们音乐教学的发展增光添彩。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十三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新的生活内容层出不穷。现实生活总是把前人从未经历过的新课题摆到我们的面前。我们无法回避,无法绕道而行。新闻工作更是如此,与时俱进一直都是新闻更好服务于受众的指针和方向。于是新闻工作必须在实践中与创新交相辉映。

创新,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灵魂。实践和创新亦步亦趋,同步并肩才能面对新的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是新闻观念的创新,要淘汰某些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新闻观念。例如,把新闻传媒单纯看作党和政府的工作部门,而与市场毫无联系的社会舆论机构的观念;把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与新闻传媒的市场化运作相割裂、相对立的观念;把新闻传播等同于某些思想观念的生硬灌输,等同于简单的、乏味的宣传的观念等等。如果新闻观念没有相应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创新。

二是管理体制的创新。我们在对新闻事业的管理方面,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与生生不息的新闻实践和创新相此,新闻管理体制显得相对滞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新闻传播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各种传媒遍布在受众的视野当中,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对于新闻传媒来说,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要能够占领市场和赢得受众,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必须进行各项机制的创新,如用人机制的创新、劳动报酬分配机制的创新、经营机制的创新、资本运作机制的创新等等。

三是新闻业务的创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使新闻报道耳目一新,喜闻乐见,对受众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概括来说,就是在实践中坚持以视觉创新、题材创新、手法创新来实现新闻宣传创新。

首先是视觉创新。就是把目光及时转向群众,及时了解民情,研究民意,拉近新闻与读者的距离。新闻宣传要为群众所接受,报道的视角一定要改变。过去,我们的很多报道之所以离读者距离较远,往往从领导的角度、部门的角度、工作的角度去向受众介绍,不少报道成了工作总结,成了部门的“黑板报”,新闻报道成了硬性的“灌输”。被动的接受和主动地认可甚至可以决定媒体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作为新闻工作者,脑子里要经常思考四个问题:从国家到地方有什么重要的决策、法规和新闻信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实际工作部门有哪些重要情况和具体规定需要广泛告诉老百姓;老百姓从切身利益出发,迫切希望了解哪些全局性的情况,获得什么重要信息;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用这种服务性的思维去提升报道的视觉效果会事半功倍。报道的认可率高不高,关键就取决于有没有转换报道视角,有没有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东西。善于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寻找角度,提炼主题,新闻报道就能出奇制胜,多姿多彩。

其次是题材创新。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切入,去寻找富有魅力的新鲜素材,开掘新闻亮点。新闻宣传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寻找新鲜素材、新闻事件、新的思想、新的规律、新的经验的过程。新闻题材的创新,切入点要放在老百姓的关注点、聚焦点上。没有百姓关心的新颖素材,新闻宣传就会失去活力。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挖掘群众密切关注的信息。媒体每天都有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这些报道虽然工作性强,但内中也含有群众关注的信息。采编人员的职责是要把这些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进行优化处理。追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寻找群众关切度高的题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往往是公众的聚焦点。媒体要善于从工作性报道中开掘新闻富矿,而且应贴近百姓生活,直面社会热点,正确引导舆论。药价虚高,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平价药出售、深受群众欢迎的“老百姓”大药房,进驻杭城后却遭到同行全面封杀。浙江日报记者抓住这一新闻事件,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进行跟踪采访。以《医药代表向“老百姓”下跪》为开篇,整整一周内,每天用半个版的篇幅连续报道。这组报道不仅受到广大读者赞扬,也大大推动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它之所以收到好的效果,就因为题材贴近百姓,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民之心声”。

再次是手法创新。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吸引力。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独特的构思、新颖的表达手法。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作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这根“线”,就是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意义的独特角度,最能为受众接受的表达方式。报道手法创新十分重要。新闻实践中也有多种成功的途径。如:以小见大;静中观“动”;逆向思维;讲故事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一位哲人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新闻要为群众所喜欢,报道形式就要不断创新。一味沿袭固有的模式,只能扼杀新闻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宣传手法的创新当然应该与时俱进。只有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不断创造受众最能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新闻,才能使新闻产生无穷的魅力。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十四

摘要: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兴趣淡薄,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等现状,将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用于无机化学的教学实践,旨在提高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结果对比表明:重复提取理论有助于学生“编码和提取”信息,且在无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教学中均具有可实践性,学生学习绩效明显提升。

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是美国的研究者karpicke[1,2]在“提取过程对学习的促进”研究中得出的理论成果,他认为重复提取比细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的发生和记忆的保持,“信息编码”是将信息存入大脑的学习过程,“信息提取”是回忆存入大脑中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输出的过程[1-3]。笔者根据对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1-2012级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学校的教学要求,以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宗旨,在2013-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转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以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通过实践对比平行班的学习成绩得出结论: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更有助于学生的信息“编码和提取”,在无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教学中均具有可实践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绩效明显提升。

(1)笔者一直担任徐州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工作,且致力于提高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其他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工作由其他教师承担,但具有相同或更高的职称/学历,不会因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导致对比误差。(2)同一年级的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分班时被平行分班。平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知识背景相似,学习的接受能力相近。同年级中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专业基础课的要求一致,且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同,并有相同的科目等级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背景之间差异性不容易比较,但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入校的录取分数上均为二本分数线上3-5分,因此可认为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的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背景相近。(3)在理论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定量考核实施效果所用试卷题目有区分度,但历年来应用化学专业的期末试卷的难易程度相当。由于大学的教学课程原则上一个专业只开设一次,为了比较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可实施性,我们选择从相同/相近专业的平行班进行比对分析。

在徐州工程学院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中,课程内容分两个学期进行,无机化学上下册分别对应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笔者将重复提取理论指导教学过程的班级视为实验班,以普通教学指导教学过程的班级视为平行班。首先选择在元素化学教学中进行重复提取理论的实践应用,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配合度,确定了该理论的可适性。然后再将该理论用于逻辑性强、理解为主的化学原理教学。

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量化标准,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知识点得分率的数据,确定重复提取理论在元素化学和化学原理教学中的效果,得出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是否具有可实施性。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十五

摘要:历史教学的基础功能是通过描述基本的历史史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历史概念,而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多项联系。

因此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其它学科的渗透,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

历史是一门内容相当丰富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以史鉴今”、“使人明智”、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中学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历史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历史角度去关注人生,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与其它学科的多项联系,因此教学中既要重视指导学生感悟历史、积累历史和掌握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要加强历史教学和其它学科的沟通与渗透。

一、历史与政治的渗透。

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适时把握历史知识和时事政治的关联。

今天的政治热点往往蕴涵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或是历史的延续,或是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可巧妙地利用或借助时事热点追本溯源,加深对热点问题或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

如“围绕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热点,让学生思考:历史上香港问题的由来?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历史的耻辱?新中国又是如何着手解决的?经过梳理这一历史线索,学生就能认识到:香港的被侵占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香港的顺利回归,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改革开放的成功和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进一步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要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不断发展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全国族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无论评价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我们都要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

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因为他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所以他是伟人;出可以因为他确立皇帝制度,建立君主的强权统治,以及穷奢极欲、统治暴虐,所以他是暴君。

二、历史的地理的渗透。

力求让学生既具备古往今来的时间思维方式,又具有上下四方的空间想像能力,逐步增强学生联想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当学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谈开辟的有利条件。

大革命时期湘赣边境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协会;它位于湘赣两省之间的山区,距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的统治力量较弱。

江河湖泊多,适俣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再加上江南内河航运发达,沿海港湾多,也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发展。

由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强化了学生对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的关系的认识。

至于课本上的地图,具有文字的内容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与地理的联系就更为密切了。

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联系作战地图,就是将地理知识自然的溶入历中事件中,此战中诸葛亮借东风又联系到气象知识。

这种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电视剧《dn》师中讲,21世纪的战争不仅是高科技的战争,更是数学战争。

为了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我们有意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运用于历史教学中。

更是高科技的较量,也增强对数学实用性的了解。

四、历史与语文的渗透。

新课改已经走入我们历史教学中,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进行了“多维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将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及历史书籍推荐给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新课预习,学生就教材领悟知识点,这个过程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另外,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历史现象都是通过特定的文学来反映的。

如《包身工》,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其中有“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人的尸体,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灵魂!同时,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

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通过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出文学语言所带来的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历史与艺术的渗透。

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它与音乐美术等的联系和交叉。

如让学生结合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工艺术风格,说出这幅画的意境,学生不仅得到艺术的熏陶,而且提高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总之,历史知识是全面丰富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学科知识交叉和渗透,扩展知识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精神,增强学生学科渗透联系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双语教学理论实践论文篇十六

摘要:飞行翻译理论以科技翻译理论为基础对飞行翻译理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飞行翻译理论的研究为飞行翻译课程的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飞行翻译课程是结合民航行业内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自主研发的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新型课程,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翻译练习、课后学习方面都大胆地进行了教学实践的创新,其教学成果为民航院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语教学;翻译理论;飞行翻译;创新。

“飞行翻译”是中国民航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飞行翻译和飞行翻译人员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为中国民航的发展特别是在飞行翻译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飞行翻译包括各种飞机资料的翻译,飞行训练的翻译,航线飞行的翻译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开设了飞行翻译课程。该课程是结合民航行业内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自主研发的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新型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五年的教学实践,飞行翻译理论日渐完善,飞行翻译教学显现出了教学特色。

任何一门课程的构建都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飞行翻译课程是一门新课程,飞行翻译理论也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民航特色的,前人重未涉及过的行业翻译理论。该理论依托科技翻译理论(《科技翻译学》李亚舒、黄忠廉)将飞行翻译归属于科技翻译的范畴,有效地解释了飞行翻译的属性;明确了飞行翻译特点;提出了飞行翻译的三大原则等。

1.1飞行翻译理论的属性。

飞行翻译属科学翻译的范畴。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飞行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与飞行训练有关的信息的翻译活动。

1.2飞行翻译的特点。

飞行翻译是翻译人员用译语将飞行资料和有关飞行训练方面的信息进行转换的语际活动。飞行翻译具有科学翻译的种种特点,如:科学性、现实性、准确性、快捷性、程序性等:

科学性:飞行翻译需要转换的信息是飞行手册中有关飞机的各种资料,飞行训练手册中有关训练的各种资料。飞机信息是飞机制造商提供的。飞行训练信息是飞行员在飞行领域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信息均为飞机、飞行等事实、飞行训练的过程、结果等。翻译的内容其隐涵意义较少,歧义现象也较少。因此翻译时要求译语严谨,逻辑性强,同时避免主观臆测。

现实性:飞行翻译具有实用性强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讲求实用,讲求效率,根据飞行员和飞行训练的需要有选择的摄取信息。

准确性:飞行翻译要求对原语资料“理解要准确,转换要准确,表达要准确”。准确性在飞行翻译中还体现为术语规范,表达用语规范,使用民航行话等等。

快捷性:有时飞行翻译是在飞行训练中进行的,有些飞行程序如起飞、进近、落地,这些飞行过程时间紧,任务重。飞行员在其间须完成的项目较多。翻译人员对教员的讲解翻译应干净利落,只需将有用的信息和教员的意图翻译到位即可。

程序性:无论是哪一种机型,所有的飞机系统,飞行训练程序均大同小异。因此,飞行翻译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

1.3飞行翻译的原则。

飞行翻译原则为语用价值第一原则;语里意义第二原则;语表形式第三原则。飞行翻译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传达原意内容,而且为飞行员所接受。飞行员的需要为语用价值标准,只要把语用价值和语里意义传达出来了,语表形式可以处于最次要的地步。在以往的翻译中多以文本为中心,但在飞行翻译中飞行员是翻译的服务者,飞行员能接受的翻译是翻译的第一原则。其次是利用全译风格求似,变译的变通求效的方法保持飞行翻译中的内容信息;最后在力保信息内容的前提下取意舍形,因意变形,因意造形。

1.4飞行翻译的翻译标准。

根据飞行翻译的本质: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求得信息量相似”应该是衡量飞行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指明了飞行翻译的基本方向和总体原则。

飞行翻译是以满足飞行员的需求为目的的。应该把飞行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让飞行员能够接受翻译内容,应追求语用价值的翻译,不一定是字斟句酌的翻译,而是“动态翻译”或“功能对等”式的翻译,还可使用全译和变译手段,突出原作或教员讲解的有效信息或使用价值,同时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飞行员的实际情况,提倡和鼓励翻译人员的正当发挥,使飞行员获得快捷、详实的知识。

2飞行翻译教学。

我院正式启动飞行翻译教学是在招收了第一届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为了打造我院英语专业学生民航英语的特色,我们确定了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民航英语方向。为了成功的创建飞行翻译课程,我们先开设了全院性的飞行翻译选修课,根据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而后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纪开设了飞行翻译课,制定了“飞行翻译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教学研究,飞行翻译课程已基本成熟。飞行翻译课程已成为我院民航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飞行翻译课程也开创了民航教育新领域。

2.1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在飞行翻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式就要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教学。实际上要完成飞行翻译工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飞行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掌握翻译技能技巧,了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航空基础知识。对于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民航基础知识几乎等于零。因此,在进行飞行翻译教学时,除了讲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民航的语言特点外,主要还要讲解民航基础知识、飞机结构基础知识、飞行训练基础知识、飞行技能和技巧基础知识。由于我院飞行翻译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人员,他们的知识比较全面,飞行翻译经验丰富,通过他们主导式的讲解,学生收获较大,翻译的进步较快。因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确立了飞行翻译课程采用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2.2以飞行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飞行翻译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不是先讲解词或句的翻译再讲解段的翻译,而是以飞行训练的顺序和程序进行教学。在飞行训练中飞行员要学习飞机系统、固定模拟机上飞行训练的正常程序和全动模拟机上的主要训练科目;另外还包括简单的航空理论、航行管制理论、航空气象、jeppeson航图等知识,在飞行翻译的授课中,讲解飞机系统时主要以空客320的飞机系统为主线;飞行程序主要以b737和747为主线;讲解飞行技能时主要以经验丰富的机长的飞行经历为主线。由于课程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的飞行翻译密切相关,学习的课程非常实用,学生毕业后可马上进行飞行翻译工作,而且,工作会非常出色。

2.3互动式的听译练习方式。

互动式的听译练习就是飞行翻译练习中一边叙述飞机某一系统,某一程序,一边翻译的同声传译的练习。这种练习在培养飞行翻译能力上非常有效,又非常实用。飞行翻译在实际的翻译中就是通过计算机一边看和听讲飞机系统,一边为飞行员翻译讲解,或一边听外籍教员讲课一边翻译,或在模拟机上教员一边讲解飞行技能技巧,飞行员一边学习飞行,翻译人员一边翻译。由于担任飞行翻译的教员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他们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因此他们利用这一方法来训练学生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练习效果。

2.4课后的自主学习。

由于课时紧,内容多,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研制成功。该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配合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的设计符合教学和自学的规律。软件中应用的自学方法具有先进性,直观性,对于改进自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练习软件以教材的内容线索为主要依据,以课堂教学组织为主要顺序,以教学互动为主要特点进行了开发,这样的开发理念使得该软件在学生在课后的自学中感到实用,好用,便于深入浅出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

由于有了教学软件辅助配合,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能理解。飞行翻译练习软件是一套完备的e—learningandteaching系统。包括完整的课程内容,讲解要点,互动练习,课程回顾以及课程论坛等。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辅助。

总之,飞行翻译教学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教辅体系,实现了科技翻译在行业领域内翻译理论的突破,完成了飞行翻译教育的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的革新。这些成绩不仅填补了行业内飞行翻译教学的空白,也为我国为民航院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798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