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23:44:07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优质12篇)
时间:2023-11-27 23:44:07     小编:笔尘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良好的教案要求教师注重反思和自我反馈,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一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小组合作、效果反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加实际问题的直观性,我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关于学法: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我想这样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

本课共6课时,重点是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教学,下面我重点说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整体的教学程序包括: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归纳结论;知识运用、加深理解;变式练习、形成能力;回顾与反思、纳入知识系统;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七部分。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二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

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引进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呢?

1、试一试。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做一做: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二、探究归纳。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通过计算说明小虫是否回到起点p。

(2)如果小虫爬行的速度为0.5厘米/秒,那么小虫共爬行了多长时间。

1、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7,-9,+7,-15,-3,+11,-6,-8,+5,+16。

(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

(2)养护过程中,最远外离出发点有多远?

(3)若汽车耗油量为0.09升/km,则这次养护共耗油多少升?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三

1、知识目标: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运用有理数的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自己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及熟练运用。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1、在小学我们已经接触了乘法,那什么叫乘法呢?

求几个的运算,叫乘法。

一个数同0相乘,得0。

2、请你列举几道小学学过的乘法算式。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2)(+3)=。

问题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后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

问题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问题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2、观察这四个式子:

(+2)(+3)=+6(—2)(—3)=+6。

(—2)(+3)=—6(+2)(—3)=—6。

正数乘正数积为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

思考:当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1、你能确定下列乘积的符号吗?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2先阅读,再填空:

(—5)x(—3)。同号两数相乘。

(—5)x(—3)=+()得正。

5x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x(—3)=15。

填空:(—7)x4____________________。

(—7)x4=—()___________。

7x4=28_____________。

所以(—7)x4=____________。

[例1]计算:

(1)(—5)(2)(—5)。

(3)(—6)(—0.45)(4)(—7)0=。

解:(1)(—5)(—6)=+(56)=+30=30。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步骤计算(2)(3)(4)。

(2)(—5)6==。

(3)(—6)(—0.45)==。

(4)(—7)0=。

让我们来总结求解步骤:

两个数相乘,应先确定积的,再确定积的。

1、小组口算比赛,看谁更棒。

(1)3(—4)(2)2(—6)(3)(—6)2。

(4)6(—2)(5)(—6)0(6)0(—6)。

2、仔细计算。,注意积的符号和绝对值。

(1)(—4)0.25(2)(—0.5)(—2)(3)(—)。

(4)(—2)(—)(5)(—)(—)(6)(—)5。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

b、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原数。

c、如果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2、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a、10b、12c、—20d、不是以上的答案。

3、计算下列各题:

(5)(—6)(—5)=;(6)(—5)(—6)=。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四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教学活动,根据教学 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 教学内容、教学 步骤、教学 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有理数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 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应 用 数形结合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兴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五

数学学习是最看重基础的,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够做好每一道题目。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和总结一下关于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篇教案中的知识给总结清楚了。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和总结的关于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给总结清楚,更好地为考试做准备。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六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一、引入新课

五、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七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2.计算:(1)│-5│(-2);(2)(-)(3)0(-99.9)。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八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2)9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九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2)×3=,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3)×2=,

(-3)×1=,

(-3)×0=.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3)×(-2)=,

(-3)×(-3)=.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0×(-6);。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十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正、负数的意义,

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十一

(1)—2345。

(2)2(—3)4(—5)6789(—10)、

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

(1)(—2)(—3)456。

(2)—2345(—6)78(—9)(—10)、

p38、观察。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见p38、思考)。

p39、例3。

p39、观察。

p39、练习。

p46、7、(1),(2)(3),8,9,10,11、

1、(1)若a=3,a与2a哪个大?若a=0呢?又若a=—3呢?

(2)a与2a哪个大?

(3)判断:9a一定大于2a;

(4)判断:9a一定不小于2a、

(5)判断:9a有可能小于2a、

2、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这句话错在哪里?

3、若ab,则acbc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4、若mn=0,那么一定有()。

5、利用乘法法则完成下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210—1—2—3。

39630—3。

2622。

1321。

—1。

—2。

—3。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法教案篇十二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3+7-12;(2)(-8)-(-10)+(-6)-(+4)。

归纳: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运算;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2、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1.计算:

本p39习题2。5第6题(1)、(3)、(5),第7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8283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