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5:02:33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范文(22篇)
时间:2023-11-28 05:02:33     小编:MJ笔神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教训的归纳和总结。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度,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词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视和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用心学习,用心工作,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学校事业发展、劳务开发培训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年累计劳务开发培训2813人。现将我校201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市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再就业定点培训基地、乐山市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设有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在校生3516名,8大骨干主体专业,27个子专业,实训室33个,校外实习基地11个。学校利用现有优势资源,不断拓宽培训专业,增加培训工种。为了保证培训工种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一致,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决定在原有培训工种:计算机、电工、家用电器、餐饮、导游等专业的技术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新开设了汽车修理工、焊工、钳工、车工、化学检测工、广告制作等技术工种的培训。xx年转移前人员培训608人。

为拓宽培训面,加大培训力度,学校采用培训上门的形式;采取走出去,与企事业一道,对转移后的人员进行在职技能培训的办法。xx年对转移后在职职工培训1317人,培训单位包括峨眉山神龙大酒店、乐山雄秀宾馆等15个企事业单位,培训内容有酒店管理、创新三标培训、酒店软硬件设计指导、运政员工办公软件计算机培训等进行岗位在职培训,培训人数1317人。

二、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

三、抓学校内涵建设,确保转移培训质量。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质量引领学校发展”已成为必然。正当很多学校为招生问题倍感焦急的时候,乐山一职中却在“寒潮”中迎来了门庭若市的“春天”。深究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可以发现,学校发展的真正动力是质量!乐山一职中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办学质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当人们把乐山一职中看成“质量”象征的时候,乐山一职中却在这时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队伍,按照郭树林校长的话来讲,就是把自己的教师看成学校的“宝贝”。“宝贝”来自学习与进取;“宝贝”需要培养与塑造。多年来,乐山一职中特别重视教师的培养,利用今年暑期,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规模培训活动:

暑假前夕,乐山一职中根据发展要求,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拟定了暑期外派102个教师培训方案。按照计划,这次暑期分别将102个教师派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时间在2个月以上,参加省级、市级培训的不低于20天。此次培训对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强化“职业性”起到了很好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7月17日、18日,乐山一职中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工作效率和创造能力,围绕2015年提出的“用心工作、用心学习、‘无中生有’、再创佳绩”主题进行了为期2天的封闭式干部学习与培训。培训中,郭树林同志理论联系实际,以生动的讲课形式对“用心工作、用心学习、‘无中生有’、再创佳绩”作了深刻诠释和讲解;李永志同志以《教育管理工作要在“用心”上下功夫》为题、徐斌同志以《怎样当好干部?》为题作了详实讲解。学校三级干部和沙湾职中干部参加了培训,并联系自己的工作都作了发言。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为乐山一职中的发展“再创佳绩”奠定了基础。

8月20日至8月25日,乐山一职中为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意见》,进行了以“班主任工作重心和方法转移”为主题的为期5天的封闭式培训。全校80多名班主任全部参加了培训并有20多名班主任代表作了发言。培训中,学校主要领导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主题培训:郭树林同志以《班主任的五大绝招》为题全面强调了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及转移的必要性;李永志同志以《班主任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习惯的教育培养》为题强调了“职业性”的培养;李言奎同志以《做名符其实的职教班主任》为题强调了班主任工作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影响;吴则平同志以《以德治班》为题强调了道德教育是良好班风和凝聚力形成的'重要抓手;李萍同志以《如何预防和处理学生中的重大违纪事件》为题强调了对学生重大事件迅速决策与果断处理的重要性;徐斌同志以《从学校招生就业看学生的教育培养》为题强调了教育管理系统性的重要性。这次培训,以讲课、研讨等形式重点研究培训了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如何转移、如何提高有效性等工作思路,为学校扩大规模后的新学期工作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支持。

8月28日至8月30日,乐山一职中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推行以国家标准工种为项目的“项目教学”改革,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分别以讲课、专业研讨等形式集中培训了3天。在培训中,郭树林校长理论联系实际,以《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高教育力》为题,围绕“项目教学”的概念、特点、推行思路作了全面讲解,明确提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项目教学”改革的关键的主张。李言奎副校长在培训中也作了《如何实施“以工种为项目”的课堂教学法》的具体讲解。最后,各专业部还为自己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作了热烈讨论。这次培训,为新学期全面推行的“项目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乐山一职中今年暑期的培训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达到预期目的。培训活动的全面展开,使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性”得到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得以提升。

2、重视设备设施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决策,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培训质量,学校加大了培训设备设备的投入,我校原有实训操作室26个,设备设施价值近千万元,其中计算机房8个、电子电工实训室6个、餐饮、客房、导游训练室4个、汽修3个、化工实验室2个以及财会模拟室、琴房、练功房等,为保证培训技术工人工位足够,学校又新建了汽修车间3个、数控机床训练室1个,焊工、钳工、车工训练室各1个,投入资金150万元。加上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培训技术工人的操作训练时间大大增加,保证了培训质量。

3、重视软件建设。

四、严把出口关,为地方培养合格技术人才。

严把培训出口关,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长期以来把参加鉴定取证作为质量把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规定,凡是参加学历教育的长期培训者必须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培训人数增大了,培训的质量当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培训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就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二者是正相关的。因此,学校极为重视。首先,将培训学员结业的标准定位在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规定所有参培的人员,学完规定课程,取得合格成绩外,还必须获取培训相关专业的技能等效级证书才可毕业。另外,学校改革课程结构,根据“从做开始,先会后懂”的教学思想,要求培训专业编写出“浅、简、广、新、用”的教材达40多种,学校还适时调整授课比例,培训各专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为3:7,其中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比例为2:8,重在训练学员的专业技能。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利用政治学习、培训或专题讲座,向教职工灌输“培训一人就是养活一家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还拨出10多万元专款,先后派出部份教师到山东、南京、成都等地学习专业技术,如机械专业教师到山东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汽修专业老师到成都学习汽修检测技术等,从而保证培训的教学质量,使今年的培训合格率在95%以上,90%以上的学员都找到了新的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专家的预测,即2020年,我国还将有2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因此、劳务开发培训基地的职业学校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办学空间与潜力都是很大的,劳务开发培训任重道远,我校将一如既往,不懈努力地为打造乐山劳务品牌,培养农民工尽责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二

到目前为止,全镇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700人,完成年计划88%,(其中阳光工程215人,完成年计划90%),转移就业700人,转移就业率100%。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毛纺、服饰(缝纫工)、制革等专业。在岗培训1300人,完成年计划65%。农技培训701人。完成250%。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xx年全镇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确定了20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计划方案和适当提高了20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加强与市阳光办、培训学校、企业在培训过程的合作、协调沟通工作,并宣传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4、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好转移培训信息材料和数据。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充实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设办公室,加强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与与农业、劳动、科技、妇联、团委、成教等部门密切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率和就业率。

2、培训骨干,推进规范动作。对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和政策培训,做到政策熟悉、业务知晓。

3、多渠道筹措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镇财政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与劳动等有关部门配合,督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民工的培训经费。使参训农民得到免费培训。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4、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及时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对已通过转移培训并就业但因各种原因需转至别的行业或别的企业人员未列入转移培训范围,不利于重新就业或素质提高,建议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

2、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统计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实际富裕劳力接近“0”,大量的是50岁以上做小工的兼职农民,需要转移培训的仅是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与外地来的农民工。建议不要把务工农民工统计成农民,使转移培训指标(目标)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五、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各类培训的扫尾工作。

2、加大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及时兑现培训政策。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三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四

今年上半年,xx县农培办根据市农培办要求和县委具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现场会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调整组织机构人员,强化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564名,其中“转业农民”的技能培训1840名,“专业农民”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50名,“务工农民”的岗位技能培训2610名,预备劳动力培训1464名。

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苍南现场会后,县委再次召开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包哲东副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苍南经验,专题研究深化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县委要求相关部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苍南现场会精神,切实抓好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调整人员,健全机构,充实专兼职干部,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滤布努力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年初,我们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制定了《xx县2005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施意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250万元。

一是调查研究,开展基地培训。为整合培训基地,促进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4月份组织人事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到瓯北等地对我县的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xx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将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培训基地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择优上报一批基地作为县级培训基地报县农培办审核认定。到目前为止,已有10家基地上报,培训的范围包括泵阀、裁缝、计算机等一些符合我县主要工业产业发展的专业。

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各培训负责单位根据县委2005年度实施意见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科技局以培训农村先进技术为主,组织我县13位农村技术骨干到杭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农业局和科协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结合各乡镇农业发展特点,开展了蔬菜、畜牧、果树等专业的培训;人事劳动和经贸部门以技能培训为主,开展了多期计算机、电工和家政服务培训;教育局以我县职高为载体,针对山区学生开展了裁缝、畜牧养殖业等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充分就业。为了适应我县泵阀产业发展形势,给待业青年提供培训和就业良机,2月份我县成立了永嘉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面向永嘉籍具有技校或职高学历以上的待业青年、普通大中专毕业待业青年、普职高三分流学生,开展泵阀实用操作技术培训,培训经费由县农培办、企业、学员各承担1/3。目前第一期培训班的50名学员已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学员培训后,经劳动部门和企业共同验收合格,取得初级技能证书,即由瓯北镇的较大规模以上泵阀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验收不合格学员继续参加下一期培训,合格后由企业录用。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民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宣传工作做到不够,使一些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且由于我县滞留在家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就业竞争力差,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各乡镇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业和农业重点乡镇培训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一些贫困落后的乡镇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项目开展不平衡。目前,我县的专业农民培训开展的比较好,绿色证书、农函大培训工作力度非常大,而务工农民和转业农民的技能培训人数比较少。四是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不到位。由于目前企业用工需求量不大,加上一些培训机构自身条件的限制,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会和本地用工招聘会质量不高,服务工作没有完全到位。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工作机构,特别是四个专业培训小组和各乡镇的培训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压滤机滤布加强县农培办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我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培训基地认证工作,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信息交流、工作通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

二是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继续采用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方式,联合我县奥康、红蜻蜓、报喜鸟等一批知名企业,引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结合我县服装、泵阀、鞋业等产业结构特点,充分利用永嘉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开展服装、泵阀等实用操作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不断掌握实用技能,以适应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劳动力培训“双后双百”工程,使我县初、高中毕业后的分流学生百分之百参加培训,百分之百能够转移就业。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和劳动力转移平台,进一步做好培训农民就业工作。在用好县财政培训专项扶持资金250万元的基础上,我们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工作,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参与培训的良好局面。积极拓宽劳动力转移平台,通过建立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依靠法律援助中心,采取跟踪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对已培训的农民提供劳务信息服务、诚信担保和法律援助,促进农民真正转移就业。

四是加强指导,强化督查,进一步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率、合格率、发证率、转移就业率纳入政府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督促指导,把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村、人,每两个月对全县各部门、乡镇的培训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培训工作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予以通报批评。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五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

20**年,根据国务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

根据全面统计,20**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中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0%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

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平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

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

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

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

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名。

(五)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

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

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

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

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

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

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县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

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多次深入21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

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

第四,建立培训就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

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合格的农民工,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

(一)培训与转移情况今年我县共培训8期、600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64人。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今年转移的600名农民工,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就业环境相对稳定。

(三)效益

1、经济效益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0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计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

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全县发展不平衡,好坏差距明显加大,个别乡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四是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构还不健全,业务工作还不成熟;

五是跨区输出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将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提高;

四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服务中心的场地、设施、师资等力量,发挥我县职业培训优势;

六是加强引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合理流动,避免肓目流动。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六

20××年,xx市科协把实施阳光工程作为科普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实行领导、人力、物力、财力多方倾斜,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现总结汇报如下。

根据我市初选的7所培训基地的性质不同,我单位把党校、技工学校和科技职校定为培训基地,并分别在这三个培训基地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到60人。

培训基地要执行工作月报制,在月底前上报上个月培训转移有关统计数据,每个班次结束时要到培训点进行检查验收,对培训就业的学员采取就业跟踪或深入农户的形式,抽查转移就业情况。

培训基地将公开“阳光工程”招生简章,明确对培训岗位、内容、时间、收费及补贴标准,并公开学员名字,随时接受学员监督,对于接受培训的学员要实行承诺制原则,为他们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挥科协最大职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为打造“和谐xx”做出贡献。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七

一、基本情况。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毛纺、服饰(缝纫工)、制革等专业。在岗培训1300人,完成年计划65%。农技培训701人。完成250%。

1、安排部署了xx年全镇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确定了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计划方案和适当提高了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加强与市阳光办、培训学校、企业在培训过程的合作、协调沟通工作,并宣传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4、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好转移培训信息材料和数据。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充实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设办公室,加强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与与农业、劳动、科技、妇联、团委、成教等部门密切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率和就业率。

3、多渠道筹措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镇财政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与劳动等有关部门配合,督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民工的培训经费。使参训农民得到免费培训。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4、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及时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对已通过转移培训并就业但因各种原因需转至别的.行业或别的企业人员未列入转移培训范围,不利于重新就业或素质提高,建议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

2、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统计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实际富裕劳力接近“0”,大量的是50岁以上做小工的兼职农民,需要转移培训的仅是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与外地来的农民工。建议不要把务工农民工统计成农民,使转移培训指标(目标)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五、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各类培训的扫尾工作。

2、加大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及时兑现培训政策。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八

xx地处xx,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的新一轮国家扶贫帮困县之一。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人,其中农民工13.4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城市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70%。因文化少、技能低,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既便找到了工作,工资等其他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为此,为了提高我县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实施好阳光工程,县阳光工程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阳光工程办的支持及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自今年6月份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2560人,其中有2530名农民已找到了较为轻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xx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xx兼任,安排了县农业局2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和县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20xx]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3、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20xx—20xx年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xx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基地的组织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福建等地就业。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400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一条有效的重要的途径,确实是一件很“阳光”的事。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培训机构招收短期培训学员不乐观;二是未出台有力措施落实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阳光工程办工作较难开展;三是项目补贴经费太少,难以帮助希望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农民接受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措施,落实县阳光工程办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便更好地加强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管工作,同时建议省阳光工程办尽早安排落实20xx年度培训补助经费,以便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得到更有力的开展。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九

部门严监管工程出成效。

xx县地处湘中丘陵,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主产县和先进县。全县农业人口77.1万人,其中劳动力44.1万人。20全县外出务工人数12.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8.1,外出经商就业人员2.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4.5。劳务收入总额12.5亿元以上。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外出打工比没有培训的农民一年多工资5000元左右。年,我们在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一是规范基地招标,广泛开展公示。二是制定实施办法,签订培训协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上好第一节课。四是狠抓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五是部门配合管理,扎实搞好档案。六是搞好学员就业,优化跟踪服务,共招收学员人,转移就业1892人,就业率94.6,减免直补学员学费54万余元。

一、规范基地招标,广泛开展公示。

县阳光办按照2005年《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005年6月上旬在县电视台向全县发布了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公告。公告内容包括认定时间、认定条件、认定程序、报送材料和受理机构等,并组织专家对学校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学校的校设校具、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联系安排就业能力、服务承诺、单位信誉、收费标准及学员生活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后,采取招标评审的办法,从12所具有转移就业能力的学校中确定了xx学校、xx驾校、xx中专、xx学校、xx学校、xx职业技术学校、xx基地等7所学校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我们对项目实施实行公示,向社会公开,请社会监督。采用电视公告、通告公示等不同形式进行公示。公告内容包括阳光[本文自[范文搜网-找文章,到范文搜网]工程政策、培训机构名单、培训专业、财政补助标准、服务承诺、监督举报电话等。每个学员在培训基地报名时就能得到县阳光办统一印发的阳光工程宣传资料,让学员一进校就了解到阳光工程的意义、培训内容、收费标准和补助标准。

二、制定实施方案,签订培训协议。

为了保证我县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2005年《xx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精神,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和市场需求,制定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培训计划、实施办法。根据各培训基地的培训转移能力,把省阳光办下达给我县2000人培训转移任务分解到各培训基地。县阳光办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转移就业协议,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培训基地根据各自的情况设置专业,分别制定培训方案、教学计划和转业就业规划。

三、加大宣传力度,上好第一节课。

我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措施,把“农民学技术,政府给补助”的优惠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一是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发动,利用《农事指南》电视节目专题报道阳光工程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二是印发宣传资料6000多份,张贴到各乡镇、交叉路口、中学门前,每个培训学员报到时发一份。三是学校招生时,发动教职员工走村入户,宣传阳光工程的优惠政策。四是在县里的.会议上讲解实施阳光工程的内容和方法。五是培训基地举办《感谢您――阳光工程》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使阳光工程家喻户晓,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氛围。

各培训基地每个培训班开学的第一节课,由县阳光办的同志来讲,一是宣传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大意义、培训对象、培训专业、培训方法、收费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等。二是对照名册核定学员身份。三是发放代金券,并介绍代金券的使用方法和填写方法,要求学员当时把代金券填好,及时上交。

四、狠抓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各培训基地的办学宗旨是:以人为本,办学为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培养目标。为保证学员转移就业,稳定就业,就要把学员培训成一个有一技之长,能自主创业,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实现由“村民”向“市民”转变。

1、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一是结合进城务工手册,向学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员进城务工时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二是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鼓励学员,使学员知道,求生必须求知。三是用人才竞争、尖端科学高速发展的现实教育学员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四是用一专多能的致富典型激励学员,要他们坚定信心,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勇于登攀。

2、培训。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

为充分发挥xx市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确保20xx年全市“阳光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新认定的通知》。

一、精心组织。

市、县(区)两级阳光办都分别组成由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认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对申报的xxx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实践场所、就业渠道、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和审核。在20xx年、20xx年已经认定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完成任务较好的,我们进行了优先考虑,对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进行了认定,对个别的完不成任务,操作不规范,且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了基地的认定资格。根据省阳光办通知要求,市属培训机构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认定,市农业局,财政局等阳光办成员单位对市属申报的x所学校逐一审核认定,将劳动局就业培训中心等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认定为市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对招标认定的培训基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x天,并公布市和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督促检查。

市阳光办对县(区)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认定的基地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条件,对在认定培训基地的招标、公示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除限期整改外,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通过市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阳光操作,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认定了xx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认定的基地中,农广校x所,占x.x%;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培训中心x所,占xx%;教育部门所属各类职业学校x所,占x.x%;其它部门所属学校x所,占x.x%;社会民办培训机构xx所,占xx.x%。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一

2018年我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任务。根据省农业厅川农业[2018]180号文件精神,我县应培训农村劳动力2130人。在市农业局、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县农劳办的牵头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县阳光工程于2010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现就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为切实搞好阳光工程的实施,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我县以隆府办发[2007]19号行文成立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县农业局、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阳光工程的日常工作。各培训单位也相继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组,并报县阳光办备案。工作组专门负责阳光工程培训的招生、组织、教学、管理和日常事务工作。

阳光办主要负责制定全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督促各培训单位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培训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把握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培训任务是2130人,通过2018年12月招投标,确定了xx县农技推广中心、xx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县畜牧兽医协会、xx市建安职业技术学校、xx市长宏职业技术学校、、xx县创力职业学校、xx县职业学校、xx县e步职业技术学校等9个培训单位共同实施2018年“阳光工程”项目。

1、公开招标,认定基地。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面向全县“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基地招标。

2、下达任务,县农劳办以“隆培办发[2018]]6号文件将2018年2130人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培训基地。

3、招生培训,推介就业。基地承接培训任务后,积极宣传,印发招生简章,选择符合条件的学员。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使用规范教材,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上课,强化学员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门技术。结业后学校推荐帮助就业。

4、核对身份。开班第一天,县农劳办、阳光办、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学员身份,免费发放引导性培训教材,坚持上好第一堂课,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知识讲座。将课本、笔记本发到农民学员手中,受训学员签字,并登记造册。

相关范文今日更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xx市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发展: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今日更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方式

农林牧渔:关于xx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报告

农林牧渔:**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现状及对策

5、规范手续,拨付资金。培训结束验收后,各基地凭县阳光办出具的验收意见、目标责任书、培训和转移台帐等有关材料,到县财政局报账。

为落实好阳光工程质量建设,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部省关于做好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县阳光办继续执行了七项制度及办法。即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监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公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培训台帐、项目报告制度,并将七项制度贯彻落实到各培训单位。

1、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申报、项目招标、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制定实施方案、编制教学计划、组织培训、负责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

2、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我县阳光工程项目资金由县财政专项管理和监督,县财政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对全县各培训单位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培训转移任务完成后,培训单位凭培训台帐、县阳光办和检查验收报告到县财政按规定报帐。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帐目单列、专人负责,严格资金用途和审批报帐程序。

3、项目监管制度。县阳光办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培训单位健全各项目制度,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

4、培训台帐制度。培训单位必须建立培训台帐,内容齐全,并报县阳光办备案。我县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阳光工程培训台帐。台帐的内容包括学员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所学专业、培训时间、补助标准和学员联系电话。培训台帐签字和手印。

5、项目公示制度。阳光工程培训要体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基地认定、培训人数、专业、时间、国家资金补助标准及农民应承担的费用等都要向社会公布。县阳光办就评估认定的培训基地、参与招投标的培训单位、招标结果、国家对阳光工程资金补助的情况通过隆昌电视台和张贴公告向社会作了公示 ,各培训单位对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专业、学习时间、各专业收费标准、国家补助政策、学员就业去向均向学员作了公示。

6、招投标制度。培训单位于2018年12月5日前向县阳光办递交了申请和申报材料。县阳光办对材料进行审核,于12月15日组织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纪委、县劳动局等单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在县农业局会议室举行公开招投标, 招标公开、公正、公平,按照择优的原则,有9个单位中标。

7、项目报告制度。各培训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对培训进度、信息的报告。

8、认真上好“第一堂课”。每个培训单位的每期培训班开班前2-3天,培训单位分别向县阳光办xx县财政局报送本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花册和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开班第一节课上,县阳光办、县财政局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检查核实学员身份。

县阳光办工作人员到场讲课,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培训的要求。培训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县阳光办、县财政局到现场检查培训的效果,抽查学员参训的情况、就业意向,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监督结业考试等。

9、严把培训质量关。我县阳光工程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培训单位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保证了培训转移效果。培训专业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情况而设置,最终达到输得出去的目的。e 步电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与济四药业、隆昌工程机械厂、机械学校与长安棉组织厂等均签订了用要合同。

业指导导培训教材》免费发放外,各培训机构均保证了每名学员人手一套技能培训教材,有的.培训学校还为学员准备了笔记本、笔、学习证、资料袋等学习用具,绝大部分学员感到 满意, 不但免费学习技术,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有生活补助。

培训过程中,县阳光办工作人员不定期对每个培训单位作了2-3次的突击检查,检查上课、实习情况;抽查学员学习的时间、内容;学校在不同阶段的资料收集情况;阳光工程有关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等。中途县阳光办安排各培训单位就培训情况进行了1-2次自查 ,县阳光办对全县按培训单位和班次进行了抽查 。全部任务于今年4月月底以前结束,各培训单位向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提出了检查验收申请,由县阳光办组织农业、财政、纪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检查组于对各培训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的形式一是查阅档案资料,二是走访学员,三是电话调查,电话抽查人数占培训人数的10%。验收公开、公正,结束时检查组向培训单位交换验收情况和意见,资料不齐的及时补充,县阳光办向各培训单位出具了验收报告。

1、学员转移输出效果好。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员转移输出,帮助学员增收致富。为此,多数培训单位安排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职业技术学校、e步电脑学校、创力职业技术学校、xx市长宏技能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培训就业合同,学员学习结束、通过考试合格后被安排到企业工作。共输出240人。学校把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作为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保持长期联系,学员有困难尽可能帮助解决。

2、学员增收致富快 。 优质粮油生产与营销专业由我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培训。通过培训,学员的种粮技术得到提升,较大幅度提高了农户农产品产量和收益,人均增收142元,广大农民学员排手叫好。

3、学员辐射带动作用强。通过培训后的学员技术含量高,而且带动性强、幅射面宽。龙市镇普照基地,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折合亩产829公斤,创造了川东南地区中稻亩产最高纪录,其技术已幅射带动周边水稻种植2000多亩,增产效果突出。

1、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在培训的进度上有些专业没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三是阳光工程教材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四是由于本地缺少大型企业,培训就业相对分散,推荐就业难度较大。

2、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阳光工程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进一步做好对各培训机构阳光工程培训管理工作。

3、在抓好培训管理的同时,做好培训后的转移就业工作。

我县2018年阳光工程培训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部门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 2130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务工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可以看出,实施阳光工程是深入人心的,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智力支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二

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批量转移和有序流动,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出了贡献。20xx年在上级部门和各界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经过培训考核共计1120名学员顺利结业。20xx年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现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到目前为止,我校举办了七期的培训,已经培训农村劳动力1120多人,按着上级文件精神这们设立了阳光工程公示板,将培训专业、收费标准、国家补贴、监督电话等项目公示给学员。我校经过投标、竞标最终赢得了哈尔滨市阳光工程培训。由于我校地处农村有充分的地域条件,我们有承担了省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的1000人任务。我们开办的有病虫专业防治员、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人员、畜禽养殖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又重新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做到了在培训前有组织、有分工、有制度。学校为按时、保质完成培训任务,设有专职的专业教师10人,另聘请4名专业技师,不但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专业技能。

多渠道组织生源,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机会宣传阳光工程,20xx年7月15日,我校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正式开班。来自道外区永源镇、巨源镇,阿城区蜚克图镇、料甸满族乡、平山镇等150余名农民工参加了培训。开班当天市农委的领导给学生讲了希望和要求,校长给学员讲明的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建议。会后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录相,学习了劳动法及简单的法律知识,让学员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九月份至十月份,我校又培训了六期。近1000人,每期培训历时一周,54个学时,其中理论培训30学时,实作24学时,学校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培训工作按着计划进行着,为了能让每位学员熟练的掌握农学、畜牧专业的技能操作方法,学以致用。我校教师非常注重学员的亲手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小组全程管理。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学习质量,让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监管程序,对学员出勤情况认真统计并作为取得考试资格的重要依据。在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文化知识、政策法规、道德修养的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并严格按照省阳光工程培训要求,保证学员学习时间,提高培训质量。真正能让学员进得来,学得会,出得去。现在培训已接近尾声。学员们通过自身和教师的努力,基本已经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技能。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学员都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3.千方百计,切实抓好学员素质的提高。

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独立的操作农村的技能实践,为此我们开展培训多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可以结合农村实践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等。

1、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宣传的力度不够,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一些想参加的培训人员不清楚政策和培训的专业,没有及时报名。学校宣传力度有限,有些农民根本不知道阳光工程是怎么一回事,如有可能建议上级政府利用影视、新闻等形式来让农民理解“阳光工程”真正含义。

2、组织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学员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把心思放在学习培训上,出勤率低,影响平时的上课效果;有的学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参加培训,就能安排就业,他们却没有想到将来到工作岗位上怎么办。今后应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考勤并探索有效的制约措施。真正让学员有一技之长。

3、培训的专业较单一。不能满足学员需求,今后要整合学校资源,根据学校的自身优势,争取主管部门支持,进一步拓宽培训专业和增加培训人数。

20xx年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会吸取前面的经验,争取做好下一步工作,包括组织机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培训学员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文化知识、政策法规、道德修养的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做好学员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了解“阳光工程”的意义,为下期培训奠定基础。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三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xx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xx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xx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xx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xx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四

为充分发挥xx市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确保20xx年全市“阳光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x阳光办[20xx]1号)的通知精神,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积极开展了基地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进了调查摸底,并通过公开招标、公示,在去年的基础上重新认定了xx所学校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是实施好“阳光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市阳光办高度重视,0x月xx日我们召开了各县(区)阳光办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协调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点学习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x阳光办[20xx]1号)的通知精神和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附件)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要求各县(区)要在认定过程中要坚持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招标;要坚持贴近农村,方便农民,自愿申报的原则,把符合条件的公办、民办培训单位都吸收进来;各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对自愿申报的培训机构进行审定,并将培训质量、就业质量作为招标主要条件。市阳光办于x月x日在《xx日报》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新认定的通知》。

市、县(区)两级阳光办都分别组成由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认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附件)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对申报的xxx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实践场所、就业渠道、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和审核。在20xx年、20xx年已经认定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完成任务较好的,我们进行了优先考虑,对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进行了认定,对个别的完不成任务,操作不规范,且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了基地的认定资格。根据省阳光办通知要求,市属培训机构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认定,市农业局,财政局等阳光办成员单位对市属申报的x所学校逐一审核认定,将劳动局就业培训中心等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认定为市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对招标认定的培训基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x天,并公布市和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市阳光办对县(区)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认定的基地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条件,对在认定培训基地的招标、公示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除限期整改外,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通过市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阳光操作,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认定了xx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认定的基地中,农广校x所,占x.x%;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培训中心x所,占xx%;教育部门所属各类职业学校x所,占x.x%;其它部门所属学校x所,占x.x%;社会民办培训机构xx所,占xx.x%。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五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20xx年,根据国务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根据全面统计,20xx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中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xx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平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

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名。

(五)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

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县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第三,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把县乡村三级劳务联络捆绑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就业平台;第四,建立培训就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

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合格的农民工,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

(一)培训与转移情况。

今年我县共培训8期、6oo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64人。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

今年转移的60o名农民工,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就业环境相对稳定。

(三)效益。

1、经济效益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计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全县发展不平衡,好坏差距明显加大,个别乡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二是对转移培训认识不高,还没有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发展机遇,拓展职能的高度来抓,部分乡镇分校畏难情绪还很大,工作力度不够;三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条件还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缺乏独立开展培训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力量;四是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构还不健全,业务工作还不成熟;五是跨区输出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将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决。

2oxx年重点抓好: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建设的提高,县乡(镇)三级要健全劳务培训站,配齐专职人员,达到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能力明显提高;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提高;三是多措并举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培训方式,使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有明显提高,努力借助劳动部门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在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专题培训班,提高农业科技培训质量,把农业科技培训与打造三都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特色结合起来,适应我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客观需要;四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服务中心的场地、设施、师资等力量,发挥我县职业培训优势;五是加强农村青年培训,主要针对外出青年要从事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青年进行培训,20xx年计划组织培训1o00人,培训电工、焊工、家政、缝纫、烹调、美容美发、建筑、摩托修理等工种;六是加强引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合理流动,避免肓目流动。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六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劳务培训输出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市委扩大会议。

结束后,市政府及时召集农业、原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扶贫、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部门领导共同分析我市劳动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订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和“以省内为主、以农业内部为主,拓展省外劳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实施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及相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通过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月日,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人,其中男人,女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其中输出省外人,输出市外人,市内转移人。输出地主要是北京、山东、广州、福建、江苏、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输出劳动力以十个月计,月人均纯收入按最低元算,全市预计可增加劳动者纯收入万元。

(二)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为切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加快城乡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实施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劳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和有序化转变。

(三)农民进城务工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各县(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餐饮、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电脑应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四)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为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做成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想办法,找路子,对所输出的劳动力由输送单位与用工单位洽谈工资待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派专人护送。如:永德县妇联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对全县到周岁并愿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进行摸底造册,在继续向省内输送家政服务员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一些省内外企业联系,进行劳务用工洽谈,为广大农村青年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经多方考察,永德县妇联与广东省东莞市华荣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利用所建立的劳动力档案,在短短的一周内就迅速组织了名适龄男女青年向该公司输出,并在这批务工人员中设立班委,班委设名班长、名副班长和名组长,同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要求各小组随时观察组员动态并向班长汇报,班长向县妇联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一月一次电话汇报,三月一次书面汇报,确保劳务人员输得出、留得住。

(五)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壮大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为改变目前全市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比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原有家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批准了“万鑫劳务公司”和“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成立,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一)搞好摸底调查,抓好宣传发动。

为切实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抓落实,永德、双江、镇康、云县、临翔、凤庆等县妇联,分别深入个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女青年愿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骗、被拐以及家政服务员“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旧观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永德县妇联在永德电视台设《女性天地》栏目进行宣传;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召开村组妇女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并对岁愿意外出务工女性人员名进行造册登记。

为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规模化、项目化、制度化,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制作了有关统计报表,实行每月一报的零报告制度,各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通过“临沧农业信息内部交换网”网上报送,市直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实行书面表格报送。

(三)抓订单、搞培训、树品牌。

不应求。目前已向上述五省输出佤山青年人,使来自贫困山区的佤族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就业道路。耿马、云县、凤庆、永德等县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到用工比较多的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达成劳务协作协议或直接采集厂家用工信息,直接输出劳务人员到厂家。同时,积极邀请用工单位或沿海有关中介机构到临沧进行实地考察,对前来报名的劳务人员直接进行面试,提高输出就业成功率。

(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在市、县财力十分困难,没有能力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注入更多经费的情况下,各县(区)及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落实,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原创:如:市扶贫办与市技工学校联合举办的劳务输出培训班,市扶贫办从年末安排给双江、沧源、耿马、永德四县的科技扶贫资金中拿出万元,为这四个县的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电工、电子等技能培训,同时动员他们加入工会组织。邀请苏州太沧市三资企业欧亚马自行车厂领导亲临学校对这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考察面试,所培训专业技能均达到厂家要求,对家庭确实困难,无法解决车旅费的,技工学校负责为每人承贷元的小额信贷,由厂方在个人逐月工资中扣还,使这名学员全部应聘输出到该厂就业。

自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健全机构是基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狠抓落实是关键;筛选信息、提供服务是保证;同时,加强帮助引导,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内与市外相结合,既发挥各类网络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又发挥各种“能人”的牵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总量,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变,由盲目松散外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新型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务市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宽,输出工作种类单一。

目前,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平台,输出渠道不多,信息不灵,输出工种单一,大多数仅靠干苦力维持生计,稳固率不高,有碍于输出工作的开展。

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青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保守,外出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和部份父母不愿意让其外出打工,担心外出打工挣不到钱或上当受骗,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大部份富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部份青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输出去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市外劳务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多以女性员工为主。

从各县(区)输出人员以及与我们联系的几家中介组织需要的人员情况来看,市外劳务市场所需员工数量较多,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输送的时间紧迫,且多以岁以下的女性员工为主,男性员工占的比例较少,要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定数量的女性员工,难度为较大,这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进一步的扩大输送规模带来一定的困难。

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虽然按市场化运作,但全市劳务输出还处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中介组织的力量仍十分薄弱,还需政府扶持。各职能部门在从事培训工作中,相应的培训经费得不到落实,而培训对象绝大多数来源于贫困山区,他们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却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和外出务工车旅费,成为制约这一新型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跟踪服务滞后、信息反馈缓慢。

要使输出的劳务人员稳得住,减少一些问题特别是侵害权益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输出单位与输入单位的联系,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由于经费问题和此项工作刚起步,多数县在跟踪服务管理和信息反馈方面没有很好开展,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将对今后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牢固树立劳务培训输出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增强农业发展后的战略地位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配合新闻部门,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的多输出、快输出,营造良好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就业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督促各县(区)和各部门对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年度计划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采取年初签订责任书、月统计、季检查、年终考核的办法,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演好劳务输入“大合唱”,为全市的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规范、引导,逐步形成以市为中心、县为骨干、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劳务培训体系;建立培训与输出的互动机制,依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原创:以培训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政策、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常识及公民道德培训,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就业稳定性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要本着“输前认真考察,输出严格组织,输后加强管理”的原则,严格审查务工信息,把好务工人员思想关、技术关和健康关,以适应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协同用人单位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要通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全市劳务输出工作“四个转变”,一是输出对象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输出转变,二是由数量型输出向数量、质量型输出转变;三是由自发地、无序地输出向组织化、规模化输出转变;四是输出效益由单纯的经济收入向培养人才和劳动致富转变。要进一步总结和运用近几年来开展对外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搜集、筛选劳务供求信息,为外出劳动力提供准确可靠的务工信息,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和稳定率,确保劳务输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努力把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做成一个富民强市的新型产业。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七

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惠工程。为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我们始终把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放在培训工作的首位,把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作为推动自身工作前进的内动力。学校培训中心领导对培训具体工作多次做出明确要求,要求必须用最好的人力,尽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搞好培训工作。学校设置的“一室三部”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协作,在各自抓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些交叉共同需要办理的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形成合力解决。一年来,我们迎接国家、省、市、区领导对我校转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达20多次。20xx年9月2日上午,巴州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青宁、副主任吴群传、区扶贫办主任陈永明到学校就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专题调研。20xx年11月7日,由区扶贫办组织召开的全区转移培训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负责人以中心发言人身份就培训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市扶贫办黄鹏主任作了总结讲话,对我校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xx年10月30日,巴中市政协副主席何长洋等领导在巴州区副区长张洪祥等人陪同下,对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果进行了视察验收,市区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劳动力转移培训业绩,高度赞扬了我校一流的教学实训设施,并勉励学校继续努力,当好巴中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带头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有序,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一个领导重视、教师积极工作、学员踊跃参训的良好培训局面在我校全面形成。

“订单培训”是我校转移培训的主要形式,有较强的约定性,它既约定了人才的规格,又约定了培训学员输出的工种、地点和时间。此种培训能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培训、安置效率。一年来,我们先后多次派招生安置人员到广州、深圳、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深入厂矿、企业(公司)实地考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介绍、联系及深层次的会谈,不少企业与我校达成了长期培训安置意向性协议。在xx年年意向订单签约培训的基础上,20xx年我校又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又有10多个单位与学校签订了培训、安置协议,为开辟培训安置门路找到了更好、更广的空间。

“适销对路”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法则。这要求所设培训专业以及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必须做到“三合”,即:合时、合地、合人。也就是说,我们开设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应该与现有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要求同步。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分离、调整、加载等手段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一是将原有机械专业分离为车钳工、焊工两个培训发展方向,将原有电工电子专业分离为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电力拖动三个培训发展方向。二是课程设置与时俱进,力求规范、实用。计算机专业在原有汉字录入、word文字处理、excl电子表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学简单的动画制作和一些网络常识;缝纫专业在原有服装识图、服装剪裁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了现代服装设计等基础课程;家电专业侧重向学员传授常用家电维护、常见故障检修知识。三是整合教学内容,加载公共常识课程。各专业学员在学习本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必须学习一些公共常识课程。在过去已开就业常识、法律法规、普通话、礼仪常识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本学年又加开了常用应用文写作课程。通过以上办法,我校专业设置更具个性,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合理,广大培训学员受益更大,得到的实惠更多。

建立有效的招生网络,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万贫困户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把转移培训的招生信息及时传达到千万贫困户家中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这一工作,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三到位”工作。一是领导到位。学校培训中心主任和分管副校长面对招生问题总是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研讨解决办法。同时,成立招生小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工作责任心强且具有招生能力的教师经常深入乡镇、农村宣传招生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在市区扶贫办、劳务办的主导下,学校首先在市广播电视媒体开辟“培训之窗”栏目,定期及时宣传招生培训信息。其次,在区教育主管部门成教科的支持下,聘请各乡镇成教专干为地方招生宣传联络员,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办墙报等多种途径,使政策宣传覆盖千家万户。再则,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常带领招生组成员开上宣传车,深入农村乡镇流动宣传。一年来,招生组成员行程15000多里,奔赴200多个乡镇作政策宣传,发宣传资料56000多份。三是学员组织到位。按政策要求,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组推荐、乡村公示、乡(镇)审核、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生组织学员。学员入学培训严格按“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两证、两合同、两台帐”的管理机制运行。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招生网络已全面形成。本年度不仅迎来了一些偏远乡镇的许多农民工前来参训,还迎来了不少陕西、苍溪、仪陇等外县籍贫困农民来校学习。

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效益的关键在于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培训、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八个结合”。一是规范培训内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对同工种坚持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课程、统一结业鉴定,以此规范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安置。二是规范培训管理。主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建立台帐。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学校规范地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台帐和就业安置台帐;统一报告制度。学校每月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区扶贫办报告培训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及时编发在学校主办的《基地信息》上,随时接受监督管理;统一责任追究。学校实行法人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培训安置部门具体承办的管理体制,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统一检查验收。学员培训结束后,学校按培训计划认真组织人员检查验收,对培训内容不合要求、不落实的地方,要重新补课,对不合格学员,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以此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努力做好“八个结合”。一是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做到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二是中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四是培训与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五是自费培训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六是普通教育与转移培训相结合,在初三、高三农村学生中实行分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七是学校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相结合;八是校本培训与送培训下乡相结合,为推进劳务扶贫新村建设创造条件。多种培训方式的运用,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学技增能的要求。目前,结业学员紧俏,每天向学校咨询联系的单位络绎不绝。

安置就业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订单促进就业。在农民工培训中,我们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转,按照企业要求办”,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今年以来,与深圳、广州、江苏、成都等地的10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就业安置合同,主渠道解决了培训学员安置就业,按市场需求,年内已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1500多人。二是依靠就业维权服务中心促进就业。学校以驻外机构为窗口,在深圳、江苏、宁波、广州等地建立了安置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学员安置作辐射宣传,这样,使安置有组织、成建制地进行,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今年我校的安置工作呈上升态势,进展十分顺利。三是依靠能人促进就业。充分利用外出时间长、务工技能强、联系渠道广的农民工能人,采取亲连亲、戚连戚,邻帮邻等方式,形成地域输出、家庭输出的良性模式,开辟了有效的、牢固的就业渠道。至今,已有40多位就业能人,协助学校安置培训结业学员300多人。

但在培训的工作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更有一些殷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在招生、培训、就业安置各个环节上还需进一步周密安排,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落实;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便更适合广大贫困农民工参训学习的需要;三是希望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增加培训任务,以满足贫困农民日益增长的参训需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希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将各乡镇农民参训情况纳入乡级目标考核;五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解决行政管理、业务指导、招生组织、就业安置、维权服务等工作中必须的工作经费;六是由于农民工来校学习是陆陆续续的,因此结业安置时间不能整齐划一,希望主管部门在签发培训券时以实际培训为准,特事特办。七是出台对转移培训工作更优惠的系列政策,整合部门力量,降低结业农民工办证收费标准,形成共同关注农民工的合力。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八

为了贯彻落实“培训促进就业,学习提高竞争能力”的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我校以“培训为就业服务,培训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根本,以开展职业技能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并制定xx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

1.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

2.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率。

1.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及闲散劳动力为培训主体。

2.具有相对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群众给予创业指导。

3.本年度,我校计划在xx年12月至xx年4月期间,在乌苏市九间楼乡、夹河子乡开展中式面点、中式烹饪职业技能培训班17班次,共计850人数。

1.中式面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如面包、油条、包子、抓饭等特色小吃。

2. 中式烹饪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如常用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干货原料的涨发,出肉、取料和去骨,刀工技术,配菜,火候技术,调味技术,冷热菜制作技术等。

3.培训将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首先专业教师授课,课

后疑难问题解答及后续专业问题指导,其次对所授内容进行实操演练并对所培训人员结业后的创业进行跟踪式指导等方式。

xx年12月--xx年4月,主要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xx年5月--xx年11月,技能培训学校对以培训的培训资料进行整理,并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完成“三定”培训任务。

建立健全学员培训档案管理。每期培训办班结束后,要将所需的材料按期装订成册整理归档,并上报县劳动就业中心。办班所需的材料:

1、封面、材料目录表;

2、花名册;

3、作息时间表;

4、课程表;

5、教师授课计划表;

6、学籍卡;

7、考勤表;

8、试卷(另外装订)等。

通过此次培训,实现对培训对象理论知识考试通过率为80%,在糕点、面点技术上实现所有学员的熟练掌握.

本校在培训后将建立培训相关专业创业指导站,为所接受培训的学员开通技能培训、创业热线,随时为学员提供相关信息咨询。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十九

为充分发挥xx市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确保20xx年全市“阳光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新认定的通知》。

市、县(区)两级阳光办都分别组成由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认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对申报的xxx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实践场所、就业渠道、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和审核。在20xx年、20xx年已经认定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完成任务较好的,我们进行了优先考虑,对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进行了认定,对个别的完不成任务,操作不规范,且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了基地的认定资格。根据省阳光办通知要求,市属培训机构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认定,市农业局,财政局等阳光办成员单位对市属申报的x所学校逐一审核认定,将劳动局就业培训中心等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认定为市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对招标认定的培训基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x天,并公布市和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市阳光办对县(区)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认定的基地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条件,对在认定培训基地的招标、公示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除限期整改外,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通过市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阳光操作,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认定了xx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认定的基地中,农广校x所,占x。x%;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培训中心x所,占xx%;教育部门所属各类职业学校x所,占x。x%;其它部门所属学校x所,占x。x%;社会民办培训机构xx所,占xx。x%。

xx市阳光工程办公室。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二十

村劳。

动人口117447人。

占农业人口的46.95%;2001年农村劳动力人口增加到123482人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为49.31%比2000年增加了2.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4%高中以上占36%。这样的劳动文化素质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限制了城镇非农户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容量。在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绝大多数从事脏、累、苦、险和低收入的产业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而退出的工作。

2、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严重下降。乡镇企业是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一般情况下,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越快,经济效益越好,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人数就多;反之,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低,经济效益不好,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人数就少。近几年,由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出现下滑,经济效益持续不理想,使得乡镇企业就业能力减弱。

3、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难以令人乐观。城市职工下岗失业使农民就业机会下降。因为生产过剩和结构调整导致一部分城市职工下岗失业,而城市劳动部门为安置城市下岗职工,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制造了许多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相关规定,有的甚至采取了强制性的限制措施,部分原来农民劳动力可以从事的岗位也主要用来安置城市职工。这些政策无疑增大了农民进入非农产业领域就业的难度。

4、资金缺、小富即安思维的制约。我县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民生活水平不高,仍然是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较低的收入使农民也无力投资,致使农业技术落后和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约束了农业劳动力的退出和转移。在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过程中,必须有一定量的资金进行配套投入,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有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甚至将就过得去的观念,束缚了他们外出务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部分农民就不愿意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愿意进城就业。

由于现期城镇正考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削弱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接纳,引起了1997。

年以后转移速度大大减慢,加上每年自然新增劳动力,更加大了转移的'压力,如此发展下去,劳动力的转移幅度就会停滞不前,难于上升。

根据国家“九五”计划和2012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把引导和组织农业劳动力进行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农村就业的主要渠道。结合寻乌的实际情况,今后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采取以下对策:

1、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内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我县的山地、林地、荒山、荒坡、水面资源极为丰富,利用这些资源着力进行中药材种植、经济林发展和水面养殖以及脐橙为主的果业开发,可以消化安置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创汇农业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从而吸纳农村劳动力。

2、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各级政府必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不违反政策规定基础上给予更多扶持,使其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出路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3、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文化科学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转移的巨大障碍。必须在抓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严格培训,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建立农村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为劳务输出提供优质、快捷、便利的服务。

改革中要本着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允许和鼓励兼业、外出经商务工和离士离乡的农民依法转让、转租、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促进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正常流转,逐步集中,这既有利于外出、兼业劳动力放弃土地经营,实现向非农领域转移,解除后顾之忧,也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5、加快城镇化建设,拓宽就业领域,把城镇打造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集散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可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目前来说,加快小城镇建设,也就是加快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非农化建设改变甚至消除城乡对立、工农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即实现“传统农民的始结”,使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化、现代化的文明成果。据测算,我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左右,因此,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扩张城区规模,增加城市人口容量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快速度建设一批小城镇,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平台。

6、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深化城镇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改革,取消一切制约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制度。加快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大胆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股、租赁新路子;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农村劳动力就业纳入国家就业政策和管理范畴,实行职业分类。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淡化和消除农民靠土地作为养老保险心理。

文章出处:

原创。

【大。

小】。

【打印】。

【关闭】。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二十一

20xx年,龙山中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培训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提高我县广大农民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科技水平开展培训。经全体人员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20xx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三进村”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具体要求,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切实把“三进村”工作扎实有效地抓紧、抓好,达到尽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目的。

2、农民实用技术下乡集中活动。我校下村进行宣传,特作横幅15幅,参加活动的农业技术教师3人,接受咨询1.8万人次,发放法律、技术和农资产品等资料1万份,其中包括《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城务工指南》等。目前,在全镇共举办培训班10场次,培训人数20xx人次。

3、进一步搞好农村“大喇叭进村”下乡进村试点工作。

“大喇叭进村”工程是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进行传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科学技术和信息传送到农民家中,让大家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方便的形式,学到农业科技、法律和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掌握致富本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低成本、大容量、广覆盖的优势,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我校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突破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把农业政策法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及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利用广播迅速送进千家万户。现已配备各类科技图书200册,每个试点村赠送各类农业科技知识录音磁带,及时组织收听“大喇叭”广播,深受广大农民和乡镇党委、政府的欢迎。结合产业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本镇下坛村突出反季节蔬菜和特种养殖、区域特色产业,播放以温室特菜、瓜、果、食用菌等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畜牧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广播节目。主要组织播放实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及农事指导等内容,播报市场信息与行情,介绍致富经验及典型。运用科技录音带下乡播放等形式,使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进村入户,及时将新技术、市场信息传授给农民,并利用农村冬闲季节,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行政村为基本培训单位,采取进村入户的培训方式,根据行政村优势及产业发展要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实施整村推进、打造一村一品”的原则,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与法律知识等综合素质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层次,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农民身份的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人,有效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科技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培训内容:重点是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相关知识。

2、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三种形式。把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有机衔接起来,大力推进培训进村、科技入户,通过采取进村入户、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讲授、现场示范、播放vcd光盘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长期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基础性、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教学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

目前,我校共举办培训班10场次,培训人数20xx余人次。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增强了“双带”本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方法;是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们把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摆上首要位置重点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半年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08人,在过程中我校与贵州省六枝技术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在我校学习一年的理论课,由六技学佼派专业教师来我校上课。并开设了三个特色专业。现对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1、实施阳光操作,增加工作透明度。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一律实行“三免”,即免培训费、实习费、住宿费。还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还实行了“三个一工程”,即:学员人手一本务工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入学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上写上学员身份证号参训学员还要在通知书上按上手印)。

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整个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对培训机构、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招生办法、培训券发放名单进行公示。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确保家喻户晓。

为使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劳动力转移”,给农民兄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我校开展了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深入全镇33个村庄进行了集中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张贴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100余份。

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发布招生简章,做到了统一招生简章;统一招生时间;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报名办法。

3、整合培训资源,实行多样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按照“政府推动、培训机构主办、培训管理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一是整合培训资源,营造培训环境。筛选确定了贵州省机械技工学校、马岭职业学校、县职业中学、承担我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任务。二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促进技能培训的开展。

4、加强项目管理,督促规范操作。

相关培训机构首先进行项目申请,培训办在项目申请的基础上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职责。培训办有关人员到培训机构给学员上第一节课,讲解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知识及意义、操作办法,同时还给学员提出了搞好培训、实现就业的有关要求,在培训结业后达到稳定转移就业。

5、精心组织搞好转移。

培训办通过精心组织,转移输出了二批外出务工人员,共组织输出人员208余人。并为学员举行了欢送仪式,,欢送会上学校校长就外出务工要掌握的基本常识等内容对学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培训办教师还为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务工手册,最后祝愿大家好好工作,勿忘龙山,宣传龙山,为龙山的明天多做贡献。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们的培训还只是一种短期的培训,农民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都是很肤浅的。

2、经费不足。配套投入一定的资金,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1、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各乡镇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仍然纳入目标考核,与其他经济工作和主要工作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基本素质,增强其自主择业的能力,确保年度目标圆满完成。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快捷有效地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方针、政策和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积极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经验和经过培训、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取得显著成效的劳务典型,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

3、以返乡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者和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

4、发挥学员作用,大力开展科教兴农活动。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篇二十二

市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及时召集农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扶贫、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部门领导共同分析我市劳动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订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和“以省内为主、以农业内部为主,拓展省外劳务市潮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实施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及相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通过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6月30日,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8287人,其中男3866人,女4421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5744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27.4%。其中输出省外2279人,输出市外2434人,市内转移1031人。输出地主要是北京、山东、广州、福建、江苏、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输出劳动力以十个月计,月人均纯收入按最低200元算,全市预计可增加劳动者纯收入1148.8万元。

(二)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为切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加快城乡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实施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劳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和有序化转变。

(三)农民进城务工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各县(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餐饮、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电脑应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四)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五)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壮大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为改变目前全市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比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原有17家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批准了“万鑫劳务公司”和“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成立,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一)搞好摸底调查,抓好宣传发动。

为切实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抓落实,永德、双江、镇康、云县、临翔、凤庆等县妇联,分别深入30个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女青年愿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骗、被拐以及家政服务员“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旧观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永德县妇联在永德电视台设《女性天地》栏目进行宣传;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召开村组妇女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并对16-25岁愿意外出务工女性人员565名进行造册登记。

为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规模化、项目化、制度化,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制作了有关统计报表,实行每月一报的零报告制度,各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通过“临沧农业信息内部交换网”网上报送,市直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实行书面表格报送。

(三)抓订单、搞培训、树品牌。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采劝订单式”的培训,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为打造好临沧品牌奠定基矗例如:市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国家级4a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所输出人员供不应求。目前已向上述五省输出佤山青年86人,使来自贫困山区的佤族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就业道路。耿马、云县、凤庆、永德等县委政府,采劝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到用工比较多的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达成劳务协作协议或直接采集厂家用工信息,直接输出劳务人员到厂家。同时,积极邀请用工单位或沿海有关中介机构到临沧进行实地考察,对前来报名的劳务人员直接进行面试,提高输出就业成功率。

(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在市、县财力十分困难,没有能力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注入更多经费的情况下,各县(区)及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落实,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市扶贫办与市技工学校联合举办的劳务输出培训班,市扶贫办从2003年末安排给双江、沧源、耿马、永德四县的科技扶贫资金中拿出11.5万元,为这四个县的101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电工、电子等技能培训,同时动员他们加入工会组织。邀请苏州太沧市三资企业欧亚马自行车厂领导亲临学校对这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考察面试,所培训专业技能均达到厂家要求,对家庭确实困难,无法解决车旅费的,技工学校负责为每人承贷1500元的小额信贷,由厂方在个人逐月工资中扣还,使这101名学员全部应聘输出到该厂就业。

自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健全机构是基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狠抓落实是关键;筛选信息、提供服务是保证;同时,加强帮助引导,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内与市外相结合,既发挥各类网络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又发挥各种“能人”的牵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总量,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变,由盲目松散外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新型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矗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务市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宽,输出工作种类单一。

目前,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平台,输出渠道不多,信息不灵,输出工种单一,大多数仅靠干苦力维持生计,稳固率不高,有碍于输出工作的开展。

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青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保守,外出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和部份父母不愿意让其外出打工,担心外出打工挣不到钱或上当受骗,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大部份富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部份青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输出去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市外劳务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多以女性员工为主。

从各县(区)输出人员以及与我们联系的几家中介组织需要的人员情况来看,市外劳务市场所需员工数量较多,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输送的时间紧迫,且多以35岁以下的女性员工为主,男性员工占的比例较少,要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定数量的女性员工,难度为较大,这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进一步的扩大输送规模带来一定的困难。

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虽然按市场化运作,但全市劳务输出还处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中介组织的力量仍十分薄弱,还需政府扶持。各职能部门在从事培训工作中,相应的培训经费得不到落实,而培训对象绝大多数来源于贫困山区,他们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却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和外出务工车旅费,成为制约这一新型产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002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