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要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的教学要求。要想写一份优秀的教案,不妨参考下面这些值得借鉴的范文。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一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二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及其表达式。
2.掌握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应用。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3。及其表达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板书)。
说明:在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4。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的内容,强调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第53页(一)1—4。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干电池组、2.5v和6.3v小灯泡(带座)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投影仪。学生3人一组: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5ω,10ω,15ω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导线若干。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接下来的这组实验。
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2.5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2.5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三:两节干电池和6.3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
二、新课学习。
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也许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请你猜一猜,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
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
开始实验,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v。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
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2节、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
i
电阻。
r
电压。
u
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
疑问:
交流几组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的实验方案中可取与不可取的地方。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约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约等于电流。
三、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通过实验探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欧姆定律公式。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板书)。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484.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组织形式】个人和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
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五
用伏安法测电阻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问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应该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好处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设计出实验表格;第二部分准备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实连接图如何连接,并根据实物图说出实验中的注意点,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第三部分开展实验,先进行定值电阻阻值的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第四部分,仿一仿,开展实验测量小电灯的电阻的测量,讨论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从而分析出小电灯不需要求平均值。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六
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认识。
2.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养成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2.通过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用(每组):笔记本、演算本。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小品《狭路相逢》的片段:
过渡:这段视频中交警手里拿的是什么?
观看视频。
回答:酒精浓度测试仪。
想知道。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1.欧姆定律的内容:?
例1:
4、生活中的应用。
(一)合作探究、研讨。
将表一、二中的数据填充完整。
表一:
表二:
填充表一中数据的依据是:
填充表二中数据的依据是:
过渡:如果将上面的两条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提出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能用图象说明吗?请同学们交流。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过渡:能利用你的数学知识将这两种关系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温馨提示:使用公式时,要注意三个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统一性。
(设计意图: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多媒体展示:
介绍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可以利用教参中参考资料的内容。
知道了欧姆和欧姆定律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欧姆生平,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欧姆定律的应用:
过渡: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多媒体展示:
例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板书】解电学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
未知量的符号。
例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通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
例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设计意图:例1由老师讲解,例2、3采用由各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讲解,老师点评补充的方法。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加深对相应知识的掌握。)。
对于公式u=ir,能否说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大家讨论。
温馨提示:公式r=u/i,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公式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对物理公式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公式的意义。形成对前后知识架构的深刻认识。)。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七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
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公式。
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484.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设计。
2.
一、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
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八
5、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
6、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3、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巩固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
(3)明确在闭合回路中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4)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
(5)掌握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在物理方法上的要求:
(2)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4)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电动势是表示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3)应用定律讨论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难点:
(1)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2)短路、断路特征。
(3)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答:导体两端有电势差、)。
教师:电源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并且能够提供恒定的电压,那么不同的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相同吗?展示各种干电池(1号、2号、5号、7号),请几个同学观察电池上面写的规格,发现尽管电池的型号不同,但是都标有“1.5v”字样、我们把示教电压表直接接在干电池的两端进行测量,发现结果确实是1.5v、讲台上还摆放有手摇发电机、蓄电池、纽扣电池,它们两端的电压是否也是1.5v呢?(学生回答:不是)那么如何知道它们两端的电压呢?(学生:用电压表直接测量)。
板书:2、电源电动势。
板书: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其两极间的电压、
板书:3、内电压和外电压。
和的值、再断开电键,由电压表测出电动势、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
学生: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内、外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动势、
板书: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即、
下面我们来分析在整个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观察电键s先后接通1和2时小灯泡的亮度、
教师:同学们能否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上一个实验现象呢?
几个重要推论。
(1)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板书:5几个重要推论。
(l)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图3所示电路,
[来源:]。
(2)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纯电阻电路中,当用一个固定的电源(设、r是定值)向变化的外电阻供电时,输出的功率,又因为,所以,当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我们可以画出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教师:当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是否也最大呢?
板书7:电源的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板书8:电源的效率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略)。
探究活动。
1、调查各种不同电源的性能特点。
(包括电动势、内阻、能量转化情况、工作原理、可否充电)。
2、考察目前对废旧电池的回收情况。
(1)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2)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当前社会对废旧电池的重视程度;
(4)废旧电池的回收由哪些主要的途径和利用方式;
(5)如何更好的变废为宝或使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减小到最小。
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关知识,可以得出结论: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内外电阻应该相等,而此时电源的效率则只有50%;请你设计出一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配置电源和负载之间的关系,使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尽可能的达到较大。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九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
第五节
升华和凝华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干电池组、 2.5v和6.3v小灯泡(带座)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投影仪。学生3人一组: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5 ω,10 ω,15 ω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导线若干。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接下来的这组实验。
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三:两节干电池和6.3 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
二、新课学习
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也许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请你猜一猜,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
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
开始实验,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 v 。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 ω、 10 ω、 1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
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 2节、 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
i
,电阻r
,电压u
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
疑问:
交流几组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的实验方案中可取与不可取的地方。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约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约等于电流。
三、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通过实验探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一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二
赵伟良。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1、电流的知识,本课用电场的观点来说明形成电流的条件。
2、欧姆定律是学习电路问题的基础,是电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学生在初中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对欧姆定律的认识。
3、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本课着重在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规范上做进一步的学习,电路的接线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难点,从本课开始应作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可先让学生了解全电路的接线方法;用图线处理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着一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电场的角度理解导体产生电流的条件,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i=q/t,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公式i=nqvs。(2)知道什么电阻及电阻的单位。
(3)理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能电路的相关计算。
(4)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能区分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和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培养归纳和抽象、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4)通过阅读材料“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教学,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的熏陶。
(2)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及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用电场的观点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
2、理解并能正确应用欧姆定律;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教学难点:
1、公式i=nqvs的推导和理解;
2、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b、教法分析。
c、学法分析。
d、教学过程设想。
一、关于引入。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录象:电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引入课题:为了有效地利用和控制电流,需要研究电路的规律。本章学习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欧姆定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课学习欧姆定律。板书课题(略)。
二、电流的教学。
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首先课件展示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课件展示)。
1、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内部条件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学生回答补充,教师小结。
教师进一步提出:(课件展示)。
4、导体中产生电流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用电场的观点加以分析。
配合flash动画,依次模拟,同步分析归纳:导体中自由电荷的无规则运动;金属导体中产生的电流;电解质溶液中产生的电流。最后总结(略)。
继而师生共同探讨电流的大小、方向和单位等知识。
教材简单回顾了科学家欧姆的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比值方法定义了电阻的概念,深化了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在具体教学时,可利用它培养学生电路接线和运用图象处理数据能力,因为电路接线和运用图象处理数据的一直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难点和高考的热点。具体设计如下:
e、媒体应用。
录象、实验演示、动画模拟、多媒体课件f、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三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四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
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
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那么,欧姆定律的公式写为:
(l)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2)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i=0.45安。
求:u=?
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评析】。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案,教案不仅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完整,而且注意了教书育人。欧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很好内容,教案正体现了这一点,是值得各位老师仿效的。教案的另一个优点是注意利用和巩固前一节课,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基础。教案中的三个补充题也很好,比较联系实际。教案中的举例示范很规范,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对学生来说就更应如此了。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五
1.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a。
2.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r1_____r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选的量程应为()。
a.0~0.6a,0~3vb.0~0.6a,0~15v。
c.0~3a,0~3vd.0~3a,0~15v。
4.如图所示,将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r1=5ω,r1两端的电压u1=2v,r2两端的电压u2=4v。求r2的阻值。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六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板书)。
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欧姆定律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4。欧姆定律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第53页(一)1―4。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七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
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
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l)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2)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i=0.45安。
求:u=?
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八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板书)。
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欧姆定律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十九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二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二十一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电路图,并且比较各个电路图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本实验用哪个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产生探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欲望,积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感受用物理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二十二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当__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________与导体两端的________成正比;当________一定时,通过导体的_______与导体的______成反比.
2.右表是第1节某小组的实验数据,利用上表的数据计算每组的值,并与相应的电流i进行比较,我们发现: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_____—_____r—_____—_____i—_____——_____。
说明:
(1)欧姆定律中的i、u、r都是指同一导体、同一时刻性、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2)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成国际主单位。
1.在课本p78的例题1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
2.在课本p79的例题2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指出下面这两个同学解题中的错误之处。
2.为了解题方便和避免错误,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交流讨论: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110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_____变形得_____.
(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_____变形得_____。
三、后教环节。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由例3可以看出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通过测出未知电阻两端的_____和_____,然后应用公式_____算出电阻的大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1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