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7:07:38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19篇)
时间:2023-11-28 07:07:38     小编:梦幻泡

理解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框架和形成思维体系。4、合理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的方法可以使总结更加有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示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二

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小学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而提出的教育口号,主要是为了扭转当前的教育方向,其着眼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加强基础教育的改革,而语文素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最为核心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工作。

在国家制定的《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对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积极促进教学的改革,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由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素质教育是指以人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和主体精神,以培养人的健全的个性为基本特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活动,“对人的培养”是其根本属性,而素质教育是专门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缺陷提出的,是新世纪里中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学科,在义务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在于既要发展本国的语言,又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以及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陶冶个人情操。

语文教育的各个要素与培养人的素质间联系密切,以基础教育的角度分析,社会需要的人才品格素质的决定因素之一便是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最为基础的工具学科,其中含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陶冶的方法。需要明确的是,小学语文具有的特点包括了基础性、社会性、知识性、综合性,全面正确地掌握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性质,是教好语文课程,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国家提出素质教育,能够充分端正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思想,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和学校干部的全面建设,也保证了学校区域性教学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东风下,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进行深化推进。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施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树立合理的教学思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需建立起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以及教育观念,坚持贯彻“教与学的始终统一”,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做人处事以及学习生活的正确方法,通过对不同学生个性的充分了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帮助学生获得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大语文”教育观念。

“大语文”的教育观是指充分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进行以课外练笔或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听广播、收看科教节目等,举行不同校园、不同学科的以中文为基本工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大语文”教育观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以往将语文纯粹的课堂教学与语文整体教学对等的观念,重新建构一个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为辅助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教学观,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实现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结构是以语文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能够使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和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快速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读听写的技能,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合理恰当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不固定的,是丰富多样的,通常有讲故事、辩论、朗诵、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以及读书笔记、作文、书法的优秀作品的展览参观等活动,举行这些活动时要体现它的创造性、新颖性以及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

语文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参加活动时的指导示范作用,耐心向学生教授学习的方法,并大胆让学生自主参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比赛,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的朗诵,都应给学生提出吐字清晰、读准字音、把握阅读节奏及语调、带感情朗诵等要求,教师做好示范作用,这样多举行类似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课文中的表达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振兴民族的关键,作为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呼唤素质教育,而二者的结合,是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4]蒲慧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新一代(下半月),.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三

摘要: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关键是要迅速提高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的内涵。

关键词:创造思维能力书写能力口语训练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的思维朝着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强化自己自由意识的能力。语文的一篇课文和数学、物理等课程的例题一样,只是一个例子。在它完成了例子的`作用以后,就可看成一堆训练思维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激活学生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说教师的定势思维可以快捷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话,那么创造性思维则可以激活学生的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必须将传授知识和传授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

二、注重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

文字是记录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能增强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和标准,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养及精神风貌。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对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国内外社会交往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使用汉字的人,应该写一手好字,以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往往被认为是有文化的表现。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文字。它不仅要求书写迅速、规范,而且力求书写工整、美观,甚至要求具有欣赏价值。学生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今后走向社会,他们在工作、学习、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方面都离不开写字。所以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书写能力,对农村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是十分必要。特别是现在农村有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许多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求职打工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如果从事文秘或财会等相关专业的工作,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就会更高。因此,汉字书写训练要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对汉字书写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强调书写训练,力求达到“书写工整、规范,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三、重视口语训练教学。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范围新的技术革命高潮的到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在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作为我国农村建设的新一代,不仅要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要有能够在别人面前明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还要有能满腔热情地去说服别人的口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现代传声技术的发展,使口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机对话已经成为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对口语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的训练,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再说口语是最简便、最快捷、最廉价的信息传递手段,比文字表达更灵活、更及时、更直接了当,因而更行之有效,应用也更广泛。讲究口语交际的方法的技巧,用明晰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农村青年外出求职的必备素质。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的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学习的兴趣,加大课堂演练力度,让学生了解、掌握口语交际的一般技巧,力求使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敢说、能说、会说,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新的时代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给农村学生提供了机会,也对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四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所面临的一大课题。职业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现代企业将职业素质作为甄选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种甄选标准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注重以现代就业为主要导向,科学有效地培养人才,充分考虑中职学校的特点,结合现代社会的形式,注重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职业素质与中职语文教学相关性分析。

1.职业素质内涵。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之后形成的品质,职业素质有很多特征,其中稳定性、内在性和发展性是主要特征。职业素质包含的范围也很广泛,包含身体素质、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职业素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表现出来。所以,培养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帮助。要培养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是是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两者不可分割。

2.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中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必须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中职语文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第二、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标准决定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近些年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对于录用的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还要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具有高素质。一个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代表了整个企业,一个成熟的企业都会要求对其企业的文化形象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自然也会要求严格。进入中职院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这些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于语文的学习也不积极,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要对学生结合语文教育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这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课题。

1.围绕语文课本知识,逐步灌输职业素质。

在我国中职语文课本中,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价值观以及技能知识和思想政治,这些内容不仅包含了语文的人文性质,还包含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课的时候要着重围绕课本知识,对学生逐步灌输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实际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课本中,深入挖掘关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真实案例,用这些真实案例来感化学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从心底接受职业素质教育,只有学生真正地接受了职业素质教育,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才能逐步建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2.加深阅读延伸。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只是一些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课本,学生在下边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教育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教师应当加强中职学生的阅读延伸,开拓学生的阅读渠道,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语文的人文性作用,实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在加深阅读延伸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程度、爱好等,给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拓展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切忌盲目阅读不良书籍,只有正确的书籍才对学生有益处,这些书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有很紧密的联系,中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让学生接受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熏陶,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作为中职学生,应当做到在学校的时候要认真学习语文课本知识,结合时代的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使自己能够在未来工作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五

素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身体、劳技、心理等素质为根本的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语文素质教育就是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在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获得智力发展,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然而,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其教育形式是一种被动的灌输式教育,这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单纯地从事语文知识的传授,而是必须加强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和历练,充分发挥其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才是当前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富有新颖性、启发性、直观性、创造性和兴趣性,渗透和体现素质教育。

一、面向全体,注重个体,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因材施教。不同的教材(课文),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面向集体,关注个体,使每个受教育者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丰富和提高。教师成功的语文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学科教学活动。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解决问题。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有梯度的问题,分别供好、中、后进生思考;设计出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他们练习。让“好”的“吃饱喝足”,让“中”的“恰到好处”,让后进者感受到“学习进步”。特别是那些“迟开的花朵”更要精心哺育,辛勤浇灌,耐心而又有信心地帮助。只有这样,才可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自我锻炼语文能力的平台,使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突出运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文化素质,逻辑思维,道德情操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显然,这需长期培养和经常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课堂上可采取“自学为主,以读为主,读写结合,放手操作”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好帮差,互帮互学。采取直观教学,寓学于乐,克服以往填鸭式弊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读多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应继续发扬。凭借教材指导学生有步骤地灵活运用初读、熟读、精读、朗读、默读、跳读等读法,认知和感受课程内容,培养阅读、思考能力。教师要突出重点段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文章的新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同时,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和续写等练习,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或事物,写出真情实感。如教《林海》一文后,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附近的.大山林木,然后仿《林海》一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学生趁热打铁,不但把文章写得生动,而且还把课文的许多值得借鉴的修辞、写法和语言运用,等等,都在文章中有了体现。显然,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走出去观察大自然,体验自然界的美,使爱美的感情得以升华。

三、整合资源,扩大视野,注重各科知识渗透。

语文学科不是单一的语文,实际上它包含或渗透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单一的学习语文知识,在突出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重点的前提下,要把各科知识恰当地穿插、整合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无意之中”获取了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太阳》一文,教学中要涉及到地理常识;《廉颇・蔺相如》一文教学中要涉及到历史知识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各科知识的教育,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切实施素质教育。

四、教学民主,学教结合,寓语文学习于乐趣中。

在语文教学中,应提倡民主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方面,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民主。热爱学生使学生充满学习信心,积极向上,加深师生感情,教师的教育要求就能转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非智力因素的需要。

另一方面,教法新颖,课堂活泼,富于乐趣。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新颖、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体会课文意图;教师要根据文意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直观;采取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学生表演等形式,把课文内容、情节发展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身临其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思想情感,磨练语文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要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实践的良好个性,把语文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变为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六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应用型设计人才;使学生在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经济型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认清人才需求的发展形势,在把握培养原则的前提下,不能忽略了素质教育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进步,对艺术领域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近几年出现了“艺考热”的风潮,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也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通过在校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设计的基本技能,走上设计一线的工作岗位,但是在专业技能外却缺少一些人文底蕴、个性修养、发展思维等综合能力素质,不利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大力发展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适用性、岗位性专业人才的同时,也一定要加强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些年素质教育成为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以适当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并实现个体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

首先,一般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专业学制短,课程任务繁重,为了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更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专业教育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至于“发展素质教育”成了一个口号,而没有具体行动。

其次,大部分教育者总是把素质教育放在嘴边,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不知道如何把素质教育作为课程传道授业。也有些院校片面的把专业教育、素质教育隔离开,认为将时间花在开展“素质教育”上看不到效果,得不偿失,简单地认为素质教育是课外活动。

再者,在国家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鼓励下,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却忽略了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缺乏个人修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发展。

(一)结合社会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拓展专业素质。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站立在时代潮头浪尖的学科,要时刻把握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势,以此为根据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三个阶段入手,彼此之间要强调联系性、共通性、连贯性、针对性的原则,使单门课程不再孤立的培养学生的某一单项能力,并且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拓展。如:在景观设计课程中,除了让学生设计出具有设计感的方案以外,并让学生能够从人文地理、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绿色污染等多个方面考虑案例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教室中完成教学过程的,授课过程简单,教师只能通过一些形式上的作业去努力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就要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艺术需要创新,创意性的教学方法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尤为重要,它能够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能够激发师生互动交流的设计热情,也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比如:经常让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市场,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够锻炼学生在市场、社会中的个人适应能力。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际国内的设计比赛,请一些学者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引导师生共同创办实践工作室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具有浓厚设计氛围的教学环境。

(三)大力发展教学的实践环节。

艺术设计专业对未来设计师的培养要求是独立的、全面的。从好的创意产生到图纸的表达,再到方案的实施,每个步骤都要求设计师亲历亲为。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实际真题,让学生自己去了解题目的现状、要求、市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参与投标,或者跟客户实际沟通交流,不但完成了实践教学环节,又能培养学生融入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又或者在课业的布置上采用公司化教学,把设计公司的项目引入到教学中,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社会价值。

此外,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开始增设顶岗实习课程。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实习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这就要求学校送出去的学生一定要有适应岗位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己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面临就业时能够马上适应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效果的评价直接来源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杨雄《法言学行》)。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仅是在七尺讲台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肩负起影响学生人格、品格的重要任务。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有坚定的职业操守,有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兼顾学术和人格上的感召力。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而决定是否能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关键不仅在于专业能力的强弱,还在于综合素质的高低。一个设计师即使具备了优秀的专业素质,而缺失了与客户有效沟通的能力,或者缺失面对困难时的积极乐观人生态度,或者缺失起码的诚信与职业道德等其他素质,都不能够胜任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因此,培养出具有高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才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杨雄,第五代青年价值观特点和变化趋势[j],青年研究,,(12).

[3]翟玉肖,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误区、意义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8,(13).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七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深挖教材主题、广泛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教案等方式,恰如其分地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素质修养,而且可以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增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作者:田彦卿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刊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keji年,卷(期):29(9)分类号:h3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英语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日趋多变的教育形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直线下降。基于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优势所在,进而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小学生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仅局限于表面知识的解读,教学手段单一,没有涉及到语文课堂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等内容。教师往往一味进行机械性课程讲解,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建立与完善。此外,由于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容主观随意性相对较强,使得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设计和教材讲解时很难真正将情感、价值观和小学语文课本知识充分融合,进而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下降。

2.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单一,缺少延伸。

现阶段,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内容单一,不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讲解,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只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其它知识一概不知,从而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缺乏想象力,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教学效果上不去。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今应试教育问题比较严重,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很容易发生教育观歪曲、人文教育缺失等普遍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教学,能够把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做到为学生内在人格修养所用,从而实现学生在道德意识、人生观等角度的重要突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加深学生对客观本质问题的深刻理解,实现人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2.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掌握为人处事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般情况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微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导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备课,将语文内容进行微视频制作,为微课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教师在语文课堂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微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观看,之后再让学生对观看情况进行心得记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习效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语文教师需要在学校内建立语文课程自学平台,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建立学生群,让学生在学习群内将所学知识进行集体讨论,从而解决语文问题。同时,可以在学校的自学平台上对微课学习内容进行发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2.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教师是课堂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起榜样作用。因此,想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就需要提高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理解,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中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指导学生参考学习资料开展分析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从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学生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定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反映,并对语文困难知识点进行总结,从而增加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授课时间进行调整,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枯燥,造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直线下降,学生综合素质降低。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使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情景教学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投影仪等多媒体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语文情境,活跃语文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其次,教师需要在此种氛围的基础上,将语文课文进行改编,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课程《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对此篇文章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在表演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的`参与度,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五壮士的爱国情怀,从而让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爱国思想,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学的目标。

4.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受应试教育意识的影响,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效率过于低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很难产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在此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一定“空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去大胆填补。教师在此时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避免学生的思维方向发生严重偏离。此外,教师应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向往,使得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如在讲解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时,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小蝌蚪和青蛙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融入保护小动物的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并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师生平等参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享受语文的魅力,在语文学习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霞.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2).

[3]徐桥.浅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7,(01).

[4]刘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03).

[5]李成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01).

[6]全彩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12).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九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更多的人将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理论的高度,而高校素质教育里的音乐审美教育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不仅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来提升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是高校艺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高校教育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音乐审美在高校教育中不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使得现代高校教育也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对知识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得高校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审美素质的培养上,音乐审美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因为音乐是人类生活上最好的伴侣,也是因为音乐艺术是最有效的审美教育的手段。在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用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方式,而想要提升音乐学习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提升了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才能避免低俗的音乐对高校学生危害,使得高雅、优质的音乐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情操得到升华。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雅审美情怀的重要途径,所以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育教育,是按照审美标准来培养人的情感教育。主要是特定时代、特定阶段为标准的审美观念,是以形象为主要手段,其核心是情感表达,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美育能使人更加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品格等,不仅要有欣赏美的能力,也要有创造美的精神。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要更为客观地去发现自然美,寻找生活中的美,对艺术要有欣赏的美,以及更好地去感受学习的美,这些都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所在,这些审美教育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美,认识美也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高校通过审美教育科研让不仅能提高道德素养、净化心灵,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也能树立正确良好的审美观。

审美教育是应用哲学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的,审美教育的按照自身对美的了解和发展来改变自我认识的一种手段,是最基础的一种教育,而在教学内容上其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审美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以非具象的美感教育为基础,还与其他教育相互连通,不仅能通过社会实践来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所以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

我校在围绕“健康与成长”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健全我校“素质教育月”活动制度。结合我校校园特色,创新素质教育载体,构建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推进模式,在我校逐步形成点面结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长效活动机制,促进学生素质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健康与成长”作为今年的素质教育月主题,更是强化少年儿童健康、阳光、乐观性格的教育决策。我们紧紧围绕“健康与成长”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深深懂得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逐步走向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短短的几个月,我们却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效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活动小组。

中小学“素质教育月”活动,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切实做到了提高认识,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我校加强对“素质教育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以“健康成长”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我校通过一系列文体和游戏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主题队会、读书活动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意志;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性格,培养学生活泼、乐观、宽容、感恩的良好品质,让学生们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取得成效。

(一)宣传教育(3月第4周)。

1.利用好“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启动宣传教育。围绕健康与成长主题,组织1次“国旗下的讲话”(3月22日),由六年级学生作国旗下讲话(活动的目的、进程及具体安排)。

2.组织部分班级观看有关心理健康宣传片。

3.心理健康班队会。(各班主任负责)。

4.各班刊出了一期心理与健康黑板报,班级黑板报大力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4.学科健康教育的渗透。(科任教师)。

5.各班利用晨会课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发动学生从我身边小事做起,小手拉大手,大队部发出倡议,让学生学会“热爱运动、关爱他人、团结合作”。

(二)活动实施。

1.学生设计了一条健康成长宣传标语。

2.创建了一个班级心理咨询邮箱。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4月第1周)。

5.在四至六年级开展了以“成长的天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并予以评比。

7.展了“放飞梦想快乐成长”绘画比赛。

8.开展了“感恩励志红五月”——感恩励志系列活动。结合母亲节各班开展“妈妈,我想对你说……”活动。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音乐审美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音乐教育要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这样才能改善和提高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音乐本身展现的是一种外在与内在相互统一的形体美,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素质,也能在素质教育上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音乐审美在高校素质教育的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从通俗音乐过度到纯音乐。

通俗音乐可以很更好地反映歌曲本身的一种情感表达,不仅可以很好的被学生接受,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可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还是要锻炼学生纯音乐中的乐器、节奏、旋律等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这样就需要从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入手,逐步将纯音乐带入到音乐审美教育中来,使得学生不仅更好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也能不同程的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和音乐情操。

2.2从流行音乐过度到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都非常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由于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化、音律多变化,地域特色化等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能不同程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而通过流行音乐做铺垫来更好地分析民族传统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不同音乐有更多了解,也能扩宽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范围,更好地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使得高校学生更好地解读音乐审美能力。

2.3从乐器独奏过度到交响乐。

在音乐欣赏中乐器独奏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发了解乐器的`声色和音色,感觉不同乐器表达不同的情感,而逐步过度到交响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器在整部音乐作品里扮演的角色,来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审美品位,同时也能更好更充分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来开阔学生音乐的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1][2]。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内容]。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实践,是综合知识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同时开发大脑功能,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它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接触社会新信息,获得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开展课外活动,应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内容要丰富多采,形式要灵活多样。

从小学到初中,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语文素质教育,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素质,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内容]。

在我国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体系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小学毕业生向初中过渡,两个不同的群体呈现不同的认识能力及个性倾向,而两类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又往往使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能力的培养出现断层。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连贯地进行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是个重要课题。

一、应持之以恒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启发式,教会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钥匙的能力。这种能力被人称为“智慧窗户的注意力、智慧眼睛的观察力、智慧仓库的记忆力、智慧中枢的思维力、智慧翅膀的想象力、智慧升华的创造力”。17世纪西方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夸美纽斯也非常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要求。朗读能力的形成除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贯彻启发原则,讲读课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而写”等,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就坚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素质的训练,到中学后,仍然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深化和发展。

二、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

情感是联系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陶治学生道德情操的甘露。语言教学应持之以恒地进行情感教学。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读要把全班同学带入课文所体现的境界中去。如教《桂林山水》,能把学生带入“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得到一次美的享受和一次热爱祖国美好的山河的德育熏陶,才是成功的情感教学。

三、持之以恒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

[1][2]。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英语语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文化素质,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育作为一种学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又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复合型、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英语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素质的内涵、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和教师的英语素质三方面的内容。

一、英语语言素质的内涵。

1、语音的培养。语音是语言的外表形式,学习英语一开始就要把语音、语调的基础打好。语音、语调是有意义的声音,能很好地传情达意。发音正确,对方才能听懂自己的话,也有助于自己听懂别人的意思。

2、词汇的积累。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建造一座语言大厦。学生积累的词汇越多、越丰富、越牢固,就意味着英语能力训练越多,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越强。学生对词汇掌握的情况,一般能反映学生的水平。学生应从词性、词的结构、词的搭配等方面重点加强词汇的'积累。

3、语法的掌握。语法是语言的骨骼。语法和词汇好比高楼大厦的混凝土框架和砖块,只有这两个因素科学结合,高楼大厦才能拔地而起,人们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应从语言实践中总结规律,通过平时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归纳语法规则。

4、语言的运用。语言运用是人通过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具体行为,是交际能力的体现。任何一门语言的运用不仅要遵循其本身的规则,还受制于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因此,学习和运用英语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要了解英语语言历史和文化,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避免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交际中断,使语言得体,达到交际目的。

二、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

1、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一开始会有强烈的新异感,这种心理特征正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但是,由于客观原因,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受到压制,从而产生了厌学、弃学的情绪和行为。

为了重新唤醒这种内在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口、笔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知识、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创造和谐的氛围,在愉快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2、引导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之信心的强大推动力。教师应把学生为达到某种实际目的而学习英语、渴望获得知识、成功的内部动机与获取奖励、赏识的外部动机结合起来,把为个人目标而学习与为建设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相结合,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对自我认识感到满意的心理倾向,是口语交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语言的实质是交际,而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际的信心以及不怕犯语言错误的勇气,克服口语交际中的胆怯等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教师的英语素质。

1、具有合作意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书本、教师为重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学生可通过教师的行为学到合作的理念。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状态下积极地、自发地参与到各种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来。

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及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准确等基本功。教师讲课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要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沿着教师的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获得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但要通俗明白,而且要准确无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安排授课环节,丰富授课内容。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并总结经验,思考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总之,大学英语素质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其意义在于,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创造,以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而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这就是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星张彩华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突破[j]、岁月,(12)。

[2]刘杨探究大学英语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1(44)。

[3]张宇于蕾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03)。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六

课堂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以省时间、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准绳,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学习数学知识和认识事物、数学教学与思想教育、保持知识分量与发展能力,教与学的种种关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笔者认为应将重点放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训练应该有目的性。训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基础上掌握数学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能力。

2.训练要有针对性。训练要突出重点,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中,对于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分阶段地进行。时间多少、分量多大都要因教材内容要求视学生情况而异,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运用数学的能力。

3.训练要有层次性。训练应该环环相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辅导,而且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4.训练应该有系统性。学生在不同阶段获得知识往往是分散的,局部的,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看清局部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局部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某种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才便于存储、提取和应用。

二、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满堂灌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潜力。初中数学教学要注意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努力开发学生的潜力,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比前者相对来说更为重要。初中数学教学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然后进行有必要的讨论和总结,教师要积极地参与进去,和学生共同讨论,并要进行必要的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讨论,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诚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突出精讲内容,在每一节授课中都要明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让学生能够知道这节课需要重点学什么,重点记什么。做到了然于胸,胸有成竹。要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做到精讲、细讲,让学生很轻松地接受所讲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技巧,不能总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学,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思路。努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在教学中设置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但要注意难度适中,不能打消学生积极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尝到甜头,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每节课授课之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己找出疑点,在教师讲课时做到有针对性地听讲,培养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七

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抓好师德建设,建立教师培训、评估、研究体系,努力建设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者:陈洪斌作者单位:淮安市第九中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7)分类号:g45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八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1][2]下一页。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篇十九

[摘要]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是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的方式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音乐教育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艺术的、教育的、科学的价值。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音乐教育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更能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比较强调音乐的认知功能,重视基本知识传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对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训。比如,音乐教育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教幼儿唱几首歌、学几个舞蹈动作,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使他们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的美感,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体验艺术地表现出来,就会背离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此外,在我国,有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示范―模仿”为主的教育模式,重在灌输、示范,搞机械训练;教师唱,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学。在进行音乐教育中,往往先由教师示范唱、示范跳,给幼儿提供模仿对象,教师干预、指责或要求幼儿模仿太多,有的教师甚至手把手地教幼儿跳舞,结果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使幼儿难以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艺术目标的规定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具体目标又该怎样确定呢?在艺术目标的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包含了较重的情感因素。因此,我们应通过对周围环境和音乐作品中美的感受体验、自我表达、表现和创造,逐步帮助幼儿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培养幼儿的音乐才能和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帮助幼儿逐步理解规则和他人的需要,学会遵守集体音乐活动的规则,学会沟通、协调、合作,形成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音乐是幼儿游戏、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让幼儿学到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应注重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影响。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因此,用音乐教育幼儿,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诚实的良好品德。

众所周知,撒谎会腐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滋长不信任,损坏互相信任的关系。因此,教育幼儿作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在歌曲《好孩子要诚实》的音乐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歌曲、角色表演等音乐表现形式,激励了幼儿的感情,触及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获得了审美感受,从而受到了“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的教育。

通过音乐活动教育幼儿: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美国作家劳伦斯・沙皮罗指出:“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会消失。”可见,培育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等体贴善良品性是多么重要。在音乐活动《让座》中,就充分体现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这一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歌曲,选择的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车上。歌曲以上行又下行的旋律唱:表现了小朋友对叔叔让座的感激之情。第二段节奏平稳,感情真挚、纯朴,表现了小朋友和叔叔一样的心情,把座位让给老婆婆。最后,歌曲以小朋友第一次请婆婆坐的同样旋律来唱:表达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演唱时,要求幼儿用歌声的起伏变化来传情达意,另外,还采用了角色表演形式:让几名幼儿分别扮演老婆婆、叔叔、小朋友。这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激励了幼儿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艺术教育效果。

(二)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乐观的性格,树立自信心。

乐观是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性格乐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而且身体比悲观者更健康。由此看来,培养幼儿乐观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班上有的幼儿腼腆内向不爱讲话,他们表演总是扭扭捏捏。如果老师耐心不够,不注重尊重幼儿,会更加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再也不敢当众表演了。久而久之,使这些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而且形成一种有碍学习的自卑心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带班老师特别注意对这类幼儿给予鼓励,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充分肯定,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在教学舞蹈《娃哈哈》时,有个胆子较小的幼儿舞蹈动作做得不协调,老师就耐心细致地反复教。同时鼓励她:“只要你肯练一定能学会。”她使劲点点头,做得更认真了,动作比以前做得大方了、协调了。趁热打铁,老师再次鼓励她:“比刚才好多了,继续练。”结果,在一次公开表演活动中,得到了园长的高度赞许,她妈妈也欣慰的笑了。

(三)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审美感。

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的教育。但各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却主要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的。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事物的美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演唱演奏中的音乐美……等等,运用音乐表现手段的美,塑造艺术形象的美,让儿童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园的音乐作品中,多是以反映幼儿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思想情绪为主的。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及领悟教育内涵。如在欣赏活动《牧童短笛》时,我让幼儿先观赏一组幻灯片:出现碧绿的田野一位牧童坐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伴随着画面的交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能体验到牧童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理解。又如《一分钱》这首歌曲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歌词,欢快轻松的旋律,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教育拾金不昧的道德品行。它给幼儿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种教育比直接说教更深入童心。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和认识理解力一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四)结合个性特点,培养幼儿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的内容还包括音乐舞蹈作品,有关的表演形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有关的活动规则。教学内容是使儿童音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儿童获得发展的媒介。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去表现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成人音乐教育,这是由幼儿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大家知道,幼儿的基本个性特点就是好奇,爱听、爱看、爱动是这一个性特点的基本特征。幼儿认识了解事物与成人不同,他们往往是在随意中通过听、看、触摸等动作认识了解新事物、增强兴趣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幼儿的这一个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地开展音乐教学。教育现代儿童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教育。现在的儿童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是满足不了幼儿的欲望和要求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创造一种完全没有束缚、极为宽松的气氛,让幼儿参与其中,去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增长知识。

(五)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交往合作。

在许多的音乐活动中,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所以我们必须把个体的创作和集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需要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又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的活动中,既要展示幼儿大胆、主动的个性,又培养了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的精神。

三、音乐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熏陶,要以全面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整体、和谐发展。

(二)明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科的特性。既充分地让儿童享受、体验音乐活动过程的快乐,又顾及到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既尊重儿童对音乐的自发探索和创造,又要把儿童的音乐表现活动逐渐纳入到符合音乐审美创作原理和规律的轨道上;做到既不淡化、忽视音乐的意识和特点,突出以音乐感受、理解、表现和初步鉴赏为基本任务,又要贯彻和体现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切入口,促进儿童整体素质和完善人格的发展。

(三)在选择教材上,既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又要考虑教材的具体操作性和可行性。

1、教材应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来,教师要善干控掘、积累教材。

2、教材应该从孩子的兴趣中来,教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兴趣点。

3、教材应该从教师的创造中来,教师要善于创编教材。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它能唤起幼儿心灵天然的好奇心。而寓教于乐又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它像春雨点点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但这种教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音乐教育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饱满,使得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获得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347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